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2018-07-02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次品》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找次品》教学反思1《找次品》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来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

我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新闻片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次品造成的危害,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明白检验产品排除次品的重要性。

同时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利用课件中的“天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测,操作,验证,推理等学习活动。

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即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找次品》教学反思2新教材中的“数学广角”一直是教师感叹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内容,这次“找次品”也不例外。

为了让学生低起点,拾级而上,我将例1单独作为一课时来教学。

反思本课教学,有成功也有困惑:一、两处成功1.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想快捷准确地解决此类型问题,教师可以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学生灌输结论性的解题方法,即每次尽量将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不能平均分时,也应使每份的相差数不大于1),然后用大量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强化这种方法。

这样的教学虽然短时高效,但却只重结论,忽视了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找次品》教学反思1从真正开始设想这节课到开课大概有3星期,在这二十来天的时间里,我轮回着与许冬丽导师设计教案、试教、讨论、修改这一过程。

直到最后一次的修改是在开课前一晚上,改完心里似乎是有那么一点肯定的,但上完后才直到有那么多的遗憾!首先我不得不佩服许冬丽导师的眼里,她一眼看出了我上课时的情绪低沉。

真的,这节课我没有试教时的状态好,能全身心的投入,情绪亢奋,能引领学生的情绪与状态。

这是第一个遗憾,也是我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必须要避免。

接着是我课堂调控能力的不足,在教2个物品里找次品的环节中,由于自己没有好好引领,导致学生被我多余的举动与语言给糊涂化了。

要知道这是最简单与最开始的环节啊,在这里就弄不清楚,接下来就可想而知了,学生根本就没有那种主动性。

再加上我在情绪的调控上失败,整节课给自己的感觉就是很拖很拖。

最后来说说我教学语言和机智的欠缺吧。

首先是课前唱歌,本来想让学生调整状态的,没想到学生说不会唱,我在那会儿也没想到要玩个游戏什么的,也就这么突兀的就开始上课了。

接着就是我在教学中语言重复不精炼不规范。

有些问题如果老师问的精准就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思维发散,从而可以节省时间,加大课堂教学密度!这个需要我在今后每一节上课中不断注意,不断改进才能慢慢达到的,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得过来的。

当然这节课也是有优点的,毕竟有许冬丽导师的大部分心血在里面。

首先是教学具的轻便,可重复利用,且直观易懂。

吹塑纸,在小时候作手工的时候接触过,但不知道它叫什么,长大之后就再也没有看过了,以至于许老师说到吹塑纸的时候我还是很纳闷这个怎么用,原来只要用水就能使它贴在黑板上了,非常方便。

接着就是教学环节设计的层层递进,思路非常清晰。

我想如果不是自己没有好好把握,换成许冬丽导师去上的话,肯定是很精彩的。

虽然有太多的不足与遗憾留下来,但我并不泄气。

我知道进步需要在不断的失败,然后不断的反思才能得到的。

我也知道在教学道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一路上又有太多太多的东西等着我去学习与探究!《找次品》教学反思2本单元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找次品》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找次品》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找次品》教学反思《找次品》教学反思(精选10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找次品》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找次品》教学反思篇1《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缩小待测物品范围的优化策略。

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传统设计思想的分析传统设计一般是首先找5个零件中的次品(目标:在认识平衡与不平衡两种可能结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画框图,经历逻辑推理的过程);再找9个零件(目标:找到最优称法,形成猜想);然后称8个,27个,探索规律;最后称100个、243个零件(目标:继续学习化归方法,找到零件个数与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这种设计从过程来看体现了操作----猜测----验证----归纳----应用的教学思路,它的重点放在学生优化方案的比较上。

这样设计有两个弊端。

问题一:按这种单刀直入式进行研究,因学生的知识和方法储备不够、跨度过大,思维难以突然从方法多样性提升到最优化策略上来,学生的思维容易断层,探究会屡屡受挫,从而造成对此类问题的探究兴趣不足,影响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问题二:在9个物品中找次品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猜想最佳策略:分三堆,每堆尽量同样多的规律,学生不容易找出来,再让学生举例验证更难。

学生探究的多样化一方面暴露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学生对最佳策略的关注。

如何通过优化策略的形成,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高老师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探索适合学情的实践尝试1、巧:游戏互动做铺垫--巧妙渗透优化思想在学生的猜数过程中,高老师总让学生处于最不利的处境,除非他选择了最佳策略,否则猜的次数总是最多。

《找次品》优秀教学反思(通用6篇)

《找次品》优秀教学反思(通用6篇)

《找次品》优秀教学反思(通用6篇)《找次品》优秀教学反思(通用6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找次品》优秀教学反思(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找次品》优秀教学反思1“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辩析、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提升数学素养。

