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_程海峰

合集下载

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特征分析

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特征分析

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特征分析【摘要】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是安徽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分布特征、自然景观特征、人文景观特征以及管理和服务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这些景区的独特之处。

研究发现,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以山水风光为主要特色,融合了自然美景和人文历史,管理和服务水平较高,游客体验较为完善。

本文总结了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的特征,探讨了对安徽省旅游发展的启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的特点,促进安徽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特征分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管理和服务、旅游发展、研究方向、启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虽然安徽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在A级旅游景区的发展和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些景区的现状和特点,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供参考和指导。

对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还可以为安徽省的旅游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战略。

本研究旨在对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为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的特征,探讨其数量分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特点,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旅游资源分布特征、提升旅游品质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推动安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特征的分析,还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旅游景区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促进全国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

1.3 研究意义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特征分析的研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特征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安徽省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为旅游规划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GIS的池州市旅游资源特征分析与评价

基于GIS的池州市旅游资源特征分析与评价
源评价方面, 国 内外 已作 出 了大量 研究 , 研究 重 点 集 中在旅 游 资 源评 价 的理 论 基 础 、 评 价方 法 、 以及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 、 长江下游南岸。研 究采用 A r c G I S 软件 , 利 用 野 外 调 查 的 旅 游 资 源 单
体 地 理 坐标 数 据 , 建 立 池 州 市旅 游 资 源 空 间 数 据
【 关键词】 G I S ; 池州市 ; 旅游资源评价 【 中图分类  ̄1 F 5 9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 号】 1 6 7 4 — 1 1 0 2( 2 0 1 5) 0 3 - 0 0 7 8 — 0 3
旅游资源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 的必要条件n 。 因此 , 在旅游规划与开发 中, 对旅游资源特征作 出 科 学 正 确 的分 析 和评 价 显得 尤 为 重要 。在 旅游 资
施 的亚类 “ F A综合 人 文旅游 地 ” , 达7 2 个。
基金项 目: 池州学院 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 目( X K 0 9 0 5 ) ;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项 目( A 2 0 1 5 0 6 8 ) ; 池州学院资源环境 与旅游 发展研 究
中心 基 金 项 目( X K Y2 0 1 2 0 7 ) 。
在 亚类 层次 , 地 文景 观 的亚 类 “ A C地 质地 貌过 程 形迹 ” 单 体 数量 最 多 , 达1 0 1 个; 其 次 是建 筑 与设
图1 池州市旅游资源单体分布 图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3 — 0 3
2 池 州 市 旅 游 资 源 分 析 与评 价
姚 志强 h , 佘 向洋 , 朱 同林
( 1 . 池州学院 a . 资源环境与旅游系 . b . 资源环境与旅游发展研究中 t k , , 安徽 池州 2 4 7 0 0 0 ; 2 . 黄 山学 院 旅游学 院, 安徽 黄 山 2 4 5 0 2 1 )

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与优化研究——基于“三指标”构建下的GIS应用

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与优化研究——基于“三指标”构建下的GIS应用
据来源 于《安徽省 2016年国民经 济和社会 发展统计公报》。
· 65 -
2018年第 1期 (总第 134期 )
四川旅 游学院学报
均衡度指撇数 E=砉 E , 。 log 2x q 0./log 2 c (÷ ) 秉函差 数窝 霎 有囊 意囊 义 ,则用o .000 1 来代替 0釜 嚣 差 蓑 雾一萎 墓 … … …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编号 :2095—7211(2018)01—0065—05
旅游景 区作为重要的旅游 吸引物,是旅游产 业链有序运行的关键环节。其等级及 品质是区域 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子 ,也是形成 、培育区 域旅游发展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依据 中华人民共 和 国国家标 准 ,旅游 景 区质 量等级 划 分为五 级 ,从 高 到低 依次 为 5A、4A、3A、2A、1A级 旅游 景 区 … 。 旅 游景 区分 布 不仅影 响 区域旅 游 系统 发展 空 间格 局 ,更决 定旅 游 者空 间流 动及 旅游 流 的季节 波 动 。 近 年来 ,针 对旅 游景 区 的空 间分布 相关 研究 较 多 , 既有全域层面 的动态研究 J,亦有针对特定 区 域 的个 案研 究 J。从 研 究 方 法 来 看 ,现 有 研 究 主要 运 用地 理 信 息 空 间技 术 方 法 l9 J、地 理 学 空 间计 量 方法 [1o-11]、经 济学 计 量 方 法 ¨。 对 旅 游 景 区 的空 间 分 布 进 行 分 析 。安 徽 省 旅 游 资 源 丰 富 ,A级景 区数 量众 多 ,然 而 ,对 安徽 省 A级 旅 游 景 区 空 间分 布 特征 的定 量研 究 尚处空 缺状 态 。在 此 背 景下 ,安 徽 省 A级 旅 游景 区的 空 间布 局 与优 化研 究 对 于制 定 区域旅 游 发 展 规 划 ,优 化 旅 游 景 区空 间组合 搭 配具有 重 要意 义 。

