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行程问题-苏教版秋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行程问题的方法;•熟练运用列方程解决与行程有关的问题。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行程问题;•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行程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学会将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方程进行求解。
三、教学内容1. 实际生活中的行程问题1)了解“行程”概念2)列举行程问题2. 解决行程问题1)了解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2)掌握列方程求解步骤3)练习列方程求解行程问题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
利用PPT或黑板,结合教材,系统讲解知识点。
2.案例教学法。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通过讲解及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误解纠正法。
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误区或疑问,及时解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
五、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行程问题,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篇(30分钟)1)行程的概念,并列举行程问题•什么是行程•常见的行程问题2)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什么是列方程•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的步骤3)练习•针对不同难度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列方程解决。
3.巩固篇(15分钟)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
4.课堂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整体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收获,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
六、教学评估本课评估主要以考试和测验为主,包括课堂练习题、课后作业以及期末考试等。
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评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方程解应用题路程问题的应用题教案
列方程解路程问题的应用题教案 (2篇)【教学目标】1.会解决两个物体运动的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行程问题解决的关键,弄清楚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尝试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相离问题。
4. 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的等量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解答行程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如运动的方向(相向、同向、背向),出发的地点(两地、同地),出发的时间(同时、先后),运动的路径(封闭、不封闭),运动结果(相遇、相距、交错而过、追及等等)。
1.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v1 + v2 ) ×t相遇= s相遇2. 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相差路程( v1 - v2 ) ×t追及= s追及例1、看图说图意和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小时相遇100千米/小时80千米/时客车货车540千米客车乙轿车?小时追上一、填空;(1)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270千米,一辆轿车和一辆吉普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15千米,吉普车平均每小时行101千米,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解:设()。
数量关系式是:()○()=()方程是:()(2)在公路上,一辆卡车正以35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在离卡车9千米的地方,一辆轿车正以50千米/时的速度赶上来,轿车几小时后在途中追上卡车?解:设()。
数量关系式是:()=()方程是:()(3)车间里的几个师傅计划合作一批零件,如果每人做25个,那么比计划少25个,如果每人做30个,那么正好完成计划。
车间里共有几位工人师傅?一共计划做多少个零件?解:设()。
数量关系式是:()=()方程是:()二、选择(1)东西两村相距750米,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东西两村出发向西而行,甲每分行10米,乙每分行75米,几分后甲追上乙?解:设X分钟后甲追上乙。
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79页例5.2.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结合具体事例,列出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
过程与方法: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注重数学练习生活实际,快乐学习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教师:我们学过有关路程的问题,谁来说一说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学生:速度×时间=路程。
(2) 引导学生:一般情况下,咱们算的路程问题都是向同一个方向走的。
那么,想一想,如果两个人同时从一段路的两端出发,相对而行,会怎样?(相遇)(3) 揭示主题:今天我们就利用方程来研究相遇问题。
2 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79页例5.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km。
周日早上9:00 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两人何时相遇?教师提出问题:1,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你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吗?(理解“相距”,“相向而行”,“相遇”含义)3,你能用图把这道题的意思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了一段时间后学生:我知道了题目中的已知信息是:小林每分钟骑250m,小云每分钟骑200m.小林和小云相距4,5km。
问题:两人何时相遇?学生:“相距”是说两地之间的距离;“相向而行”是他们两人互相面对着面而行;“相遇”是他们两人碰到了一起。
学生:用线段图表示为老师:对,你们很棒!回答的很正确。
教师:有同学知道这副线段图表示的意思吗?你们用手比划比划这两个人。
他们是怎么走的,边比划边说说。
同学用手比划:两地同时相对(相向)相遇活动:让学生上台走一走演示相遇,并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行程问题教案初中
行程问题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如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行程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速度、时间和路程。
2. 行程公式:s = vt,v = s/t,t = s/v。
3. 行程问题的解决步骤:分析问题、列出公式、计算解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行程公式的运用。
2. 难点:分析问题、列出公式、计算解答。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行程知识。
2.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行程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行程问题,引发学生对行程问题的兴趣。
2. 讲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如速度、时间和路程,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介绍行程公式,并解释每个字母代表的含义。
4. 讲解行程问题的解决步骤,让学生明确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
5. 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跟随步骤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
6.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运用。
