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压缩气体做功演示实验的再创新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一些做法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一些做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
现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有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不感兴趣,有畏难情绪,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把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学习物理的目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学习物理这门课的必要性,并介绍我国古代、现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也指出我国的科学技术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发展科学技术。
发展科学技术离不开物理知识,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也离不开物理知识,所以必须学好物理。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还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向学生介绍我国火箭、卫星、原子弹等方面的辉煌成就,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预习课文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激发学习物理兴趣的一种方法。
上新课前,我布置习题要求学生预习,通过预习课文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例如在讲“安培力”这一节课之前,我布置学生预习本节课文,并做三道题:(1)到实验室做通电线圈受磁场力实验,并思考:通电线圈为什么会转动起来?(2)到实验室做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实验,然后思考:①B方向不变,I方向变化时,F方向是否变化?②I方向不变,B方向变化时,F方向是否变化?③F、B、I三者的方向关系满足什么定则?通过预习课文,学生带着疑难和求知欲望听课,学习积极性很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是以实现为基础的科学,做好演示实验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物理教学中,我认真地做好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并注意改进和增加演示实验。
例如在演示压缩气体做功时,我用酒瓶封口薄膜代替棉花,实验时火光明亮,可见度大。
又如在讲串联、并联电路时,在实物上直接接线,学生看不清楚,我在投影仪上做电路连接演示,可见度大,效果好。
做好演示实验 活化物理课堂
做好演示实验,活化物理课堂——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心得团风县实验中学郭海燕【摘要】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有趣的特点,是引起学生兴趣的载体,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时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
【关键词】演示实验;导入实验;低成本实验;改进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进行观察和实验。
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与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不仅构建起知识体系,而且也是学生发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原理、获取物理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可以说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材中的实验分三类: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其中学生实验是在学好新课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探究性实验对学生主体要求较高,学生参与面不大。
结合本校班大生多的实际情况,对于做好学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有较现实的困难,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时的演示实验显得举足轻重。
多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们,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非智力因素,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
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生活经验的不足。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初中物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也是如此。
针对广大农村学校实验室器材严重不足的困难和班大生多教师少的现状,更要求各位物理教师必须动脑动手,采取一些必要的调整更新,做好演示实验,活化物理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初探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的硬件不断升级提高,大大增强了教师的教辅工具的作用。
但是,我们不能过度地依赖这些工具。
