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学习对探究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基于“问题”的探究性教学策略

基于“问题”的探究性教学策略
第 27卷 总 第 349期 2009年 第 7期 (上 半 月)
物 理 教 学 探 讨 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
Vo1.27 No.349 (S) 7.2009 .67.
基 于“问 题 "的探 究 性教 学 策 略
李华 君
湖 南 省 泸 溪 县 教科 所 ,湖 南 省 泸 溪 县 416100
摘 要 :基 于 问题 的 学 习对 探 究教 学 的指 导 作 用体 现 在 :设 计探 究性 问 题 ,把 握 探 究 教 学 的 起 点 ;以 情 景 和 思 维 导
向 图为诱 导 ,调 整 探 究活 动 的 水 平 和 方 向 ;利 用 元 认 知提 问 ,促 进 深入 探 究 ;把 握 探 究 教 学的 基 本 模 型 。
程 性 ,发 现 性学 习强 调 过程 ,强 调 学生 探 索新 知 的经历 和获得 新知 的体 验 ;第 三 ,开放性 ,开 放性 体 现在 目标 的开放 性 、过 程 的开放 性和评 价 的开 放性 。基 于 问题 的学 习和探究 学 习的相通 性 体现 在 以下方 面 :注 重让 学生 获得 自主参与 和积极 探 索 的体验 ,重视 提 高学 生发 现 问题 与解决 问题 的 能力 、强 调 在学 习过 程 中学 会 分 享 与合 作 、重 视 学 生科学 态度 和创 新精 神 的培养 、重视 学生 个性 发展 。可 以说 ,探究 学 习是 以问题 为基础 的学 习 。 本 文 以 PBL学 习理 论 为基 础 ,试 图创 造 出教 师 易 学好用 的探 究教 学策 略 ,深 人研 究探究 性 教学 的本 质 ,研究探 究性 教学 理论 在实 践 中的运用 。 1 设计探 究性 问题 .把握 探 究教 学的起 点

基于问题的教学

基于问题的教学

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批判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未知的挑战和解决实际问题。

一、基于问题的教学的原理基于问题的教学是建立在以下原理之上:1. 学习应当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使得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应该成为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他们应该被鼓励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探究来寻找答案。

3. 学习应该是一个个性化过程。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兴趣,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每个人的需求来制定个性化计划。

4. 学习应该是一个社会化过程。

通过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从彼此身上获得更多经验和知识。

二、基于问题的教学如何实施1. 确定目标:首先要确定所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应该与实际问题相关联。

2. 提出问题:教师应该提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有挑战性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探究解决方案:学生应该通过研究和探究来找到解决方案。

他们可以使用各种资源,如书籍、互联网、实验室等等。

4. 策划和执行方案:一旦找到解决方案,学生应该制定计划并开始执行。

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时间管理、团队协作等方面。

5. 评估结果:最后需要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估。

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是否达到了目标、是否有改进空间等方面。

三、基于问题的教学的优点1. 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基于问题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2. 促进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探究解决方案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基于问题的教学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和交流,这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4. 提高学习动机:基于问题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5.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问题的教学强调解决实际问题,这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

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

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1. 以问题为核心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的,通过提出具体化学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欲望。

2. 注重引导和启发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着问题提出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开展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为主体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发现过程,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特点,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发挥创造性。

2.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化学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或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1. 设计具体问题或情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激发学生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3. 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引导学生总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总结,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化学知识。

5. 提倡合作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基于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法》读书感悟

《基于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法》读书感悟

《基于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法》读书感悟作者:至乐莫若读书一、核心概念(一)应答式教学书中没有明确的给出定义,按照我的理解,所谓的应答式教学指的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

(二)终结性评价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终结性评价方式有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

(三)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

如课堂检测、单元测试等。

(四)迷思概念在教学领域中把头脑中存在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叫做“迷思概念”。

类似于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二、教学方法(一)目标“学生知道什么,决定了学到什么。

”这句话,让我感触很多。

我们很多去参观名胜古迹、游览名山大川,但除了一些照片之后和调节情绪之余,收获并不如想象中多。

有的人去树林里转一圈,能够写一首古诗、一篇游记、一篇观察日记或者画出一幅画,但有的人除了呼吸新鲜空气外一无所获。

这种差异,是由个体知识背景差异所决定的。

所以,我们想让学生学会什么,必须知道学生知道什么。

只有从学生已知出发,并以此为依据,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效。

我们进行了很多年教学改革,喊了很多年“以学生为中心”,但很多情况下,我们还是让学生学会我们要教的知识。

如果他们跟不上,我们就加强练习。

我们将学生的学习困难归因于学生智力水平、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的不好、家长管得不严等问题。

