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国产品屡遭国外反倾销的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产品屡遭国外反倾销的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产品屡遭国外反倾销的深层原因剖析根据各种形式资料记录,1979年8月欧共体起诉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倾销,这是我国出口产品首次遭遇反倾销。

1980年7月美国起诉我国出口的薄荷醇倾销。

这两起案件拉开了世界各国对华反倾销的序幕。

从1979年8月到2004年6月底世界各国对华反倾销案件累计高达584起,影响了我国数百亿美元的出口。

国外反倾销已对我国出口商品构成严重威胁,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堪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一股黑旋风,不可等闲视之。

对我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有美国110起,占18.8%;欧盟104起,占17.5%,印度72起占12.5%;阿根廷41起,占7.2%;澳大利亚40起,占7%。

以上五方总计367起,占584起案件的62.8%。

2.1中国产品屡遭国外反倾销的国际原因:2.1.1经济低迷导致当今世界反倾销具有扩大化的趋势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最近表示,鉴于世贸组织对各国反倾销行为约束比较软弱,因此即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倾销存在,某一国产品仍然可能被认为是倾销,反倾销规则的这种软弱性使得反倾销与世界经济形势的起伏紧密相连,每当世界经济形势低迷的时候,反倾销往往成为世界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首选方案,世贸组织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随着新经济泡沫的破裂,世界经济开始转向低迷,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尤其是IT领域投资大幅减少;加上2001年的“9·11事件”的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世界反恐战争、美伊战争等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2001年,按美元计算的全球商品贸易额下降了4.5%,为10年间全球商品贸易下降幅度最大的-年。

全球工业制成品出口下跌了2.5%,此外,自1983年以来一直增长的服务贸易,却在2001年中出现了第一次下跌。

在世界经济这种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抬头。

英国《金融时报》公布一项统计数据表明,20世纪90年代,全球反倾销案平均每年发生232起,2000年发生了251起,而在2001年,反倾销案的数量陡然之间增加到了348起,2002年稍有下降,但是也在300起以上,仅2002年下半年就达到149起。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争议及解决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争议及解决
一、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由来 加入 WTO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重 要战略。中国为了加入 WTO,在入世谈判中接受了一些 有悖于 WTO原则和宗旨、具有歧视性和限制性的特殊条 款,其中便包括有关反倾销的条款,这是中国实施入世战 略所作的策略性妥协的一部分。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源于《中国加入世贸组 织议定书》中第 15条的规定。第 15条的标题是“确定补 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该条款共有(a)、(b)、(c)、 (d)四项[1]。其中 (a)项规定:“在 根 据 GATT1994第 6 条和《反倾销协定》确定价格可比性时,该 WTO进口成 员应依据下列规则,使用接受调查产业的中国价格或成 本,或者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 较的方法:(i)如受调查的生产者能够明确证明生产该同 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 经济条件,则该 WTO进口成员在确定价格可比性时,应 使用受调查产业 的 中 国 价 格 或 成 本;(ii)如 受 调 查 的 生 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
追本溯源,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仅仅是个反 倾销问题。它仅涉及反倾销调查中如何确定产品的可比 价格,是为进口成员国采用第三国的价格或成本作为比 较基准提供 法 条 依 据。 所 谓 的 “市 场 经 济 地 位 ”问 题 不 是通常意义上的一国经济体系是否已达到完全市场化标 准的问题,它是反倾销方面的技术性问题,仅仅在反倾销 方面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2]。它不意味着中国市场化改 革的成就需要获得外国的承认和认可。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 15条规定,中国 将在加入世贸组织 15年后即 2016年 12月 11日自动获 得市场经济地位。然而过渡期满后,欧盟、美国和日本等 国却继续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中,日本的产 经省称因中国尚未解决国有企业等产能过剩问题,日本 将维持容易对倾销征收高关税的反倾销机制。针对目前 的这一不利局面,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需要认真对待,加 强研究,以便正确地应对和处理这一问题。

全球经济形势对中国外贸发展的影响

全球经济形势对中国外贸发展的影响

全球经济形势对中国外贸发展的影响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动一直是各国政府和企业所关注的重点。

不同的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和互动,都会对自身的发展产生影响。

而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大国,更是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

本文将就全球经济形势对中国外贸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国际贸易形势与全球经济增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国际贸易的成长与全球经济的增长密不可分。

在这个环境下,全球经济形势是国际贸易形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全球经济形势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环境、贸易摩擦等因素。

自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一直未能回到危机前的水平。

2019年,国际货物贸易量增长预计为1.2%,为近十年来最低增长水平,这表明了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状况。

而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状况下,国际贸易环境变得更为严峻,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纷纷出台。