贵州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贵州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贵州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朱殊慧;梅再美;吴克华;牛潜;张琦【期刊名称】《贵州科学》【年(卷),期】2018(036)006【摘要】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因素分析主要是依托ArcGIS软件,从空间类型、密度、关联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主要有:①集聚分布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②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核密度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贵阳市、安顺市、黔东南州等三个市/州行政驻地周边,并且其空间分布与该省的交通分布具有明显的一致性;③A级旅游景区整体发展状态较为活跃,并且其空间分布模式表现为由点状到带状再到点状;④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深受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其数量与人均GDP、人口分布等人文要素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交通条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影响较为明显.【总页数】6页(P49-54)【作者】朱殊慧;梅再美;吴克华;牛潜;张琦【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水城水务局,贵州六盘水553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03【相关文献】1.江苏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张允翔;申鹏鹏;孙黄平2.大理白族自治州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及评价 [J], 陈有君3.民族山区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J], 刘康; 王坤; 樊文琴; 崔人元; 李宸4.贵州省旅游景区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J], 谢冬冬; 赵卫权; 杨家芳; 孙小琼; 张慧江5.四川省冰雪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J], 李璐佳; 张俊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

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
Ab s t r a c t : Th e r e s e a r c h o f t o u r i s m s p a i t a l s t r u c t u r e i s v e r y i mp o r t a n t f o r t h e r e a s o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nd a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t o u i r s m r e s o u r c e s

nd a t h e r e a s o n a b l e l a y o u t o f r e g i o n a l t o u i r s m i n d u s t r y , a n d g l o b a l t o u i r s m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 Th e p a p e r t a k e s S i c h u a n p r o v i n c e a s
me a n s o f s o me q u a n i t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me t h o d s a n d GI S s p a t i a l a n a l y s i s t o o l s . I t i s c o n c l u d e d t h a t t h e t o u i r s m s t r u c ur t e o f S i c h u a nபைடு நூலகம் p r o v i n c e i s t h e c o r e —p e i r p h e y r s t r u c ur t e a n d a n ly a z e d t h e r e so a n b y f o u r a s p e c t s :t o u i r s m r e s o u r c e s , l o c a i t o n c o n d i i t o n s , e c o n o mi c c o n d i i t o n s a n d s t '  ̄ C a c c e s s i b i l i t y . Th e i n f o r ma t i o n c a l l p r o v i d e s o me r e f e r e n c e or f t h e l a y o u t o f t o u r i s m s p a t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f S i c h u a n p r o v i n c e . Ke y wo r d s : S i c h u a n p r o v i n c e ; t o u i r s m s p a i t a l s t r u c ur t e ; A— — l e v e l s c e n i c s p o s t

池州市A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_程海峰_胡文海

池州市A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_程海峰_胡文海

地理
表 1 池州市 A 级旅游景区数量(个)空间分布
Table 1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ade A scenic spots in Chizhou
区 域 5A 4A 3A 2A 1A 总计 比重(%)
贵池区 0

3
3
4
0
10
36
青阳县 1
1
2
2
0
6
21
石台县 0
4
1
2
1 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截至 2012 年 1 月,池州市开发开放的景区有
45 处,国家 A 级旅游景区 27 家,其中 5A 级景区 1 家,4A 级景区 8 家,3A 级景区 7 家,2A 级景区 11 家,没有 1A 级景区(表 1)。考察池州市 A 级景区 的等级规模差异,发现中间等级的 3A、2A 旅游景 区所占比例最大,占了 67%,而两端的高级和初级 景区极少,形成了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结构,与 传统金字塔型规模分布以及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的 4A 和 3A 级景区数量突出的现象基本吻合。而 1A 景区的缺乏,5A 景区的稀少说明池州市 A 级景 区的空间结构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
1 2D
(1)
R
=
ri rE
(2)
公式(1)、(2)中:rE 表示理论最邻近距离,A 表示所
研究区域的面积,n 表示测算点数,D 表示点密
度。最邻近点指数 R 表示为实际最邻近距离与理
论最邻近距离之比,计算方法如公式(2)所示。旅
游资源的积聚效应反映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集中
与离散程度,可采用最近邻近指数 R 对其进行定量 刻画,反映空间事物的分布性质, R<1,表明有几种 分布趋势,R=0 表示完全集中。

