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课时提升作业(十一)(3.3)(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卷及答案解析课时提升作业 (9)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三)密度(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是()2.如表所示给出了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阅读后请判断下面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密度/(kg·m-3) 物质密度/(kg·m-3)纯水 1.0×103冰0.9×1030.5×103煤油0.8×103干松木酒精0.8×103铜8.9×103水银13.6×103铅11.3×103A.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B.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小【解析】选C。
本题考查从密度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密度的理解。
从表中可以看出,冰、干松木、铜、铅的密度均小于水银的密度,故“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说法错误;从表中可以看出,煤油和酒精的密度相等,故“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说法错误;从表中可以看出,水这种物质在液态和固态下,密度不相等,故“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说法正确;由密度公式变形V=可知,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密度大的,体积小,从表中可知铅的密度大于铜的密度,所以铅块的体积比铜块小,故“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小”说法错误。
故C选项正确,故选C。
3.(2013·天津中考)学完密度知识后,一位普通中学生对自己的身体体积进行了估算。
下列估算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30dm3 B.60dm3 C.100dm3 D.120dm3【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密度公式的应用。
中学生的质量约为m=60kg,密度约为ρ=1.0×103kg/m3,中学生的体积V===0.06m3=60dm3。
故选B。
4.如图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若V甲=V乙,则m甲<m乙B.若m甲=m乙,则V甲>V乙C.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D.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解析】选C。
八年级物理课时提升作业(三)(1.3)新人教版
课时提升作业(三)运动的快慢(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中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A.一日千里B.大步流星C.风驰电掣D.迅雷不及掩耳【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速度的理解。
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速度的单位由距离和时间两个单位组成,A选项中的“一日千里”可以理解为千里/日,与速度的单位最为相近,“大步流星”和“风驰电掣”仅说明运动得快,“迅雷不及掩耳”仅说明时间短,都不及“一日千里”与运动快慢的描述更接近。
2.(2015·重庆一中期末)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下面哪句说法是正确的(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1 s内物体运动5 m,2 s内物体运动10 m,3 s内物体运动15 m,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大小不随路程的长短或时间的多少而变化【解析】选D。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大小不变,运动的路径是直线,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故选D。
3.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紧急情况时可提前0.5 s刹车。
在限速为110 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A.3 mB.7 mC.15 mD.25 m【解析】选C。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和单位换算。
首先要统一单位。
110 km/h=m/s,则s=vt=m/s×0.5 s≈15 m。
4.(2015·青海油田二中期中)如图所示为A、B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
它表示两个小车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A、B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小车A做变速运动,小车B做匀速运动B.小车A做匀速运动,小车B做变速运动C.小车A、B都做匀速运动D.小车A、B都做变速运动【解析】选B。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七声的利用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七声的利用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如图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
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传递了能量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C.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D.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解析】选A。
此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
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因为玻璃杯破了,所以主要是利用声波来传递能量。
声音不仅仅在玻璃杯中传播,“吼王”吼出的声音是他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分贝数是指其响度,与频率无关。
故选A。
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解析】选D。
本题考查声的利用。
超声波也是声,声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且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 000 Hz,音调很高,所以人听不到,我们利用超声波传递的能量清洁牙齿,D对。
3.新年联欢会上,一位同学手持一面小鼓,置于点燃的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敲响小鼓,周围同学看到烛火随着鼓声舞动。
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烛火舞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鼓面振动产生的是超声波D.周围同学听到的鼓声是由空气传来的【解析】选C。
本题考查声能传递能量的实验。
鼓面振动发声,而且声波能通过空气传递能量。
鼓面的振动频率达不到20 000 Hz,不会产生超声波。
故选C。
4.(xx·广西北海合浦期末)下列事例属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确定目标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体内的结石C.利用声呐探测鱼群D.利用超声波探测地下储存的石油【解析】选B。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作业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作业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01知识管理1.长度及其测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________;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换算关系:1 km=________m;1 m=________dm=________cm=________mm=________μm=________nm.刻度尺的使用:(1)认:使用前要认清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________;(3)读: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刻度线;(4)记:记录物体的长度应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注意: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说明: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使某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一端,然后另一端的刻度值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就得出被测物体的长度了.2.时间及其测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常用单位还有小时、分.