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岭县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道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吉林省农村城镇化科学路径研究

吉林省农村城镇化科学路径研究

吉林省农村城镇化科学路径研究作者:王英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17期[摘要]农村城镇化作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必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区域经济的地域特征决定了实施农村城镇化的可行模式,吉林省农村城镇化必须从农业大省实际出发,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吉林省;农村;城镇化;科学路径[中图分类号]F301.1 [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发展战略,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整个战略的核心,而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又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而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的吉林省又是东三省里发展速度最慢的一个,这里传统的重化工企业较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较少,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较弱,吉林省又是一个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农村人口较多,农业生产力不发达,吉林省农村城镇化是建成吉林省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这就迫切需要在实践中从吉林省省情出发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的农村城镇化发展道路。

1 吉林省农村城镇化现行具体模式1.1 长春市榆树县五棵树镇农村城镇化模式。

五棵树镇位于长春、吉林、哈尔滨三大城市构成的三角中心地带,地处第二松花江北岸,这里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长榆、哈榆铁路从镇内通过,拥有得天独厚优越的地理位置,又处于松花江流域一带,这里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肥沃,农民思想解放,改革创新意识超前,五棵树镇周边农村的村民不再从事单一的玉米种植,而是把玉米进行深加工,用玉米酿酒、用酒糟育牛,五棵树镇白酒酿造产业、豆制品加工产业、黄牛养殖产业将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全部吸纳消化转移,吉林省五棵树镇农村城镇化速度和质量都位于吉林省前列。

1.2 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农村城镇化的模式。

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农村城镇化主要得益于东福米业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

东福米业公司从90年代一家简陋的大米加工厂发展至今已拥有11家子公司,资产11.5亿的大型民营企业,公司成立至今走出了一条抓一产重二产强三产的大农业发展之路。

吉林美丽乡村路实施方案

吉林美丽乡村路实施方案

吉林美丽乡村路实施方案为了推动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制定了吉林美丽乡村路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完善乡村路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项目背景。

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等原因,许多乡村地区交通条件较差,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因此,有必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善乡村路网,提高农村交通便利性。

二、项目目标。

1. 完善乡村路网,通过实施该方案,计划建设一批乡村公路,改善农村道路条件,完善乡村路网,提高农村交通便利性。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乡村交通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三、实施方案。

1. 加大投入,政府将加大对乡村公路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保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 加强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公路建设规划,充分考虑乡村地理环境和农民出行需求,确保建设项目符合实际需要。

3. 推动项目落地,政府将加强对乡村公路建设项目的督导和推动,确保项目按时落地,加快建设进度。

4. 强化管理,加强对乡村公路建设项目的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建成的乡村公路安全耐用。

四、预期效果。

1. 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实施该方案后,将大幅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村居民出行的便利性。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乡村交通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五、总结。

吉林美丽乡村路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将加大对乡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加强规划和管理,推动项目落地,力求实现预期效果。

长岭县耕地土壤现状及保护提升措施

长岭县耕地土壤现状及保护提升措施

长岭县耕地土壤现状及保护提升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长岭县地处东北地区,是一个耕地资源丰富的地区。

长期以来,农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耕地面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土地利用面积。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土壤质量逐渐下降,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土地扰动等。

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提升耕地土壤质量,将会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对长岭县耕地土壤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提升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关注和改善长岭县的耕地土壤现状,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

1.2 问题意义深入研究长岭县耕地土壤的现状及保护提升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析耕地土壤的现状,可以及时了解土壤的品质和健康状况,为科学合理的耕作提供依据。

制定有效的耕地土壤保护措施,可以确保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最重要的是,加强耕地土壤保护意识,推动土壤保护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

对长岭县耕地土壤现状及保护提升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长岭县耕地土壤现状分析长岭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地处中国东北平原。

长岭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份,耕地面积较大,土壤肥沃。

但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扩张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长岭县的耕地土壤现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长岭县耕地土壤的酸碱度不平衡。

部分地区土壤过酸或过碱,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长期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结构疏松,水分保持能力减弱。

土壤盐碱化现象逐渐加剧,一些地区已经影响到了农作物的种植。

长岭县的耕地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农药、化肥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长岭县耕地土壤现状并不容乐观,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和提升。

