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最新教案-高一物理重力势能2 精品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5篇
高一物理优秀教案5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4.了解弹性势能.二、重点难点:1.重力势能以及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2.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三、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分析推理、讲授讨论.四、教具:轻重不同的重锤一个、木桩、沙箱、橡皮筋.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大家知道水力发电站是利用水来发电的,水是利用什么能来发电的呢?学习这节课后,我们将会了解这个问题。
通过前面对功和能的关系的学习,我们知道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具有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演示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木桩打进沙箱中,说明重锤对木桩做了功,举高的重锤具有能量。
我们把重锤由于被学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本节课将学习重力势能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演示实验1:演示由质量不同的重锤从相同高度落下,木桩被打进沙箱的深度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质量越大的重锤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演示实验2:演示用同一重锤从不同高度落下,木桩被打进沙箱的深度不同,引导学生得出:重锤高度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怎样定量地表示重力势能呢?把一个物体举高,要克服重力做功,同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重力做功,同时重力势力能减小。
可见重力势能跟重力做功有密切关系。
如图1所示,设一个质量为的物体,从高度为h1的A点下落到高度为h2的B 点,重力所做的功为:WG=gΔh=gh1-gh2我们可以看出WG等于gh这个量的变化。
在物理学中就用这个物理量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1.重力势能1定义: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2重力势能的计算式:EP=gh.即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高度的乘积。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中都是焦耳()2.对EP=gh的理解:1式中h应为物体重心的高度。
重力势能高一物理优秀教案
重力势能高一物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2.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
3.了解重力势能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表达式及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动能概念。
2.提问: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3.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位置的改变是否也会影响其能量?二、新课内容1.讲解重力势能的概念(1)定义: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由于其位置的改变而具有的能量。
(2)单位:焦耳(J)2.讲解重力势能的表达式(1)表达式:E_p=mgh(2)解释:E_p为重力势能,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 为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高度。
3.讲解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1)直接计算:根据公式E_p=mgh,直接计算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具有的重力势能。
(2)能量守恒法: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将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动能。
4.举例说明重力势能的应用(1)水力发电:利用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
(2)钟表发条:利用发条的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推动齿轮转动。
三、案例分析1.分析物体从高处落下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求解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2.分析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关系求解物体滑行距离。
四、课堂小结2.强调重力势能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10m高度处的重力势能。
2.举例说明重力势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简要解释其原理。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表达式及计算方法,使学生对重力势能有了一定的认识。
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课堂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第8章 第2节 重力势能 教案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力势能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中我们已经定性地学习了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处的位置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这一节我们来进一步定量地研究重力势能。
你认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应该是怎样的呢?【教师引导】设想你要从某座高楼的第17层下到第9层,你可以乘电梯下,也可以沿楼梯走下。
两种方式下楼,重力对你做功是否相等?解答:相等,重力是恒力,利用恒力做功表达式可以推导。
讲授新课:(1)重力做的功【教师引导】当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时,重力做功势能发生变化:物体下降时重力做功,势能减小;物体被举高时重力做负功,势能增大。
因此,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密切相关,认识重力势能不应脱离对重力做功的研究。
【教师补充引导】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与地面高度为1h的位置A,竖直向下运动到高度为2h的位置B,如图甲所示,这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学生经过老师引导,体会重力做的功通过回顾上节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题通过联系之前已知的知识,思考如何计算重力做12G W mg h mgh mgh =∆=-质量为m 的物体仍然从上向下运动,高度由1h 降为2h ,但这次不是沿竖直方向,而是沿着一个斜面向下运动到'B ,再水平运动到B ,如图乙所示。
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是l ,在这一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12cos G W mg l mg h mgh mgh θ==∆=-【教师提问】斜面是否光滑对计算“重力做的功”有影响吗?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做的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的功锻炼学生的计算推导、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小组交流】通过学习上节功的知识,我们知道某个力做功的大小只取决于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及力和位移的夹角,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及运动状态等无关,故斜面是否光滑对计算“重力做的功”无影响。
