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数学家独领风骚
华人数学家“成就堪比陈景润”?
华人数学家“成就堪比陈景润”?华人数学家“成就堪比陈景润”?长期沉寂,一夜成名,张益唐首次证明存在无穷多素数对华人数学家“成就堪比陈景润”?一位华人数学家,一夜成名。
《自然》杂志网站5月14日报道,任教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张益唐最新证明,存在无穷多个之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
在解决孪生素数猜想方面,张益唐的这一研究被认为在终极数论这个古老的数学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两天,张益唐的名字在国内数学圈一下子热了起来。
北京大学官方网站前天发布消息介绍张益唐,说他1978年进入该校数学科学学院攻读本科,1982年读硕。
很多任教于名校数学系的教授更在一点一滴“拼凑”有关他的信息,编织一个新的学术传奇:张益唐最近的证明如果被认为正确,那么他的“成就堪比陈景润”;但此前,他在美国长期沉寂,没有正式教职,公开发表的论文只有两篇。
孪生素数猜想,有了重大突破很多数学猜想都是“世纪大难题”,和至今尚未有解的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孪生素数猜想也是著名的数学猜想。
很多数学家希望通过解决孪生素数问题,进而攻克哥德巴赫猜想。
素数,是指只含有两个因子的自然数(即只能被自身和1整除)。
孪生素数,是指两个相差为2的素数。
比如,3和5,原因,或许在于他的“逆袭”——在此次以数学研究成果亮相前,他在美国默默无名。
张益唐任教的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是一所很普通的大学,不管是学校名头还是数学专业,都名不见经传。
昨天恰好来沪讲学的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根据他看到的一些信息资料,张益唐目前在美国还没有稳定的教职。
美国大学实行终身教职制度,而赴美多年的张益唐目前并没拿到终身轨(tenure),只是具有临时教师资格的讲师。
蔡天新说,早些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他和张益唐曾有一面之缘。
在北大,很多78级数学系学生都知道张益唐,他是当时班级里数学学得最好的学生,“很愿意钻大问题”,对别的事情不太在乎。
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教授汤涛也在个人微博中披露,到美国后,张益唐常“以车为家,默默苦攻难题”。
寂寞的数学家和不孤独的素数华裔数学家张益唐
这又是一个关于数学家的传奇故事。
5月13日下午,新坎布尔大学讲师、华裔数学家张益唐在哈佛大学做了关于自己一项研究的报告,关于素数的报告。
素数,也就是质数,是那些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数。
根据经验,我们认为素数的分布会越来越稀少,然而,也有数学家指出,素数们没那么孤独——对大于1的整数n,在n和2n之间必然存在一个素数,这就是“伯特兰-切比雪夫”定理。
素数们的亲密关系还不止于此,也许是上世纪最伟大数学家的大卫·希尔伯特在1900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著名的23个重要数学难题和猜想,其中的一个问题提到:应该存在无穷多个相差为2的素数对,希尔伯特把这些素数对称为孪生素数,这些素数在数轴上相互偎依着,是这种神奇的数字展现在世界上的一种奇特的存在形式。
数学家们相信这个猜想是成立的,但没人能够证明它。
张益唐所做的是,证明了存在无穷多个素数对,它们的差小于7000万。
虽然7000万与2之间尚存距离,但正如美国数学家多利安·戈德菲尔的评论:从7000万到2的距离相比从无穷到7000万的距离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今年4月,张益唐向《数学年刊》(Annuals of Mathematics)杂志提交了题为“素数间的有界距离”(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的文章。
5月21日,文章被接受——这几乎创了这个顶级数学期刊的一个纪录,根据常规,要在这本数学界最受敬仰的期刊上发文,必须解决很难的问题,文章要很长,更长的是审稿人苛刻以及漫长的审稿过程,这个审稿过程耗费的时间往往以年计。
张益唐文章发表后,一位审稿人、数论专家伊万尼克(Henryk Iwaniec)称,这个结论经过了自己的严格检查,这位波兰裔美国数学家是公认的当今最顶级数论专家之一,而且,这种审稿人自称身份的做法在数学界并不多见。
5月14日,《自然》杂志以“第一个无穷组素数成对出现的证明”报道了张益唐的研究,那篇文章的开头说,“这真是个只有数学家才爱得起来的结论”。
美在其间,乐在其中——华人数学家张益唐的数学世界
j
我打量眼前的张教授,他虽然60
。
_-
岁了,历经坎坷,但丝毫末显出“饱经风霜”的样子,看起来 十分“阳光”,笑起来特别“灿烂”,脚穿一双运动鞋,走起 来颇为矫健.确有真人不露相的大家风范. 演讲终于开始了.演讲的题目虽是“漫谈素数(即质数)”,成果展开.张教授证明了:存在无穷多
————————一
数的个数为万(x)(如不超过10的素数为2,3,5,7,所以厅(10)=4:又如万(1000)=168,石0000000)=78498),
”:
则万(工)无限接近于去(当x趋于无穷大时),这就是著名的素数定理:石(x)~意.
由此可见,随着x趋于无穷大,倒x之间的所有素数的平均间隔‘’_=Inx将趋于无穷大.但是否
囊
,
发表一些半成品,自从三十年前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尔后在美国普渡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发表
的论文校少.博士毕业后,导师没为他写推荐信,六七年问张益唐送过快餐外卖、做过会计,一度无处
安身,只能睡在汽车里.直到Iggg年,他在北京大学较友的穗助下,才到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谋得一个
。
非正式的讲师资格.又过去十四年,终于修成正果.
