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步骤1
初中物理小孔成像实验步骤
初中物理小孔成像实验步骤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特别有趣的物理实验——小孔成像。
你知道吗,这个实验就像魔法一样,能让我们看到东西的影像,听上去是不是很酷?其实这个过程简单得很,关键是得认真做,不然结果可就不如意了哦!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器材。
一个小纸盒、一个小孔、白纸和一些小物件。
嘿,别小看这些材料,真的是“家有万事,纸箱为王”,轻松搞定!你可以用剪刀在纸盒的一边打个小孔,孔不需要太大,就像一个针眼那么小,嘿,别忘了,越小越好,这样成像才会清晰。
在纸盒的另一边贴上一张白纸,嗯,光滑的那种最好,保证成像效果。
准备好了吗?来,咱们开始吧!找个好地方。
我们要在一个光线明亮的地方,比如窗户旁边,阳光正好照射进来。
然后,把小孔朝向窗外,选个有趣的景物,比如路边的小花、摇曳的树枝,或者对面小伙伴的可爱狗狗。
想象一下,那只狗狗蹦蹦跳跳的样子,真是惹人爱呀!这时,咱们就要静静地等着,看着纸盒里的白纸,眼睛一定要睁大,千万别眨眼哦!这时候,慢慢调节纸盒的距离,让纸盒和白纸之间的距离适当,如果太近了,就会模糊,太远了又看不清。
注意看,那边的小花是不是渐渐显现出影像?哇,真是神奇,居然能在纸上看到外面的世界!这时候,影像是倒立的,哈哈,真是“反转人生”,不过这正是小孔成像的魅力所在。
完成之后,可以停下来欣赏一下自己的“杰作”。
如果你觉得影像不够清晰,没关系,继续调节距离,慢慢来,别急。
物理就是这么个耐心活,慢工出细活,懂吧?这就像咱们学习一样,要踏踏实实,细水长流。
看着那些变幻的影像,真让人觉得像是个小科学家,心里可美了!这个实验不仅有趣,还有很多道理在里面。
你会发现,光是直线传播的,正因为小孔的存在,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
真是“有孔则明”,这个原理可是相机的基础哦!想想那大街小巷里的摄影师,都是靠着这种原理来捕捉生活的美好瞬间。
嘿,自己动手做一做,能体会到那种成就感,别提多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还能启发我们思考,为什么成像会倒立?这可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还和光的传播方向有关。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总2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实验一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头发丝【实验步骤】1、观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最大刻度),认清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检查弹簧测力计不受力时,指针时否指在零刻度处。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5N、10N等处,感受一下1N、5N、10N的力有多大。
3、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质量已知(约1kg)的物体,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察4、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前进,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5、在倾斜放置的长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木板匀速上升,读出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6、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手拉头发,逐渐加大拉力,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填入记录表中。
【实验记录】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情况挂质量约1kg的物体拉木块水平匀速前进拉木块沿倾斜木板匀速上升挂钩上拴一根头发,当头发被拉断时拉力F/N【评估与交流】能否用弹力橡皮筋制作测力计为什么实验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或假设】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照图那样,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kg重力G/N2、在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
连接这些点,你发现它们落在一条什么样的曲线或直线上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G/NO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所需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坐标纸【分析和论证】1、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kg。
如果用g表示这个比值,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G=mg实验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提出问题】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猜想或假设】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详解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详解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
下面将详细解析初中物理实验的几个常见步骤,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一、实验目的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目的有助于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思路的清晰,从而更好地实现实验的目标。
以“用吊线法测量物体的质量”为例,实验目的可以是找到一种方法来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实验器材在明确实验目的之后,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具体的实验器材因实验内容而异,所以在实验之前要根据实验目的列出清单,并确保所有器材都齐备。
以“用吊线法测量物体的质量”为例,所需器材包括吊钩、吊线、容器、天平等。
三、实验步骤在实验之前,学生需要理清实验的步骤,确保实验的操作有条不紊。