【教师总结】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的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的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重力势能。
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
1. 介绍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公式:重力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上升或下降所具有的势能, 计算公式为:P = mgh,其中P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 表示物体的高度。
2. 讲解重力势能的运用:重力势能常常在物体上升或下降的情况下进行计算,例如物体从高处下落,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物体被抬高时,重力势能增加。
3. 演示重力势能的计算:通过实际的例子演示如何计算重力势能,强调重力势能与物体的高度和质量有关。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计算不同物体在不同高度时的重力势能。
5. 总结:总结重力势能的概念,强调重力势能在物理运动中的重要性。
评估:通过练习题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建筑物的设计、机械设备的运作等。
反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物体的高度变化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加深对重力势能的理解和应用。
高一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说课稿
高一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说课稿《高一物理必修二重力势能说课稿》一、课程概述与教学目标《重力势能》是高中物理必修二的内容,它描述了物体在重力场中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这一概念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能量转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2. 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重难点1.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围绕重力势能的定义、计算和应用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1)重力势能的物理意义和定义:通过实例引入重力势能的概念,并解释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2)重力势能的计算:介绍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即E_p mgh,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物体相对于参考平面的高度。
讨论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3)重力势能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如何应用重力势能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判断物体重心的位置等。
2. 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计算公式的应用;将重力势能与功和能联系起来,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重力势能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相结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重力势能现象,如建筑物的高度、火箭发射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重力势能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5分钟)(1)重力势能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详细解释重力势能的概念,强调其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并介绍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E_p mgh。
重力势能在工程中的应用——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二教案
重力势能在工程中的应用在物理学中,重力势能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具有的能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重力势能对于工程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无论是在建筑、交通还是机械等一系列领域都有它的身影。
本文将会重点探讨重力势能在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建筑工程中最常见到的是水电站的建造。
水力发电的原理就是将流动的水转换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在这一过程中,水头的高度就是重力势能的体现。
如果把水看成一个物体,水头就是水的重心高度,水头越高,水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水电站选址往往会选择陡峭的山峰,以便获得更高的水头高度。
在其他建筑工程中,比如高层建筑的施工,脚手架的设计和搭建时也会用到重力势能。
建筑工人在高层建筑上施工时,如果需要提高施工效率,就会使用升降机和施工电梯,这些设备使用了重力势能作为动力驱动。
在脚手架的设计和搭建中,建筑师往往会考虑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加速度,以及脚手架本身的重力和加速度,从而得出脚手架的设计和尺寸。
二、交通工程在交通工程中,人们往往会通过利用重力势能来减少摩擦和节约能源。
比如,在汽车和火车上,刹车时会利用摩擦来把动能转换为热能,从而让车停下来。
但是,这种方式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人们往往会采取利用重力势能的方式来制动车辆。
例如在山区,很多车辆都采用下坡时的重力势能来制动车辆,减少刹车的消耗。
在公路建设中,也可以利用重力势能来完成坡道穿越和山区道路的设计。
在山区建造高架公路时,设计师通常会选择地势较高的山峰,采用重力势能来抵消车辆上坡必须消耗的能量。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节省能源,还可以节约资金,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机械工程机械工程中,重力势能的应用也非常显著。
在包装机及流水线上,重力运输系统是非常常见的一个例子。
重力运输系统可以通过自然的重力势能来把包装物品从高到低运输,节省了机械力的使用,减少了机械维护成本,并且增强了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制造中,重力势能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一些,如进口和出口,可以利用重力势能来缩短往返路程。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教学设计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知道重力势能的定义。
2.理解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知道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4.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的含义。
5.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二)能力训练点1.据重力做功的特点,推导重力势能的表达方式。
2.从能的转化角度和功能关系来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三)德育渗透点1.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品质2.注意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的物理现象,激发和培养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让学生体会到从自然现象中概括了来的物理概念具有的自然美,严谨的科学美。