譬如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中,有些老师基本上依赖用多媒体放动画影像来做演示实验。
我认为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不够的。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用实物,现场给学生演示,让学生亲临其境,眼见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同时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做实验,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下面就谈谈本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演示实验的看法及一些具体的有效做法。
一、确保演示实验的成功确保演示实验的成功,会使教学过程更顺畅,留在学生脑子里的印象就会更深刻。
如何保证演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高演示实验的质量,那就是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没有很大把握的演示实验,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反复演练,直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经过反复练习,熟练地掌握了基本要领,再加上操作规范,那就一定会达到预期效果的。
必要时,演示实验可边操作,边讲解,注意动作和语言的协调配合。
比如,初中物理有一个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温度升高,从而点燃乙醚的演示实验。
这个演示实验有点难度。
本人当初开始做这个演示实验时,成功率也非常低。
后来,我在实验室反复演练操作,找到了棉花与乙醚的最佳量来做这个演示实验,几乎就是100%的成功率。
二、增强演示实验效果和趣味性在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下,老师应该想办法加以改进,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例如,前面提到的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温度升高,从而点燃乙醚的演示实验,本人就做了一个大胆的改进尝试。
不用棉花和乙醚,直接用火柴头来代替棉花和乙醚,结果这个演示实验不仅容易成功,而且效果也非常好。
经过多次尝试,知道了用二根火柴头来做这个演示实验就比较安全。
再举一个例子,在验证阿基米德定律实验时,不用已有的阿基米德定律演示仪,改用一个很轻的保鲜塑料袋,装满水之后扎紧(尽量不要留有空隙),用测力计测出它受到的重力,然后放进一个装有水的透明容器中,当水袋浸入水中,测力计读数逐渐减少,当完全浸入时读数为零,从而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结论,这样改进后,化繁为简,效果非常好。
高中物理论文:做功改变气体内能演示仪的改进
做功改变气体内能演示仪的改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实验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的过程与方法可以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为此,实验教学可以很好地来实现物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三维”目标。
所以,研究和发挥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是教学研究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碰到现行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设计思想不够严谨,容易使人产生疑义或实际操作性不强,于是如何设计、改进课本演示实验,使其更加符合科学性,增强其可操作性及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和可信度,发挥演示实验的功能,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人教版))中关于做功改变气体内能有两个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是一定质量空气被压缩时使内能增大,使封闭气体温度升高,从而使里面可燃物质(可以是火柴头也可以是浸有乙醚的棉絮)燃烧,效果明显,易于操作。
而演示实验2是一定质量的空气对外做功使内能减小。
课本中采用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支灵敏温和一根气针,另一端有一可移动的胶塞(用卡子卡住)。
用打气筒慢慢向容器内打气,增大容器内的压强。
当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读出灵敏温度计的示数,打开卡子,让气体冲开胶塞后,再读出灵敏温度计的示数。
实验时可以观察到,图1胶塞冲出容器口后,温度计的示数明显变小。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对演示实验2产生这样一些歧义:1.当胶塞冲出容器口时,气体质量变化,而气体质量改变时内能也同时会发生变化,内能的变化不仅仅是气体体积的变化而引起的,那么这个气体内能的减少到底是原因呢?是气体质量的减少还是气体对外做功?这容易引起疑义。
2.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增大容器内的压强,当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让气体冲开胶塞,胶塞会象子弹一样弹出去,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操作过程较麻烦,实际操作性不强。
