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正位片验证PICC管

合集下载

如何判断PICC导管头部位置

如何判断PICC导管头部位置

X线影像判定参考标准
(一)胸部正位相 在胸部正位相中,PICC导管的末端判定参考标准:
1.右侧第一、三前肋内端之间中部(脊椎右旁)或右 侧第一肋软骨和胸骨柄交界水平(脊椎右旁)下方 4~6cm间 2.脊椎右旁、右侧第一肋软骨内端与心脏大血管阴影 右缘上下两端交界处之间中部。 3.脊椎右旁、第六胸椎水平上下处。
如何判断PICC脉由左右头臂静脉 在左右侧第一肋软骨和胸 骨柄交界水平汇合而成, 宽1.5~2.0cm。沿纵隔右 缘几乎垂直下行6~8cm进 入右心房上部。在老年人 主要为升主动脉构成。下 段右心缘较圆隆,由右心 房构成
影像学解剖知识
2、侧位居中,略偏前, 在其下行过程中稍斜向 前方。
聚划算
X线影像判定参考标准
(二)胸部侧位相 通常为右侧位,若为左上腔时选择左侧位,
PICC导管的末端应位于纵隔、肺门影前上方, 主动脉窗前下水平。
X线图像定位分析的注意事项
1、判断PICC管位置是否正常以立位胸部正侧 位(平静呼吸状态下)为准。
2.对于幼年和青、壮年人,胸部正位相的3个 判断标准均可参照,老年人主要以1、3判断 标准为准。
3.明显驼背的病人以胸部正位相的1、2判断标 准为准。
黄秀翁(静内)
李金莲(第6胸椎水平,约上腔静脉内)
李秀连(右心房)
冯月好(右心房)
钟焕(右侧无名静脉 区)
个人经验
垂直向下; 圆弧之上。
周少玲(正常)
谢谢
愿批评、指正。

PICC读片解读

PICC读片解读

PICC管在血管内打折
BAS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For Internal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PICC管在血管内打折
BAS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For Internal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PICC管在血管内打折
BAS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For Internal Educational Purposes Onal and Proprietary. For Internal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PICC管插入颈静脉内
BAS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For Internal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PICC管在上腔静脉内打折
BAS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For Internal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BAS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For Internal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PICC正常位置
BAS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For Internal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PICC管位置不正常的几种情况
导管末端位置过高
BAS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For Internal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胸椎正位X线摄影在PICC术后导管头端定位的应用

胸椎正位X线摄影在PICC术后导管头端定位的应用

• 194 •浙江临床医学2021年2月第23卷第2期.临床研究-胸椎正位X 线摄影在PICC 术后导管头端定位的应用胡燕标吴飞飞**江怡王燕辉谢平坤夏诗勇 胡琴琴陈旭东 汤升张景峰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9ZH037)作者单位:315800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胡燕标吴飞飞江怡王燕辉谢平坤夏诗勇胡琴琴陈旭 东汤升)315010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张景峰)*通信作者【扌商要】 目的 探讨胸椎正位X 线摄影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术后导管头端定位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PICC术后病例,其中胸椎正位X 线摄影检查183人次(A 组),胸部正位X 线摄影检查334人次(B 组),按照图像清晰度、对比度、细节显示以及 图像是否能满足PICC 导管显示、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分为清楚显示、隐约可见(能满足临床诊断)、不显示(即无法见到导管头端位置而不能满足临床需求),A 组和B 组分别统计。

结果两组图像效果比较,A 组清楚显示136次,占A 组74.3%,隐约可见43例占比23.5%,不显示4例占比2.2%; B 组清楚显示131例,占B 组39.2%,隐约可见169例占比50.6%,不显示34例占比10.2%。

A 组清楚显示率明 显优于B 组,A 组隐约可见和不显示比率明显低于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vO.OOl)。