2. 收集生活中的行程问题,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解决行程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行程问题-苏教版秋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行程问题-苏教版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掌握利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如何利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掌握利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进而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行程问题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2. 新课:讲解如何利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稍复杂的行程问题,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2. 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3. 方程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本题:解决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巩固基础知识。
2. 提高题:解决一些稍复杂的行程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3. 拓展题:引导学生探索一些新的行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利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行程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行程问题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的教学设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学设计: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行程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 行程问题的建模和解决方法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方程的基本形式和解题步骤。
教师出示一组关于行程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解决。
案例可以包括:小明开车去迎接朋友,两点之间距离为100公里,小明的车速是60km/h,那么小明开了几个小时?学生通过建立方程解决问题,并尝试用多种方法求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方程,并用代入、消元等方法求解方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师出示几道类似的行程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进行讨论,巩固学习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行程问题,并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如果小明的车速不是一定的,而是根据道路情况变化的,那么要怎么建立方程求解小明开车的时间?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方法和答案。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四、教学手段:1. PPT,案例分析2. 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3. 教师指导,激发学生思考4. 课堂练习,拓展应用5. 反思总结,巩固学习成果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解题能力2. 学生对于行程问题解决方法和建模能力的掌握情况3.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于一元一次方程和行程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材解读人教六年级上册9总复习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南山实验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课题: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主备人:李莉班级: 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会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相遇、追及问题,并能根据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
2、会列方程解决行程(相遇、追及)问题。
目标三:追及问题例题:甲、乙两车自西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2千米,甲车开出2小时后乙车开出,问几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分析:设x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
甲车先行2小时的路程(48×2)甲车x小时所行的路程(48x)乙车x小时所行的路程(72x)从图上可以看出的等量关系是,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法如下:解:设x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
答: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
【自学检测】(先用线段图分析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甲、乙两位同学练习赛跑,甲每秒跑7米,乙每秒跑6.5米。
如果甲让乙先跑1秒,几秒钟后甲可以追上乙?线段图:等量关系:解:设一、学、议环节目标一:解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要用到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如果用s、v、t分别表示路程、速度、时间,那么s、v、t三个量的关系为s= ,或v= ,或t= 。
目标二:相遇问题例题: A、B两地相距96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倍。
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B速度:1.5千米/时甲车6小时所行的路程乙车6小时所行的路程分析:如上图,设一倍数(乙车)的速度是x千米/时,那么甲车的速度就是1.5x千米/时。
从图上可以看出的等量关系是,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法如下:解:设乙车的速度是x千米/时,那么甲车的速度就是1.5x千米/时。
答:甲的速度是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千米/时。
【自学检测】(先用线段图分析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甲、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 6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相遇。
甲比乙每小时多骑2.5千米,求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线段图:等量关系:解:设二、展、导环节1、小明和小华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八年级数学上册《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1.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
2.教授解题策略和方法,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灵活性;
3.加强对行程问题的讲解,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在解决行程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行程问题。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行程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解题效果。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行程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行程问题的分析,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构建分式方程。
-对行程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出不同类型问题的解题步骤,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探究活动: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变式练习,通过解答不同类型的行程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行程问题教案
教案:初中行程问题教学目标:1. 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掌握行程问题的数学建模方法。
3. 能够运用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行程问题的数学建模方法。
教学难点:1. 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的灵活运用。
2. 行程问题的数学建模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案例或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行程问题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行程问题。