二、学法引导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和实验演示来分析讨论,指导学生总结、归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重力势能大小的确定。
2.难点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的理解,参考平面的选择方法。
3.疑点如何理解重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
4.1.演绎推导物体重力势能的定义表达方式。
2.类比分析,举例释疑。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弹簧、铁球、木球、玻璃缸、细沙、长木板,木块。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利用实例来引入问题,利用实验来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利用讲解来加深对概念的进一步认识。
2.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并通过实例分析来形成能力。
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略)(二)整体感知在复习初中掌握的重力势能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功的定义,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分析,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正负含义等,并能准确地计算重力势能值。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入新课】放录像并讲解: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于2001年3月23日北京时间14时0分12秒所有残片都已成功安全地坠入预定的南太平洋海域,坠毁过程极为壮观美丽,137吨的庞然大物分解燃烧,天空中出一条条长长的金色轨迹。
人教版高一物理 《 重力势能》第二课时 教案
教案环节三题目2:课后82页习题,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变化。
环节四题目3:课后83页习题,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C.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D.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量,通过习题重力加深对重力势能相关知识的理解,包括重力势能的正负,相对性,以及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幻灯片14、15、16、17、182.如图,质量为m的足球在地面1的位置被踢出后落到地面3的位置,在空中达到的最高点2的高度为h.重力加速度为g,(必修二83页)(1)足球由位置l运动到位置2时,重力做了多少功?足球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足球的重力势能增加了多少?(2)足球由位置2运动到位置3时,重力做了多少功?足球重力势能减少了多少?(3)足球由位置1运动到位置3时,重力做了多少功?足球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分析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知道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并再次感受重力做功的特点。
幻灯片19、20、213.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说出一种可能的实际情况;如果不正确,说明这种说法为什么错。
(1)物体受拉力作用向上运动,拉力做的功是1J,但物体重力势能增加量不是1J(2)物体受拉力作用向上匀速运动,拉力做功是1J,但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不是1J。
(3)物体运动,重力做的功是-1J,但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不是1J(4)没有摩擦时物体由A沿直线运动到B,重力做的功是1J,有摩擦时物体由A沿曲线运动到B,重力做的功大于-1J。
分析物体向上运动时,拉力做功和重力做功的关系,分析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环节九类比重力势能得成很多小矩形,无数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就是梯形的面积,所以梯形面积就能够代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
幻灯片37参考利用先无限分割再求和的方法,得到弹簧弹力做的功。
我们先画出某一物体在恒力作用下运动的力和位移的图像。
横坐标表示位移x,纵坐标表示力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F。
重力势能与能量转化——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二教案
重力势能与能量转化——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二教案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本厚重的书从桌上掉下来,砸到了我们的脚上,我们会感到疼痛不已。
这是因为当书落下,其所具有的重力势能被转化为动能,以某种形式作用于我们的脚上。
本文将就重力势能与能量转化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一、重力势能的概念物体在地面上离地越高,便具有越大的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具有的高度有关,其表达式为Ep=mgh,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离地面的高度。
二、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具体过程在地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势能最终会被转化为动能,因而获得一定的速度。
当一个物体由高处向低处移动时,其重力势能逐渐减小,与此同时,其动能不断增加,直到最终落地。
三、有关实验为了深入理解重力势能与能量转化,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实验:实验材料:一根长约1米的弹性绳、一支质量近似于弹性绳的小物体实验过程:将小物体用弹性绳吊起,使其挂在1米高的地方。
将小物体从弹性绳上按直线拉下,使其落到地面上。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下物体从1米高处下落的时间。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知,当物体由1米高处下落时,其具有的重力势能为Ep=mgh=1mg(重力势能与重力势能高度成正比)。
同时,当物体下落到地面上时,其动能会达到最大值。
将上述实验结果带入动能定理Ek=1/2mv^2,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数据来求出物体的速度v。
四、重力势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重力势能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在这里举几个例子来说明:1.摩天轮摩天轮是利用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换来获得人们的娱乐。
在摩天轮上,人们可以体验到上升时的惊险刺激以及下降时的自由落体感受。
2.滑翔机和跳伞滑翔机和跳伞也是依靠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换来实现的。
当滑翔机或跳伞运动员高高空中,他们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可以被转化为动能,使他们得以在空中飞行。
3.水利发电水利发电是利用水能的重力势能来产生发电的一种方式。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2.掌握物体在重力场中的重力势能公式。
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给学生介绍重力势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实验法: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重力势能。
3.分析法:通过分析求解题目,让学生掌握计算重力势能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引入问题:同样大小的重物和轻物从同一高度落下,哪个速度会更快?请同学们自行思考。
2.引入重力势能的概念:同学们可能已经想到了,当物体从高处落下时,速度也会变快。
