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与供暖技术
装配式建筑中的制冷与供暖系统的节能设计与新能源利用技术探究
装配式建筑中的制冷与供暖系统的节能设计与新能源利用技术探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和新能源利用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装配式建筑中,制冷与供暖系统的节能设计和新能源利用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中制冷与供暖系统的节能设计和新能源利用技术,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制冷系统的节能设计装配式建筑中常见的制冷系统主要包括中央空调系统和分体空调系统。
为了降低其能耗并提高效率,需要采取适当的节能设计措施。
1. 优化设备选择:合理选择制冷设备,尽量采用高效率、低噪音、省电量大的设备,并确保其运行在额定工况下,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2. 建筑外观设计:优化建筑外围结构材料,减少热传导损失和阳光辐射,改善室内热环境条件。
同时,可以通过适当设置遮阳装置、保温材料和通风设备等方式减少冷量损失。
3. 制冷系统运行优化: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供冷设备的合理调节,根据不同房间的使用需求灵活调整温度和湿度,避免不必要的能耗。
二、供暖系统的节能设计在装配式建筑中,供暖系统是提供舒适室内温度的关键。
为了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减少环境污染,需要采取节能设计措施并应用新能源技术。
1. 新型供热设备选用:选择高效率低排放的供热设备,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在满足室内舒适温度需求的同时降低能耗,并有效利用新能源。
2. 建筑保温设计:加强外墙保温、屋顶保温以及窗户、门洞等局部区域的隔热设计,减少传导热损失。
此外,在房间集中布局时,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采用分区供暖方式可以节约能源。
3. 系统智能化控制:通过采用智能温控设备和无线传感器,实现对供暖系统的在线监测和集中控制,在不同房间的使用需求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供暖温度,避免能耗过多。
三、新能源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装配式建筑也逐渐应用这些技术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1. 太阳能利用:利用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供给建筑内部使用。
中央空调供暖原理
中央空调供暖原理
中央空调供暖是利用空调系统的热泵原理实现的。
热泵原理基于热量的传递,通过调节制冷剂在高温和低温之间的状态变化,实现热量从低温环境吸收到高温环境释放的过程,从而达到空调供热的效果。
具体来说,中央空调供暖系统由室内机、室外机和管道组成。
室外机中的压缩机会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然后将其传输到室内机。
在室内机内,制冷剂通过膨胀阀降压,变成低温低压气体。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吸收了室内的热量。
接下来,低温低压气体通过蒸发器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将热量传递给室内空气,同时自身变成高温高压气体。
这些高温高压气体再次通过管道传输到室外机。
在室外机内,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凝汽器与室外的空气进行换热,释放出热量。
同时,制冷剂重新变成低温低压气体,并进入到循环过程的下一个循环。
通过这样的循环,室内机不断吸收室内热量并释放给空气,从而实现了供暖的效果。
这种中央空调供暖方式能够快速均匀地将热量分布到各个房间,使室内温度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由于热泵原理的使用,中央空调供暖具有较高的能效,节约能源。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发展研究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发展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集中供热供冷技术是指通过中央设备对建筑物进行供热和供冷的方法,是现代建筑节能环保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室内舒适度的需求不断提高,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在城市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背景介绍这一部分将主要从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起源于欧洲,在20世纪初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得到应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集中供热供冷技术也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不少大城市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集中供热供冷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室内环境。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在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在运行管理、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亟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背景介绍部分旨在为后续的技术概述、技术发展历程、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奠定基础,为读者全面了解集中供热供冷技术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1.2 研究意义集中供热供冷技术是现代能源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解决城市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意义。
研究该技术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能减排: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的能耗,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减缓气候变暖。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可以将环境中的余热余冷充分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传统的分散供暖方式往往会造成燃煤污染等问题,而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可以减少燃煤燃烧,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障市民的健康。
4.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集中供热供冷技术是城市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研究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意义在于推动能源清洁利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是当前能源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地热能供暖制冷技术及应用
