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8《八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教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8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八始终眷恋着祖国X敬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本文,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会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钱学森简要生平事迹和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3.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爱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难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在整个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良好的价值观的熏陶,让学生有深度地、创造性地理解文本。
了解精心选材和组织材料对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课时】1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陆游在很多年前就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们无法选择父母和生死,同样,我们也无法选择出生的国家,人跟国家之间的联系是命定的,没有人可以改变那种与生俱来的炎黄子孙的血种,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民族情感。
古语说"狐死必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文章,走近一位被美国人称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中国人,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历尽艰难,依然心向祖国,现在让我们去体味他那拳拳爱国之心吧!(设计意图:"课伊始,意亦明"的直接导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
)2.作者X敬智《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光明日报科技部原党支部书记X敬智同志,因心脏病突发,于2003年10月4日在逝世,享年62岁。
他写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是当代作家3.走近钱学森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某某,1934年毕业于某某交大。
1935年赴美留学,1934年,钱学森从某某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教案课题: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刘敬智)教学目标:1、体会著名科学家钱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习精当选材、有详有略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目标2教学方法:自读法、合作学习法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听说过“两弹一星”吗?知道为我国“两弹一星”研制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哪23位著名科学家吗?让我们来历数并记住他们的名字:于敏、王大珩、王希季、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任新民、孙家栋、吴自良、杨嘉墀、陈芳允、陈能宽、周光召、赵九章、姚桐斌、钱学森、钱骥、钱三强、郭永怀、黄纬禄、屠守锷、程开甲、彭桓武。
(这23位科学家,都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在这些科学家的名字中,钱学森,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一个令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名字!为什么呢?阅读课文后自会有答案。
二、阅读主场(一)自读课文,通过查阅工具书,交流对一些不懂字词的理解,教师抽查以下词语:眷恋深造门下摇篮得意门生遨游生涯萌发恐吓诬蔑触怒募集软禁据理力争(二)自读课文,寻找、整理各层的主要信息。
1、第一部分(1-5段)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在美国的辉煌成绩及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第二部分(6-18段)叙述钱学森为回到祖国所进行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矢志不渝。
(1)钱学森夫妇决定返回并报效新生的祖国,为此遭到美国当局的种种迫害,但更加坚定了钱学森夫妇回国的意志。
(2)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此事,促成钱学森一家胜利返回祖国。
(三)分层复述课文内容,请同学补充、评议。
(四)课堂发言:在美国人的眼中,钱学森是怎样的人(用原文概括);在你的眼中,钱学森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五)交流阅读收获引导学生注意学习目的中的两个问题。
三、阅读尾声(一)研究、讨论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二)研究、讨论“探究·练习”各题。
(三)课外延伸阅读:课外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对祖国的巨大贡献。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对评价标准进行适当 调整。这有助于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同 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学森的 归国经历和爱国情怀;掌握本文的写 作特点和语言风格。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珍惜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情境模拟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后作业布置及批改反馈
作业布置
针对课文内容,布置适当的阅读、写作、练习等作业。
批改反馈
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鼓励学 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作业,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PART 05
教师角色定位与专业素养 提升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和角色转变
传统角色与现代角色的对比
传统教师角色注重知识传授,现代教师角色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 和引导学生学习。
课堂中教师的多重角色
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引导者、课堂组织者、情感支 持者等。
角色转变的意义
教师角色转变有助于建立更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 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和有效性。
PART 06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过程性评价策略及实施方法
语文:第8课《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学习目标:能大致说出钱学森的事迹,了解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
课前学习:收集有关钱学森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学生介绍钱学森情况。
介绍收集的资料。
2
情境1:结合课文,填写钱学森个人简历表。(简历表主要包含“个人简历”和“个人小结”两部分。)巡视,参与讨论交流。
阅读,勾画,填表。
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我也出国留学……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2:讨论交流:钱学森在美国成就大、生活好、待遇高,可他为了报效祖国,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国了。如果将来你也出国留学了,你会怎样呢?组织交流评价。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上网查阅其他海外学子归来报效祖国的资料,讲给同学和家长听。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优秀教案 苏教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钱学森的人生历程。
2、学生学会自我感悟,能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意。
3、通过语言活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了解人物形象,感知爱国真情4、学习钱学森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心系祖国,充实自我,提升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学会自我感悟,能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意,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学习钱学森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心系祖国,充实自我,提升人生价值。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陆游在很多年前就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们无法选择父母和生死,同样,我们也无法选择出生的国家,人跟国家之间的联系是命定的,没有人可以改变那种与生俱来的炎黄子孙的血种,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民族情感。
古语说“狐死必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文章,走近一位被美国人称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中国人,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历尽艰难,依然心向祖国,现在让我们去体味他那拳拳爱国之心吧!检查阅读效果,感知课文1. 落实字词:眷恋遨游卓越募集诬蔑2. 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明确:时间顺序,文中依次有表明时间的词语)3. 完成表格,了解并概括钱学森生涯中的重要时间节点与经历(注意:此处第一栏务令学生关注课下注释2,为活动二暗做铺垫)4.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明确:钱学森留学美国二十载,功成名就却心系祖国,历时5年终于冲破重重阻挠回国。