安徽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差异与优化

安徽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差异与优化
+ $B ,
级市 "/研究内容主要为 A 个部分#一是安徽省国家 "/ 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二是探究影响 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相关因素# 三是提出了有关旅 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长三角 "/级旅游景区
+ $< , + !* ,
% 珠三角地
区 "/ 级 旅 游 景 区
% 海 峡 两 岸 经 济 区 "/ 级 景
%武汉城市圈 /级旅游景区 %工业旅游示范点
+ !! ,
等- 二是对不同
+ !A ,
类型的旅游景区或旅游资源进行研究# 如资源型景
+ !$ ,
% 世界遗产
+ !E ,
% 红色旅游
资源
+ !" ,
点状要素一般有凝聚% 随机和均匀 A 种空间分 布类型#一般来说# 可从地图上作出直接观察# 但在 实际情况中#这些空间分布类型可能会同时呈现#交 叉在一起#难以分辨$ 最邻近点指数分析法是一个 能较为准确并客观地确定布点格局情况的方法# 可 以运用这一方法对安徽省国家 "/级以上旅游景区 的空间分布类型进行测定$ 计算公式如下&
+ $* , + E, + <, + !,
% 门票价格制定
+ =, + ?,
+ A,
% 质量管理
+ ", + B,
% 居民 % 营销
% 品牌构建
% 经营权转让模式
!"数据来源与研究内容
截至 !*$A 年 $! 月#安徽省国家 "/级以上旅游 景区共 $!* 家# 其中 E/级景区 = 家# 分别是黄山风 景区%西递宏村%天柱山%九华山%绩溪龙川%天堂寨#

池州市内人文景点

池州市内人文景点

池州市内人文景点
池州市内有许多人文景点,包括九华山、池州望华楼、池州市博物馆、清溪塔和秀山门等。

九华山: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寺庙百座,僧尼千人,是著名的国际性佛教道场。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

方圆100公里内有九十九峰,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山体由花岗石组成,山形峭拔凌空,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至今保留着乾隆御赐笔金匾“东南第一山”。

池州望华楼:位于平天湖景区碧山之巅,和平天湖莲花台遥相呼应。

可近观平天湖山青水碧之景,远眺池城高楼林立之貌,东望九华莲花佛国香火之盛。

秉承中国传统建筑之特色,斗拱、十字歇山顶、门窗及其他许多设计元素都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之精髓。

池州市博物馆:位于池州市池阳路(原池州师范学校校址),是在复建的池州府儒学基础上建设的。

占地面积14600平米,建筑面积6500平米。

由牌坊、文昌阁、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城隍庙等建筑构成。

清溪塔:因临清溪河后更名为“清溪塔”。

秀山门:是安徽省池州市古池州城的一座城门。

百牙塔:池州城现存的为数不多明代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历代文人雅士登塔作赋,留下大量诗词歌赋,因此对于研究当地的佛学、历史、文学、地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池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快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的决议-

池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快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的决议-

池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快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的决议正文:----------------------------------------------------------------------------------------------------------------------------------------------------池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快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的决议(2014年6月27日池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池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的议案》。

会议认为,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一号议案“关于打造高品质杏花村旅游景区”的办理工作,按照“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区块推进、分步实施”的思路,科学调整管理体制和规划面积,加大资金和用地指标的支持力度,坚持生态为根、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以生态山水为本底,以生态示范农业为基础,大力推进项目招商,部分基础设施工程和外商投资项目相继开工,文化旅游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为进一步加快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特作出如下决议:一、统一思想认识。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是创新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兴文化业态,是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实施旅游兴市战略的重要支撑。

要进一步强化加快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重要意义的宣传,形成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识和合力。

