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内蒙古集宁一中1617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东校区)——历史历史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东校区)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一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一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五”期间,苏联援建新中国156个重点项目工程,史称“156项工程”。
该工程涉及钢铁、煤炭、冶炼、发电、造船等众多工业领域。
它的实施( )A.有利于国民经济迅速恢复B.造成了对苏联技术长期依赖C.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D.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2、中共中央1961年发出《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到年底全国职工减少800万,城镇人口减少1000万左右,减少供应城镇商品粮三四十亿斤、生活用煤二三百万吨。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八字方针”的调整B.中苏关系的恶化C.知识分子上山下乡D.“左”倾思潮的影响3、建国后,我国农村地区曾经一度出现过“专业户”“重点户”“万元户”等称号,对这一时期描述正确的是( )A.建国后对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B.农村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的产物C.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较快D.市场经济体系在农村地区确立4、1984年11月4日,《深圳特区报》头条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经上级批准,从11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取消粮、油、猪肉票证,实行议价,敞开供应。
”这一政策( )A.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B.结束了深圳的计划体制C.表明城市改革的开始D.发挥了市场的基础作用5、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4年《世界投资报告》称:中国流向国外的投资预计将超过流入国内的投资。
这反映出中国( )A.已经成为主导全球化的强国B.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C.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成就D.对外贸易维持了顺差局面6、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中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个年份的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A.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B.生产力活跃,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C.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7、自开埠以来,上海妇女除了传统年节、进香、游春等活动外,开始有入戏园书场看戏听书、观看外国马戏和赛马、游览开放的私家花园的现象。
【推荐必做】内蒙古集宁(东校区)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集宁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红楼梦》中记载:“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这种祭祀和家宴活动的积极意义是()A. 增强对祖先的崇拜和迷信B. 强化家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C. 强化传统教育和宗法制度D. 悼念逝者,寄托哀思2.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 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B. 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 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 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步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含义是()A. 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B. 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C. 议会由君主负责召集D. 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4.“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这首民谣应出自( )A. 鸦片战争时期B.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5.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A.已经出现铁犁牛耕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6.魏国李悝曾对当时的粮食产量估计说,一亩地(约当今三分之一亩)在平常年景,可以产粟一石半……平常年景一家种地百亩所产粮食,够全家一年半食用。
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7.“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
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
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城镇附近的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这反映了()A.官营手工业已经衰落B.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C.私营手工业开始发展D.小农经济已经破产2. 17世纪,荷兰政府对进口货物收取相当低的关税,而且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安特卫普港口更是成为欧洲商人和商品的集散中心。
据此可知,当时荷兰()A.积极开拓海外市场B.垄断了西方海外贸易C.重视发展工业经济D.成为欧洲的贸易中心3. 1929年,日本片仓日华蚕丝会社派人到无锡抬价收茧,“较诸本县(无锡)茧业协会决议之限盘每担五十元,竟超过三十元”。
此次茧价上涨()A.可以保证生产原料来源充足B.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反映经济危机波及中国D.促使日企完成对中国市场的垄断4. 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5. 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加强对公路、铁路和电力的管理;二战后,对电信、电力、铁路运输、煤气和自来水供应等公用事业实行国有化政策。
材料反映了()A.应对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B.顺应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C.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发展方向D.强化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6. 1921年5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第八条决议规定:“集中上述一切办法来完成今年的实际战斗任务;通过粮食税和商品交换,至少取得四亿普特粮食作为恢复大工业和实现电气计划的基础。
”这一规定( )A.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新模式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7.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集宁一中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A. 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 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C. 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2.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表明()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3.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这种“自治的社会”形成的根源是()A. 地方制度的不完善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C.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 中央集权的削弱4.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
《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
这表明()A. 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B. 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5.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和政府约定: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不得干涉商人营业。
这反映当时()A. 商业经营的社会环境较为宽松B. 工商食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C. 政府的商业经营政策完全放开D. 商人可以和地方政府分庭抗礼6.在宋代,“发展众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换市场,是沟通城乡的桥梁”。
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 草市B. 夜市C. 晓市D. 街市7.郑和下西洋与麦哲伦航海是东西方航海活动的代表,但两者在对世界的影响上差别巨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8.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21年整理)
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内蒙古集宁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内蒙古集宁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的全部内容。
试题24.《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