关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关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的改进和创新作者:杨新宇汪洋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7年第09期摘要:通过对实验方案和实验仪器的改良和创新,将“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和“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少”这两个实验对比呈现.对比实验现象明显,数字温度计指示的瓶内气体温度变化明显,可以有效的说明“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和“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少”的实验结论.实验过程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关键词:做功;内能改变;实验改进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是储存在物体内部的能量.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以及用明显的实验现象展示内能的变化是中学物理的难点.为了有效的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建立好“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知识点,从实验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呈现两个角度进行改良和创新.实验改进一:“空气压缩仪”实验,如图1所示.传统的实验方案是:往空气压缩仪里面加注乙醚和棉花,然后迅速下压活塞,观察棉花是否燃烧.这一传统实验存在的缺陷是:与操作者的经验有关系,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演示过程中,有许多老师并不能确保实验成功.乙醚的着火点是160℃,棉花的着火点是150℃.乙醚的爆炸界限是:爆炸下限(%)1.9,爆炸上限(%)36.0.在低于爆炸下限和高于爆炸上限浓度时,既不爆炸,也不着火.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而教师为了希望实验成功,往压缩仪里注入比较多的乙醚,导致超出爆炸上限,实验不能成功.实验改进方案:往空气压缩仪里装火柴头碎末,然后迅速下压活塞,观察火柴头碎末是否燃烧.这一实验的优点是: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玻璃粉等,实验过程安全,并且实验现象明显,只要往空气压缩仪中放入两根火柴头的药量,实验都是成功的,避免因为爆炸界限造成的实验失败.实验改进二:将“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和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两个实验对比呈现.“空气压缩仪”实验可以得出对气体做功,气体被压缩,气体的内能增加这一结论.但是对于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少这一实验结论不能得出,教材中也没有这样的一个实验来辅助教学.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从定性和直观的角度认识“对气体做功”和“气体对外做功”两个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物理组自制了一个实验装置来辅助完成这个实验.关于实验仪器的说明: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介绍:踩踏式打气筒;一个1.5L的矿泉水瓶,安装在竖直面板上;在瓶盖处安装有气门芯,它能使气体进得去出不来;瓶盖用绳子与瓶身相连起到保护作用;在瓶的侧壁上放入一个感温探头,用玻璃胶密封,感温探头连接数字温度计,温度计可时时显示瓶内气体温度的变化,也反应瓶内气体内能的变化;为了加强实验的效果,事先放入几滴酒精.实验过程介绍:将打气筒与气门芯相连,向瓶内打气,观察数字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示数在逐步的升高.将打气筒拆下,轻轻旋开瓶盖,请大家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同时请注意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听到“砰”的一声,可以清楚的看到温度计示数快速下降,瓶里充满了白雾,说明气体推动瓶盖对外做功时气体的内能减小.实验结论:(1)在往矿泉水瓶里打气时,温度计的示数在逐步的升高这个实验说明压缩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会增加.(2)高压气体将瓶盖推开,听到“砰”的一声,同时瓶内出现白雾,温度计示数降低.说明酒精气体发生了液化,瓶内温度在急剧下降,说明气体推动瓶盖对外做功时气体的内能减小.实验方案的优点:(1)将两个不同的实验方向用同一装置对比完成,并且实验过程是前后串接联系的.(2)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3)实验装置的组建成本低廉,并且有利于环保(选用1.5L的矿泉水瓶),可以适合在任何地域推广.实验的缺陷:气体将瓶盖推开对外做功的过程中,会产生剧烈的“砰”的巨响,会惊吓到学生(需要在实验前提醒观察者),会产生比较大的噪声,给人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同时还有可能高压气体在重开瓶盖的时候会将联系瓶盖与瓶身的细线扯断,瓶盖可能会伤害到人(从我们N次实验来看,还没有发生过这种状况.)在实验创新的道路上是永无止尽的,只要大家用心思考用心设计,都是可以找到更加的实验途径,打造良好的实验方案,呈现正确的明显的实验现象,为学生呈现优质的实验大餐.参考文献:[1]本书编写组.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九年级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7-10 .。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验的改进