二、明确发展定位。

充分依托杏花村的厚重历史文化和美丽生态山水,以弘扬山水农耕、盛唐诗酒、传统民俗、江南村落“四大文化”为主题,以建设高品位的“杏花诗林、杏花酒肆、杏花茶坊、杏花农庄、杏花烟溪、杏花渔港、杏花木屋、杏花草市”等八大业态为载体,将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成为具有山水风情、生态风貌、唐朝风韵、江南风格、市井风味、农耕风俗的“中国最具活力的文化旅游业态”和“中国最有价值的文化旅游品牌”。

旅游景区主题分类导则(Axx标准)

旅游景区主题分类导则(Axx标准)

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主题分类导则(试行)第一条为引导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转型升级,突出产品特色,避免千景一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服务游客目的地选择识别和景区错位、错峰营销,充分发挥旅游景区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发展实际,特编写本导则。

第二条景区主题指由旅游景区核心资源所构成的主要旅游吸引力。

核心资源是被用来开发为主要旅游产品的各种自然及人文资源,且规模质量能覆盖大多数游客群体的需要。

核心资源是景区主题(产品)分类的依据。

第三条《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主题分类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因运用于A级旅游景区,又简称Axx 标准)是对我省A级旅游景区主题认定的依据。

在评定与复核我省A级旅游景区时,对景区核心旅游资源与非核心旅游资源、主题旅游产品与非主题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提出附加要求,以便突出主题性、标志性、品牌性,提升宣传营销的识别度。

第四条本导则适用于四川省所有A级旅游景区。

第五条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要做到:(一)依托景区资源本底,突出核心资源,科学合理编制规划,设计主题产品。

(二)景区开发建设中利用核心资源打造的主题产品应突出主题特色,能够体系化、精细化,容量大,品质好,且能够融合生态环境、地方文化,充分满足游客需求。

(三)为丰富四川旅游景区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旅游景区主题要鲜明地宣传展示,提升品牌营销效果。

(四)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引导力度,鼓励旅游景区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强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丰富旅游产品精准施策。

第六条根据四川A级旅游景区主题进行分类,分为自然、人文两个类别,每个类别再按照主题细分亚类。

第七条A级旅游景区主题分类识别标志,是按照A级旅游景区主题类别,在其等级标志下标明主题类别的中文和英文。

第九条四川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复核依据,由《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简称A评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提升要求》(DB51/T2140-2016)(简称A+标准)与Axx信息标准构成。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池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池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池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12.29•【字号】池政办〔2016〕76号•【施行日期】2016.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测绘正文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池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池政办〔2016〕76号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数字池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业经2016年10月20日第7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2016年12月29日数字池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数字池州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69号令)、《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CH/T9003-2009)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数字池州地理空间框架是地理信息数据及其采集、加工、交换、服务所涉及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设施、机制和人力资源的总称,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和组织运行体系等构成。

第三条数字池州地理空间框架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建设,是全市权威的、唯一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根据权限共享使用。

第四条数字池州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管理、维护与应用服务,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市政府成立市“数字池州”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数字池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应用的总体协调工作。

其主要职责:(一)负责政府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及时解决建设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框架建设应用顺利实施。

(二)拟订地理空间信息共建共享政策措施和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

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

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作者:李肖慧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6期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区域旅游的发展,本文以陕西省A级景区为例,分别计算出陕西省10市1区的5A、4A、3A级旅游景区的景区资源密度、通达度系数,得出陕西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目前现处于点轴扩展模式向网络化过渡的阶段。

一、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是指旅游景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与聚集状态,它体现了旅游景区及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是旅游景区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反映了旅游景区的区位特点、地域空间中的相互关系及质量、数量组合关系。

区域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区域旅游的发展与增长,因此,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极具研究价值。

(一)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模式由于受旅游资源的分布与品质、经济发展水平、区位因素、集聚效益和旅游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区域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在不同区域、不同旅游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以上诸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

