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新课标导学:必修一第4章 第2节 山地的形成 巩固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人教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高中地理:必修一 4.2 山地的形成 课件(新人教版)(47张PPT)
(3) 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褶皱构造上覆岩
层 是 由 ____________ 作 用 形 成 的 。 据 此 , 可 推 断 这 一 地 区 的 地 壳 运 动 情 况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甲地还是乙地?________, 为什么? 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 ________ 地;钻探石油应该选择 ________ 地,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
垂直方向为主
河谷地、东非大裂谷)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 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
Ⅰ-1.3结合实 例,解释内、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而褶曲的两种基 本形态背斜和向斜也不能仅从形态上区 分,可以说“背斜和向斜也不可貌相”。 背斜一般成山,向斜一般成谷,但有时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是为什么呢? 外力因素对地 表形态变化的 影响,并说明 人类活动与地 表形态的关系。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73~P75“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完成下列问题。 1.褶皱山
垂直
方向
相对下降 相对上升
3.火山
(1)岩浆喷发类型
岩浆喷发 沿线状裂隙流出 形成地貌 宽广的 熔岩高原 ___________ 火山 地貌 ________ 举例 东非高原
沿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发
长白山主峰
(2)火山
中央喷出口 或管道喷出。 ①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_____________ 火山口 和B: _________ 火山锥 两部分。 ②组成:包括A: 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4章第2节《山地的形成》教案1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褶皱的概念及其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结构。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褶皱与断层示意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通过实际设置问题,尝试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2、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欣赏和认识自然界的美,以及热爱家乡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2、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3、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4、火山的结构教学难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相关图片。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图片】从身边的名山说起,让他们认识家乡之美,从而扩展到更广阔的世界。
【设问】这些名山是怎样形成的呢?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增强热爱家乡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褶皱的类型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
【播放动画】“褶皱的形成”【设问】“是怎样形成的?”“是什么?”从如何去区别它们?”【引导读图】1、褶皱的形成 2、褶皱的基本单位(地层的形成→受力弯曲→背斜、向斜的形成);3、从水平方向上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让学生总结得出: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向斜的重要依据。
背斜的中心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的中心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4、形态上的区分:一般背斜的岩层上拱,表现为山岭,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表现为谷地。
但如果你是一名野外地质工作者,你到自然界中,还是“以貌取山”你可能会犯大错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教案
《4.2.山地的形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3、提供数据,从技术要求、工程量和造就方面的差异,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学习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5、案例探究: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和案例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克服困难的信息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1、山地的三种类型。
2、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模拟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法导入:同学们一定见过和听说过许多山脉,如我国的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曾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曾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曾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曾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故称之为“佛教四大名山”)等,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山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他们的形成原因是否一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板书课题】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一课时【板书】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引导】什么叫褶皱?(教师在讲课时可利用随手教具--书本、纸张进行演示,并强调岩层的受力方向)【讲解】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说课稿-文档资料
《山地的形成》一、课标、考纲解读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考纲对本节课的要求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依据课标和考纲的要求,我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结合实例分析,实现学生从知识学习向培养地理素养转变。
二、教材分析整个高中地理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本单元紧紧围绕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生产这一主线,继续学习山地的形成,本节作为案例,是对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延伸,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对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通过高一的学习,虽然对本部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知识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掌握不足,知识的运用、答题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鉴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如下:四、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示意图,复习巩固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
并能自主构建本节的知识框架。
2.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相关地理事象并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板图,再现不同类型的山地及其成因并分析判断地质构造、地貌类型。
2.复习与练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归纳并掌握答题方法,明确答题规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教学及对火山活动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增强学生迎战高考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巩固褶皱山、断块山的形成及其基本形态特征,并运用本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背斜、向斜、断层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
2.通过高考真题引导学生归纳答题方法,培养学生答题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与现有的能力,结合本节知识的特点,我采用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2019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山地的形成》优质课件共36张PPT语文
当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张裂的交界处我们称 之为生长边界。生长边界易形成海岭和断层
阿尔卑斯山 红海
喜马拉雅山 海沟--岛弧链
东非大裂谷
落 基 山
大 西 洋
安
第
斯
山
图4.10 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
板块运动
相对运动——相互碰撞、褶皱隆起 高大的褶皱山系
两大陆板块相撞 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脉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
背离运动 ——地壳张裂 裂谷和海洋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
一、褶皱山
3、实践意义
研究褶皱构造对找矿、找水、工程建设有帮助
背斜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有利于储油、储气
精彩
活动 工程建设——隧道选址
练一练
地垒
断层 地堑
向斜
⑦ ⑥ ⑤ ④ ③ ② ①
背斜
① — ⑦ 代表地层由老到新
(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D ,地堑B___ 。
(2)C处是山地地形,形成原因槽部受__挤__压__,_ 不易被侵蚀。
(3)泰山的成因与图中 A 处一致;地震多发于图中 E 处。 (4)图中五地宜建地下隧道的是 D ,良好的储水构造 是 _C__ 。
2、试用线将地层连接起来。
背斜
向斜
老包新
新包老
老
新
老
新
老
新
岩层新老关系
拓展思维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
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2、试用线将地层连接起来。 背斜
向斜
岩层新老关系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优质课比赛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一、课前预设:
)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和案例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
二、教学过程:
【总结】
背斜的中心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的中心部岩层较新,翼岩层较老。
所以,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向斜的重要依
【播放动画】“背斜成谷,
山”
【教师总结】背斜的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所以变成了谷地;向斜的槽部受挤压;
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课堂练习】
图”
a.图中有哪些自然因素会对交通选线产生影响?
b.交通线路的布局还应该注意什么?