左右系,以乎轭也。
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出现于( )A.商周B.春秋战国C。
汉代 D.隋唐25。
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自古以来中国十分重视水利建设.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秦国的郑国渠工程和楚国的都江堰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B。
至今流行于新疆吐鲁番一带的“坎儿井”源于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C。
西汉王景治理黄河,使黄泛地区的广袤土地得以重新耕种D.隋唐时期,南方用立井水车、北方用高转筒车作为工具灌溉农田26.下列思想与古代农耕经济不相适应的是()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B.“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C.“使民重死而不远徙”D.“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
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27。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某一水利工程的描述:具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作用,它应该处于以下四大经济区中的哪一经济区( )A.山东经济区 B。
山西经济区C。
江南经济区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28。
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A. 看到有粉彩瓷器B.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C。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集宁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开天辟地”主要是指()A。
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C。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D。
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2.抗日战争爆发后,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如雪片般地飞向南京。
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边天。
这反映了()A。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B。
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D.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3.“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该讲话的目的是( )A。
改变一些领导人的专制作风B。
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5。
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说道: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圳中英街流传着一个谜语:1997年之后是什么?历史发展揭示出的谜底是( )A。
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C。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集宁一中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A. 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 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C. 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是在春秋时期,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没有反映“牛耕”,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铁农具技术臻于成熟的标志是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排除D;B项表述准确,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2.顾炎武曾说: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表明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由“豪强”、“兼并之徒”到“田主”,即体现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而ABD三项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3.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A. 地方制度的不完善B.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C.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 中央集权的削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信息“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由此可见是宗族治理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的,本题选择C项正确。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集宁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年级文综试题-历史部分24.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啤”字。
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很多人把“啤酒”称为“卑酒”。
这反映了( )A.中国传统酒文化已被西化B.西方啤酒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C.国人对外国文化的接受D.国人产生了崇洋媚外观念25.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
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
”这说明( ) A.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 B.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D.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26.“……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
”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27.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
”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
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28.美国作家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中写道:美式幽默的溶解剂早已开始向这场危机发起进攻。
有笑话说,客房服务员会询问每位登记者:“是用来睡觉,还是用来跳楼?”针对上述现象,罗斯福政府的应对举措主要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动工业复兴C.帮助民众克服恐慌的心理,恢复对未来的信心D.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救济工作29.联合利华高级副总裁加文·尼斯说:“我们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因此他们与公司休戚相关。
2015——2016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二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简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本题共3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2.“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下列说法,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优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的最为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维护农耕文明的必然选择3.清代有“天下四大镇”:景德镇至明清,窑灶林立,发展成为瓷器的最大产地;朱仙镇元开贾鲁河,成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至明清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
汉口镇,明成化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间成为镇。
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A.区域经济中心开始崛起B.工商业发达,地处交通要冲C.专业化工商业城镇大量出现D.城市对外贸易比较活跃4.1932年11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后改为“资源委员会”),下设“计划部”,并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
高一期末历史答案
2015-2016学年度高中一年级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科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33.(18分)
(1)制度: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2分)原因:选官不以品行为依据,只看出身(血缘);
容易造成政治黑暗、混乱。
(4分)
(2)特点:历代沿用;不断完善(逐渐规范) ;趋于公平(公正)。
(6分)
(3)作用:打击门阀士族(豪强宗法势力);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间的流动。
(任答2点得4分)
(4)特点:依据血缘关系世袭到依据学识水平选拔。
(2分)
34.(12分)
官办企业向官督商办转变的原因:①政治腐败,弊端丛生,亏损严重;(3分)②甲午战争的影响。
(3分)
官督商办向商办企业转变的原因:①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3分)②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办企业的限制。
(3分)
35.(22分)
(1)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2分)