础,此外找们也要学学国际上一些著名数学家。他们做学问胆子很大.严谨,而不是束缚手脚.不论学习 还是研究,不要轻易放弃,人云亦云.要有一种不满足感,才能不断进步.“您坚持20多年取得重大成就
一定有非常顽强的毅力吧?!”张教授的回答出人意料: “我倒没觉得需要多大的毅力.淡定一些,相信困难会过
÷
去.个人对成功的追求.不要太强烈.”那么,动力在哪 里?最后,张教授回答那位小女孩“为什么喜欢数 学”时,我得到了答熹: “数学很美,比许多游jc|巴更有意思.” 张教授瞳我的请求,把这句话写在了我的笔记市上. (沙国祥)
陶哲轩
陶哲轩:华裔数学天才在本月22日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式上,当国际数学联盟主席鲍尔宣布本届菲尔茨奖得主名单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华人面孔,他就是澳大利亚华裔数学家陶哲轩。
陶哲轩因为在调和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而获此殊荣,他也成为继1982年首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获菲尔茨奖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
国际数学家大会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国际数学界的“奥林匹克”。
大会颁发的菲尔茨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陶哲轩在获奖后鼓励大家说:“我想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能力和自由跟数学一起玩——给自己找些小挑战,设计一些小游戏等。
”他还说:“我父母告诉我,我两岁时就对数字着迷了,我那时就试图教别人用数字积木计算。
”他的纪录至今无人能破据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高德里称,陶哲轩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数学天分,他两岁就会加减法、7岁就学微积分、8岁开始念中学、12岁就在大学里研究数学,16岁大学毕业。
1986年、1987年和1988年,陶哲轩三次成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最年轻的参赛者,依次赢得铜牌、银牌和金牌。
他未到13岁就赢得金牌的纪录至今没有人能打破。
陶哲轩于1992年至1996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研究生,并于21岁时获得博士学位。
年仅24岁时他就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终身数学教授。
陶哲轩此前曾获得多个学术大奖,2000年获颁塞勒姆奖,2002年获颁博谢纪念奖,2003年获颁克雷研究奖,以表扬他对分析学的贡献。
2005年,他获得利瓦伊·L·科南特奖。
2004年,本。
格林和陶哲轩发表一篇论文预印稿,宣称证明存在任意长的素数等差数列。
普林斯顿大学的菲尔茨奖获得者查尔斯·费弗曼回忆,“神童”陶哲轩12岁时被父亲领到普林斯顿大学接受考试。
“我当时认为他比我遇到的其他神童多一点优势,现在看来是多很多。
”他说。
陶哲轩的导师、沃尔夫奖获得者埃利亚斯。
施泰因曾表示,陶哲轩是百年难遇的奇才。
【名人故事】美《探索》评出最聪明科学家:33岁华裔陶哲轩夺魁
【名人故事】美《探索》评出最聪明科学家:33岁华裔陶哲轩夺魁,陶哲轩陶哲轩 1975年7月15日在澳大利亚出生,是家中长子。
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24岁时便被聘为正教授。
研究涉及质数或素数形式,在压缩感知方面的突破性研究令工程师可以开发出用于核磁共振成像、天文仪器和数码相机领域的更尖端、更有效的成像技术。
美国最新出版的《探索》杂志评选出美国20位40岁以下最聪明科学家,有两名华裔科学家入选。
其中,数学家陶哲轩位居榜首,电子工程与生物工程师杨长辉排在第10位。
成果曾获“数学界诺贝尔奖”据《探索》报道,33岁的陶哲轩是美国研究成果最多、最受尊敬的数学家之一。
据测试,陶哲轩的智商介于220至230之间,如此高的智商百万人中才会有一个。
他在小小年纪时便展现出数学天分。
8岁升入中学,曾参加SAT(美国高考)数学部分的测试,得了760分的高分(800分为满分)。
陶哲轩20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4岁被洛杉矶加州大学聘为正教授,后来获得“菲尔兹奖”,这一奖项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性格从中国文化学会谦虚陶哲轩的父亲陶象国说:“假如你的孩子是天才,你大概会希望他像哲轩一样,是一个容易亲近的天才。
”陶哲轩不会说中文。
陶象国的解释是,陶哲轩的二弟陶哲渊有自闭症,担心同时讲英文和中文不利于哲渊的成长,在家就只说英文。
陶哲轩说,在我成长过程中,中国和澳大利亚文化对我都有熏陶。
从中国文化里我学到了保持谦逊,从不自大。
借鉴奥数金牌得主如何成功陶哲轩也曾参加过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他在1988年获得金牌时,尚不满13岁。
中国也有不少奥数奖牌得主,却没有人能够取得像陶哲轩这样杰出的成就,有些人甚至远离了数学。
陶哲轩说,数学研究和奥数所需的环境不一样,奥数就像是在可以预知的条件下进行短跑比赛,而数学研究则是在现实生活的不可预知条件下进行的一场马拉松,需要更多的耐心。
在中国,有学生将奥数视为升入大学的一条捷径。
华人数学家周炜良 独领风骚
