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11)

合集下载

15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15)

15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15)

“数字”系“数词”之误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15)

杨宝福

[文言知识]

“子三”及其他。现代汉语中数量词都放在名词或动词之前,如“三本书”、“五次击倒对方”等,而文言文中常把数字置于名词或动词之后。上文“有子三”,意为有三个儿子。又,“石五松三”,意为五块石头三株松树;“凡败者九”,意为一共九次失败。

(95)

“文言文中常把数字置于名词或动词之后”中的“数字”系“数词”之误。

请看《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数字】表示数目的文字。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大写两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是小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是大写。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数词连用或者加上别的词,可以表示序数、分数、倍数、概数,如“第一、八成、百分之五、一千倍、十六七、二三十、四十上下”。

(1271)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有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词组)、句子、语段(句群)。其中,没有“字”这一语法单位。

“葡萄”的“葡”和“萄”都是“字”,而不是词。“葡”,不是语素;“萄”,也不是语素。

“拯救孩子”中的“拯救”是词,是合成词。“拯”和“救”既是“字”又是语素。

1

144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44)

144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44)

《渑池道中》[思考与练习]10差错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44)

上海财经大学附中杨宝福

243、渑池道中

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隘路。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日向莫,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直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须臾,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选自《唐国史补》) [思考与练习]

(一)“属天寒”中的“属”,解释为:①遇上;②连续;③属于;④不巧。

(二)“日向暮”巾的“向”,与下列各句中哪个“向”的意义相同:①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游天姥吟留别》)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④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促织》)

(三 ) 写出上段文字中一个借代的词语,并说明借代什么?

(四)写出上段文字中一个通假字。

(五)写出“须臾”的四个古汉语同义词。

(《高助》436)

参考答案

242题:(一)①(二)③(二)铃铎借代车辆(四)直同“值”(五)俄顷;旋:有间:俄而

(《高助》445)

一题名之误

题名《渑池道中》,在《唐国史补》里不存在。

二(一)不构成练习

(一)不构成练习,理由见丙文。

三(一)是病句

(一) 是病句,理由见丁文。

四(二)是病句

(二) 是病句,理由见丁文。

五“与下列各句中哪个‘向’的意义相同”?

“与下列各句中哪个‘向’的意义相同”,误,理由见庚文。

154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54)

154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54)

《魏徵其人》[思考与练习]10差错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54)

上海财经大学附中杨宝福

249、魏徵其人

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思考与练习]

(一)分析“回”与“臂”的词性活用现象。

(二)解释:犯颜霁威

(三) “人言陛下欲幸南山”中的“幸”与下列哪句中“幸”用法相同:①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说》)②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狱中杂记》)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四)翻译:畏卿嗔,故中辍耳。

(《高助》441)

参考答案

248题:(一)动词作使动词用;名词作动词用(二)冒犯对方的威严;收敛威势(三)④(四)怕你批评,所以中途停止了。

(《高助》446)

一题名之误

题名《魏徵其人》,在《资治通鉴》里不存在。

二衍“魏”

据《传世藏书•资治通鉴》,“魏徵状貌不逾中人”第一字“魏”是衍文。

三脱“甚”

据《传世藏书•资治通鉴》,“或逢上怒”后面脱“甚”。

四脱“谒告上冢,还”

“尝言于上曰”之间,脱“谒告上冢,还”。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三[唐纪九]有关文字如下:

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

151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51)

151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51)

“饥”是形容词吗?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51)

上海财经大学附中杨宝福

246、伶人智谏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

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

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

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选自《新五代史》) [思考与练习]

(四)从上文中找出—个词性活用的词。

(《高助》438)

参考答案

245题: (四)饥,形容词作使动词用。

(《高助》445)

“饥”是形容词吗?

杨振中说,“饥,形容词作使动词用”。“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的“饥”是

形容词吗?否也。

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第4版,第68次印刷)义项如下:

①饿,与“饱”相对。《孟子•公孙丑上》:“~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②

饥荒。[辨]饥、饿。“饥”指肚子饿。

可见,“饥”是动词。

*

杨振中说,“饥,形容词作使动词用”。“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的“饥”是

形容词吗?否也。

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第4版,第68次印刷)义项如下:

①饿,与“饱”相对。《孟子•公孙丑上》:“~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②饥荒。[辨] 饥、饿。“饥”指肚子饿。

可见,“饥”是动词。

1

49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49)

49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49)

“……何异于以孤羊投群狼”是疑问句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49)