地热能供暖制冷技术及应用摘要:在人类对于可再生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的过程中,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主要问题,在双碳战略的影响下,开发利用地热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地热能具有供暖技术、制冷技术,能够有效提升人居环境的舒适性。
本文首先分析地热制暖和地热制冷技术,其次探讨地热能的应用,以期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热能;供暖制冷技术;应用1地热能源地热能已经成为地球的主要热能之一,具有清洁作用,是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安全使用的可再生能源,因为地热能的特点是可以持续运用、高效循环运用,所以能够降低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有助于改良自然生态环境。
地热能源的储量比较丰富,据相关专家估算,我国在中深层的地热能总储量相当于51.6万亿吨的煤炭能源,因此地热能在清洁能源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能会成为能源转型发展的主要资源。
地热资源主要聚集在浅层位置、中深层位置、超深层位置,浅层地热资源可以用于地源热泵技术,中深层地热资源可以进行水热型资源的开发利用,超深层地热资源可以开展干热岩开采技术。
若是依照温度进行地热资源划分,可以将温度在25摄氏度到90摄氏度的地热资源划分为低温地热资源,将温度在90摄氏度到150摄氏度的地热资源划分为中温地热资源,将高于150摄氏度的地热资源划分为高温地热资源。
2地热制冷、供热技术在夏季建筑物室内设计中,地热资源已经运用在空调的制冷设计上,为了有效处理制冷设计,相关单位需要合理使用地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一般会运用在地下土壤位置、地表水位置的热源,在夏季的时候将室内产生的能源吸收利用,且能够直接将其释放在地下水源和土壤中,因此地热能可以被称之为冷源。
通过使用地源热泵技术,可以充分运用地热能,不但能够切实满足建筑物在冬季的供暖需要和热水供应需要,而且能够对建筑物进行制冷处理,水源热泵在进行驱动的过程中需要从外界输入一部分能量,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使用太阳能以及逆变器顺利完成地源热泵的供电处理,但是由于太阳能存在不稳定因素,因此在使用水源热泵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电能进行辅助处理。
建筑供暖制冷九种方案优缺点
建筑供暖制冷九种方案优缺点1常规电制冷空调系统目前使用较多的空调形式,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制冷主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制冷效率高等的优点,它有如下特点。
优点:①系统简单,占地比其他形式的稍小;②效率高,COP (制冷效率)一般大于5.3;③设备投资相对于其他系统少。
不足之处:①冷水机组的数量与容量较大,相应地其他用电设备数量、容量也增加,加大了维护、维修工作量。
②总用电负荷大,增加了变压器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
③所使用电均为高峰电,不享受峰谷电价政策,运行费用高。
④在拉闸限电时出现空调不能使用的状况。
2003/2004年夏季就因此出现空调主机减半运行情况,造成大部分中央空调达不到使用效果。
⑤运行方式不灵活,在过渡季节、节假日或休息时间个别区域供冷,需要开主机运行,形成大马拉小车,浪费了机组的配置能力,增加了运行费用。
⑥对于大型区域供冷系统较难实现较好的供冷(供水温度不能降低),管网的投资大、输送能耗高、空调品质差。
2冰蓄冷空调系统冰蓄冷空调是在常规水冷冷水机组系统的基础上减小制冷主机容量、增加蓄冰装置,利用夜间低谷低价电力时段将冷量通过冰的形式储存起来,白天需要供冷时释放出来。
该技术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于美国,在70年代能源危机中得到发达国家的大力发展。
从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冰蓄冷已经成为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
比如,韩国明令超过2000㎡的建筑,必须采用冰蓄冷或煤气空调,日本超过5000㎡的建筑物,就在设计时考虑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
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奖励措施来推广这种技术,比如韩国转移1kW高峰电力,一次性奖励2000美金,美国一次性奖励500美金等等。
中国也加大对蓄能技术的推广力度,国家计委和经贸委特下达《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要求各单位推广蓄能技术,并逐步加大峰谷电差价。
全国采用蓄能技术的空调系统大幅度增加,2001年10月举办APEC会议的10万㎡上海科技城,浙江大学紫金港新校区13万㎡,广州大学城500万㎡等大型建筑采用的就是冰蓄冷空调系统。
供暖供冷技术工程规程4.2.2
供暖供冷技术工程规程4.2.2一、概述供暖供冷技术工程规程是指对于建筑物的采暖和制冷系统进行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的一系列技术规程和标准。
其中,4.2.2是指在规程中具体针对供暖供冷系统的某一项技术要求或标准。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供暖供冷技术工程规程4.2.2的内容和要求。
二、供暖供冷技术工程规程4.2.2的内容和要求根据供暖供冷技术工程规程4.2.2的要求,以下是其主要内容和要求:1. 设计要求- 对于供暖供冷系统的设计要求,应满足建筑物的热负荷和冷负荷要求,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舒适性。
- 设计应考虑系统的节能性和环保性,采用高效、低耗的设备和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2. 安装要求- 安装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安全规程和标准,保证设备和管道的安全可靠。
- 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3. 运行要求- 运行时应加强设备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 合理调节运行参数,使供暖供冷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保证室内温度的舒适度。
4. 维护要求- 定期对供暖供冷系统进行维护保养,清洁设备和管道,检查各部件是否运作正常。
- 更换老化设备和部件,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管道和阀门,保证系统的完好性和稳定性。
5. 监测要求- 安装监测设备,对供暖供冷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异常。
-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调整系统运行参数,保证系统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6. 质量控制要求- 严格按照规程和标准进行施工和验收,确保供暖供冷系统的质量符合要求。
- 遵守建筑和环保法规,做好记录和档案管理,保证施工和运行的合法合规。
三、结语供暖供冷技术工程规程4.2.2对于供暖供冷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提出了具体而严格的要求,目的在于保证系统的安全、高效和环保。
遵守规程和要求,对于建筑物的供暖供冷系统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保障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屏式供暖和制冷技术(下)
式 中:
h 一对 流换 热系 数 ;
一
房 间表 面温度 ,c; o
一
室 内空 气温度 ,c; o
q 一通 过房 间表 面 向室外 的导 热 ,W/ 2 d m
qd c, C ( 一 ) = i () 3
式 中:
C 一 导热 系数 ;
图 1 房 间结构 2
ZHOU c e g Zih n
Ab ta t sr c :P n lh aig a d p n lc oig tc n q e a es o n u iu d a tg s I e e t e r , o ig t t ed v 1 a e e t n a e o l h iu sh v h w nq e a v na e n r c n as w n e e . n n e y oh
n qu s i e.