华人数学家周炜良独领风骚【周氏坐标】数学家周炜良在代数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周氏坐标;另外还有以他命名的“周氏定理”和“周氏环”。
周炜良 1911年10月1日生于上海.代数几何.周炜良的父亲周达(美权)是清末民初著名数学家、集邮家,家境比较富裕.周炜良幼年在上海生长,从未进过学校.5岁开始学中文,11岁学英文,都由家庭教师讲授.20年代上海的大中学校颇多使用美国的原文课本,周炜良即自学各种知识:从数学到物理,从历史到经济.1924年,周炜良恳求父亲送他到美国读书,先在肯塔基州的阿斯伯里学院补习,后来进入肯塔基大学.那时的主要兴趣在政治经济.直到1929年10月进入芝加哥大学时,仍然主修经济学.可是此后两年内发生了变化.1931年夏天,一位在芝加哥大学得到博士学位后又去普林斯顿工作一年的中国数学家,劝周炜良到普林斯顿去,或者去德国的格丁根大学——那时的世界数学中心.于是在1932年10月,周炜良带着研究数学的模糊想法去了格丁根.补了半年的德文后,希特勒法西斯上台,格丁根衰落了.周炜良在芝加哥时曾读过B.L.范·德·瓦尔登(Van der Waerden)写的《代数学》(Algebra),十分欣赏,于是转到莱比锡大学随范·德·瓦尔登研究代数几何,这是1933年夏天的事.次年夏天,周炜良到汉堡渡暑假,遇到维克特(Margot Victor)小姐,成为好友.周炜良滞留汉堡大学,随数学家E.阿丁(Artin)听课.直至1936年初才回到莱比锡,在范·德·瓦尔登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并和维克特完婚.婚礼上,正在汉堡大学留学的陈省身是唯一的中国宾客.周炜良成家立业之后,遂返回上海,在南京的中央大学任数学教授.一年后,抗日战争爆发,不得已留在上海.周炜良的岳父在德国曾有很好的工作,由于希特勒的种族迫害而流亡上海,几乎身无分文.这时的周炜良必须自立挣钱,供养太太、两个孩子,以及岳父母.抗日战争胜利后,周炜良计划经营进出口贸易.大约在1946年春天,陈省身从美国返回上海.他力劝周炜良重返数学研究,并留下许多战时发表的论文,特别是O.扎里斯基(Zariski)和A.韦伊(Weil)的论文预引本.周炜良虽然离开数学已近10年之久,但他终于作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回到数学领域.由于陈省身写信给普林斯顿的S.莱夫谢茨(Lefschetz)作了推荐,周炜良在上海同济大学短期任教之后,便于1947年春天到达普林斯顿.他在那里做了一些相当好的工作.次年,范·德·瓦尔登访问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周炜良去看他,恰好该校有一个教职的空缺,周炜良遂应聘到那里就任副教授.1950年升任正教授.当年,战后首次恢复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在美国举行,周炜良作为该校的正式代表与会,会后曾在哈佛大学短期讲学.1955年再度去普林斯顿进行访问研究,返回霍普金斯大学之后就任数学系主任,前后达11年之久(1955—1966).1959年,他当选为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1977年,周炜良退休,成为霍普金斯大学的荣退教授.周炜良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代数几何的研究,成为20世纪代数几何学领域的主要人物之一,以周炜良名字命名的数学名词,仅在日本《岩波数学词典》里就收有7个.回顾20世纪中国数学的历史,能在世界数坛上留下痕迹的华人数学家并不多,周炜良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代数几何学是解析几何的深入和发展.正如二元二次代数方程。
华人数学界和中国本土数学界斗争内幕
华人数学界和中国本土数学界斗争内幕中国数学界的院士不过20多人,这20多人确是派系林立,恩恩怨怨闹不清楚和武侠小说里的江湖矛盾差不多还好有北大帮是最大的帮派,如果没有北大帮作镇,只会更乱!结合最新爆料和历史爆料,我们广为熟知的各种华人数学家以及中国本土的数学家大多数都有着不光彩的一面,内耗非常严重!唯一的例外是尊敬的陈省身先生,他老人家真的是平生不作亏心事,他也是维系各派势力平衡的调节人。
他这一去,数学界积压了多年的恩怨以及最近几年的恩怨都全部爆发出来。
新愁旧恨一起算。
中国数学界派系繁多,而且派系里面还有各种斗争,山头林立。
大家熟知的华罗庚,苏步青等等以及丘等海外人士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矛盾。
真相是残忍的,会打破大家多年来对数学家的各种不切实际的崇拜与尊敬,中国数学家的整体形象以及华人数学家的整体形象都非常糟糕。
举几个小例子,其实当事人双方很难说谁对谁错,只是这种风气很糟糕。
今天你得势你整我,明天我上台了我来整你。
谷超豪院士与夏道行院士之间的斗争,谷超豪院士与龚升的矛盾,华老与苏老之间不见硝烟的战斗,华老与关老之间的斗争张院士与丘之间的恩怨马志明院士与杨乐以及丘的恩怨丘和王世全的恩怨丘动用学术关系炒房地产的事情项氏兄弟与丘的恩怨萧荫堂与丘的历史过节龙以明和张伟平之间的瑜亮之争具体细节就不想多说了,总之现在是天下大乱,群魔乱舞,真替这些数学家们害臊。
现在丘田之间开始PK,新的矛盾又来了。
印象中有三位有名的数学家落选院士。
年龄从大到小是龚升,冯克勤和堵丁柱。
龚升算是华罗庚派系,学问是高的,据说评院士绰绰有余,但华老去得早,龚升又因为年少时的事情与国内一对势力很大的院士夫妇谷超豪胡和生有矛盾,数次评选院士都落选,终隐居于美国。
他编写的教材在美国卖得不错。
胡和生天生丽质,温柔可爱。
她本是龚升女友,奈何被谷超豪横刀夺爱。
龚升与谷超豪遂结下梁子。
谷超豪为苏步青苏家帮大将。
也就等于龚升与苏家帮结下了梁子。
冯克勤的学问我不太了然。
当代十大著名华人数学家
