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7.5周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8.2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8.2周今天复习:苏联建设经验教训【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纵观近3年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这一专题,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五个方面为主要考查内容。
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主要集中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在2016年的高考复习中,除上述主要考查内容外,还应该注重“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作用、赫勃戈三人改革的递进关系等知识点的复习与练习。
具体预测如下: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由此特别注意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措施、特点和历史意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2.关于“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应该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应该抓住“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特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种模式在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
3.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赫鲁晓夫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他也曾对官僚主义进行批判,对官僚主义犯罪进行制裁,但这些都是依靠个人权力进行的。
他的改革没有给人民带来经济上的实惠,也没有给人民带来政治上的权力。
可以说赫鲁晓夫改革对现实的借鉴意义重大,再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2018年高考考点定位】(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着重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同时考查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措施、特点和历史意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3.3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3.3周今天复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本专题主要的主要内容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是历年来高考的重要考点内容之一,也是是新课标地区高考的重点内容。
高考考点主要有:1.英国《权利法案》;2.美国1787年宪法;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4.《德意志帝国宪法》;考查的题型是选择题与材料型主观试题并重。
复习本专题首先要熟知四部基本文献,重点理解这些政治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作用;同时注意联系现实热点,重视从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认识理解近代欧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对世界历史尤其是世界近代史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考点预测需要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1.一即指“一个观点”。
对西方的政治体制,无论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属于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基本符合本国情况的制度,都促进了本国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2.二即指“两个比较”。
复习时将各国代议制既要进行纵向的比较,着重分析其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质变;也要进行横向的比较,充分认识其体现出来的多样与统一、特色与本质。
3.三即指“三个共识”。
第一,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与完善是一个曲折、复杂、反复的发展过程。
从宏观角度看,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出现(英国君主立宪制、1787年宪法的诞生及其扩展),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各种民主政治力量长期斗争及妥协的结果;从微观角度看,无论是英国内阁制的形成,还是法国共和制的巩固,都经历了长期的斗争。
第二,资产阶级代议制呈现初明显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所谓统一性表现为各国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成为社会原则。
但各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又各具其特色,呈现出多样性。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7.2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7.2周今天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1)重点会考查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基本史实,比如时间和国别。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
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
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同时特别注意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
(2)殖民统治者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两个重要条件。
因此,殖民扩张的历史影响深远。
会侧重于考查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能够知道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抢夺海外利益及争夺殖民霸主的史实。
特别需要到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3)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
因此,特别需要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会着重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生产力、阶级关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国际关系、世界市场等)。
【2018年高考考点定位】(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重点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突出考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抢夺海外利益及争夺殖民霸主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6.4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6.4周今天复习:中国特色建设道路【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从近几年高考考查频率和内容看:新中国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尤其是在“左”倾思想影响下出现的失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以增强企业活力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渐形成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特别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四大、十五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主要是运用新材料,设臵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关于该考点的预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1. 要明确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成功的探索、出现的重大失误以及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注意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前提下使农民拥有土地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国有企业改革在管理体制和所有制方面的具体措施。
同时注意联系当前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等内容;注意掌握从沿海到内地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的过程,分析对外开放对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重点掌握邓小平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指导性意义以及十四大、十五大的具体内容,同时联系时政内容进行分析把握。
2.要抓住一条基本线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经济建设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梳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的同时,要注意与必修1、3中的相应的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相联系,形成模块之间的知识网络。
3.建国以来,在经济领域,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两次重大的转变,即建国初期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新时期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注意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特别是与中国现阶段的改革新动向、“三农”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特点等联系在一起,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
4.运用全球史观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及其利弊影响,以及新时期中国、苏联和西方在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调整及相互借鉴。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6.5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6.5周今天复习:中国特色建设道路【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名师点睛】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其经验教训1.实践:(1)成功实践:①1953-1957年,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功起步。
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同时做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因此全面展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规定了当时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面对国民经济的劫难---“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周恩来和邓小平着手调整和整顿国民经济,出现国民经济复苏回升的状况。
(2)探索中出现失误:①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但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实事求是。
