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训练题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
变化
[考纲要求]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 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其他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市场相对狭小;分期付款 过度膨胀,银行信贷泛滥;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 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标志(导火线):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4.影响⎩⎪⎨⎪⎧ (1)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 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2)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
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思维导图] 世界经济大危机
史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史料二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据统计,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
解读史料反映的是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及银行信贷、分期付款等金融现象存在的现实,为经济良性发展埋下了隐患。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3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选择题
1.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不属于“旧东西”的是( )
A.实行粮食税
B.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
C.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D.允许自由贸易
2.“苏俄绝大多数老近卫军、干部和党员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领导岗位的,心中充满革命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有些领导干部一再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苏联经济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此材料表明了新经济政策在20世纪20年代末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历史传统力量影响至深
B.缺乏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应配合
C.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心理
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3.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这段材料反思的政策是( )
A.余粮收集制 B.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
【新课标Ⅱ-3】201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1)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届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
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新课标II-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选出并涂在答题卡上。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50分。)
1.2012年6月4日,美国微软公司正式公布了全球131个国家Windows8优惠升级计划。其中,我国用户可以98元的价格将符合要求的Windows7电脑系统升级至Windows8专业版。这里的Windows8电脑系统
①因为有价格所以才是商品②其功能能满足人们的需要③先有价值后有使用价值④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2012年6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CPI同比涨幅为
3.0%,创下了近23个月以来新低。有媒体分析认为,我国政府缓解通胀压力的努力取得了成效。政府之所以要缓解通胀压力,是因为通货膨胀
①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②一定导致居民收入减少③可能降低居民生活水平④必然导致企业利润减少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3.一般而言,解决主权债务危机的最基本和最可靠的途径是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国家用通货膨胀的方式“赖账”,是一种“公认”的隐蔽的方法,这种做法在美国历史上常出现。这说明通货膨胀可以
①减少国家偿还债务的利息②减少国家所要偿还债务的额度③提高国家偿还债务的能力④使国家债务所代表的实际财富缩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A 250亿元300亿元
B 250亿元500亿元
C 250亿元600亿元
D 125亿元700亿元
5.2012年2月初,部分地区的极寒天气使得蔬菜价格有所回升。这一现象反映了
【新课标Ⅱ-3】201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2)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届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
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新课标II-3】
一、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①中国的丞相制度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开始就归入中央王朝版图的是①云贵地区②西藏地区③岭南地区④东北地区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3.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①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②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③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④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某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道:“他们(中国政府)警告你们放弃走私贸易,你自己不愿停止,他们便有权把你们从他们的海岸驱逐,因为你固执地坚持这种不道德的残暴的贸易……在我看来,正义在他们(中国人)那边。”该议员是就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哪一次战争发表的言论?
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单元整合(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整合
现代中国的外交⎩⎪⎪⎪
⎨⎪⎪
⎪⎧⎭
⎪⎪⎪⎬⎪⎪⎪⎫建国初期外交奠基:独立自主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70年代外交突破⎩⎪⎨⎪⎧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建交新时期外交调整⎩⎪⎨⎪⎧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通史概览
对外政策逐渐 走向成熟并不 断发展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形成
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美苏争霸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20世纪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走向多极化
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4)两极格局解体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多极化趋势加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
横向链接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动及中国的国际地位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伟大的抗日战争课时提升作业
课时提升作业(四)
伟大的抗日战争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右图是一幅美国人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漫画,标题为《一块一块》。它
反映了()
A.美国操纵日本控制中国的意图
B.日本占领中国的意图
C.美日联合共同侵略中国的意图
D.中国被列强共同瓜分的局势
2.(2014·余杭中学模拟)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某某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某某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B.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C.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D.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3.(2014·某某示X高中模拟)右图为1946年12月12日东北解放区邮电管理总局发
行的《双十二纪念》邮票。以下关于此邮票发行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双十二”事变的发生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到顶点,民族危机深重
③当时的国民党军队正在重点进攻东北解放区
④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内战政策的不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4.(2014·某某模拟)“中国共产党愿当此时机,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的目标……争取中华民族之
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中国共产党提出上述奋斗目标,是为了()
A.团结各阶层力量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现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
C.实现民族团结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学案14 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两极格局(又称“冷战”格局)的形成 1.形成背景
(1)二战后期,____________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
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 的霸主, 推行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政策。