步骤的详细描述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以“用吊线法测量物体的质量”为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吊线在实验桌上,两端固定在两个支架上,确保吊线垂直。
2. 将待测物体挂在吊钩上,并调整吊线的位置,使其垂直悬挂。
3. 用天平称量一容器,并记录其质量。
4. 将待测物体放入容器中,并重新称量容器和物体的总质量。
5. 记录下容器和物体总质量的数值,并将容器中的物体拿出。
6. 用天平称量空容器的质量。
7. 将物体再次挂在吊钩上,通过吊线的张力测量物体的质量。
以上步骤的描述应尽量详细,以确保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能够准确地按照步骤操作。
此外,还应注意安全问题,如操作时要小心使用器材、遵守实验室规则等。
四、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以“用吊线法测量物体的质量”为例,学生可以将实验中获得的重力数据代入公式中计算物体的质量。
在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时,学生还可以讨论可能的误差来源,如仪器误差或操作误差,并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
初中物理常考实验步骤
初中物理常考实验步骤Ⅰ力学部分常考实验天平测量:【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g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N,最小分度值是0.2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N。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 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g;(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ml;(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40cm3。
【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ρ=m/(V2-V1)。
2.测定液体的密度【实验步骤】(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3)测容器质量与剩余液体质量m剩。
日照市初中物理中考实验操作
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内容及评分要点物理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停表(机械停表或电子停表)、长木板、小车、金属片(或其它能起到阻挡作用的物块也可)、木块、刻度尺。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实验反思】实验中斜面坡度怎样设计比较合理?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评分要点物理实验2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器材】平面镜、激光笔、纸板(或白纸)、彩色铅笔、刻度尺、量角器、铁架台(或其他支架)。
【实验步骤】表格(一) 表格(二)【实验结论】光的反射定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实验2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评分要点物理实验3 (A)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烧杯(内装适量盐水)、量筒1个。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物理实验3(A) 测量盐水的密度》评分要点物理实验3(B)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烧杯(内装适量水)、量筒1个、细线拴好的待测小石块(条形,若干)。
【实验步骤】《物理实验3(B)测量小石块的密度》评分要点物理实验4 (A) 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源、不同规格小灯泡2个(带灯座)、开关1只、电流表1只(0-0.6-3A)、导线若干根。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实验结论】。
《物理实验4 (A) 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评分要点【实验器材】电源、不同规格小灯泡2个(带灯座)、开关1只、电流表1只(0-0.6-3A)、导线若干根。
初中物理家庭小实验的实践
初中物理家庭小实验的实践近年来,家庭实验成为了许多初中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
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不仅能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适合初中生在家进行的物理实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一、音叉的共振现象材料:音叉、塑料瓶、水步骤:1. 将音叉敲击在桌面上,使其发出声音。
2. 将塑料瓶中的水逐渐加入,观察音叉的声音是否发生改变。
实验原理:当塑料瓶中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水的共振频率与音叉的频率相同,就会发生共振现象,使音叉的声音变得更响。
二、简易电池材料:铜片、锌片、电线、灯泡步骤:1. 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柠檬中,使它们互不接触。
2. 用电线将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
3. 将电线的另一端连接到灯泡上。
实验原理:柠檬中的酸性物质可以使铜片和锌片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通过连接灯泡,电流可以使灯泡发光。
三、磁力的作用材料:磁铁、铁钉、纸片步骤:1. 将磁铁和铁钉分别放在纸片上。
2. 将纸片轻轻地撕开,观察磁铁和铁钉之间是否有吸引力。
实验原理:磁铁具有磁力,可以吸引铁钉。
这是因为铁钉中的铁含有磁性物质,与磁铁产生相互作用。
通过这些家庭实验,学生们不仅能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此外,这些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然而,家庭实验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家庭实验往往只能模拟一部分物理现象,难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其次,家庭实验往往需要家长的指导和监督,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安全问题。
因此,在进行家庭实验时,学生应该注意安全,遵守实验规则,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家庭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