这些保护主义措施的实施,不仅对全球贸易环境构成障碍,也对中国出口商品产生了影响。

二、贸易摩擦对中国外贸的影响贸易摩擦是全球经济形势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贸易摩擦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导致各国之间的竞争和分配出现问题。

而在当今的全球经济形势下,贸易摩擦屡见不鲜。

近期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影响了中国外贸的发展。

美国加征关税,使得若干中国出口商品受到了影响,并对家电、文化传媒、汽车等多个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9年中国外贸面临的仍是复杂严峻的环境。

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还在继续。

截至2019年11月,我国对美国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7%。

三、全球经济形势对中国出口企业带来的压力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出口大国,中国的企业和制造业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然而,在全球经济低迷时期,中国的出口行业却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是成本压力,随着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的成本压力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外部压力也非常大。

中国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现状及应对措施

中国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现状及应对措施

・!"・作者简介:张英#"$!%&"’—(,女,山东潍坊,讲师,硕士,国际经济学,山东经济学院经济学系。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年第)期*+,-./+,/./01,2345.56+0+.78+2+59,-:;&)%’’!中国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现状及应对措施张英#山东经济学院,山东济南%<’’’’(=摘要>%’’?年,中国面临的贸易壁垒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特点,如贸易摩擦的层面有所改变,方式增多,摩擦的涉案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所涉及的国家日益增多等。

贸易摩擦激增主要是由外贸出口增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企业自身存在问题等因素造成的。

面对贸易摩擦应正确对待,建立政府、协会、企业合作的应对机制。

=关键词>中国;贸易壁垒;新特点;应对措施据海关初步统计,%’’?年中国对外贸易达"!?’?@$亿美元,比%’’<年增长%)@AB 。

其中,出口$?$’@A 亿美元,增长%!@%B ;进口!$"?@"亿美元,增长%’B ;进出口顺差"!!C@!亿美元,比%’’<年增加!<<亿美元。

伴随着中国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D 尤其是贸易顺差的激增,中国出口面临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形势愈加严峻。

中国正在步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

如何应对贸易摩擦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贸易摩擦形势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年所发生的中外贸易摩擦除具有以往的特点外,还展现出了一系列的新特点:"@"贸易摩擦从微观转向宏观体制层面%’’?年,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从以往的与产品价格、质量有关的微观经济层面向宏观经济政策、体制层面不断延伸。

社会保障问题、劳工福利问题、货币汇率制度问题和财政政策问题等,都成为引起贸易摩擦的内容。

许多国家不仅关注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出口企业的规范经营和公平竞争等微观层面的问题D 而且日益关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银行呆、坏账核销政策、税收和补贴政策、人民币汇率等制度层面的问题。

RCEP协定国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RCEP协定国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RCEP协定国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自由贸易协定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为贸易创造了更自由、更便捷的环境。

在这种背景下,RCEP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应运而生。

RCEP协定由全球涉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

本文将浅析RCEP协定国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 RCEP协定简介RCEP协定是由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东盟10个成员国共同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

该协定于2020年11月15日签署,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贸易协定。

RCEP协定的签署将促进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深化贸易和投资合作,扩大市场开放,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二、RCEP协定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1. 减少关税壁垒,提升贸易自由化RCEP协定涵盖经济和贸易领域的多个方面,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

其中,货物贸易是最为重要的一项。

据协定规定,成员国将逐步取消或降低进口关税,为出口商创造更加自由的市场环境。

这意味着,我国出口商将享有更加优惠的关税待遇,降低了出口产品的成本,提高了竞争力。

同时,RCEP协定将重点推进贸易自由化,简化海关手续和标准等,减少通关时间和成本,提升我国出口贸易的效率。

2. 降低非关税壁垒,扩大出口规模除了对关税进行调整之外,RCEP协定还将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

成员国将逐步消除或减少非关税壁垒,包括技术壁垒、检验检疫限制、服务贸易限制等。

这将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出口规模,提升我国出口商的市场份额。

例如,在韩国出口市场,我国电子产品曾遭受技术壁垒的限制。

但随着RCEP 协定的签署,这些限制将随之消失,为我国电子产品在韩国市场上的销售提供新的机遇。

3. 促进投资合作,提高出口经济实力除了促进货物贸易,RCEP协定还将推进投资合作。

例如,协定将降低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成本,为企业建立投资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1、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近几年在美日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下其国内经济表现有好转的现象,但内生经济缺乏亮点,新型经济体增速地位运转成为常态,整体看全球经济复苏仍存较大不确定性。

国内经济受产能过剩,内需疲软影响增速趋于减缓,内外需环境不容乐观。

2、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2.1、从出口来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

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了93.6%,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我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来拉动。