总结各地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较为典型的模式。

1、点状模式此种模式主要呈现与区域旅游发展的早期,个别旅游业发展条件较好的旅游景区优先发展,逐步成长为区域旅游景区发展的增长极。

在极核的辐射下逐渐带动周边及其他地区旅游景区的发展。

2、点轴扩展模式在增长极与周边旅游景区的交往中,区域的资源和要素在继续向增长极及相关点集聚的同时,也逐步向沿线景区靠拢。

沿交通干线等分布的景区也逐步成长为区域旅游活动的密集区,区域旅游发展的轴线日渐成型。

伴随区域旅游景区的发展,增长极与轴线数量渐增,规模渐广,对经济和社会的扩散作用也渐强,在空间范围上表现为新点轴过程纷呈。

这些点轴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分布有序的点轴空间结构。

3、网络发展模式在点轴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位于轴线上的不同等级的点之间的联系也会进一步加强,于是就需要在点与点之间建设多路径的联系通道,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

项目介绍PPT课件

项目介绍PPT课件
项目介绍PPT
目录
1 城市概况 2 项目简介 3 项目定位 4 产品解析
01
城市概况
城市概况
千年历史名城、皖江城市带上的“长三角”地区“后花园”。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临长江,南 接黄山,西望庐山,东与芜湖相接,是长江经 济带上重要的滨江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面积8272平方公里,人口160万,辖贵池区、 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九华山风景区。池 州市是一个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 》》池州是泛“长三角”地区的“后花园”, 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是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之一,是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是 安徽省旅游资源最集中、品味最高的“两山一 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区域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游客进入“两山一湖”区域的重 要出入口。
利标用准休 化闲”类为经目标的准济性的飞业现速态代聚新发集型展人社:气区,新依通菜据过市2饱。0含1文0化-2符0号14的池体验州业城态市传播G、D传P增承文速化分内析涵。看,环比增幅势头强劲,年均增
成同“时一 在主老”城-市-—的城西市侧主又城有区观、湖“、两白翼洋”河-等-—天省然管的集城中市区景和观市资管源集和中杏区花的村空古间井发文化园、西庙等众多历史人文景点。
皖毗江邻城 二市院长带,综杏率合花近交村1通中5枢学%纽初,城中远市部,远水三高运台于发山达公国、园家公,G路秀D畅山P通门年博均物馆8。%,工业产业经济发展迅猛,第三产业发展同比第
成》“》一 初主步”形-成-—水城陆市交主通城“区四、横“三两纵翼””格-局-—省管集中区和市管集中区的空间发
毗今邻年二 1-7院月一,全杏、国花第餐村饮二中收学产入初业同中比对部增,城长三市超台过G山2D公00P园0的亿,元贡秀。山献门相博对物馆较。弱,预示第三产业商贸服务等关联行业仍有较大提

池州十大旅游景点

池州十大旅游景点

池州十大旅游景点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它是一个以山水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名胜为主要特色的重要旅游城市。

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纷繁多彩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探访。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池州市的十大旅游景点。

1. 国家地质公园-天柱山:天柱山素有“奇峰胜景、迷境幽奇”的美誉,是国家地质公园的一个重要景区。

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和多彩多姿的自然风光,使其成为湖北的一大旅游胜地。

2. 池州市博物馆:池州市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它以展示池州历史文化和艺术品藏品为主,是了解池州文化历史和风景名胜的重要场所。

3. 孔垂楼:孔垂楼作为皖南建筑的代表之一,是一处非常有名的古建筑文化遗产。

孔垂楼保存着完整的原始风貌,是了解古时建筑艺术的重要窗口。

4. 平天湖旅游区:平天湖旅游区是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主的著名旅游区之一。

它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生境和幽静的人文风光,吸引游客流连忘返。

5. 西递:西递古村落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明 dynasty 古村落,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和良好的自然风光。

这里的建筑、布局、生活习惯等都展示了古时华南地区的人文风情。

6. 志摩山旅游区:志摩山旅游区是以山水景观为主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它有着绝美的山景和奇特的鬼斧神工石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7. 三界山森林公园:三界山森林公园是一个集山水、生态、旅游为一体的自然景观公园。

它拥有丰富的植被和奇异的地质景观,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游览胜地。

8. 武陵源梦幻谷:武陵源梦幻谷是以“山水、人文、湖泊、林原、花海、雪景”为主要旅游特色的著名旅游景点。

其中以碧峰峡、天石峡、九天花谷为代表的景区,是不容错过的绝佳风景。

9. 南奥古村寨:南奥古村落是以民俗文化为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

它保留了许多古人建筑、生活习惯等历史文化遗存,反映了池州地区古时的民俗风情。

10. 红石谷风景区:红石谷风景区是一个以峡谷景观为主的自然景区。

它拥有独特的地理地貌和独特的人文风光,使游客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是一个非常值得游览的著名景点。