浅析吉林省西部城市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浅析吉林省西部城市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资源与环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0 1 3 年 第 3 5 期l 科技创新与应用
浅 析 吉林 省 西部城 市建设 现 状 与发展 对策
刘 国 明
( 吉林省镇赉县环境卫 生管理 中心 , 吉林 镇赉 1 3 7 3 0 0 )
摘 要: 文章在分析吉林省 西部城 市建设存 在城 市发展基 础薄弱、 总体规划滞后 、 城 中村现象严重等诸 多问题亟待解决的基础 上, 初 步探 讨 了吉林 省 西 部城 市建 设 应 采 取 合 理规 划 、 突 出特 色 、 建 立 可持 续 发展 生 态城 市模 式 等 六项 发展 对 策 , 以期 为吉 林省 西部 城 市的 建设 发 展提 供 参 考 。 关 键词 : 吉林 省 ; 西 部城 市 ; 建设 现 状 ; 发展 对策
吉林 省 西 部地 处平 原 地 区 , 属温 带 大 陆性 季风 气 候 , 特殊 的地理 环 境决 定着吉 林省 西部地 区城 市建设 的独特 I 生。 目前 , 城 市建设 的理念 已由单纯的追求环境优美 向文明、 高效 、 健康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城 市方 向转 变 , 可持 续发展 生态城 市代 表着未 来城 市理想 的发 展模式 。 吉林省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 因此 , 文章 在分 析吉林 省西 部城市 建设 现状 的基础上 , 提 出了现 代化城 市 建设 的发展 对策 , 以期 为吉林省 西部 地 区城 市 的发 展建 设提供 参考 。 l吉林 省西部 城市 建设现 状 1 . 1城市 发展基 础薄弱 城 市化率 是衡 量区域 城市 化发展 的基本 指标 。吉林 省西 部地 区城 市 化率 低 于全 国平 均水平 , 而 且城 市数 量严 重 不足 , 城 市密 度也 很低 , 城市 规模 普遍 偏小 ; 城市 中简 陋平 房普 遍存 在 , 旧城 区居住 环境 较差 , 城市居 住 区用地得 不 到合理改 造 。市 区外 围道路 简陋 、 照明缺 乏 ; 排 水 系统不 完善 , 交通混 乱 , 而且 人流 集散 地缺少 必要 的停车 场 。 1 . 2城市 生活质 量低 下 由于城 市社 会经 济活 动受 地域 环境 和行政 区划 的制约 , 经 济发 展 缓慢 , 中心 城 区辐射 能力 差 , 不 适应 城 市外 向经 济 的发 展 ; 城 市 居 民规 模小 , 人均 收入 水平 低 ; 零 散 的小工 业 企业 排水 设施 不 完善 , 工 业污 水 对潜层地下水污染是极为严重 , 尤其对平房区居民影响较大 ; 而且城市 公共 绿化 活动空 间不 足。 1 . 3城 市总体规 划落后 由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小农经济思想和计划经济制约 , 没有现代 化、 适度超前及功能布局合理化的城市总体规划。 习惯于小打小闹的房 地产 综合 开发 和小 农思 想搞 城市 建设 , 缺乏 市 场化 的城 市建 设 理念 和 城市 经营 观念 。 对 城市 功能定 位往往 局 限于小范 围 的交通枢 纽 、 政治 中 2 . 2突出城市 特色 , 优 化空 间布局 合理确定城市的规模和性质, 突出其 民族 、 历史、 地域等特色 , 满足 城市 现代化建 设和城 市经济 与社会 发展 的要 求 。同时城市规 划应创 造 自己的城市环 境特 色 , 创 造— 个 以绿 化空 间为主 、 城 乡一体化 的绿色 生 态环境 。加强 城市建 筑及其 配套 设施建设 , 扩大经 济腹地 , 调 整产业 结 构与布 局 , 对不 同类型 的城市进 行科 学定性 和合理 分工 。 加快 棚户 区改 造 和新城 区开 发步伐 , 解 决城 中村现 象 。充分 考虑城 市建设 与发展 , 保 护城市的运作空间, 慎重选择最优开发模式和开发取向, 促进中心城区 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2 . 3加强城 市环境 保护 和建设 因吉林省 西部 地处平 原 , 常年多 风沙 少雨 , 自然 和地 理环 境独 特 , 加之人 为 因素 破坏 , 其 生态环 境不断 恶化 , 直 接影响 到人们 的生产 和生 活 。因此 , 城市 土地 开发 利用必 须 以保 护生 态环境 为切入点 , 应 采取 建 设、 治理 与保 护三者并 进 的手 段 , 改善 城市环 境 。治理 污染是 城市建 设 中的首要任务 , 调整 产业布局 和产 品结构 , 严 格控制 对城市 环境产 生严 重污 染的工业 项 目 , 优 先发展 绿色工业 , 重点发 展第 三产业 。同时对 城 区 的污染 项 目进 行技 术改 造 , 减少 废 气 、 废 水等 污染 物 的排放 , 加快 城 市污 水集 中处 理设施 的建 设 , 从根本 上解决 城市 环境污染 问题 。 2 . 4建立可 持续发 展生态 城市模 式 城 市可持 续发 展就 是人地 协 调发展模 式 的城市 化 , 着 重协 调好 城 市经 济社会 发展 与人 口、 资源、 环 境 的关 系 。可持续发 展生态城 市追 求 的是 城市 经济 、 社会、 自然三 个方 面相 互协 调 , 实 现城 市整 体上 的 良 眭 生态循环 ,吉林省西部必须要走~条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一 经济持续增 长— 社会持续发展一 生态环境持续保护的良性发展之路。加快实现土地 粗放 经营 向集 约经 营 的转 变 , 合理利 用水 、 风 资源 , 打破 地 区界 限 , 促进 区域 内 、 省内、 省 际资 源优势互 补 。 2 . 5创 新融 资方法 , 推 进城市 建设 结合吉林省西部实 际情况 , 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 , 发挥 市场机制作用 , 广泛利用社会资金投入新区建设 , 实现投资主体 多元 化、 资金来源 多样化 、 筹 资手 段市场 化 、 偿还机 制 良性 化 、 管理 方式 集约 化, 全 面开 放建设 投 资市场 , 广泛 吸引 社会 和 国 内外 资金 , 特别 是 民间 投资。加大城市宣传力度, 吸引内外客商参与到城市的开发建设中来, 加快 城市建设 步伐 。 2 . 6完善城 市规划 制度 , 提 高城建 管理水 平 经 批准 的城市 规划 具有法 律效 力 。在 规划 审批 过程 中 , 要 坚持 法 治, 防止人治 , 保 证城市 在经济 社会发 展 中不 因急功 近利和部 门利 益而 违反规 划 , 切实 维护好 城市规 划 的权威 性 。规 范城市建 设市 场 , 提 高工 程质量, 加强建筑市场综合治理。抓好工程招投标 , 实行公开、 公平 、 公 正 的规范化操 作 。加 强监管 , 强化施 工现场 监督管 理 , 保证 安全 、 优质、 文 明施工 。对 综合 开发 、 物业 管理 和配套建 设做得 好的开发 企业 。 采取 优先 规划用地 、 减少 配套费 、 给予奖励 等优惠 。 总之, 在城 市化 进 程不 断加 快 的形 势 下 , 吉 林省 西 部城 市建 设 任 重而 道远 。这 就要求 城市建 设管理 在规划 管控上 , 要 有 良好 的预见 胜, 要预 测到经 济发展趋 势 , 要有 有效 的调节方 法和措 施 ; 实施 高效 的管 控 和建 设 , 城市 才会成 为布局 良好 、 功效 齐全 、 生态 良好 的生活 区域 。 才能 切实带动人和 自然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 最终建设成为可持续