货物贸易占据主流,机械加工制造及服装等轻工业出口,处于顺差优势,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需求整体疲软,我国加工贸易面临加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从进口来看,中国依赖进口的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石油、铁矿石、铜精粉这三种最重的工业原料对外依存度相当之高;一类是大豆、食用油这两大类农业产品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尽管中国这五大资源性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五前,却仍需大量进口。

且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的不断加快,对重要资源能源,基础原材料以及大宗消费品、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需求仍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

3、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贸易的影响3.1、由于外贸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

尽管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经济增长脱节。

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中国出口就有可能明显放缓。

第四季度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出口增速较前三个季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的平均水平。

因此,次贷危机可本文由收集整理能会对我国未来的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对出口的影响一方面会直接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会通过减少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需求而最终作用于整个宏观经济。

国际贸易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首先,感谢委员会给我机会发表关于国际贸易形势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的报告。

本报告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全球化趋势下的贸易自由化、中国的贸易政策调整、贸易摩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贸易大国地位和中国加入WTO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全球化趋势下的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贸易自由化也成为世界各国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贸易自由化的原则是: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行公平竞争、平等待遇和自由贸易。

自由化使得商品和服务的交流更加便利,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创新和扩大市场。

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自贸区的建立更是增强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话语权。

二、中国的贸易政策调整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调整贸易政策,推出了一系列激励企业扩大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例如:鼓励企业扩大出口、把进口关税降到较低水平、简化进出口手续和过程。

这些措施对中国的对外贸易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一,它们增加了中国商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二,这些政策也推动了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生产成本控制的改进。

最后,这些措施还促进了中国进口产品的质量提高和优化。

三、贸易摩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贸易摩擦是指国际贸易中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不公平行为和不公平贸易所产生的经济纠纷。

在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大背景下,贸易摩擦问题越来越突显。

中国对于贸易摩擦的应对,营造了国内各企业强化自我发展的环境和意识。

同时,政府也通过扩大市场、降低关税、加强协调等措施来缓解矛盾,保护中国的利益。

四、贸易大国地位在现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已成为最大的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和全球第二大单一经济体。

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贸易大国。

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的崛起也给国际贸易架构带来了新的维度。

尤其是在一系列自贸协议的签署后,中国不仅加速了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也继续拓展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五、中国加入WTO对外贸易的影响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国。

试论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与对华反倾销

试论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与对华反倾销

题, 所以必须理 性地分析 中国的“ 非市场 经济地位” 问题。
( 关键 词] 中国; 非市场经济地位 ; 反倾销
[ 中图分类 号] 72 [ F5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61 01 { 1 }4 09 — 4 17 — 252 00 — 04 0 0
我 国人 世后 对 外 贸易 面 临 新 的棘 手 问题 , 中 其 “ 非市 场经 济地位 ” 我 国成 为 国际反倾销 最大受 害 使
[ 收稿 日期 )0 0 5 8 2 1 一O —1 [ 作者简介 ] 王美莹 (9 5 )女 , 1 8一 , 内蒙古通辽市人 , 内蒙古 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 学院在读硕 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为世界近
现代 史。

9 ・ 4
反倾 销 不仅成 为发 达 国家 而且也 成 为发展 中 国家有 效 的贸 易保护 主 义手 段 , 而 直接 导 致 了我 国反倾 从 销 案件 的增 多 。 18 9 0—20 06年 美 国对 华 发 起 反倾 销 立案件 数居 各对 华 调 查 国 之首 , 案 产 品遍 及 五 涉 矿 、 工、 化 轻工 、 电、 品 土畜 、 机 食 医保和 纺 织等 各领 域 。 自 17 99年欧 盟 首 次对 中 国提 起反 倾 销指 控伊 始至 20 06年 , 其对 华 反倾 销 已高达 16起 , 占我 2 约
害; 三是倾 销 与损 害 的 因果 关 系 。另 外 该 法增 加 了 公 共利 益原则 , 对 以上每个 条 件在 内容上 规定 得 并 更 加完善 、 具体 、 严格 , 高 了反倾 销 的 透 明度 和法 提 律上 的可 预见 性 。但是 , 际上 以所 谓 公平 贸易 为 国
场经 济地位 的承认 态 势

浅析“非市场经济地位”

浅析“非市场经济地位”

浅析“非市场经济地位”[摘要]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障,但是由于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使有关国家大开反倾销方便之门,为了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保障我国的经济利益,因此急需认清“非市场经济地位”这一国际经济名词。

[关键词]非市场经济;反倾销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

除了获得其他成员方的最惠国待遇外,还可以享受GATT/WTO多边贸易谈判削减关税以及取消非关税壁垒等优惠待遇,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障,大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