这是因为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它有了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是指物体由于被抬高了而具有的能力,它和物体的高度成正比,和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和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3.引入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E = mgh其中,E为物体的重力势能,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二、实验环节1.让同学们进行实验,验证物体的重力势能和高度的关系。
实验过程如下:(1)将一个木块从一定高度抛出。
(2)测量木块高度和速度。
(3)在不同高度进行实验,测量高度和速度。
2.让同学们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结果。
三、课堂讲解1.重力势能的单位:J(焦耳)(1)图示:(2)做功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力对物体作的功,F表示力的大小,s表示力的作用距离,θ表示力和物体的逐渐。
h = s sinθ(4)将势能公式和做功公式带入重力场中,得到:(1)物体由低处移动到高处,重力势能增加。
4.应用题:(1)一物体在重力加速度为10m/s²的重力场中,从2m高处落下,求它的重力势能。
解:E = mgh = 10×2×2 = 40J(2)一重物和一轻物从同一高度落下,哪个速度更快?解:两个物体的重力势能相等,但重物质量大,速度更快。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重力势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并掌握了计算重力势能的方法。
重力势能教案高中物理
重力势能教案高中物理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能够应用重力势能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掌握重力势能和机械能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 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重力势能和机械能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 能够正确使用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
2. 理解重力势能和机械能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实验器材:小球、斜面、测量工具等;
3. 课件、教材等资料。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介绍小球从一定高度落下的过程,引入重力势能的概念;
2. 讲解:解释重力势能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
3. 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定小球的高度、重力势能和动能的变化,并计算机械能的守恒;
4.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方法;
5. 拓展:介绍重力势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
6. 总结:总结重力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与机械能的关系。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实验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能够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的深度。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力势能【教材分析】本节重力势能是机械能的重要内容。
要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出发,理解建立重力势能概念的可能性,掌握重力势能的定义式,明确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本节教材与过去的处理方法相比,教材认真分析了重力做功与路径是否有关的问题。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严密,而是想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材强调科学方法,引导学生用比较高的观点处理问题,只要求学生能够“跟”来,并不要求学生去重复。
形成他们的“科学素质”。
在讨论物体沿任意路径运动时重力做功的问题时,又一次用到了极限的思想。
学生经过多次接触,对这样的方法逐渐就熟悉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有关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及重力势能变化的绝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二、过程与方法用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高考分析】本届内容属于高考必考内容,在高考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可以选择题以及实验题、计算题多种形式呈现。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观察法,控制变量法,演绎推理法,讲授讨论,分析归纳法。
【教具】CAI教学课件,白板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时,可以把水泥桩打进地里,为什么?学生:因为重锤具有重力势能.教师:那么什么是重力势能?学生: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教师:我们可以定性得到: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且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引入:那么,怎样定量地表示重力势能呢?(二)进行新课一、重力的功1、为什么研究重力势能必须研究重力做功?2、重力做功与那些因素有关呢?(多媒体投影教材上的图1、图2、让学生独立推导这几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3、图3如何求解重力做功?(曲线问题不容易解决,我们可以把这一条曲线看作由很多小的直线组成,这样把每小段直线上重力做的功合起来就是整个过程中重力做的总功,渗透微元思想。
高中物理 第4节《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
1.提出问题:这个能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2.由于物体被举高而使物体具有的能量是什么能?
3.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又如何定量表示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1.领会重力势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2.猜想: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
二、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有关问题。
学生烟酸,巩固所学的知识。
巩固练习、
评估、交流、
小结
出示随堂练习设计题。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自我完善,并在小组内交流。
对本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根据要求完成练习题。
按要求回顾本节学习内容,并在组内交流,小结。
听课,领会
各小组学生根据自己探究的情况在班上作发言、交流、捉奸形成共识。
三、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的关系〔师生交流讨论〕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 5.4—1、图 5.4—2、图 5.4—3,让学生独立推导这几种情 况下重力做的功。
2.循序渐进提出以下问题提示学生思考:
(1)比较容易做的是哪一个问题?
(2)为什么这两个问题容易研究呢?
(3)那么这两个图中重力做的功和前两个是否相等呢?
〔5)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第三个图的困难在哪里?
(6)我们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
〔7)说说看,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什么?
〔8)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什么呢?