Ke w r s P e e t g P n l o l ; H a a s r y o d : a l ai ; a e o g n h n c e trnf t e
3 屏 的设计要 点
3 1 屏 表面传 热 .
1 )房 间表 面热平 衡 ( 1 6 表 面 ) 图 2中 个 ( 热量 总 和 ) 一 ( 损失 总和 ) :0 得 热
q +q , + q = 0 c d () 1
典 型的房 间结构 如 图 1 所 示 。 2
式 中:
q一 房 间 内热辐射 的净 热流 ,W/ 2 m; g 一空 气和 房 间表 面 之 间的对 流换热 ,W/ 2 m
q = h ( 一 ) () 2
.
o me t f e tp mp n oa n ry tc n lg , te e o l n r d l ue p n a u s a d s lre e g e h oo oh y h y b c me mo e a d moe w ey sd i
太阳能热泵供暖与制冷技术
太阳能热泵供暖与制冷技术1.介绍太阳能热泵供暖与制冷技术是一种环保、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结合太阳能和热泵的原理,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供暖和制冷,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太阳能热泵的工作原理太阳能热泵利用太阳能作为热源,通过光伏电池板或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传递给热泵系统。
热泵系统在接收到热能后,通过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等过程,将热能提升到足够的温度用于供暖或制冷。
这种原理既能实现能源的转换利用,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供暖和制冷,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3.太阳能热泵的优势相比传统的供暖和制冷方式,太阳能热泵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
首先,太阳能是一种免费的能源来源,通过太阳能热泵可以将其充分利用,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其次,太阳能热泵系统可以实现能源的多重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太阳能热泵具有环保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
最重要的是,太阳能热泵可以降低能源成本,减少居民的能源支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应用领域太阳能热泵供暖与制冷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居民住宅中,太阳能热泵可以替代传统的天然气、燃油等供暖方式,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商业建筑和工业厂房中,太阳能热泵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供暖和制冷,为企业节约能源成本。
在农业和温室种植领域,太阳能热泵可以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作物生长。
总的来说,太阳能热泵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在未来成为主流的能源利用方式。
5.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尽管太阳能热泵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太阳能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会影响热泵系统的运行效果,需要设计合理的储能系统和控制策略。
其次,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成本相对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技术的竞争力。
另外,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
有关水源热泵制冷供暖技术探讨
1) 保 节 能 环 利 用地 下浅 层 水做 冷 热 源 , 去 了燃煤 、 气 、 油 带来 的 省 燃 燃 污 染 : 去 了锅 炉 房 和冷 却 塔 , 约 占地 , 时也 避 免 了冷却 塔 省 节 同 的 噪声 和霉 菌 污 染 , 符合 环 保要 求 。 2) 投 资 少 初 仅 为 其 它 中央 空 调 的 12 2 省 去 了锅 炉房 和冷 却 塔 费 /- / 3(
首选 。
练
尔 .
术
.
尔
术
乖
承 上页 )
3) 自动控 制性 能 强 : 一 台水 泵 满 负荷 运 转 达 不 到 要 求 资 ; 当
时 , 转 为工 频 运 转 , 便 而启 动 另 一 台水 泵 变频 运 转 , 达 不 到要 仍 2) 服 了 水箱 定 压 时 的只 能 限 于 当地 大气 压 力下 饱 和 温 克
求 时 , 转 为 两 台工 频 运 转 , 启 动 一 台 变 频 运 转 , 便 再 以此 类推 , 度 的缺 陷 , 超过 1 0C的高 温水 系统应 用也 比较 广泛 。另 外 , 在 O ̄ 各 台同性 能 或 不 同性 能 的水 泵 可根 据 系统 的要 求 自动 启动 。同 免 去 了 因安 装高 位 水箱 而 增加 的基 建投 资 时还 具 有 大功 率 电机 “ 启 动 ” 能 、 障 显 示 报警 功 能 、 电 软 功 故 停 后 再供 电时 自动 启 动 功 能及 手 动 自动 转换 功 能 等 。
Gu n F —I a u u
B i gG le ed C nrl i c n i n gE u me t o, t e i od nB ii e t r o dt i q i j n aA — i n o p n C .Ld
建筑可持续供暖与制冷方案
建筑可持续供暖与制冷方案在当今社会,建筑行业面临着严重的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筑可持续供暖与制冷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可持续供暖与制冷的概念、原则以及创新技术,以期提供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一、可持续供暖与制冷的概念可持续供暖与制冷是指在建筑过程中,根据建筑自身的能源特征,以及有效利用环境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舒适的室内温度调节。
在可持续建筑设计中,供暖与制冷方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可持续供暖与制冷的原则1.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为了实现可持续供暖与制冷,建筑需要使用高效能源系统,例如热泵、太阳能系统等。
这些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2. 环境友好可持续供暖与制冷方案应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使用无氟制冷剂的制冷设备、选择环保型的供热设备等,都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3. 综合性能提升可持续供暖与制冷方案还需要考虑建筑的整体性能。
通过在建筑设计中结合隔热材料、高效窗户等,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三、创新技术与可持续供暖与制冷1. 太阳能系统太阳能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可持续供暖与制冷技术。