杨宝福

[阐发与应用]

1、“孤”与“适”。……。它又指“孤单”。“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于以孤羊投群狼。”(《冯婉贞》)

(《高助》4《高增》《高新》)

“何异以孤羊投群狼”中的“何”是疑问代词,“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是疑问句,句末要用问号。

《中学文言课文详解》(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部分,本书编写组,1985 )、廖序东《文言语法分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和李圃编著《文言文阅读初阶》(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83年12月第1版)有关句子如下:

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

文言文启蒙读本101-116翻译(五篇)

文言文启蒙读本101-116翻译(五篇)

文言文启蒙读本101-116翻译(五篇)

第一篇:文言文启蒙读本101-116翻译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叔父叫宗炳,志行高洁却不肯做官。宗悫年少的时候,宗炳问他的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时,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当时宗悫虽然才14岁,却挺身抵抗强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102 盛夏的一个夜晚,他在树下乘凉,但见长天如碧,白云舒卷,明月高挂,清风徐来,满院飘香。这时,一位长得异常美丽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仙女说:“我是织女。仙女让郭翰看看衣服。郭翰仔细看完,奇怪的是仙女的衣服没缝。仙女说:“兲衣本就不是针线所织。103 黄生是李氏小时候的朋友。分别十年后,二人在路途中相遇。李氏把他请到家,杀鸡做饭。但是到了19:00~21:00的时候,黄生的肚子疼,流下豆子般大小的汗滴。李氏夫妇非常惊恐,打算找医生赶来。黄生坚持不让他们去找医生,以为老毛病又犯了,没有关系。李氏不听,立刻去找医生。当时正在下暴雨,漫天乌黑,山道崎岖,路滑难行。过了大半夜,带着医生回来了。医生给黄生针灸,一会病就好了。黄生说:“你为我吃苦了!我拿什么报答你?”李氏夫妇说:你是

我朋友,应当悉心的对待你,你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呢?”第二天天晴了,黄生就告辞离去了。104 董熙载接受朋友邀请,到朋友家赴宴喝酒吃饭,他从中午饮至傍晚已经大醉,朋友见喝醉酒想要留他住宿。董熙载说:“不需要,我还能骑马回家。”当天夜黑风大,他不一会因醉酒而从马上掉下来,直挺挺地卧在路边,缰绳还握在手里。突然有一个小偷路过,见状很是高兴,自言自语道"老天爷帮助我啊!”就脱掉他的衣服,又想盗他的马。正当贼弯腰拿起缰绳,马便急忙用牙齿紧紧咬住贼的发髻,贼虽极力挣扎也不得逃去,等到董熙载酒醒后,又把所失的东西都穿戴好。马才把贼放了。105 唐高祖的第三个女儿,地位低微时嫁给了柴绍。唐高祖率兵起义,柴绍和妻子商量说:“你父亲想平定混乱的天下,我想投奔起义军,一起离开不可行,我独自走后又害怕你

40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

40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

10综合71 68 56 56∨“是教子欺也”中的“是”,注释为“这是”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40)

杨宝福

38.曾子杀猪明不欺

曾子之妻……今子欺之,是⑦教子欺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⑦是:这是。

(《高助》71《高增》68 《高新》56 56∨)

杨振中把“是教子欺也”中的“是”注释为“这是”;他在另一本书---《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东方出版中心,以下简称《初助》)第104页上,有下面一句含夹注的话:

今子(你)欺(欺骗)之,是(这是)教子欺也。……(选自《韩非子》)

他把“是教子欺也”中的“是”也注释为“这是”。可见,这是杨先生确定不易的观点,而不是由排校疏漏所造成的。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句话怎么译呢?

杨振中在《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东方出版中心)第103页上是这样译的:

现在你欺骗他,这分明是教儿子骗人啊!

我们把其中不应有的“分明”一词删去,可以看出,他是把“是教子欺也”中的“是”翻译为“这是”。其注释“这是”中的“这”是代词,“是”是什么词呢?