(9)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10〕既然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那么它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4.总结: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 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 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山东省郯城三中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教案2
山东省郯城三中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4.了解弹性势能.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形象.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教师: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时,可以把水泥桩打进地里,为什么?教师:那么什么是重力势能?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内装上沙子.实验一:用一个铁球从不同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实验二:用大小不同的两个铁球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教师:通过上述演示,我们可以定性得到: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高度都有关系,且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引入:那么,怎样定量地表示重力势能呢?(一)学生:因为重锤具有重力势能.学生: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验一中,铁球的释放高度越大,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越大.在实验二中,质量大的铁球落在沙子中的深度大.学生:上升过程中,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重力做负功).物体的重力1.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在它上升和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分别做什么功?重力势能如何变化?下落过程中,重力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 教师:前边我们学过了功和能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能量就将变化多少,那么同学们认为重力所做的功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2.上边我们定性分析了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度为h1的A 点下落到高度为h2的B 点,重力所做的功为多少?③教师:前边我们结合功和能的关系分析得到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而我们经过推导又得到重力所做的功等于mgh这个量的变化,所以在物理学中就用mgh这个式子来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板书:E P=mghE P−−→−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单位焦(J ) m→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kg ) g→重力加速度→(米每二次方秒)s 2/ h∵1kg ·m/s 2·m=1N·m=1J∴重力势能的单位是焦耳,并把上述板书补充完整.3. ①教师:我们用11mgh E P =来表示物体在初位置的重力势能,用22mgh E P =来表示物体在末位置的重力势能,则21P P G E E W -=③教师总结: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4.讨论:如图所示,物体从高为h 1处运动到高为h2处,运动的路径有无数条,讨论在这些运动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否相同. 学生:重力所做的功相同,因为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而重力势能的减少量mg(h1-h2)是一定的. 势能增大.学生: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所做的功为:W G=mgΔh=mg(h1-h2②学生讨论得到: 当物体由高处运动到低处时,h1>h2,W G>0 ∴21P P E E >当物体由低处运动到高处时,h1<h2,W G<0 ∴21P P E E <教师:由此得到:重力所做的功只跟物体初位置的高度h1和末位置的高度h2有关,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二)教师:有一个物体放在三楼顶,每层楼高h,则该物体的重力势能为多大?教师:同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为什么会有三个不同的值呢?教师:我们把所选高度的起点处的平面叫参考平面,第一位同学以一楼地面为参考水平面得到物体的重力势能为3mgh,第二位同学是以三楼地面为参考平面,则物体的重力势能为mgh,同理第三位同学是以二楼地面作为参考平面,得到的重力势能为2mgh.板书:①参考平面的选取是任意的.②选取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③通常选地面为参考平面.(三)1.装置如图所示:将一弹簧压缩不同程度:观察现象.取一个硬弹簧,一个软弹簧,分别把它们压缩相同程度,观察现象.3.上述实验中,弹簧被压缩时,要发生形变,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木块做功,我们说弹簧具有能,这种能叫弹性势能.板书: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4.教师:同学们能举几个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吗?学生:卷紧的发条,被拉伸或压缩的弹簧,拉弯的弓、击球时的网球拍或羽毛球拍、撑杆跳高时的撑杆等.5.教师分析上述各例中弹性势能和形变程度之间的关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也越大.6.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已学习了两种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对于重力势能,其大小由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对于弹性势能,其大小由形变程度决定,而形变程度不同,发生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相对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得到:①势能也叫位能.②势能具有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共有的,弹性势能是物体的学生:3mgh;mgh;2mgh.学生:是由于所选高度的起点不同而造成的.2.学生叙述实验现实验一中:当弹簧压缩程度越大时,弹簧把木块推的越远.实验二中:两根等长的软、硬弹簧,压缩相同程度时,硬弹簧把木块弹出的远.各部分所共有的.1.关于重力做功和物体的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B.C.D.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50 JA.重力做功为50 JB.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50 JC.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少50 JD.重力做了50 J3.以4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经过t秒后,物体的重力势能是动能的3倍,g=10 m/s2,则tA.2秒B.3秒C.4秒D.51.ABD2.BD3.A【课堂小结】1.势能由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由它们的相对位置而决定.2.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3.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只跟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始、末位置的重力势能之差.4.重力势能是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共同具有的,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板书设计:一、重力势能:1.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高度的乘积→EP=mgh2.3.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常称为物体的重力势能.4.重力势能是具有相对性(相对于参考平面)5.单位:焦(J)6.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与初、末位置有关二、弹性势能: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做功,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弹性势能.2.弹性势能与形变大小有关。
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优秀教案: 重力势能.doc