当代十大著名华人数学家上周我们发送的「俄罗斯的顶级数学家,到底有多恐怖?」这篇文章受到了大家广泛关注。
其实华人数学家也很了不起,目前已有两名华人获得了菲尔兹奖。
今天我们为大家盘点介绍一下当代(依然健在)的十位华人数学家,看看他们都做出了哪些非凡成就。
一、丘成桐(1949.4.4.~现在)国际著名数学家,20世纪国际著名华人数学家陈省身老先生的学生,现担任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意大利Lincei 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印度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等职务,荣获1982年度最高数学奖菲尔兹奖,是第一位获得这项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由于诺贝尔奖中没有数学奖)的华人,也是继陈省身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
美国《纽约时报》将其称为“数学王国的凯撒大帝”。
丘成桐的工作深刻地改变并极大地扩展了偏微分方程在微分几何中的作用,影响了数学和物理的许多领域,如拓扑学、代数几何、表示论、广义相对论等。
解决Calabi猜想,即一紧Kahler流形的第一陈类≤0时,任一陈类的代表必有一Kahler度量使得其Ricci式等于此陈类代表。
这在代数几何中有重要的应用。
与萧荫堂合作证明单连通Kahler流形若有非正截面曲率时必双全纯等价于复欧氏空间,并给Frankel猜想一个解析的证明。
在各种Ricci曲率条件下估计紧黎曼流形上Laplace算子的第一与第二特征值。
等等.....二、陶哲轩(1975.7.17~现在)当代最年轻的著名华裔数学家,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是澳大利亚唯一荣获数学最高誉“菲尔茨奖”的澳籍华人数学教授,也是继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
美国出版的《探索》杂志评选出美国20位40岁以下最聪明的科学家,有两名华裔科学家入选。
其中,数学家陶哲轩位居榜首。
是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算术数论等接近10个重要数学研究领域里的大师级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界莫扎特”。
十大数学天才之陶哲轩
十大数学天才之陶哲轩陶哲轩,1975年7月15日,陶哲轩出生在澳大利亚阿得雷德,是家中的长子。
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的华裔数学家,澳洲惟一荣获数学最高荣誉“菲尔茨奖”的澳籍华人数学教授,继1982年的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
陶哲轩于199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UCLA,24岁时便被UCLA聘为正教授。
陶哲轩:一个华裔数学天才的传奇目前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数学系任教的陶哲轩,是赢得菲尔茨奖的第一位澳大利人,也是继1982年的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
2006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陶哲轩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手中领走了菲尔茨奖章,他刚满31岁,而获得菲尔茨奖的全世界一共4个人,而陶哲轩是最年轻的。
他的光辉事迹在网络上流传得到处都是,仅列出最主要的几项如下:11岁、12岁、13岁连续三年代表澳大利亚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依次获得铜牌、银牌、金牌,是迄今最年轻的金牌获奖者(大多数获奖者年龄在15岁以上)。
17岁大学毕业,20岁从普林斯顿博士毕业,24岁获得UCLA的正教授职位。
2006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得菲尔兹奖,时年31岁。
“陶哲轩是一位解决问题的顶尖高手……他的兴趣横跨数学多个领域,包括调和分析、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和组合论。
”颁奖词称。
天才儿童1975年7月15日,陶哲轩出生在澳大利亚阿德雷德,是家中的长子。
他父亲陶象国和母亲梁蕙兰均毕业于香港大学。
陶象国后来成了一名儿科医生。
梁蕙兰是物理和数学专业的高才生,曾做过中学数学教师。
1972年,夫妇俩从香港移民到了澳大利亚。
陶哲轩两岁的时候。
父母就发现这个孩子对数学非常着迷,还试图教别的孩子用数字积木进行计算。
3岁半时,早慧的陶哲轩被父母送进一所私立小学。
然而,研究天才教育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米纳卡.格罗斯在陶哲轩11岁时出版的一篇论文中写道,陶哲轩的智力超过班上其他孩子,但他不知道怎么与那些比自己大两岁的孩子相处,而学校的老师面对这种状况也束手无策。
“隐士”数学家张益唐
只能 以英语交流 , 写去问候 。 后来他有了大名气 , 有人 何。 张益唐答应了 , 那年他 3 O 岁。 签 他听不懂广东话 , 就说 : “ 张益唐对数字的这种敏感 和 证和单 程机票 , 都是 国家安排好 的。 但好在他对生活 的要求并不高 。 “
记忆 , 真是 天 赋 。 ” 他 出 国 留学 .算 是 国家 公 派 自 这 一 去就 好 几 十年 。 普 渡 大 学 位 于 美 同印 第 安 纳 州