但学生之所以学不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信息和图式来理解知识。

因为无法理解,他们的挫败感导致他们丧失了学习兴趣。

我们应该想一些办法,从学生知道的东西出发,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教授他们能够理解的知识。

任何拔苗助长或者脱离实际的教学都是无效。

进行单元学习前,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去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许有效。

(二)规划教学目标应该清晰、具体、长远。

在开始一节课之前,我经常会阅读教参,然后按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进行教学。

教师对问题导向教学反思

教师对问题导向教学反思

教师对问题导向教学反思引言:问题导向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问题导向教学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能。

一、问题导向教学的定义与原理问题导向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来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

与传统教学相比,问题导向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在问题导向教学中的角色在问题导向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计划的制定,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问题导向教学的优势与挑战问题导向教学有许多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跨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问题导向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学生可能会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感到困惑和无助,教师需要及时提供支持和引导。

四、教师反思问题导向教学的实施1. 教学目标的设定问题导向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目标,制定合适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

教师需要反思自己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是否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2. 学生角色的定位在问题导向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该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否合适,是否能够及时提供帮助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教学过程的设计问题导向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

教师需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合作学习,是否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4. 教学评价的方式问题导向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评价中是否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是否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又称“基于问题式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英文名称为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它源于北美,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于1969年首创的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主要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主张,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合作学习,强调自主学习等。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给我国的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并给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概念界定目前对其尚无统一的定论。

国外学者对PBL定义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几种:美国的南依利诺斯大学的霍华德·白瑞斯(Howard Barrows)和安·凯尔森(Ann Kelson)博士给PBL下了一个定义:PBL既是一种课程又是一种学习方式。

作为课程它包括精心选择和设计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习者能够获取关键的知识,具备熟练的解决问题的技能、自主学习的策略以及参与小组活动的技能;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要有使用系统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以及处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的本领①。

Duch:PBL是一种激励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指导性的方法,并且通过在小组中协作,寻求真实世界中的问题的解决。

这些问题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发起主题的学习。

PBL将使学生批判的、分析的进行思考,并且去寻求和运用适合的学习资源②。

Finkle & Torp:PBL是由结构不良的问题发展和构建的一种方法,这些在现实无序的、复杂的、需要查询、搜集资料、深思熟虑的问题是变化而不确定的,并且没有简单固定的构想、正确的答案③。

国内学者对PBL教学方法定义的描述主要如下几种观点:张建伟认为:问题式学习是一种问题取向的教学思路。

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④。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通过不断实践和思考来提高的学科。

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究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并帮助他们建立数学知识的坚实基础。

本文将探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方法,并分析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的优势。

一、什么是探究学习方法“探究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学习方法。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和发现来建构知识,而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

通过自主探索和问题解决,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并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探究学习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给学生一个数学问题,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得出结论。

例如,通过观察一组数字,学生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并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协作和讨论,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和观察: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来建构知识。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游戏和观察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例如,通过在教室中布置各种数学游戏和实验,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和观察,加深对数学规律和原理的理解。

三、探究学习方法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自主探索和问题解决,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和挑战,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对“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究

对“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究

对“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究作者:沈思来源:《语数外学习·下旬》2013年第12期问题学习是一种以问题驱动学习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通常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之前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学习一些新的知识。

情境教学模式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氛围更为活跃,而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热情,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运用“基于问题学习”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教学要点的理解与吸收。

一、问题探究情境的设置情境设置对数学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然而情境的设置应当具有针对性,这样情境教学才能更有目的性,才能够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设置探究性教学情境是值得教师采纳的一种模式,对于新的教学要点,教师如果能够先铺垫让学生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不仅符合学生学习的原则,而且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探究意识得到良好的锻炼。

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笔者给学生们展示了几个公式:(x+3)(x-3)=x2-32(x+5y)(x-5y)=x2-(5y)2(2x+1)(2x-1)=(2x)2-12(3a+5b)(3a-5b)=(3a)2 -(5b)2笔者并没有直接引出平方差公式,而是通过例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能够在探究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