单位换算:1 h=________min=________s.停表的使用:在使用机械停表时应先在小盘内读取分钟,然后在大盘内读取秒.3.误差定义: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总会有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误差.减小方法:(1)____________求平均值;(2)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运用合理的测量方法.02基础题1.(海南中考)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A.18 nm B.18 mm C.18 cm D.18 dm2.用厚木制成的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边长,如图,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3.(柳州中考)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A.卷尺 B.游标卡尺 C.螺旋测微器D.挂钟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5.(安顺中考)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________,上体育课时你跑100 m 所需时间约为16________.(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6.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能被肺吸收并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很大.2.5 μm=________m.7.(漳州中考)如图所示,要正确测出物体A的长度,应选________(填“甲”或“乙”)图,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_cm.03中档题8.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A.该木块的长度为2.0 cmB.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C.该木块的长度为2.00 cmD.视线与尺面的位置9.(北京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1.8 m B.3.3 m C.4.8 m D.5.5 m10.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C.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D.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11.(枣庄中考)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12.小明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特殊方法测出细铜丝的直径:他先在铅笔上紧密缠绕10圈铜丝,然后用直尺量出长度,那么铜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如图2所示是某种机械表的实物图,图中记录的时间是________.13.为了探究误差产生的原因,小名和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①找出几把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是分度值不同,也可以是制作材料不同),从中取出两把不同的刻度尺,将它们的零刻度线对齐,再看看它们的10 cm或15 cm刻度线是否还对齐;换用其他尺子仿照上述方法再做两次.②在一张白纸上画一根直线,由几个同学独立测量直线的长度,注意:使用同一把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直线的起点.现在请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15 cm 的刻度线不再对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的人测量结果最后一位不完全相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引起误差的原因有哪些?14.某学生为了测量8年级物理上册课本的纸张厚度,采用了如下措施:A .量出8年级物理上册课本第1页~最后1页(不含封面、封底)的厚度,记录为L ;B .选用学生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没有磨损);C .用L n表示8年级物理上册课本每一张纸的厚度d ; D .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该页码为n.(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为_______________(填字母).04 拓展题15.(福州中考改编)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将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 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参考答案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管理1.米 m 103 10 100 103 106 109 (1)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2)平行 (3)正对 (4)数值 单位2.秒 s 60 3 6003.测量值 真实值 多次测量基础题1.C 2.D 3.D 4.A 5.cm s 6.2.5×10-6 7.甲 2.05中档题8.C 9.B 10.C 11.B 1.36 12.1.1 217.4 s 13.(1)不同刻度尺刻度线间的距离存在微小差别 (2)不同人的估计值不同 (3)测量时估读值因人而不同,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误差由测量工具引起,也由测量的人引起. 14.(1)C 用2L n 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d (2)BADC拓展题15.D 2-D 12n第2节运动的描述01知识管理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__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定义: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总是要先选择一个物体作为________,这个被选择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注意:参照物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对同一个物体而言,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说明: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可以确定运动情况,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判断选取的参照物.方法: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一般的分析思路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2)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参照物;(3)最后,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理解为“参照物上长着观察者的眼睛”.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特点: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一般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可见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的.注意:运动是绝对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我们平时所说某物体静止,是指它相对于所选取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所谓的相对静止.02基础题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 C.枯叶飘落 D.骏马奔腾2.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照物就是静止不动的物体 B.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C.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照物 D.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3.(宜昌中考)小华坐在从宜昌到武汉的高速行驶的动车上,他说自己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小华自己 B.小华旁边的座位C.窗外的树木 D.车内走过的乘务员4.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C.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相对静止 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第4题图第5题图5.(张家界中考)2015年8月11日,来自挪威的翼装飞行运动员艾斯朋从天门山顶跳下,另一位极限运动员比约恩借助飞机低空跳伞,二位选手各自飞行一段时间后,低空跳伞者准确地落在翼装飞行者身上并短暂停留.停留时若以艾斯朋为参照物,比约恩是________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比约恩是________的.6.(无锡中考)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________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7.