推进吉林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推进吉林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推进吉林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作者:孟庆珍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年第01期摘要: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推进农村城镇化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从加强小城镇建设、逐步打破吉林省的户籍和体制限制、多方筹措资金、不断提高吉林省城镇基础设施水平和搞好城镇规划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吉林省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吉林省;城镇化;建设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截至2014年年末,全省城镇人口为1508.58万人,占全省人口的54.81%。

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若干意见》、《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示范试点方案》。

推进吉林省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吉林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 加强小城镇建设,推动吉林省农村城镇化加强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吉林省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吉林省城镇化体系中较为关键的步骤,是解决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1.1 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扶持打破传统户籍制度限制,根据进城落户农民自己的意愿,可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允许土地有偿转让、承包和入股等。

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养老保险、商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并逐步建立起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赋予农民在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主动权,规范现有的城镇土地使用与征用制度,积极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问题。

逐步地加强小城镇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进镇农民的基本权益保护制度,为各地小城镇建设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社会环境。

积极发展小城镇文化教育事业,为小城镇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使小城镇发展具有后劲。

加强小城镇建设中的环保意识,统筹规划科学发展。

1.2 加强小城镇龙头产业的规划和发展小城镇建设要以产业为带动,没有一批支柱产业作为支撑,小城镇建设就无从谈起。

吉林省特色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及实践路径

吉林省特色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及实践路径

3年第期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欠发达省份,将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引擎,带动全省经济持续发展,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举措,而依据省情,走符合吉林省特点的城镇化道路,更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如何打造吉林省特色城镇化,以什么样的实践路径推进特色城镇化是城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

一、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特征及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吉林省城市的发展仍然没有摆脱“小、少、散、弱”的印象,这决定了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要大有作为,而进行城镇化建设就必须清楚自身的发展特征和已具备的初始条件。

(一)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特征第一,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城镇化水平不高,决定了城镇化发展不能一哄而上,必须有序推进。

据2010年吉林年鉴记载,全省农业人口1485万人,占总人口54.8%;非农业人口1224万人,占总人口45.2%。

至2011年,吉林省城镇化率达到53.4%,排名全国第12位,并高于全国平均51.27%的城镇化率,属于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

吉林省虽发展较快,但仍未摆脱城镇化率指标虚高、精品城镇较少的局面,如在2008年的千强镇评比中,浙江省有334个、江苏省有232个,广东省有91个,上海市有83个,而吉林省只有1个,即长春市绿园区西新镇;在2010年的百强县评比中,数量最多的省份为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而吉林省则榜上无名。

可见,与发达地区相比,吉林省城镇化质量不高。

从整体经济实力来看,全省人均GD 居全国中等水平(除去几个大中城市之外的城镇人均GDP 则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按照“城镇人口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相应提高1.4个百分点,可拉动GDP 增长约0.5个百分点”的理论估计,我省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应带来相应的消费增长和人均收入增长。

而事实上全省商品零售价价格指数的增长速度却在持续下滑。

至2012年底,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GDP 为43412元,位列全国第11位,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浅析吉林省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与发展规划