经历这样的过程后学生对于相应的公式就会记得格外牢固。

很多学生首先意识到因式的特点:两个二项式相乘,其中一组的符号相同,另一组的符号相反。

这说明学生观察得很准确。

笔者让学生继续分析、总结二项式相乘的乘积有什么规律,这时学生会发现:乘积是由相同符号的因式的平方减去相反符号的因式的平方。

通过观察与探究,学生们自己总结出了平方差公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枯燥地讲解,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尽量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只有充分地拓展思维,才能不断地激发自己的数学灵感,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缺乏主动性和探索精神。

而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达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它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什么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充当教学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合作探索等方式解决问题。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应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观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实验材料和设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全面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项目学习在项目学习中,学生通常需要通过团队合作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可以作为项目学习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制定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案等步骤,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许多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对学生的教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1. 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根据问题主动寻找解决方案。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导言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问题探究和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提出疑问和解决方案,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实践意义以及有效实施方法,并分享一些实施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成功案例。

一、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活跃参与和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通过设置具体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基于问题提出假设、收集信息、进行调查和实验,并最终得出结论。

这一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质疑和探索,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需要分析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发现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动力。

在问题导向教学中,学生不再是 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是 activeness 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中,从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并对学习充满乐趣。

3.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跨越不同学科的边界,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生学习

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生学习

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生学习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通过传授知识和灌输学生的思维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

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因此,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

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从问题出发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探究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这种设计中,老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充当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下面将介绍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的步骤和实施策略。

第一步:确定学习目标在设计基于问题的教学时,首先需要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应该明确清晰,并能够与问题的解决紧密关联。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学习目标可以是解决一个复杂的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清单的总金额。

第二步:设计引导性问题在确定学习目标之后,需要设计引导性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这些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可以有多个答案和解决方法。

引导性问题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第三步:组织活动和资源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需要组织相应的活动和提供必要的资源。

活动可以包括小组合作、实地考察、实验等,以不同的方式展开学生的探究和实践。

同时,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络资料等,以支持学生的研究和学习。

第四步:鼓励学生合作和分享在基于问题的教学中,合作和分享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和思考,共同寻找答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分享,促进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评估和反思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评估可以通过观察、记录、测试等方式进行。

同时,学生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思考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以及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体会2“探究学习与基于问题”学习心得体会

体会2“探究学习与基于问题”学习心得体会

“探究学习与基于问题”的学习心得体会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个先决条件。

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堂的质量、课程的落实。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把握教学设计的重点?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这都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次教学设计的学习,我获益匪浅,在此谈谈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重点,不管是确定教学的目标,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实它都是要教师明确本堂课,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以及解决学生什么问题。

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握下面三个问题一、立足学生《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同,特别是城乡学生的差别就更大,教师在教师设计时,就要考虑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而不单单是考虑课程设计的安排和进度。

比如在引人各种方程的教学时,我们可能都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各种方程,然后引入方程概念,但是如果在创设情境时设计的问题过高,就会影响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偏移难点,而且会影响教学进度。

二、挖掘教材数学的许多概念、定理、思想的教学,都是采用螺旋式上升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一个总体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渗透。

例:已知方程3x+2y=10。

(1)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2)求当x=2,0,3时,对应的y的值,对本例题(1)中的变形是已经学习过的整式变形,对于变形的结果就是学生今后要学习的一次函数解析式。

而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刚好体现了一次函数由无数个对应点组成的关系,这也是两者之间的一个联系,也是这两者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把握课堂学生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但学生的情况教师不可能都会事先预计好,因此教学中必须要对学生的上课即时表现,做出合理的处理。

比如在有些举实际例子时,教师就要好好分析学生所举的例子。

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1. 本文概述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教师们在教学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挖掘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方法。

本文的研究得到了国家级精品课程《材料力学》、国家级力学教学团队项目以及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的支持。

文章以工科基础课《材料力学》为例,总结了三年来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经验。

实践表明,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相互统一的过程,通过结合网络学习和团队学习等新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展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空间。

通过将具有前沿性、基础性与交叉性的问题融入教学中,将工程实践中新的材料力学问题与基于问题的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水平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问题学习的理论基础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在PBL中,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构建和理解知识,这与建构主义的观点相一致。

通过与同学和教师的合作,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问题,从而更深入地掌握知识。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高阶思维活动,如分析、综合、评价等。