(兰州中考)一条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人看到一座桥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若他感到桥向西运动,则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向________(填“西”或“东”)行驶的.03中档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就运动,位置没改变就静止C.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D.机械运动就是各种机械所做的运动9.(郴州中考)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站台 B.甲车 C.乙车 D.自己10.(杭州中考)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1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给人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如图所示,“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从物理的角度分析,以“小桥”为参照物,老树是________的;若说“小桥”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第11题图第12题图12.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前沿着同一方向运动,此时,“神舟十一号”内的航天员感觉“神舟十一号”飞船向“天宫一号”缓慢地靠近,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成功对接后,航天员看到“天宫二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13.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遣兴》中写道:“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词人对醉态的描绘妙趣横生,有很强的感染力.请你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怀疑松树动起来要搀扶喝醉的自己呢?04拓展题14.小明喜欢打篮球,更喜欢观看电视转播的CBA比赛.他发现:运动员始终处于电视屏幕上,但我们却感觉运动员在球场上来回不停地跑动.这是为什么呢?对此,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在桌面上安装一条滑轨,上面放着一幅带轮子的背景画,前面放一个小卡通人物画.请你按照实验自己试一试.(1)当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时,会感觉到卡通小人向________(填“左”或“右”)跑.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篮球运动员始终处于屏幕上,我们为什么会感觉他们在跑动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如图所示为学校运动会接力赛交接棒情景,此时小铭同学发现在4×100 m 的接力赛交接棒的过程中有两种交接方式:第一种:下一棒的同学站在原地不动,上一棒的同学快速跑过来立即停下,再交接棒.第二种:下一棒的同学在上一棒的同学快到时也向前跑,在都向前跑的过程中交接棒.你觉得哪一种交接棒的方式较好?请分别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说出两种交接方式的优点或缺点?参考答案第2节运动的描述知识管理1.位置 2.标准参照物 3.不同相对基础题1.B 2.D 3.B 4.B 5.静止运动 6.战机地面(航母) 7.船东中档题8.C 9.C 10.B 11.静止流水12.天宫二号神州十一号13.作者酩酊之中踉踉跄跄,他以自己为参照物,于是在朦胧的醉眼看来,松树好像要过来搀扶自己.拓展题14.(1)右我们是以背景画为参照物(2)因为我们在观看时是以电视画面中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了参照物15.第二种方法更好一些.第一种方法容易接到棒,但停下来会影响成绩;第二种方法成绩会好一些,但如果不能保持相等的跑步速度容易掉棒.第3节 运动的快慢01 知识管理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 法:(1)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________;(2)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________.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定 义: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与________之比叫做速度.公 式:v =s t,其中v 表示________;s 表示________,t 表示________. 单 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在交通运输中,常用____________作为速度的单位,符号为_______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m/s =________km/h.注 意:在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式中各量的对应关系,即s 、t 、v 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在同一时间内或同一段路程内的路程、时间、速度;若题目中出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路程、速度、时间时,应加角标来区别.3.匀速直线运动定 义:物体沿着直线且________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特 点:(1)运动的轨迹是直线;(2)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3)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其路程跟时间的比值是不变的.说 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注 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不要认为速度v 跟s 或t 有什么比例关系,即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v 不与s 成正比,也不与t 成反比,从公式v =s t 可知,如果s 越大,t 就越大,但是s t的值仍不变,这才是匀速直线运动.4.变速直线运动定 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________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特 点:(1)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线;(2)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变,但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描 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要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研究时,用____________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02 基础题1.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下列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③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④物理学上用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2.一般来说,汽车比自行车的速度大得多,所以汽车比自行车( )A .通过的路程长得多B .运动的时间少得多C .运动快得多D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少得多3.空中加油机给战斗机进行加油,如果战斗机在加油时,2 s 内飞行了0.4 km.则在加油时,空中加油机的速度为( )A .50 m/sB .100 m/sC .200 m/sD .400 m/s4.(徐州中考)下列速度-时间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5.(广安中考)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________km/h,合________m/s.6.(泸州中考)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7.(南充中考)小丽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参加60 m测试,以小丽为参照物,终点计时员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若她的测试成绩为10 s,则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km/h.03中档题8.(南昌中考)一只小鸟从枇杷树上飞到地面,啄食掉落在地上的熟枇杷,吃了一会儿,路边传来吆喝声,小鸟立即飞回树上它出发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能够大致描述小鸟运动情况的是( )9.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照片分别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从左向右、每隔0.1秒的不同位置,根据照片可以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记录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长B.