2. 举例说明行程问题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如路程、速度、时间等。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行程问题的本质。
三、解决方法(15分钟)1. 介绍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如画图法、公式法等。
2. 通过案例讲解各种方法的运用和优缺点。
四、数学建模(15分钟)1. 讲解行程问题的数学建模方法,如建立方程、不等式等。
2. 通过案例让学生实践数学建模的方法。
五、实际问题解决(1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提供一些拓展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2 列方程解应用题(四)-行程问题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2 列方程解应用题(四)-行程问题 |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与数学表达方式;2.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3.能够运用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3.1 行程问题概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行程问题,例如: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0公里,他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走,那么他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学校?小红从家到电影院的距离是8公里,如果她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骑车,那么她需要多少时间?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用到列方程的方法。
3.2 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3.2.1 列方程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代数式来描述出一个行程问题,例如: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0公里,他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走,那么他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学校?设小明到达学校需要的时间为t(单位为小时),则小明的路程为10公里,小明的速度为5公里/小时,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列方程:10=5t3.2.2 解方程有了列方程,我们就可以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解问题了。
以小明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学校为例:10=5t将方程两边都除以5,可以得到:$$\\frac{10}{5}=t$$也就是:2=t因此,小明需要2小时才能到达学校。
3.2.3 运用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有了以上方法,我们就能运用列方程解决各种行程问题,例如:•问题1:小红从家到电影院的距离是8公里,如果她以每小时4公里的速度骑车,那么她需要多少时间?需要求的是小红到达电影院需要的时间t。
通过列方程得到:8=4t解方程可得:t=2因此,小红需要2小时才能到达电影院。
•问题2:小明从家出发到学校,回来时速度减半,他发现回来的时间比去的时间多30分钟,小明到达学校的时间是1小时,则他回到家的时间是多少?设小明回到家的时间为t。
通过列方程得到:20=4.5(t+0.5)解方程可得:t=2因此,小明到家的时间是3小时。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 内容: 行程问题.2. 内容解析:行程问题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科书以此为载体展现了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的策略,丰富学生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行程问题涉及一个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路程=速度Ⅹ时间”,由此可以导出其他关系.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知识技能: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数学思考:分析题意,怎么找到等量关系.(3)解决问题:通过画线段图,找到等量关系.(4)情感态度:通过行程问题的学习,用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加强了学生对于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的转化.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的标志是:学生会画线段图,能找到等量关系,会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虽然学过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对于方程的应用未必深刻.本节课将使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继续加深学生对方程思想的理解.重点 : 根据“行程问题”的等量关系,列方程.难点: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四、教学过程设计:1 情境导入:通过观看小视频,我们了解到:某某县存在大型的粮食生产基地,让学生对于家乡有自豪感,启迪学生要热爱自己的家乡,进行德育教育.从中产生了一个问题:某某县目前拥有很大规模的小麦生产基地.有一批小麦需要甲、乙两个运输车往加工厂运送.甲车速度为40千米/小时,乙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甲车从基地先走0.5小时后,乙车再走.问:乙车多长时间能追上甲车?教师问: 这个问题容易直接列出算式计算吗?引出:需要借助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复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来看一段微课。
我们已经知道了一般步骤,学已致用,一块来解决一个问题吧:2 新课探知:小明每天在早上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一天,小明以80米/分钟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带语文课本,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钟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1). 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思考:1.我们可以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2.小明行走的路程分为两段?分别用代数式80×5,80x来表示. 小明爸爸行走路程用代数式180x来表示.3.由题意得:两个人走的路程相同.4.这个问题的等量关系是小明行走的路程等于小明爸爸走的路程(文字语言)(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合作,展示)教师点评,给出线段图和解答步骤.强调画线段图是得到等量关系的重要方法.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根据题意,得:180x=80x+80×5解这个方程,得:x=4答: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钟.(2) 180×4=720(米)1000-720=280(米)答: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变式1:如果小明爸爸立即以120米/分钟的速度去追小明(其他条件不变),小明爸爸在上学途中能追上小明吗?(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合作,展示)老师给出线段图和解答过程.解: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根据题意,得:120x=80x+80×5解这个方程,得:x=10120×10=1200(米)因为1200>1000,所以爸爸在上学途中没追上小明.变式 2 放学后,小明以80米 /分钟的速度从学校往家走,小明的爸爸以120米/分钟的速度从家往学校走,几分钟后两人会相遇?(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合作,展示)老师给出线段图和解答过程。
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教案)
(4)如果B车先走1h,两车同向而行,A车在B车后面,几小
时A车可追上B车?
(5)如果两车同从甲出发,同向而行,B车先走1h,A车出发
后3小时赶上B车,A车速度比B车每小时快12㎞/h。问A车
的速度是多少?
三、小结作业:
某战士接到命令要求4小时从甲赶到乙执行任务,实际行走
时,该战士速度比原计划快4千米/小时,结果提前1小时到达乙
地,求甲乙两地得距离是多少?
一、回顾: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二、问题探索:
问题:
甲、乙两地相距168㎞。A、B两车分别从两地出发,A车每小
时行48㎞,B车每小时行36㎞。
(1)如果两车同时相向而行,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2)如果两车同时相向而行,A车先出发30min,B车出发后多
少小时两车相遇?