家庭实验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为他们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知识点整理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的手段,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理解物理原理,培养观察、实验和思考等科学思维能力。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掌握实验步骤和相关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几个典型的初中物理实验,整理其实验步骤以及涉及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初中物理实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实验一:使用弹簧测量质量实验步骤:1. 将弹簧固定在支架上,使其竖直放置。
2. 将待测质量挂在弹簧的下端。
3. 测量弹簧的原长,并记录下来。
4. 测量物体悬挂在弹簧下端后,弹簧的伸长量,并记录下来。
5. 分别更换不同质量的物体,进行测量。
知识点:1. 弹簧定律:伸长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关系,即F=kx(其中F为弹力,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伸长量)。
2. 弹簧的劲度系数:代表弹簧的硬度,可通过k=F/x计算得到。
3. 弹簧的原长:物体未挂载在弹簧上时弹簧的长度。
实验二:测量音叉的频率实验步骤:1. 将音叉固定在支架上,使其竖直放置。
2. 敲击音叉,在合适位置放置耳朵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3. 调整水平利用尺测量连续两个节点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4. 记录下听到的声音所对应的频率。
知识点:1. 音叉的振动:音叉受到敲击后会振动,并发出一定频率的声音。
2. 频率的单位:通常使用赫兹(Hz)来表示,表示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
3. 尺上节点:指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的整数倍位置,节点之间的距离即为波长的整数倍。
4. 波长与频率的关系:波长与频率成反比关系,即λ=v/f(其中λ为波长,v为音速,f为频率)。
实验三:分光实验实验步骤:1. 将光线通过凹透镜或凸透镜成为平行光。
2. 让平行光通过三棱镜,使得光发生折射与反射。
3. 观察到多彩的光谱,即彩虹色。
4. 调整入射角度或使用不同种类的光源,观察到光谱的变化。
知识点:1. 光的折射与反射:光在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因光的速度改变而产生折射现象;光在边界处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则会反射回来。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详解
初中物理实验步骤详解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现象、探索规律,从而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物理实验步骤。
一、物体的密度实验步骤详解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弹簧秤、游标卡尺、容量瓶、毛笔、电子天平。
实验步骤:1. 使用电子天平将待测物体的质量进行精确测量,并记录下数值。
2. 使用游标卡尺来测量物体的几何尺寸,如长、宽和高,并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3. 将容量瓶装满清水,并记录容量瓶的初始读数。
4. 轻轻将物体置于容量瓶内,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记录下此时的读数。
5. 用计算器计算出物体的体积,即容量瓶的读数减去初始读数。
6. 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二、简单机械实验步骤详解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器材:简易杠杆、直尺、弹簧秤、砝码。
实验步骤:1. 调查简易杠杆的各个参数,如长度、质量等,并记录下来。
2. 在简易杠杆的中点放置一个支点,将直尺作为参照线置于支点附近。
3. 在直尺上标出各个测力点,并在每个测力点附近放置弹簧秤。
4. 在弹簧秤下方加挂砝码,记录下测力点对应的挂砝码质量。
5. 根据杠杆原理和测力点离支点的距离,计算每个测力点的力矩。
6. 比较不同测力点的力矩大小,观察到力矩的变化规律。
三、光的传播实验步骤详解实验目的:观察光的传播现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实验器材:小孔、光屏、手电筒。
实验步骤:1. 在一块遮光板上钻一个小孔,保证光线只能通过小孔进入。
2. 将小孔对准光屏,确保光线能够射到光屏上。
3. 将手电筒的光线对准小孔,打开手电筒。
4. 观察到手电筒的光线通过小孔射到光屏上形成图案。
5. 光屏上的图案可以看出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6. 通过调整手电筒和小孔的位置,可以观察到光线的变化。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物理实验步骤的详解,通过实验证明了密度、杠杆原理以及光的传播特性等物理概念和原理。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常见的物理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一:简单机械实验(如杠杆实验、力学定律实验等)操作步骤:1. 审查实验装置,确保所有零部件的完整和稳固连接。
2. 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如杠杆、滑轮、弹簧等。
3. 仔细观察和测量实验用具和材料的参数,如杠杆的长度和质量、滑轮的半径等。
4. 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安装实验系统,确保实验装置的稳定性。
5. 逐步调节实验装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验证。
注意事项:1.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原理和要求。
2. 确保实验场地干净整洁,避免杂物干扰实验。
3. 在进行力的测量实验时,应使用合适的测力计,并注意测力计的灵敏度和测量范围。
4. 操作中要小心使用工具和仪器,避免损坏或意外发生。
实验二:光学实验(如反射实验、折射实验等)操作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光学仪器和材料,如光源、反射物体、透明介质等。
2. 确保实验室环境暗度合适,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光源方向和入射角度,注意入射光束的稳定性。