请看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第434--437页上的有关文字:

是shi

[动]主要起肯定和联系的作用,并可以表示多种关系。谓语的主要部分在‘是’后边。只能用“不”否定。

1、……

4、主+是+动/形/小句。有时带有申辩口气。

a、表示等同。后面是动词时,主语可以是多种形式;后面是形容词时,主语一般为‘这,那’。

我们的任务~守卫大桥(=守卫大桥~我们的任务)|她最喜欢的不~当运动员|这~演戏,不~真的|这~鲁莽,不~勇敢|那~大错,不~小错

文言文启蒙读本答案全

文言文启蒙读本答案全

文言文启蒙读本答案全

1. 文言文启蒙读本10~15答案

(一)敏慧1、黄琬巧对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

3.曹植聪慧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

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

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

4.略。

4.鲍子难客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 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6.杨亿巧对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9.桓荣勤学不倦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 10.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37)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37)

现代歌剧《白毛女》知识是古代文化常识吗?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37)

杨宝福

20白毛女

佃户杨白劳,早失偶,育有一女,名曰喜儿,许配同村大春。地主黄世仁,为富不仁,以田赋相逼。杨号呼无路,遂自尽。喜儿顿陷虎口,为黄所污。既而黄又欲售之。喜儿无奈,遂中夜脱逃,走深山而匿,撷果自食。为延生报仇,潜入古寺,攫供品以啖,人皆以为鬼魅。后义军至,为大春截获。大春熟视,乃喜儿也。喜儿自述刊刻,二人不胜唏嘘。此正可谓:漫漫长夜见旭日,地覆天翻人间易。自次世上无苛政,豺狼虎豹成灰烬。

(据歌剧《白毛女》改编) 【文化常识】

《白毛女》是一部著名的歌剧,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1945年完成。这部戏以“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为主题,反映了在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农民的仇恨与反抗,歌颂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27)

歌剧《白毛女》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于1945年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

请看《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普及本):

歌剧近代西方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后流行于欧洲各地。……

“五四”以来,中国的歌剧创作渐兴,首演于1945年的《白毛女》即为其成型的

标志。

(4346)

近代西洋歌剧,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应运产生的。

二十世纪中国歌剧创作的拓荒者是黎锦晖,他创作了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共12部,在当时的中国曾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为中国歌剧创作开了先河。

白毛女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其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而成为少白头,顾名思义被称作"白毛女"。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

124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24)

124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24)

10综合427 《桥玄论曹操》13差错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24)

上海财经大学附中杨宝福

233、桥玄论曹操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选自《三国志》)[思考与练习]

(一)“太祖少机警”中的“少”,解释为:①缺少;②小时候;③同“稍”;④年轻时。

(二)指出上段文字中有词性活用现象的词。

(三)“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中的“济”,与下列各句中哪—个“济”的意同: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②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③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中山狼传》)④每闻他方之产可以济人者,往往欲得而艺之。(《甘藷疏序》)

(四)“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中的“其”:①属代词;②属副词;③属连词;④属助词。

(《高助》427)

参考答案

233题:(一)④(二)奇:异,安(三)②(四)④

(《高助》444)

一题名,误

题名《桥玄论曹操》,在《三国志》中不存在。

二(一) (四)都不构成练习题

(一) (四) 都不构成练习题,理由见丙文。

三(一) (四) 都是病句

(一) (四)都是病句,理由见丁文。

四(二)是病句

(二)是病句,理由见《“有词性活用现象的词”----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25)》。

五“意同”,生造

“意同”,生造。

六“与下列各句中哪—个‘济’的意同”

“与下列各句中哪—个‘济’的意同”,误,理由见庚文。

22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22)

22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22)

窜进来的一条野狗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22)

14孙叔敖杀两头蛇

孙叔敖,楚之令尹(国相)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其幼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吾闻之: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尔有阴德,神必佑之,毋忧。”

(据《新序》改写)[文言知识]

故。“故”有以下义项:①旧的;②所以;③特意;④……的原因。⑤死亡。上文“其母问其故”中的“故”,指“原因”。又,“故人西辞黄贺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其中“故人”指“老朋友”;“吾有疾,故行迟”,意为我有疾病,所以走得慢。

(20)

孤立起来看,话题为“故”的文言知识,没一句话有语病。但是,从语段的特点加以分析,我们发现可怕的差错。

“故”是话题。第2句市中心句,介绍文言词“故”的四个义项。第3、4、5句是展开句,先后引了三个例句。其中第一个例句引自上文《孙叔敖杀两头蛇》,第二个例句引自唐诗,第三个例句杨振中未介绍出处,我们不知引自哪里,或许是杨振正自己拟的吧。

这三个例句中都有“故”字,根据话题和第二句话,都必须并应该介绍其中“故”的意义。但是,出现了怪事。请看:

第3句以《孙叔敖杀两头蛇》一文中“其母问其故”的“故”为例,说明“故”有“原因”义,呼应第2句。接着,用起关联作用的副词“又”,引出“故人西辞黄贺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下面应该说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故”有“旧的”、“原因”、“所以”、“特意”或“原因”义。但是,杨振中却去说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故人”指“老朋友”,偏离了话题。

