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测试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单元检测试卷(共7套有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单元检测试卷(共7套有解析)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1、2、3 4、5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6、7、8 9、10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11、13、14 12、15、16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17、18 19、20 综合 21、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拱卫王室统治 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 D.扩大统治范围解析:B 由“以亲屏周”可知其目的在于拱卫王室统治。
2.《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解析:B “庶出,不得立”“虽幼,以嫡立”反映的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地位间的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3.《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察举制 D.世袭制解析:B 从材料“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可以看出材料中的问题是权力分配的问题,宗法制的核心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由此解决了权力继承纷争的问题,故选B。
4.(2017•山东潍坊期末)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
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 ) A.浓厚的宗族色彩 B.强烈的等级意识 C.浓重的神权色彩 D.发达的礼乐制度解析:B 周代礼制的“亲亲”和“尊尊”意为要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尊重应该尊重的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试题模块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袭制解析:B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以分权实现集权c.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解析:B 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
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 )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解析:A 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
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这说明(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解析:D 材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时人员的平等,打破了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天朝上国观念,故D项正确。
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测评:单元综合测评6 含解析
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测评:单元综合测评6 含解析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大总统誓词新中国成立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解析】A项不符合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只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而不是封建制度;B项只是辛亥革命的功绩;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两者的共同点是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给人们更多的民主和自由。
【答案】 C2.苏格拉底评价雅典民主时说:“用豆子拈阄”的3.“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个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
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
“这个制度”是( )【导学号:24940135】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村民选举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党派无关,故A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少数民族地区自治的制度,与党派无关,故B项错误;村民选举制度是基层的民主制度,与党派无关,故C项错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克服了西方党派间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保证了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的统一,故D项正确。
【答案】 D4.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协助国家机关”;并根据“1954年”这一重要的时间点判断,此时已经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协的职能转变为参政议政。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期末复习综合测试题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期末复习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0.5分/题,共50分)1--------10 C A A C C B B D C A11------20 B D B C B A B A C A21------30 D D A B A C A D A B31------40 B B C D A B A B B C41------50 C A D B A C D C B B51------60 B B A C D D A B C D61------70 A C A C B C C B A C71------80 A D D C C B C A D B81------90 C C B D A A D D B D91------100 B B D B C D C D C B二、非选择题(共50分)102、(1)西汉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对秦朝的一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均为秦官,西汉依旧设置。
(3分)(2)汉武帝任用宦者,担任中书,汉成帝不再用宦者,但进一步加强尚书的职权,他们逐渐参与国家机要和决策。
这样改革官制的目的是加强皇权。
(3分)(3)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的权力,使尚书台实际成为最高决策施政机构,三公的权限进一步被剥夺。
这样,大权总揽于皇帝。
(3分)(4)相权不断削弱,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专制集权的封建政治体制发展。
(1分)104.⑴英、德:君主立宪政体;美、法共和制政体。
(1分)⑵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体制,都保留了君主。
(2分)不同: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权力的象征,而议会至上。
德国皇帝却拥有很大实权,主宰议会,宰相对皇帝负责。
(4分)⑶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任何一项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
在权力的天平上,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大于另外两项权力,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
(4分)105、(1)马克思主义(2)十月革命(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6、(1)名称:中华民国。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1—4单元测试
历史1——4单元 综合练习(一)1、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而是像水 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 ) 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 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 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段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 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B. 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C. 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 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3、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据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 贡楚国2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 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B. 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 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 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4、“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 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 .皇帝制度B .郡县制度C .官僚制度D .朝议制度5、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 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6、秦统一全国后采取的措施中被称为“非常有效且持久的国家统一的粘合剂”的是 A .确立皇帝制度 B .统一货币 C .统一度量衡 D .统一文字7、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 功伐之患。