结论 胸椎正位X 线摄影较胸部正位X 线摄影图像 能更清晰显示导管头端,进一步强化了X 线摄影检查作为PICC 术后导管头端定位的金标准地位,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胸椎正位X 线摄影PICC 定位[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frontal thoracic spine radiography in tip positioning post 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 ( PICC ) . Methods 114 cases of PICC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imaging method.Group A was performed frontal thoracic spine radiograph w 让h 183 person —time, group B was performed frontal chest radiograph w 让h 334 person —tim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as made according to the image clarity , contrast, detail display , and whether the image met the PICC catheter display ,and met the clinical diagnosis requirements. It was divided into clear display , vaguely visible ( can meet clinical diagnosis ) Not displayed (that is, theposition of the tip of the catheter cannot be seen and cannot meet the clinical needs ) ,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counted separately.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of images were compared. In group A, 136 person-time was clearly displayed ( 74.3% ) , 43 person —time was indistincdy seen(23.5% ) and 4 person —time was not seen ( 2.2% ) . In group B , 131 person —time was clearly displayed ( 39.2% ) , 169 person —time was indistinctly seen ( 50.6% ) and 34 person-time was not seen ( 10.2% ) . Group A was obviously superior to group B in displaying the tip position of PICC statistically (P<0.001 ) . Conclusion The tip of the catheter can be displayed more clearly by frontal thoracic spine radiography than by chest radiography , which further strengthens the position of X —ray photography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head of the catheter after PICC. It is suggested that 让 should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 Thoracic spine X —ray photography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 PICC ) Location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最大的特点是导管留置时间长,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痛苦,耐高渗、高刺激性的药物,且 并发症较少,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⑴。

PICC与测量

PICC与测量

PICC与测量导读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PICC导管尖端位置一直是临床医生护士研究的热点,2016版INS指南提出:对于成年和儿童患者,将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的尖端定位在CAJ(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上壁交界连接点)或靠近CAJ的上腔静脉的下段。

具体在体表上为胸部正位片第5胸椎下缘至第8胸椎上缘或胸骨右缘第2、3前肋间隙。

对于下腔的置管点,2016版INS指南提出: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的尖端应位于膈膜水平以上的下腔静脉内,腹部平片第1腰椎位置,也有文献建议导管尖端位于腰2~3椎体水平。

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证实PICC导管尖端位置过深或过浅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过浅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过深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目前国外行PICC置管多采用磁导航实时定位,国内也有在DSA下、EKG下实时定位置管的,但大多数是依据体外测量来确定置管长度,置管成功后行胸部X线定位。

PICC置管中主要涉及的体外测量有:置管前双侧臂围或腿围测量、导管预置入长度测量及置管后导管尖端位置调整长度测量。

下面介绍临床常用测量方法。

目录一、臂围/腿围测量二、预置管长度测量三、X线定位后导管过深或过浅调整长度测量一臂围/腿围测量测量双侧,松紧以软尺贴紧皮肤但无勒痕为宜,精确到1mm。

1.臂围测量(1)成人:肘横纹上10cm处上臂周径。

(2)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肩峰至鹰嘴连线中点处上臂周径。

(3)7~12岁儿童:差距较大,一般认为上臂长度>20cm按成人方法测量。

上臂长度≤20cm按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方法测量。

2.腿围测量(1)成人:腹股沟中点与髌骨上缘连线1/2处大腿周径或穿刺点至腹股沟中点连线距离的中点处大腿周径,记录时需注明测量方法。

(2)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腹股沟中点与髌骨上缘中点连线1/2处大腿周径。

PICC管的X线定位

PICC管的X线定位

2 cm 2 cm
2 cm 2 cm
PICC管位置不正常的几种情况
导管末端位置过高
PICC管位于奇静脉内
PICC导管末端位于锁骨下静脉内
PICC管在血管内打折
PICC管插入颈静脉内
PICC管插入过深,进入下腔静脉
PICC管在上腔静脉内打折
PICC导管末端位于右心房
PICC管位于上腔静脉上段
谢 谢!
PICC管的X线定位
潘杰
院放射科
北京协和医
2010年11月
上腔静脉解剖ຫໍສະໝຸດ 锁骨静脉 无名静脉上腔静脉
头静脉 腋下静脉
心脏解剖图
奇静脉解剖
上腔静脉的X线解剖
正常的PICC导管在X线胸片上的位置 X线胸片;PICC管尖位于第3肋间。
CA Jxn
Upper SVC Lower SVC
Lower SVC