上完这节内容,我自认为这节课上得还算成功。

一、利用信息资源,激发探究欲望。

新课的引入,选用美国“挑战者”号火箭升空到火箭突然空中爆炸的视频,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领悟到严格检验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想探究找次品的欲望。

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二、开放学习空间,提供探究平台。

整节课教师只是提供素材,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方案,展示各种独特的想法,在观察->实践->对比->讨论中选择最优的方案,如:学生从中发现,把待检的产品分成3份,尽量平均分,若不能平均分3份,每一份的数量只能相差1,保证找到的次数是最少的,这个结论得出的不是教师给的,而学生从众多的方案中,经过比较,自悟出来的,这样不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情感态度与经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三、充分尊重学生,体现个性化学习。

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找次品》教学反思1《找次品》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里的内容,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通过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优化找次品的方法。

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明白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体会运用优化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本节课先分析从5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然后再来分析在9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这时进行优化,并且延伸10、11个零件怎么分?教材虽然给我们提供一个基本教学思路,但是教学过程如何展开;优化在什么时候妥当;还需要教师充分地备好课。

充分的'动手操作和课件直观演示是学生分析找次品次数的基础。

本节课是属于思维训练课,所以难度较大,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有困难,特别是对学习能力中下的学生。

这节课我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学具,让学生借学具模拟称一称,并小组交流方法,同学间相互帮助,让学生都能理解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接下来符号化分析称球过程打下了基础。

课堂上还有一部分同学一直很安静,那就是他们的思维根本就没有调动起来。

本节课中教师力图渗透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猜测等方法始终贯穿着整节课。

我觉得,如果单单让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找次品的知识似乎意义不大,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一一认识,只有具备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乐于探索的心,才能更多更好的学会找次品的方法乃至认识更多更广的生活世界,这也是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经常要体现的重要思想。

《找次品》教学反思2《找次品》教学后记本单元的数学与生活中有一节内容是“找次品”,仔细研究教材,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

《找次品》教学反思15篇

《找次品》教学反思15篇

《找次品》教学反思15篇《找次品》教学反思1本单元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进一步理解随机事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优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并学习如何用直观的方式清晰、简洁、有条理地表示逻辑推理过程。

成功之处:1.重视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优化思想。

在例题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动脑思考怎样从3瓶钙片才能找出次品,并能用简单的过程清楚地描述出来。

然后再从8个零件中找出次品,并让学生思考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独立探索,并将自己探索的情况填入课本中的表格里。

探索情况如下:8(1,1,1,1,1,1,1,1)分成8份至少称4次8(4,4)分成2份至少称3次8(2,2,2,2)分成4份至少称3次8(3,3,2)分成3份至少称2次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当平均分成3份时,称的次数最少,这3份应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相差1。

根据这一规律再让学生找出9、10、11个零件中的一个次品,至少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并感受到把待测物品要尽可能的均分成3份,进一步明确找次品的最优方法,从而体会到优化思想的重要性。

2.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

找次品中的“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什么意思,先让学生理解关键词的意义,然后教师明确“能保证”就是在运气最差的情况下也能找到才叫保证,而“至少”就是指在所有各种方法中,称量次数最少的那种方案。

不足之处:1.在探索多种方法的过程中,用时较多,导致时间分配不均匀,练习时间少。

2.对于运气好的情况明确的不是很清楚,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待测物品无论是多少个,称一次是有可能称出来的。

3.对于不知道次品是轻或重,还需要再称一次才能得出答案也没有明确。

再教设计:可以改用分组探索,每组探索一种,集体交流时共同总结归纳找次品的最优方案。

《找次品》教学反思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找次品》教学反思《找次品》教学反思1这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找次品”这样的内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如果期望在一节课内讲完所有的知识点,那么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学生是一知半解,并不能够真正理解找次品的过程以及对过程的优化。

首先从天平特点认识平衡与不平衡两种状态所反映的数学信息,确定找次品的方法及正确判断,方法的针对性。

数学教学反思然后动员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找不合格钙片的策略,学生都能想到要分组,缩小范围,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排除不是次品的物品个数。

但到底具体分几组,有意见分歧。

我没表态,顺承大多数同学意见,分不等的3组(2、2、1),在大家的商议中找到了次品。

接着我让他们从6个物品中找次品,有分2组的,有分3组的,虽然最后用的次数一样,到那反映了不同的数学策略,分2组,每组3个,只能排出3个,而分3组,称量一次却能排除4个,数量多的话,更有优势用时更短,这就把分组的科学性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白。

然后用通过其他数量比较并不是分组越多越省时间,得出3分法找次品是最佳的方法。

接下来,让学生体验不能平均分的数量怎样分,从算式上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会有其中一组与其他两组相差1,这既是分组的科学性有时分组的数学客观性。