4 重力势能整体设计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是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教材从分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入手,来建立重力势能的概念.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这一环节,要让学生亲自动手算一算这两种情况下重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来加深对探究过程的理解.正是因为重力做功有这样的特点,才引入重力势能的概念,对这一点学生会感觉比较困难.这一认知是逐渐建立起来的,在这里要求不宜过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在“追寻守恒量”一节中,给出了势能的定义,“物体势能是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启发学生思考,请学生说一说重力势能应该与哪些物理量有关.经过讨论,学生会得出,重力势能应跟物体在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关,还应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有关.本节重点讲述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关于这个关系,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教学时最好能结合一些实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解开学生的困惑,例如可举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同时由动能定理可知,动能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样做,也可以为下一节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作好准备.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学生实际操作、推理和互动探究的方法,学生对计算结果分析,先思索由结果发现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由教师层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逐步解决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的知识.关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和弹性势能的教学:只要求学生知道即可.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4.了解弹性势能.过程与方法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3.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操作、观察、讨论,以及得出本节课物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2.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课前准备自制课件、事先搜集各种投影图片;大小不一的两个铁块、自制小桌、盛满沙的盒子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导入1994年7月7日,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以60 km/s的速度,向木星飞驰而去.第一颗彗核撞上了木星,紧接着,其余的彗核也接二连三地向木星撞击,这一壮烈的天体碰撞,持续了5天才告结束.碰撞产生了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爆炸的威力,产生的火球,直径达10 km,温度达到7 000 ℃,产生的光亮在数亿千米外也能拍到,腾起的蘑菇云极为壮观,形成的尘埃云团与地球同样大小,并存在了几个月之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彗星撞击木星时会产生如此大的能量呢?情景导入大屏幕投影展示下面几幅图片,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并自己提出问题来讨论.2002年9月21日上午,俄罗斯高加索北奥塞梯地区的一个村庄发生雪崩,造成至少100人失踪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重力势能》教学设计第一篇: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重力势能》教学设计§7.4 重力势能本节知识点是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到处理动力学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思考:1、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相关规律;2、力做功与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本章节主要是从第二方面着手探究动力学问题。
本节强化的一个思想是从定性到定量地探究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同时本节中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也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必备知识。
本节的讲解思路也为学生学习电势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三、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型:新授课(1课时)五、教学活动:[新课导入](多媒体投影演示.引发学生有意注意,引导学生进入状态)雪崩;陨石坑等等。
师:从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想到了什么,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问。
生:雪,陨石等物体下落过程中它们受到的重力对它们做了功。
据功和能的关系,既然重力做了功,表明这些物体在没有下落之前具有。
因为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所以这个物体具有能。
师:由于物体被举高而使物体具有的能量是什么能?生: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师: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探究:1)同一课本从不同高度下落到自己手上,感觉• • • 2)不同质量的课本从同一高度下落到自己手上,感觉• • • 师生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高度和质量有关 [新课教学]一、重力的功师:重力做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现在就通过几个例子来探究一下。
重力势能高中物理教案
重力势能高中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
3. 能够运用重力势能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
1. 重力势能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记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物体从高处掉落的视频或实验,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势能的概念;
2. 理解:讲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公式;
3. 实验: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的高度和重量,计算重力势能;
4. 讨论:让学生讨论重力势能与高度、质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学生对重力势能的理解和应用;
6.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对重力势能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重力势能 = 重量 × 高度
七、课堂作业:
1. 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高度为10m处的重力势能;
2. 思考:如何利用重力势能来解释一个物体为何从高处掉落时会加速下落。
八、教学反馈:
1.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学生的答案和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以上是一份重力势能高中物理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祝教学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 重力势能★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二)过程与方法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作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工具铁球(大小、质量均不同)两个、透明玻璃容器、沙子、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放录像:打桩机的重锤从高处落下,把水泥桩打进地里。
从录像中,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学生活动:观看录像,思考问题。
重锤把水泥桩打进地里,说明重锤对水泥桩做了功。
据功和能的关系,既然重锤可以对水泥桩做功,表明重锤具有能。
总结点评:实际上重锤在下落过程中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再对水泥桩做功,把其打入地里。
导入: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又如何定量表示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1、重力的功教师活动:投影教材上的图5.4-1,图5.4-2,图5.4-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1页“重力作功”部分。