预防PICC导管异位操作方法改进的研究

预防PICC导管异位操作方法改进的研究
肢 、胸 部 ( 除 心) 、脐 以上 ,腹前 外侧 壁 的静脉 血人 心 , P I C C置管 至上 腔静 脉 的通路 需要 经 过多 个静 脉
汇合 的 人 口,锁 骨 下 静 脉 和 颈 内 静 脉 汇 合 处 可 形 成 静 脉 角 ,左 侧 颈 静 脉 角 为 8 1 . 5 。 , 右 侧 角 为
[ 关键 词 ] P I C C;导 管 异 位 ;改进 [ 中 图分 类 号] R 4 7 3 . 6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 编 号] 1 6 7 3 —1 4 0 9( 2 0 1 3 )3 3 —0 1 0 0 一o 2
经 外周静 脉穿 刺置 人 中心 静 脉导 管 ( p e r i p h e r a l l y i n s e r t e d e e n t r a l c a t h e t e r s ,P I C C) 因其操 作 简单 、
长江大学学报 ( 自科版) 2 0 1 3 年1 1 月号医学下旬 刊 第 l o 卷第3 3 期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g t z e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S c i E d i t ) No v . 2 0 1 3 ,Vo 1 . 1 0 No . 3 3
的痛苦 ,为患者 提供 中长 期静 脉治 疗 ,满 足患 者常 规化 疗需要 。
3 . 1 P I C C导 管颈 内静脉 异 位 的原 因分析
颈 内静 脉 、锁 骨下静 脉 汇合成 左 右头 臂 静 脉 ,左 右 头 臂 静 脉 汇 合 至 上 腔 静 脉 ,收 集 包 括 头 颈 、上
[ 6 ]王 春 兰 ,张 美 英 ,张 婉 平 . P I C C异 位 颈 内静 脉 的复 位 方 法 改 进 I - J ] .中华 护 理 杂 志 ,2 0 1 0 ,4 5( 6 ) :5 6 0 — 5 6 l _

PICC导管致心律失常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PICC导管致心律失常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PICC导管致心律失常并发症的护理体会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具有留置时间长,插管操作并发症少,不会发生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与其他血管通路器材相比感染的发生率较低等优点,已在国内外临床被广泛应用[1]。

但picc在置入和留置期间,可因护理人员picc置管技术、测量方法及留置期间导管自发性异位而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悸、胸闷等心血管并发症。

现将2013年-2016年我院200例乳腺癌患者发生的3例导管异位致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与大家分享。

1临床资料1.1 本组200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全长65cm,导管型号为4F。

穿刺部位为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

穿刺成功后,X线胸部正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3例均为女性,年龄42~45岁,平均43.5岁;一例为右乳腺粘液腺癌,心律失常发生在picc置管期间;二例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心律失常发生在picc带管期间。

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

1.2并发症发生情况眼冒金星,胸闷,心悸,窦性心动过速2原因分析2.1导管长度测量及读片误差,picc异位到右心房致心律失常。

本组发生心律失常3例,表现为患者主诉胸闷,以活动后明显,伴有心悸,心率120~160次∕min,心电图检查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早搏”,胸片提示“picc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

在无菌操作下将picc拔出3cm,使picc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再次拍片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位置良好,患者症状消失。

分析该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测量方法,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侧上肢外展90°,测量尺,由穿刺点测量至右胸锁关节加5~6cm。

由于个体存在差异,身高体型不同,从而导致测量误差,导致置管后picc导管尖端未到达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误入右心房。

同时由于初春隔着较厚衣物测量置管长度、置管经验不足、放射科值班人员在电脑影像欠清晰的情况下直接发片位置良好,以致患者症状明显才予处理。

1例锁骨下静脉走行异常导致PICC导管异位的正位报道

1例锁骨下静脉走行异常导致PICC导管异位的正位报道

1例锁骨下静脉走行异常导致PICC导管异位的正位报道摘要】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即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1]。

【关键词】PICC;血管走行异常;颈内静脉异位;X线透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266-02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即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1]。

但可因操作者的原因以及患者自身血管的解剖结构变异等因素导致导管异位进入颈内静脉[2]。

有研究表明血管畸形导致导管异位可在X线透视下进行调整[3]。

我科于2012年8月对1例“右侧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因左锁骨下静脉走行异常导致置管过程中送管困难,出现导管末端多次进入颈内静脉,后在“西门子数字胃肠机”X线动态透视下进行调整,使异位导管成功复位,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1.1 一般资料病人,女,45岁,会计,高中文化,因“右侧乳腺癌”术后半月常规行化疗,于2012年8月25日行PICC置管。