通过在建筑屋顶安装太阳能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热能,为建筑提供能源。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 地热泵系统地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的稳定温度进行供暖与制冷的技术。
通过地下的管道,将地热能转移到建筑内部。
这种技术使用的能源是可再生的,并且效率较高。
3. 空气源热泵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空气中的热能进行供暖与制冷的技术。
通过一个热泵装置,将空气中的热能转移至建筑物内部。
这种技术具有成本较低、易于安装的优势。
四、案例分析以某办公楼为例,采用可持续供暖与制冷方案的实施情况。
1.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建筑师结合建筑的朝向、隔热材料等因素,选择了适合该地区气候特征的供暖与制冷方案。
制冷系数与制热系数的关系_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制冷系数与制热系数的关系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制冷系数和制热系数是在研究和设计制冷与制热系统时经常使用的两个重要参数。
它们分别用于衡量制冷或制热效果的好坏,对于提高系统能效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制冷系数与制热系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验证来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讨论影响因素及调整措施。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文章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
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制冷系数和制热系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相关概念解释。
第三部分将从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两方面,论证制冷系数与制热系数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影响因素及调整措施。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和总结,对制冷系数与制热系数关系进行简要总结,并展望未来相关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并解释制冷系数与制热系数之间的关系,为制冷与制热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关系的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加深对制冷与制热系统特性的认识,优化系统运行效果,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同时,本文也将向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学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制冷系数与制热系数关系的综合参考。
2. 制冷系数与制热系数的介绍2.1 制冷系数定义和计算方法制冷系数是反映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传热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通常用于评估制冷设备(如空调、冰箱等)的制冷效果及性能。
制冷系数的计算方法包括两个步骤。
首先,需要计算所需的制冷量,即单位时间内从低温区抽取的热量。
其次,需要计算所消耗的功率,即为实现该制冷量所需消耗的电能或其他形式能源。
一般来说,制冷系数越高说明单位输入功率下所能取得的制冷量越多,表示制冷器具运行效率越高。
2.2 制热系数定义和计算方法与制冷系数相对应的是制热系数。
它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低温环境中吸收热量并释放到高温环境中去的比例。
而对于供暖设备(如暖气片等),其效果则取决于其提供的相应的单元面积上释放出去的热量。
同样地,计算制热系数也需要考虑所提供的热量和所消耗的功率。
中央空调供暖的原理
中央空调供暖的原理
中央空调供暖的原理是通过热泵技术实现的。
首先,中央空调供暖系统通过室外机将外部低温空气吸入,然后通过压缩机将该空气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接下来,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室内机的蒸发器,在与室内冷凝器中的制冷剂接触的过程中释放热量,使制冷剂变成低温低压气体。
低温低压气体经过室内机的蒸发器后,吸收室内的热量,将热量从室内带走,使室内温度下降。
同时,低温低压气体被送回室外机的压缩机进行再次压缩,形成高温高压气体,从而形成循环。
循环的工作过程中,中央空调供暖系统将存储在室外空气中的热量吸收并释放到室内,从而使室内温度升高。
这种供暖方式的优势在于不需要燃烧燃料,因此没有废气的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中央空调供暖系统还具有温控功能,可以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供暖效果,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常见的空调制冷与供暖方案
递,水源热泵与地能之间换热介质为水,与建筑物采暖空调末端换热,介质可以是水或空气。地源热泵同空气 源热泵相比
的优点:全年温度波动小。冬季运行不需要除霜,削减了结霜和除霜
的损失。地源有较好的蓄能作用。7空气源
7、热泵热水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工作原理: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内专置一种吸热介质制冷剂,它在液化的状态下 低于零下20,与外界温度存在着温差,因此,制冷剂可汲取外界的热能,在蒸发器内部蒸发汽化,郭鹏学暖通通过空 气源热泵热水器中压缩机的工作提高制冷剂的温度,再通过冷凝器使制冷剂从汽化状态转化为液化状态,在转化过 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传递给水箱中的储备水,使水温上升,达到制热水的目的。系统组成:空气源热泵中央热水 机组一般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过滤器、储液罐、单向阀、电磁阀、冷凝压力调整水阀、储水箱 等几部分组成。工作原理:低温低压制冷剂经膨胀机构节流降压后,进入空气交换机中蒸发吸热,从空气中汲取
2、谷,平衡电网负荷,提高电厂发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电厂、电网的运行成本,节省电厂、电网的基础建设 投入。利用峰谷荷电价差,大大削减空调年运行费。使用敏捷,过渡季节、节假日或者下班后部分办公室使用空调 可由蓄热定量供应,无需开机组,节能效果明显,运行费用大大降低。具有应急功能,提高空调系统的牢靠性。自 动化程度高,可以做到无人值守,节能明显。3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空气源热泵是靠室外空气来冷却的一种空调形式 ,其制冷和供暖的性能与室外环境温度亲密相关,它有如下特点:冷热一体,不需要另外配置热源。可以将机组放 置于屋顶,不需要特地的空调机房。空气冷却,不需配置冷却塔。靠空气冷却,制冷、制热性能与室外环境温度亲密 相