4. 调整光线的方向和焦距,确保实验所需的光线条件。
5.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对光学原理进行分析和验证。
注意事项:1. 在光学实验中,应注意保护眼睛,避免直接注视强光。
2. 在使用反射镜或棱镜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将其触碰或掉落。
3. 在进行折射实验时,需要使用透明介质,要注意介质的选用和清洁。
4. 注意光源的稳定性和亮度调节,以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实验三:热学实验(如热传导实验、热胀实验等)操作步骤:1. 确定实验目的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如温度、热传导速率等。
2. 准备实验所需的热学仪器和材料,如温度计、热导率测量器等。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步骤详解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步骤详解光学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进行光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初中物理光学实验步骤。
实验一:光的传播直线性实验目的: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
实验器材:亮度均匀的白光源、黑卡纸、光屏。
实验步骤:1. 将白光源放置在实验台上,并保证其亮度均匀。
2. 在白光源的前方放置一张黑卡纸,用作光源的遮挡模式。
3. 将黑卡纸瞬间移开,使光线通过一个小孔射向光屏。
4. 观察并记录光屏上的亮暗图案,判断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实验二:光的反射定律实验目的:验证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实验器材:白光源、光屏、反射板。
实验步骤:1. 将白光源放置在实验台上,并保持其亮度均匀。
2. 将光屏放置在白光源的一侧,作为接收屏幕。
3. 在反射板上选择一个角度,将其倾斜放置在光源边缘,使光线射向反射板。
4. 观察并记录光线在反射板上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确定它们是否相等。
实验三:光的折射定律实验目的:验证光的折射遵循折射定律。
实验器材:白光源、光屏、折射板。
实验步骤:1. 将白光源放置在实验台上,并保持其亮度均匀。
2. 将光屏放置在白光源的一侧,作为接收屏幕。
3. 在折射板上选择一个角度,将其倾斜放置在光源边缘,使光线射向折射板。
4. 观察并记录光线在折射板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并利用折射定律判断它们是否符合关系:折射率1 ×入射角1 = 折射率2 ×入射角2。
实验四:凸透镜成像特性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的成像特性。
实验器材:凸透镜、物体、屏幕。
实验步骤:1. 在凸透镜的一侧放置一个物体,并保证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2.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一个屏幕,用于接收光线。
3. 调整物体的位置和凸透镜的位置,观察并记录屏幕上的物体成像情况。
4. 根据成像情况,分析并总结凸透镜的成像特性。
通过以上实验,初中生可以深入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以及凸透镜的成像特性等内容。
初中物理电磁学实验步骤
初中物理电磁学实验步骤一、引言电磁学是研究电和磁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电磁学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电磁学概念和原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初中电磁学实验的实验步骤,并详细解释各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
二、实验一:探究电磁铁的磁性1. 实验目的探究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对磁性材料的影响。
2. 实验步骤- 连接电路:使用导线连接一个电池和一个电磁铁。
- 电磁铁装置:将电磁铁的铁芯放入一个塑料线圈中。
- 实验观察:通电时,观察铁芯上的铁屑现象。
3. 实验原理通电时,通过电磁铁的线圈产生的磁场使铁芯具有磁性。
当电磁铁通电时,我们可以观察到铁芯上的铁屑对齐现象,这是由于磁场的作用所引起的。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理解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对磁性材料的影响。
三、实验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1. 实验目的探索电磁感应现象以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 实验步骤- 准备材料:一个线圈、一个磁铁。
将线圈连接到一个电流计。
- 实验观察:将磁铁快速地穿过线圈中间的空洞处,观察电流计的读数情况。
- 改变实验条件:改变线圈的匝数、磁铁的速度等,观察电流计的读数变化。
3. 实验原理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一个线圈被磁铁穿过时,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通过改变线圈的特性和磁铁的运动速度,可以观察到感应电流的变化规律,使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四、实验三:探究电磁铁的吸附力1. 实验目的了解电流通过导线形成的磁场对铁磁材料产生的吸引力。
2. 实验步骤- 准备材料:一个电磁铁、一些不同重量的铁磁材料。
- 实验观察:将不同重量的铁磁材料分别接触到电磁铁的底部,观察它们与电磁铁之间的吸附力。
3. 实验原理通电时,电磁铁产生的磁场会对铁磁材料产生吸引力。
通过实验观察,可以让学生了解电流通过导线形成的磁场对铁磁材料的吸附力,并理解磁力的产生机制。
五、实验四:绕制电磁铁1. 实验目的掌握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并通过实验了解导线的匝数和电流对电磁铁的影响。
初中15个物理实验 实验步骤