乙球做变速直线运动C.甲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从开始计时到甲球运动0.3 s 时,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大10.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 s,甲在乙前面1.2 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11.(郴州中考)田径跑道的周长是400 m,小明匀速跑一圈用时80 s,则小明的速度为________m/s.小明以原速与小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匀速跑步,当小丽的速度为3 m/s时,小明与小丽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12.(菏泽中考)一辆长10 m的大货车,以36 km/h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 s,则隧道长为________m.13.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 h到达三水,休息0.5 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 h到达肇庆.求:(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04拓展题14.(德阳中考)某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 m/s,现在它在水流速度为2 m/s的河中逆流行驶,在经过一座桥时掉落了一只空木箱,经过了2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马上调头去寻找漂走的木箱,从此处到追上木箱,船行驶的路程至少为________m.15.小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 200 m,一天,小聪上学以后,发现物理课本忘在家里了,而今天就有物理课,于是决定回家拿物理课本.但是现在离上课只有10 min了,为了不耽误上课,走之前他给他爸打了个电话,要求他爸给他送物理课本.若小聪和他爸同时从学校和家出发,小聪他爸以1.8 m/s的速度步行,小聪以1.2 m/s 的恒定速度步行.请帮小聪判断他是否会迟到.若迟到,小聪拿到课本后至少以多大的速度跑回学校才能不迟到.参考答案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管理1.(1)路程 (2)时间 2.快慢 路程 时间 速度 路程 时间 米每秒 m/s 千米每小时 km/h 3.6 3.速度 4.变化 不相等 平均速度基础题1.A 2.C 3.C 4.B 5.90 25 6.匀速 1.80 0.9 7.运动 21.6 中档题8.A 9.D 10.D 11.5 50 12.190 13.(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s 1=v 1t 1=90 km/h×0.5 h=45 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行驶的路程s′=s 1+v 2t 2=45 km +80 km/h×1 h=125 km 汽车行驶的时间t′=0.5 h +0.5 h +1 h =2 h 汽车行驶的速度v′=s′/t′=125 km/2 h =62.5 km/h拓展题14.960 15.已知小聪和他爸的速度分别为v 1=1.2 m/s ,v 2=1.8 m/s ,由v =st 得父子两人相遇所用时间:t=s v 1+v 2= 1 200 m1.2 m/s +1.8 m/s=4 00 s 由于小聪以1.2 m/s 的恒定速度步行,则小聪拿到课本后返回时的时间与来时相同,∴小聪共需要的时间为:t 总=2t =2×400 s=800 s >10×60 s ∴小聪他会迟到 小聪拿到课本后为了不迟到,跑回学校最多用时为t′=10×60 s-400 s =200 s 小聪拿到课本时与学校的距离为:s′=v 1t =1.2 m/s×400 s=480 m 跑回学校的速度v′=s′t′=480 m200 s=2.4 m/s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01知识管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利用公式________计算.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________、________、金属片等.实验方法:利用刻度尺测出物体所通过的________,利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__,则可利用公式________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注意:斜面的坡度应该小一些.斜坡坡度越大,小车的速度越快,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测量时间时的误差就越大,所以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减小斜面的坡度.02基础题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在AB、BC和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 AB、v BC和v AC,由图可知( )A.v AB最大 B.v BC最大 C.v AC最大 D.v AB、v BC和v AC一样大2.高速公路上为避免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有关部门在路边竖立了距离确认牌.从确认牌开始,沿路分别竖有50 m、100 m、200 m标志牌.小明为了估测所乘汽车的速度,他用手表测出汽车从确认牌开始到200 m标志牌的时间为8 s,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A.6.25 m/s B.12.5 m/s C.25 m/s D.25 km/h3.(北京中考)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 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________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该水滴下落过程是____________(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4.(眉山中考)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cm,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5.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2)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获得下滑动力加速下滑;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图中表每格为1 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03中档题6.(南通中考)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教室长度的一半.如图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过程中,用相机每隔0.5 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A.30 km/h B.60 km/h C.90 km/h D.120 km/h7.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记录了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B.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C.5~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 m/sD.2~5 s内,小车运动了2米第7题图第8题图8.如图是用照相机拍摄的某一小球在水中下落过程中某段时间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10 cm,闪光灯每隔0.2 s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由照片可知,小球从A位置下落到B位置做________(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9.为了参加首届动物奥林匹克运动会,猎豹正在进行刻苦地训练,他报的项目是400米短跑,为了尽可能发挥到最好的程度,他命令一只山羊准备场地并帮助测出全程前200 m、后200 m的平均速度,那么:(1)山羊应该选取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2)如图,则前200 m、后200 m、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别为________m/s、________m/s、________m/s.(3)试分析这三种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乌鲁木齐中考)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秒表、木块.(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 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_______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1.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从A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A 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 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 -1)/48121620(1)小物块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cm/s.(2)物块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 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 点开始计时的6 s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cm.04 拓展题)12.图甲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铅笔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老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距离/厘米 时间/秒 实验次数15 30 45 1 1.00 1.92 2.82 2 0.99 1.94 2.80 30.961.902.78(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________(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方法1:v =s t =0.45米2.82秒方法2:v =s t =[0.15米1.00秒+(0.30-0.15)米(1.92-1.00)秒+(0.45-0.30)米(2.82-1.92)秒]÷3=…以上两种计算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卷