CCHP_冷热电三联供技术
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产业的安全性、解决环境污染,单一的大电网集中供电 解决 上述问题存在困难,而分布式供电系统恰好可以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安
全性与解决环境污染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因此,大电网与分散的小型分布式供电 方式的合理结合,被全球能源、电力专家认为是投资省、能耗低、可靠性高的灵活 能源系统,成为二十一世纪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市电平均价格,单独发电是不经济的。对于热负荷变化较大的建筑物或者负
荷率很低的场所,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一般很难达到期望的效果,并且发电机的使
用寿命也会受到影响。
2.系统成本的经济性受政府行为干预的影响大。
CCHP成本中燃料占67%~78%,其经济效益受市场燃料与用电价格(电价、
气价、热价)的影响(希望的大趋势是电价上涨、气价下跌),这些与政府定价
分布式燃气冷热电三联供技术
Mr.Z
2015-10-6
2021/5/27
1
0 前言
分布式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DES/CCHP)是一种建立在能量梯 级利用概念基础上,以天然气为一次能源,同时产生电能和可用热 (冷)能的分布式供能系统。
作为能源集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冷热电联供 系统按照功能可分成三个子系统:动力系统(发电)、供热系统(供 暖、热水、通风等)和制冷系统(制冷、除湿等)。目前多采用燃气 轮机或燃气内燃机作为原动机,利用高品位的热能发电,低品位的热 能供热和制冷,从而大幅度提高系统的总能效率,降低了燃气供应冷 热电的成本。联供技术的具体应用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电负荷大 小,负荷的变化情况、空间的要求、冷热需求的种类及数量、对排放 的要求、采用的燃料、经济性和并网情况等。
集中供热与供冷技术
集中供热与供冷技术调研集中供热技术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热力管网供给一个城市或部分区域生产、采暖和说或所需的热量方式。
集中供热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公用事业的一项重要设施。
热网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和支线组成,其布局主要根据城市热负荷分布情况、街区状况、发展规划及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一般布置成枝状,敷设在地下。
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烘干、蒸煮、清洗、溶化、致冷、汽锤和汽泵等操作。
我国的集中供热事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有58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总供热面积达110766万平方米,“三北”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已超过25%;全国供热企业拥有供热管道43748千米,其中蒸汽供热管道7963千米,热水供热管道35785千米。
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 3 部分。
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工业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蒸汽锅炉,民用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热水锅炉),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有的国家已广泛利用垃圾作燃料。
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热源。
核能供热有节约大量矿物燃料,减轻运输压力等优点。
下面介绍几种目前比较先进的供热技术。
一、热电联产供热技术热电联产是指在单一过程中同时生产电力和有用的热,而电和热的用户同时又是能的生产者,它是电能和以低压蒸汽和热水形式出现的热能这两种能量的联合生产。
热电联产已被公认为一种成熟的节能技术,它是将火力发电厂汽轮机中已作完一部分功的蒸汽从汽轮机汽缸中部抽出来供给热用户,是本应排至凝汽器中放弃的蒸汽凝结热转供给用热户而不舍弃至大气中。
目前发展的热电联产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于蒸汽轮机的常规热电联产技术只要能将汽轮机发电机做完一部分功的蒸汽抽出或不废弃排汽的凝结热而加以利用,做到既发电又供热,都认为是热电联产。
汽轮机热电联产的方式有好几种,目前火力发电厂热电联产的机组型式主要有两类,即背压机组及抽汽供热机组,而抽汽供热机组又可分为调整抽凝式、凝抽式及纯凝汽打孔式。
核电技术在城市供暖与制冷中的应用研究
核电技术在城市供暖与制冷中的应用研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提高,寻找可持续、高效和清洁的能源解决方案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
核电技术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供暖与制冷领域。
本文将对核电技术在城市供暖与制冷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首先,核电技术在城市供暖中的应用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传统的供暖方式主要依赖于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而核电技术则是一种清洁、低排放的能源形式。
通过核电站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供应给周边的居民和机构,实现供暖的目的。
与传统供暖方式相比,核电供暖不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有效减少环境压力并改善空气质量。
其次,核电技术在城市制冷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气候变暖的趋势,城市对制冷能源的需求急剧增长。
核电技术可以通过核电站产生的电力来驱动制冷设备,为城市提供可靠的制冷服务。
相较于传统制冷方式,核电制冷无需使用化学制冷剂,避免了其对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更低的环境影响和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
然而,核电技术在城市供暖与制冷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也需要具备高科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人才。
此外,核电站的安全风险和核废料处理问题也给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难度。
在核电站的选址和运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国际规范,加强废料管理和处理,以确保使用核电技术的供暖与制冷过程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和科研机构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推动核电技术在城市供暖与制冷中的广泛应用。