为要求 不高 ,很 多东西就 自然地过
去了” , 张 益 唐说 , “ 你 不 会觉 得 特 别
学校在西侧 , 和市 区 困难 。” 费。 1 9 8 4年 , 美国普渡大学 的莫宗坚 的西拉法 叶市 , 他 的 心 思 在 数 学 。 张 益 唐 的导 教授造访北京大学 ,想邀请几名学 隔 一 条 河 ,距 离最 近 的 大城 市 芝 加
张 益 唐 在 举 奠 定 了 其 在 数 学 史 上 的 学 术 地 联 。次 年 春 天 ,
2 ( ) 1 3年 张 益唐 获“ 晨 兴数 学卓 越 成就 奖
位. 获得大名。 莫宗坚写了一篇文章 普渡大学又住 了小半年 。
9 8 2年本 科 毕 业 后 , 前 往 法 国巴 回忆 张益 唐 在普 渡 的生 活 , 提到“ 雅 数学方 面的工作似乎很难 找。那 时 捷 1 9 9 1 可 比猜 想 ” 时, 他写 道 : “ 益 唐 所 有 的 苏联刚刚解体 ,一大批数学人才 涌 黎 十 一 大 学 攻 读 博 士 。 到 了 1
摘数学桂冠,巾帼不让须眉-2019年精选文档
摘数学桂冠,巾帼不让须眉第五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最高奖项――晨兴数学金奖迎来首位女性得主,密歇根大学教授邬似珏获此殊荣。
在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开幕式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教授王慕道、密歇根大学教授邬似珏分别因在微分几何与几何偏微分方程、对二维和三维水波问题小振幅解的整体适定性做出的杰出贡献获晨兴数学金奖。
哈佛大学统计学系教授刘军因对蒙特卡洛推理的重要贡献获晨兴应用数学金奖。
晨兴数学奖被誉为“华人菲尔兹奖”,颁予杰出华人数学家。
金奖及银奖得主均须是在纯数学及应用数学方面有杰出成就的数学家,年龄须在45岁以下。
金奖得主奖金为2.5万美元,银奖得主奖金为1万美元。
长发披肩,却有坚强聪慧的内心邬似珏的研究方向为应用偏微分方程。
2001年,美国数学学会授予邬似珏露丝利特尔萨特奖,表彰她五年来对数学的贡献;同年因为在水波方程方面的贡献获得Morningside银章。
她研究了完全非线性水波问题和一般性双液流体的运动,得到了形态很好的水波方程索伯列夫空间。
水波是船舶、海洋采油平台、港口和海岸的主要荷载。
在工程设计需要的推动和计算机技术与数值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的支持下,水波理论在近50年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非线性水波理论和计算方法、海洋结构物非线性水波荷载和大面积水域波浪传播等方面更是如此。
水波理论在海洋工程、港口工程、海岸工程和船舶工程都有应用,在水波数值模拟中也有应用。
据邬似珏的学生说,邬老师平时不苟言笑,基本不参加什么娱乐活动,大部分时间都埋在办公室搞研究,钻研数学上的难题。
但是,她对学生却非常热情,只要学生有问题,她都非常乐意解答。
她常常在办公室钻研到很晚才回家,总是一副精神饱满的状态。
邬似珏还有一个非常和谐幸福的家庭。
网络上流传有一张关于邬似珏的照片,她戴着一副宽宽的金边眼镜,浅浅的善意的笑意流露出内心的自信。
她完全是一副学者模样,黑色的长发披肩,给人非常和善的感觉。
她柔弱的外表下是一颗坚强聪慧的内心,在数学的征途上一路攀岩,终于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淡泊名利坚持不懈——访美籍华人数学家、北京大学七八级校友张益唐
淡泊名利坚持不懈——访美籍华人数学家、北京大学七八级
校友张益唐
《世界教育信息》编辑部
【期刊名称】《世界教育信息》
【年(卷),期】2013(026)019
【总页数】4页(P3-6)
【作者】《世界教育信息》编辑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华人数学家张益唐:敲开世纪数学猜想大门 [J], 姜靖
2.美在其间,乐在其中——华人数学家张益唐的数学世界 [J], 沙国祥
3.张益唐:孤独的数学家 [J], 汤涛;
4.美在其间,乐在其中——华人数学家张益唐的数学世界 [J],
5.孤独的数学家——张益唐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获沃尔夫奖唯一华人数学家—陈省身
获沃尔夫奖唯一华人数学家——陈省身
在数学领域,沃尔夫奖与菲尔兹奖是公认的能与诺贝尔奖相媲美的数学大奖.菲尔兹奖主要奖励在现代数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年轻数学家,而沃尔夫奖主要奖励在数学上做出开创性工作、具有世界声誉的数学家.到1990年为止,世界上仅有24位数学家获得过沃尔夫奖,而陈省身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由于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杰出工作获得1984年度沃尔夫奖,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华人数学家.
陈省身教授是浙江嘉兴人,他15岁考入了天津南开大学,后进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1934年完成学业并赴德国留学,仅用了1年零3个月便获得了汉堡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又赴法国师从微分几何学泰斗嘉当,由此开始了他在整体微分几何领域的开创性工作.
除了在数学上做出巨大成就,陈省身教授还培养了一大批世界级的科学家,其中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吴文俊等.