第29卷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9年第2期47㊀实验改进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验的改进浙江省临海市杜桥实验中学(317016)㊀王良会㊀㊀压缩气体做功 和 气体对外做功 实验是 物体的内能 中的两个活动.在学生了解物体内能的基础上,通过两个实验活动,用明显的实验现象显示物体内能的变化,加深学生的印象.再通过解释此现象发生的原因,进一步理解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教材活动安排如下.1㊀书本实验的困难与原因(1)空气压缩引火实验材料是乙醚,乙醚是一种极易挥发的有毒麻醉剂,存在不安全因素.(2)压缩引火仪的操作需要一定的力量和技巧,不易成功.(3)气体对外做功实验用的吸滤瓶是易碎品,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好可能会把吸滤瓶推倒打碎.(4)实验过程中不能直观地观察到温度的变化,后排学生看不清瓶内的白雾.鉴于存在以上这些问题,特将该实验作如下改进.2㊀实验改进方案2.1㊀实验器材数显温度计㊁矿泉水瓶㊁气门芯(2个)㊁橡胶塞㊁打气筒㊁木板㊁铁钉(2枚)㊁细铁丝㊁黑纸㊁橡皮垫㊁细线㊁气门芯橡皮.2.2㊀装置制作(1)将2块木板成90ʎ固定,作为底座,木板表面贴上黑纸.(2)先在矿泉水瓶侧壁中部钻一小孔,从矿泉水瓶口处塞入气门芯底座至小孔处,用螺丝固定,固定时要垫上橡皮以确保不漏气.再塞入带小橡皮的气嘴固定.(3)在靠近瓶口处再钻一小孔,重复步骤(2),但不需固定气嘴.(4)在数显温度计探头处套入小橡皮至中间部位,将小橡皮翻起两层,防止漏气,再将探头塞入气门芯固定.(5)将橡胶塞塞入瓶口,在底座侧面和橡胶塞上分别固定一铁钉,用细线连接.(6)将整个装置用细铁丝固定在底座上.2.3㊀实验操作(1)接通数显温度计电源,观察并记录瓶内初始温度.(2)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观察数显温度计,并记录实验数据.(3)继续打气直至瓶塞向外冲出,观察瓶内现象,同时记录实验数据.3㊀实验优点(1)取材容易,制作简单.矿泉水瓶㊁橡胶塞㊁打气筒㊁木板等都是实验室常备器材,制作过程较为简单.(2)重复使用,操作安全.将实验装置制作好后,可以重复使用,安全性能高.(3)现象明显,成功率高.用数显温度计反映瓶内的温度变化,现象直观,实验操作简单.(4)整合实验,提高效率.把教材中的两个实验整合在一套装置中,节约时间㊁课堂效率高.4㊀注意事项(1)制作的装置密封性要好.(2)数显温度计的探头要伸入到瓶内中轴线位置处.(3)打气过程要缓慢,让学生能充分看到数显温度计示数的变化.(4)橡胶塞不要对着自己和他人,防止发生意外造成伤害.收稿日期:2019-02-18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实验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第2节(一)教材地位:内能是学生所学习到的第一种有别于机械能的能量,而做功能改变内能大小也是接下来进学习能量之间相互转化和转移的重要基础。
(二)教材作用:在学生学习了内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做功与内能的关系,为以后学习热机和电流热效应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课标要求: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2.通过实验,认识到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广州市九年级学生。
(一)心理特点:对因果认知兴趣浓厚,对科学探究也有持续的热情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以及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和间隙,也学习过机械能中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有助于本节课内能概念的建立。
(三)认知特点:九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但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的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三、重难点分析:基于以上对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知道物体对外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难点: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自主总结实验结论。
四、实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重点难点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做功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的过程,知道判断气体是否有对外做功以及衡量内能大小如何变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以及实事求是用实验说话的科学态度。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以上的三维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法为:情景教学法、目标导学法、演示实验法;学法为比较法和归纳法。
六、实验器材:红外热成像仪与手机、三脚架、压缩二氧化碳气瓶、铁架台、铁夹及试管夹图1 实验装置图2 手机与红外热成像仪七、实验创新要点:传统的实验(如图3)一般是先使容器内充满酒精蒸气,再向容器内打气,使容器上的活塞飞出,与此同时容器内的酒精蒸气液化成小液滴,使学生观察到出现白雾的现象。
“读、演、议、练、评”五环节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论文
“读、演、议、练、评”五环节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摘要: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名校在物理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探索,凸现出如洋思、盘锦、杜朗口等一系列教学模式,但对农村学校而言,我们不能一味地尊崇”拿来主义”,照搬硬套国内名校的优秀教学模式,因为,农村学校的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习惯等方面与城市学生存在较大差异,我们不能一味地把全国各地的名校经验机械地运用到农村课堂教学中,这样会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针对农村的孩子,还得遵循传统的教学规律,从”读、演、议、练、评”五个环节上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模式运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必须深入地抓好课堂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洋思、盘锦、杜朗口等地的先进教学模式,赢得了国内各地学校和教育志士的学习与借鉴。
