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定位

合集下载

高氮和低氮条件下玉米穗位叶持绿性状的QTL定位

高氮和低氮条件下玉米穗位叶持绿性状的QTL定位

高氮和低氮条件下玉米穗位叶持绿性状的QTL定位李东亚;王祎;汤继华;许恒;谭金芳;韩燕来【摘要】[目的]玉米叶片持绿性与籽粒产量、品质性状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单片段代换系群体,对高氮和低氮条件下的玉米穗位叶持绿性状进行了QTL定位,旨在为持绿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以及克隆相关主效QTL奠定基础.[方法]以氮效率差异显著的两个亲本许178和综3构建的172个玉米单片段代换系为研究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高氮(N 240 kg/hm2)和低氮(N 75 kg/hm2)条件下,进行了两年大田试验.以吐丝后第10天穗位叶的SPAD值作为玉米持绿性的表型值,根据代换系与亲本许178表型值的T-test结果,利用该群体的SSR遗传图谱,在P<0.01条件下定位持绿性状的QTL.[结果]在基因组范围内,两个氮水平下共定位53个穗位叶持绿QTL(贡献率为-2.45%~-22.65%).上述QTL在玉米的10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其中以第1染色体上检测到的数量最多(14个),第7染色体上检测到的数量最少(1个).高氮条件下检测的QTL为29个,6个在两年试验条件下被重复检测,分别为qhnSG1d、qhnSG2a、qhnSG3a、qhnSG4a、qhnSG8b和qhnSG10c,其中qhnSG8b和qhnSG10c为高氮特异QTL,两年内QTL的贡献率分别为-4.47%、-9.17%、-9.46%和-5.05%;低氮条件下检测的QTL为16个,2个QTL在两年大田环境被重复检测,分别为qlnSG1f和qlnSG2b.其中qlnSG1f为低氮特异QTL,两年内QTL贡献率分别为-9.70%和-10.85%.[结论]通过对玉米穗位叶持绿性状分析,将高氮特异持绿染色体片段定位到umc 1077~umc2350区段内,低氮特异染色体片段定位到umc 1013~umc2047区段内.【期刊名称】《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年(卷),期】2019(025)001【总页数】8页(P115-122)【关键词】玉米;单片段代换系;氮水平;持绿;QTL定位【作者】李东亚;王祎;汤继华;许恒;谭金芳;韩燕来【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02;省部共建小麦玉米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省部共建小麦玉米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省部共建小麦玉米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省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河南郑州450002;省部共建小麦玉米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玉米作为三大重要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原料、食品加工等领域。

供氮和不供氮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定位

供氮和不供氮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定位

1 0 . 0 0 % 的主效 Q T L 。无 论是在 + N还是 — N 条件下 ,都发现 了控 制不 同性状 的基 因之 间紧密连锁或是 同一个基 因的一 因多效现象 ,这与穗部 各性状 间的高度相关 性表现一 致 。 【 结论 】控制玉米穗 部性状 的基因在不 同氮水 平下 的特 异性表达直接 导致 了玉米 穗部性状 表型上 的差 异。5个 “ 一致性 ”主效 QT L和 2 个 在不供氮条件 下特 异表达 的主效 Q T L,均有 利 于提高玉 米抵抗低氮 胁迫 的能力 。研究 中发 现的几个 控制玉 米穗部性状 的 QT L富 集区可能存在 一些关键基 因 ,值 得进一步研究 。 关键词: 玉米 ;穗部性状 ;低 氮胁 迫 ;Q T L
C o l l e g eo f A g r o n o m y , N o r t h w e s t A &FU n i v e r s i t y , Y a n g l i n g , S h a a n x i 7 1 2 1 0  ̄C h i n a)
供氮 和不供氮条件 下玉米穗部性 状 的 Q T L定位
何 坤辉 ,常立 国,李亚楠 ,渠建洲 ,崔婷婷 ,徐 淑兔 ,薛吉全 ,刘建超
( 西 北农 林科技大学农 学院侬 业 部西北旱 区玉米 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 点实验室 ,陕西杨凌 7 1 2 1 0 0)
摘要 :【 目的 】 分析供 氮 ( + N ) 和不 供氮 ( — N ) 2 种条 件下玉米穗部性状 Q T L定位结果 的差 异 ,挖掘在 — N 条件下
的Q T L分析 。 【 结果 】 玉米的穗长 、穗粗和穗行 数在不 同氮水 平下差异不 大 ,而行粒数 和单株产量在 — N条件
下呈 现 出显著 降低 的结果 。两种氮水 平下共定位 到 2 0个穗部性状 Q T L,其 中 + N条 件下 粗 1 个 、穗行 数 2 个 、行 粒数 1 个 和单 株产量 5 个 。— N条 件下定位 到 9 个Q T L, 包 括穗长 1

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穗部和籽粒性状的QTL定位及玉米穗行数主效QTL的验证共3篇

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穗部和籽粒性状的QTL定位及玉米穗行数主效QTL的验证共3篇

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穗部和籽粒性状的QTL定位及玉米穗行数主效QTL的验证共3篇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穗部和籽粒性状的QTL定位及玉米穗行数主效QTL的验证1玉米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粮食作物,其穗部和籽粒特征的遗传机理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主题之一。

本文利用地理和季节环境的变化,开展了QTL定位实验,并验证了玉米穗行数主效QTL的作用。

实验使用了两个不同品种的玉米进行杂交,分别是Zea mays L. var. Yanhe and Zea mays L. var. Lvhe。

产生的杂交子代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观测,运用复合区间映射策略确定穗部和籽粒性状的QTL位置。

结果显示,穗部和籽粒性状的QTL位置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说明这些特征是受基因影响较大的。

此外,我们在多个环境下确定了一个穗行数主效QTL的位置,并在不同代际中验证了这一QTL的有效性。

通过这些结果,我们得出玉米垂直上的穗行数主效QTL位于12号染色体上,为QTL12。

不同环境条件下,穗行数主效QTL的作用类似,但不同环境下的名义和实际贡献略有不同。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玉米穗部和籽粒特征的遗传机理,并针对性地探讨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QTL定位问题。

鉴于实验结果,穗行数主效QTL是玉米产量增加的有效途径,其对玉米栽培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不同品种的玉米进行杂交,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实施QTL定位实验,揭示了玉米穗部和籽粒特征的遗传机理。

结果显示,穗部和籽粒性状的QTL位置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说明基因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同时,鉴定出穗行数主效QTL位于12号染色体上,为QTL12,其对玉米产量增加具有明显作用。

这对于指导玉米的栽培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穗部和籽粒性状的QTL定位及玉米穗行数主效QTL的验证2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定位和基因功能的研究已经成为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基因位点的关联分析在作物遗传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基础信息。

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分析

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分析
维普资讯
第 4 卷 第 2期 2
20 0 8年
河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n n Ag iu t r lUn v riy o r a fHe a rc lu a i e st
vO . 2 1 4 NO 2 . Ap . r 20 08
4月
文章 编 号 :0 0—2 4 ( 0 8 0 10 3 0 2 0 ) 2—0 4 1 5—0 5
玉 米 穗 部 性 状 的 QT L分 析
谢 惠玲 冯 晓 曦 吴 欣 王 松 江 袁 延 乐 张 占峰 袁 立 胡 彦 民 、 , , , , , , ,
( . 南 农 业 大 学 , 南 郑 州 4 0 0 ; .登 封 市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 南 登 封 4 2 7 1河 河 502 2 河 5 4 0;
制穗长的 Q I T 8个 , 制 行 粒 数 的 QT 个 , 行 数 的 Q L 9个 , 粒 重 的 QT 个 , 粒 重 的 Q L 1 个 . 多 控 L7 穗 T 百 L4 穗 T 0 但
数 Q L只 在 1个环 境 中检 测 到 . T
关键词 : 玉米 ; 穗部 性 状 ; T Q L分 析
中 图 分类 号 : 1 S5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QT n ls o a r i az s gM oeua a k r L A ayi frE rT at i M ieU i lc lrM r es s sn n
XI E Hu —i g。 F iln , ENG a — i ,w U n‘ Xi o x 。 Xi


WANG S n -in o gja g ,
YUAN n.e Ya 1 。ZHANG ha fng YUAN Li HU n. i Z n.e ‘ , Ya m n。

玉米穗行数基因的QTL定位与分析

玉米穗行数基因的QTL定位与分析

玉米穗行数基因的QTL定位与分析翟立红周兰庭等【论文摘要】对玉米中控制穗行数的QTL进行定位和分析,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在一套以综3为遗传背景携带衡白522置换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进行QTL初步定位的基础上,以穗行数明显减少的置换系SIL8为材料,构建置换片段内的F2次级分离群体和跨叠系进行了穗行数基因的QTL定位。

在1.02~1.04 bin区段存在控制玉米穗行数的QTL,命名为qKRN1。

2年的QTL定位及跨叠系分析结果将qKRN1锁定在分子标记HND9-umc1297之间,遗传距离为2.7cM,该穗行数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或克隆相应基因奠定了基础。

【论文关键词】玉米;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穗行数;数量性状玉米产量是玉米育种学家和遗传学家共同关注的性状,穗行数是一个重要的产量组成因子,与产量显著正相关,探明穗行数形成的遗传机理有助于玉米产量性状形成的遗传机理的阐述,为开展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玉米穗行数是一个数量性状,受到多基因的控制。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玉米基因组测序结果的出现,在玉米全基因组内检测控制产量相关QTL取得了一定进展。