浅析吉林省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与发展规划

浅析吉林省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与发展规划文章在分析吉林省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吉林省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城镇化进行了“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培育节点城镇发展;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推进新型社区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强化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工业多元化,发展现代第三产业”等四个方面的发展规划。

目的是为吉林省西部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标签:吉林省;西部;城镇化;发展规划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以及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客观趋势,2014年3月中央发布了2014-2020年新型城镇化规划。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按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趋利避害,因势利导,积极有序地推进城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吉林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详细阐述了吉林省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

以上规划为吉林省西部城镇化发展规划的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指明了方向。

1 吉林省西部城镇化现状吉林省西部地处松嫩平原和科尔沁草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耕地、林地、草原及水域等面积广阔,风能资源最具开发潜力。

主要以农业和农副产品为主要产业,但仍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竞争力比较薄弱。

城镇化建设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

1.1 区域产业发展不均衡,城镇化进度缓慢。

吉林省西部主要以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机电、建材等为主导产业,各区域产业结构差别较大。

城镇化率增速水平明显低于本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

1.2 生态环境脆弱,城镇吸纳人口能力弱。

过度放牧、盲目开荒、不合理的水利工程等使土地盐碱化、次生沙化和草原退化等问题严重,草牧业生态平衡破坏,同时对商品粮基地也构成了严重威胁。

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吉林省县域治理问题研究

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吉林省县域治理问题研究

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吉林省县域治理问题研究吉林省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近年来,吉林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致力于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和生态一体化的发展。

在吉林省的县域治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实现吉林省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吉林省县域治理中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过去,吉林省依靠农业和重工业为主导,形成了以农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的需要,以及经济发展的要求,吉林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全面的产业转型规划,吉林省的县域治理中仍然存在着农业占比过大和工业结构单一的现象。

这不仅限制了吉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潜力,也加大了农民收入来源的单一性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吉林省县域治理中存在着城乡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城乡基础设施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升乡村形象、吸引城市人口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吉林省的县域治理中,由于投资不足、规划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乡村道路、供水供电、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不完善,限制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机会,也妨碍了城乡之间资源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吉林省县域治理中存在着农民权益保护不到位的问题。

城乡融合发展需要解决城乡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吉林省的县域治理中,由于政策执行不力、农民权益保护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农民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利益受损。

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权益被侵害,导致农民不愿意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和产业转型,制约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

吉林省县域治理中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农民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吉林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制定完善的政策引导和规划,鼓励乡村振兴和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改善农民收入来源的多样性,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吉林省长岭县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道路的探索

吉林省长岭县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道路的探索

经济 的主体 ,乡镇 企 业长 足 发 展 ,有利 于 产业 集 聚 。但 该地 区乡镇企业 自身规模 小 、经济 实力 较弱 且 布局分 散 , 影响 了生 产要素 的进入 ,不利 于招商引资 ,限制 了产品供
( ) 幅员广 大 ,便 于规模 化 经 营 。由长 岭 县政 区 图 2
可 以看 出西北 地 区 的 乡镇 数 目少 ,但 幅员 广大 ,相 当于
1 西北地 区 S WOT分 析
S T分 析 法 具 有 直 观 、清 晰 、系 统 、全 面说 明 的 WO
特 点 。本 文通过 对 西北 地 区区情 的分 析 ,得 出该 区的 发 展战略 ,以期摆 脱贫 困落后 的现状 。
1 优 势 ( t n ts . ] Sr gh )分析 e ( ) 交通便 利 。该 地 区地 处 两 省 ( 1 吉林 省 、内蒙 古
区域 经 济
学术论丛 20 09年第5 ( 期 总第56 ) 1期
吉 林 省 长 岭 县 西 北 地 区 农 村 城 镇 化 道 路 的 探 索
孙 贺 ,潘 鸿 ,李 恩 ,李 飞
( 吉林 大 学 军 需科 技 学 院 ,吉林 长 春 10 6 ) 302
[ 摘 要 ] 吉林省长岭 县是典 型 的农业 大县 、贫 困县 。尤 其 西北地 区相 对 贫 困,发展 落后 。本文 运 用 S T分析 WO
法对 西北地 区的情 况加 以分析 ,得 出选 建核心特 色城 镇 、走 内生型农村城 镇化 道路是 该地 区的发展 出路 。 即以农 业产 业化 ( 林业 g# 养 殖业 )推进 城镇化 ,以城 镇化 带动 区域发展 的 思路 ,并进 一步探 讨 了长岭 县西 北地 区农 村城镇 化道 - ̄ c
长 岭县西北 地 区是 指受 自然 条件 限制 发展 的太平 川 镇 、八 十八 乡 、三十号 乡 、北 正 镇 、大 兴镇 ( 永 升 乡 原 和大兴镇合 并 ) 、三团乡六 乡镇 ,该地 区幅员 广大 ,领 土 面积为 长 岭 县 总 面 积 的 4 % ,但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相 对 落 0