②总路线提出以后,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同时,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于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③“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十年“文革”浩劫,使党、国家、人民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7.2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7.2周今天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1)重点会考查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基本史实,比如时间和国别。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
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
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同时特别注意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
(2)殖民统治者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两个重要条件。
因此,殖民扩张的历史影响深远。
会侧重于考查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能够知道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抢夺海外利益及争夺殖民霸主的史实。
特别需要到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3)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
因此,特别需要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会着重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生产力、阶级关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国际关系、世界市场等)。
【2018年高考考点定位】(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重点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突出考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抢夺海外利益及争夺殖民霸主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5.4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5.4周今天复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属于高考命题热点区。
从近几年年高考试题分布情况来看,本专题命题的高频区域主要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和影响、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性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曲折发展和特点等。
题型上以选择题为主,大都设臵微观历史情境,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材料分析能力。
关于该考点的预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1.抓住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洋务企业兴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线索,综合分析其表现形式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要注意分析其表现形式;结合变动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深刻理解中国与世界政治与经济间的相互关系,综合分析近代中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3.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要从宏观上掌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曲折发展——萎缩。
注意分析每一阶段的发展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注意从理论层面分析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因素,深刻认识中国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加深对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的理解。
【2018年高考考点定位】(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点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的表现和影响、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及概况。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着重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发展特征、历史原因和影响。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考查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化(资本主义化)过程中的作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6.2周.doc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6.2周今天复习:中国社会生活变迁【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名师点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原因1、第一次变化(1840-1949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开放的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着传统的中华文明,中西文化相互交汇与碰撞,近代社会生活开始影响中国。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这一阶段的突出特征。
2、第二次变化(1949-1978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渐步入社会主义社会,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严重影响而显得单调与呆板。
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
3、第三次变化(1978年-至今):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接轨,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影响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
反Z亦然,这种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具体表现为:(1)外界因素: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的传入。
(2)政治:为适应变化,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制度和I口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困难;改革开放后,把实现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3)经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为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4)内在动因;人们的愿望与追求。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一般性规律(1)屮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3.5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3.5周今天复习: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考点一、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名师点睛】共和制确立艰难的原因(1)政治原因: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
(2)经济原因:法国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3)阶级原因:法国国内阶级关系错综复杂,派别众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4)外部原因:欧洲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武装干涉法国革命。
法国共和政体的特点(1)立法权由参、众两院行使,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创制法律。
(2)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权力受议会和内阁的制约,是议会共和制政体。
(3)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掌握,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但内阁部长须对议会负责。
法国的共和体制的认识一大特点: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一个标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一项制度:议会制共和制。
两大权力:立法权属于参众两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
【试题演练】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
”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A、封建专制势力强大B、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C、普法战争法国战败D、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答案】B【解析】考点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名师点睛】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德意志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队,拥有广泛的权力。
(2)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
(3)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
(4)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封建专制、军国主义色彩。
德意志帝国的体制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个标志:德意志帝国宪法。
两个特点:不彻底、不完善。
三项权力:皇帝权力至高无上、首相对皇帝负责、帝国国会形同虚设。
【试题演练】1.俾斯麦用强权帮助普鲁士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一时许多与他有关的现象出现:因俾斯麦曾拿香肠说法律,故早在统一过程中就有了“俾斯麦香肠”及以此为主题的漫画(如下图);就连统一后颁布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也有人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7.3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7.3周今天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名师点睛】多种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的影响【试题演练】1.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表现他们的感情?()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C.“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D.“哥仑布给我们带来贫困”【答案】A【解析】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开辟·影响考点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名师点睛】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及影响1.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1)前提和条件方面: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后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等方面英国最具备。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工业革命后的资本、市场、劳动力和技术等方面欧美许多国家都具备。
(2)生产关系方面: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大企业制度、公司制、垄断制,以及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3)技术发明与工业结构:①前者的技术发明来源于少数技师和工匠;后者则大多来源于实验室中从事研究的科学家。
②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和内燃机为标志。
③前者侧重于轻工业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