如生不能顺利作答,则此处加概括事件的方法指导:何人在何种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5. 加一加标点,读一读文章标题,读出应有的感情(明确:坚定、深情、自豪)刚刚通过阅读,我们已经了解了钱学森的人物形象和主要经历。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杰出的人物,中国才摆脱了落后挨打的境地。
再过十多天就是我们的第65个国庆节了,学校一定会安排一些纪念活动,比方要布置板报、宣传栏或是开展主题班会。
江苏省连云港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教案(新版)苏教版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
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
读读句子,讨论问题。
、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这位次长大为震惊。
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他说: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
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
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
明确: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
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1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础,是激励人民奋发向前、振奋精神的重要力量。
作为中华民族下一代,我们要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树立爱国主义意识。
2. 掌握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的基本知识和情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3.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观念。
4.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爱国主义概念的阐释。
2. 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3. 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1.1 教师介绍什么是爱国主义以及爱国主义的内涵。
1.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和家人的行为,有无爱国行为。
1.3 制作小报让学生发掘生活中的爱国主义,创新教学方式。
2. 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种种2.1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交流自己对家乡和祖国的看法。
2.2 家乡的美丽、历史、文化,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的认识。
2.3 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读物,阐述祖国的美丽、伟大、宏伟等。
3. 阅读提高及实践活动3.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2 学生自己查找关于祖国的资料和相关新闻,了解和认识祖国。
3.3 以学生身份参加当地的志愿者服务,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四、课程设计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家乡的美好以及国家的伟大,让学生了解到爱国主义的相关概念,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学习阅读及情感教育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翻阅书籍以及观看相关视频来领悟祖国的美丽、伟大和宏伟等,让学生发现家乡和祖国的美好之处。
同时,老师也让学生了解祖国每个皆可爱、每一个人都是祖国的脊梁。
教师也应引导学生明白爱国不仅仅是说说口号,而是应该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注重爱国细节。
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苏教版初二上) (3)doc初中语文 (1)
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苏教版初二上)(3)doc初中语文 (1)[教学目标]1、明白得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了解钞票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返回祖国所作的种种努力,探究他身上表达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1、重点:明白得一些要紧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关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搜集资料并整理有关钞票学森的事迹,在班上交流。
钞票学森简介:钞票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钞票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
1955年,钞票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
1956年,钞票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截了当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进展规那么,进展建立了工程操纵论和系统学等。
二、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读完,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讲出你对钞票学森的印象。
三、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表达钞票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他对祖国的无限爱恋之情。
第二部分〔6-18〕:表达钞票学森为回到新生的祖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困难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四、探究读读句子,讨论咨询题。
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如何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钞票学森显露的爱恋情思吗?2、这位次长大为震动。
八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八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学习目的:一、了解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表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本文选材精当、层次分明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学习重点:目标一、3教学假想:一、从多种渠道搜集钱学森的有关资料。
二、布置预习:学生借助工具书积累生字词;自读课文,能用一条线简单地理出钱学森的生平事迹并能复述。
3、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加以引导。
4、教具:投影仪五、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进程:一、投影显示钱学森的照片,由学生按照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钱学森的生平,由此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学生自由朗诵课文。
要求:一、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主题。
由学生讨论归纳,教师板书: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饱受折磨胜利回来二、复述钱学森的生平事迹要求:复述不超过三分钟,要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件;不看课文,复述的语言要简明流畅、力求生动。
(教师可适本地引导人物通信的写法)3、体会本文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
由学生讨论归纳:①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以时间前后为序明线眷恋祖国的深情暗线②选材精当,详略适当。
由学生举列分析,教师引导。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讨投影:一、师生一路探讨课后练习一,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情怀。
二、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其它的语句进行品读感受。
3、你从钱学森这位优秀的知识分子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4、钱学森在美国取得了那么大的成绩,生活待遇那么丰厚,可是为了报效祖国,他仍是克服一切困难,仍然毅然地回国了,这种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值得咱们学习。
若是有一天,你出国留学了,你将会如何想,如何做?请以“若是我出国留学了”为题,在班内进行讨论交流。
四、学生小结这节课上所学的内容,或谈谈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一、完成课文后面的探讨练习二。
二、查阅报刊和网络,搜集海外学子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事迹材料,分小组在班级交流。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学案(新版)苏教版
八、始终眷恋着祖国【学习目标】1.了解钱学森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2.学习本文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1.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赤子深情。
2.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课前预习】1.注音或写汉字并抄写两遍。