经静脉评估,选择左上肢正中静脉穿刺。

嘱患者上臂外展90°,测量穿刺点到右侧胸锁关节处为46cm,再垂直下折到胸骨右侧缘第3肋间隙的长度为5cm。

常规消毒,待干;铺巾,采用改良式MST技术行PICC置管,穿刺一次成功,送管至约15cm时协助患者向左侧转头并低头,置管51cm后抽回血通畅,撤出导丝,给予连接正压接头,冲管、封管,敷贴妥善固定,给予加压包扎。

置管完毕后患者行胸部正位片,结果显示:导管头端位于颈内静脉。

1.2 原因分析因人体的解剖特点决定:锁骨下静脉在第1肋外缘续于腋静脉,呈轻度向上弓形,向内侧行于腋动脉的前下方(斜角肌间隙前方),并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无名静脉),汇合处称为静脉角[4],该患者在置管至锁骨下静脉中段时走行向上,方向与第一肋呈纵行交叉,并在平第七颈椎处进入颈内静脉,见胸片(1)。

胸片观察PICC管

胸片观察PICC管
31
胸部常用拍片部位
整理ppt
❖ 胸部后前位
❖ 标准片显示: ❖ 1.肩胛骨投影于肺野以外 ❖ 2.1~4胸椎显示清晰,其
余胸椎隐约可见 ❖ 3.肺门肺外带纹理清晰,
心脏边缘清晰 ❖ 4.两侧膈肌边缘锐利,肋
骨纹理清晰可辩 ❖ 5.锁骨与第4后肋重叠,
胸锁关节左右对称,肺尖 充分显示
32
胸部常用拍片部位
肱静脉(两条)
腋静脉(一条)
锁骨下静脉
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整理pp7t
头V —— 起自手背V网桡侧 — 前
臂前区外侧 — 肘窝外侧 — 肱二头肌 外侧 — 三角肌、胸大肌间沟 — 穿锁 胸筋膜 — 腋V
贵要V —— 起自手背V网的尺侧 —
前臂前区内侧 — 肘窝内侧 — 肱二头 肌内侧沟 — 穿深筋膜 — 肱V(臂中 份)或腋V
34
胸部常用拍片部位
整理ppt
Contents
1
解剖
2
胸部X线
3
影像应用解剖
4
胸片下的PICC管
35
Compan整y 理Lopgpot
影像应用解剖
▪ 肋骨:重点 ▪ 有关静脉在胸片上的投影:重点 ▪ 其他:心影、有关动脉、肺等
影像应用解剖
36
整理ppt
xx
肋骨
❖肋骨:起于胸椎两侧,与胸椎及其横突形 成胸肋关节。后肋呈水平向外走行,前肋 自外上向内下走行形成肋弓。后肋随呼吸 运动移动幅度较小。相邻肋骨之间的间隙 称为肋间隙。肋骨共12对,与相应胸椎一 一对应,因此在胸片上确认肋骨、胸椎等 可用第一肋骨/胸椎作为标志。
37
Compan整y 理Lopgpot
第一肋骨
38

PICC导管疑似误入肱动脉1例的护理体会

PICC导管疑似误入肱动脉1例的护理体会

PICC导管疑似误入肱动脉1例的护理体会作者:张坤秀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15期摘要 PICC置管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有创操作,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PICC置管的操作较为复杂,常发生一些不良事件。