但不论何种模式,只要能够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就是成功的教学模式。
笔者结合所任教的山区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摸索了一套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即”读演议练评”五环节教学法。
一、”读”,即预习,就是让学生自主”读”好物理教材。
预习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物理教材的习惯,可安排在课前,亦可安排在课堂上,教师要分配给学生10至20分钟的预习时间。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新课程学习目标检测》上的”成长目标聚焦”,明确本节内容的三维目标,知道通过学习应该获取什么知识,又应该培养哪些技能,从而做到预习时有的放矢。
其次要求学生结合《新课程学习目标检测》的”导航问题”细读教材,并按要求处理解决导航问题。
第一类是能够从教材中找到原话来回答的。
比如;速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什么叫速度?速度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等等。
这类较浅显的问题学生可直接在课本上划出来并记忆就行。
第二类问题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归纳、总结、说明的,学生必须动笔写一写。
例如:你认为规范求解物理计算题应注意什么?在求平均速度时,为什么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第三类是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或通过预习后产生的新问题,要求学生作上标记留待课堂上解决。
做功与气体内能变化的创新实验
总第356期2021年2月做功与气体内能变化的创新实验蔺秀龙 贾丁强 杨淑萍摘 要: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通过做功改变气体内能的实验装置主要是压缩气体点火器。
创新实验改进教材中的实验装置,使实验装置更安全、更易于操作、现象更明显,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实验微型化、绿色环保的要求。
关键词:对封闭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变化;温度改变作者简介:蔺秀龙,本科,一级教师;贾丁强,本科,一级教师;杨淑萍,本科,一级教师。
甘肃省和政中学,731200一、设计该实验的目的和基本思路1.设计目的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中,做功改变封闭气体内能的实验装置主要是压缩气体点火器。
该装置需要快速压缩活塞才能使硝化棉点火,实验现象时间短。
如果硝化棉点火失败,则不能说明封闭气体内能的变化。
为了改进不足,笔者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创新,使其更易操作、实验现象更直观明显,电子温度计示数的改变更能说明外界对封闭气体做功时气体内能的变化。
2.基本思路新课程改革和教材的改版突破了原有实验设计理念,增强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材第10章第1节《功和内能》中的演示实验为:在有机玻璃筒底放置少量硝化棉,迅速压下筒中的活塞,观察筒底物品的变化。
此实验通过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气体温度上升点燃硝化棉的方式来说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观察到的现象是硝化棉燃烧发光,但持续时间很短,即使在光线较暗的教室中也不易观察,更不用说明亮环境下的实验效果。
这正是实验不易成功的关键所在,即可视性不高。
图1为常用的改变气体内能的实验装置。
图1 常用的改变气体内能的实验装置改进实验设计的装置为生活中常见的塑料注射器,不使用玻璃器皿,装置气密性好,操作也很简单、安全,且现象特别明显。
最好的地方是直接通过观察电子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就能判断气体内能的变化,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实验微型化、绿色环保的要求。
二、实验内容的创新研究过程1.实验用品一次性注射器1支、电子温度计1支、热熔胶枪1把、透明胶棒1个、螺丝刀1把、小刀1把,图2为改进实验所需的用品。
《内能》说课稿
《内能》说课稿《内能》说课稿1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内能》选自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二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内能的概念、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之前学习的分子热运动为本节课的开展做了一定的铺垫,所以本节课是前面所学内容——分子热运动的延伸,而且__之后的内容都是围绕内能展开的。
故本节内容在这里起着十分重要的过渡作用。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接下来谈谈我对学情的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
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图片为学生创设情景,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从而达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学好本节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并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重点】对内能、热量概念的理解,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的理解。
【难点】内能概念的建立。