首先,可以加大对核能研发和应用的投资,促进核电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推动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同时提高核能利用的效率和安全性。
其次,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在核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进行合作和分享,共同解决核能发展过程中的挑战和问题。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核电技术的了解和认识,减少对核能的担忧和误解。
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要求
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要求
摘要:
一、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简介
二、技术要求
1.换热器性能
2.制冷剂充注量
3.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系数
4.自动保护功能
5.低温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整体要求
正文:
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低温环境下的空气热能,通过制冷循环,为室内提供供暖和制冷服务的技术。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建筑、农业等领域。
为了确保低温空气源热泵的性能和可靠性,需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换热器性能:换热器是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热泵的供暖和制冷效果。
因此,换热器应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和抗污垢能力。
2.制冷剂充注量:制冷剂是低温空气源热泵的工作介质,其充注量应根据热泵的制冷量和制冷循环的特点来确定,以保证热泵在低温环境下的高效运行。
3.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系数:低温空气源热泵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系数是衡量其供暖和制冷效果的重要指标。
应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确保低温环境
下的性能系数满足设计要求。
4.自动保护功能:低温空气源热泵应具备自动保护功能,包括过热保护、过压保护、过流保护等,以保证热泵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停止运行,避免损坏。
5.低温空气源热泵系统的整体要求:低温空气源热泵系统包括热泵机组、室内末端装置、管道系统等组成部分。
整个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应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地下室的建筑供暖与供冷技术
地下室的建筑供暖与供冷技术地下室作为建筑物的重要一部分,其供暖与供冷技术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下室建筑的供暖与供冷技术,并介绍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地下室建筑供暖技术1. 地下室的热损失地下室因为位于地底,与大气环境相比,其热损失较小。
地下室四周的土壤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能够减少热能散失。
但是,在寒冷的季节,地下室的供暖问题仍然需要解决。
2. 地下室的供暖方式供暖方式需要根据地下室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热敷地板进行供暖。
这种方式能够均匀地散发热量,提高室内空气的舒适度。
另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地下室顶部的辐射供暖系统,通过辐射面板向下散发热量,提高室内温度。
3. 地下室供暖系统的设计与调整地下室供暖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热损失和室内热舒适度。
传统的供暖系统可能存在热量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
在供暖季节,根据室内外温度的变化,调整供暖系统的排水温度,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二、地下室建筑供冷技术1. 地下室的热量积累地下室由于位于地下,与大气环境相比,其温度相对较低。
在夏季,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的地下室会积累大量的热量,给人们带来不适。
2. 地下室的供冷方式地下室的供冷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地下水进行供冷。
将地下水引入地下室,并经过冷却设备后返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地下室内部的温度。
另外,也可以考虑使用地下室内的制冷设备进行供冷,如空调等。
3. 地下室供冷系统的设计与调整地下室供冷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室内热量的累积和热量散失的问题。
合理设计系统的制冷能力,根据室内外温度的变化,调整制冷设备的运行状态,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三、地下室建筑的节能与环保1. 地下室建筑的难题与地上建筑相比,地下室建筑存在独特的节能难题。
地下室的隔热性能相对较好,但是在采光、通风和环境控制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能源消耗较大。
2. 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为了实现地下室建筑的节能与环保,可以通过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来解决问题。
住宅小区的节能供暖与制冷技术
住宅小区的节能供暖与制冷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住宅小区的节能供暖与制冷技术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节能供暖与制冷技术在小区中得以应用,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就住宅小区的节能供暖与制冷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一、节能供暖技术在住宅小区的应用1. 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热储能进行供暖的系统。
通过在地下埋设热交换器,将地下的热能提取出来,再通过压缩机进行加热,最后传递给住宅。
相比传统的锅炉供暖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环保无污染等显著优势。
2. 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通过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为住宅供暖和热水使用。