然而,伴随着国际贸易的繁荣,贸易摩擦也将日渐升级,尤其是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政府为了保护国内产业,不惜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以“贸易救济”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尤其是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成为中国企业应诉国外反倾销的最大障碍。

一、“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由来——“入世议定书”第15条“非市场经济国家”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1930年关税法》有关规范反倾销调查程序的法律规定中,起源于“国家控制经济”的概念。

美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属于国家完全垄断经济,控制全部商品价格,因此,出口产品的价格完全不真实,进口国在反倾销调查中很难按其市场价格来计算倾销幅度,需要寻找第三国的数据作为“替代国”,以此来确定倾销幅度。

此后,欧共体、加拿大等世贸组织成员也在其反倾销法中确立了所谓“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概念和相关标准。

2001年底,在中国入世谈判的最后阶段,美国提出了“非市场经济”的问题,中国政府当时为了尽快加入WTO,接受美国的提议,同意WTO其他成员方可在15年之内,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这一妥协即前文提到的隐患,具体规定在中国签署的入世议定书第15条(关于“确定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

从该项规定来看,WTO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把我国当作一个“经济转型国家”,规定了15年的经济转型期。

非洲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与影响

非洲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与影响

非洲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与影响非洲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大陆,而中国一直以来都对非洲具有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本文将就非洲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政策及其互动关系展开论述。

一、非洲国家对中国的市场开放政策非洲国家对中国市场的开放政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非洲国家通过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等措施,吸引了中国的投资和商品。

其次,非洲国家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物流配送能力,为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市场提供便利条件。

再次,非洲国家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鼓励中国企业在当地设立产业园区和工厂,增加就业机会。

这些开放措施不仅吸引了中国企业,也为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多非洲商品选择,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非洲国家对中国市场的开放政策为双方的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中国对非洲的贸易政策与策略中国对非洲的贸易政策主要以多边合作和互利共赢为原则。

首先,中国致力于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高层互访、经济论坛等形式加强政治交流,推进贸易合作。

其次,中国支持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提供贷款和援助,助力非洲国家实现经济发展。

再次,中国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鼓励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

中国的贸易政策旨在实现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通过推动贸易合作,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繁荣,实现双方互利互惠。

三、非洲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影响非洲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

经济上,中国市场对非洲国家来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的市场需求旺盛,对非洲资源和商品的需求促进了非洲的出口。

同时,中国的投资和援助为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支持,推动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

政治上,非洲国家通过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增强了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的国家,与之合作将推动非洲国家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升地区整体形象和实力。

总结起来,非洲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政策非常积极,通过采取开放政策吸引中国投资和商品,同时中国对非洲的贸易政策也对非洲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非市场经济地位下的中国商品出口对策

非市场经济地位下的中国商品出口对策
下 阶 段 发 展 目标 。 极 调 整 产 业 结 构 和 布 积 局 . 变 我 国 传 统 上 利 用 资 源 . 耗 和 廉 改 能 价 劳动力 大量 生产低 端廉 价产 品的状况 ,
口商。同时 , 由于 外 商 投 资 企 业 的 产 品 主 要 是 销 往 国 际 市 场 . 这 势 必 会 危 及 外 商
世 界 市 场 的 目的 。 同 时 . 我 们 也 应 该 看
企 业 应 该 采 取 有 效 措 施 来 积 极 面 对 这 一 问 题 。 下 面 , 们 将 从 政 府 和 企 业 两 个 方 我
面 进 行 具 体 阐述 。

坚持 进行科 技 革命和 创新 . 力扶 持发展 大
生 产 高 科 技 、 附 加 值 产 品 的 产 业 , 快 高 加 工 业 化 进 程 . 过 改 善 生 产 设 备 从 而 提 高 通
劳 动 生 产 率 来 进 一 步 提 高 我 国 企 业 核 心

我 国政府应 该采取 的措施 Nhomakorabea1增 强 国 家 实 力 . 高 谈 判 能 力 . 提 从 本 质 上 说 ,所 谓 “ 市 场 经 济 ” 国 非 是 际 贸 易 壁 垒 的 一 种 托 辞 。 西 方 发 达 资 本 是 主 义 国 家 对 社 会 主 义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一 种
市 场 的 占 有 率 ; 长 期 来 看 , 利 于 国 际 从 不
“ 市 场经 济 ” 称 “ 家 控 制经 济 ” 非 又 国 或 “中 央 计 划 经 济 ” 是 反 倾 销 法 中 的 一 , 收 支 平 衡 . 并 影 响 我 国 制 造 业 以 及 相 关
行 业 的 发 展 。 一 旦 我 国 出 口 产 品 被 裁 定 为 倾销 . 要 被 征 收高 额 的反 倾 销税 , 则 而