②苏联实力不断增强, 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引起了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上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2.“冷战”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____________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3.确立过程(也可看作表现)
(1)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政治上: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________________”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3)经济上:实施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____________。 ①直接目的:扶持西欧,稳定资本主义。 ②根本目的:控制西欧国家。
(4)军事上:1949年成立“______”组织
①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②作用: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 “冷战”的程度。
苏联的,反击措施⎩⎪⎨⎪⎧
①1949年苏联等国成立 。②1955年苏联等国组成“ ”组织,标志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主题优化3-现代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返回目录
主题优化三 局的演变
单 元 整 合
现代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与世界政治格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社会主义运动得以扩展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奉 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在国际舞台中的地位越 来越重要,从地区大国向世界大国发展。 二、主题考向 本主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从题型看,以选择题 为主,非选择题考查较少;从内容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的特点及影响、现代中国的民 主政治与外交政策等是考查的重点。综合近三年高考命题 看,主要考查角度有:
返回目录
主题优化三 局的演变
单 元 整 合
现代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与世界政治格
②中国地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推翻国民党政 权,成立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恢复中 国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3)第三次: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瓦 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①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随之结 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②中国地位:在多极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中国改革开 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地位提高,是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返回目录
主题优化三 局的演变
单 元 整 合
现代国际力量的分化组合与世界政治格
四、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动及中国的国际地位 1.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特征 欧洲为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 欧美为中心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美苏为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两极格局)→ 多极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后)。 2.国际格局的变动 (1)第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 ①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 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 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 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题26
A组对点练
对点提示:1~5太平天国运动;6~8辛亥革命
1.(2014·四川内江诊断)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该著作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D.《新学伪经考》
解析根据题干中“近代民主色彩……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启蒙作用”分析,应是《资政新篇》,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它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
答案 B
2.(2014·河北冀州中学模拟)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甚至整个晚清的历史上,他都是一个太值得说道的人物。他的著作仅仅一万一千字,却充满了西方化改革精神的治国方略,他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位提出变法维新思想的改革家。上述人物最可能是()。
A.洪秀全B.洪仁玕
C.曾国藩D.郑观应
解析在太平天国运动历史上具有“西方化改革精神的治国方略”的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答案 B
3.(2014·湖南望城联考)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
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归纳整合+命题热点例析)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世界的整体性加强:20世纪初的世界已经基本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2)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3)重要原因:
①法德、英德、俄奥三大矛盾激化,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②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
③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大战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4)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经过
阶段时间主要战役(事件) 影响
爆发
1914年6月~7
月
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施里芬计划”破产
第二阶段1915~1916年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
兰海战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第三阶段1917~1918年
美对德宣战,俄国退出大战,中
国对同盟国宣战同盟国相继投降,一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4.影响
(1)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催生了新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乘机崛起,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
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01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4.11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必修1)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考点展示]
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
相结合的战略。
核心考点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主要内涵经济意义
生产全球化世界各国在生产领域的国际分
工与协作
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节
约本国社会劳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点拨 生产全球化是基础,决定着贸易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的发展;反过来,贸易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全球化程度的提高。
3
注意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世界经济既存在促进作用,也存在消极影响,但不管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每个国家都无法把经济全球化拒之门外。既不能放松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警惕,也不能拒绝融入国际社会。
命题点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典例1 (2010·江苏高考)为了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对欧元产生负面影响,2010年5月10日,欧盟各成员国达成协议拿出7 500亿欧元救市。受此消息影响,全球汇市和股市立即出现反弹。这表明 ( )
A .欧盟是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B .一国经济发展必然影响他国经济发展
C .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D .跨国公司促进资本在国际间快速流动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欧盟举措引起全球汇市和股市反弹,正说明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即C 。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A 项错误;B 项“必然影响”的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内容并未说明跨国公司对于资本流动的作用,D 项不符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能训练:第36讲《中外人物评说》
3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银川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洱。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借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
答案:(1)态度:陈寿:尊曹;朱熹:贬曹。原因:陈寿: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朱熹: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2)标准: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方法: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2.山西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郡县之制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公哉!