在小区中安装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辐射转换为热水,再通过管道输送到每个住户。
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不仅能够降低能源消耗,还能节约居民的能源开支。
3. 供热管网优化:对住宅小区的供热管网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减少输配损失和能源浪费。
通过合理布置管网,减少管道长度、增加管径,改善供热效果。
同时,应用节能控制和智能调控技术,实现对供暖设备的精确控制,以提高供暖效率。
二、节能制冷技术在住宅小区的应用1. 远程中央空调系统:远程中央空调系统是将空调机组集中安装于小区的中央机房,通过管道将冷凝剂送至各住户进行制冷。
与传统的户用空调不同,远程中央空调系统在运行中能够节约大量电能,减少能源的消耗。
此外,远程中央空调系统还可以通过智能控制实现对温度、开关机等参数的集中控制,更加便于管理。
2. 新风系统与热回收技术:新风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室内空气的净化和循环,为住户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同时,配合热回收技术,能够回收出的室内热空气中的热量,用于制热、制冷等用途,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新风系统与热回收技术的应用,将大大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3. 高效制冷设备的应用:采用高效制冷设备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2012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2012一、引言辐射供暖供冷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供暖供冷系统,具有高效节能、环保、舒适等优点。
为了保证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的合理设计、安全运行和维护管理,制定本技术规程。
二、术语和定义1.辐射供暖供冷系统:指通过在建筑物内部设置辐射热源、辐射冷源,通过辐射方式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室内空间的供暖供冷方式。
2.辐射热源:指辐射供暖系统中产生热量的设备,包括电暖器、地暖等设备。
3.辐射冷源:指辐射供冷系统中产生冷量的设备,包括空调机组、制冷机组等设备。
4.辐射终端:指辐射供暖供冷系统中通过辐射方式传递热量或冷量给室内空间的设备,包括辐射板、辐射管等设备。
三、设计要求1.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建筑物所需的供暖供冷负荷。
2.辐射热源和辐射冷源的选择应符合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
3.辐射终端的布置应合理,能够有效传递热量或冷量给室内空间。
4.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室内空间的舒适度,尽量避免死角和温度不均匀的现象。
5.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的设计应考虑系统的安全性,防止热源和冷源的泄漏和故障。
四、施工要求1.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保证符合相关的建筑和安全规范。
2.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和安全培训,并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4.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与其他系统的协调,确保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的正常运行。
5.施工结束后应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检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五、运行管理1.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的运行管理应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运行过程中应注意供暖供冷系统的温度和压力的监控,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运行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和安全知识,能够及时维修和处理系统故障。
4.运行期间应定期清洗和维护辐射终端设备,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
5.运行管理人员应定期评估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的运行效果和能源消耗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空调的基础知识
3.2 空调的一般组成
通风装置:把室外的新 鲜空气吸进室内进行换 气的装置。
二、热力学基础知识
2.2 热量 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多少的物理
量。 ➢ 物理量符号:Q; ➢ 单位符号:J、KJ; ➢ 计算公式:Q=c*m*△t。
二、热力学基础知识
2.3 焓与熵
焓是状态参数,数值上等于系统的热力学能和压缩功之和。
➢ 物理量符号:H;
➢ 单位符号:J;
➢ 计算公式:Q=U+pV(U—内能、p—压力、V—容积)。
有刺激性臭味、 有毒、可燃可 爆;对铜及铜 合金有腐蚀作 用。
缺点
四、制冷技术介绍
➢ 二氯二氟甲烷(R12):曾经是我国中小型制冷装置中使
用广泛的中压中温制冷剂。凝固温度为-155℃,标准蒸发
温度为-29.8℃。
优点
无色、透明、 没有气味,毒 性小、不燃不 爆、临界温度 高、易液化。
单位制冷量小、 热导率较小; 破坏臭氧层, 产生温室效应。
熵也是状态参数,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
➢ 物理量符号:S;
➢ 单位符号:J/K;
➢ 增量函数:
。
二、热力学基础知识
2.4 冷吨
冷吨是冷冻吨的简称,指1t,0℃的水在24h内变为0℃的
冰所需要的冷量。冷吨不是法定计量单位,各国冷吨所表示
实际冷量也不一样:
• 1USRT(美国冷吨)=3.517KW • 1BRT(英国冷吨)=3.923KW • 1JRT(日本冷吨)=3.861KW
较为常用的制冷剂有:水、氨、氟利昂(R12、R14、R22、R123、 R134a)、碳氢化合物(异丙烷、乙烷、乙烯)等。
四、制冷技术介绍
4.4 常用的制冷剂 ➢ 氨(R717):是运用最早且仍在使用的一种中温中压制冷 剂。氨的凝固温度为-77.7℃,标准蒸发温度为-33.3℃。
优点
价格低廉、制 冷量大、放热 系数高、难溶 于油、泄漏时 易发现、不腐 蚀钢铁。
2.6 热量传递 两个物体或物体的两部分存在温差是热量传递的必要条件,
其传递的途径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热传导:热在物质内直接传送称为热传导
热对流:热对流是受热的液体或气体运动 传递热量
热辐射:热辐射是以红外线的方式发射和 传递热量
三、空调的基础知识
3.1 空调的功能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Air
五、供暖技术介绍