(3)如果两车同时出发,同向而行,A车在B车后面,几小时后
用方程解决问题(行程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路程=速度×时间”
(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得实际问题,用线形图分析问题
xx数量关系。
(3)养成良好得解题习惯,感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得有效模
型。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教学难点:用线行图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探索,讨论
教学工具:多媒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学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教案教学课件
《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教课目标】知识与技术:会解析简单实质问题的数目关系,提升用方程解决简单实质问题的能力,培育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掌握相向运动中的两个物体速度和、相遇时间、行程之间的数目关系,会依据此数目关系解答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的实质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平常生活亲近相关,提升采集信息、办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平常生活亲近相关,提升采集信息、办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理解行程问题的结构特色,能依据速度、时间、行程的数目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课难点 :创建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解析理解等量关系。
【教材解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这种问题有时若用算术法解,需要逆思虑,思想难度大,简单出现错误。
假如用方程解,思路比较顺,表现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势。
【教课方法】创建情境、知识迁徙、自主研究、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1 / 6一、复习旧知1.课件出示:。
复习:我们学过相关行程的问题,谁来说一说行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行程=速度×时间。
时间 =行程÷速度速度 =行程÷时间今日我们就利用方程来研究行程问题。
小李和小陈绕 320 米的操场跑道漫步,两人背向而行,小李每分钟走45m,小陈每分钟走 35m,问两人几分钟后相遇?指名学生回答,集体校订。
320÷ (45+35)=320÷ 80=4(分钟 )答:两人 4 分钟后相遇。
2.复习解决行程问题的公式,课件展现。
速度×时间 =行程行程÷时间 =速度行程÷速度 =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行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行程二、情境导入1.教师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 4.5 km.周日清早 9:00 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两人何时相遇?观察图,并谈谈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指引学生观察,并思虑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自主回答:已知:小林和小云家相距 4.5 千米,小林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250m,小云的骑车速度是每分钟 200m。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行程问题》教案
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行程问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形如ax±b=c、ax±bx=c的方程的解法;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列上述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2.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准确找出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行程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
(1)一辆客车每小时行驶95千米,3小时行驶()千米。
(2)一辆货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3小时行驶()千米。
让学生独立口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速度×时间=路程)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行程中的数量关系,来列方程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0。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等量关系。
谈话: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学生独立填线段图。
提问:你能根据自己填的线段图,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在小组里交流你找到的关系。
学生交流讨论,并集体汇报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总路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2)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提问:你能根据“客车行的路程+货车行的路程=总路程”,列出方程并解答吗?学生独立列方程并解答。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教师板书:解:设货车的速度是x千米/时。
3x+95×3=5403x+285=5403x=255x=85答:货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
提问: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列怎样的方程?学生独立解答,全班汇报。
(3)小结方法。
2.讨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
教师小结:应用学过的公式、数量关系或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
学生读题,明确题意并利用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互相交流解题过程与结果。
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学情分析方案
2.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情分析范围、丰富学情分析形式、提升学情分析效率。
利用课件直观演示两人相向而行,借助几何直观(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学情分析方案
基本信息
县(区)
学校
姓名
学科
数学
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维度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主题
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对象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2、借助几何直观(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新的解决问题策略。3、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数学建模的初步体验。4、体验用要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渗透几何直观的数学数学。
学习难点
让学生在用方程解决相遇行程问题,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
分析目的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情分析,便于调整教学环节。
分析工具
微信和问卷星
分析方法
调查问卷
学情分析
实践方案
1.对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学习条件的分析。
(最新)列方程解答行程问题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第13课时列方程解答行程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例5及练习十七。
内容简析例5 借助运算定律,应用运算定律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能正确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会解稍复杂的方程,掌握解方程的技巧,感受解方程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
3.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转化及归纳的能力。
4.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会解稍复杂的方程,掌握解方程的技巧,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教学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时,主要是运用转换的教学方法:首先运用定律,将方程转换成一般形式;其次是用等式的性质求出方程的解。