初中15个物理实验实验步骤、操作、结论控制变量法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 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 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图像法1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3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4.压强p=F/S p=ρgh 浮力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转换法应用1 .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 .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 .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 .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 .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 .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 .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 .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实验推理法1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 .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 .“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8年级物理实验操作
8年级物理实验操作
八年级物理实验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测定固体的密度:
o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o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测得水的体积。
o将物体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物体的体积。
o根据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2.测定液体的密度:
o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
o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
o测容器质量与剩余液体质量。
o算出密度。
3.探究凸透镜的焦距:
o用平行光垂直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用光屏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4.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o连接电路,注意开关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方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选择等。
o检查电路,确保连接正确。
o进行实验测量,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预定值,记录相应的电流表示数。
o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5.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o连接电路,注意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两端,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o检查电路,确保连接正确。
o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5V,记录相应的电流表示数。
o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这些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在进行实验时,务必注意安全,遵循实验步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步骤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步骤引言:初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步骤。
一、小球自由落体实验1.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2. 实验器材和材料小球、直尺、计时器。
3. 实验步骤(1) 在实验台上放置直尺,使之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
(2) 放置小球在直尺的起点位置上,用手指轻轻将小球推下。
(3) 同时启动计时器,记录小球自由落体过程中所经过的直尺刻度。
(4)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计算小球自由落体的平均速度。
4. 实验结果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自由落体的运动距离与时间成二次函数关系,即落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二、杠杆平衡实验1. 实验目的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和原理。
2. 实验器材和材料杠杆、物体、秤盘、秤。
3. 实验步骤(1) 将杠杆放在支点上,确保杠杆能自由转动。
(2) 在杠杆上放置物体,使之与支点相距不同的位置。
(3) 在秤盘上放置秤,调整秤的位置,使杠杆保持平衡状态。
(4) 记录不同位置下物体与支点的距离和秤示数。
4. 实验结果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杠杆平衡的条件下,物体的力矩平衡,即力矩的总和为零。
三、电流磁场实验1. 实验目的研究电流在磁场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实验器材和材料电池、导线、铁钉、指南针。
3. 实验步骤(1) 将电池连接好,接通电路。
(2) 将导线绕在铁钉上,形成线圈。
(3) 将线圈放在指南针附近,观察指南针的指向变化。
4. 实验结果和结论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通过电流产生的磁场可以使指南针受到力的作用,指针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
四、光的折射实验1. 实验目的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
2. 实验器材和材料光源、直尺、玻璃板。
3. 实验步骤(1) 在实验台上放置直尺,并将玻璃板放在直尺上。
(2) 将光源放在一侧,使光线通过玻璃板。
初中物理实验手册
初中物理实验手册《初中物理实验手册》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 阅读实验手册,了解实验内容和要求。
2. 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 熟悉实验流程和安全操作规范。
二、实验一:测定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重量,来计算物体的质量。
实验器材:弹簧秤、不同质量的物体。