五、说教学方法(过渡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
九年级物理教学随笔 气体对外做功实验的改进
九年级物理教学随笔气体对外做功实验的改进在九年级教材第十三章《内能》一节中,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为了说明这个知识,教材上安排了两个实验:一、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二、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如图所示。
但是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乙实验时,虽然塞子被顶开,但是效果并不是太明显,瓶内也没有出现白雾。
因为白雾的出现才能说明气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减小。
经过老师的提示,我总结了实验之所以现象不明显,是因为瓶内气体太少产生的压强不够大,导致瓶内气体产生的压力太小,对瓶塞产生的压力太小,使得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太少,气体的内能减少的太少,温度不够低,导致瓶内气体无法液化造成的。
所以,决定对此实验进行改进,利用身边的器材重新设计该实验。
实验器材:打气筒、饮料瓶、橡胶塞,自行车气门芯制作过程:1.先用电钻在饮料瓶瓶口下方的侧壁上打孔2.将气门芯上的螺帽、螺母、垫圈以及皮垫取下来,然后从瓶内将气门芯从所打小孔中穿出,之后垫上皮垫、垫圈,将螺母、螺帽拧上并拧紧。
3.在瓶内倒入少量酒精(之所以使用酒精,是因为酒精挥发性比较强,瓶内会有较多的酒精蒸汽,实验效果比较好),然后将橡皮塞塞紧,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用打气筒通过气门芯向瓶内打气,随着瓶内气体越来越多,瓶塞被高高弹起的同时,瓶内出现大量的白雾,并且从瓶口向外面流出。
效果十分明显,我们几个围观的同学不约而同地惊呼起来。
点评:该同学的实验是对教材中的一个实验进行的改进,实验器材取材十分简单,在身边随处可得,设计非常巧妙,并且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弥补了教材中实验的不足,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体现了课改的精神,真正做到了“瓶瓶罐罐做实验”。
创新思维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运用
创新思维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运用物理学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产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科学,是对人的科学素质培养具有特殊教育功能的科学。
其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所谓创新思维就是在解决某一问题时对以前的方式方法有所新的突破的思维方式。
它有许多种类,其中不乏重要的一种就是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产生多种解答的思维方式。
如若能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萌发都将起着有利的作用。
下面就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思维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改变熟悉仪器的用途,去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例如: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但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可以提出问题:如何用天平来“称”物体的面积和体积呢?此时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虽然不能直接测量,但可用间接的办法处理。
找一张厚度均匀的硬纸片,用复写纸将待测物体的边界印在纸片上,然后沿边界将纸片剪下,再用同样的纸片剪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
用天平称出两者的质量分别为m待和m正,再根据公式s正/s待=m正/m待,就可得出待测物体的面积s待=m待s正/m正。
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测出许多不规则形状物体的面积。
二、用同一种仪器作不同的应用如匀速直线运动模型作匀速直线运动与电磁波的传播、天体运动和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匀速直线运动与匀速转动相结合测汽车的速度;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求影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与电磁感应的综合运用。
三、从新的角度出发独到的处理问题也就是说在实验时,去想他人所未想,求他人所未求,冲破现成观念的束缚,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去进行思考。
例如:如何利用天平、量筒等仪器来测量易溶于水的食盐密度,如果仍用以前的各种方法来处理有一定困难,因为食盐的体积难以测出,这时就得打破常规另辟新径。
设想食盐溶于水是否也溶于其它液体呢?实际处理时,我们可以找一种与食盐互不相溶的液体来完成。
压缩气体做功公式
压缩气体做功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压缩气体做功公式”的文章:咱先来说说压缩气体做功这回事儿啊。
这在物理学里可是个挺重要的概念。
压缩气体做功,其实就好比我们用力去挤压一个充满气的气球。
想象一下,你使劲儿把气球里的气体往一块儿挤,这个过程中你就在对气体做功啦。
那这做功的大小怎么算呢?这就得提到压缩气体做功的公式:W =-∫PdV 。
这里的“W”表示做功的大小,“P”是气体的压强,“V”是气体的体积。
咱举个例子来说说啊。
比如说有一个气缸,里面有一定量的气体。
就像给自行车打气的时候,你不断地推动打气筒的活塞,这就相当于在压缩气体。
假设这个气缸里的气体压强一开始是 P1,体积是 V1,经过压缩后,压强变成了 P2,体积变成了 V2 。