一边阅读,一边在练习本上把推导过程写出来。
通过推导重力在这几种不同情况下做的功,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推导三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
选出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评:通过学生亲手实践,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点评。
结论: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重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1mgh mgh W G -=。
可见,物体的重力mg 与它所在位置的高度h 的乘积“mgh ”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
2、对重力势能的学习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1-12页“重力势能”一段,提出问题(1)怎样定量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2)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能否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3)重力势能的改变和重力作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认真思考问题。
选出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列举实例。
点评:通过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列举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
如果学生列举实力有困难,教师可以给与指导和帮助,比如录像中打桩机的例子等。
也可以设计演示实验。
如下:[演示]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沙子,拿一个铁球分别从不同的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观察铁球落入的深度.[演示]把大小不同的两个铁球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它们落入沙子中的深度.学生叙述实验现象:1.当铁球质量一定时,释放点越高,铁球落入沙子中越深;2.当释放高度一定时,铁球质量越大,铁球落入沙子中越深.实验现象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投影阅读思考题:1.为什么说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2.什么是参考平面?参考平面的选取是唯一确定的吗?3.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否相同?是否会影响有关重力势能问题的研究?4.如果物体在参考平面的上方,重力势能取什么值?表示什么含义?5.如果物体在参考平面的下方,重力势能取什么值?表示什么含义?6.为什么说“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学生活动: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然后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1.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个水平面来说的,这个水平面叫参考平面.参考平面选取不同,重力势能的数值就不同。
可见,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选择哪个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可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考平面.2.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但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因为在有关的问题中,有确定意义的是重力势能的差值,这个差值并不因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而有所不同.3.对选定的参考平面而言,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高度是正值,重力势能也是正值,表示物体在该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大.4.在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高度是负值,物体具有负的重力势能,表示物体在该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少。
5.重力势能根重力有关,而重力是地球施加给物体的,没有地球,也就谈不上重力势能。
可见,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这个系统共有的。
点评: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实例探究☆对重力势能的理解[例1]关于重力势能的几种理解,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会对别的物体做功B.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C.在不同高度将某一物体抛出,落地时重力势能相等D.相对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具有不同数值的重力势能,但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答案:CD.☆关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例2]如图所示,桌面高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0,则小球落到地面前瞬间的重力势能为A.mghB.mgHC.mg (h +H )D.-mgh[思路]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相对参考平面而言的,参考平面选择不同,物体的高度不同,重力势能的大小则不同.解:据题意知已选定桌面为参考平面,则小球在最高点时的高度为H ,小球在桌面的高度为零,小球在地面时的高度为-h ,所以小球落到地面时,它的重力势能为E p =-mgh .答案:D☆重力做功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例3]一物体从A 点沿粗糙面AB 与光滑面AC 分别滑到同一水平面上的B 点与C 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沿AB 面重力做功多B.沿两个面重力做的功相同C.沿AB 面重力势能减少多D.沿两个面减少的重力势能相同答案:BD.☆综合应用[例4]起重机以4g 的加速度将质量为m 的物体匀减速地沿竖直方向提升高度h ,则起重机钢索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解:由题意可知起重机的加速度a =4g ,物体上升高度h , 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ma 所以F =mg -ma =mg -m ×41g =43mg 方向竖直向上.所以拉力做功 W F = Fh cos0°=43mgh 重力做功 W G =mgh cos180°=-mgh即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mgh又因为 W G =E p1-E p2=-mghW G <0,E p1<E p2即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课余作业书面完成P13“问题与练习”中1-4题。
★教学体会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附:课后练习1.以下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A.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为零B.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C.高处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大D.重力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变化答案:D2.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也随之确定B.物体与零势面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C.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5 J变化到﹣3 J,重力势能变小了D.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对物体做的功解析: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参考面有关,同一物体在同一位置相对不同的参考面的重力势能不同,A选项错.物体在零势能面以上,距零势面的距离越大,重力势能越大,物体在零势面以下,距零势面的距离越大,重力势能越小,B选项错,重力势能中的正、负号表示大小,﹣5 J的重力势能小于﹣3 J的重力势能,C选项错,重力做的功量度了重力势能的变化,D 选项正确.答案:D3.选择不同的水平面作参考平面,物体在某一位置的重力势能和某一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量()A.都具有不同的数值B.都具有相同的数值C.前者具有相同数值,后者具有不同数值D.前者具有不同数值,后者具有相同数值解析: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参考面有关,同一物体在同一位置相对不同的参考面,重力势能的数值不同.物体重力势能的改变量跟参考面无关,选项D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