操作步骤:1. 将弹簧秤悬挂在水平位置。
2. 取一物体轻轻悬挂在弹簧秤的钩上,待秤示数稳定。
3. 记下秤示数,即为物体的重量。
4.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质量的物体进行测量。
实验注意事项:1. 悬挂物体时,保持弹簧秤的钩与物体的重心在同一竖直线上。
2. 读数时要保持眼睛与示数最佳位置处垂直,并注意示数的稳定性。
三、实验二:测量物体的体积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体积,来计算物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容量瓶、水、不同形状的物体。
操作步骤:1. 将容量瓶装满水,并取一固定刻度,记录为初始体积。
2. 将物体轻轻放入容量瓶中,使水平面上升,待稳定后记录读数。
3. 利用容量瓶的刻度差,计算物体所占体积。
实验注意事项:1. 物体放入容量瓶时要避免水溅出瓶外。
2. 读数时要观察水平面的变化,并记录读数的准确位置。
四、实验三: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来了解物体的大小。
实验器材:直尺、不同长度的物体。
操作步骤:1. 将直尺平放在物体上,使之与物体的一端接触。
2. 调整直尺,使之与物体的另一端接触,读取直尺上的长度示数。
3.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长度的物体进行测量。
实验注意事项:1. 直尺要平放在物体上,使其与物体接触紧密。
2. 读数时要保持眼睛与示数最佳位置处垂直,并注意示数的准确性。
五、实验四:测定物体的时间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来计算物体的速度。
实验器材:计时器、平坡、不同物体。
操作步骤:1. 将物体放在平坡起点处,准备开始实验。
2. 启动计时器,同时让物体沿平坡下滑,停止计时器。
3. 记录计时器示数,即为物体下滑所用时间。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学校物理电学试验的根本操作电学试验的操作相比于其他试验更加冗杂一些,所以在做试验之前要好好预备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期望能关怀到您。
学校物理电学试验的根本操作根底性9.(1)用电流表测电流【试验目的】用电流表测电流【试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假设干导线等【试验步骤】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 0~3A 量程。
3.闭合电键,观看电流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转变电流表的量程,然后登记电流的示数。
【试验结论】如以下图,电流表的示数为 0.5 A。
(2)用电压表测电压【试验目的】用电压表测电压【试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压表、假设干导线等【试验步骤】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 量程。
3.闭合电键,观看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转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登记电压的示数。
【试验结论】如以下图,电压表的示数为 2.5 V。
10. 用滑动变阻器转变电路中的电流【试验目的】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转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试验器材】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开关、电池组、导线假设干【试验原理】通过转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转变电阻,从而转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测定性11.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试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试验器材】电源、电键、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假设干导线等。
【试验原理】R=U/I【试验步骤】1.如以下图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
2.移动滑片到三个不同位置,登记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依据公式计算三次的电阻,最终通过求平均值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
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探索光的散射现象
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探索光的散射现象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探索光的散射现象光的散射现象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可以看到散射的阳光、晚上行车时车灯的散射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简单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让初中二年级学生亲自体验光的散射现象,加深对光学的理解。
实验材料:1. 光源:可使用手电筒或者使用阳光作为光源。
2. 一束平行的光线:使用直尺和黑色纸板制作。
3. 尺子或者直尺。
实验步骤:实验一:直射光线穿过狭缝的散射1. 准备一束平行的光线,具体操作方法如下:a. 取一块黑色纸板,长度大于尺子。
b. 在纸板上面用尺子画一条长而细小的短线。
c. 用剪刀沿着短线,剪出一个狭缝。
狭缝的宽度应适中,不宜过宽或过窄。
2. 将手电筒对准狭缝,并打开手电筒。
将狭缝放置在光线的前方,让光线通过狭缝,观察光线的散射现象。
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保持实验环境光线较暗。
实验二:阳光穿过水滴的散射1. 找到一个阳光照射充足的室外位置。
2. 取一小块白色纸板,在纸板上放置几滴水,并保证水滴不会滴落。
3. 将纸板水滴的位置调整到正好处于阳光照射之处。
4. 观察水滴中光线经过折射和散射后的现象。
实验三:光线穿过草叶的散射1. 准备一小片新鲜的草叶,最好是透明的草叶。
2. 将这片草叶放置于阳光照射充足的位置。
3. 观察阳光穿过草叶后的光线散射现象。
实验四:光线在不同材质中的散射1. 准备一个透明容器,如玻璃杯或者试管。
2. 在容器中放入一些水,然后添加几滴酒精或食用油。
3. 将光源对准容器,并观察光线经过容器中液体后的散射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光的散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且与光线经过物体时的材质有关。
光线在穿过狭缝、水滴、草叶等物体时,会发生散射现象,使得原本直线传播的光线在物体周围形成了散射光。