(1)图中A、B、C、D四处地质构造的名称分别是:
A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
(3)图中四个部位不宜修地下隧道的有
(4)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__,原因是
向斜在地貌上是__原因是_______。
(5)找油气应在图中的__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6)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2.读某山区公路走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山区公路主要分布在____地带,原因是
因素的影响。
(2)山区人口集中在___的地带。
与公路的关系是
____因素的影响。
三、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必修一地理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教案
山地的形成【课标解读】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复述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
2.绘制褶皱构造的示意图,判断褶皱的基本类型。
3.描述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4.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初步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探究: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和“板块学说”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山地形成的学习,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山地的类型的判断。
2.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教材分析】山地是陆地地形的骨架,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内力作用有关,所以,本节教材是在前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基础上,将山地作为内力塑造地表形态的一个典型案例继续深入剖析。
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让学生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本节在讲述了山地的形成之后,还以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为案例,剖析了山地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所以,本节有两个重点内容:一个是山地的形成,介绍了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形成、分布和规模;另一个是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
本节以山地为案例,对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进行剖析,目的是让学生对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更为深入理解,学会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剖析方法迁移到其他构造地貌的学习中。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新课标导学:必修一 第4章 第2节 山地的形成 课件(人教版)(53张PPT)
返回导航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2)断层要素与地貌
地 理 必 修 ① ·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2.褶皱与断层规律的应用
地 理 必 修 ① ·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3.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示意图
明显地形 海岭、大 陆裂谷 高大山 脉、高原
实例 东非大裂 谷、红海 青藏高原、 喜马 拉雅山脉
地 理 必 修 ① · 人 教 版
形成地貌
熔岩高原 宽广的__________
举例 东非高原
长白山主峰
火山 地貌 ________
返回导航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2)火山。
中央喷出口 或管道喷 ①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 ______________
出。
地 理 必 修 ① ·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请思考下列问题: (1)华山是怎样形成的? (2)褶皱山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区别褶皱中的背斜和向斜?
(3)长白山天池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1)岩体断裂后岩块上升,形成的断块山。 (2)内力作用挤压,使岩石弯曲变形,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向下弯曲的为向 斜。
地 理 必 修 ① ·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3)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褶皱与断层的判读及应用
(1)背斜与向斜的判断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质构造 从形态上 从岩层的 新老关系上 图示 褶皱 背斜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中心老,两翼新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中心新,两翼老
地 理 必 修 ① · 人 教 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4.2山地的形成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 张力 ,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 岩体就会破裂,两侧的 岩体沿 断裂面发生明显的 位移 而成。
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二 断块山
1 水平位移 2 垂直位移
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 易发育成沟谷、河流
错断原有地貌,派生新地貌
相对上升岩块——地垒 山岭或高地 (华山\庐山\泰山) 相对下降岩块——地堑 谷地或低地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1 )形态: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常态)
2)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较新;向斜相反。
(最根本的判断方法)
注意实际情况中,由于受到外力作用的侵蚀,背斜 顶部受张力作用 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 地;向斜 槽部受挤压力作用 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 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形成了所谓的 地形倒置 。
(2)修建b镇到d 城市的公路没有 走直线,绕道经 过c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例题】台湾省修建的铁路 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 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 。读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 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 路路建设的影响( ) A 河流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气候因素 D 矿产因素
渭河
渭河平原
华 山 断 层
褶皱和断层都是因地壳运动引 起的岩层变形变位,称之为地质 构造。了解地质构造的规律,对 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大有帮 助!!!
1.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为什么? 2.断层面附近能找到出露的泉水吗?