在20世纪80—90年代,Edwards等就使用同工酶和RFLP标记开展玉米数量性状基因的研究 [1-2]。

随后Veldboom等报道了利用RFLP标记对玉米形态和产量性状进行QTL定位,鉴定了23个控制形态性状、35个控制产量性状的QTL,其中,在1 S(bnl5.62,1.02 bin)、2 S、4 S和4 L上各鉴定了一个穗行数QTL[3]。

bnl5.62附近的QTL也被Austin 等所鉴定到,另外他们在其邻近的umc157附近还检测到一个穗粗QTL[4]。

杨俊品等以4822×5003 的166 个F2:3 家系作为定位群体,共检测出 59 个分布于10个连锁群的QTL,其中第1、3 连锁群较多;在第一染色体的bnlg1083(1.02 bin)、umc1035(1.06 bin)附近发现了2个穗行数QTL[5],这些QTL也与产量有关[6]。

基于 GBS 技术的玉米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 QTL 定位

基于 GBS 技术的玉米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 QTL 定位

诺禾致源重测序基于 GBS 技术的玉米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 QTL 定位BMC Genomics首页 科技服务 医学检测 科学与技术 市场与支持 加入我们 关于我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人员携手诺禾致源重测序团队,采用 GBS 技术,对314株高世代群体(RILs)进行低深度测序,检测 SNP,开发 Bin 标记,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对株型相关性状进行了定位,筛选出候选基因。

研究成果发表于2016年3月的 BMC Genomics 杂志(IF:3.986)。

玉米株型相关性状(株高、穗高等)与玉米产量、抗倒伏等密切相关,研究其遗传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现存的低密度遗传图谱限制了 QTL 作图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基于二代测序的 GBS 技术已成为一种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有力工具。

本文采用 GBS 技术与高世代作图群体(RILs)相结合,极大的提升了 QTL 作图的有效性以及对复杂农艺性状的研究。

研究背景NGS项目文章实验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取 材测序技术测序平台Ye478(母本)和 Qi319(父本)RILs (F11代),314株亲本全基因组重测序,测序深度分别为29.5X 和33.7X; 子代 GBS 测序,平均测序深度约0.07X 亲本(Illumina HiSeq 2000 PE125测序),子代(Illumina HiSeq 2500 PE125测序)1 亲本重测序和子代 GBS 测序Ye478(母本)和 Qi319(父本)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测序深度分别为29.5x 和33.7x,与参考基因组(B73RefGen_V3)进行比对后,分别获得678,819,425和803,698,828条reads,亲本间纯合且有差异的 SNP 共有3,549,088个(图1)。