同学们很快就知道怎样确定次品了。

最后要把方法和理论合二为一,也就是根据实践归纳推理,找出数量和检验次数之间的关系,确定大宗物品的检验次数是可以事先计算的,同学们越学越有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学有用的数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图形表示自己的实验过程,简单明了。

所以自己感觉这一堂课比较成功。

要真正的上好每一堂课,研读教材、读懂教材是很关键的第一步,我想作为一名教师,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找次品》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强调数学思维的一般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比如在课中先安排了从3个物品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总结,我觉得从3个中找次品是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方面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对于后面的知识就有了更好的把握;之后安排5个待测物品,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安排9个待测物品,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活动完成后,要求学生汇报结果,并在黑板上呈现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础。

在组织引导后,重点放在猜测、归纳、推理的过程,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时,引导学生从众多繁杂的方法中,简化解题的过程,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

课中先让学生观察各种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在此基础上,就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不是3的倍数时是否也成立呢?从而可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待改进。

比如,这里我把教学内容分为3的'倍数和不是3的倍数来教学,这里的分析便存在了欠缺。

3的倍数和不是3的倍数,在这里其实都是按照分称3份来教学的,不能平均分的待测物品那就尽量把它分得平均。

其实整个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对教材的领会还不够透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领悟其中的教法和思路,如果参透了教材那么就能引入更清晰、明了的方法去教授这节课,课堂内容也会变得更加充实,整个知识重点也就更易把握。

《找次品》教学反思2在上这课之前,我已有所耳闻——《找次品》这一内容比较难上,教学完之后确有实感。

2023年《找次品》教学反思篇

2023年《找次品》教学反思篇

2023年《找次品》教学反思篇《找次品》教学反思1《找次品》教学反思《找次品》一课是以“找次品”这一探究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视察、揣测、试验等方式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中,我主要力求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设计意图。

1.从简洁问题入手,理解找次品的含义,并用直观方式清楚地表达推理过程。

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很少接触“找次品”问题,没有相关的学习与生活阅历。

而教材中的“次品”与日常生活中提到的“次品”有所不同:它指从外表看完全相同的零件,其中重一些或轻一些的那一个就是“次品”。

首先,让学生仔细读题,充分理解题意,理解“找次品”的意思,了解“正品”“次品”的含义,丰富生活阅历。

3个零件中有1个较重的次品,随意取2个放在天平两端,天平有可能是平衡的,也有可能是不平衡的。

特别重要的一点,这里所指的天平并不是一架实物天平,而是利用天平平衡原理抽象出的数学化形式的天平,借助它进行逻辑推理。

说理时,引导学生尽量用规范的语言“假如天平平衡……假如天平不平衡……”来表述。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推导的'过程用直观图或流程图辅以文字说明来记录和推导,这一点尤其重要。

2.充分经验“比较——揣测——验证”的探究过程,理解找次品的最优策略“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理解的难点,这里要让学生理解“能保证”是指每一种可能的状况都要考虑,“至少”就是指在保证肯定能找出次品的各种方法中称量次数最少的那种方案。

“找次品”的最优策略有两个要点: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二是尽量平均分。

教学时从“8个”的情形起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将推理过程用直观图清楚、简洁地表示出来,然后将找次品的不同方案记录下来。

从8个零件中找次品,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平均分成两份(4,4),但会发觉运用这种分组方法称的次数不是最少的,分成3份(3,3,2)的方法才能使称的次数最少。

使学生体会到只有将次品确定在更小的范围内,称的次数才会越少。

有了在8个零件中找次品的阅历,接下来处理在9个零件中找次品的问题时,受天平平衡原理的示意,学生会自然想到(4,4,1)和(3,3,3)的分法。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找次品》教学反思(精选23篇)《找次品》教学反思篇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进行《找次品》的教学时,我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凸显数学建模和优化思想。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材的编排是先分析从5瓶钙片中找一瓶次品的方法和次数,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然后再来分析在9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这时进行优化,并且延伸10、11个零件怎么分?有效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我通过从3瓶木糖醇中找一瓶次品——5瓶木糖醇中找一瓶次品——9瓶木糖醇中找一瓶次品——8个玻璃球中找一个次品这样的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3瓶中建立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根,在5瓶中对找次品的方法进行建模,在9瓶中感受方法的多样性,及时进行优化:这种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所称次数最少,最后在8个玻璃球中进一步优化方法:在利用天平找次品时,首先要把物品分成3份,能平均分时就平均分,不能平均分时就尽量平均分,这样,所称次数最少。

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具的直观演示,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用天平实物进行试验,可能会出现诸多问题:学生看不太清楚,实验效果不明显;每一次称时,都需要对天平进行调节与处理,麻烦且费时。