第 1 页。
数学家张益唐从深藏不露到一鸣惊人
数学家张益唐从深藏不露到一鸣惊人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8年第34期2013年5月,华裔数学家张益唐在国际顶级刊物《数学年刊》上发表论文,解决了困扰数学界上百年的孪生素数猜想问题,引起学术界的沸腾。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张益唐像“新星”一样,声名鹊起。
有媒体称,张益唐就是金庸小说里深藏不露的扫地僧,在数学界沉寂多年终于一鸣惊人。
童年张益唐生于1955年,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教师。
由于母亲身体的原因,张益唐从小就被送到了上海的外婆家生活。
据张益唐回忆,8岁时,他用外婆给的零用钱买到了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第八册——数学。
书里面,有两个世界级的数学问题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一个是“任何一个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吗?”,即哥德巴赫猜想;另一个就是费马猜想。
至今他还记得书中最后一段话:“看来这个问题还要留给未来的数学家解决,读者们努力吧。
”当时的张益唐肯定没有想到,自己就是“未来的数学家”;更没有想到,自己能在和这两大难题并列的孪生素数猜想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北京1966年,上小学四年级的张益唐被父母接回了北京,他开始废寝忘食地钻研数学。
很快,张益唐升入清华附中,展现了在数学方面的过人天赋。
1970年,张益唐随母亲到了湖北省阳新县。
虽然当地有中学,但学生以劳作为主,他的“数学梦”就此被耽搁。
后来,张益唐通过高考如愿以偿地进了北大数学系,为他研究生阶段的数论研究夯实了基础。
读博之后,一直研究数论的张益唐到美国普渡大學攻读博士学位,从解析数论转到了代数几何方向。
博士毕业后的六七年,张益唐借住在朋友家,四处打工,过着漂泊不定的日子。
“但正是在那几年,我又回到了解析数论研究上。
”直到1999年,经在新罕布什尔大学任教的葛力明教授推荐,张益唐才来到了新罕布什尔大学做助教,继续研究解析数论。
2001年,张益唐在重量级数学刊物《杜克数学》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黎曼假设的文章。
【2019最新】华人数学家获奖感言:做数学要有追女孩的韧劲-实用word文档 (1页)
【2019最新】华人数学家获奖感言:做数学要有追女孩的韧劲-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华人数学家获奖感言:做数学要有追女孩的韧劲“数学是我的初恋,做数学要有追女孩的韧劲。
”美国安娜堡密芝根大学数学系教授季理真的比喻,引来了满堂的笑声。
今天下午,刚刚获得第四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晨兴数学金银奖的7位华人数学家,在杭州畅谈对数学的感悟。
季理真十几年前在杭州大学数学系学习,在身边不少人开始谈恋爱的时候,他始终专注于数学研究并坚持至今。
“在我看来,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大自然都是可以用数学公式来描述的,数学真的很美。
不过做数学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坚持,要有追女孩的韧劲,终生不离不弃。
”他笑着说,“所以我最后还找了一位女数学家做太太。
”“数学很好玩,很有用。
”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副教授刘秋菊是此次获奖的唯一一位女数学家。
她在中学时代就爱上了数学,并立志做个数学家,“因为我觉得数学根本不像许多人说的那样没用,计算机、基因工程、修路、造桥,有太多的地方需要用到数学,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对数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不少人看来,学数学不仅枯燥,而且很清苦。
普林斯顿大学统计学系教授范剑青以自己在华尔街的工作经历告诉人们“做数学也可以收入颇丰”。
他介绍说,在华尔街,一般学统计学的大学毕业生,第一年的工资就有十几万美元,红利则可达到工资的两三倍,有的甚至年收入近百万美元。
今年晨兴数学金奖唯一的获得者汪徐家也告诉笔者,在国外各大高校任职的华人数学家很多,在各类公司工作的人更多。
这些人不需要担心失业,而且经济状况都很好。
“做数学也大有出路,真的不需要过分担心。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田野,是获奖者中唯一一位在我国内地工作的数学家。
“可能有人认为在国内比较难出成果,可是我的学术成果主要都是在国内完成的。
31岁的华裔数学家陶哲轩
31岁的华裔数学家陶哲轩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华裔数学教授陶哲轩今年和另外3名数学家一起获得了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茨奖。
在4名获奖者中,31岁的陶哲轩是年纪最轻的一名获奖数学家,被同事们形容为是“数学界的莫扎特”。
菲尔茨奖有数学界“诺贝尔奖”的美称,它专门奖励40岁以下数学家的杰出成就,每4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人数不超过4人。
如此苛刻的获奖条件使获得菲尔茨奖的难度甚至超越了诺贝尔奖。
从1936年以来,仅有49人获得过菲尔茨奖。
据悉,陶哲轩的父母都是中国香港赴澳移民,他的父亲陶象国是一名医师,而母亲葛瑞丝则是香港大学理科高材生,曾经任教于香港的中学。
陶哲轩对自己获得菲尔茨奖表示非常惊喜,甚至一度不敢相信,他对记者说:“我仍然感到很震惊,这个奖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誉。
”从小展现惊人天分据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高德里称,陶哲轩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数学天分,他两岁就会加减法、7岁就学微积分、8岁开始念中学、12岁就在大学中研究数学,16岁大学毕业后一年,就在17岁取得硕士学位,随后赴美留学,在21岁时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博士学位,24岁时,陶哲轩就被聘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陶哲轩同时还创下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最年轻参赛者的纪录,他11岁就首次参赛,未满13岁就夺得比赛金牌(曾获IMO1986年铜牌,1987年银牌,1988年金牌).据悉,陶哲轩过去共发表了80多篇重要论文,他和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数学教授格林共同进行的质数研究,被《发现》杂志誉为2004年科学领域100大重要成就之一。
陶哲轩在美国加州大学数学系的同事加奈特说:“特伦斯(陶哲轩英文名)就像莫扎特,数学就像从他的脑子中流出来一样,不过他却没有莫扎特的人格问题,大家都非常喜欢他。
像特伦斯这样高天分的数学家,一个世纪也许才出现一个。
他总是能把非常复杂的数学问题用很简单的方式解决。
”。
华人数学家独领风骚(四)
华人数学家独领风骚(四)【王氏悖论】数学家王浩关于数理逻辑的一个命题被国际上定为“王氏悖论”。
王浩(1921·5·2l--1995 )是美藉华裔数理逻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和科学家,生于山东省济南市。
1939年进入西南联大数学系学习,1943年获学士学位后又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哲学部学习,1945年以《论经验知识的基础》的论文获硕士学位.王浩在中学时代就对哲学有兴趣,念初中时他在父亲的建议下阅读过恩格斯的著作《反杜林论》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念高中时他偶然得到金岳霖写的《逻辑》(1935),其中约80页介绍罗素(B·Russel)的名著《数学原理》第一卷的内容,他感到这些内容既吸引入又容易懂,因此想:应该首先尝试学习较容易的数理逻辑,为以后学习辩证法作较好的准备。