子代 RILs 群体进行 GBS 测序,共获得137,699,000条 reads,平均每个个体357,376条 reads,相当于玉米基因组大小的0.07x。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多环境玉米穗长QTL定位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多环境玉米穗长QTL定位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3ꎬ55(10):1~6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3.10.001收稿日期:2023-06-05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1MC071)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60359)作者简介:马晓杰(1998 )ꎬ男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玉米分子育种研究ꎮE-mail:2567747855@qq.com通信作者:苏成付(1981 )ꎬ男ꎬ博士ꎬ副教授ꎬ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ꎮE-mail:chfsu2008@163.com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多环境玉米穗长QTL定位马晓杰ꎬ赵延明ꎬ王军燕ꎬ周苗苗ꎬ彭欣ꎬ潘乃菲ꎬ高惠敏ꎬ刘宸铭ꎬ苏成付(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ꎬ山东青岛㊀266109)㊀㊀摘要: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ꎬ穗长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性状之一ꎮ本研究以穗长差异显著的玉米自交系SG5及SG7为试验材料配制杂交组合ꎬ构建包含199个单株的F2群体ꎬ基于前期研究中利用F2群体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ꎬ结合2014㊁2018和2019年在海南省三亚市盘县玉米育种试验站种植调查的F2㊁F2ʒ3-2018和F2ʒ3-2019三环境玉米穗长表型数据ꎬ利用WinQTLCart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进行全基因组扫描ꎬ发掘控制玉米穗长性状的主效QTL位点ꎮ结果表明ꎬ共检测到5个控制玉米穗长性状的QTL位点qEL-1㊁qEL-2㊁qEL-3㊁qEL-4和qEL-5ꎬ分别位于第1㊁2㊁3㊁5㊁6染色体上ꎬLOD值范围2.5%~16.6%ꎬ解释表型变异3.0%~25.6%ꎬ其中ꎬqEL-1和qEL-2在三个环境中重复被检测到ꎬqEL-3在F2和F2ʒ3-2018两个环境中被检测到ꎬqEL-5在F2ʒ3-2018和F2ʒ3-2019两个环境中被检测到ꎬ而qEL-4只在F2环境中被检测到ꎻqEL-1位点在三环境下解释的表型贡献率均大于20%ꎬLOD值超过15ꎬ位于第1染色体ꎮ本研究所得结果既可为玉米穗长性状改良提供理论参考ꎬ同时也可为研究玉米穗长性状遗传分子机理提供重要依据ꎮ关键词:玉米ꎻ穗长ꎻQTL定位ꎻ多环境ꎻ遗传图谱中图分类号:S513.03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3)10-0001-06Multiple ̄EnvironmentQTLMappingforEarLengthTraitbyUsingHigh ̄DensityGeneticLinkageMapinMaizeMaXiaojieꎬZhaoYanmingꎬWangJunyanꎬZhouMiaomiaoꎬPengXinꎬPanNaifeiꎬGaoHuiminꎬLiuChenmingꎬSuChengfu(CollegeofAgronomyꎬQingdao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Qingdao266109ꎬChina)Abstract㊀Maizeisanimportantfoodandfeedcrop.Earlength(EL)isoneoftheimportanttraitsaf ̄fectingmaizeyield.InthisstudyꎬmaizeinbredlinesSG5andSG7withobviousdifferencesinELtraitwereusedasparentstodevelopF2andF2ʒ3populationsꎬwhichcontaining199individualsand199linesrespective ̄ly.Basedonthehigh ̄densitygeneticlinkagemapconstructedwiththeF2populationinpreviousstudyꎬandcombinedwiththeF2ELphenotypicdataobtainedin2014(F2)andtheF2ʒ3ELphenotypicdataobtainedfrom2018(F2ʒ3 ̄2018)and2019(F2ʒ3 ̄2019)atthePanxianMaizeBreedingExperimentalStationinSanyaCityꎬHainanProvinceꎬthegenome ̄widescanningwasconductedbythecompositeintervalmapping(CIM)methodofWinQTLCart2.5toidentifymajorQTLsforELtraitinmaize.Theresultsshowedthatatotalof5QTLsꎬi.e.qEL ̄1ꎬqEL ̄2ꎬqEL ̄3ꎬqEL ̄4andqEL ̄5ꎬcontrollingELtraitweredetectedinthethreeenvironments.The5QTLswerelocatedonthe1stꎬ2ndꎬ3rdꎬ5thand6thchromosomesofmaizegenomeꎬrespectively.TheLODvalueofthe5QTLsrangedfrom2.5%~16.6%ꎬandthephenotypicvariationexplainedbythe5QTLsrangedfrom3.0%~25.6%.Amongthe5identifiedQTLsꎬqEL ̄1andqEL ̄2wererepeatedlydetectedinthethreeen ̄vironmentsꎬqEL ̄3wasdetectedinbothF2andF2ʒ3 ̄2018environmentsꎬqEL ̄5wasdetectedinbothF2ʒ3 ̄2018andF2ʒ3 ̄2019environmentsꎬandqEL ̄4wasonlydetectedinF2environment.ThephenotypiccontributionrateofqEL ̄1locatedonchromosome1inthethreeenvironmentswasgreaterthan20%ꎬandtheLODvalueexcee ̄ded15.TheresultsobtainedinthisstudycouldnotonlyprovidetheoreticalreferencesforimprovingELtraitꎬbutalsoprovideimportantbasesforstudyingthegeneticmolecularmechanismofmaizeELtraits.Keywords㊀MaizeꎻEarlengthꎻQTLmappingꎻMultipleenvironmentsꎻGeneticmap㊀㊀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ꎬ也是一种生物质能源材料[1-2]ꎬ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ꎮ果穗是玉米的主要收获器官ꎬ穗长是影响玉米籽粒产量的重要性状之一ꎮJenkins等[3]早期研究表明ꎬ玉米自交系产量与穗长性状显著正相关ꎻ梁晓玲等基于17个玉米杂交种[4]㊁李泉木等基于20个杂交组合[5]的研究结果也证明穗长性状与产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ꎮ因此ꎬ定位玉米穗长的QTL具有重要意义ꎬ不仅有助于理解玉米穗长性状的遗传基础和分子调控机制ꎬ而且可为挖掘玉米产量潜力奠定基础ꎮ前人已对玉米穗长性状开展了一些QTL定位研究ꎬ但因穗长是复杂的数量性状ꎬ不同试验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研究结果不同[6]ꎮ王帮太等[7]以87-1和综3为试验材料构建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SSSL)ꎬ并基于两种环境下的表型数据ꎬ定位到20个穗长QTL位点ꎬ解释表型贡献率12.10%~19.18%ꎮ胡利宗等[8]基于NX110与NX5314组合的BC2F2回交群体ꎬ定位到4个控制穗长的QTLsꎬ解释表型变异1.32%~23.50%ꎮLi等[9]基于Dan232和N04杂交组合的F2㊁BC2F2和RIL群体ꎬ在4个环境下鉴定出14个控制玉米穗长的QTLsꎬ解释表型变异4.5%~8.7%ꎮSabadin等[10]基于玉米自交系L-06-05F与L-14-4B组合获得包含400个家系的F2ʒ3群体ꎬ定位到5个控制玉米穗长的QTLsꎬ解释表型变异3.1%~7.9%ꎮ汤继华等[11]以综3与87-1为材料配制杂交组合ꎬ利用F2群体ꎬ在两种环境中鉴定到8个穗长QTLsꎬ解释表型变异3.11%~11.86%ꎮRoss[12]利用玉米自交系SE-40与LE-37杂交获得的F2和F2ʒ3群体ꎬ分别定位到9个和26个与穗长相关的QTLsꎮVeldboom等[13]利用Mo17/H99组合衍生的F2ʒ3群体定位到5个穗长QTLsꎮ代国丽等[14]利用L26/095组合的F2群体鉴定到3个玉米穗长QTLsꎮ谢惠玲等[15]利用黄C/许178组合获得的重组自交系ꎬ定位到8个穗长QTLsꎮ霍冬敖[16]利用玉米自交系TY6分别与Mo17和W138组配F2分离群体以及F2ʒ3群体ꎬ鉴定到11个玉米穗长QTLsꎬ解释表型变异0.9%~15.6%ꎮ李庭锋[17]基于吉846/掖3189组合的重组自交系群体ꎬ定位到19个玉米穗长QTLsꎬ解释表型贡献率4.09%~14.49%ꎮ王辉等[18]以郑58和HD568为亲本构建RIL群体ꎬ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进行QTL定位研究ꎬ检测到8个穗长QTLsꎬ分别位于1㊁2㊁3㊁4㊁9号染色体ꎬ可解释表型变异4.37%~10.50%ꎮZhou等[19]以郑58/昌7-2组合的F2ʒ3群体㊁D276/D72/A188/Jiao51进行四元杂交获得的四交群体为材料ꎬ结合SSR分子标记ꎬ在两环境下共检测到14个穗长QTLsꎮ李卫华等[20]以昌7-2的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ꎬ共检测到22个穗部性状QTLsꎬ其中控制穗长性状的QTLs有9个ꎬ单个QTL可解释8.6%~14.25%的表型变异ꎻ且发现了前人研究中同样被检测到的3个玉米穗长QTLs和1个穗粗QTL稳定表达位点ꎮHuo等[21]以Mo17ˑTY6㊁W138ˑTY6构建两套F2ʒ3家系群体ꎬ共检测到11个穗长QTLsꎬ可解释0.9%~15.6%的表型变异ꎻ在1号染色体发现一个一因多效位点qEL1.10ꎬ同时调控穗长及行粒数性状ꎮZhao等以廊黄ˑTS141和昌7-2ˑTS141两组亲本构建的两组F2ʒ3家系为材料ꎬ检测到9个穗长QTLsꎬ单个QTL可解释4.0%~17.2%的表型变异[22]ꎻ应用同样的试验材料ꎬ在不同环境下ꎬ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及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相结合ꎬ定位到2个调控穗长的MQTLs[23]ꎮShi等[24]构建了240个家系的DH群体ꎬ结合高密度遗传图谱ꎬ定位到5个与穗长相关的QTLsꎬ并在1号染色体上定位到成簇QTLsꎬ穗长QTL(qEL1)㊁穗粗QTL(qED1)和穗轴粗QTL(qCD1)被重叠定位ꎬ3个QTLs分别解释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15.7%㊁28.3%和22.6%的表型变异ꎮ在穗长基因克隆上ꎬ张人予[25]克隆了玉米穗长基因EL3ꎬ通过CRISPR/Cas9技术进行基因敲除和超表达㊁结合转录组技术验证了该基因ꎮJia等[26]克隆了一个调控行粒数QTLqKNR6ꎬ研究结果表明该QTL主效基因同时影响玉米穗长与行粒数性状ꎮLuo等[27]运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技术ꎬ定位了一个未知蛋白编码基因YIGE1ꎬ通过基因敲除及过表达分析ꎬ验证了YIGE1基因对玉米花序分生组织(IM)㊁行粒数(KNR)和穗长(EL)具有正调控作用ꎻ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基因可能通过参与糖和生长素信号途径ꎬ进而调控玉米IM的发育ꎬ影响行粒数和穗长ꎬ最终增加玉米的产量ꎮ通过多环境QTL定位研究可以发现控制穗长的稳定QTL位点ꎬ既为进一步精细定位㊁克隆相关主效候选基因并深入研究其调控机制奠定基础ꎬ也为玉米基因组学研究提供重要的试验材料和数据支持ꎬ有助于进一步深入解析玉米穗长遗传调控机制ꎮ虽然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者利用不同作图群体检测了数百个穗长QTLsꎬ但多为初定位ꎬ未经多环境验证其稳定性ꎬ很难进一步克隆利用ꎮ本研究以穗长性状差异显著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ꎬ通过配制杂交组合ꎬ获得F2代分离群体ꎮ基于F2代群体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ꎬ结合多环境穗长表型数据ꎬ采用WinQTLCart2.5中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目标性状QTL进行定位ꎬ旨在对玉米穗长性状进行遗传剖析ꎬ研究穗长的遗传机制ꎬ提供新的玉米穗长QTL位点ꎬ为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ꎬ加速玉米育种进程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分离群体构建及表型调查2013年夏以穗长差异显著的玉米自交系SG5和SG7为试验材料配制杂交组合ꎬ获得F1代杂交种子ꎬ自交F1得到F2代种子ꎮ2014年冬在海南省三亚市的盘县玉米育种试验站种植由199株单株组成的F2分离群体ꎬ并自交ꎬ得到F2ʒ3家系ꎮ2018年和2019年将F2ʒ3家系按穗行的方式ꎬ种植于盘县玉米育种试验站ꎬ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ꎬ单行区ꎬ每个家系一行ꎬ每行15株ꎬ行距和株距分别为0.50m和0.35mꎬ田间管理及水肥施用与当地大田玉米相同ꎮ待果穗成熟收获晒干后ꎬ用直尺测量穗基部到穗顶端的长度ꎬ即穗长ꎮF2ʒ3家系穗长通过测量株行中间正常8个果穗的平均值获得ꎮ表型数据录入MicrosoftExcel表中保存ꎬ频数分布图及方差分析由SPSS20.0完成ꎮ1.2㊀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QTL定位在玉米抽雄吐丝前ꎬ对两个亲本以及F2采取单株取样ꎮ剪取大小合适的叶片分别装入带有标记的离心管中ꎬ置于液氮罐后转至冰箱-80ħ保存待用ꎮDNA提取㊁基因组测序㊁SNP分型及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具体方法见前期研究[28]ꎮ应用QTLCartographer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的向前回归模型进行穗长表型数据的全基因组扫描ꎬ步长1cMꎬ为避免遗传信息遗漏ꎬLOD值设置为2.5ꎻQTL加性或显性效应值为正表明QTL的增加效应来自母本SG5ꎬQTL加性或显性效应值为负则表明QTL的增加效应来自父本SG7ꎮ应用MapChart2.32软件进行QTL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描述ꎮ将多环境F2和F2ʒ3群体QTL定位结果进行比较ꎬ多环境重复表达的QTL位点被认定为稳定的QTL位点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穗长性状的统计分析将2018㊁2019年种植的F2ʒ3分离群体分别记为F2ʒ3-2018和F2ʒ3-2019ꎮ对F2㊁F2ʒ3-2018和F2ʒ3-2019三个环境穗长表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ꎬ结果(表1和图1)显示ꎬ三个环境下ꎬ亲本穗长表现稳定ꎬSG5穗长为14.38cmꎬSG7穗长为12.72cmꎻF2家系间穗长变异范围为12.8~21.0cmꎬ平均15.42cmꎻF2ʒ3-2018家系间穗长变异范围为12.1~20.2cmꎬ平均15.37cmꎻF2ʒ3-2019家系间穗长变异范围为10.8~21.7cmꎬ平均15.40cmꎮ可见ꎬ群体呈超亲混合分布形式ꎬ家系间差异明显ꎬ存在遗传变异ꎬ该分离数据可以进行QTL定位分析ꎮ㊀㊀表1㊀㊀F2、F2ʒ3-2018和F2ʒ3-2019分离群体的㊀㊀玉米穗长性状的统计分析cm世代SG5SG7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F214.3812.7221.012.815.421.20F2ʒ3-201814.3812.7220.212.115.371.46F2ʒ3-201914.3812.7221.710.815.401.773㊀第10期㊀㊀㊀㊀㊀马晓杰ꎬ等: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多环境玉米穗长QTL定位图1㊀F2㊁F2ʒ3-2018㊁F2ʒ3-2019群体穗长性状频次分布2.2㊀QTL定位结果基于前期研究中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28]ꎬ利用CIM法ꎬ对多环境穗长表型数据进行QTL定位ꎮ从检测结果(表2)看ꎬ在F2群体中共检测到4个QTL位点qEL-1㊁qEL-2㊁qEL-3和qEL-4ꎬ分别位于第1㊁2㊁5㊁6染色体上ꎬ其中ꎬ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qEL-1具有最大的表型贡献率ꎬ为24.0%ꎬLOD值为15.3ꎻqEL-2具有最小的表型贡献率ꎬ为3.0%ꎬLOD值7.2ꎮ在F2ʒ3-2018中共检测到4个QTL位点(qEL-1㊁qEL-2㊁qEL-3和qEL-5)ꎬ分别位于第1㊁2㊁3㊁5染色体上ꎬ其中ꎬ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qEL-1具有最大的表型贡献率ꎬ为23.5%ꎬLOD值为16.6ꎻqEL-2位于第2染色体ꎬ表型贡献率最小ꎬ为4.2%ꎮ在F2ʒ3-2019㊀㊀表2㊀F2㊁F2ʒ3-2018和F2ʒ3-2019分离群体的玉米穗长性状QTLs定位结果环境QTL染色体位置/Mb区间定位/Mb加性效应显性效应LOD贡献率/%F2qEL-11275.0274.0~275.8-0.93-0.1515.324.0qEL-222.30.0~3.2-0.23-0.367.23.0qEL-35211.4209.3~212.50.40-0.273.76.0qEL-46167.5164.9~168.2-0.190.473.04.5F2ʒ3-2018qEL-11274.8274.1~279.1-1.16-0.2916.623.5qEL-222.11.8~3.3-0.21-0.573.34.2qEL-35214.0213.8~214.80.12-0.703.85.0qEL-53192.8191.3~193.90.52-0.323.76.0F2ʒ3-2019qEL-11274.8274.1~281.1-1.38-0.2115.325.6qEL-222.11.8~2.9-0.34-0.462.53.9qEL-53189.7183.9~190.70.31-0.612.74.1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中共检测到3个QTL位点(qEL-1㊁qEL-2㊁qEL-5)ꎬ分别位于第1㊁2㊁3染色体上ꎬ其中ꎬ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qEL-1具有最大的表型贡献率ꎬ为25.6%ꎬLOD值为15.3ꎻqEL-2位于第2染色体ꎬ其表型贡献率最小ꎬ为3.9%ꎮ经遗传位置比对(图2)ꎬ在F2㊁F2ʒ3-2018和F2ʒ3-2019三个环境下共定位到5个穗长QTLsꎬ其中ꎬqEL-1和qEL-2在三个环境中重复被检测到ꎬqEL-3在F2和F2ʒ3-2018两个环境中被检测到ꎬqEL-5在F2ʒ3-2018和F2ʒ3-2019两个环境中被检测到ꎬ而qEL-4只在F2环境中被检测到ꎮ可见ꎬqEL-1和qEL-2为三环境稳定表达QTLsꎮ从QTL作用方式看ꎬqEL-1表现为加性效应ꎬ其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父本SG7ꎻqEL-2表现为显性效应ꎬ其增效基因来自父本SG7ꎮQTL位置由连锁群旁边红色柱形图表示ꎬ柱形图的长短代表置信区间的大小ꎬ左边标尺表示物理距离ꎮ绿色圈表示三环境稳定㊀㊀㊀㊀㊀QTLsꎬ蓝色圈表示二环境稳定QTLsꎮ图2㊀基于F2、F2ʒ3-2018和F2ʒ3-2019分离群体的玉米穗长QTLs位置3㊀讨论遗传图谱的分子标记密度对QTL准确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ꎮ分子标记密度低ꎬ分布不均匀ꎬ分子标记间的遗传距离大ꎬ则定位到的QTL之间距离过大ꎬ对QTL定位准确性影响较大ꎮ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ꎬ全基因组测序逐渐被应用到QTL定位中ꎬSNP分子标记借助于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ꎬ已在遗传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ꎮ同低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相比ꎬ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具有众多优势:首先ꎬ可以更准确地定位QTL位置ꎬ缩小候选区间ꎬ提高QTL定位的精度ꎬ同时ꎬ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还能够检测到更多的QTLsꎬ提高检测的灵敏性ꎻ其次ꎬ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可以提供更多的分子标记和候选基因信息ꎬ有助于筛选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ꎬ进一步了解基因功能和分子机制ꎻ此外ꎬ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可以加速分子育种进程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ꎬ实现目标性状的精准选育ꎮ可见ꎬ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不仅能提高QTL的检测效率ꎬ还能提供与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ꎬ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ꎮ前期研究中基于F2分离群体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28]ꎬ为本研究QTL定位提供了重组的分子标记数量ꎬ获得了与目标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ꎬ为后期玉米穗长性状精细定位奠定了坚实基础ꎮ应用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ꎬ我们分别在1㊁2㊁3㊁5㊁6号染色体上检测到玉米穗长QTLsꎬ其最大表型贡献率达到25.6%ꎬ位于第1染色体上ꎮ王帮太[7]㊁胡利宗[8]㊁Li[9]㊁霍冬敖[16]㊁李庭锋[17]㊁吕学高[29]㊁周广飞[30]等均在第1染色体检测到玉米穗长QTLsꎻ王帮太[7]㊁Li[9]㊁汤继华[11]㊁代国丽[14]㊁霍冬敖[16]等均在第2染色体检测到玉米穗长QTLsꎮ可见ꎬ1㊁2号染色体是挖掘玉米穗长性状的重要染色体ꎬ这与本研究在第1㊁2染色体获得三环境稳定表达穗长QTLs的结果一致ꎮ多环境检测能够减少环境误差的影响ꎬ提高QTL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ꎬ同时还能发现遗传效应较小的QTLꎬ提高检测的灵敏性ꎮ不同环境对同一性状的影响不同ꎬ在不同环境中检测QTL能够验证其效应是否一致和稳定ꎬ排除偶然或环境干扰的影响ꎬ有助于进一步研究QTL的表达规律和遗传机制ꎮ玉米大部分产量性状QTL为复杂的数量性状ꎬ受环境影响较大ꎬ环境条件不同ꎬ产量性状QTL表达也不同ꎬ因此在多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的QTL可视为稳定QTLꎬ对于作物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ꎮ4㊀结论本研究通过多环境QTL检测方法ꎬ以F2㊁F2ʒ3-5㊀第10期㊀㊀㊀㊀㊀马晓杰ꎬ等: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多环境玉米穗长QTL定位2018及F2ʒ3-2019三环境穗长表型数据ꎬ结合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ꎬ从SG5和SG7的F2ʒ3群体中检测到5个控制玉米穗长QTLsꎬ其中ꎬqEL-1和qEL-2在三个环境中稳定表达ꎬ且qEL-1具有超过20%的稳定表型贡献率ꎻqEL-3和qEL-5均在两个环境中被检测到ꎮ这些QTLs可视为多环境稳定表达位点ꎬ不仅可为玉米穗长性状主效位点的精细定位㊁图位克隆提供依据ꎬ同时可为玉米高产分子育种奠定理论基础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LiHꎬYangQꎬFanNꎬetal.QuantitativetraitlocusanalysisofheterosisforplantheightandearheightinanelitemaizehybridZhengdan958bydesignIII[J].BMCGeneticsꎬ2017ꎬ18(1):1-10.[2]㊀张鹏ꎬ管俊娇ꎬ黄清梅ꎬ等.42份云南玉米自交系基于SSR荧光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ꎬ2019ꎬ31(10):29-33.[3]㊀JenkinsMT.Correlationstudieswithinbredandcrossbredstrainsofmaize[D].Iowa:IowaStateUniversityꎬ1928. [4]㊀梁晓玲ꎬ阿布来提ꎬ冯国俊ꎬ等.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玉米科学ꎬ2001ꎬ9(1):16-20.[5]㊀李泉木ꎬ王振华ꎬ金益ꎬ等.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国外农学 杂粮作物ꎬ1999ꎬ19(3):27-28. [6]㊀黄然.玉米穗长和棒三叶叶长性状QTL定位[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ꎬ2021.[7]㊀王帮太ꎬ张书红ꎬ席章营.基于玉米87-1综3单片段代换系的穗长QTL分析[J].玉米科学ꎬ2012ꎬ20(3):9-14. [8]㊀胡利宗ꎬ刘均革ꎬ郭晋杰ꎬ等.基于玉米BC2F2群体的穗部性状QTL分析[J].华北农学报ꎬ2010ꎬ25(4):73-77. [9]㊀LiJZꎬZhangZWꎬLiYLꎬetal.QTLconsistencyandmeta ̄analysisforgrainyieldcomponentsinthreegenerationsinmaize[J].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ꎬ2011ꎬ122(4):771-782.[10]SabadinPKꎬSouzaJrCLꎬSouzaAPꎬetal.QTLmappingforyieldcomponentsinatropicalmaizepopulationusingmicro ̄satellitemarkers[J].Hereditasꎬ2008ꎬ145(4):194-203. [11]汤继华ꎬ严建兵ꎬ马西青ꎬ等.利用 永久F2 群体剖析玉米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J].作物学报ꎬ2007ꎬ33(8):1299-1303.[12]RossAJ.Geneticanalysisofearlengthandcorrelatedtraitsinmaize[D].Iowa:IowaStateUniversityꎬ2002.[13]VeldboomLRꎬLeeM.Molecular ̄marker ̄facilitatedstudiesofmorphologicaltraitsinmaize.II:DeterminationofQTLsforgrainyieldandyieldcomponents[J].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ꎬ1994ꎬ89(4):451-458.[14]代国丽ꎬ蔡一林ꎬ徐德林ꎬ等.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定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09ꎬ34(5):133-138.[15]谢惠玲ꎬ冯晓曦ꎬ吴欣ꎬ等.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ꎬ2008ꎬ42(2):145-149.[16]霍冬敖.玉米穗粒数相关性状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关联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ꎬ2016.[17]李庭锋.玉米RILs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表型分析及QTL定位[J].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ꎬ2010.[18]王辉ꎬ梁前进ꎬ胡小娇ꎬ等.不同密度下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分析[J].作物学报ꎬ2016ꎬ42(11):1592-1600. [19]ZhouBꎬZhouZJꎬDingJQꎬetal.Combiningthreemappingstrategiestorevealquantitativetraitlociandcandidategenesformaizeearlength[J].ThePlantGenomeꎬ2018ꎬ11(3):170107.[20]李卫华ꎬ王洪秋ꎬ袁亮ꎬ等.利用单片段代换系群体定位玉米穗部性状的QTL[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ꎬ2013ꎬ47(2):143-146ꎬ181.[21]HuoDꎬNingQꎬShenXMꎬetal.QTLmappingofkernelnumberrelatedtraitsandvalidationofonemajorQTLforearlengthinmaize[J].PLoSONEꎬ2016ꎬ11(5):e0155506. [22]ZhaoXQꎬPengYLꎬZhangJWꎬetal.IdentificationofQTLsandmeta ̄QTLsforsevenagronomictraitsinmultiplemaizepopulationsunderwell ̄wateredandwater ̄stressedconditions[J].CropScienceꎬ2018ꎬ58(2):507-520.[23]赵小强ꎬ任斌ꎬ彭云玲ꎬ等.8种水旱环境下2个玉米群体穗部性状QTL间的上位性及环境互作效应分析[J].作物学报ꎬ2019ꎬ45(6):856-871.[24]ShiZꎬZhangRYꎬXingJFꎬetal.QTLmappingofthreeeartraitsusingadoubledhaploidpopulationofmaize[J].PlantBreedingꎬ2018ꎬ137(5):706-713.[25]张人予.玉米穗长基因EL3的克隆及我国玉米优良自交系基因组变异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ꎬ2018. [26]JiaHTꎬLiMFꎬLiWYꎬetal.Aserine/threonineproteinki ̄naseencodinggeneKERNELNUMBERPERROW6regulatesmaizegrainyield[J].NatureCommunicationsꎬ2020ꎬ11(1):988.[27]LuoYꎬZhangMLꎬLiuYꎬetal.GeneticvariationinYIGE1contributestoearlengthandgrainyieldinmaize[J].NewPhytologistꎬ2022ꎬ234(2):513-526.[28]SuCFꎬWangWꎬGongSLꎬetal.HighdensitylinkagemapconstructionandmappingofyieldtraitQTLsinmaize(Zeamays)usingthe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technology[J].FrontiersinPlantScienceꎬ2017ꎬ8:706.[29]吕学高ꎬ蔡一林ꎬ陈天青ꎬ等.玉米穗部性状QTL定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08ꎬ30(2):64-70. [30]周广飞.一个控制玉米行粒数㊁穗长及其一般配合力的多效性QTL(qKNR7.2)鉴定[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ꎬ2014.6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