“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格 计 算 其倾 销 的 幅 度 。在 反 倾 销 调 查 中 , 方 国 家 一 般 采 反 , 西 我国企业 不仅 要准备各 种材 料应 诉 , 必须付 出高 额 的 就 用 “ 似 ” 第 三 国 , 为 替 代 国来 计 算 倾 销 的 幅 度 。 由 于 应 诉 成 本 , 必 须 承 受 应 诉 不 成 功 的 机 会 成 本 , 要 顶 住 经 相 的 作 也 还 第 三 国 选 取 的 随 意 性 和 市 场 经 济 地 位 评 价 标 准 的 不 统 一 营 压 力 , 是 一 个 非 常 艰 难 和 辛 酸 的 过 程 。另 一 方 面 , 加 这 增
现代商 贸工业 M o enB s es rd d s y d r ui s T a e n ut n I r
21 第 3 0 2年 期
“ 市场 经济 地 位 ” 我 国 非 对 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 策探析
陈 凡
( 江 大学经济 学院, 北 荆 州 44 2) 长 湖 3 0 5 摘 要 :0 1年 是 我 国加 入 wT0 的 十周 年 。 十 年 间我 国 对 外 贸 易迅 速 发 展 , 际 市场 份 额 不 断提 高 , 与 此 同 时 , 21 国 但 贸
遗 留 问题 ,0 1年 在 经 历 了 长 达 1 20 5年 之 久 谈 判 的 最 后 阶 算 。由于两 个随 意性 , 反倾 销 调查 中任 意 采用 替代 国 的 在
段 , 国提 出非 市 场经 济地 位 问题 , 了加 快其 他 国 承认 , 生产数据来 测定 中 国产 品 的正 常价格 , 美 为 一定 对 于发 动 国有 我 国同意 1 5年 内 可 以 将 中 国 作 为 “ 市 场 经 济 国 家 ” 待 。 利 , 于 我 国生 产 成 本 , 弱 中 国 产 品 的 出 口竞 争 力 。 进 一 非 对 高 削 在加入 wTO时 , 签署 了四个 带 有 附加 性 的 条 款 其 中第 步 说 , 于 中 国企 业 难 以胜 诉 , 观 上 又 进 一 步 刺 激 了 某 些 由 客 1 5条 “ 定 补 贴 和 倾 销 时 的 价格 可 比性 ” 定 :如 接 受 调 查 国 家 国 内相 关 产 业 对 我 国 产 品 提 起 更 多 的 反 倾 销 申 诉 , 确 规 “ 以

“非市场经济地位”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

“非市场经济地位”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
维普资讯
【 要 】 世贸蛆 织的一些 成员在 时我国反倾 销时 常常 对我 国出口产品 的企业是 否符台市 场经济地 位进行个 案处 摘
荆用我 国的非市场经 济地位 ,选择 与我 国经济发展 水平 高 理. 并制定 了五项 标准 : i有 足够证 据证 明企业 有权根 据 ()
国的成本标准 。不但 美国、 欧盟 、 日本等 国频频 动用此条款 。 条款 , 非市场经济地 位由谁认 定 、 以什么标准 认定在 国际 上 而且一些发 展中国家 如印度 、 巴西 , 也开始 运用这个 武器 对 没有统一的 标准 因此 , 这种认定 往往由一些 WTO主要成
付中国
员操纵 , 他们 根据 自己利 益要求 , 制定 各 自的标准 , 成为 限

中国 非市场经 济地位 问题是 由国 为 了尽 快加 入 WT O
G T X T 的 各项 规 是以市场经 济为基础的 , A T/, O V 只有
与其他成 员达成的妥协 。这为我 国在世 贸组织 由留下 了一 市场经 济国家才能 加入。 中国加人了 WTO, 这表明 各成 员 个后遗症 , 菩成 员国 刮用中国 的非市场 经济地位大 做文章 . 国应该承认 中国是市场经 } 齐国家 但西方国家认 识到 , 后 今
动和产品的价格 由政 府决定 , 币不能 自由兑换的 国家 其 界贸易组 织议定 书》第 1 货 5条确定补贴 和倾销时的价格 可比 目的主要是 用来对付社 会主义 国家的出 口贸易 。中国作 为 性时 ,也做了 相 同的规 定 这样 一 来 ,中国 虽然加 人 丁

个社会 主义大国 ,与 非市场经 济地位从 此接 下了不解之 WT 但{ 市 场经济地位 问题 仍没有得到解决 O. E 中国是 否符合市场经 济地 位的要求曜?( o 3 中国市 20 年 欧美等 西方发达 国家长期 以来将 中国视为 } 市场经 场经济 发展 报告 》 鉴国际 上通 行的评价 标准与 方法 , 算 借 捌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及对策作者:陈科汝来源:《创新科技》 2014年第12期陈科汝/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法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随着中欧经贸关系日益密切,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件与日俱增。