”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A .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 .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C .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 .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8、唐朝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 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试题
历史必修一阶段复习总结性质量检测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说明①分封制取代了内外服制②周王拥有最高的土地所有权③周朝实行严格的宗法制④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权力重心应当向地方下移D.君主不应行集权统治4.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王位世袭制的破坏C.科举制的推行 D.三省六部制的设立5.《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三省职责分工明确 B.建立民主政治体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6.“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材料描述的政治体制开始实行于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7.“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等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
文中的“她”指的是A.古代中国 B.古代希腊 C.古代罗马 D.古代雅典8.伯利克里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然开始行动。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一)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A.建立大宗小宗体系B.拱卫王室统治C.明确宗室血缘亲疏D.扩大统治范围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C.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D.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3.如图是中国古代的某一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
该制度的设立( )A.简化了决策过程B.降低了监察效能C.加强了君主专制D.确立了三权分立4.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中央集权C.杜绝地方割据D.防止吏治腐败5.历史学家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
“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的主要原因是( )A.执政官们的坚决改革B.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C.民主政治的全面扩展D.广大平民的长期斗争6.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
”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A.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B.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C.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7.谈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很多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完美的政治设计。
其“完美”体现在( )A.确立责任内阁制B.以妥协方式确立民主制C.实行了议会主权D.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8.读下图,图中著作的部分目录及内容研究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9.“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遏制吸毒,医治官场病疾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10.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Ⅰ卷交答题卡,Ⅱ卷交答题纸)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A.过渡到社会主义 B.集中人力、物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C. 实现工业国有化D.对小企业实行监督2.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重大的意义是()A.得到工人和农民的支持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解决了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D.确立了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3.下列各项不属于斯大林经济体制表现的是()A.单一的公有制B.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C.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D.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4.造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重要原因是()A.片面强调产值、产量B.片面发展重工业C.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D.轻工业布局不合理5.以下那种矛盾直接引发了1929年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A.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B.大生产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D.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6.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A.抑制通货膨胀,实现财政改革B.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福利措施C.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D.采取报复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7.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行计划经济8.右图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修筑的田纳西水利工程,其修筑的直接目的是()A.国家干预经济,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性B.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C.兴办水利工程,解决发电、防洪、灌溉等问题D.国家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克服建设的盲目性9.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表现不正确的是()A.建立国营企业B.制定经济计划C.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D.扩大政府采购10.“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A.普通职工已经拥有了企业的所有股票B.企业职工控制企业所有权C.人民大众成为资本的拥有者之一D.资本家已不再控制企业的决定权11.“经营者革命”出现的原因是()A.“人民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B.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C.资本家已不再控制企业的决定权D.科技发展及生产过程复杂化的要求1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指()A.20世纪40—50年代B.20世纪50—6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70—80年代13.二战后初期,苏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A.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B.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继续C.农业单产没有提高D.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改善14.赫鲁晓夫改革的最深远影响是()A.农民得到自留地,生活有所改善B.“物质利益原则”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C.工农业总产值有较大的提高D.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15.勃列日涅夫改革在工业方面的措施是()A.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B.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C.给企业调整工资的权利D.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16.导致戈尔巴乔夫改革转向政治领域的直接原因是()A.苏联政治危机加剧B.国际形势日益紧张C.各共和国要求分离D.经济改革陷入困境17.1953年开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A.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B.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C.改变不合理的劳动产品分配制度D.将单一所有制发展为多种所有制18.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期末检测卷(一)Word版含解析