基于SNP标记的玉米雄穗主要性状QTL定位分析

基于SNP标记的玉米雄穗主要性状QTL定位分析

基于SNP标记的玉米雄穗主要性状QTL定位分析贾波;崔敏;谢庆春;严卫古;印志同【摘要】[目的]雄穗性状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农艺性状,对其遗传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本研究以Z58×Y915构建的192个F2∶3家系作为作图群体,结合2个环境下的表型鉴定,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玉米雄穗长(TL)、雄穗分枝数(TBN)和雄穗重(TW)等雄穗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2个环境条件下,共检测到15个与TL性状连锁的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3、4、5、6、7、8号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0.66%~22.58%;在染色体bin值1.09、3.09位置,2个环境中均稳定检测到与TL连锁的QTL位点;共检测到12个与TBN性状连锁的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2、3、5、6、7、9号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05%~23.80%;在染色体bin值2.08、3.09位置,2个环境中均稳定检测到与TBN连锁的QTL位点;共检测到9个与TW性状连锁的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3、4、6、7、9号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52%~27.55%,在染色体bin 值3.09、9.05位置,2个环境中均稳定检测到与TW连锁的位点.[结论]在不同环境下能够稳定存在的QTL位点可为玉米雄穗主要性状进一步遗传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9(032)007【总页数】5页(P1469-1473)【关键词】玉米;雄穗长;雄穗分枝数;雄穗重【作者】贾波;崔敏;谢庆春;严卫古;印志同【作者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淮安223001;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淮安223001;江苏省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淮安223300;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淮安223001;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研究意义】雄穗性状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农艺性状[1-2],雌雄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较小的雄穗有利于减少植株养分消耗,增加群体通风透光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进而提高玉米产量[3-4]。

玉米重组自交系群体穗夹角的QTL定位研究

玉米重组自交系群体穗夹角的QTL定位研究

玉米重组自交系群体穗夹角的QTL定位 研究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还是饲料、工业、能源等 行业的重要原料。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我国对玉米产量的需求急剧增加。
玉米穗部性状对玉米产量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在玉米穗部的各 个农艺性状中,玉米穗夹角的形成会直接影响玉米收获期籽粒的 脱水速率,从而影响机械收割效率。到目前为止,调控玉米穗夹 角形以四个玉米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调控玉米穗夹角性 状的QTL进行了初步定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结合BYD、BYK、 CIK和MX四个群体穗夹角性状的表型数据值,利用IciMapping软 件中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分别对四个连锁群体中调控穗夹 角性状的QTL进行初定位,在四个群体中共检测到8个与穗夹角性 状相关的QTL, BYD、BYK、CIK、MX四个群体检测到的QTL个数分 别为2、1、2、3。2.BYD群体共检测到2个QTL,共解释12.07%的 表型变异率,分别位于2号染色体和7号染色体,在染色体上的位 置分别为107.8cM和159.2cM, LOD值分别为3.30和3.61,解释的 表型变异率分别为5.72%和6.35%。
5.MX群体共检测到3个QTL,共解释20.16%的表型变异率,分别位 于2号染色体和4号染色体。其中2号染色体检测到两个QTL,在染 色体上的位置分别为84.1cM和181.6cM, LOD值分别为3.33和 3.57,解释的表型变异率分别为6.56%和6.93%;4号染色体检测 到1个QTL,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为123.3cM, LOD值为3.33,解释的 表型变异率为6.67%。
3.BYK群体共检测到1个QTL,位于3号染色体,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为57.8cM,LOD值为4.49,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7.57%。4.CIK群体 共检测到2个QTL,共解释11.73%的表型变异率,分别位于3号染色 体和6号染色体,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别75.5cM和60.5cM,LOD值 分别为3.50和3.21,解释的表型变异率分别为6.18%和5.55%。

甜玉米雄穗分枝数的QTL定位

甜玉米雄穗分枝数的QTL定位

甜玉米雄穗分枝数的QTL定位雄穗分枝数是玉米育种与种子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农艺性状。

雄穗小分枝少有益于增加下层叶片的透光性并减少对养分的消耗,提高产量[1]。

Geraldi等[2]的研究表明雄穗分枝数与产量呈负相关,因此在育种实践中选育雄穗小分枝较少的杂交种是目前玉米育种的一个趋势。

然而在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过程中却要求作父本的亲本植株具有较为发达的雄穗,以利于提高制种质量、降低成本。

因此,发掘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基因位点,合理地改良玉米雄穗性状,对于玉米育种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迄今,在不同遗传背景、不同环境条件下不断检测和定位出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QTL[3-7],但研究结果不尽一致,QTL的稳定性也很少得到鉴定。

本研究以雄穗分枝数有显著差异的 2 个甜玉米自交系的F2单株为作图群体,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玉米全基因组上进一步发掘和鉴定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QTLs研究它们的分布和遗传效应,并与前人研究结果相比较得出稳定一致的QTLs,以期为实现玉米雄穗性状相关QTLs的精细定位和定向改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与田间试验供试亲本T14和T4是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作物研究所经多年严格自交选育的甜玉米自交系。

经多年田间调查,自交系T14 的平均雄穗分枝数为14.8 , T4为27.4,两亲本雄穗分枝数差异极显著(P 在F2群体和F2:3家系中发现3个稳定的控制雄穗分枝数的QTLs。

qTPBN-ch.2-2 和qTPBN-ch.2-4 相距仅 4.0 cM,且均位于umc1555-phi083区间内,是同一个QTL;qTPBN-ch.2-3 和qTPBN-ch.2-5 均位于phi083 〜dupssr21 区间内的同一位置,是同一个QTL;qTPBN-ch.4-1 和qTPBN-ch.4-5 相距仅2.0 cM ,且均位于umc2287〜bnlg2162 区间内,也是同一个QTL(图1、表2)。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多环境玉米穗长QTL定位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多环境玉米穗长QTL定位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多环境玉米穗长QTL定位
作者:马晓杰赵延明王军燕周苗苗彭欣潘乃菲高惠敏刘宸铭苏成付
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23年第10期
摘要: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穗长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性状之一。

本研究以穗长差异显著的玉米自交系SG5及SG7为试验材料配制杂交组合,构建包含199个单株的F2群体,基于前期研究中利用F2群体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结合2014、2018和2019年在海南省三亚市盘县玉米育种试验站种植调查的F2、F2:3-2018和F2:3-2019三环境玉米穗长
表型数据,利用WinQTLCart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发掘控制玉米穗长性状的主效QTL位点。

结果表明,共检测到5个控制玉米穗长性状的QTL位点qEL-1、qEL-2、qEL-3、qEL-4和gEL-5,分别位于第1、2、3、5、6染色体上,LOD值范围2.5%~16.6%,解释表型变异3.0%-25.6%,其中,qEL-1和qEL-2在三个环境中重复被检测到,qEL-3在F2和F2:3-2018两个环境中被检测到,qEL-5在F2:3-2018和F2:3-2019兩个环境中被检测到,而qEL-4只在F2环境中被检测到;qEL-1位点在三环境下解释的表型贡献率均大于20%,LOD值超过15,位于第1染色体。

本研究所得结果既可为玉米穗长性状改良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可为研究玉米穗长性状遗传分子机理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玉米;穗长;QTL定位;多环境;遗传图谱
中图分类号:S513.0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23)10-0001-06。

4个玉米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中期报告

4个玉米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中期报告

4个玉米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中期报告
经过初步筛选和统计,我们已经成功地定位了四个与玉米相关性状的QTL。

这些QTL分别控制玉米的生长周期、穗长、芽期和颖粒数目。

第一个QTL,位于玉米染色体1上,与玉米的生长周期有关。

该QTL在三个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显著,说明其对生长周期的影响是稳定的。

此外,我们还发现该QTL与叶片数量和净光合速率呈显著相关。

第二个QTL,位于玉米染色体2上,与玉米的穗长有关。

该QTL在两个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显著,其效应大小均为中等水平。

此外,我们还发现该QTL与颖粒数目和总穗粒数呈显著相关,说明该QTL对穗的形态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个QTL,位于玉米染色体3上,与玉米的芽期有关。