八年级物理课时提升练习课时提升作业(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2 - 课时提升作业(二)运动的描述................................................ - 3 - 课时提升作业(三)运动的快慢................................................ - 4 - 课时提升作业(四)测量平均速度.............................................. - 5 - 课时提升作业(五)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6 - 课时提升作业(六)声音的特性................................................ - 7 - 课时提升作业(七)声的利用.................................................. - 9 - 课时提升作业(八)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11 - 课时提升作业(九)温度................................................. - 13 - 课时提升作业(十)熔化和凝固............................................... - 15 - 课时提升作业(十一)汽化和液化............................................. - 17 -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升华和凝华............................................. - 19 -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光的直线传播........................................... - 21 - 课时提升作业(十四)光的反射............................................... - 23 -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平面镜成像............................................. - 25 - 课时提升作业(十六)光的折射............................................... - 28 - 课时提升作业(十七)光的色散............................................... - 31 -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透镜............................................... - 33 - 课时提升作业(十九)生活中的透镜........................................... - 35 -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36 -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一)眼睛和眼镜........................................... - 38 -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二)质量............................................. - 40 -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三)密度............................................. - 42 -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 44 -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 47 -课时提升作业(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龙岩中考)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A.2.5 mB.2.5 dmC.2.5 cmD.2.5 mm2.(郴州中考)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 cm,宽为18.35 cm。
百练百胜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十一)(3.3)(新版)新人教版
课时提升作业(十一)汽化和液化(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了( )A.液化B.沸腾C.凝固D.蒸发【解析】选D。
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是因为其中液态的水一部分蒸发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故选D。
2.(2015·江苏清江期末)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所示。
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
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液化C.蒸发D.凝固【解析】选B。
“飞机拉烟”的“烟”实质上不是烟,而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液化形成小水滴,所以白色的雾气是液化现象形成的,故选B。
3.(2014·绵阳中考)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冰棒纸时,冰棒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A.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冰棒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解析】选C。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
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液化成的小水珠;后者“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选C。
4.(2014·丹东中考)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B.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C.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D.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解析】选B。
人教8年级上册物理课时提升作业(一) 1.1
人教8年级上册物理课时提升作业(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2013·龙岩中考)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A.2.5 mB.2.5 dmC.2.5 cmD.2.5 mm【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常见物理量的测算能力。
食指的宽度大约为1 cm,一元硬币的直径大约为两个食指的宽度,为2.5 cm。
【知识拓展】熟练使用身体上的“尺”来估测长度。
手指甲的厚度≈1 mm;拇指的宽度≈1 cm;伸开拇指和中指,两个指尖之间的距离≈2 dm;伸平两手臂,两手臂之间的距离≈自身身高。
2.(2013·郴州中考)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 cm,宽为18.35 cm。
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1 mmB.1 cmC.1 dmD.1 m【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数据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
长度测量的记录结果中数字的最后一位为估读值,而倒数第二位为刻度尺的分度值,数据25.91 cm 和18.35 cm中倒数的第二位都是0.1 cm,因此小明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cm(即1 mm),故选A。
【方法归纳】依据数据判断刻度尺分度值的两种方法(1)观察法:如观察数据25.91 cm中的个位5对应的是后面的单位cm,查出倒数第二位数字9对应的单位是cm的下一位mm,即为刻度尺的分度值。
(2)变换单位法:如将数据25.91 cm变为259.1 mm,此时个位是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即为刻度尺的分度值。