PBL通过提供复杂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进行这些高阶思维活动,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主动搜索信息、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评估结果,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PBL还受到社会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的影响。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概述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将学生置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教学模式的特点、优势、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特点1. 以问题为核心: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核心的,它通过引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来促进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和解决问题中。

2. 学生主导:该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扮演主角,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表达,并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协作。

3. 多元化评价: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在评价方面也不仅仅是传统单一形式,而是多元化评价方式,例如口头报告、写作、展示等形式。

优势1.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具竞争力。

2. 提高学习动机和兴趣:该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3. 促进团队合作: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强调团队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协作、交流,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操作步骤1. 确定教育目标:教师需要明确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并根据目标选择适当的问题进行引导。

2. 提出问题:教师需要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实际性和可行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该问题。

3. 分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互相协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引导思考: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探究过程中提出更多有关该问题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和本质。

5. 提供资源:教师需要提供学生需要的资源,例如图书、网络、实验室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6. 总结评价: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建议,促进学生在未来更好地应对类似问题。

基于问题归类的初中数学教学运用探究

基于问题归类的初中数学教学运用探究

基于问题归类的初中数学教学运用探究摘要:初中数学知识系统性极强,但大部分初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善于总结问题,不能对数学中遇到的相似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从而容易陷入题海战术的困境。

因此,开展基于问题归类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整合数学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和难题,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探究能力。

本文介绍了基于问题归类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并探究了基于问题归类的初中数学教学运用策略,以期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和效果。

关键词:问题归类;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要会用数学的符号表达数学道理。

课堂教学应关注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新课标遵循螺旋上升原则,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使教学内容体现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有利于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发挥问题归类法的作用,有效整合问题的相似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探究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解题技巧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其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1.基于问题归类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1.1数学问题归类要有条理性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采用点状的数学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设计缺乏系统性。

而问题归类的教学方法要求数学教师进行问题归类时要有系统性和条理性,转变教学设计结构,变点状为片状,从整体出发进行数学问题规划。

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问题进行单元整体设计,依据教材知识、单元作业和学习目标制定学习框架,将相似、相反等习题进行整合,提升数学作业的有序性。

单纯地刷题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教师需要有效整合问题规律,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举一反三的数学运用能力,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由于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性思维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使用问题归类法的数学教学中,问题归类需要具有一定的条理性。

基于问题的学习对小学语文教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基于问题的学习对小学语文教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基于 问题 的学 习对 小 学 语 文教 学影 响的 实验 研 究
孥 蚊
( 四川文理学院 初等教育系, U 达州 650 ) 四J 300
【 摘 要】 多年以来, 语文课程 的“ 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决定 了人们对这一学科教 学的特别关注, 但
是 , 文教 学及 其效果 一直 受到质疑 。将新 的语 文课 程 目标与基 于问题 的学 习( rbe —B sdL a i 。 语 Po l m ae er n n g
了人 们对这 一学科 教学 的特别关 注 , 文教育 理论 工作 者 语
理论轻 实践 的现状 , 出 了 围绕解 决 一些 结 构不 良的 、 提 真 实 的问题 而 采 用 的 一 种 教 学 模 式—— 基 于 问题 的学 习
( rbe Po l m—B sdL a i , 称 P L , 逐步 在各层 次 各 ae er n 简 n g B )并
文 教学改革 的重要 主题 。
( ) 二 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对 语文 目标 的重新定位
示作用 。
根据基 础教育 课程改革 的总 体 目标 、 文 的学 科特 点 语 以及人 的和谐发展 所应该具 备 的综合语文 素养 , 的语 文 新 课 程标准 将语文 目标定位 为 : 一是强调 学生 在语文 学 习 中 的主体地 位 。关 注学生 的“ 感体 验 ” 提倡 “ 情 , 发展 学生 的 个性 ”“ 、丰富学 生的精神 世界 ” 。二是 反 映现代 社 会对 语
第 l 卷第 6 8 期
 ̄J文理学院学报 ( tI I 社会科学)
20 年 l 月 08 1
D e 20 o.08
V 11 N . Sc u nUnv ri f t a d S i c o r a ( o i ce c dt n o. 8 o6 ih a ies yo s n ce eJ u n l S c l i eE i o ) t Ar n aS n i

“问”中探路,绽放思维之花——基于问题引领,引发深度学习案例研究

“问”中探路,绽放思维之花——基于问题引领,引发深度学习案例研究

“问”中探路,绽放思维之花———基于问题引领,引发深度学习案例研究◎刘晓霞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手段。