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欧盟长期以来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致使我国出口企业在反倾销调查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并遭受不公平对待。

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欧正常经贸关系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是目前中欧双方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非市场经济地位;正常价值;倾销幅度时至今日,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是中国第4大外资来源地。

欧盟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所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

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评估中,欧盟认为参照其用以评估市场经济地位的5条标准,在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仍旧采用替代国的方法来计算涉案企业的正常价值及倾销幅度。

中国企业虽可以根据欧盟反倾销法所规定的5条评估标准向欧盟申请单独的市场经济待遇,但在实践中较为困难。

近年来,欧盟在授予市场经济地位时采取双重标准,获得市场经济待遇的企业往往具备欧盟背景。

一些欧盟跨国公司利用此漏洞,一方面在中国投资建厂,另一方面在欧盟提起反倾销申请,已达到打击中国竞争对手的目的。

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成为中欧贸易的一大障碍性问题。

如果该问题得不到良好解决,势必会阻碍中欧贸易的进程,特别是中方对欧贸易的平等性造成重大的消极影响,进而影响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

为了中欧经贸关系的良好发展,推动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顺利前进。

中国在欧盟方面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就成为当下中欧贸易关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 “非市场经济地位”之概述1.1 非市场经济国家之概念。

市场经济地位表示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状况。

对于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概念,国际法尚不存在明确统一的定义。

一般而言,认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是指那些实施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和产品价格由政府决定、货币不能自由兑换的国家。

非市场经济地位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

非市场经济地位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

“非市场经济地位”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摘要世贸组织的一些成员在对我国反倾销时常常利用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选择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确定我国产品的正常价值,使我国产品容易受到倾销的指控和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

这形成了我国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为此,我国出口企业应采取新的贸易战略,规避其他国家对我国采取“非市场经济地位”壁垒。

关键词非市场经济地位,贸易壁垒,对外贸易战略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中国为了尽快加入WTO与其他成员达成的妥协。

这为我国在世贸组织中留下了一个后遗症,各成员国利用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大做文章,使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倾销的指控,严重制约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尽管到3月21日已有53个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一些主要大国仍然坚持我国是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

可以肯定,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是一时难以解决的。

在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如何防止其他国家滥用非市场经济地位,构成我国对外贸易壁垒,不得不引起我们去深入的思考。

一、中国为何与非市场经济地位有“不解之缘”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常出现在西方各国国内反倾销法中,它是指那些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和产品的价格由政府决定,货币不能自由兑换的国家。

其目的主要是用来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与非市场经济地位从此接下了不解之缘。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采用歧视性的所谓“替代国价格”来确定中国出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行为。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早在1980年就出现。

当时,美国第一起对华薄荷醇反倾销中,美国商务部就采用了第三国的成本标准。

不仅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频频动用此条款,而且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也开始运用这个武器对付中国。

尽管1998年欧盟将我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删除,但对我国出口产品的企业是否符合市场经济地位进行个案处理,并制定了五项标准:(1)有足够证据证明企业有权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决定价格、成本、投入等,主要原材料价格能反映其市场价值;(2)企业有一套完全符合国际财会标准并能在所有情况下使用的基本财务记录;(3)企业的生产成本和金融状况不受前非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扭曲;(4)企业确保受破产法和资产法的约束,保证法律确定性和企业经营稳定性;(5)货币按照市场汇率兑换。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认识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认识

关于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认识人力1201班李佗学号:122508108 摘要: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消退,世界经济贸易持续复苏,但是在国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率下以及国际上美元贬值,贸易壁垒的增强,出口需求的萎缩等国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对外贸易经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而自改革开放加入WTO以来,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距离贸易强国还有不少差距,在走向贸易强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转变及其资源配置功能除需求功能外,进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是实现资源从农业和轻工业向重工业的转移。

进出口贸易的这一资源配置功能在改革开放前尤为突出,改革开放以后相对弱化,但仍是我国资源再配置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对策1、近期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2011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对外贸易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外贸政策保持基本稳定,进出口平稳较快发展,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外贸发展更趋平衡,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

从国际看,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欧债危机略有缓和,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趋于稳定,市场信心和发展预期有所提振,2013年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可能有所改善。

但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削弱经济增长潜力,刺激经济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显,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困难较多,加上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态势不会明显改观。

2、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考验从外部看,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下行风险增大。

从目前情况看,2013年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历时三年,其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露,旧疾未愈,又添新伤,更加凸显了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世界经济增速可能长期低位徘徊,面临下行的严重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将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4.5%下调至4.0%。