此外,不同材质的物质对光的散射有不同的影响,比如液体中的散射现象与固体中的散射现象不完全相同。
通过这次实验,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亲自观察和实践,深入理解光的散射现象,并掌握光在不同材质中传播时的规律。
初中物理焦耳定律实验
初中物理焦耳定律实验引言:焦耳定律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电阻和时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焦耳定律,进一步加深对电流和电阻的理解。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焦耳定律,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电阻和时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电池、电阻丝、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秒表、导热塑料杯、温度计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电池与电阻丝、导线连接,将电流表插入电路中,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2. 测量电流强度:打开电路,调节电阻丝长度,使电流表的指针稳定在一个数值上。
3.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4. 记录时间:打开秒表,记录实验进行的时间。
5. 测量温度变化:将导热塑料杯装满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6. 实验进行:将电阻丝放入导热塑料杯中,通过电流使电阻丝发热,记录下电流强度和电压的数值。
7. 测量温度变化: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再次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8. 结束实验:记录实验结束的时间,并关闭电路。
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电流通过电阻丝所产生的热量:根据焦耳定律,热量Q等于电流I的平方乘以电阻R乘以时间t,即Q=I^2*R*t。
2. 计算电路中的电功率:电功率P等于电流I乘以电压U,即P=I*U。
3. 计算电阻丝的电阻: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等于电压U除以电流I,即R=U/I。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电流通过电阻丝所产生的热量、电路中的电功率和电阻丝的电阻的数值。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焦耳定律的验证情况,比较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差异。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焦耳定律,得出了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电阻和时间的关系。
实验意义:焦耳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实验验证可以加深对电流和电阻的理解,同时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比如电热器、电炉等。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验证焦耳定律,了解了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电阻和时间的关系。
初中中考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中考物理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让学生掌握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加深学生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实验原理电功率(P)的计算公式为:P = UI,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三、实验器材1. 小灯泡一个2. 电流表一个3. 电压表一个4. 滑动变阻器一个5. 电源一个6. 导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电源、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依次连接成串联电路,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2. 调节滑动变阻器: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最大,防止电流过大损坏电路元件。
3. 观察并记录数据: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4. 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分别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并记录不同阻值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5. 数据处理: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不同阻值下小灯泡的功率。
6. 分析讨论:探讨小灯泡功率与亮度的关系,总结实验结论。
五、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电流表、电压表时,要确保指针在量程范围内,避免损坏仪器。
2. 闭合开关前,要确保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防止电流过大。
3. 记录数据时要准确,避免因误差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触电等意外事故发生。
六、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的电源(如干电池、充电宝等)进行实验,观察小灯泡功率的变化。
2. 更换不同型号的小灯泡,重复实验,探讨不同灯泡功率与亮度的关系。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掌握了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方法,了解了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了物理素养。
此外,实验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固体的密度步骤:(八)
1.重新摆放仪器(或用手指指仪器),同时把天平和量筒放在合适的位置。
2.低头看天平铭牌和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
3.天平调平(三步:一平二归零三调平)。