2015届河南省西峡三高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5届河南省西峡三高高三上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范围:一轮复习必修1世界史部分、必修2第二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
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2.罗马法的发展受过希腊哲学的影响,但问题在于,当理论与实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罗马法总是舍弃纯理论的要求而致力于满足实际的需要。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在确定人的行为能力是以划一的年龄还是根据具体人的智力发育程度作标准,是否要建立时效制度修正“权利胜于事实”的一般原则等问题上,罗马法都是采取从实际出发的态度。这表明罗马法( )
A.重理论轻实际 B.重实际轻理论 C.实际与理论并重 D.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
3.罗马帝国虽然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主要是指( )
A.它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B.它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C.它最先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 D.它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4.“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日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这表明( )
A.执政官掌握立法权 B.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
C.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呈现和平渐进的趋势 D.雅典民主制度使贵族独享政治权利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考内容 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 美国为例配套精品试题(含)
2015届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考内容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美国为例配套精品试题(含2014年)
政治
1.(2012浙江文综, 33, 4分)美国债务僵局打破前, 奥巴马政府坚持提高债务上限并在时限上跨过2012年11月, 以免大选前同国会继续讨价还价。而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仅愿就短期提高债务上限的方案达成一致, 以图再次利用债务问题打击民主党的选情。双方互不相让, 长时间“死磕”。这表明( )
A. 美国政府和国会没有共同的政治利益
B. 美国的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的内耗
C. 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关系本质上是对抗性的
D. 美国的政党制度是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保障
[解析] 1.本题考查美国三权分立的知识。美国的政府和国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存在共同的政治利益, A项错误。美国的两党在本质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因而不能说本质上是对抗性的, 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利益集团与政党制度的关系, D项与题意无关。抓住题干“双方互不相让, 长时间‘死磕’”的关键信息, 可选出B项。
2.[2012福建文综, 42A(1), 3分][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由于受“全美步枪协会”的影响, 美国政府反对联合国旨在打击轻小武器非法贸易的《行动纲领》中的有关限制个人拥有枪支及限制枪支合法生产和交易的条款。
材料中的“全美步枪协会”属于美国的(3分)( )
A. 利益集团
B. 政府
C. 议会
D. 政党
[解析] 2.本题较简单, 只要认真审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便不难判断。
3.枪支泛滥是美国社会的一大顽疾。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3年1月16日正式提出枪支管控提案,呼吁国会采取立法行动,但拥有400万会员的美国全国步枪协会则扬言,枪支管控提案将过不了国会这一关,它们在国会里拥有足够支持者对该法案投反对票。这反映出美国A.总统需对国会负责B.立法权主要在国会
【新课标Ⅱ-2】201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1)理综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届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
第一次月考理综试题【新课标II-2】
本试卷分第I II I卷1至3II卷3至8页300分。
考生注意:
1.
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2B
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
无效。
3..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以下关于细胞代谢描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均能进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B.生物膜系统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细胞中所有的酶均位于生物膜上
C.葡萄糖、K+进出细胞既需要载体,又需要能量
D.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效率提高,需要细胞呼吸提供大量能量
2.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离子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数量多
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高浓度的一侧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
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不足,抑制了细胞的吸收
3.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从而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测试卷十二 古代诗文阅读综合训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三2015届一轮复习测试卷十二
古代诗文阅读综合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萧铣,后梁宣帝曾孙也。铣少贫,佣书,事母孝。炀帝①以外戚擢为罗川令。大业十
三年,岳州校尉董景珍等谋反隋,且推景珍为主。即募兵数千,扬言迹.盗,将以应景珍。
义宁二年,僭称皇帝,署百官,一用梁故事
..。
三年②,高祖③诏夔州总管赵郡王孝恭讨之,拔通、开二州,斩伪东平王阇提。诸将