中国贸易逆差的成因及其对外贸政策的启示

中国贸易逆差的成因及其对外贸政策的启示

中国贸易逆差的成因及其对外贸政策的启示中国是一个独特的国家,它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土面积第三大、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增长,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贸易逆差引起了外界的关注,这让一些观察家感到担忧。

本文将探讨中国贸易逆差的成因及其对外贸政策的启示。

一、中国贸易逆差的成因1. 内部发展不平衡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贸易逆差的成因之一是国内发展不平衡。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而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

由于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使得西部地区无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媲美。

2. 币值问题经济方面的问题也是导致中国贸易逆差的因素之一。

一些观察家认为,中国人民币的汇率水平太低,这导致了中国的出口产品价格相对偏低,进口产品价格相对偏高。

此外,中国仍然存在一些非关税壁垒,这些壁垒也会影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3. 外部因素此外,外部因素也是导致中国贸易逆差的因素之一。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了困境,一些国家的需求下降,这也影响了中国的出口。

另外,在全球市场上,其他国家的产品也越来越具有竞争力,这也导致了中国的贸易逆差扩大。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启示1. 多种贸易关系为了应对外部压力,中国必须扩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寻找更多的贸易伙伴。

中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拓展贸易关系,例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经济合作,与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等。

2. 币值调整为了缓解汇率问题对贸易的影响,中国应该适当调整人民币的汇率水平。

虽然这种调整必须谨慎处理,以免引发通货膨胀等问题,但是准确预测市场和适当干预市场是必要的。

3. 消除非关税壁垒为了加强对外贸易,中国必须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

取消非关税壁垒可以促进贸易自由化,使中国产品在更广泛的国际市场上受到欢迎。

4. 促进内部均衡发展最后,中国必须促进内部均衡发展。

如果中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那么贸易逆差问题将难以解决。

论WTO下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论WTO下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论WTO下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李姝娟沈阳师范大学【摘要】在WTO下,是否认定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成为我国企业应诉国外反倾销调查的核心问题。

本文结合我国在WTO下的国际贸易相关情况讨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概念,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的实质性影响和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相关规定的探讨,并提出了我国符合市场经济地位的几点理由和看法。

【关键词】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地位反倾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了我国在WTO中的市场经济地位。

至今WTO成员中已有37个成员国承认了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如新西兰,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等。

但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如美国,欧盟,日本,印度还没有承认我国的这一地位。

在WTO的许多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中国的企业仍然被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来对待。

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我国的出口商有着很明显的不利影响。

也使我国的出口商在与其他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竞争时,处于劣势。

因此,非市场经济地位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大障碍。

因为在《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中规定,“(d)根据该WTO进口成员的本国法,一旦中国建立市场经济,(a)款应该被终止,在进口成员国的国家法律规定市场经济国家加入日期的标准加入。

(a)(b)项的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应在加入之日起15年后到期。

”这意味着中国只承认加入WTO前15年的非市场经济地位。

然而随着入世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当今中国的经济形势和贸易发展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形成了以市场机制主导经济运行的模式,且市场机制已经在商品交易、资源配置等经济领域起着广泛的调节作用,在其中的一些方面已处于基础性调节的地位,因此,中国已经具备了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条件。

一、WTO中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而不是其他国家所给予的经济待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张霞(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7级3班,20071611669)摘要:加入WTO后,中国的“非市场经济问地位”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目前已有97个WTO成员国先后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美国、欧盟、日本等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并不在此列。

受此影响,中国企业在出口方面屡屡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特保措施等指控。

中国遭遇反倾销、反补贴案件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针对我国出口产品设置的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为了将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我们应该加快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积极争取更多WTO成员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关键词:非市场经济地位;出口贸易;反倾销;The influence of non-market economy status on China’s export tradeZhang XiaSchool of Busines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Class 3 Grade 2007 20071611669 Abstract:After joining WTO,we began to face the problems of China's "non-market economy status " . At present, 97 WTO member countries have recognized China's full market economy status, but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an Union, Japan and other important trading partners of China are not on that list. Affected by it,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always charged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cases in the export, safeguard measures and other charges included. The scale and quantity of the accusation about China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are bigger and bigger and the trade barriers which are directed against our export products are more and more which affected China's export trade more and more seriously .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disadvantage about chinese export trade which is produced by the non-market economy status to a minimum, we should speed up the reforms of economic system of market-oriented, and actively strive for more recognizeation about our market economy status from WTO member countries .Key words:Non-market economy status ; export trade ; anti-dumping引言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所牵涉的反倾销案件也越来越多,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欧美发达国家占对华反倾销总数的一半以上。

这些国家对华提起反倾销诉讼的核心理由主要是认为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低于他们所认为的“正常价格”。