3.图中被测铅笔的长度为( )A.5.2 cmB.5.25 cmC.5.25D.5.3 cm【解析】选B。
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
图中铅笔的一端对准了刻度尺的零刻线,另一端借助直尺测量。
经测量可知,在“5”后面第二个刻线和第三个刻线之间,所以铅笔的长度应当为5.25 cm;由于估读的原因,其结果在5.20~5.30 cm的均为正确答案。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时作业练习新人教版附答案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时作业练习新人教版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7题)1.纳米材料的出现对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纳米”实际上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米。
那么0.3纳米可能是下列哪个物体的长度( )A. 某原子的半径B. 一枚硬币的厚度C. 一根铅笔芯的直径D. 地球的半径2.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A. 量程15cm,分度值0.5mmB. 量程10m,分度值1dmC. 量程30cm,分度值1mmD. 量程3m,分度值1mm3.(2017•常州)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A. 3.15cmB. 3.150cmC. 2.15cmD. 2.150cm4.有5把刻度尺:①零刻线一端已磨损的尺;②刻度线模糊不清的尺;③最小分度不是毫米的尺;④比被测长度短的尺;⑤刻度不均匀的尺.这些尺子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刻度尺是()A. ①和②B. ②和⑤C. ③和④D. 5把刻度尺都不行5.如图是小强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 1cm 5.50cmB. 1cm 3.50cmC. 1mm 5.50cmD. 1mm 3.50cm6.某同学利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45cm、2.46cm、2.4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5cmB.2.457cmC.2.45cmD.2.46cm7.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B. 采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C. 测量中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产生误差D. 多次测量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二、填空题(共3题)8.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则测量值为________cm,其中准确值为________cm,估计值为________ cm。
八年级物理上册 课时提升作业(二)(1.2)(新版)新人教版
课时提升作业(二)运动的描述(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运动路线是直的,运动路程不变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C.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是静止的D.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机械运动的理解。
A项空气流动是宏观运动,B项机械运动是位置变化,运动轨迹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C项没有说相对于哪个物体,D项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参照物,否则无法确定这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故选D。
2.(2014·岳阳中考)如图所示,用手缓慢地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
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B.书C.桌面D.桌面上静止的橡皮【解析】选B。
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取。
对于正在运动的书,笔相对于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应该是书,故选B。
3.(2015·盐城亭湖新区实验期末)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所示):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解析】选A。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老鹰和乌鸦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相同,所以二者以对方为参照物都是静止的,故A正确,B错误;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都是运动的,故C、D 错误。
【方法归纳】两步描述物体的运动(1)选定参照物。
(2)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
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4.(2014·嘉兴中考)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课时提升作业(十) 3.2
新人教8年级上册物理课时提升作业(十)熔化和凝固(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2012·凉山中考)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量不变【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晶体熔化条件的了解。
晶体熔化的条件有两个:一达到熔点;二继续吸热。
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因为温度相同,冰因不能吸收热量而不能继续熔化。
2.(2013·常州中考)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
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 064.6℃,铱的熔点是2 443.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A.加热至1 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加热至1 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 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加热至3 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解析】选B。
本题考查熔点的知识,知道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状态。
黄金的熔点是1 064.6℃,铱的熔点是2 443.0℃,因此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 064.6℃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温度等于或高于2 443.0℃时,黄金处于液态,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
当温度高于1 064.6℃而低于2 443.0℃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
故选B。
3.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
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A.冰的熔化过程B.蜡的熔化过程C.玻璃的凝固过程D.海波的凝固过程【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了熔化或凝固图像的分析。
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时作业(整理版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训练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1. 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1)6370km=m=cm。
(2)36nm=μm=mm。
(3)32m=cm=μm。
(4)3.5cm=nm=m。
2. 在下列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1)小明的身高为17.4 。
(2)教室的高度约为3 。
(3)乒乓球的直径为4.0 。
(4)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70 。
3. 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木块的长度是cm。