长岭县耕地土壤现状及保护提升措施

长岭县耕地土壤现状及保护提升措施

长岭县耕地土壤现状及保护提升措施长岭县位于中国吉林省西南部,是一个农业县。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长岭县耕地土壤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保护提升措施。

长岭县耕地土壤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土壤质量下降:由于长期的过度耕作、不合理的施肥和过量使用农药等原因,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较为严重。

土壤的肥力逐渐退化,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

2. 土壤水分管理不当:由于长岭县气候干燥,土壤水分管理成为关键问题。

缺乏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系统,导致部分地区耕地受旱和涝害,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

3. 土壤污染: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农药残留和土壤酸化等现象不仅影响土壤的肥力,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针对以上问题,长岭县可以采取以下保护提升措施:1. 推行科学施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政策,加强农民的科学施肥培训,推广绿色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加强土壤监测,及时了解土壤肥力状况,指导农民合理施肥。

2. 引进节水灌溉技术: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建立合理的灌溉系统,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分的浪费,增加农作物产量。

3. 建立农田保护区:根据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的情况,划定不同等级的农田保护区,并加强对这些区域的管控,限制过度耕作和化肥农药的使用。

加强农田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

4. 推广绿色农业模式:鼓励农民采用绿色农业模式,减少对农业化学品的使用,提倡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5. 加强农民培训和意识提升:加强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对土壤保护的意识,让他们了解土壤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积极参与土壤保护工作。

长岭县耕地土壤现状及保护提升措施

长岭县耕地土壤现状及保护提升措施

长岭县耕地土壤现状及保护提升措施长岭县位于中国吉林省西北部,是一个农业县,耕地土壤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长岭县的耕地土壤现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土壤质量下降、土壤退化等。

为了保护和提升长岭县的耕地土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耕地土壤的保护和管理。

本文将就长岭县耕地土壤现状及保护提升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一、长岭县耕地土壤现状1.1 耕地面积和分布长岭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有大片的耕地土壤。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长岭县的耕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是该县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和各乡镇村庄周边地块,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土地资源。

1.2 耕地土壤质量尽管长岭县的耕地面积较大,但是在耕地土壤质量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长期的过度耕作和不合理施肥,部分耕地土壤出现了质量下降的情况,如土壤酸化、土壤硬化等,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1.3 耕地土壤退化除了质量下降外,长岭县的部分耕地土壤还存在着退化的问题。

土壤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结构松散、土壤侵蚀等现象,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农业生产的减产。

2.1 合理施肥为了改善长岭县的耕地土壤质量,首先需要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农作物的需求量,科学施用有机肥、化肥等,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的肥力平衡。

2.2 老害虫防治长岭县的一些耕地土壤遭受了老害虫的侵害,如地下害虫、地上害虫等。

为了保护耕地土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实施轮作制度、采用生物防治方法等,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2.3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对土壤保护和提升较为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

长岭县可以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对土壤的危害,保护耕地土壤的健康。

2.4 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农田水利设施是农田灌溉、排水的必备设施,它对土壤的保护和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长岭县需要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改善土壤的湿润程度,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吉林省乡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政策探讨

吉林省乡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政策探讨

吉林省乡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政策探讨
刘占新
【期刊名称】《吉林交通科技》
【年(卷),期】1999(000)003
【摘要】分析了吉林省乡村公路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乡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政策及管理措施。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刘占新
【作者单位】吉林省交通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42.3
【相关文献】
1.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吉林振兴发展助力吉林省召开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表彰300位吉林省首席技师、授予10人吉林技能大奖荣誉称号、授予50人吉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J], 门磊;杨天威
2.完善政策探讨技术建立体系——记2007中国国际电子电器回收及处理技术大会[J], 李佳
3.对我省乡村公路建设技术指标的探讨 [J], 胡玉婷;
4.促进吉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探讨 [J], 贾志雷; 单美玉; 张凯; 王戴尊; 牟琪; 崔红斌; 杨华
5.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政策探讨 [J], 贡光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有哪些

大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有哪些

大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有哪些大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在经济发展和乡村建设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实现乡村振兴对于推动大西北地区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大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究竟有哪些呢?发展特色农业是关键之一。

大西北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例如,新疆的瓜果、宁夏的枸杞、甘肃的马铃薯等,都是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

各地应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地的农业资源,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支撑。

长期以来,大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乡村的发展。

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修建便捷的公路和铁路网络,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确保电力供应稳定。

完善通信网络覆盖,促进农村电商发展,为农产品销售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有效途径。

除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大西北地区还应积极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例如,发展乡村旅游,利用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开发农家乐、民俗村等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

同时,推动农业与加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是根本保障。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

大西北地区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吉林省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吉林省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吉林省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作者:李东瀛张淑东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06期[摘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提高我省农村城镇化建设质量,就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目标,以转变城镇发展方式为手段,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和城镇组团为主体形态,以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为保障,促进产业发展、就业转移和人口聚集相统一,全民提高城镇自身质量、城镇化推进效率和城乡发展协调程度,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城乡互动、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符合吉林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吉林省农村城镇基础建设途径[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6-0001-01针对吉林省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薄弱环节,今后着力从提高城镇建设质量,增强城镇对人口的综合承载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产业对农村转移人口吸纳能力;提高空间质量,增强城镇发展的协调性;提高生态质量,增强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破除城镇化资金瓶颈。