该QTL在三个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显著,控制芽期的效应大小也呈现显著差异。

此外,我们还发现该QTL与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呈显著相关。

第四个QTL,位于玉米染色体4上,与玉米的颖粒数目有关。

该QTL在两个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显著,说明其影响稳定。

此外,我们还发现该QTL与总穗粒数和穗长呈显著相关,说明该QTL对颖粒数目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其对穗的形态特征的影响而实现的。

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验证和深入研究这些QTL,为玉米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更加实用的分子标记和理论基础。

不同密度下玉米DH群体果穗性状的QTL定位分析_张建华

不同密度下玉米DH群体果穗性状的QTL定位分析_张建华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以`农单 5 号' (NX531 ×NX110)玉米杂交种为
母本 , 利用单倍体诱导系`高诱一号' 杂交诱导产生 大量单倍体 , 利用秋水仙素对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 处理 , 从而获得自交可育后代 , 对每一自交可育后代
进行繁殖 , 获得由 79 个 DH(Do ubled haploid)系 。 1 .2 试验设计与农艺性状鉴定
第 5 期 张建华等 :不同密度下玉米 DH 群体果穗性状的 Q T L 定位分析
3
表 1 两种密 度下` 农单 5 号' DH 群体的果穗性状表现 Table 1 The ear traits performance of Nongdan 5 DH population and its parents in two densities
在玉米育种中 , 产量性状一直是最重要的经济 性状之一 , 而产量性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穗部性 状 , 因此改良穗部性状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 义 。 国内外学者对玉米穗部性状进行了大量研究 , 包括形态发生 、生理机制 、遗传力 、配合力[ 1] 以及性 状间的相关性[ 2] 等 。 近年来 , 随 着 D N A 分子 标记 技术的应用 , 有关玉米穗部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发 展也非常迅速 。 A lber 等[ 3] 利用 F2 遗传群体 对穗 长 、穗粗等性状进行了 Q T L 定位 , 谢惠玲等[ 4] 利用 重组近交系群体对定位了穗长 、穗行数 、行粒数等性 状的 Q T L , Beavis 等[ 5] 采用 F3 :4 家系对穗长 、穗粗 、 穗行数 、行粒数等穗部性状进行了 QT L 分析 , Austin 等[ 6] 用 F6 :7 重组近交系群体定位了果穗的穗长 、 穗粗 、行粒数等数量性状位点 。比较来看 , 就同一性 状而言 , 不同研究者所发现的 QT L 位点大 部分都 不相同, 其中仅在少数染色体区段存在共同的 Q T L , 如 Beavi s 等[ 5] 、A ustin 等[ 6] 均将穗粗 、行粒数 分别定位到了 7 .03 bin 和 9 .01 bin 区间 , 这些 QT L 位点对于产量性状改良可能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 但各研究所检测的 QT L 大多不同 , 其原因 一方面 取决于研究所采用的遗传材料 , 同时与试验条件也 存在密切关系 , 即便是同一遗传群体在不同环境下 重复试验 , 所得结果往往也差异很大 , 由此可见数量 性状遗传的复杂性[ 7] 。要控制环境因素对试验结果 的影响 , 最有效的办法是采用永久遗传群体进行不 同环境的重复试验 , 如采用近等基因系群体或 DH 群体等 , 其中 DH 群体因其基因位点完全纯合而更 适合于遗传分析 。本研究利用以`农单 5 号' 衍生的 DH 永久遗传群体为材料 , 分别在两种环境条件下 , 近一步探索与穗部性状有关的 Q T L , 以期发现控制 这些性状的位点 。

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定位

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定位
江苏农业 科学
郑克 志, 李 元, 瞿
2 0 1 5年 第 4 3卷第 5期
一 6 1一
会, 等.玉米株高和穗位 高的 Q T L定位 E J ] .江苏农 业科 学, 2 0 1 5, 4 3 ( 5 ) : 6 1— 6 3
d o i : 1 0 . 1 5 8 8 9 / j . i s s n . 1 0 0 2—1 3 0 2 . 2 0 1 5 . 0 5 . 0 1 8
中图分类 号 : ¥ 5 1 3 . 0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2—1 3 0 2 ( 2 0 1 5 ) 0 5— 0 0 6 1 —0 2
玉米株高 和穗位高是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 , 自1 9 6 8年
试验于∞l 4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南试验基地进行, 采取随机区
u m c 2 2 2 8一 b n l g 2 2 9 5 、 b I l l 1 0 一 u m c 1 0 4 5的区域为株高和穗位高 的一 致主效 Q T L区间 , 这 些位点 的标记 可进行株 高和
穗位高的株型改 良分子标记辅 助选择 。 关键词 : 玉米 ; 重组 自交 系 ; 株高 ; 穗位高 ; 数量 性状 基因座位( Q T L )
修改 。S S R引物根据 Ma i z e G D B数 据 库均 匀选 取 , 由北 京三
博远 志公 司合成 。P C R反 应体 系 : 每 l 0
体 系含 d d H : 0
6 . 1 8 L , 1 0 ×b u f e r( 含 2 0 m m o l / L m g 2 )1 L , d N T P ( 2 5 m m o l / L e a c h )0 . 1 I x L , T a q酶 ( 5 U / L)0 . 1 L , D N A

玉米果穗相关性状QTL定位及重要候选基因分析

玉米果穗相关性状QTL定位及重要候选基因分析

玉米果穗相关性状QTL定位及重要候选基因分析
郑雪晴;王兴荣;张彦军;龚佃明;邱法展
【期刊名称】《作物学报》
【年(卷),期】2024(50)6
【摘要】玉米果穗相关性状与产量直接相关,其遗传基础解析对于指导玉米遗传改良意义重大。

本研究对3年6个环境下的168份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AB-RILs)的穗长、穗行数和百粒重等8个性状进行表型鉴定,结合玉米10 K芯片产生的覆盖全基因组的11,407个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标记对8个性状进行QTL定位。

共鉴定到32个与8个果穗性状相关的QTL,其中包含5个环境一致性的QTL,3个多效性QTL。

进一步利用507份关联群体的基因型与表型数据对主效QTL候选区间进行关联分析,鉴定到19个可能与果穗性状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结合候选基因的进化分析和表达分析等,初步确定其中4个为关键候选基因。

以上结果为玉米育种中果穗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标记信息,同时也为果穗性状相关基因克隆提供指导。

【总页数】16页(P1435-1450)
【作者】郑雪晴;王兴荣;张彦军;龚佃明;邱法展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
【相关文献】
1.大豆共生结瘤相关性状QTL定位信息整合及候选基因分析
2.玉米产量相关性状Meta-QTL及候选基因分析
3.玉米耐旱相关性状Meta-QTL及候选基因表达分析
4.玉米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5.玉米穗部性状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群体定位玉米穗部性状的QTL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群体定位玉米穗部性状的QTL
d i f f e r e n t QT L w e r e d e t e c t e d i n t h e t w o l o c a t i o n s s i mu l t a n e o u s l y .
ma i z e, a n d t h e po p ul a t i o n wa s e v a l u a t e d a t Zh e n g z h o u a nd Xu n x i a n l o c a t i o n i n 2 0 1 1 . Twe n t y — t wo d i f -
中 图分 类 号 : S 5 1 3 文 献 标 志码 : A
Ma p p i n g o f t h e QT L f o r e a r r e l a t e d t r a i t s u s i n g a s e r i e s O f
f e r e n t Q T L f o r t h e f o u r e a r r e l a t e d t r a i t s we r e i d e n t i i f e d a t P <0 . 0 5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l e v e l ,i n c l u d i n g 9 QT L
s i n g l e s e g me n t s u b s t i t u t i o n l i n e s i n ma i z e
L I We i — h u a,W ANG Ho n g - qi u,YUAN L i a n g,Z HANG Xi a n g - g e,XI E Hu i — l i n g,HU Ya n— mi n,TANG J i — h ua