池州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

池州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

池州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2016——2025)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2017年08月目录第一篇重点旅游区(带)专项规划 (3)第一章大九华国际佛教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区 (3)第二章唐风宋韵山水城市 (10)第三章牯牛降—仙寓山生态旅游区 (19)第四章升金湖生态湿地旅游区 (25)第五章峡谷桃源生态旅游区 (30)第六章沿江(长江)生态旅游带 (35)第七章秋浦仙境文化旅游带 (38)第二篇池州市全域旅游目的地专项规划 (41)第一章旅游市场开发体系专项规划 (41)第二章旅游交通体系专项规划 (44)第三章池州市全域旅游服务要素体系规划 (48)第四章池州市全域旅游基础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52)第五章池州市全域旅游人才建设体系 (55)第六章池州市全域旅游特色产品体系规划 (56)第七章池州市全域旅游城镇乡村体系规划 (59)第八章自然文化遗产与自然社会环境综合整治优化 (65)第九章城乡风貌导则 (67)第十章池州市全域旅游旅游用地导则 (69)第三篇投融资专项规划 (71)第一章池州全域旅游项目开发结构 (71)第二章池州全域旅游PPP投融资模式 (74)第三章池州旅游投融资平台体系 (74)第四章池州旅游投资集团设立方案 (74)第五章池州市智慧旅游产业生态体系 (75)第六章池州市全域旅游基金与资本导入 (80)第七章池州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方案 (82)第一篇重点旅游区(带)专项规划第一章大九华国际佛教文化养生旅游度假区第一节现状分析以九华山风景区为核心,北到蓉城镇、南到陵阳、七都镇,东到朱备镇,西到杜村乡,包括九华乡、庙前镇、陵阳镇、朱备镇等乡镇。

京台高速G3、国道G318、省道S103、S219以及县道、乡村道路构成的道路骨架。

九华山范围内A级景区众多,质量等级较高,分布相对集中;旅游产品以宗教朝拜、生态观光为主,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资源未得到深层开发。

旅游景区景点的游客量及旅游收入稳步增长,在全市范围内,各项经济指标均遥遥领先。

九华山风景区规划分析-

九华山风景区规划分析-

佛茶文化节
中央电视台形象广告
4.优化大环境。 近几年, 九华山景区强力推进硬、软两方面的环境整治, 效果显著。投入2亿
10
二、九华山景区特色介绍
1.历史特色 2.文化特色 3.主要景点
1.历史
(1)
有“佛国仙城 ”之美誉的九华山, 以众多的佛教寺庙和优美的自然 风光, 成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 一颗璀灿的明珠。
九华山山体形成于新生代晚期, 九华 山佛教始自南北朝时期。据史料 记载, 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 503年), 即有僧名伏虎, 在九华山 拾宝岩建伏虎庵;唐朝开元年间, 有僧人檀号来此修行。开元、天 宝年间(公元713—755年), 新罗 国王室贵族金乔觉出家为僧, 渡 海来华, 到九华山苦修, 居住东崖 峰的岩洞中, 感动众多善男信女, 当地乡绅诸葛节等损资, 为金乔
风景名胜区规划课程PPT
——以九华山风景区为例
目录:
一、九华山风景区概况 二、九华山风景区特色介绍 三、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四、如何协调九华山景区的开发与保护
一、九华山风景区概况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首批国家重点风 景名胜区。它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之一。位于安徽省 池州市东南境, 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 东南越太平湖 与黄山同辉, 是安徽“两山一湖“黄金旅游区的北部主 入口、主景区。风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保护范围174 平方公里。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 景旅游区示范点, 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四、旅游服务质量尚待完善。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旅游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相对滞后越 来越明显。旅行社、星级饭店、优秀导游、星级服务意识不高。
五、旅游于文化结合的不够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3-12-03;修订日期修订日期:2014-02-19基金项目基金项目:2012安徽省教育厅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2SQRW183)、池州学院重点学科《地理学》建设项目(2011XK03)、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项目(XKY201010)、安徽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402052050)资助。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程海峰(1979-),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E-mai :chfjz@池州市A 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程海峰,胡文海(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安徽池州247000)摘要摘要:采用最近邻距离模式、连接度、通达度、紧密度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内空间分布结构2方面对池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测定,发现池州市A 级旅游景区空间距离较小,呈集聚型分布;β指数为1.56、γ指数为0.53、平均径路长为3.26,旅游景区间交通网络的通达度较低,交通网络联系程度较弱,尚未形成稠密的旅游交通网络,旅游资源整合水平较低;紧密度指数C 为0.55,紧凑程度处于中等,为区内旅游交通建设,提高区内旅游资源网络连通性、通达性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关键词: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结构分析;池州市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F592.99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0-0690(2014)10-1275-06旅游景区是旅游供给的物质载体[1],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重要依托。