12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12)

12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12)

现代汉语“副词不可以直接修是名词的”?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12)

杨宝福

[文言知识]

“不雨”的语法现象。现代汉语中是不能说“不雨”或“不雪”、“不草”的,因为副词不可以直接修名词。但文言中有时副词可直接修饰名词,如“不雨”,那么,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不雨”即不下雨,“不草”即不生长草。

(156)

杨振中说:“现代汉语中是不能说‘不雨’或‘不雪’、‘不草’的,因为副词不可以直接修是名词的。”

对杨振中的说法作两方面的辨析。

第一、副词+名词。

现代汉语中是不能说“不雨”或“不雪”、“不草”,但是能说“不僧不道”、“不男不女”,能说“太雷锋”、“太女人”,能说“很春天”、“很中国”、“很淑女”、“很阿Q”、“很香港”、“很西藏”、“很东北”,能说:“都大人了,还这么不正经”、“已经少先队员,还哭鼻子”。

“很淑女。”

形容一些具有淑女气质和风范的女性。当一位女性在气质体现的优雅,谈吐举止和行为习惯于一种独特的中国女性魅力,真正的表现出女人的纯洁与真挚的时候,我们就说“此女很淑女”。

“小王是个很阿Q的人。”

这里说小王是一个像阿Q一样善用‘精神胜利法’宽慰自己、卑怯、保守、自私、健忘、自欺欺人、极度自卑又自大的人。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不运用“很阿Q”这个词语,我们将用多少词来描述小王的特点。这就充分展现了副名结构具有表达更加简练的特点。于此同时,读者可以自己丰富心里小王的形象,这样就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是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第二,现代汉语“副词不可以直接修是名词的”。

35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35)

35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35)

“何止”与“何至”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35)

杨宝福

41、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止⑤贪冒如是乎?”……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⑤何止:为何到了。止,同“至”。

(《高助》77 《高增》74 《高新》61/61)

查中华书局《资治通鉴》13册6032页,“何止”作“何至”;查《传世藏书》《荟要》和《四库全书》,也都作“何至”。

“何至”,意为“为什么到了”。

“何至贪冒如是乎”意思是“(顺德)为什么贪污到了这个地步呢”。

杨振中把“何至”误为“何止”,还说“止,同‘至’”。

“何止”有“了”字义,奇。

“止”确是“趾”的古字,但“止”与“至”既非古今字,也非通假字。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3)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3)

3释义355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3)

衍“忽”

[文言知识]

缘。……另外,“缘”可以解释为“沿着……走”,如《桃花源记》:“缘溪行,忽忘路之远近”。

(第355页)“缘溪行,忽忘路之远近”,文字有误,“忽”是衍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古代散文选》(1962年版,1980年第6次印刷,上册第315页)、廖序东《文言语法分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217页)、北大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编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惨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26页)、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第479页)有关句子如下: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下面,从语言实际和语法角度进一步分析。

副词一般可以修饰动词,副词“忽然”可以修饰动词“想到”,说成“忽然想到”。但是,副词“忽然”不可以修饰动词“忘记”,因为“忘记”是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不是“忽然”发生的。这就是汉语语言实际。

“忽忘路之远近”中的“忽”与“忘”不能组合在一起,“忽”不能修饰“忘”。

陶渊明《桃花源记》里只有一个“忽”字,在“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的后面一句话里,请看: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遇桃花林,

副词“忽”可以修饰动词“遇”,“忽遇桃花林”意为“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可以说“忽然遇到”。

陶渊明《桃花源记》一文,编在上海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的九年级语文课本里,如果幼儿5岁读《蒙》“缘溪行,忽忘路之远近”这句话,印在脑子里,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十年以后才读到课本里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那么,怎么能抹去错误的记忆、转过弯来呢?中考、高考还是会写成“缘溪行,忽忘路之远近”吧。要知道,先入为主是可怕的。

41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41)

41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41)

“忽称疾”的“称”不作“托辞”解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41)

杨宝福

52.曹彬称病

宋将曹彬攻金陵,将克,忽称疾,诸将惊,皆来问疾,冀其早愈。彬曰:“余之病非药石所能愈,唯需诸公共发诚心,自誓于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诸将许诺,当即焚香为誓,明日称愈。及克金陵,城中安堵如故,百姓如常。又,曹翰克江州,忿其久不下,城克,屠戮无余。