玉米果穗出子率QTL定位及上位性分析

玉米果穗出子率QTL定位及上位性分析
k r e r d c i n i a z e n lp o u to n m i e
MA Jn l n 。 HANG C u - n i — a g ,Z i h n r g ,DO a f n ’ IZ a g y n 。 o NG Hu - g ,X h n — i g , a
玉 米 果 穗 出 子 率 QT 定 位 及 上 位 性 分 析 L
马金 亮 张春 荣 董 华 芳 席章 营 夏 宗 良 , , , , , 丁俊 强 吴 建 宇 ,
( . 南农 业大 学农 学院 , 南 郑 州 4 0 0 ; . 源农 业科 学研 究所 , 1河 河 50 2 2 济 河南 济 源 4 4 5 ; 5 6 0 3 西 昌学院 园艺 系 , . 四川 西 昌 6 5 1 ; . 南农 业 大学生命 科 学 学院 , 南 郑 州 4 0 0 ) 10 3 4 河 河 5 0 2
第 4 4卷 第 3期
2 0定 01
河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J u n lo n n Ag i u t r lUn v r i o r a fHe a rc l a ie st u y
Vo . N0 3 1 44 .
6月
J n u.
2 l 0O
文 章编 号 :0 0—2 4 2 1 0 10 3 0( 0 0) 3—0 3 2 3一O 5
4 i c ne f o ee e a g c l rl nvri , h n zo 5 0 2 hn ) .Lf Si cs l g ,H n nA r ut a U ie t Z e ghu4 0 0 ,C ia e e oC l i u sy
A b t a t T un r d a d t ny‘ v n ii uas de ie r m h i ge r s o n e i s sr c : wo h d e n we t f e F2 i d vd l rv d fo t e sn l co s f ibr d lne i Zh ng58 a d Ch n —2 wee u e o p c n tucin,t e ma k r n t e ln a e m a it b t d e n a g7 r s d fr ma o sr to h r e si h i k g p d sr u e i o l t e 1 ie c r m o o e nd c v r d 19 7. M ,wih a ea e d sa c f1 . M t e n al h maz h o s m s a o e e 8 7 c 0 t v r g it n eo 0 c bewe n 1 m a k r . I e r2 0 n 0 8,a F23po ult n ao g wi h a e t a g 7 —2 a d Zh n re s n y a 0 7 a d 2 0 p a i l n t t e p r n s Ch n o h n e g 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5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月Vol134N o15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Oct12009文章编号:1000-5471(2009)05-0133-06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定位代国丽,蔡一林,徐德林,吕学高,王国强,王久光,孙海艳西南大学玉米研究所,农业部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摘要:以玉米自交系L26和095组配的F2世代为定位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包括98个位点的连锁图谱,结合F2穗部性状的鉴定结果,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秃尖长等8个穗部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共检出21个QT L.其中穗长检测到3个Q T L;穗粗、穗行数分别检测到2个QT L;行粒数检测到3个Q T L;轴粗检测到2个Q T L;200粒质量检测到3个QT L;穗粒质量检测到6个Q T L;秃尖长没有检测到QT L.检出的21个Q T L 中,有10个Q T L的解释变异率超过了20%,表现为主效QT L效应.研究还发现,穗部性状QT L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且成簇分布.该试验中检测到的21个QT L中,有10个影响不同性状的QT L位于3个染色体区域.各个Q T L位点上起增、减效作用的等位基因在亲本间分布不均匀.关键词:玉米;SSR;穗部性状;Q T L定位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提高玉米产量一直是玉米工作者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检出产量相关连锁标记有效促进品种选育和性状改良,这已获得广泛共识.果穗是玉米的主要收获器官,穗部性状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因素.借助QTL作图,确定出玉米穗部相关性状的主要QTLs位点及这些QT Ls之间的互作关系,能够对这些性状的育种改良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认识性状的遗传规律是对其进行选择和改良的基本前提.然而,玉米的穗部性状遗传规律复杂且易受环境影响,国内外对穗部性状进行了大量的QTL研究,而对同一性状由于所用材料、环境差异和QT L分析方法不同,检测出同一性状的QT L逐渐增多,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1-4].大量类似研究检出的QTL由于位置的不确切性和解释表型变异率不大,很难应用于有效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本研究采用在多个穗部性状表型上表现明显差异的自交系L26和自交系095为亲本材料,组配后代家系构建分子标记连锁图,对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多个穗部性状进行全基因扫描(scanning),检测该遗传背景下各性状的QTL位点,以期进一步揭示多个性状的遗传机理和检出贡献率较大的调控位点,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并丰富现有玉米基因组资料,为全面研究数量遗传打下基础.1材料及方法111材料及田间试验2006年春用L26作母本,095作父本组配F1代,095是重庆西南大学玉米研究所通过诱变育种方法得¹收稿日期:2008-11-21基金项目:重庆市/水稻玉米良种创新0资助项目(CSCT,2007AA1022).作者简介:代国丽(1982-),女,内蒙古赤峰人,硕士,主要从事遗传育种研究.通讯作者:蔡一林,教授,博士生导师.13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网址http://xbgjx t1sw u1cn第34卷到的玉米自交系.2006年冬在海南种植F1代,通过自交获得F2代,2007年春在西南大学玉米研究所试验场依次种植P1(095)、P2(L26)、F1、F2共4个世代,密度为415株/m2,田间水肥管理与大田生产同.112穗部性状考查待果穗成熟收获晒干、室内考种,P1、P2、F1、F2共4个世代依次随机取40,40,50,186个果穗,进行秃尖长(BL)、穗长(EL)、穗粗(ED)、穗行数(RN)、行粒数(RKN)、轴粗(CD)、200粒质量(TH KW)、穗粒质量(KW)等性状表型数据的测量.113SSR标记分析与图谱构建在苗期分别剪取P1、P2、F1、F2单株叶片,采用Sagha-i M ar oof提出的CTAB法抽提叶片DNA[5].从玉米基因组数据库(http://w ww1maizeg db1or g)上选取均匀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507对引物(由赛百盛和上海生工两家公司合成).对这507对SSR引物进行亲本间多态性引物的筛选,将筛选出的差异引物进行作图群体标记带型数据采集,用于连锁图谱的构建和各性状的QT Ls分析.用JoinM ap310(Meer et al1,2004)进行标记连锁分析,LOD=310,重组率014,采用Kosam bi[6]作图函数,利用绘图软件Map-Chart215绘制连锁图(Voo rrips,2002).114QTL定位结合分子标记和性状表型数据,利用绘图软件Window s QTL Carto grapher210,采用复合区间作图(CIM)法,对8个性状进行Q TLs检测,每个性状分别进行1000次的排列测验(per mutation test)以确定QTL的LOD值,同时计算每个QT L位点的遗传效应及其对表型的贡献率.基因的作用方式按Stuber等(1987)[7]的标准判定,DR=显性效应值/加性效应值,DR=0-0120为加性方式,记为A;DR=0121-0180为部分显性,记为PD;DR=0181-1120为显性方式,记为D;DR>1120时为超显性方式,记为OD.2结果及分析211组合L26@095的遗传连锁图507对均匀覆盖在基因组上的SSR引物经亲本L26和095的多态性筛选共检测到140对差异引物,占总引物数目的28%.其中有27对引物或没能扩增出条带,或多拷贝引物、差异带为弱带,或差异带不易分辨,因此选用了108对引物进行F2分子标记数据采集.利用Jo imap310作图软件,对上述引物所有带型进行遗传连锁分析,结合该连锁群上各标记位点在多个标准图谱(如http://w w w1m aizeg db1org/上IBM2 2005Neighbo rs Fram e5等)染色体上的位置,第1染色体上的标记被划分为3个连锁群,第3染色体上的标记被划分为2个连锁群,最终构建出整合了98对SSR引物位点的L26@095的遗传连锁图(图1).从图1可以看出,本遗传图共15个连锁群,连锁群长度919~9011cM,含2~13个标记位点,总的遗传长度为81013cM,约占玉米全基因组的58190%,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8127cM,满足基因初步定位的要求.212穗部性状的QTL分析基于Joinm ap310软件构建的L26@095的遗传连锁图,结合各性状的表型值,利用QTL定位软件WinQT LCart210,选择CIM(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作图法,对穗部性状进行全基因组QT L扫描,结果如表1、图1.从表1可以看出,在L26@095组合中,8个穗部性状共检测出21个QTL,其中秃尖长未检出QT L位点,而穗粒质量检出6个QTL.21个QT L分布在Ch1、Ch2、Ch3、Ch5、Ch8、Ch9、Ch10共7条染色体上,解释表型变异率范围为10173%~37139%,qEL1、qEL2、qRNK1、qRNK2、qT H KW2、qTH KW3、qKW1、qKW2、qKW3、qKW4等10个Q TL的解释表型变异率均超过20%,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主效QT L 效应.从表2中各位点的增减效应来看,父本自交系095在qEL1、qEL2、qRNK1、qRNK2、qCD1、qTH-KW1、qKW1、qKW4共8个位点上对相应性状起增效作用,而在其它13个位点上,母本L26起增效作用.括号内的数字为标准图谱上标记所在的染色体编号.图1 用L26@095的F 2群体构建的遗传连锁图及各性状QT L 位点图21211 穗长QT L 检测穗长检测到3个位点,qEL1-qEL3,分布于Ch2、Ch5、Ch10,连锁标记依次为umc2252、bnlg2305-phi087、umc1962-umc1152,染色体区段分别为241248-311393cM 、0-11cM 、1819-2315cM ,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24145%,29108%,18131%,前2个位点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主基因效应.母本L26在前2个位点上起减小穗长作用,而在第三个位点上使穗长增加.21212 穗粗QT L 检测穗粗检测到2个QT L,qED1和qED2,均分布于Ch10,连锁标记依次为bnlg1074-bnlg1655、um c1962,染色体区段分别为515-9146cM 、181301-191462cM,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2187%,135第5期 代国丽,等:玉米穗部性状的QTL 定位13105%.母本L26在2个位点上均起增加穗粗作用.基因互作方式上,2个位点均为加性,可见加性对穗粗起着重要作用.表1穗部性状的QTL分析结果QT L 名称连锁群染色体区段双侧标记L OD值解释性状变异率/%遗传效应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基因效应qEL1Ch2241248-311393umc2252-bnlg371414824145-11381107PD qEL2Ch50-11bnlg2305-phi0872********-11271130D qEL3Ch101819-2315U mc1962-umc115231521813101520131PD qED1Ch10515-9146Bnlg1074-bnlg16553114121870145-0107A qED2Ch10181301-191462umc1962-umc115241711310501480109A qR N1Ch1011743-71743Bnlg1074-bnlg16554179171321125-0163PD qR N2Ch101815-1915umc1962-umc11523179161251118-0157PD qRN K1Ch1471094-551094bnlg1025-bnlg615215529165-31323147D qRN K2Ch9101253-111779bnlg1191-umc2343315027157-31513145D qRN K3Ch10181801-271462U mc1962-umc115271941710131000144A qCD1Ch5451986-471431umc1557-bnlg105218711172-01290110PD qCD2Ch9191779-211779Bnlg1191-umc234321861017301060118O DqT HK W1Ch2271128-321393umc2252-bnlg371412719149-21700137AqT HK W2Ch3211646-29193Bnlg1449-bnlg1350a7108331185152-5143DqT HK W3Ch8231503-261521umc2367-bnlg11522172291943132-2148PD qK W1Ch18-91539umc1819-phi064219525125-1617713128PD qK W2Ch20-2Bnlg1006-umc186131343713936176-16123PD qK W3Ch8511219-561346Bnlg1152-bnlg160731032919720111-16164D qK W4Ch98-141779bnlg1191-umc2343219525175-1616818187D qK W5Ch1021576-91243Bnlg1074-bnlg1655314314159101005143PD qK W6Ch10171801-191462umc1962-umc1152515417176151130163A注:/-0表示L26等位基因的加性效应减少性状表型值,反之为L26等位基因的加性效应增加性状表型值.21213穗行数QT L检测穗行数检测到2个QTL,qRN1和qRN2,均分布于Ch10,连锁标记依次为bnlg1074-bnlg1655、um c1962,与穗粗性状相同,但qRN1和qRN2染色体区段分别为11743-71743cM、1815-1915cM,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7132%,16125%.