➢ 热风供暖系统:热风采暖系统由热源、空气换热器、风机 和送风管道组成,由热源提供的热量加热空气换热器,用 风机强迫温室内的部分空气流过换热器,当空气被加热后 进入温室内进行流动,如此不断循环,加热整个温室内的 空气。主要适用于高大厂房如大型生产车间、场馆的供暖 系统。
水或蒸汽),经输送管道送往室内,通过散热设备放出热量, 使室内的温度升高。
散热后温度降低,变成低温热媒(低温水),再通过回收 管道返回热源,进行循环使用。
如此不断循环,从而不断将热量从热源送到室内,以补充 室内的热量损耗,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
五、供暖技术介绍
5.3 供暖系统的组成
热源:
热媒输送管道:
的热量叫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 ➢ 物理量符号:c; ➢ 单位符号:J/(kg·℃);
常压下水的比热容:4.2×10³J/(㎏·℃)。因为水的比 热容较大,水吸收(或放出)很多的热而自身的温度却变化 不大,有利于调节气候;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热 (或放热)很多,有利于用水作冷却剂或取暖。
四、制冷技术介绍
➢ 吸热过程:高压的液体通过节流元件(膨胀阀),迅速膨 胀降压、气化而吸收热量。
四、制冷技术介绍
将上述两个过程组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制冷循环 。从制冷循 环可以看出,所谓制冷就是通过制冷剂的状态变化(气态→液态, 放热;液态→气态,吸热)将一个地方(蒸发器周围)的热量带到 另一个地方(冷凝器周围)。 这就是冷冻机的基本原理。
五、供暖技术介绍
按照供汽压力的大小,将蒸汽供暖分为: ➢ 高压蒸汽供暖:供汽的表压力>70kPa; ➢ 低压蒸汽供暖:供汽的表压力≤70kPa; ➢ 真空蒸汽供暖: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
我厂使用的蒸汽来至于市政蒸汽管网,减压阀前的设计 压力0.8Mpa,温度176℃。通过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从 而获得厂区内所用的38℃温水和60℃热水。
三、空调的基础知识
3.4 空气处理过程
一个完整的空气调节过程,是有若干个空气处理过程组成
的。而h-d图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空气的一个状态,空气比较
典型的几种调节过程有: 等湿加热 过程
减湿冷却 过程
等湿冷却 过程
等焓减湿 过程
等焓加湿 过程
等温加湿 过程
四、制冷技术介绍
4.1 制冷的定义及方法 制冷是用人工方法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物体中吸取热量,并
mmHg
mmHg:“毫米汞柱” ,来至托里拆利实验,其原理是以 汞柱所产生的静压力来平衡大气压力,以汞柱的高度度量 大气压力的大小。
一、物质的基本状态参数
Pa bar
Pa: “帕斯卡”,来至帕斯卡裂桶实验,是我国法定压力 单位。含义是所受压力与受压面积之比,公式是:p=F/S, 1Pa=1*10-3kPa=1*10-6MPa。
缺点
五、供暖技术介绍
5.1 供暖的定义及分类 供暖就是用人工方法向室内供给热量,使室内保持一定
的温度,以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的技术。按照热 媒的不同可以分为: ➢ 热水供暖系统; ➢ 蒸汽供暖系统; ➢ 热风供暖系统。
五、供暖技术介绍
5.2 供暖的基本原理 热媒在热源中被加热,吸收热量后,变为高温热媒(高温
为绝对零度,即0(K)。
摄氏温标与绝对温标之间的关系:T(K) =t(℃) +273.16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之间的关系 :T(℉) = 1.8t(℃) + 32
一、物质的基本状态参数
1.2 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 干球温度即为普通温度计测量 的温度,是空气的真实温度; ➢ 湿球温度是在温度计上包裹湿 布,由于水的蒸发造成温度指 示下降,此时的温度为湿球温 度。
bar:“巴” ,1bar=10N/cm²,该单位于1909年开始运用, 是早期气象学用压力单位,1bar=1000mbar。
torr
torr:“托”,命名来源物理学家托里拆利, 1torr是指 “幼细直管内水银顶高1mm的压力”。
一、物质的基本状态参数
主要压力单位换算表
领导再也不用担心 我不会压力换算啦!
禁止 使用!
缺点
四、制冷技术介绍
➢ 四氟乙烷(R134a):是一种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中低温新型 环保制冷剂。是R12的替代品。在大气压下的沸腾点为26.9℃,在98kPa的压力下沸腾点为-10.6℃。
优点
不易燃、不爆 炸、低毒性、 无刺激性、不 腐蚀钢铁;不 破坏臭氧层。
易溶于水,对 系统干燥和清 洁要求高;对 铜及铜合金有 腐蚀作用。
常用
二、热力学基础知识
2.5 热力学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 一个封闭的热力系统 中热能与机械能可以 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 换,系统内能量总和 不变。
2
热力学第二定律:不 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 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 引起其他变化;不可 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 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 其他变化。
二、热力学基础知识
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
四、制冷技术介绍
要实现上述的热量转移过程,都需要消耗一定的外界能量 作为补偿过程,使制冷剂在更低的温度下连续不断地从被冷 却物体中吸收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常见的制冷方法有:
相变制 涡流管
冷
制冷
热电制 气体膨
冷
胀制冷
四、制冷技术介绍
4.2 制冷的基本原理 ➢ 放热过程:提高介质压力,强制冷却,使其从气体转化为 液体而放出热量。
Pressure unit
Pa
bar kgf/cm2 atm
at
torr mmHg psi
1 Pa
1
0.00001 0.00001 0.00001 0.00001 0.0075 0.0075 0.00014
1 bar
100000
1
1.01972
1 kgf/cm2 98066.5 0.98067
1
0.9869 0.9678
一、物质的基本状态参数
摄氏温标(℃) •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水的沸点为100℃ ,中间划分为100等份,每等 份为1℃。
华氏温标(°F) •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F,水的沸点
为212°F,中间有180等份,每等份为1°F。
绝对温标(K) • 把水的冰点定为+273.16K,沸点定为373.16K; • 理论上把物质内部完全停止分子热运动之点定
1.01972 750.062 750.062
1
735.6 735.6
14.504 14.22
1 atm
101325 1.01325 1.033
1
1.033
760
760 14.696
1 at
98067 0.98067
1
0.9678
1
735.6 735.6 14.22
1 torr
133.3 0.00133 0.00136 0.00132 0.00136
一、物质的基本状态参数
1.3 压力
atm Psi
atmosphere :“标准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是用纬度 为45°的海平面的平均气压规定的,约为760mm的水银柱 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