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 找水 向斜----地下水 断层----泉水、湖泊 2 找矿 背斜----油气 向斜----钻矿 3 工程建设 工程避开断层 隧道避开向斜 采石场在背斜顶部修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 4.2山地的形成(共29张)
第二十三页,共30页。
例6: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pōumiàn)及其地下同一沉积 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 2直. 距⑤离处)发可生以的用地来壳帮运助动恢是复( 岩层的) 形态。(2017江苏) A.褶曲隆起(lónɡ qǐ)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 升
第三页,共30页。
一.褶皱(zhězhòu)山
1.褶皱 (zhězhòu)
褶曲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qiángdà)挤压作用,使岩 层发生塑性变形,形成一系列连续的波状弯曲。
第四页,共30页。
2. 背斜(bèi xié)与向 斜(1)判读(pàn dú)的 方法
向斜 (xià nɡ xié)
第五页,共30页。
D
沉积作用(chén jī zuò yònɡ)、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hén jī zuò yònɡ) 岩浆侵入、沉积作用(chén jī zuò yònɡ)、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hén jī zuò yònɡ)、岩浆侵入
第二十九页,共30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2)背斜与向斜(xiànɡ xié)构造地
貌未侵蚀
背斜(bèi xié)成山,
(qīnshí) 向斜成谷
前:
第六页,共30页。
褶皱(zhězhòu)侵蚀后:背斜成谷,向 斜成山
背斜顶部受张力(zhānglì),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 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性较坚实, 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第十页,共30页。
例1: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 代由老到新。 (2016浙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二节
一、单项选择题
(2018·武汉模拟)恩施大峡谷呈西南—东北走向,多急流瀑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美不胜收。
读图完成1~2题。
1.推测图中的百里绝壁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B.角峰
C.断层D.陡崖
2.有关组成峡谷中的岩石的叙述可能的是()
A.变质作用形成B.形成于陆地深处
C.含有珊瑚化石D.坚硬而不易被流水侵蚀
解析:1.C 2.C第1题,百里绝壁即表现为陡崖的形态,地质构造多为断层导致的。
第2题,恩施大峡谷中喀斯特地貌发育,说明为石灰岩分布区,此类岩石主要是海相沉积而成,因此可能含有珊瑚化石。
【解析】第1题,由图中的地貌可以看出甲为谷地,乙为山岭,从岩层的弯曲状态可以判断甲为背斜,乙为向斜。
所以甲处为背斜成谷,乙处为向斜成山。
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向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较老。
第2题,背斜成谷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马里亚纳海沟(11°21′N,142°12′E)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大约形成于6 000万年前。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a位置的地形为( B )
A.平原B.大陆架C.大陆坡D.洋盆
4.下列地形与马里亚纳海沟成因相同的是( B )
A.地中海B.落基山脉
C.东非大裂谷D.喜马拉雅山
【解析】第3题,根据右图所示,马里亚纳群岛附近应该为大陆架。
第4题,马里亚纳海沟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大洋板块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俯冲插入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隆起的部分在海洋上形成岛弧,在陆地上形成海岸山脉。
落基山脉是海岸山脉,与海沟形成类似,都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
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
读下图回答5~7题。
5.乙处的地质构造是(B)
A.背斜B.向斜
C.断层D.山岭
6.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C)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7.若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是(C)
A.火山喷发B.断层下陷
C.地下溶洞塌陷D.地下冻土融化
【解析】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属向斜构造。
该地质演变过程是先发生水平挤压,岩层褶皱上升,后外力侵蚀形成。
甲处为石灰岩,要注意岩层侵蚀形成的地下溶洞塌陷。
(2018·山东日照月考)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
下图为王娟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
据此完成8~9题。
8.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 A )
A.火山活动 B.溶洞塌陷 C.地壳下陷 D.岩石崩塌
【解析】长白山天池是火口湖。
9.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 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
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 D.“浮石”源于岩浆喷发
【解析】火山口附近的岩浆岩遍身气孔,为喷出型玄武岩(浮石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在空中凝固后胶结成的密度较小的石块);能找到动植物化石的是沉积岩;岩浆岩源于内力作用;大理岩是变质岩。
与平原相比,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比较大。
据此回答10~11题。
10.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
A.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B.道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
C.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缓坡
D.道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11.有关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山地地区的交通线以铁路为主,公路次之
B.山地地区的交通线以公路为主,铁路次之
C.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地址宜远离河谷地带
D.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应以直线走向为主
【解析】山区公路尽量多联系居民点,避开陡坡,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山区交通线以公路为主。
二、综合题
1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A处地质构造为__向斜__,它是良好的储__水__构造。
从地形上
看,A处为__山岭__,据图分析,A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__。
(2)①处是__火山口__(火山构造名称),常积水成湖,且①处的__岩浆__岩可转化为③处的__沉积__岩。
(3)从图中看,B处地质构造为__断层__,此处容易形成的地质灾害是__地震__,这种地质灾害又有可能诱发__滑坡__、__泥石流__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4)②处地层中常含有丰富的__石油、天然气__等矿产资源,其上覆水域往往是__渔业(海洋生物)__资源集中分布区。
13.读“某山区公路走向图”,解答下列各题。
(1)山区公路主要分布在__山间盆地和河谷__地带,原因是__地势相对和缓,工程的成本低、难度相对较小__。
这说明公路选线受__自然__因素的影响。
(2)山区人口集中在__地形相对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__的地带,与公路有何关系?__沿公路分布__。
这说明了公路选线还受__社会经济__因素的影响。
(3)公路在山区应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__“之”字__形弯曲或开凿隧道,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__断层__地带,从__背斜__(背斜还是向斜)部位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