4. 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A、物理课本的厚度B、粉笔的长度C、黑板的长度D.饮水杯的高度5.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时的读数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6.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量结果是( )A、1.25cmB、3.25cmC、0.225cmD、2.25cm7.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零刻度线量起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8.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采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第2节运动的描述1. 小英坐在行驶的“和谐号”列车上,看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她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2. 在国庆阅兵庆典上,4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同向飞行,如图所示。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机是_________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_________的。
3. 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
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4. 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大楼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楼外美丽的城市景色。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 课时提升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上)
测量平均速度课时提升作业(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解析】选C。
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只能代表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能代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速度时大时小,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不一定就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
故只有C选项是正确的。
2. 2013年4月20日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 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
出发50 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 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 min到达指定地点。
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 A.126 km/h B.70 km/hC.52.5 km/hD.30 km/h【解析】选D。
总时间t=50 min+40 min+2 h=3.5 h,v===30 km/h,故选D。
3.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点上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中取AE并分成相等的四段,v1、v2分别表示通过AB段、BC段的速度,v表示BE段的平均速度,则v1、v2与v的关系是( )A.v1<v2<vB.v1=v2<vC.v1=v2>vD.v1<v<v2【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实验现象的理解。
物体从光滑的斜面上下滑,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来越短;由于s AB=s BC,t AB>t BC,由v1=,v2=,所以,v1<v2;s BE=3s BC,t BE<3t BC,>,则v==>=v2;所以v1<v2<v。
八年级物理上册 课时提升作业(三)运动的快慢(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课时提升作业(三)运动的快慢(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2013·淄博中考)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中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A.一日千里B.大步流星C.风驰电掣D.迅雷不及掩耳【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速度的理解。
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速度的单位由距离和时间两个单位组成,A选项中的“一日千里”可以理解为千里/日,与速度的单位最为相近,“大步流星”和“风驰电掣”仅说明运动得快,“迅雷不及掩耳”仅说明时间短,都不及“一日千里”与运动快慢的描述更接近。
2.(2013·杭州中考)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紧急情况时可提前0.5 s刹车。
在限速为110 km/h 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A.3 mB.7 mC.15 mD.25 m【解析】选C。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和单位换算。
首先要统一单位。
110 km/h=m/s,则s=vt=m/s ×0.5 s≈15 m。
3.(2014·宁夏四中期中)如图所示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重庆驶向成都,若重庆至成都约为3.2×105m,则(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m/s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m/h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km/sD.该汽车只要4 h就可到达成都【解析】选D。
观察题图可知,汽车速度表的单位是km/h,指针指向80,说明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km/h,故A、B、C均错;从重庆到成都的时间为t===4 h,故选D。
4.(2012·滨州中考)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 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 m处的速度是6 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 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 m/sB.6.25 m/sC.6.75 m/sD.7.5 m/s【解析】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升作业(十一)汽化和液化(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了( )A.液化B.沸腾C.凝固D.蒸发【解析】选D。
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是因为其中液态的水一部分蒸发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故选D。
2.(2015·江苏清江期末)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所示。
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
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液化C.蒸发D.凝固【解析】选B。
“飞机拉烟”的“烟”实质上不是烟,而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液化形成小水滴,所以白色的雾气是液化现象形成的,故选B。
3.(2014·绵阳中考)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冰棒纸时,冰棒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A.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冰棒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解析】选C。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
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液化成的小水珠;后者“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选C。
4.(2014·丹东中考)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B.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C.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D.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解析】选B。
冬天室内的温度很高,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升高,遇到戴眼镜同学温度较低的玻璃镜片时,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所以镜片上出现雾气。
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选B。
5.(2015·南通八一月考)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选C。
本题考查蒸发的特点。
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2分)6.(2014·抚州中考)今年年初,许多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