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及其组合规律对一个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国家旅游局A 级旅游景区认定是中国对旅游景区质量和档次进行综合评价的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按五级划分,从高到低依次为5A 、4A 、3A 、2A 、1A 级旅游景区,其中66家5A 级景区于2007年3月7日才被验收审核正式推出。

对于旅游景区的研究,以首批国家4A 级旅游景区为例,采用最邻近指数等指标对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的分析,揭示了其整体空间结构特征及与客源市场的距离分异规律[2];以4A 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及旅游产业关系进行的研究[3],指出了高等级旅游景区在拉动旅游就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4];从空间拓扑关系角度测定了长江三角洲4A 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特征[5];中国A 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与人口分布和地形地势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和配比性[6];中国旅游资源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趋于均衡性很低,省际差异较大[7]。

也有从省、市、区层面进行的研究,如:江苏省旅游等级景区的发展态势和等级结构演变与景区空间分布特征[8];安徽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差异[9];云南省旅游景区建设发展将出现的几种类型[10]等等。

目前,对池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研究甚少,对池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本文以旅游空间结构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分析池州市A 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结构类型,从而为池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找到优化池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最佳措施。

1数据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截至2012年1月,池州市开发开放的景区有45处,国家A 级旅游景区27家,其中5A 级景区1家,4A 级景区8家,3A 级景区7家,2A 级景区11家,没有1A 级景区(表1)。

考察池州市A 级景区的等级规模差异,发现中间等级的3A 、2A 旅游景区所占比例最大,占了67%,而两端的高级和初级景区极少,形成了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型结构,与传统金字塔型规模分布以及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4A 和3A 级景区数量突出的现象基本吻合。

而1A 景区的缺乏,5A 景区的稀少说明池州市A 级景区的空间结构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第34卷第10期2014年10月V ol.34No.10Oct.,2014地理科学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地理科学34卷从不同等级旅游景区发展情况来看,2001年以来池州市高级别的5A、4A旅游景区的数量增加非常缓慢,都是从无到有,到目前为止5A旅游景区仅有九华山风景区一处,4A旅游景区数量增长最多,10a间由3个增加到了8个;2A旅游景区增加速度仅次,从6个增加到目前的11个,池州市没有1A旅游景区。

2001年以来贵池区、青阳、石台和东至的A级等级景区总量分别增加到了10个、6个、7个和4个,贵池区A级旅游景区总量最多,东至县最少,相对而言,青阳县旅游景区的质量较高,有5A、4A旅游景区各1个;贵池区旅游景区的等级质量发展速度较快,目前有3个4A旅游景区;石台县旅游景区数量较多,而且质量较高,有4A 景区4个,3A旅游景区1个;而离池州市区最远的东至县旅游景区的等级质量相对较差,至今没有5A、4A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级别越高,其生命力越强,旅游综合开发的潜力越大,加快三县一区A 等级景区的提升,有利于整个池州市旅游质量的快速发展和提高。

1.2数据采集1.2.1数据的来源与选取数据来源主要有3种:①从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安徽省旅游局以及池州市旅游委员会相关部门的网站上查询有关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等相关数据,进行甄别与整理(所有数据均截至2012年1月);②通过Google Earth软件,测算各个测量点之间的实际最邻近距离;③所有原始数据及测算出的数据均经过甄别、核对与整理后输入研究数据库。

截至2012年1月29日,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412个,池州市有27个,占6.6%。

本文研究选择了池州市三县一区27个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

1.2.2数据处理1)利用池州市旅游资源图做27个A级旅游景区分布简图(图1)。

图1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Fig.1Distribution of grade A scenic spots in Chizhou2)在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分布简图上计算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直线距离,得出相应的数据。

3)用相关的指数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果。

2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分析2.1最近邻点分析把旅游景区看成是点状目标,点状目标一般有3种空间分布格局,即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凝聚分布。