一、转变城镇化建设理念(一)提高城镇建设质量,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转变城镇发展方式,走集约型、内涵式城镇发展道路,在促进城镇空间扩张的同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个性,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实现从“重物轻人”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从依赖资源消耗增长向靠人力资本和创选驱动增长转变,由城市优先发展向城乡协调发展转变,进一步提高城镇空间发展质量。

(二)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综合运用经济、科技、法律手段,努力实现城市管理方式从重行政管理向重法制管理、从重部门管理向重社会管理、从重单向管理向重综合管理转变。

大力发展城镇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交通和智能建筑等,提高信息服务支撑能力,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和网格化。

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市容市貌、客运交通等专项整治工作,形成良好的城市秩序。

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建管分离”的原则,推行政企、政事分开,建管、管养分离,推动市政单位走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路子,完善社会安全网络建设,增强居民社会安全感。

浅谈吉林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浅谈吉林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浅谈吉林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吉林省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城市化进程加速,但也面临着许多发展难题。

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城市化的长期稳定和人民的幸福感。

本文将从优化城市规划、推进产业升级、加强资源节约利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等几个方面,浅谈吉林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首先,要优化城市规划,注重人民利益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避免盲目扩大城市范围,导致人口分散和资源浪费。

应优先发展小城镇,提高其阻尼功能,减轻大城市的压力。

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城市绿地和自然保护区,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要推进产业升级,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吉林省以农业、煤炭和重化工业为主要支柱产业,但这些传统产业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应加大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加强资源节约利用,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

吉林省资源丰富,但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绿色建筑和新能源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还要注重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通过加强资源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城市发展的长期稳定。

最后,要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吉林省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环境质量普遍不高,存在着空气和水污染等问题。

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污染排放,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同时,要注重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只有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才能吸引人才和资本,保持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吉林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包括优化城市规划、推进产业升级、加强资源节约利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等方面。

只有在全面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城市化建设,才能实现城市的长期稳定和人民的幸福感。

吉林省特色城镇化发展路径分析

吉林省特色城镇化发展路径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我们从报告中可以引发出这样一个思考:城镇化的发展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新型城镇化要侧重城市群引领,这是城镇化主体形态;新型城镇化强调“新四化”同步,注重城镇化质量;新型城镇化要在核心城市辐射下关注小城镇发展。

我省的城镇化是如何发展的呢?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构建城镇化发展战略格局。

按照“强化中部、构筑支点、区域联动”的思路,形成支撑全省发展的大十字主轴,推动中部城市群发展,构建全省城镇化发展格局。

到2020年,我省城镇人口将达到185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20万以上人口的县城达到14个。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我省的特色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一、我省特色城镇化科学有序地稳步推进顺利推进长吉一体化。

统筹推进城镇化,大城市是表率和先锋。

《长吉一体化实施方案》和《长吉一体化发展规划》概念设计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长吉两市签署了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

这是我省唯一的综合保税区,对于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促进长吉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长春市以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为平台,是做大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功能的突破口,在打造开发开放平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城乡统筹发展、创新投融资体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政策体系支撑等6个方面,实行先行先试,并进一步加快长春市的“三城、两区”建设,推进“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十大”交通节点改造、“八大”城市出入口改造、地铁、轻轨、伊通河综合治理等工程,市内交通、供水和电力等城市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吉林市的基本定位是做大综合性特大城市,开展全面的提质扩容来推进中心城区,加快推进以吉林市主城区为核心,以长吉北线和南线为发展主轴,以十大园区和若干节点镇为支撑的半小时都市经济圈建设。

吉林省农村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吉林省农村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 市是生 产要 素 的聚 集地 、 经济 活 动 的 主要 载
体 , 聚集着 现代化 的工 业 、 达 的商业和 交通 运输 它 发
年, 随着国家在吉林省大规模 的投资建设和吉林省 东部 地 区大规模 开 发矿 业 和林 业 , 立 了一 批 工 矿 建
镇和林 业 镇 , 市 化 率从 1.8 增 加 到 3 .1 , 城 78 % 93%
年, 由于 3年 自然 灾 害 、 民经济 调 整 , 量 城 镇人 国 大 口 转 移 到 农 村 , 市 化 率 从 3. l 下 降 到 城 93 % 3 .5 , 于 下 降 阶段 ; 三 阶 段 , 16 13 % 属 第 从 9 7年 到
17 9 7年 , 文革 的影 响 , 受 工业 生 产受 到 破 坏 , 市化 城

题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 一是计划经济时期 的身份 补偿 , 即给予失地农 民城市居民身份、 商品粮供应和 就业等待遇 , 为他们提供稳定的生活和就业保障, 但 这种方案是建立在政府控制社会资源的条件下 , 不 适应 目前 的市 场形势 ; 二是 改革 开放 以来 , 取一 次 采