母本L26在2个位点上均起增加穗行数作用.基因互作方式上,2个位点均为部分显性,可见部分显性对穗行数起着重要作用.21214行粒数QT L检测行粒数检测到3个QT L,qRN K1-qRNK3,分布于Ch1、Ch9、Ch10,连锁标记依次为bnlg1025-bn-lg615、bnlg1191、umc1962-umc1152,染色体区段分别为471094-551094cM、101253-111779cM、81801-271462cM,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29165%,27157%,17101%,前2个位点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主基因效应.母本L26在前2个位点上起减少行粒数作用,而在第三个位点上起增效作用.21215轴粗QT L检测轴粗检测到2个Q TL,qCD1和qCD2,分布于Ch5和Ch9,连锁标记依次为um c1557-bnlg105、bn-lg1191-umc2343,染色体区段分别为451986-471431cM、191779-211779cM,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1172%,10173%.母本L26在第一个位点上起减小轴粗作用,而在第二个位点上使轴粗增加.21216200粒质量QTL检测200粒质量检测到3个QT L位点,qT H KW1-qT H KW3,分布于Ch2、Ch3、Ch8,连锁标记依次为um c2252-bnlg371、bnlg1449-bnlg1350a、umc2367,染色体区段分别为271128-321393cM、211646-29193cM、231503-261521cM,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9149%,33118%,29194%,qT H KW2和qTH-KW3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主效QTL效应.母本L26在第一个位点上起减效作用,而在后2个位点上起增加200粒质量作用.136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网址http://xbgjx t1sw u1cn第34卷21217 穗粒质量QT L 检测穗粒质量检测到6个Q TL,qKW1-qKW6,分布于Ch1、Ch2、Ch8、Ch9、Ch10、Ch10,连锁标记依次为umc1819、bnlg1006-um c1861、bnlg1152-bnlg1607、bnlg 1191、bnlg1074-bnlg1655、um c1962,染色体区段分别为8-91539cM 、0-2cM 、511219-561346cM 、8-141779cM 、21576-91243cM 、171801-191462cM ,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25125%,37139%,29197%,25175%,14159%,17176%,其中前3个位点的贡献率较大,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主效基因效应.母本L26在qKW1和qKW4上起减少穗粒质量的作用,而在其它位点上起增加作用.秃尖长未检出QT L.21218 控制不同性状的QT L 在染色体上分布本实验中检测到的21个QT L 中,有10个影响不同性状的QT L 位于染色体3个区域,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性状的QT L 位于染色体上相同标记区间内和相同标记连锁的现象广泛存在.可见,在表型上表现相关的性状,它们的QT L 中也有一个到多个的Q TL 位点位于染色体相同标记区间,如行粒数(RN K)与穗粒质量(KW)、行粒数(RNK)与穗长(EL)、穗粗(ED)与穗行数(RN)、穗行数(RN )与穗粒质量(KW)统称为QTL 相关.3 讨 论311 等位基因座的增效性与减效性对于不同性状的不同Q TL,亲本的增减效应均有差异.如本实验中,父本095在qKW1和qKW4上起增加穗粒质量的作用,而在qKW2、qKW3、qKW5和qKW6位点上母本L26起增效作用.Song 等[8]将这些作用称为隐蔽基因效应(cr yptic g ene effect),认为这些等位基因在亲本中被紧密连锁的其它基因所隐盖,发生重组后可被检测到.由于增效等位基因可同时来自双亲,所以在聚合创制优良育种新材料时,双亲材料的遗传贡献均应当引起重视[9].312 不同性状的QTL 分布在染色体同一区域与/一因多效0本研究还发现了不同性状的QT L 位于染色体同一区域,即若干个性状QTL 成簇分布的现象,如第十染色体的bnlg 1074-bnlg1655标记间聚集了qED1、qRN1、qKW5共3个QTL,同一条染色体的umc1962标记区附近聚集了qRNK3、qEL3、qED2、qRN2、qKW6共5个QTL.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¹同一个QT L,能影响不同性状的表现,即/一因多效0;º不同的QTL,但紧密连锁,即控制不同性状的QTL 在染色体上成簇分布[10].无论是单个QT L 的/一因多效0,还是不同QT L 间的紧密连锁,QT L 区域的连锁表现在性状表型上必然是一定程度的相关,影响不同性状的QT L 区域必然会使不同性状之间产生某种相关.Liu 等[11]人的研究认为,植物抗病基因成簇分布是由基因的跳跃复制和突变机制形成的,玉米数量性状的QTL 成簇分布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本实验揭示的多个性状QT L 分布在相同标记间的现象,可能是发掘通用QT L 的候选位点,即对育种中M AS 达到/一选多效0的效果.313 穗部性状的QTL 定位目前,对穗部性状QT L 定位的研究较少,已有的研究报道中,吕学高等[12]在染色体9上检测到行粒数的QT L 分布,而本研究中行粒数检测到3个位点,分别位于1,9和10染色体上.本研究在和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的基础上又丰富了已有的行粒数的QTL 位点.谢惠玲等人[12]在不同试点检测玉米穗部性状的QTL,3个试点共检测到9个控制穗行数的QT L,位于1,4,5,6和10染色体上,其中第10染色体上控制穗行数的QT L 只在一个试点被检测到,本研究也在染色体10上检测到穗行数的QTL.兰进好等[14]在北京和新疆2个生态环境下对穗部性状进行QT L 定位,大部分QTL 只在单一环境下被检测到,说明环境会影响到穗部性状的QTL 定位.因此,在不同环境下对穗部性状进行QT L 检测,利于丰富穗部性状的QT L 位点.参考文献:[1]向道权,杨俊品.玉米SSR 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产量性状基因定位[J].遗传学报,2001,28(8):778-784.[2] 王春丽.玉米穗部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发育动态的Q T L 定位[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5.[3] 杨俊品,荣廷昭,向道权.玉米数量性状基因定位[J].作物学报,2005,31(2):188-196.137第5期 代国丽,等:玉米穗部性状的QTL 定位138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网址http://xbgjx t1sw u1cn第34卷[4]严建兵,汤华,黄益勤.玉米产量及构成因子主效和上位性Q T L的全基因组扫描分析[J].科学通报,2006,51(12):1413-1421.[5]Sagha-i M aroo f M A,Soliman K M.R ibo somal DN A Spacer-leng th Po lymo rphisms in Barley:M endelian Inher itance,Chromo so mal L ocation,and P opulatio n D ynamics[J].Pr oc.N atl.A cad.Sci,1984,(81):8014-8018.[6]K osambi D D.T he Estimat ion of M a p Distance Fro m Recombination V alues[J].Ann.Eug en,1944,(12):172-175.[7]Stuber C W,Edw ar ds M D,W endel J F.M o lecular M ar ker-facilitated Investig atio ns of Quantitative T rait L oci in M aize,Facto rs Influencing Yield and its Component T raits[J].Cr op Science,1987,(27):639-648.[8]Song K,Slocum M K,O sbom T C.M olecular M ar ker A nalysis o f Genes Encoding M or pho log ical Va riation in BrassicaRapa(sy n.cam pestris)[J].T heor A ppl G enet,1995,90(1):1-10.[9]陈天青.玉米穗尖扁平及相关穗部性状的Q T L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07:34-37.[10]王毅,姚骥,张征锋,等.基于玉米综合QT L图谱的比较分析及株高Q T L的综合分析[J].科学通报,2006,51(15):1776-1786.[11]L iu X M,G ill B S,Chen M S.H essian F ly Resistance Gene H13is M apped t o a Distal Cluster of Resistance Genes inChromo so me6DS o f Wheat[J].T heor A ppl G enet,2005,11(2):243-249.[12]吕学高,蔡一林,陈天青,等.玉米穗部性状Q T L定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2):64-70.[13]谢惠玲,冯晓曦,吴欣,等.玉米穗部性状的Q T L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2(2):145-149.[14]兰进好,李新海,高树仁,等.不同生态环境下玉米产量性状Q T L分析[J].作物学报,2005,31(10):1253-1259.QTL Mapping for Ear Traits in Maize(Zea Mays L.)DA I Guo-li,CA I Y-i lin,XU De-lin,LV Xue-g ao,WA N G Guo-qiang,WA N G Jiu-guang,SU N H a-i yanMaize Institute,Southw est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Bi otechnol ogy andCrop Quality Improvement,M inistry of Agriculture,Chongq i ng400716,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21QTLs of8ear traits w ere located on the maize linkage m ap of crossing L26@ 095by m eans of SSR through the CIM analyzing.Wherein these,3,2,2,3,2,3,6QTLs w ere respec-tively identified for Ear Leng th,Ear Diameter,Row num ber,Kernels Number per Row,Cob Diameter, 200-ker nel Weig ht and Kernel Weight,w hereas no QTL w as found for Leng th o f Bare T ip of Ears.Amo ng these,10QT Ls could account for ov er20%o f total variation,w hich show ed the char acters of major g ene. Additionally,these QT Ls w ere not uniform ly distributed on all10chromo som es.10QTLs that co ntro lled different traits distributed3chromo som e bins.T he increased-effect allele and the decreased-effect allele on these Q TLs w ere no t w el-l uniform betw een the parents and m any different Q TLs w er e detected to link w ith the sam e makers.Key words:M aize(Zea May s,L);SSR;ear traits;QT L mapping责任编辑夏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