④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后者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汽车、化工等。
(4)世界影响方面:①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
②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③前者影响下产生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后者导致企业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凯恩斯主义产生。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8.3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8.3周今天复习:苏联建设经验教训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名师点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试题演练】1.1922年3月“十一大”上,列宁就把对新经济政策的强调重点放到了从政治上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了,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
这实质上是A.列宁准备放弃新经济政策 B.暗示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性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启 D.以阶级斗争作为经济手段【答案】B【解析】终实现社会主义,其实质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启,故C项错误;D项与新经济政策的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B。
学?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考点二、“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名师点睛】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涉及领域集中体现影响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经济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从长远来看,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但维系了政治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最终集中于斯大林手中政局稳定思想理论单调,学术及艺术创作单一,思想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文化创造力受到压制【试题演练】1.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我要练习1、(2015年安徽卷文综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第7周周末资本主义经济调整(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7周周末今天复习:资本主义经济调整【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名师点睛】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应对对策及其原因(1) 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⑵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2. 经济危机对世界发展的启示(1) 繁荣和危机往往相连,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至关重要的。
(2) 要随时注意调整资本主义制度内部机制和政策。
【试题演练】1. 20世纪20年代,美国普遍推广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盛行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
1924---1929年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3/4。
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A. 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B. 进一步刺激了固定资产投资生产规模的扩大C. 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D. 促进了美国市场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健康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期付款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过度,它造成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对经济犬危机的爆发有除刻影响。
ABC都符合历史史实。
故答案选%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原因。
?网考点二、罗斯福新政【名师点睛】新政的主要措施:1、整顿银行与金融体系:下令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2、复兴工业或称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行动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3、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4、推行“以工代赈” (最重要的一条措施) ;5、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6、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社会保障法》, 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和保险,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7-4周 精品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7.4周今天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考点、第三次工业革命【名师点睛】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标志: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许多基础和技术雏形虽然孕育于战前的和平时期,但如果没有战争和军事需求的推动,它决不会急匆匆地降临人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这次科技革命。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实质及动力?提示:(1)实质: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2)动力: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
【试题演练】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
因此,“中国梦”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④意味着中国队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考点:当代世界的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当代世界的政治多极化·当代世界的政治多极化的表现我要练习1、(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14)(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成立全国三分之二阁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据《美国宪法修及其正案》(朱曾汶译)(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4分)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给予说明。
(8分)材料二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5.2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5.2周今天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结构考点一、古代农业【名师点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以一家一户为基本生产单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
具体表现在:(1)历史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
(2)生产方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小农个体经营为主,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模式。
(3)经济形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形态。
(4)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注重精耕细作。
(5)生产关系:封建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并存;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统治地位,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6)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小农经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1)历史地位:在封建社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历史作用:①积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②消极:小农经济规模小,具有脆弱性;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成为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
【试题演练】1.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载:明代中叶,“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
光绪《富阳县志》载:“熙攘往来,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矣”。
上述材料反映了()A.明清时期,农民依附关系不断加强B.由明至晚清农村赋税缴纳以土地为主C.明朝以来,农民迁徙自由逐步加强D.近代农村赋税制度经历了根本性变革【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赋役制度•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8.5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8.5周今天复习:世界经济两化趋势【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促进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偏重内部平衡,国内经济比较稳定,危机和失业情形较之战前有所缓和。
由此,其影响深远,考查的重点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要注意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2)区域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延续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态势并有所加强。
各种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数量大量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果明显,许多国家为了谋求自身利益发展,积极参与了许多不同领域的区域经济集团。
与当下的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密切相关,由此,这个知识点的时代感比较强,特别需要注意三大区域集团化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3)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为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进行了长达15年的努力。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谓历经千辛万苦。
这个考点需要注意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2018年高考考点定位】(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着重考查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突出考查三大区域集团化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2.3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2。