大学一年级时,他旁听了王宪钩的符号逻辑课,系统地学习了《数学原理》第一卷。
并通过阅读希尔伯特一阿克曼的《数理逻辑基础》(1938年版)学习德语。
以后又阅读了希尔伯特--贝尔纳斯的《数学基础》(两卷集,1934年版)的第一卷。
1942年他听了沈有鼎讲授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1889--1951)的《逻辑哲学论》(Trac tatus,1921)课,阅读了卡纳普(R·Carnap)的《语音的逻辑句法》(1934年版),并开始撰写关于休漠的归纳问题的论文.王浩在回忆这段紧张而有意义的学习生活时说:1939年到1946年我在昆明,享受到生活贫苦而精神食粮丰盛的乐趣。
特别是因为和金[岳霖]先生及几位别的先生和同学都有共同的兴趣和暗合的视为当然的价值标准,觉得心情愉快,并因而能够把工作变成了一个最基本的需要,成为以后自己生活上主要的支柱。
我的愿望是:愈来愈多的中国青年可以有机会享受这样一种清淡的幸福!读书期间(1943—46年),王浩还兼任过数学教员。
晨兴数学奖得主汪徐家数学的高峰我还在攀登
晨兴数学奖得主汪徐家数学的高峰我还在攀登登就读于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的他自称“没见过什么世面”,刚上大学时不无自卑。
他大学时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体育运动、打桥牌上,花半年时间就考上了研究生,在浙江大学数学系一路读到了博士。
这位“土博士”,一举拿下被誉为“华人菲尔茨奖”的晨兴数学金奖,被丘成桐评价为具有标志性意义。
亲朋好友聚会时他更多的是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也曾停顿多次,却在上百人的场合和数学大师陈省身争论。
已经45岁的他每天都要看数学、想数学、做数学,却称直到近几年才“开始用功”。
他做数学的经验之道是“数学慢慢做”。
读完本科,读研究生,慢慢读,慢慢念,慢慢做数学,慢慢加深数学功底,慢慢写文章,一篇一篇。
汪徐家的经历如他所说“很平淡”。
“我从1979年入浙江大学数学系,读完本科、硕士、博士,又留校工作,在浙大待了15年。
我要感谢很多老师。
首先要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董光昌教授。
郭竹瑞、管志成、吴绍平等很多老师也对我有很多帮助、指导。
我博士毕业以后,香港中文大学曹启昇教授对我帮助很多,我也在此表示感第1页谢。
我还要谢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数学系邱迪根(Trudinger)教授,我们合作了几篇文章,在这里借这个机会谢谢他!这个金奖不仅对我个人来说是个鼓励,对于更多在国内成长的人也是鼓励。
实际上,在华人数学界里面做得好的人大有人在,这我想大家都会相信,反正就是说,做得比我好的人很多。
”这是一段修改过的得奖感言,未加修饰的版本有些许的重复和不连贯。
或许是因为生性腼腆,或许是因为激动,2022年12月17日,汪徐家在第四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领奖时发表的感言很不流畅。
不过,得奖感言断续的空隙,被底下1200多位听众报热烈的掌声填满了。
他们或许懂数学,或许认识汪徐家,或许他们迫切地想分享这位获奖者的喜悦,或许他们感动于这位数学家的真诚。
汪徐家获奖,被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发起人、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人数学家独领风骚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在灿烂的文化瑰宝中数学在世界也同样具有许多耀眼的光环。
中国古代算术的许多研究成果里面就早已孕育了后来西方数学才涉及的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不少世界领先的数学研究成果就是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
【李氏恒等式】数学家李善兰在级数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被命名为“李氏恒等式”。
中国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原名心兰,字竞芳,号秋纫,别号壬叔,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生于嘉庆十六年,卒于光绪八年。
李善兰自幼酷爱数学。
十岁时学习《九章算术》。
十五岁时读明末徐光启、利玛窦合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六卷,尽解其意。
后来,他到杭州应试,买回元代李冶的《测圆海镜》、清代戴震(1724~1777)的《勾股割圆记》等算书,认真研读;又在嘉兴等地与数学家顾观光(1799~1862)、张文虎(1808~1888)、汪曰桢(1813~1881)以及戴煦、罗士琳(1774~1853)、徐有壬(1800~1860)等人相识,经常在学术上相互切磋。
自此数学造诣日臻精深,时有心得,辄复著书,1845年前后就得到并发表了具有解析几何思想和微积分方法的数学研究成果──“尖锥术”。
1852~1859年,李善兰在上海墨海书馆与英国传教士、汉学家伟烈亚力等人合作翻译出版了《几何原本》后九卷,以及《代数学》、《代微积拾级》、《谈天》、《重学》、《圆锥曲线说》、《植物学》等西方近代科学著作,又译《奈端数理》(即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四册(未刊),这是解析几何、微积分、哥白尼日心说、牛顿力学、近代植物学传入中国的开端。
李善兰的翻译工作是有独创性的,他创译了许多科学名词,如“代数”、“函数”、“方程式”、“微分”、“积分”、“级数”、“植物”、“细胞”等,匠心独运,切贴恰当,不仅在中国流传,而且东渡日本,沿用至今。
李善兰为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李善兰“尖锥术”书影1860年起,他先后在徐有壬、曾国藩军中作幕僚,与化学家徐寿、数学家华蘅芳等人一起,积极参与洋务运动中的科技学术活动。
1867年他在南京出版《则古昔斋算学》,汇集了二十多年来在数学、天文学和弹道学等方面的著作,计有《方圆阐幽》、《弧矢启秘》、《对数探源》、《垛积比类》、《四元解》、《麟德术解》、《椭圆正术解》、《椭圆新术》、《椭圆拾遗》、《火器真诀》、《对数尖锥变法释》、《级数回求》和《天算或问》等13种24卷,共约15万字。
1868年,李善兰被荐任北京同文馆天文算学总教习,直至1882年他逝世为止,从事数学教育十余年,其间审定了《同文馆算学课艺》、《同文馆珠算金□》等数学教材,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是中国近代数学教育的鼻祖。
李善兰生性落拓,潜心科学,淡于利禄。
晚年官至三品,授户部正郎、广东司行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等职,但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同文馆教学岗位,也没有中断过科学研究特别是数学研究工作。
他的数学著作,除《则古昔斋算学》外,尚有《考数根法》、《粟布演草》、《测圆海镜解》、《九容图表》,而未刊行者,有《造整数勾股级数法》、《开方古义》、《群经算学考》、《代数难题解》等。
李善兰在数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主要有尖锥术、垛积术和素数论三项。
尖锥术理论主要见于《方圆阐幽》、《弧矢启秘》、《对数探源》三种著作,成书年代约为1845年,当时解析几何与微积分学尚未传入中国。
李善兰创立的“尖锥”概念,是一种处理代数问题的几何模型,他对“尖锥曲线”的描述实质上相当于给出了直线、抛物线、立方抛物线等方程□他创造的“尖锥求积术”。
