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思考
人工智能的深入运用将在本体意义上动摇我们原有的对教育的理解、判断和追求,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困惑和焦虑,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将如何存在。“替代人脑”,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何在;“人机一体”,教育的方式和性质将如何改变;“失去控制”,如何保证教育的价值选择和方向;“道德难题”,教育将面临怎样的伦理抉择。对这些深层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将是决定人工智能在教育上乃至在未来社会能够走多远的关键。同时人工智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程序性假设,可以将劳动力的技能分为非程序性认知技能、非程序性非认知技能、程序性认知技能、程序性身体技能、非程序性身体技能五类。
人工智能,可以说是我们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对于现代教育有何颠覆性影响,它会给教育带来什么?互联网+教育亦或是其他什么模式,现在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教育发展过程来看: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现在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快,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实的教育已经发生变革,如远程网络直播教学在一些地区的运用,如:网络直播教学在康定中学的运用,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人工智能对于教育的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可能只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开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推进,对于劳动力有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对于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人工智能对技能需求的影响及其对教育供给的启示——基于程序性假设的实证研究》一文中,通过基于程序性假设,我们可以将劳动力的技能分为非程序性认知技能、非程序性非认知技能、程序性认知技能、程序性身体技能、非程序性身体技能五类。文中采用美国职业信息网络数据,结合1982—2010年的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发现我国劳动力市场对非程序性认知技能、非程序性非认知技能以及程序性认知技能的需求不断上升,对程序性身体技能和非程序性身体技能的需求不断下降。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人均GDP 越高,劳动力市场对非程序性认知技能、非程序性非认知技能以及程序性认知技能需求越大,对程序性身体技能和非程序性身体技能的需求越小。从对个人的收入影响来看,该文采用 2010—2013 年的CGSS数据,基于明瑟收入方程,研究发现程序性认知技能对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不断增大,反映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对程序性认知技能的旺盛需求。人工智能的发展导致非程序性的技能需求上升,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教育需采取一
定的措施,增加综合性课程、开展主题式情境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非程序性的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技能。由此可见,人工智能下的教育对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从基于程序性假设来看,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重视非程序性的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技能。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理解并定位教师角色,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我想教师都会陷入角色困境(在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地步后,教师的地位是否可以被取代亦或是能替代老师那些工作?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教师被人工智能代替的机会很少,真的是这样吗?)。在这个时候,我想教师应明确自身角色定位,与人工智能共存与协作,教师属于非程序性认知技能,但是教师能否适应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模式我们也不得而知。回到现实来看,现实的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培养的教师来看,我们培养的大多数师范生还是现代型师范生,我们这些未来的教师还没有为人工智能时代做准备;同时现实的教师大多数也是现代型教师,而当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时,这一批教师又该何去何从。个人看来,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应强化教育信念,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角色认识,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发挥角色优势,关注师生情感对话,这样不管是针对现实还是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这样的教师都不失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袁玉芝,杜育红.人工智能对技能需求的影响及其对教育供给的启示——基于程序性假设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9,40(02):113-123.
[2]唐汉卫.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将如何存在[J].教育研究,2018,39(11):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