伴 随着 工业 化 发 展 , 吉林 省 的农 村 城 市化 进 程
性 支付补 偿 的形 式安 置失地 农 民 , 补偿标 准太低 。 但
2 2 小城 镇建设 水 平偏 低 .
用土 地 的原用途 进行 补 偿 , 以征地 前 耕 地若 干年 的 产值 为标 准 , 地补偿 费 明显偏 低 , 征 这不仅 损害 了农 民的利益 , 也不利 于保 护耕地 。 ( ) 开 渠道 促 进 失 地 农 民就 业 , 立 健 全 失 3广 建 地农 民再 就业 培训 机 制 。农 民失 去 土 地后 , 客观 上

吉林省农村城镇化问题的法律对策思考

吉林省农村城镇化问题的法律对策思考

吉林省农村城镇化问题的法律对策思考
苏显学
【期刊名称】《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23)004
【摘要】吉林省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较快,但在土地、环境、社会管理与治安、城镇规划、社会保障、户籍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积极、稳妥、扎实地推进吉林省农村城镇化,需要以加快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依法解决城镇化中的突出问题.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苏显学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校长办公室,吉林132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2.6
【相关文献】
1.探索农村城镇化理论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评《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探索》 [J], 刘景林
2.吉林省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 [J], 李添
3.吉林省农村城镇化要素聚集科学路径探析——以吉林省长春市五棵树镇为例 [J], 苏显学
4.吉林省农村城镇化问题的战略思考 [J], 佟国光
5.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J], 李姜燕;高雅斌;黄万猛;张冉;徐莉;徐祗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长岭县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道路的探索
[摘要]吉林省长岭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贫困县。

尤其西北地区相对贫困,发展落后。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北地区的情况加以分析,得出选建核心特色城镇、走内生型农村城镇化道路是该地区的发展出路。

即以农业产业化(林业畜牧养殖业)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区域发展的思路,并进一步探讨了长岭县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道路的具体步骤和措施。

[关键词]内生型农村城镇化;核心城镇;产业集聚;SWOT分析法
长岭县西北地区是指受自然条件限制发展的太平川镇、八十八乡、三十号乡、北正镇、大兴镇(原永升乡和大兴镇合并)、三团乡六乡镇,该地区幅员广大,领土面积为长岭县总面积的40%,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县财政贡献率低,是长岭县最为贫困的地区。

该地区的发展直接影响了长岭县的整体发展。

1 西北地区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具有直观、清晰、系统、全面说明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区情的分析,得出该区的发展战略,以期摆脱贫困落后的现状。

1.1 优势(Strengths)分析
(1)交通便利。

该地区地处两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市(松原、白城、四平、哲盟)的边缘结合部,地缘优势明显,交通发达。

203国道和省道长白西线在县内交叉通过,通让、平让铁路在境内的太平川站交会,全县村村通公路工程基本竣工。

该区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2)幅员广大,便于规模化经营。

由长岭县政区图可以看出西北地区的乡镇
数目少,但幅员广大,相当于其他乡镇的2倍。

该区土地面积占全县面积的38.2%,而人口却只占17.7%,是一个典型的人少地多的地区。

非常有利于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3)林草资源丰富。

该地区林草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县最适宜发展养殖和木材加工的地区,具有规模开发与经营潜力,为该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障。

(4)矿产资源丰富。

太平川镇境内地下矿藏资源较多,蕴藏着大量的硅砂、原煤、石油、天然气、伊利石等矿藏。

特别是已探明原煤储量在5亿吨以上,具有广阔开采前景。

(5)工业基础雄厚。

镇内工业基础雄厚,全县70%的工业、企业分布在太平川镇,是长岭县工业基地。

太平川镇1992年以前为白城地区开发开放试验区,1993年被松原市确定为经济技术开发开放区,2003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太平川镇设立工业园区。

1.2 劣势(Weakness)分析
(1)自然环境恶劣。

西北部地形是沙丘和丘间平地,主要分布于八十八、大兴、北正镇、三十号、三团、太平川6个乡(镇),沙丘的东西走向三道半固定沙岗为主,面积较大属多年风积沙丘。

土壤为风沙土,耕层土壤很薄,自然肥力较差,土质松散,跑水跑肥,易受风剥。

该区主要用地下水,许多地方已处于超采状况,水资源危机比较突出,同时该区旱灾频繁。

(2)产业结构不合理。

虽然三次产业比重由“九五”期末的63∶14∶23调整到2006年的56∶20∶24。

但第一产业远大于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之和。

(3)乡镇企业布局分散,乡镇规模小。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乡镇企业长足发展,有利于产业集聚。

但该地区乡镇企业自身规模小、经济实力较弱且布局分散,影响了生产要素的进入,不利于招商引资,限制了产品供给和需求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