本文分析PICC导管疑似误入肱动脉1例的护理体会,供临床探讨。

关键词 PICC置管;肱动脉;护理体会病历资料患者,中年男性,囚“肝癌术后1+个月”于2018年1月9日入院。

患者于2017年11月21日在全麻下行左肝外叶癌切除、腹膜后恶性肿瘤切除、胰腺修补、肠粘连松解术。

术后病理:左肝外叶肿瘤,倾向肝细胞肝癌;肿瘤侵犯肝被膜;肝切缘未见癌累及;腹膜后肿瘤,倾向肝细胞肝癌转移。

现患者为行术后辅助治疗收入我科继续治疗。

患者拟1月13日行奥沙利铂加氟尿嘧啶化疗药物输入治疗。

术前评估患者,意识清楚,能主动配合。

血小板123×l09/L,PT10.3s,APTT 32.8s,纤维蛋白12.01mg/L,D-2聚体2.812mg/L。

签署PICC置管同意书后于1月11日17:00嘱医嘱在B超引导下经右侧肱静脉置人迪奥4F三向瓣膜导管40cm,外露6cm,臂围28cm。

置穿刺顺利,撤出导管鞘时出血量浸湿纱布1/2,未见鲜红色血液。

血液未成喷射状涌出,导管送人顺利,无阻力,顺利送人预测长度。

导管内血液从末端流出,连接外延管后血液回至管内,未见血液跳动。

置管过程中穿刺点不断渗血,按压约3min后穿刺点小方纱加压后敷贴固定,固定好后嘱患者健侧手拇指按压穿刺处约30min。

陪同患者前往放射科行胸部正位片,提示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

返回病房后发现穿刺处渗血量大,敷贴已松动,立即行PICC导管维护。

祛除纱布时穿刺点血液流出,非渗出。

立即指压约3min,松开手指时,穿刺点血液仍流出,将穿刺点以纱布加压敷贴同定好后,以弹力绷带加压止血。

约1min 后,可见穿刺点血液渗出于纱布。

遵医嘱静脉滴注0.9%NS滴速缓慢。

比较平卧与半坐卧位在预防PICC导管异位中的差异

比较平卧与半坐卧位在预防PICC导管异位中的差异

比较平卧与半坐卧位在预防PICC导管异位中的差异目的通过临床实践,比较平卧位与半坐卧位在预防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导管异位中的差异。

方法接受PICC插管的患者60例,根据病情分为.对照组30例(病情许可,能平卧),采取标准的置管操作。

干预组30例(部分患者因病情只能半坐卧位),在半坐卧位下进行置管操作。

所有患者置管后均进行胸部正位X线照片,比较两组间的导管异位发生率。

结果有7例患者发生导管异位,其中对照组6例(19%)干预组l例(4.0%)。

干预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在插管过程中,患者取半坐卧位可以显著减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是有效、可行的预防PICC导管异位的方法。

标签:PICC 平卧半坐卧位导管异位【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594-01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临床广泛用于中期至长期(5 d~1年)需要静脉输液或需要化疗的患者[1]。

PICC导管异位是PICC置管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导管头端异位常常增加PICC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2] 。

严重影响此项技术的开展。

为寻求避免或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我科在插管过程中采用半坐卧位与平卧位并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

l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4月在血液内科住院.且依据病情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60例,根据病情(如呼吸困难,冠心病等)分为干预组30例,对照组30例(病情允许能平卧),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标准的PICC置管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拟穿刺上肢外展90度,以贵要静脉为首选穿刺部位,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为备选。

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建立无菌区,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待干;静脉穿刺,送导管至肩部位置时(约20CM左右)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下颌紧贴肩膀,送导管至预定长度撤外套管和导丝,体外留置7 cm,尾翼锁定,抽回血,脉压冲管,接肝素帽.封管,贴膜固定。

PICC影像表现及其技术

PICC影像表现及其技术



上腔静脉与 升主动脉重 叠段投影

右心房弧
PICC管

上腔静脉

右心房
PICC管

上腔静 脉与升 主动脉 重叠段
T5
T8


右心房 弧

侧位相,左右 肺门重叠影。
二、PICC正常影像表现




显示PICC的规定胸片投照位,正位胸片包 入插管侧上臂,该侧手心向前位摆置。 PICC 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入口处为宜。 以立位正位胸片示:上腔静脉入口高度大 约在第五、六胸椎间水平,相当于主动脉 弓水平。 上腔静脉段相当于胸5~7椎体水平间。

PICC管头端 进入左颈内静 脉。

PICC管头进入 右颈内静脉。



右锁骨下静脉插 管,管头位于右 头臂静脉区,右 上纵隔淋巴结增 大压迫血管路 径。

PICC管在静脉角 打转一圈。



PICC管端 位于右心房 ,易刺激心 房内膜的神 经,引发心 率失常。
1、PICC途经血管的解剖特点
2、PICC途经血管的影像特点

头静脉

腋静脉
肱静脉
贵要静脉




上 腔 静 脉 入 口
一、PICC解剖路径与相关影像
1、PICC途经血管的解剖特点
2、PICC途经血管的影像特点
左头臂静脉
右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左头臂静脉