那这中间做的功就是从V1 到 V2 对 P 乘以 dV 进行积分。
有一次我在实验室里观察学生做实验,就碰到了跟压缩气体做功相关的。
那是一组高中生,他们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公式。
实验装置是一个透明的气缸,上面有刻度能显示体积,还有能测量压强的仪表。
其中一个学生特别认真,眼睛紧紧盯着仪表上的数据,手里慢慢地推动活塞。
他一边推一边嘴里还念叨着:“这压强在变大,体积在变小,这功到底怎么算呀。
”旁边的小伙伴也凑过来,一起讨论着。
我在旁边看着,心里觉得挺有意思。
等他们做完实验,开始计算结果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有的数据测量不太准确,导致计算结果有偏差。
这时候我就过去给他们讲解,告诉他们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要匀速推动活塞,测量仪器要校准等等。
其实在生活中,压缩气体做功的例子也不少。
像汽车发动机里,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功,反过来,在压缩冲程中,活塞对气体做功,把气体压缩。
还有打气筒给轮胎打气,也是在对气体做功。
回到这个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理解了其中每个量的含义,再结合实际的例子去思考,也就不难啦。
总之,压缩气体做功公式虽然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知识点,但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气体压缩做功计算公式
气体压缩做功计算公式嘿,咱来聊聊气体压缩做功的计算公式。
在我们的物理世界里,气体压缩做功这事儿还挺有意思的。
先来说说气体压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就好比你给一个气球吹气,你使劲儿往里吹,气体被压缩,空间变小了,这就发生了气体压缩。
那气体压缩做功的计算公式是啥呢?这就得提到W = PΔV 这个公式啦。
这里的 W 表示做功,P 代表压强,ΔV 呢就是体积的变化量。
给您举个例子哈。
假设咱有一个密封的气缸,里面有一定量的气体。
一开始气缸的体积是 10 立方米,压强是 100 千帕。
然后我们通过外力把气缸的体积压缩到了 5 立方米。
这时候压强就变成了 200 千帕。
那咱来算算这个过程中做的功。
首先,体积的变化量ΔV 就是初始体积减去最终体积,也就是 10 -5 = 5 立方米。
压强 P 平均一下,(100 + 200)÷ 2 = 150 千帕。
然后把这俩数带进公式W = PΔV 里,算一下 W = 150×1000×5 = 750000 焦耳。
这就是这个压缩过程中做的功。
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实验室里带着学生们做这个气体压缩的实验。
那场面,真是热闹又紧张。
有的学生手忙脚乱,有的学生瞪大眼睛仔细观察着仪器的数据变化。
有个调皮的小子,一边操作还一边嘀咕:“这气体咋这么不听话,压缩起来可真费劲!”大家都笑成了一团。
咱再深入讲讲这个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这个公式可重要了。
比如说汽车发动机里,燃料燃烧让气体膨胀又压缩,这个做功过程就决定了车子能跑多快、多有力。
还有空调和冰箱的压缩机,也是靠气体压缩来实现制冷的。
而且呀,理解这个公式对于我们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特别有帮助。
比如说,要是给你一个变化的压强和不断变化的体积,那就要分段去计算做功,然后加起来。
这就需要我们特别细心,不能马虎。
总之,气体压缩做功的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简单,但里面的学问可不少。
只要我们认真去琢磨,多动手做实验,就能真正掌握它,让它为我们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课件:做功改变内能
教材原实验
出处:华师大版九上第五章第一节
原实验的不足之处
压缩空气做功:
1.安全方面:实验材料乙醚的燃点较 高,是一种极易挥发的麻醉剂,储 存易引发火灾;因质量问题或使用 不当曾发生爆炸伤人事故。
2.操作方面:该实验在操作上需要一 定技巧,掌握不好不易成功。
原实验的不足之处
变化;待示数稳定,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3.打开阀门,观察实验现象;观察探针温度
计的示数变化,待示数稳定,读出温度计 的示数。
改进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优点
1.整合实验、资源利用 2.安全可靠、成功率高 3.形象直观、现象明显 4.便捷操作、简单实用 5.简单机械、巧妙移植 6.生活用品、取材方便
蒸汽对外做功:
1.直观现象:蒸汽内能 降低现象不容易显示或 观察到。
2.上课效率:需要加热, 且把水加热到沸腾需要 一定时间。
3.安全方面:高温高压 的蒸气和弹出的木塞容 易伤人。
玻璃胶枪
200ml注射器
酸式滴定管尖嘴
数字温度计
小叶轮
实验步骤及演示
1.读出探针温度计读数; 2.推动注射器活塞,观察探针温度计的示数
高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创新小实践
高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创新小实践作者:陆正英黄卫良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2年第22期实验是物理教学的灵魂,笔者备课组向来重视物理演示实验的创新改进,多年实践下来也有一些小经验,现把一些体会总结如下,以期能有抛砖引玉之效。
一、让课堂演示实验趣味化和玩具化对高中生这一个年轻好动的群体,在玩乐中学习可能是学习效果最佳的学习方式,故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很多时候也可以抛弃严肃的面具,让演示实验趣味化、玩具化。
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实例1:把安培力演示实验改成“电子秋千”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章节的教学中,有一个典型演示实验,就是用悬挂在支架上的方形线圈套在马蹄形磁铁上,通电后就受力摆动。
为了增强趣味性,笔者在线圈上串联了一个干簧管,马上就变成了一个可自动来回摆动的“电子秋千”。
甚至还能利用同样的原理设计一个会自动跳动的小兔子玩具(如图1所示)。