而这一指控逐渐成为阻碍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巨大障碍,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一、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一)市场经济地位与非市场经济地位市场经济地位反应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的状况。

它是一个经济学上的名词,根据一个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和市场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程度,可以把国家区分为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①。

“非市场经济”又称为“国家控制或者中央计划经济”,是反倾销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西方国家的反倾销法中,非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是指那些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产品价格由政府决定,货币不能自由兑换的国家。

这些国家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由国家制定国内产品价格并对贸易实行垄断,其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不能正常反应市场供求关系,如果在国际贸易中直接采用其国内价格来与出口价格进行比较的话,判断出来结论无论倾销与否,都不够准确。

据此,1955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第六条增加了这样一个注释性条款:规定在对“全部或大体上全部由国家垄断贸易”并且由国家直接规定其国内价格的国家出口的产品进行反倾销②。

(二)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现状在中国是市场经济还是非市场经济这一问题上,目前已有包括新西兰、南非、东盟十国等在内的97个世贸组织成员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但欧盟、美国、日本、印度等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均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受此影响,中国企业在出口方面还是屡屡遭受反倾销、反补贴等指控。

中国遭遇反倾销案件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而且自2004年开始,很多国家开始对我国实行“双反”来打压我国的出口产品。

针对我国出口产品设置的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二、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原因(一)早年“入世”时的遗留问题为了早日加入世贸组织、分享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也迫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谈判压力,中国不得不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15条中同意:其他国家在针对来自中国的出口商品计算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时,可以不考虑中国产品自身的价值;对于反倾销案件,可以在中国入世后15年内继续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其中第15条“确定倾销和补贴时的价格可比性”还规定:“如接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严格比较的方法”③。

而且还规定此项规定“应在加入后15年内终止”。

这就意味着,在中国受到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发起反倾销时,除非进口国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或中国的企业能够“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否则中国企业并不能适用出口价格。

这些中国早年入世时遗留的问题就为近年来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不断对中国企业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埋下了祸根。

(二)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实质关于具体怎么判定一个国家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美国和欧盟分别制定了判断市场经济的六条标准和五条标准。

从表面上看,只要达到了这些从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层面来制定的标准,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就能得到认可。

但经过仔细分析后我们就能发现,这些要求大都是不可以量化的指标,甚至还有“商务部认为合适的其他因素”这样的兜底条款,这充分证明了对一个国家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做出判断的行政当局的自由裁量权是非常大的。

也就是说,只要他们愿意,可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理由,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2002年,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和市场化改革程度远远不如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国际地位也在中国之后,这是西方经济学家和中国经济学家的普遍观点。

可是美国和欧盟却在2002年相继承认了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

之后,欧盟为了东扩而承认了土耳其、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后来作为对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在伊拉克问题上对其支持的酬谢,美国也承认了他们的市场经济地位。

可是唯独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美国和欧盟用尽各种手段挑剔与拖延,表面是经济和技术等方面不达标,其实质却是政治方面的问题。

美国和欧盟承认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是在2002年,9年后他们依然无视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仍未肯定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由此可见,能不能给予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地位,与这个国家是否达到了他们制定的市场经济标准和这个国家的经济自由度并没有很大的关系;相反,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是否在政治经济等战略问题上取得了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的某些条件。

(三)中国的市场化经济改革加入世贸组织的成员国都必须是市场经济国家,这是WTO的性质决定的。

我国在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并迅速走上了腾飞之路,但经济繁荣的背后却是相应的内部动力却也开始减弱,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与各国的国际合作来增加国内改革的动力。

另外,拖延了十多年之久的入世谈判更是阻碍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当时中国与美国、欧盟等在保障条款和反倾销条款方面的要价相距甚远,如果中国坚持不让步也必然对中国的长远发展不利。

同时中国也认识到,让西方国家全部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基于现实与大局的考虑,也迫于压力,入世时中国只能在非市场经济地位上先作妥协。

事实上,当时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有了很大成效,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与日俱增,中国已经可以算作为市场经济国家。

改革三十年,我国在金融、贸易、政府规模、商业自由、财税负担、劳动力自由等方面的改革成效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经济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

于此同时,在中国政府的重大努力下,在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2004年4月14日, 中国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首次取得了突破:中国和新西兰同时宣布,新西兰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三、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按照国际惯例,对非市场经济的认定是具有随意性的:由谁认定,以何种标准认定;既没有规则可寻,也没有透明性可言;并且,在非市场经济地位已被认定的情况下,在确定反倾销的贸易摩擦中,选择以哪个国家作为“替代国”,选择哪个产业或企业作为“类似的参照”标准来计算出口国商品的生产成本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加上还要面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诸多歧视性待遇,中国的对外贸易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一)直接影响1.反倾销数目日益增多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