上腔静 脉入口位 于主动脉 弓部水平


PICC管经右 贵要静脉进 入。



PICC管 经右侧 头静脉 进入。

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异位原因分析与正位方法

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异位原因分析与正位方法

齐鲁护理杂志 2 1 年第 1 卷第 l 期 01 7 9
13 指标观察 .
2 结 果
置管后超声定 位颈 内静 脉 内无 强 回声 点 , 再
水擦拭干净 , 用无 菌镊 子夹 住导 管近穿 刺点 处轻 轻 回纳。正 位成 功患者均于置管后次 日湿热 敷穿刺 点上 方 , 3次/ , 次 d每 2 0~3 i, 0rn 持续 3— , 一例发生静脉炎。 a 4 d无
o e a i n. p r to
Ke r s Ul a o n u d n e;P C y wo d t s u d g ia c r I C;Dy tp fc t ee ; ci i g so y o a h tr Re t yn f
经外周静脉置人 中心静脉导管 ( IC 时可 因操作 者 的原 PC )
PC I C操 作时 , 9例发 生导 管头端异位 至颈 内静脉 , 在超 生动 态监控 下为 患者分别采 用术 中转 头压 肩、 茵纱布压 迫颈 内 无 静脉加生理盐水推 注法、 深吸气并 憋气法等 纠正 导管头端位 置。结果 : 正位均获成功 。结论 : 超声引导下进行 PC IC操作 发 生导管异位现 象时要积极探 查异位位 置 , 采取及 时、 正确的正住措施 。 关键 词 超声 引导 ;I C 导管异位 ; PC ; 正位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6— 26 2 1 )9—00 0 10 7 5 (0 1 1 0 4— 2 中图分类号 : 4 3 5 R 7 .
PC prt nadsm u h ety g to s ehd : h yt yo a ee t jglr e curdi pt ns h n IC oeao n u ptercfi hd .M tos T eds p f t t ua i ocr 9 ai t w e i i n me o c h rou vn e n e

PICC导管多次多处异位1例正位处理

PICC导管多次多处异位1例正位处理

[ 收稿 日期] 2 0 1 3—0 5一 O 6 [ 作者简介]黄丽萍 ( 1 9 5 9 一 ) ,女 ,副主任护师 ,主要从事从 事护理 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 :熊邦琴 ,E — ma i l :9 5 8 2 4 6 7 1 2 @q q . c o m。
第l O卷 第 2 1期
P I C C导 管 多次 多处 异 位 1例 正位 处 理
黄 丽 萍 , 熊 邦 琴 , 胡 君 娥(
患 者 的 临 床 资 料及 其 正 位 方 法 ,总 结 了正 位 处 理 的经 验 。
湖 北 荆 州 4 。 4 。 。 )
[ 摘 要 ] 介 绍 了经 外 周 置 入 中心 静 脉 导管 ( p e r i p h e r a l l y i n s e r t e d c e n t r a l c a t h e t e r , P I C C ) 多 次 多处 异位 1例
1 病

患 者女 ,3 9岁 。于 2 0 1 2年 9月 1 5日入 院 ,在 我 院 乳 腺科 经 病 理组 织 活 检诊 断为 左 侧 乳 腺浸 润 性
导 管癌 ,因需行术 前新 辅助 化疗 ,经 患者 及家 属知 情 同意后 在彩超 引 导下经 右侧 贵要 静脉 穿刺 中心 静脉 置 管术 。采 用美 国 B D公 司生产 的 P I C C,型号 5 F r ,一 次穿 刺成 功 ,送管 至 3 4 c m 时稍感 阻 力 ,停 留 片
际长 度 为 1 4 c m,去 除原 有贴 膜 ,戴无 菌手套 ,在 患 者手臂 下铺 无菌 巾 ,消毒 穿刺 点上 下各 1 0 c m、两 侧
至臂 缘 ,更换 无 菌手套 ,铺 洞 巾 ,建 立有 效 的无 菌 区后将 导 管缓慢 退 出至应 退 出的长 度 ,用肝 素盐 水 冲 洗退 出导管部 分 上 的血 迹并 湿润 导管 ,助 手协 助患 者将 下颌 靠近 导管 侧肩部 ,操 作者 匀速 、缓 慢送 管至 预定 长度 。当导管 再次 异位 于 同侧颈 内静 脉后 ,立 即返 回置 管室 ,指 导患者 去枕 平位 ,头 偏 向左侧 ,消