庚.( ) áo ( )游 ju àn ( )恋 拘.( )留 ch ù( )怒 m ù( )捐 恐吓.( ) 萌.( )发 诬蔑.( )2.朗读课文两遍3.阅读拓展,了解钱学森。
【课堂助学】一、了解人物,导入课文。
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三、深入阅读教材,体会文章思想内涵。
四、课文探究。
诗文中哪几句最能概括钱学森爱国思想和行动,谈谈理由。
(书P57探究练习二)五、总结。
【课后作业】次数 12 家长 签字 教师 评价一、阅读《失根的兰花》,完成练习。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
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
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
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
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
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
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
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
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
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8《始终眷恋着祖国》(第1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
8、《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教学反思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
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
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
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
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八年级语文上8.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备课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八上备课指导本课课文导读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要很好地塑造这个人物形象,首先要在选材上下工夫。
关于钱学森的事迹实在太多了,作者经过筛选,着重抓住他对祖国的深沉的爱来写。
在组织材料的过程中,又注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对于钱学森的求学经历,通讯只是一笔带过,而对于钱学森为了回到祖国所进行的斗争,则详写,从而使人物的形象更具感染力,进一步表现钱学森夫妇的爱国之情。
学习本文,体味钱学森深厚的爱国精神,学习本文用事实说话的平实的写作手法。
双基知识导学1.注音庚子(gēng)遨游(áo)卓越(zhuó)萌发(méng)募捐(mù)4.解释①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课文里是拜师求学的意思。
②博士:学位的最高一级。
③深造:进一步学习以达到更高的程度。
④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⑤慎重:谨慎认真。
⑥变相:内容不变,形式和原来不同(多指坏事)。
⑦软禁:不关进牢狱但是不许自由行动。
⑧营救:设法援救。
营,谋求。
诬蔑诬陷“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诬陷”,诬告陷害。
募集招募“募集”,广泛征集。
“招募”,募集(人员)。
境地境界“境地”,生活或工作上遇到的情况。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6.基础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955年中秋,天安门广场沐浴在旭日某某的辉煌中,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海外归来,面对巍峨的天安门城楼深深弯下了腰,透过泪水,他无限感慨地自言自语道:我终于回来了,我一定要把全部力量贡献给新中国。
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
本文通过几处细节叙述,让我们感受到钱学森急切回归祖国的心情,外部的阻力反而增加了他战胜困难的决心,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胜利地乘坐轮船驶向东方的祖国”。
疑难问题解析1.文章为何用大量篇幅写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的光辉成就?钱学森在世界航空科学史上影响很大,要了解他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卓著成就,这是其一;其二,正是因为钱学森的巨大贡献,是“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所以他归国才困难重重,从侧面衬托他炽热的爱国情怀。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8《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苏教版
【精品】八年级语文上册8《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了解钱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返回祖国所作的种种努力,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及其难点:1、重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自学探究为主,引导为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学生搜集资料并整理有关钱学森的事迹,在班上交流。
三、出示自学指导。
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2、这位次长大为震惊。
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3、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
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四、师生互动交流1、文中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
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有关成语,例如:魂牵梦绕,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等等。
2、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
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美移民局非法限制。
最后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周恩来同志亲自过问此事,才促成钱学森一家顺利回国。这件事既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也表现了祖国对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有力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
明确:
1、文中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有关成语,例如:魂牵梦绕,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等等。
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生搜集资料并整理有关钱学森的事迹,在班上交流。
钱学森简介: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则,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第二部分(6—18):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生的祖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四、解决问题:
(一)、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能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
(二)、钱学森归国遇到哪些险阻?最后怎样归国?这件事与中心有关吗?
(三)、课文详写的是哪件事?谈一谈作者在选材上的特点。
2、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3、钱学森写给人大常委会求救,这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
(三)钱学森为回国进行的斗争详写。选材精当,有详有略。其中精彩镜头使人物形象显得生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探究
五、读读句子,讨论问题。(结合书后练习)
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2、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3、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
二、学生朗读课文,读完后学生复述课文。
要求:复述不超过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钟,要抓住课文中叙述的主要事件;
不看课文,复述的语言要简明、流利,力求生动。
三、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列出结构提纲。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组别
初二语文
人员
初二语文备课组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集体教案
二次备课
八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教学目标]
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理清文章的条理结构。
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六、全文总结
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七、课外延伸
你还了解哪些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海外学子的事迹?讲给大家听一听
八、拓展训练
钱学森在美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生活待遇那么丰厚,但为了报效祖国,他还是克服一切困难,毅然决定回国了。本文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启发学生以“如果我出国了”为题,或进行讨论,或做演讲,或写成文章。
九、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