擅兵横恣,铣恐浸不制,乃阳议休兵营农,以黜其权。大司马董景珍之弟为将军,怨之,谋作乱,事泄,被诛。景珍方镇某某,铣下书赦之,召还江陵。景珍惧,遣使诣孝恭,举地
降。铣遣X绣攻景珍。绣恃功,亦骄蹇,铣又诛之。铣性外宽内忌,疾胜己者,于是大臣
旧将皆疑间,多叛去,铣不能禁,由此愈弱。
四年,诏孝恭与李靖率巴蜀兵顺流下,庐江王瑗繇襄阳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会兵图铣。伪将周法明以四州降,即诏为某某总管,趋夏口道,攻安州,克之。伪将雷长
颍以鲁山降。铣乃遣将文士弘拒孝恭,战清江口,孝恭大破之,获斗舰千艘,拔.某某、当阳、枝江、松滋,伪江州将盖彦举以城降。孝恭、靖直逼其都。
初,铣放兵,止留宿卫数千人,及仓卒追集,江、岭回远,未及赴。孝恭布长围守之,
数日,破其水城,取楼船数千。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诣靖降。铣度
救不至,谓其下曰:“天不祚梁乎?待穷而下,必害百姓。今城未拔,先出降,可免乱。诸
人何患无君?”乃麾而令,守陴④者皆恸。以太牢告于庙,率官属缌⑤衰布帻诣军门,谢
曰:“当死者铣尔,百姓非罪也,请无杀掠!”孝恭受之,护送京师。后数日,救兵至,且十余万。知铣降,乃送款.。铣至,高祖让之,对曰:“隋失其鹿,英雄竞逐。铣无天命,故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陂七中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训练
第一次世界大战
2015.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一战前)温斯顿·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到法国被德国吃掉。……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
材料二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摘自《丘吉尔的一生》
(1)在材料一二中,丘吉尔均称俄国为“魔王”,为什么?(6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是怎样同“魔王”打交道的。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什么?(9分)
2.材料一欧洲此间宗教冲突、民族屠杀,各国间的王位争夺战争,他们顾不上我们。所以我们还经得起内部折腾,倒下去还能起来。但是英国资产阶级英命和工业革命成功后,事情就不一样了。到清朝末期,西方人过来了,如狼似虎,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在20世纪初可能就被西方人肢解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材料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著作发表,还导致了一批批、总计达6万多份文件的出版;所有这些都促成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斯
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和中国近代的历史,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成功后,“事情”有什么“不一样”。“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6分)
(2)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知识,从背景、性质的角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说法是否得当,并请指出当初某些人宣扬这一说法学术以外的目的。(7分)
3.材料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幸和著作的发表,还导致了一批批丈件的出版,总计达6万多份。到20世纪30年代中叶时,这场论战才平息下来,出现了较少地关心“战争罪行”、更多地注意引起战争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性力蚤的较有学术价值的研究。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1914年6月28日带兰兹·变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会对一战爆发原因的认定及其目的。(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6分)
4.材料一1916年5月30日,他订出一个方案,想把英国皇家海军诱入圈套。他的诱饵是游弋在挪威海岸的弗兰茨·冯·希佩尔海军上将指挥的由战列巡洋舰和轻巡洋舰组成的舰队。他推论,英国人是不会派出整个舰队来拦截一次有限的偷袭的。舍尔指挥的公海舰队的全郑力量在五十英里之后跟踪着。如果英海军出击,希佩尔进行象征性的抵抗后就转舵,把追击者引进舍尔的大舰队的射程内。
材料二历时12个小时的海战,英方搜失战舰14艘,价亡6800余人;德方损失战舰11艘,伤亡3100余人。《纽约时报》报道:“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但最后仍被关在牢房里。”一一《影响世界历史的21场经典海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德兰海战爆发的主要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但最后仍被关在牢房里”的理解。结合材料一,说明材料二中“德国痛殴了英国狱卒”的原因。(11分)
5.材料陈独秀撰文表示:“愚之私意,绝对承认加入协约国方面,则对内对外,于国家利多害少。”李大钊一贯反对“中立”政策,主张对德宣战。1917年2月9日,他在《甲寅》发表了《美德邦交既绝,我国不可不有所表示》一文,催促中国政府对德绝交、宣战。1917年3月3日,梁启超在由他参与发起的、以推动政府与德国绝交为宗旨的“国民外交后援会”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说称,倘若中国抓住参加协约国的机遇,力争收回若干业已失去的主权,则可“为我中华民国国际上开一新纪元”。他特别强调,中国能否出席战后会议关系甚大。他认为,固然,
“我列席焉,所保全能几,诚未敢知,然若因未参战而不允列席,则多数国家为处分者,而我为被处分者,其时四顾无援,噬脐何及?”
——《论莫理循在推动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请回答:
(1)从材料来看,陈独秀、李大钊和梁启超有何共同的要求?最终结果如何?(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参战得到了哪些好处。(9分)
6.材料一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贪婪占领亚洲,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外长皮洛夫 1897.12
材料二西部的斯拉夫民族(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长期处于奥地利的殖民压迫之下,一些知识分子呼吁斯拉夫各民族以斯拉夫人共同的民族起源、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为纽带,建立斯拉夫各民族的联邦国家,联合对付外敌的侵略和殖民压迫。由于斯拉夫各民族居住的分散和力量的弱小,相当多的斯拉夫民族自然地把联合斯拉夫人、摆脱异族统治和建立斯拉夫国家的希望寄托在政治经济独立并且国际地位处于上升阶段的俄国身上,从而为沙皇政府宣扬和利用泛斯拉夫主义创造了条件……1867年在莫斯科召开了首届斯拉夫人代表大会,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亲自出席大会的开幕式,会议上俄罗斯的学者和政客们大谈“没有俄国,斯拉夫民族不会得救。”,“俄语是斯拉夫统一的手段和基础”。
——张建华:《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奥结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