原因: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损害农民的利益;国民经济难以持续发展等。
(任答三点,6分)
(2)措施:整顿银行,恢复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2分)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分)
(3)特点: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2分)
原因: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
(任答2点得4分)
(4)认识:经济模式必须因时而变;遵循客观规律;符合本国国情等。
(任答2点得4分)
高一级学业水平历史科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内蒙古集宁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内蒙古集宁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历史一、单选题:共12题1.《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记载,根据那个时候(五口通商后)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
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
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虽离家不计也。
”材料中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A.新式生产部门出现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C。
农业近代化推动 D.与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有关【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从材料看,当时中国出现劳动力便宜且多的情况,这是由于五口通商之后,中国小农经济开始瓦解,D项正确;是否产生新的生产部门材料并未交代,A项排除;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B项排除;农业近代化的相关内容材料并未体现,C项排除。
2.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
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C.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D。
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海上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殖民扩张进程的是开辟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与亚洲、美洲、欧洲的联系,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对商品经济和世界贸易的改变有限,当时中国没有进行殖民扩张,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所以两者的相同意义是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故选B。
3.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探究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
下列没有因果关系一组的是A。
工业革命——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B.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无产阶级的产生C。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无产阶级的壮大 D.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戊戌变法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工业的兴起,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集宁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开天辟地”主要是指A. 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 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C.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D. 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因而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故D符合题意。
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故A不符合题意。
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的是五四运动,故B 不符合题意。
中共二大上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故C不符合题意。
2.抗日战争爆发后,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如雪片般地飞向南京。
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边天。
这反映了A.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B. 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D. 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地方军阀加入抗战,表明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故B 项正确。
1928年张学良易帜后,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故A项错误。
1937年9月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正式形成,但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内部军阀的变化,故CD项错误。
3.江泽民指出:“(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文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
”“这种制度”是指中国的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民主集中制度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可知材料所说的是中国的政党制度优势,选项D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是政权组织形式,材料未涉及,排除选项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制度,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材料未涉及,排除选项B;民主集中制是原则不是制度,选项C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宁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A.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C. 决定参加共产国际D.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说明中共二大依据国情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共对中国国情认识的加深,C项正确;A项“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虽属于中共“二大”上的内容,但不符合题干材料“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排除;中共“一大”已经参加共产国际,排除B;1923年的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排除D。
所以选C2.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
这说明新中国A. 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B.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D. 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归绥、迪化等少数民族名称体现了旧中国对这些地区的蔑视,这是大汉族主义的色彩。
而建国之后名称的变化则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A为断章取义,B材料中未体现,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 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A. 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B. 赵明:“一国两制”到目前为止还未应用于实践C. 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D. 李力:“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答案】C【解析】“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大陆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在港、澳、台地区仍保持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所以答案选C,A项说法错误,中国的“一国两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范例;B项说法错误,“一国两制”已经用于了中国的香港和澳门;D项说法错误,“一国两制”是保持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其“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中国大陆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在港、澳、台地区仍保持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结合起概念进行选择即可。
4. 1963年美国、英国和苏联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但法国和中国拒绝签署。
这一事件反映了A.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 “冷战”格局的加剧C. 第三世界的崛起D. 两极格局的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1963年”“法国和中国拒绝签署《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六十年代,西欧崛起,法国等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高自身的实力和地位,而中国也要求打破美苏的核垄断,保证自身安全,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因此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冷战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A项正确,B项错误;法国不属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故C项错误;两格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建立,故D项错误。