PICC异位至奇静脉8例的识别与处理

PICC异位至奇静脉8例的识别与处理

PICC异位至奇静脉8例的识别与处理申屠英琴;赵锐祎;李爱萍;江南;陈春芳【摘要】总结8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至奇静脉的识别与处理方法.通过胸部正侧位片的影像对比、使用阅片工具“直线测量”法、送管过程异常的判断分析及再次置管患者与前次置管信息对照等方法识别导管是否异位至奇静脉.处理方法为将导管拉出15~20 cm,改变患者体位或置管侧肢体位置,操作者边用等渗盐水冲管边缓慢送管,至预测量长度时抽回血通畅.8例患者经调整后导管头端均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理想位置.【期刊名称】《护理与康复》【年(卷),期】2015(014)006【总页数】3页(P563-565)【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奇静脉;识别;处理【作者】申屠英琴;赵锐祎;李爱萍;江南;陈春芳【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从周围静脉穿刺导入导管,将导管头端留于上腔静脉内的方法[1]。

正常PICC的路径是从上肢浅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最后到达上腔静脉。

由于上腔静脉壁上存在奇静脉开口,当奇静脉的开口与头臂静脉汇入上腔静脉的角度合适时,PICC导管可能进入奇静脉[2]。

PICC导管在奇静脉内操作不当,强行送管,有刺破血管的可能,会导致大出血发生;如果导管误入奇静脉没有及时正确识别,长期输液可导致导管堵塞、血栓形成等,直接化疗可导致化疗药物外渗,从而造成局部组织化学性损伤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2]。

目前临床上置管后常规摄胸部正位片,导管异位至奇静脉较难识别且调整困难,存在置管风险。

心电图(ECG)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体会

心电图(ECG)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体会

心电图(ECG)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体会作者:隆建萍马秀芬张清霞何彩红来源:《甘肃科技纵横》2020年第07期摘要:通过对125例乳腺癌患者置入PICC时采用心电图(ECG)定位方法进行导管尖端的定位,探讨心电图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中尖端定位的准确性,提高PICC穿刺的成功率,并方便患者,节省了人力、时间和精力,也减少了患者往返放射科的风险。

关键词:心电图(ECG);定位技术;PICC置管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志码:A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的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因其特有的优势被广泛用在需要长期静脉补液和化疗的患者。

临床上,PICC置管后還需定位其导管的尖端位置。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fusionnurses Society,INS)明确规定,所有中心血管通路装置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下三分之一处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PICC导管尖端置入过深会导致患者心律失常等,若置入过浅会显著增加导管相关并发症如静脉炎、血栓的发生。

目前X线定位法、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hy,ECG)定位法及超声心动图定位法等定位方法作为临床上常用的导管尖端定位方法,其中X线胸片定位被认为是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金标准”。

然而,X线定位法在定位的过程中需要接触放射辐射,且需要患者到放射科才能操作,若尖端位置不佳,还需患者来回往返置管室和放射科,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经济负担。

ECG定位技术,是将心电导联与导管直接连接,通过观察心电图P波的变化来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其定位方法准确率高且简便易行,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本文对2018-2019年我科ECG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125例患者进行相关分析、总结和概括,并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性的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5例乳腺癌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均为女性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46岁,心脏功能良好,心电图显示正常P波。