(据《五朝名臣言行录》改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称_______ ;②冀_______ ;③唯______ ;④及_______ 。

(68)

参考答案

①托辞;②希望;(417)

“忽称疾”中的“称”是动词,意为“声称”、“述说”。《三国志•魏志》有“称疾归乡里”句。

“称”在文言中不作“托辞”解。所谓“托辞”,《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①动找借口:~谢绝。②名借口:他说有事,这是~,未必真有事。||也作托辞。(1389)

从短文《曹彬称病》看,曹彬攻金陵将克时“称疾”,未必真的有病,而是找个借口,要诸将许诺“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忽称疾”,意为“忽然找个借口(托辞)说是生病”。“称”即使“说”,确切地说是“找借口说”,但不能因此就说“称”是找借口,即“托辞”了。

88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88)

88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88)

“余观夫巴陵胜状”的“观”,是“观赏”吗?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88)

杨宝福

[笔者按]

关于《高助》《高增》《高新》184篇短文《武平之猿》下面[阐发与应用]的“观”,笔者曾于2009年写作《“余观夫巴陵胜状”的“观”,是“观赏”吗?》一文,发表在《杨浦教师进修学院院刊》2009年第5期上。现把《武平之猿》及其[阐发与应用]1,以及《“余观夫巴陵胜状”的“观”,是“观赏”吗?》,附在下面。

184 武平之猿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尤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踯而毙。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

(选自《宋濂集》)

[阐发与应用]

1、观。“观”是多音多义词。上文“闪闪可观”的“观”,读guān,意为“观赏”。又,“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高助》350《高增》335《高新》 276 )

“余观夫巴陵胜状”的“观”,是“观赏”吗?

杨振中先生《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东方出版中心,1997,以下简称《高助》第184篇短文《武平之猿》的第一句话是:“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短文下面的“阐发与应用”写道:

1、观。“观”是多音多义词。上文“闪闪可观”的“观”,读guān,意为“观赏”。又,“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高助》第350页)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的“观”,意思是“观赏”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错误百出害子害孙(11)

“逮”,“隔壁光透不过来;一说不肯把烛借给匡衡”辨析

226 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汉人也,少年时勤学而无烛。邻有烛而不逮.(指隔壁光透不过来;一说不肯把烛借给匡衡)。衡乃穿壁而引其光,以书映光读之。邑.(当地)有大户,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

..(做雇工)而不求偿。主人怪之。衡曰:“愿得主人书遍.(尽)读之。”主人感叹,资.(借)给以书。衡手不释卷,终成大学者。

(据《西京杂记》改写)

(第284页)

杨振中把“邻有烛而不逮”的“逮”夹注为“指隔壁光透不过来;一说不肯把烛借给匡衡”,误。

先辨析“指隔壁光透不过来”。

“邻有烛而不逮”的“逮”,《字典》注释如下:

及,到达。《论语•里仁》:“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也。”

(第69页)《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修订本,第四册,中华书局出版,1964年9月第1版,1981年6月第2版,北京第6印刷):

1050 逮

(一)及,到,到达。《论语•里仁》:“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也。”李密《陈情表》:“~奉圣朝,沐浴清华。”

(第1620页)

杨振中把意思写反了。这个差错,自1079年《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出版以来,延续了十多年。请看《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10)》(百度网上可查阅):

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7)

一个“不”字惹了祸

19、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

(选自《西京杂记》)[注释]

①::及。此指照射不到。

(《高助》32页《高增》31页《高新》26)

笔者于2014年提交给长宁区人民给法院的起诉状【附件二】第七条如下:《高助》第32页

19、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

[注释]

①:及。此指照射不到。

◎一个“不”字惹了祸,把意思写反了。

《高助》第32页、《高增》第32页和《高新》2013年6月第3版第26页,都把“邻舍有烛而不逮”的“逮”注释为“及。此指照射不到。”

杨振中这一差错害了多少人?

请看下面两组数据。

一、

2008年9月第2版《高增》末页的前一页反面写道:

版次:1997年3月第1版,2008年9月第2版。

2008年9月第27次印刷

印数:464.402—484.400册

二、

2013年6月第3版《高新》末页的前一页反面写道:

版次:2013年6月第3版第1次印刷

印数:1—20.000册

再分析杨振中“一说不肯把烛借给匡衡”之误。

“逮”,意为“肯把烛借给匡衡”,不是“不肯把烛借给匡衡”。杨振中同样把意思写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