但在本节课中,又必须要借助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建模和推理。

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天平模型来直观演示和操作,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同时又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后面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简洁准确的叙述推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简洁、准确的叙述操作和推理的过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找次品》教学反思1《找次品》教学后记本单元的数学与生活中有一节内容是“找次品”,仔细研究教材,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

在教研活动时,与老师们交流、商议,确定低起点、小跨度、多操作、重发现,在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

课后回顾教学过程,本节课做到了自主探索、注重数学化,因此学生理解较好,兴趣也较浓。

首先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其实要想快捷准确地解决此类型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学生灌输结论性的解题方法:即每次尽量将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不能平均分时,也应使每份的相差数不大于1),然后用大量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强化这种方法。

但这样的教学虽然短时高效,但却只重结论,忽视了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为了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探索、尽量地显现他们的不同称法,最后通过对比发现结论。

首先我安排了从2~8个零件中找次品,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猜想探究的方式教学。

要求学生说出各种找次品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其次安排了9个零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如分几份最好?每份几个最好?引导学生发现把零件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进一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其次重视“数学化”。

学生理解了找次品的方法,但是用语言描述找次品过程,叙述起来就十分麻烦,尤其是需要需要多次称时。

教材中是采用绘制简单天平示意图的方式表示找的过程。

可是随着物品个数的增加,这种方式虽然形象直观,但毕竟不方便。

于是,我让学生想一想:有没有更加简单的记录方式?孩子们经过探讨,想到了不同的方式:用简单文字加箭头的方式,用树形图,就像原来学习的数的组成一样,每称一次,接着向下画一次。

这种树形图吸收了箭头示意图的优点,使图示更具有数学味,也更简洁既准确、又形象。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教学反思《找次品》教学反思「篇一」本周四我与孩子们学习了《找次品》,《找次品》是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里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这是一节生活思维训练课。

问题导入――切近生活“商品店有86个玩具,但是有一个是次品,而且这个次品较轻”。

抛出这个问题,有的学生问什么是次品?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畅所欲言:轻重不达标,光滑度不达标,含量不达标等等,孩子们的思维一下打开了。

今天研究的玩具中的次品属于那一类?轻重不达标。

(板书:找次品,轻重)“轻重不达标,用什么工具能找出来?”学生想到两种工具:天平和秤。

“大家说说你会用什么工具来找这个次品?理由是什么?”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用天平节约时间,因为天平就有两种情况:平衡和不平衡。

(板书:天平,平衡不平衡)有了生活经验做铺垫,学生学习起来思维活跃。

探究新知――退而求之“86个玩具太多,研究起来困难,怎么办?”“从小数开始研究!”对!正如华罗庚爷爷所说: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起始,而不失去重要地步,是学好数学的决窍。

即对于表面上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退步考虑,研究特殊现象,再运用分析、归纳、迁移、演绎等手法去概括一般规律,使问题获解。

我们从2个开始研究,又研究了3个。

到第4个时,孩子的方法就不一样了:先分成(2,2)和(1,1,2)来秤,都是至少两次就保证找出轻的次品。

5,6,7都跟4一种情况,孩子们方法还是集中在分成两份或者三份,但至少的次数是一样的。

8个,同学们的方法就多了。

小组讨论集体辩论,发现开始分成三份(3,3,2)用的次数少,就能保证找出次品。

“三份怎么分?”这里联想到抽屉原理中的“尽可能平均分”,因为最多的份与最少的份相差1。

“为什么分成三份,保证找到次品的次数最少呢?”同学们又进行了深度思考。

第一次,尽可能的平均分成两份,确定次品的范围为总数的二分之一;分成三份,确定次品的范围为总数的三分之一;那分成四份是不是就是确定次品的范围为总数的四分之一,以此类推呢?孩子们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深度思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里的内容,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通过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优化找次品的方法。

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明白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体会运用优化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本节课先分析从5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然后再来分析在9个零件中找一个次品的方法和次数,这时进行优化,并且延伸10、11个零件怎么分?教材虽然给我们提供一个基本教学思路,但是教学过程如何展开;优化在什么时候妥当;还需要教师充分地备好课。

充分的动手操作和课件直观演示是学生分析找次品次数的基础。

本节课是属于思维训练课,所以难度较大,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有困难,特别是对学习能力中下的学生。

这节课我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学具,让学生借学具模拟称一称,并小组交流方法,同学间相互帮助,让学生都能理解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和基本原理,为接下来符号化分析称球过程打下了基础。

课堂上还有一部分同学一直很安静,那就是他们的思维根本就没有调动起来。

本节课中教师力图渗透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猜测等方法始终贯穿着整节课。

我觉得,如果单单让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找次品的知识似乎意义不大,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不可能在一节课中一一认识,只有具备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乐于探索的心,才能更多更好的学会找次品的方法乃至认识更多更广的生活世界,这也是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经常要体现的重要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