同时乡镇的功能仍旧停留在政治、文化、集市中心,对农村的带动、辐射功能弱。

(4)经济总量少,财政投入不足。

长岭县是农业大县,财政困难,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尤其恶劣,农业生产受限,经济发展相对该县其他地区还要落后,政府
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形成该区域城镇化的瓶颈。

1.3 威胁(Threats)分析
(1)政治威胁,政府协同。

西北地区各个乡镇为了追求本乡镇的利益,对管辖范围内的资源和权力十分看重,“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严重,政治协同力度弱。

这必将降低西北区域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效率,极其有限的资源又被分摊到多种用途上,其结果是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大大提高了机会成本,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自然风险。

干旱和风灾是该区最主要自然灾害,且旱灾频繁。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干旱危害耕地大于100万亩的有5个年份,几率为9年一遇;受旱耕地大于50万亩的有14个年份,平均为3.6年一遇;受旱耕地大于10万亩的有33个年份,几率为1.5年一遇,基本上是旱灾连年,2007年出现农业绝收。

2 核心城镇的选择及建设
2.1 增长极理论(区域非均衡化发展理论)
增长极理论是区域经济增长重要理论。

它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与其他同类经济体相比,具有增长快的特点;二是对其他经济体有极强的影响作用。

长岭县西北地区有6个乡镇,这6个乡镇都面临着自然环境的困扰,经济发展困难,如果采取均衡发展战略,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2.2 核心城镇的选址要求
(1)具有良好的经济腹地和强大的辐射力。

良好的经济腹地对区域经济中核心城镇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要为核心城镇提供连续不断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这样核心镇才有强大的发展动力。

同时,来自于周边兄弟镇支持的核心镇又要有足够的辐射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周边兄弟镇的支持,满足兄弟镇的需求。

没有相互
的扶持和共同作用,核心镇难以发展起来,也就无法推进区域经济的升级改造,也就无法促进区域经济大发展。

(2)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核心镇的选择应该着眼于未来,它不应该仅仅是短期内区域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同时也应该是未来几十年里的经济领跑者,这样的核心镇才有活力,才有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升级。

这就要求核心镇应该具有长足的发展潜力。

2.3 西北地区核心城镇的选择
通过对6个乡镇各指标的综合考证,我们可以看出,太平川是交通、基础设施、资源、产业、地理及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优势最为明显的乡镇。

因此,其作为西北地区的核心城镇,将是带动西北地区发展的活力地带,应该作为重点投资建设的城镇。

3 建设核心城镇的对策措施
3.1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定位专业特色镇
该区林草资源、矿产资源都很丰富,在特色镇的选择上面临着困难,应如何定位特色镇成为该区能否摆脱贫困,走中国特色强镇的关键,如果没有侧重,兼顾开发,就不具备特色,同时财政负担大,这样不仅困难重重,而且无法壮大,不可能实现全方位发展和全面超越。

长岭县财政困难,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同时又是乡镇行政建制区,想要建设门类齐全的三大产业体系,既不现实,也不具备条件,因而西北地区应该结合本地的基础条件和区位特色,建设本地的特色产业,西北地区具有天然的林草资源优势,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资源的比较优势,应该以正在壮大开发的矿产资源为依托,着眼于该区的畜牧屠宰加工业发展,并将其定位于该区的特色战略目标。

走生产、加工、销售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条龙之路,实现该区经济十足快速发展。

3.2 引导人口集聚
袁中金、刘君德等人通过对全国17个省的1663个中心镇的统计分析表明,中心镇区人口每增加一个统计级别,GDP增加1.5亿元,人口城镇化率增加5.4个百分点,人均收入增加400元,三产产值增加0.9亿元。

因此核心镇区应该加快产业升级,提供更多的劳动岗位,吸引更多的人流,同时政府应该放宽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优化房屋居住等基础设施。

3.3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核心镇集聚
长岭县西北地区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有效地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

引导各乡镇企业适度集中于太平川镇周围,鼓励乡镇企业和人口向太平川镇集聚,放宽投资政策,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太平川镇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针对该地区畜牧业、养殖业和林业发达的现状,走农产品深加工之路,在太平川镇发展屠宰加工业,充分应用玉米秸秆发展畜牧业饲料,建立木材深加工基地,发展特色产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推进太平川镇的城镇化建设。

3.4 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该地区有快速便捷、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和铁路网,交通方便,便于产品的外运销售,非常符合现代企业投资建厂的硬件标准,但是由于该区的市场准入门槛太高,把大批的投资商拒之门外,作为政府,应该放低准入标准,加大投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催化该区经济的稳步发展。

3.5 消除制度性障碍,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
目前的城乡就业结构是长期实施不适当政策的结果。

要消除妨碍人口迁徙和就业的种种限制,不仅要改变户口等成文的正式制度,更要逐步消除住房、医疗卫生、劳保、养老和子女就学等各种事实上对人口迁徙和移动就业的阻碍,真正形成统一、自由的劳动力市场,降低以至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成本,让劳动力要素顺利进入城镇,支援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袁中金,刘君德.中国中心镇区人口规模研究[J].城市规划,2004(6):12-21.
[2]刘俊杰.县域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