优质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结合《新标准英语》(外研版三年级起点)的若干教学案例,探讨如何通过优质的课堂提问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1.创设语境提问,培养发散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开放真实的语境,设置不用类型的优质问题,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

1.1设计关联语境,提启发性问题,激活思维广度英语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结合关联的语境进行提问,能够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启发性问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广度。

例如,四年级上册“Module5Unit2Can Sam play football?”一课,学习重点是用“can”表达自己与他人的能力。

教师首先通过一段rap幽默风趣地介绍了自己,然后提问:“Can you guess what else I can do?”并给予一定的语言支架,“Can you...?”激活学生已有认知,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支架进行提问。

学生能够问出“Can you swim/play basketball/skate/ride a bike...?”等问题。

这样的导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广度,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1.2巧设悬念语境,提预测性问题,开拓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设悬念语境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求知的好奇心。

通过提出预测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故事发展展开合理的想象与猜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四年级上册“Module9Unit2I’m going to do the high jump”一课,第一部分的课文情境是:小鸟采访兔子和乌龟在运动会中将要参加什么比赛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问题的学习对探究教学的启示在国外当前构建主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以问题为基础来展开学习和教学似乎已经成了人们的一条基本改革思路[1]。

这一思路在《基于问题的学习——让学习变更轻松而有趣》一书得到集中体现[2]。

书中从不同的角度对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具体体现在PBL学习的定义、理论基础、模型、设计、实施以及评估等方面,问题学习模式的典型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往往需要获得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即所谓的学习议题,学习分头查找资料获取知识,然后交流所获得的知识,并讨论如何将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解决;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一些新的学习议题,学生们仍就需要反复循环地产生学习议题、分头查找资料、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问题解决后,学生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越来越热,不仅在于其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教育理论新思潮,更重要的是,它确实能够有助于促进学生打下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求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现,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

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来的,相对于接受性学习,它们在适应范围和学习层次上有一至的区别,但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它们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三种学习统称为发现性学习)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问题性。

问题是发现性学习的起点和主线,也是发现性学习的归缩;第二,过程性。

发现性学习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第三,开放性。

开放性体现在目标的开放性、过程的开放性和评价的开放性[3]。

基于问题的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相通性体现在以下方面:注重让学生获得自主参与和积极探索的体验,重视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享与合作、重视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

因此,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本文以托尔普和赛奇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的重要观点,试图创造出教师易学好用的探究教学策略,深入研究探究性教学的本质,研究探究性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设计探究性问题,把握探究教学的起点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2](P.11)。

复杂的、有意义的、真实的物理问题即“原始物理问题”,所谓原始物理问题,是指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且未被加工的物理问题[4]。

原始物理问题具有探究性,是因为它能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和更高层次的思考,促进学生深入探究重要的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的价值与意义,它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观念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将已有的概念、知识和技能与探究过程联系起来。

能鼓励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因而原始物理问题具有开放性。

如对“视觉暂留与频闪效应”的教学,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在有日光灯的房间里开、关电风扇时,其扇叶看起来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的。

如何来解决这一现象?通过呈现这一问题情景,并把它作为探究学习的组织中心,从而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灵活的基础知识,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5]。

当然,教科书中的问题与习题并非设有探究价值,探究性问题的本质在于问题的开放性,在于能够拓展学生探究的空间。

只要改变其本质,善于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及对它们进行变换式处理,也可使之变为有探究性的问题。

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

因此,教学中应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只要把握问题情景的特征:即结构不良并且杂乱;总是随着新信息的加入而发生变化;没有一个固定的解决模式;没有惟一的正确答案[2](P.35),可通过各种形式创设问题情景,如差异性实验,生活事件与经验,科学模拟研究,知识的联系,作业活动[6]。

等等。

二、以情景和思维导向图为诱导,调整探究活动的方向与水平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因问题情景的开放性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特点,与时空的有限性及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性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

为使探究学习活动有一定的指向,对探究过程进行准确定位,要求教师在课前对预设问题以及课堂上随时生成的问题预先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整理和设计这些内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和完全的导向系统,并以此调整探究活动的方向与水平。

情景与思维导向图就是诱导探究学习活动方向的两个典型要素。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能诱导探究活动的方向。