5. “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
”这段文字出现在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反映了美国A. 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B. 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C. 继续阻止中国返回联合国D. 准备调整对华政策【答案】D【解析】这段文字反映出,1970年美国总统在外交政策咨文中试图缓和与中国的对抗关系,准备调整对华政策,这一变化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创造有利条件,故D项正确;A、B、C三项观点与题意刚好相反,故排除。
6. 英国学者杰夫·代尔刊文指出,当前美国国内有种声音,“奥巴马的罪过,主要有两点:一是他处理对外事务的风格过于胆怯;二是在他总统任期内美国开始从其在世界各地的势力范围撤退”。
这种声音诞生的背景是A. 美国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动摇B. 奥巴马统治违背了宪法的精神C.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逐步增强D. 美国国内不满奥巴马的外交软弱【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题眼是“胆怯、撤退”。
当今美国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并未动摇,故A项错误;奥巴马统治并未违背宪法精神,故B项错误;当今世界格局的主流是多极化趋势逐步增强,故C项正确;题干中只是提到当前美国国内有种声音,但不能代表美国国内的普遍看法,故D项错误。
7. 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
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
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地”。
由此可见A. 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C. 小农经济开始形成D. 农民社会地位低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的意思是农民们很注意去掉草根、积肥、造肥和施肥,并且认为施肥是农民应该作的,“去掉草根、积肥、造肥和施肥”就是典型的精耕细作。
所以本题的主旨是在强调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农民社会地位低下等其他选项的信息在材料中是没有体现出来的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8. 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世范》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A. 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B. 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C. 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D. 租佃关系占据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根本上”。
根据题中材料“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可知,南宋时士大夫袁采强调土地的界限要分明。
这根本上反映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本题选B。
A、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9. 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中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
”这说明A. 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B. 明代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C.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人们道德水平下降D. 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时期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社会风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明代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所以本题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朝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貌10. 明朝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记载的江南民谣:“做天莫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
秧要日时麻要雨,采桑娘子要晴干。
”诗句反映了A. 手工业生产的雇佣关系B. 经济作物种植得到重视C. 江南农业精耕细作状况D.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分工【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材料中没有反映出雇佣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农民种麻采桑,经济作物种植得到重视,故B项正确;诗句主要反映江南经济作物的种植,而非粮食作物,与精耕细作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江南经济的区域分工,故D项错误。
11. 美国学者洛温在其所著的《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中指出:哥伦布这个英雄形象的塑造是美国科教书中最著名的谎言。
哥伦布之所以被描绘成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英雄,是因为他A.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B. 率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C. 领导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D. 是美国立国建制的功臣【答案】A【解析】由“哥伦布这个英雄形象的塑造是美国科教书中最著名的谎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对应的是麦哲伦;C项对应的是华盛顿;D项与哥伦布无关。
【名师点睛】由“哥伦布这个英雄形象的塑造是美国科教书中最著名的谎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2. 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
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
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
这一事例说明A. 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B. 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C. 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D. 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从事黑人奴隶贸易”,“赚了7.6万英镑”,体现了殖民掠夺,“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 “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说明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的过程,故选择B项正确;A项中的世界殖民霸权、C项中的世界市场、D项中的工业革命都无法用材料中的事例说明,故排除。
故选B。
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3.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性学习中绘制的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的示意图,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出现于A. 甲午中日战争后B.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D. 人民解放战争期间【答案】D【解析】由F2>F1可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处于萧条时期。
而A、B、C都是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的时期,所以排除。
而人民解放战争期间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陷入了绝境,所以答案选D。
14. 《全球通史》记载:“在以后的10年中,中国在蒋的指导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铁路的哩(英里的旧称,下同)数几乎增加了一倍,现代化公路的哩数也增加了三倍。
1932年取缔了国内关税关卡。
”这些“进步”...A. 反映出国内工业技术进步B.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涨C. 有利于国内市场发展D. 压制了国内民族工业复苏【答案】C15. 美国作家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中写道:美式幽默的溶解剂早已开始向这场危机发起进攻。
有笑话说,客房服务员会询问每位登记者:“是用来睡觉,还是用来跳楼?”针对上述现象,罗斯福政府的应对举措主要是A.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B.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动工业复兴C. 帮助民众克服恐慌的心理,恢复对未来的信心D. 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救济工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顿财政金融体系主要是应对股市危机,材料中没有提及,故A项错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是应对工业产品盲目生产,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用来睡觉,还是用来跳楼?”显然是人的恐慌心理,故C项正确;发放紧急救济金主要是对付社会贫困,材料中没有信息体现,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