4.用手把小石头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由大到小夹取砝码,用镊子拨动游码。
5.取物体,拨回游码,取砝码。
(注意别忘了游码归位)
6.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尽量整数30ml),蹲下看示数V1(视线与下液面相平),记录表中。
7.将小石头放入量筒,蹲下看示数V2,记录在试题表格中。
8.计算小石头的体积:(水体积+石头体积)—水的体积=石头体积,即V石=V2-V1。
9.计算小石头的密度:石头的质量÷石头的体积(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单位g/cm³。
填试卷最后两个空: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
10.整理仪器。
测液体(盐水)的密度步骤:(二)
1.重新摆放仪器(或用手指指仪器),同时把天平和量筒放在合适的位置。
2.低头看天平铭牌和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并填空。
(天平最小称量值为0.2g ,量筒最小测量值10ml )。
3.天平调平(三步:一平二归零三调平)。
4.用手把大烧杯容器中的盐水倒入小烧杯中大约60ml,放在天平左盘上,用镊子由大到小夹取砝码,用镊子拨动游码。
测出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填在试题表格中。
5.取物体,取砝码,拨回游码。
(注意别忘了游码归位)
6.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盐水(尽量20ml),蹲下看示数V盐水,先别记录,计算完量筒中盐水的质量在记录。
7.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填在试题表格中的m2下面。
8计算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盐水=烧杯盐水总质量m1—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注意:如果数字小于或等于盐水体积的数字,记录盐水的体积时候将盐水的体积数字往小改一下。
例如:量筒中倒入盐水的体积20cm,当质量是20g或19g时候,将盐水体积改为19cm或18cm.)。
9.计算:盐水的密度=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盐水÷倒入量筒中适量的盐水的体积V盐水。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01g/cm³——1.20g/cm³之间),注意带单位g/cm³。
9.整理仪器。
测小灯泡的功率步骤:(十)
1.按实验器材顺序摆放仪器(代替检查仪器是否齐全)。
一定注意,电池的正极向右,把开关断开。
2.低头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重点看小量程,看指针是否归零)。
3.画出电路图。
(电路连接处画小黑点)
4.连接电路前,检查刚才摆放的仪器是否正确。
顺序:电池正极向右—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小灯泡—电流表,最后电压表。
5.从电源的正极开始连接,先连串联电路,后并电压表(注意正进负出,都连小量程),连滑动变阻器时候,阻值调到最大。
6.第一次:慢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指针指在2.5V,看电流表示数A,记录在试题表格中,注意带单位,然后计算功率P=UI,单位是W。
(在计算功率时候断开开关)
7.第二次: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指针指在2.7V,看电流表示数A,记录在试题表格中,注意带单位,然后计算功率P=UI,单位W。
(在计算功率时候断开开关)
8.整理仪器,同类仪器摆放在一块。
小结:本实验第一次是测额定电压下(2.5V)的功率,第二次是测略高于额定电压(2.7V)的功率
串联电路各点间电压的关系:(五)
1.按实验电路图摆放仪器(代替检查仪器是否齐全)。
一定注意,电池的正极向右,把开关断开。
2.低头观察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重点看小量程,看指针是否归零)。
3.组成串联电路前,检查刚才摆放的仪器是否正确。
顺序:电池正极向右—开关断开(一定要注意断开)—小灯泡—小灯泡—电压表,最后摆放电压表。
4.从电源的正极开始连接,先连串联电路,后并电压表(注意正进负出,目前还没说是否试触,所以都连小量程)。
5.第一次:测L1两端电压,先在试题表格中记录数值U1(例如1.3V),单位V,后断开开关。
6.第二次:然后测L2两端电压,在试题表格中记录数值U2(例如1.2V),单位V,后断开开关。
7.第三次:最后测电源两端电压,在试题表格中记录数值U(例如2.4V或2.5V),单位V,后断开开关。
8.书写结论,在串联电路中:U=U1+U2
斜面的机械效率:(十二)
1.
2.重新摆放仪器或用手指指仪器。
3.实验分两步①组装较缓斜面②组装较陡斜面。
4.测木块的重力①看弹簧测力计量程、分度值②拉一拉、调零③测出木块的重大约1.4N,在试题表格小车的重力下G中记录数值。
5.组装较缓斜面。
①木块平放,然后垫在60cm处,用刻度尺只测出木块高(例如:0.04m或0.05m)并记录在斜面高h下面。
注意:木块高就是斜面的高。
②用弹簧测力计与斜面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匀速直线运动距离为60cm。
③测出拉力F(约N),记录。
同时记录木块运动距离(斜面长S)为0.6m。
④利用W有=Gh算出有用功,W总=FS算出总功,单位为J,利用η=W有÷W总×100%算出机械效率。
6.组装较陡斜面。
①木块竖放垫在60cm处,用刻度尺测出木块竖放时的高(0.1m)并记录在斜面高h下面,。
②用弹簧测力计与斜面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匀速直线运动距离为60cm,,
③测出拉力F(约N),记录。
同时记录木块运动距离(斜面长S)为0.6m。
④利用W有=Gh算出有用功,W总=FS算出总功,单位为J,利用η=W有÷W总×100%算出机械效率。
7.
8.同类仪器整理在一块。
水的沸腾:(九)
1. 重新摆放仪器或用手指指仪器。
2.仪器由下往上组装①放酒精灯②组装铁圈,估测:距离酒精灯三四指远(关键将来让酒精灯外焰加热)。
然后在上面放石棉网③固定挂温度计的铁夹子在大致位置,一会挂温度计时还要调整④往小烧杯中倒热水(一半),加盖子。
⑤挂温度计,调整温度计的高度,使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
⑥点燃酒精灯⑦温度达到90℃时,用秒表开始计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注意:温度升的太快的同学半分钟记录一次,当成一分钟用),及时将数据填在表格中,沸腾后继续记录2次,即连续出现三个相同温度,熄灭酒精灯,停止实验。
3.熄灭酒精灯后从铁圈下取出,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画出图像(如图所示)。
4.填空: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怎样变化:温度保持不变。
5.①取下温度计擦干②烧杯、石棉网“烧”拿毛巾取③取挂温度计铁夹子④水倒入废水桶,整理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