3周今天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该专题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联系紧密,契合当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反腐倡廉的社会热点。
关于该专题的预测如下: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味着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可知其历史意义重大,要求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着重考查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关于文化大革命的高考考查比较少,但如果考查,一般考查的是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启示我们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以史说明认识维护民主法制的重要性。
3。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全会决定根据党的历史经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契合当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反腐倡廉的社会热点。
一般对该考点的考查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突出依法治国方略考查对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重要作用。
4。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是一个伟大构想,它不仅为解决中国统一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一般对该考点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另外还有可能与其他考点混合出题,以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力度,扩大覆盖面。
【2018年高考考点定位】(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6.1周.doc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6.1周今天复习:中国社会生活变迁[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高考命题主要从西学东渐的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通过新颖的背景材料(如歌谣、文献资料等),考查引发社会生活变迁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而的原因。
关于该考点的预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1、以时间为线,把本单元分为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建国初期及改革开放后四个历史阶段, 横向整合各个时期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及大众传媒的相关史实及阶段特征。
2、本单元近年考查的重点是民国时期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试题大多通过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及历史迁移能力。
注意结合辛亥革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及思想的变迁,分析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及内在联系,形成整体的历史知识网络。
3、复习本单元要注意运用文明史观及社会史观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并辩证分析评价。
如以文明史观梳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由封建落后到走向近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和特点;以社会史观梳理近代以来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及大众传媒对民众生活的影响等。
4、利用归纳法和列表法,从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等方而归纳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从近代化的角度认识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
[2018年高考考点定位】(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一-突出考查中国的代以來服饰的变化、婚俗的变化。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一着重考查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的进步与成就。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突出考查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折射的社会生活变化,注意它们与相关时代背景的联系。
我要练习1、(2015年海南卷历史15)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小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5-5周 精品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5.5周今天复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名师点睛】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原因: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外国商品冲击;②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减少;③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
(2)表现:①农产品商品化加强;②“耕”与“织”的分离。
(3)影响:①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③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
全面认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含义: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洋务派为挽救清朝封建统治而仿造西方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科技而创办近代企业。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4.性质:(1)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
(2)民用工业: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
5.内容6.影响: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既诱导了本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试题演练】1.从下表(1876-1911年中外糖料贸易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A.传统手工业呈现破产之趋势B.农产品商品化之趋势日益增强C.逐步沦为列强资本输出场所D.日益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D【解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学?考点二、民族工业的兴起【名师点睛】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地位和作用1.特点:(1)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
近代中国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资方式,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民族工业只能从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轻工业开始。
因此早期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
(2)地区分布不平衡。
早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8.4周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8.4周今天复习:苏联建设经验教训考点一、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名师点睛】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试题演练】1.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在辞职时发表电视演说:“国家情况不妙。
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
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它们的后面。
……所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告终。
”这位“总统”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991年”是本题解体的关键。
斯大林执政时间为1924-1953年;赫鲁晓夫执政时间为1953-1964年;勃列日涅夫执政时间为1964-1982年;戈尔巴乔夫执政时间为1985-1991年。
故答案选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我要练习1、(2015年海南卷历史25)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
这反映了()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现象,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ABC三项时间不符;70年代我国提出“三个世界”的概念,密切团结第三世界国家,材料中援助第三世界国家正是这一理念的反映,D 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7.5周
今天复习:资本主义经济调整
【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
(1)历史上的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
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美国失业人口17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可谓影响巨大。
该知识点侧重于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
这种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新的生命力。
由此,该知识点在高考中侧重于考查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以及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3)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使日本受到强烈震撼,亚洲地区各国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使日本应对不暇。
本来就与周边各国结怨过甚的日本,突然感到在本地区的地位与利益已经形成压力。
考查的方向上会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日本经济政策的调整为切入点,找出其经济繁荣或经济衰退背后的体制原因。
对当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同时为处理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寻找切入点。
【2018年高考考点定位】
(1)了解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着重考查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影响。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突出考查罗斯福新政各个方面的措施及其作用、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重点考查二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政策的调整,找出其经济繁荣或经济衰退
背后的体制原因。
我要练习
1、(2015年山东卷文综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答案】B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的中英关系。
【名师点睛】根据所学知识,一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变化,一般而言,都是从本国利益的需求,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外关系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解答时应注意中英关系的特殊性,那就是香港问题,这也与当前香港的现实问题紧密相连,如前一时期的“占中问题”,体现了高考不回避热点的特点。
2、(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