PICC导管疑似误入肱动脉1例的护理体会

PICC导管疑似误入肱动脉1例的护理体会

病历资料患者,中年男性,因“肝癌术后1+个月”于2018年1月9日入院。

患者于2017年11月21日在全麻下行左肝外叶癌切除、腹膜后恶性肿瘤切除、胰腺修补、肠粘连松解术。

术后病理:左肝外叶肿瘤,倾向肝细胞肝癌;肿瘤侵犯肝被膜;肝切缘未见癌累及;腹膜后肿瘤,倾向肝细胞肝癌转移。

现患者为行术后辅助治疗收入我科继续治疗。

患者拟1月13日行奥沙利铂加氟尿嘧啶化疗药物输入治疗。

术前评估患者,意识清楚,能主动配合。

血小板123×109/L,PT10.3s,APTT32.8s,纤维蛋白12.01 mg/L,D-2聚体2.812mg/L。

签署PICC 置管同意书后于1月11日17:00嘱医嘱在B超引导下经右侧肱静脉置入迪奥4F三向瓣膜导管40cm,外露6cm,臂围28cm。

置穿刺顺利,撤出导管鞘时出血量浸湿纱布1/2,未见鲜红色血液。

血液未成喷射状涌出,导管送入顺利,无阻力,顺利送入预测长度。

导管内血液从末端流出,连接外延管后血液回至管内,未见血液跳动。

置管过程中穿刺点不断渗血,按压约3min后穿刺点小方纱加压后敷贴固定,固定好后嘱患者健侧手拇指按压穿刺处约30min。

陪同患者前往放射科行胸部正位片,提示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

返回病房后发现穿刺处渗血量大,敷贴已松动,立即行PICC导管维护。

祛除纱布时穿刺点血液流出,非渗出。

立即指压约3min,松开手指时,穿刺点血液仍流出,将穿刺点以纱布加压敷贴固定好后,以弹力绷带加压止血。

约1min后,可见穿刺点血液渗出于纱布。

遵医嘱静脉滴注0.9%NS滴速缓慢。

此患者置管后出血量大,较之前置管所有患者不同,且经肱静脉置入,怀疑误入肱动脉。

遵医嘱从导管端抽取血液,行血气分析。

结果SPO263.7,PO235.1。

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呼吸困难。

判断PICC导管位于静脉。

每20min以弹力绷带及指压交替按压。

约当天23:00穿刺处渗血量减少,穿刺处纱布已能压迫止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PICC 导管末端于T4椎体 水平反折成角,估计位于 左侧头臂静脉内
管头
左 全 肺 静脉示意图
右颈内静脉
左颈内静脉
左锁骨下静脉插 管 左锁骨 下静脉
右锁骨 下静脉
右 上 腔 静 脉
升 主 动 脉
左 上 腔 静 脉
右 心 房
左心室
总结
• 胸部正位片是验证PICC管位置的有效方法,经 济、简便;结合侧位片可以准确判断导管的空间 位置 • 胸部正位片也是判断气管插管等其它管道是否在 位的有效方法
X线图像与密度的关系
X线图像与厚度的关系
CT成像的基本原理
胸部正位片的X线表现
胸锁关节
胸椎
1 1
2
3 4
5
6
7
8
心脏大血管
• 在胸片上,由于和周围组 织结构缺乏对比,血管不 能直接显示,因此需根据 胸片上可见的解剖标志判 断。请注意,这种方法属 于间接法,在某些时候会 有误差。
X线的产生
(阴极) 真空管自由活动电子群
高电压 (阳极)钨靶
热量
X线
(99.8%)(0.2%)
X线成像过程
X线图像特点
• X线片是灰阶图像:具体 到胸片,由于肺内有很多 低密度的空气,对X射线 衰减能力弱,在胸片上呈 “黑色”。纵膈内的心脏 大血管等软组织衰减X线 的能力较强,在胸片基本 上都是“白色” 。
• 管头位于T8中上部水平, 估计位于右心房内
右心室
右侧颈内静脉
• 管头位于颈5椎体右侧水 平,估计位于右侧颈内静 脉内
导管迂曲成襻
• 管于右锁骨下静脉内迂曲 成襻,管头位于T4椎体右 侧,估计位于右侧头臂静 脉内
导管迂曲成襻
• 导管于右侧腋静脉迂曲成 襻,管头位于右侧锁骨下 静脉内
导管末端反折
与PICC管相关的静脉
1.颈内静脉
2.锁骨下静脉
3.头臂静脉 4.上腔静脉 5.贵要静脉 6.头静脉
PICC管正常位置
• 管头位于上腔静脉行程内均属于正常范围,上腔静脉与 右心房交界水平是理想部位
心右缘最低点可作为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的解剖标记
PICC管位置比较常见的异常表现
右心房
胸部正位片验证PICC导管
林章敬 广东省静脉治疗专科护士 广东省护理学会静脉治疗委员会委员
X线的发现
•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 琴(Wilhelm Conrad Rö ntgen )成为第一个注意 并研究X射线的人,并因 此在1901年获得诺贝尔 物理学奖,也是诺贝尔物 理学奖的第一人。X射线 也被称为伦琴射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