相当于幂函数的定积分公式□和逐项积分法则□他用“分离元数法”独立地得出了二项平方根的幂级数展开式□结合“尖锥求积术”,得到了□的无穷级数表达式□各种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展开式,以及对数函数的展开式□在使用微积分方法处理数学问题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就。
垛积术理论主要见于《垛积比类》,写于1859~1867年间,这是有关高阶等差级数的著作。
李善兰从研究中国传统的垛积问题入手,获得了一些相当于现代组合数学中的成果。
例如,“三角垛有积求高开方廉隅表”和“乘方垛各廉表”实质上就是组合数学中著名的第一种斯特林数和欧拉数。
驰名中外的“李善兰恒等式”□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受到国际数学界的普遍关注和赞赏。
可以认为,《垛积比类》是早期组合论的杰作。
【华氏定理】数学家华罗庚关于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另外他与数学家王元提出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方法被国际上誉为“华—王方法”。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华罗庚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之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但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
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
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1948年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
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
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估计(此结果在数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果作了重大的改进,至今仍是最佳纪录。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亲自在中国推广应用。
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应邀到日本东京大学作学术报告。
他先中文,后改用英语演讲。
日本学者被他精彩的演说深深吸引,原定45分钟的报告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被延长到一个多小时。
当他满头大汗结束讲话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讲台上。
他用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苏氏锥面】数学家苏步青在仿射微分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被命名为“苏氏锥面”。
姓名:苏步青性别:男出生年月:1902年-2003年籍贯:浙江平阳学历: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研究院理学博士学位职务:原浙江大学教务长,复旦大学教授、校长、名誉校长,中国数学会以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苏步青(1902-2003)教育家,数学家,浙江平阳人。
1931年获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研究院理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任浙江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
建国后,历任浙江大学教务长,复旦大学教授、校长、名誉校长,中国数学会以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第五届政协副主席,上海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
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是第二、三、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创立了具有特色的微分几何学派,开拓了仿射微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空间微分几何等领域,开创了计算几何的研究方向。
著有《射影曲面概论》、《仿射微分几何学》、《射影共轭网概论》等。
【熊氏无穷级】数学家熊庆来关于整函数与无穷级的亚纯函数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誉为“熊氏无穷级”。
熊庆来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现代数学的耕耘者,为我国数学教学和研究作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不愧为数学界的一代宗师。
熊庆来,字迪之,清代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出生于云南省弥勒县息宰村。
他自幼养成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再加上非凡的记忆力与天才的语言接受能力,常令教育过他的中外教师惊叹不已。
191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云南教育司主持的留学比利时公费生,但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只得转赴法国,在格诺大学、巴黎大学等大学功读数学,获理科硕士学位。
他用法文撰写发表了《无穷极之函数问题》等多篇论文,以其独特精辟严谨的论证获得法国数学界的交口赞誉。
1921年熊庆来学成归国,先后在云南甲种工业学校、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和系主任。
他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近代数学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算学研究部和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3所大学的数学系,以及中国数学报。
培养了华罗康、陈省身、吴大任、庄圻泰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数学家。
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赵九章、钱伟长、彭恒五等也是熊庆来到清华大学后培养出来的学生。
这期间他潜心于学术研究与著述,编写的《高等数学分析》等10多种大学教材是当时第一次用中文写成的数学教科书。
熊庆来在“函数理论”领域造诣很深。
1932年他代表中国第一次出席了瑞士苏黎士国际数学家大会,后到法国普旺加烈学院从事了两年数论的研究,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此学位的中国人。
此间,熊庆来写成了论文《关于整函数与无穷极的亚纯函数》,该文中定义的无穷极,被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极”又称“熊氏定理”,被载入世界数学史册,奠定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
作为一位学者,熊庆来自早期从事教育工作起,就把培育人才当作头等大事。
对于有培养前途的穷学生他总是解囊相助。
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因得到熊庆来资助才得以出国深造。
为资助严济慈,当自己经济拮据时,熊庆来不惜让夫人当去自己御寒的皮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