如在图1与图2的情景中,分别提出这样两个问题:在图1的实验装置中,用你的手将盛满水的玻璃烧杯中的泡沫塑料块慢慢地按下去,你将观察和感受到什么现象?这个问题情景是诱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溢出水的多少与手感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建立定性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沿着F浮是否等于G排的方向进行探究。

(2)在图2的实验装置中,两个物体在空气中称量时,读数相同,当两个物体浸入液体中时,观察弹簧测量计读数的变化与所看到的情景,猜测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证明,此时学生提出的因素是众多的,表述中包含有关与无关的因素,这个问题情景不但诱发了另一个探究的方向,同时也提高了探究的水平[7]。

在PBL设计中面对复杂的问题时,画图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图3详细地描述了我们是如何使用画图这种方法的[2](94—95)。

“思维导图”用文字、符号、图画等载体把自己的思想画出来,探究学习中,以思维导图为指导手段,可用以指导学生的探究步骤和探究内容。

利用思维导图,详细标明探究的起点、目标、探究过程经过的中间环节以及如何达到探究的目标,从而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准确定位,决定下一步探究的方向和选择引导的策略,而不至于在探究过程中过于随意而偏离教学目标。

我们可以参考图4所示的思维导向图[8]。

三、利用元认知提问,促进深入探究“元认知提问”是为了激发认知活动而使用的提问。

它与认知提问的差别主要在于认知提问离具体问题较近甚至有时直接就具体问题进行提问,而元认知提问则离具体问题较远[9]。

在认知层面,学生进行计算、阅读、观察和理解信息。

元认知层面促使学生监控自己的思考过程和保证选用合适的策略,对认识的认知涉及个人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对自己认识的局限性的认知和确信自己知道的认识。

图5给出了思维与提问的三个水平[2](131)。

图5中的水平二和水平三的提问即本文所提及的“元认知提问”。

元认知提问在探究性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它既是引导认知活动的路标,又是促进探究深入的动力。

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离不开元认知指引和发动。

目标导向的过程是运用元认知确定探究目标和选择认知策略的过程,探究展开的过程是元认知调节、监控探究方向并促进探究前进的过程,反思总结过程则是运用无认知检验探究成功得失的过程[9](63)。

以图5中的水平二和水平三为基础,演绎出如下具体问题:你是怎样想的?你的目标是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和你曾经碰到的哪个问题有联系?你这样做离目标越来越近还是相反呢?以这些问题为导向,可探究出像电风扇扇叶运动这一原始物理问题的相关结论。

四、探究教学的基本模型及探究学习的实施PBL学习活动所包括的环节如图6所示[2](63)。

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顺序都不是死板、不可改变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顺序,也可以学完后面的某些环节后再重复前面的一些环节。

以“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这个学生实验为例说明学生的探究活动。

事先并不申明课本中的方法,对教材进行重组,把该实验放到教完“伏安法”测电阻一节内容和完成学生实验“练习用多用电表测电阻”之后进行。

除了课本的实验电路,学生还分别设计出如下电路,并列出相应的实验原理式[10]。

两个电压表分别用以上各电路连接,可导出电池动势ε,对于求电池内电阻,学生们所用的方法都一样,即用多用电表测出电压表内电阻,然后由不同连接方式中的原理式导出内电阻r。

这节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作为“认知教练”的角色和学生作为一个积极的学习者角色。

对于教师,需要不断地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从一个控制学生如何学,学什么,向支持、协调学生的角色转换,训练学生的思考、质询的能力及元认知能力,这个过程包括许多部分:诊断、指导、提问以及示范,对PBL过程进行调控和整个活动系列中插入讲解与评价[2](118-143)。

参考文献:[1] 张建伟,陈琦。

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J].教育研究,1995,(5).[2] 托尔普,赛奇。

基于问题的学习——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 余文森。

简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2,(1):26.[4] 赵凯华。

物理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J].大学物理,1995,(8):2-6.[5] 刘儒德。

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 教育研究,2002,(2):74.[6] 朱铁成。

物理教学发现问题情景的创设[J]. 课程·教材·教法,2005,(9):66-68.[7] 张主方,杨鸣华。

课堂探究学习的多元化教学设计和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6,(4):3-4.[8] 齐伟。

“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DB/OL]. /200406/ca494971.htm[9] 钟志华,深荣豹。

探索教学三要素[J]. 中国教育学刊。

2006,(5):62-63.[10] 李华君。

实施发层教学,提高实验水平[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8,(12):27-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