期末检测卷(一)(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
这套制度……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
”下面对“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正确的表述是()①唐三省六部制②宋“中书门下”③元行省制度④清军机处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西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实行宗法制度,然而血缘纽带在几代之后就会松弛和疏远,这在政治上带来的最主要的不利影响是()A.贵族普遍地转化为庶人B.权力世袭制逐渐地消亡C.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D.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3.黑格尔在提到古希腊自然环境时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
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又靠大海来沟通。
”这种情况有利于()①发展农业经济②发展海外贸易和航海③形成城邦国家④君主制政体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在学习《十二铜表法》时,甲、乙两个同学展开了争论:甲说:“《十二铜表法》仍然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利益,所以它不是平民斗争的胜利!”乙说:“《十二铜表法》是维护平民利益的,因为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你认为他们的观点()A.甲正确B.乙正确C.甲乙都正确D.甲乙都不正确5.在苏格拉底看来,雅典民主制的最大弊端就是“外行治国”,即听任国家的命运由丝毫不懂政治知识的普通民众去摆布。
他主要针对的是雅典民主政治中的()A.公民大会制B.差额选举制C.抽签选举制D.公民政治6.程汉大在《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两党制的发展D.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7.直到1877年,法国君主派依然不甘心,对共和派进行反扑,共和派遭到重大打击。
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测评:单元综合测评2 含解析
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测评:单元综合测评2 含解析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马克思指出,在古希腊“周期性的殖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固定环节”,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唯一的出路就是强迫移民”。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与生产方式B.民族传统与思想认识C.原始遗风与城邦政治D.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解析】希腊荒瘠的山坡把平原分成小块,土地气候只适宜于种植葡萄、橄榄等,粮食不能自给,但海岸线很长,多良港,海洋成为主要运输通道。
这些地理环境成为移民的主要原因。
【答案】 A2.古希腊的城邦一般以独立的城市为中心,向周围【答案】 A4.《雅典政制》中记载:①议事会是抽签选举的,议员五百人……;②主席团职位轮流担任……;③主席团有一个总主席……;④任职一日一夜,不得延长……这些规定中,有利于保障民主防范专制的设计有(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议事会是抽签选举的”体现民主性,故①正确;“主席团职位轮流担任”有利于防止专制,故②正确;“主席团有一个总主席”有可能导致权力集中,出现专制,故③错误;“任职一日一夜,不得延长”说明有任职期限,体现民主,故④正确。
【答案】 B5.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曾对希腊总理说:“世界任何地方进行民主选举的时候,希腊都应该收取版税。
”能支撑希腊都应该收取版税的有力证据是( ) A.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形式B.希腊颁布了近代世界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C.雅典民主开创了民主选举,与现代民主无异D.希腊在近代开创了代议制的民主运作方式【解析】雅典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故选A项。
【答案】 A6.有人在评价雅典民主时说道:“在一项政策通过时,它往往能够集中多数人的智慧,从而使该政策总是显现出更实际和更安全。
岳麓版高三历史必修一试题集锦(附解析)
枣庄一中第五届知识与创新能力竞赛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2008年初,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大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
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2.据考古发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多为礼器和兵器,北方出土的青铜农具比江淮出土的青铜农具要少。
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应该是A.商周的青铜冶铸业水平不高B.商朝的统治者对农业生产不重视C.北方统治者重礼制和军事D.江淮地区富含铜、锡、铅矿3.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A.分割地方权力B.对地方官的监察C.发挥文官作用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4.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
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B.宋太祖重视教育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5.在中国历史上,赵匡胤“陈桥兵变”也称赵氏“黄袍加身”,朝廷重臣的家庭被称为“满门朱紫”,这些名词来源于服饰的何种功能A.区分等级贵贱B.标记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C.说明社会分工的不同D.美化程度的不同6.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清朝设置军机处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7.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8.下列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中,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C.建立陪审法庭制度D.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9.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 B.中央任命 C.地方推荐 D.考试选拔2.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增加税收 B.恩泽贵族 C.削弱王国势力 D.削夺武将军权3.19世纪列强一再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近代中国的落后B.列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C.清政府的腐败D.中国的资源丰富4.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偏师北伐,太平天国本来可以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在( )A.只看到现象没有抓住本质B.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必然因素C.片面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D.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5. 太平天国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是()A.满汉地主联合镇压B.农民阶级内部变乱导致分裂C.敌人长期围困封锁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6.在下列列强侵华战争中,侵略者曾攻入北京烧杀抢掠的有()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7.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未能瓜分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B.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的矛盾C.义和团运动对侵略势力的打击D.中国人民不屈的反抗斗争8. 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是在()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C.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D.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9.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制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基于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村民民主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0.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一外交政策叫()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一条线,一大片”11.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存在着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其主要根源是()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C.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 D.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12.我国政府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A.