2.本课时学生主要是通过分析、对比、抽象、概括等方法来解答行程问题。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创设情景,引入新知: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 km。
周日早上9:00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两人何时相遇?问题:1.从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有不明白的地方吗?(理解“相距”“相向而行”“相遇”的含义)3.你能用图把这道题的意思表示出来吗?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品析.........,.开门见山直接引到教材例题中。
】.....................,.与课本例题内容相同...:.这种导入方式课件情景导入:1.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 km,小林在周日早上9:00骑自行车去小云家。
小林几时到小云家?2.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 km,小林每分钟骑250 m,小林需要多长时间到小云家?只列式不计算,说出依据。
(路程÷速度=时间,4.5÷0.25)3.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 km,小云每分钟骑200 m,骑行10分钟能到小林家吗?说出依据。
(速度×时间=路程,0.2×10=2(km),不能)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中的相遇、追及、相距问题.(2)基本技能:找等量关系,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中的相遇、追及、相距问题。
(3)思想方法:方程建模思想、分类思想(4)活动经验:学会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时,深刻体会并运用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中的相遇、追及、相距问题。
教学难点:找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关键:根据实际问题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
教学流程安排:课前准备:学案卷、电脑课件(PPT、多媒体交互平台)等.活动1:1.准备工作:(微课视频)典例一:AB两地相距480千米,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0千米,快车从A地开出,慢车从B地开出。
(1)两车同时相向而行,几小时后快车可以与慢车相遇?(2)两车同时同向而行,几小时后快车可以追上慢车?2、明确目标:在行程问题中,(1)路程、速度、时间的基本关系式。
(2)基本类型: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相距问题。
(3)基本分析方法:线段图法、方程思想、模型思想设计意图:(1)通过这一基本简单的行程问题引入,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相遇与追及问题;(2)动态演示结合公式总结,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3)学生总结行程问题中相遇与追及问题的等量关系.(4) 训练学生用规范的、合适的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及结论.设计意图:(1)创设简单的问题情境,引入本节课内容;(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整节课学生都要为这一目标而努力3、练习:AB两地相距480千米,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慢车每小时40千米,快车从A地开出,慢车从B地开出。
慢车先开出2小时,快车再出发。
(1)两车相向而行,几小时后快车可以与慢车相遇?(2)两车同向而行,快车开出几小时可以追上慢车?学生活动:独立思考,派学生代表讲解思路并利用投影展示书写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79页例5.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结合具体事例,列出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
过程与方法: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注重数学练习生活实际,快乐学习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教师:我们学过有关路程的问题,谁来说一说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学生:速度×时间=路程。
(2)引导学生:一般情况下,咱们算的路程问题都是向同一个方向走的。
那么,想一想,如果两个人同时从一段路的两端出发,相对而行,会怎样?(相遇)
(3)揭示主题:今天我们就利用方程来研究相遇问题。
2 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79页例5.
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km。
周日早上9:00 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两人何时相遇?
教师提出问题:1,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理解“相距”,“相向而行”,“相遇”含义)
3,你能用图把这道题的意思表示出来吗?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了一段时间后
学生:我知道了题目中的已知信息是:小林每分钟骑250m,小云每分钟骑200m.小林和小云相距4,5km。
问题:两人何时相遇?
学生:“相距”是说两地之间的距离;“相向而行”是他们两人互相面对着面而行;“相遇”是他们两人碰到了一起。
学生:用线段图表示为
老师:对,你们很棒!回答的很正确。
教师:有同学知道这副线段图表示的意思吗?你们用手比划比划这两个人。
他们是怎么走的,边比划边说说。
同学用手比划:两地同时相对(相向)相遇
活动:让学生上台走一走演示相遇,并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老师提出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独立列式解答,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伙伴商量商量。
教师引导学生:这里的路程已经不是一个人行驶的了,而是两个人行驶的路程之和。
相遇的时间就是两个人共同行驶全程用的时间。
学生交流汇报: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教师质疑:现在能不能求出小林骑的路程和小云的路程呢?
引导学生汇报:都不能求出,因为他们行驶的时间不知道。
再思考:他们俩行驶的时间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后会发现:他们是同时出发,所以相遇时行驶的时间应该是一样的,可以把他们行驶的时间都设为x.
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析,尝试列方程解答问题。
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解: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0.25x+0.2x=4.5
0.45x=4.5
X=10
答:两人在9:10相遇。
教师: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思考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汇总:学生1:
(两边的路程分别分成了若干段,分
别表示每一分钟行驶的路程)
学生2:
两人每分钟骑的路程和)×x=总路程
解: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0.25+0.2)x=4.5
0.45x=4.5
X=10
答:两人在9:10相遇。
教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想出来的,这每一步是怎样来的。
这一段一段的路程表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汇总:
学生:可以先求总速度,就是他们两人一分钟骑的总路程,相遇时间一样,再乘以一起骑的时间(相遇时间)就是他们一共骑的路程。
设相遇时间为x.
教师:真聪明,你回答的真棒!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知道这两种方法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引导小结: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
(两人每分钟骑的路程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3.巩固拓展
教师出示例题:
两个工程队同时开凿一条675m长的隧道,各从一端相向施工,25 天打通。
甲队每天开凿12.6m,乙队每天开凿多少米?
教师引导:1 自己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2.用方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自己试着做一做。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动手完成。
若干分钟后对学生的解题过程汇总:
学生:解:设乙队每天开凿x米。
(12.6+x)×25=675
12.6+x=675÷25
12.6+x=27
12.6+x-12.6=27-12.6
X=14.4
答:乙队每天开凿14.4米。
4 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①通过画线段图可以清楚的分析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②解决相遇问题要用数量关系: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③列方程解求速度,相遇时间等问题时,首先要根据以前学习的相遇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再正确的解答。
5 作业
完成课本上第82页11,12,13,14题。
(谢谢)
设计人:沙口镇下新河中学
杨燕
2017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