雾霾中的“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大量吸入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而雾则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经形成的,太阳出来后,雾会慢慢散去,是因为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解析】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雾会在太阳出来后,慢慢散去,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答案:液化汽化7.如图是“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两幅漫画,“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她是通过水的温度的方式止沸的;“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柴薪,他是通过阻止给水继续的方式止沸的。
【解析】本题通过学生对两个成语的了解考查了液体沸腾的特点及条件。
“扬汤止沸”的意思: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
道理: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且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相对空气是流动的),从而加快了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液体温度降低,低于沸点,液体不能沸腾,起到止沸的效果。
但是一旦液体重新回到锅里,由于仍然可以继续从燃料燃烧中吸热,所以一会儿达到沸点之后又会沸腾。
所以“扬汤止沸”是暂时性的止沸。
“釜底抽薪”:釜是指古代的一种锅,薪是指柴。
所以该成语的原意是把柴薪从锅底抽掉。
道理:水沸腾时要吸热。
如果把锅底的柴薪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水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沸腾就会马上停止。
答案:降低加热8.蜂胶具有抗菌、消炎、增强免疫等多种功能,天然蜂胶由于含有重金属不能直接食用,必须提纯。
把天然蜂胶溶解在乙醇中,使其中的重金属沉降,然后在减压提纯器中提纯。
在减压提纯器中,乙醇在50℃时就沸腾,原因是,提纯后的蜂胶温度低于15℃时很硬、很脆;36℃时质软、有粘性;温度达60~70℃时熔化成为粘稠液体,可见蜂胶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解析】酒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当酒精表面上方大气压强低于1标准大气压时,酒精的沸点就会降低;蜂胶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发生变化,说明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无熔点,故蜂胶为非晶体。
答案:压强减小,沸点降低非晶体三、简答题(4分)9.把锅内热水中刚煮熟的鸡蛋捞起来,直接用手拿鸡蛋时,会感觉较烫,待蛋壳上的水干了之后,感觉反而会更烫。
请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造成前后感觉不同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了汽化吸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因为刚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由鸡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答案:因为刚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由鸡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10.(12分)(2014·牡丹江中考)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强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
(1)如图甲所示,在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气,气泡里的水蒸气去哪里了?(请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
加热到第3 min时,水开始沸腾,如图乙所示,沸腾时,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这是一种剧烈的现象。
(填物态变化名称)(3)如图丙所示,小强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了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沸腾前,水的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当水的温度达到℃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但仍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解析】本题考查了水沸腾实验探究。
(1)在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气,这些水蒸气液化成水回到水中。
(2)水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由图可知,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当水的温度达到99℃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但仍需要继续吸热。
答案:(1)液化成水回到水中(2)汽化(3)升高99 不变吸热11.(8分)(2014·贺州中考)某班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A、B、C三组同学分别从图甲、乙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甲、乙装置)。
(1)A、B两组同学共同选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发现将水加热至沸腾时的时间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不同。
(2)C组同学选择的是图乙装置,他们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0℃。
(3)通过分析图丙,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且不断。
【解析】(1)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a。
(2)观察图可以看出,乙中烧杯上加了盖子,这样在加热时,杯内的气压会增大,水的沸点会升高,有可能超过100℃。
(3)读图丙可以看出,水沸腾的特点有达到沸点、吸热、温度不变等。
答案:(1)质量(2)高于(3)保持不变吸热12.(4分)(2014·厦门中考)小雨同学猜想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以下三个:A.水的表面积B.水上方的风速C.水的温度(1)小雨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
观察图中情景,你认为小雨在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是否有关。
(2)接着小雨用电吹风的热风挡在图左边玻璃片上方吹风,发现左边玻璃片更早干了。
小雨由此得出,水上方的风速越大,蒸发也越快。
你认为此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图中温度、空气的流动情况相同,只有蒸发表面积大小不同,因此,主要研究的是蒸发快慢是否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2)这种研究方法不对,他应该取相同质量的水,控制两者的表面积相同、两者的温度相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不同,这样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答案:(1)水的表面积(2)同时改变了风速、温度、表面积等多个变量【培优训练】1.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 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漏填的数据为℃。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
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水的沸腾实验。
(1)由图知,温度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6℃。
(2)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为98℃。
(3)水在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应选B。
答案:(1)96 (2)98 (3)B2.(2014·通辽中考)小英学习液体蒸发知识以后,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了一个“比较酒精与水的蒸发快慢”的小实验。
(1)在吸管的中间插入一枚大头针,如图1所示,把大头针的两端搭在两个纸杯的边沿并使吸管保持水平平衡。
(2)在这两纸杯中分别倒入少许质量相等的酒精与水,取两片相同的纸巾分别浸入酒精与水中;待杯中酒精与水全部被纸巾吸收后,取出湿纸巾分别挂在吸管的两端,如图2所示,调节纸巾的位置直到吸管恢复水平平衡。
(3)当酒精与水开始蒸发时仔细观察吸管,如果吸管哪端上翘,就说明哪端的液体蒸发得更(选填“快”或“慢”)。
【解析】当酒精与水开始蒸发时仔细观察吸管,如果吸管哪端上翘,就说明哪端的液体蒸发得更快,说明纸巾的质量在减小。
放在吸管两端的湿纸巾,其摊开的面积必须相同,还必须保证它们的温度和通风情况相同,这样才有利于比较酒精和水的蒸发快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