当线圈摆到距离磁铁较近时,线圈上串联的干簧管被磁化而闭合,线圈有电流通过受安培力而向外摆动,摆动到距离磁铁较远时,干簧管失去磁性而断开,于是线圈失去安培力,并在重力作用下摆回,回到磁铁附近干簧管又被磁化闭合……这样线圈就不停地来回摆动,马上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然后再开始进行安培力教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干簧管的工作原理,以后在传感器章节教学中遇见干簧管就水到渠成了。
小跳兔玩具的原理完全类似电子秋千。
贴有卡通小兔头像的吸管下固定一个微型铷磁铁,试管下方绕有线圈,线圈同样串联一个干簧管。
当吸管落到底部时,磁铁使得干簧管闭合而让线圈通电,于是线圈对磁铁产生安培力而让吸管跳起,跳离后线圈上干簧管又断开使得吸管可以下落……于是小兔就不停地上下跳动。
实例2:用可乐瓶做“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学校实验室里有压缩引火仪和其他一些演示气体做功会改变内能的器材,虽效果较好,但趣味性不足。
有感于学生上午早读后第一课和下午第一课常常昏昏欲睡,笔者备课组借鉴水火箭原理设计了一个可乐瓶气体做功实验,不仅实验效果出色,而且声音响亮如爆竹,祛除瞌睡虫效果也相当不错。
初中物理压缩气体做功,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做功,温度降低实验
初中物理压缩气体做功,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做功,温度降低实验 初中物理压缩气体做功,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做功,温度降低实验观察与思考1.如图1所示,把活塞迅速压下,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圆柱形筒用什么材料制作?为什么筒壁做得很厚?2.筒内装有什么?3.活塞迅速下压时,棉花为什么会燃烧?说明了什么?4.一次实验完成后,如要重复实验,必须先把空筒甩几下,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用打气筒向装有少量水和一些水蒸气瓶内打气,当瓶塞从瓶口弹出时,能观察到什么现象?5.瓶内为什么要装有少量水?6.初始,瓶内除了少量的水以处,应还有一些水蒸气,人眼能看到吗? 为什么?7.当塞子突然弹出时,能看到瓶内出现什么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实验原理1.压缩气体做功时,气体温度升高,说明内能增加。
2.气体对外做功时,温度降低,说明内能减少。
3.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实验结论1.对气体做功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2. 气体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实验考点本考点的考查多以填空、选择等形式出现。
也常见一些说理题。
经典考题1. 如下图,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空气做了_______,空气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棉花燃烧起来。
2.以下过程中,不属于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钻木取火B. 锯木头时,锯片发热C. 卫星进入大气层时外壳发热D. 热水中放入冰块,水温下降3. 小明将一段铁丝放在火上烤一会儿,感到铁丝烫手;然后拿另一段铁丝反复弯折多次,也感到弯折处烫手。
造成铁丝烫手的原因,前者是____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用水壶烧水,当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可以观察到壶盖被蒸汽顶起,蒸气逸出后壶盖落下,一会儿壶盖又被蒸气顶起,蒸气逸出后壶又落下……壶盖并不是始终被顶着的,这是什么原因?观察与思考【答案】1. 玻璃或有机玻璃,这些都是热的不良导体,筒壁做得很厚,不易散热,并且牢度增大,比较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对压缩气体做功演示实验的再创新
作者:黄文俊
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4年第08期
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索真理、力求认识世界的一种积极的学习意向.学习动机是能直接推动
学生学习,是一种为满足自身需求而渴望了解、认识世界的心理状态.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
了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引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而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及正确的启发引导,能引
导学生通过对实验全过程和结果的观察思考,以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实验教学方式.在人教版
高中物理教科书众多的演示实验中,演示实验大都需要特定器材,且效果不一定突出,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以“压缩气体做功”演示实验为例,通过对该实验的再创新,做到能让每个同学都能亲手做做实验,这样的演示实验,其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1实际课堂演示过程中易出现的状况及原因
人教版选修3-3教材50页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在有机玻璃筒底放置少量易燃物,
例如蓬松的棉花,迅速压下筒中的活塞,观察筒底物品的变化.
(1)往往会出现活塞迅速下压后,棉花球并不燃烧的现象,同时还可看到筒中弥漫着大量的乙醚“白雾”.分析其原因:由于厚壁玻璃管内空气少,含氧气更少,当迅速压下活塞时,筒中升高的温度使乙醚气化,产生大量的乙醚蒸气,混合气体中乙醚的浓度高于其燃烧的极限浓度,故乙醚不会燃烧.此时如马上再压第二次,第三次,则乙醚浓度将更高而无法燃烧.这时须将活塞抽出,设法排出筒中气体,更换空气后,再迅速下压活塞,才有可能使乙醚燃烧.
(2)由于活塞和圆筒需要左右手分开固定,因此可能会因下压动作过猛导致手腕受伤,实验效果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