加拿大著名旅游学者Stephen L.J.Smith 曾指出:“一个能更加准确、客观地确定布点格局属性的方法就是最近邻点分析法[11]。

”测度点状目标的空间分布格局的方法主要使用最邻近距离进行测算。

最近邻点分析法是指点状事物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较为广泛地运用于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中。

测出每个点与其最邻近点表1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数量(个)空间分布Table1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adeA scenic spots in Chizhou区域贵池区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总计5A114A31483A321172A4223111A总计1067427比重(%)362125141001276程海峰等:池州市A 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10期之间的距离r ,取这些距离的平均值r i ,即表示邻近程度的平均(简称最近邻距离)[12]。

最邻近点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r E=(1)R =r ir E(2)公式(1)、(2)中:r E 表示理论最邻近距离,A 表示所研究区域的面积,n 表示测算点数,D 表示点密度。

最邻近点指数R 表示为实际最邻近距离与理论最邻近距离之比,计算方法如公式(2)所示。

旅游资源的积聚效应反映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集中与离散程度,可采用最近邻近指数R 对其进行定量刻画,反映空间事物的分布性质,R <1,表明有几种分布趋势,R =0表示完全集中。

本文选取27处A 级旅游景区单体进行计算,并根据其现实可联系性构建了旅游景区空间拓扑(图2)。

图2池州市旅游景区空间拓扑图Fig.2Spatial topological graph of scenic spots in Chizhou根据池州市A 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情况,得知A 级旅游景区面积为8282km 2,根据公式(1)A =8282,n =27,得到r E =9.02km ,池州市理论最邻近距离9.02km 。

使用相关软件精确测量,得到池州市A 级旅游景区之间的实际最邻近直线距离平均值r i 为21.3km 。

根据公式(2)可得池州市A 级旅游景区的最邻近点指数R 为0.26<1。

因此,池州市27个A 级旅游景区在全市范围呈集聚型分布。

这有利于池州市旅游景区的开发利用,因为集聚分布一方面可以降低游客的旅游成本,是竞争客源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便于旅游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专区、专线。

根据公式(2),计算出贵池区、青阳县、东至县和石台县的最邻近点指数R 分别为:0.79、0.51、0.29、0.54。

可见,贵池区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聚集性最强,分布过于集中,旅游景区间的空间竞争激烈,如同位于市区的国家2A 级旅游景区齐山和万罗山竞争激烈,咫尺相邻的杏花村文化园和秀山门博物馆同为文化型景区而互为最大的竞争对手。

青阳县、石台县旅游景区分布均呈集聚型,东至县的最邻近点指数R <0.5,说明景区分布不过度集中,可以有效防止景区间的空间竞争。

2.2连接度分析连接度是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表示各旅游景区之间交通联系程度,其衡量指标主要有β指数和γ指数。

2.2.1β指数β指数是交通网络中节点的平均连线数目,是对网络连接性的度量,对于多节点的旅游区而言,连接不同旅游景区之间的交通线越多、等级越高,则连接性越好,旅游者往来各旅游景区点之间越方便,较高的指数是旅游区内旅游景区空间网络结构优化的要求与保障,其公式为:β=m n,式中;β表示交通网的连接度,m 表示交通网中边的数量,即两节点间的直接连接数目,n 表示交通网中顶点的数量,即节点数β的取值一般处于0~3之间,β值越大,表明网络的连接度越好[13]。

n =27,m =40,则β=1.56。

由此可以判断,池州市旅游景区间交通网络的通达度较低,考察期间发现,虽然大多数景点分布在318国道附近,特别是贵池区的各景区间通达度较高,但各县之间的通达度较差,而且其景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主要是县乡道,路况较差,通过能力较低,这是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一大瓶颈。

1277地理科学34卷2.2.2γ指数γ指数是指旅游网络中实际回路数与网络内可能存在的最大回路数之间的比率(回路是一种闭合路径,它的始点同时也是终点),其值介于0~1之间,A=0意味着网络不存在回路;A=1表明网络已达到最大限度的回路数目,即网络通达度极好。

其计算公式为:γ=m/[3(n-2)],式中m为网络中的边数目,n为顶点数目,p为网络中互不连接的亚图数目[12]。

γ指数分析是一种类似于β指数分析的空间分析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