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的取得C.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削弱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13.“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深刻历史教训是()A.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B.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C.要防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D.要严防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1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对外关系中所实行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有()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求同存异”原则③“一国两制”方针④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古代亚非文明成就中,为希腊文明所汲取的是()A.中国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B.中国文明与埃及文明C.埃及文明与印度文明D.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16.下列关于古罗马法律文献的叙述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民法基本上属于罗及其公民的法律,只包括成文法,不包括习惯法B.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C.《十二铜表法》涉及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等,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D.《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17.下列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光荣革命”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最重要的成果B.《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C.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相融的混合物D.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君主立宪制,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1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三权的归属不正确的是()A.行政权归总统B.立法权归国会C.司法权归联邦法院D.外交权归联邦议会19.现代英法美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点不包括()A.都实行两院制B.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发展C.上院权力都比下院大D.都拥有立法权20.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没有科学理论指导B.没有发动农民参加革命,也没有外援C.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D.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革命不可能成功21.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B.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C.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D.是世界现代历史的开端2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2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相同之处是()A.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C.政治经济一体化性质的集团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24.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欧共体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B. 欧共体的形成、联合国的建立C.第三世界的兴起、苏联解体D.欧共体的形成、苏联解体25. 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目标的原因是()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D.日本迫切需要国际承认二、材料解析题:(共4分)1.阅读下列材料:有学者认为,美国的民主制度是根据人们的政治经验,还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及未来打算,理智地“设计”出来的。
权力的分立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具体体现为三权分立。
简述美国1787年宪法有关三权分立的规定及其作用。
(9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
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
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增强。
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摘自《世界史》材料二: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的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
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来看,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基础的。
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
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摘自《世界史》材料三: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
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人教社《世界现代史》请回答:⑴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世界近、现代史上两个试图统一欧洲的例子,并分析它们失败的共同原因。
(8分)⑵结合二战后的史实说明“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6分)⑶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及目的。
(6分)3.有人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悲凉的三部曲,中国一步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清政府与列强的关系呈现了四部曲,即从对抗到和好、再到抵抗、直至最后屈服的变化趋势。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9分)⑵清政府与列强的关系为什么会呈现这种变化趋势?(4分)⑶这种变化趋势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从中你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8分)标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BCBBDBDDBCABACDAADCDADAAC二、材料解析题:1.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三者独立平等,达到了权力制约与平衡。
2.⑴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和法西斯德国都曾企图独占欧洲。
失败原因: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损害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利益,引起了欧洲的广泛反抗;建立在军事征服基础上,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民族意识;遭到以英国为首的政治、军事同盟力量的反对。
⑵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两极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组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
⑶成立原因:欧洲实力削弱,苏联严重威胁,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加强。
目的:加强欧洲国家间的联系,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3.⑴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和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的破坏,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的失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⑵这是因为中外反动势力之间既有矛盾和斗争,又有共同的利益和彼此的勾结。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既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为危及到统治阶级切身利益,因此中外反动势力之间有矛盾;另一方面,列强要侵略中国,只有“以华治华”、扶植代理人才能达到目的,而清政府要维护其反动统治,也需要借列强的力量来镇压人民的反抗,二者又有共同的利益基础。
⑶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使中国革命的任务更加艰巨和曲折。
使近代中国人民不得不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历史使命。
启示:首先,列强的侵略是造成中国近代贫穷落后的根源,而中国反动政府是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因此在反帝的同时必须反封建;其次,列强之间、列强与中国反动政府之间有矛盾和斗争,这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实现民族独立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