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板滑块模型(一)临界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一难点:临界条件与滑块模型

高一难点:临界条件与滑块模型

高一难点:临界条件与滑块模型一:临界条件1.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静置质量为M=8kg的平板小车,在小车左端加一个由零逐渐增大的水平堆力F,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放在小车右端上面,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F增加到4N时,m相对M开始运动B.当F增加到20N时,m相对M开始运动C.当F=10N时,m对M有向左的2N的摩擦力D.当F=10N时,m对M有向左的4N的摩擦力2.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B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A.当F<2μmg时,A、B相对地面静止B.当F=μmg时,A的加速度为μgC.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D.无论F为何值,A的加速度不会超过μg二:滑块模型一.“滑块木板模型”问题的分析思路1.模型特点: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2.建模指导二:解此类题的基本思路:(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2)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三:基本题型有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长为L,质量为M=4Kg的木板A,在木板的左端有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物体B,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当对B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时(设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1)若F=5N,则A、B 加速度分别为多大?(2)若F=10N,则A、B 加速度分别为多大?(3)在(2)的条件下,若力F作用时间t=3s,B刚好到达木板A的右端,则木板长L应为多少?2.如图,平板A长L=2m,厚度可忽略,质量为M=5kg,放在水平面上.在A的右端放一质量m=2kg的小物体B,已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A、B两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2,最初系统静止,现对板A的右端施一水平恒力F=26N。

高中物理_滑板滑块模型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滑板滑块模型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方法 问题设计、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投影展示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学生互评教学过基本素养部分:精选例题1、如图所示,小木块质量m =1kg ,长木板质量M =10kg ,木板与地面以及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当木板从静止开始受水平向右的恒力F =90 N 作用时,木块以初速v 0=4 m /s 向左滑上木板的右端.则为使木块不滑离木板,木板的长度l 至少要多长?问题设计:1、二者怎样运动?加速度各为多大? 2、什么情况木块恰好不滑离木板? 3、画出二者的运动示意图 4、如何求木板的长度?精选例题2、如图所示,在一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块相同的木板B 和C .重物A (视为质点)位于B 的右端,A 、B 、C 的质量相等.现A 和B 以同一速度滑向静止的C 、B 与C 发生正碰.碰后B 和C 粘在一起运动,A 在C 上滑行,A 与C 有摩擦力.已知A滑到C 的右端而未掉下.试问:从B 、C 发生程正碰到A 刚移到C 右端期间,C 所走过的距离是C 板长度的多少倍?问题设计:1、B 、C 碰撞瞬间,A 的速度是否变化? 2、B 、 C 碰撞瞬间,系统的动能有没有变化? 3、碰撞时和碰撞后各个物体都怎样运动?小结:1、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基础工作,要有始有终,不能虎 2、养成画运动示意图的习惯,在示意图上标上已知量,便于分过程、各个物理量,以及寻找解题突破口。

难点突破部分:(一)判断共速后能否相对静止精选例题3、质量M =6 kg 的木板在水平地面上向右滑行,当速度v 时,在木板的右端轻放一质量m =2kg 的小物块如图所示。

已知物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小物块刚好滑到木板左端时,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

g =10 m/s 2,求:(1)从木块放到木板上到它们达到相同速度所用的时间t ;(2)木板的长度L学生小结老师进行归纳补充变式:若木板足够长,其它条件不变,求二者都停下时小物块离木板右端的距离。

长板滑块模型(一)临界分析

长板滑块模型(一)临界分析

长板滑块模型(一)——临界分析相关知识:长板滑块模型是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经典模型,其难点在于两个物体达到相对静止(静止或者共速)之后,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这一临界状态的分析.对于这个临界状态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来分析:何时分析:长板和滑块速度相等,包括两者静止和两者达到共同速度.如何分析:如果两个物体想要继续保持相对静止一起运动,那么个体最大加速度不小于(大于等于)整体加速度.如果个体的最大加速度大于等于整体的加速度,说明两个物体可以保持相对静止一起运动;如果个体的最大加速度小于整体的加速度,说明两个物体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可以类比于一个士兵和整个部队关系,若一个士兵拼尽全力的速度也跟不上整个部队的速度,则士兵就会掉队,即士兵和整个部队发生相对滑动;反之若士兵是国家长跑运动员,最大速度大于部队整体速度,士兵可以放慢速度,使得自己和部队步伐一致.有同学可能会问那个运动员士兵为什么加速超过部队整体速度呢,那是因为士兵要服从命令,同理长板滑块运动也是取决于两者间摩擦力的变化).【例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的物块A和木板B,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变式1】例1中若拉力F作用在A上呢?如图所示.【变式2】在变式1的基础上再改为: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6μ(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例2】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初速度为v0=5m/s的木板上.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1=0.2,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0.3,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求物块与木板共速时速度大小;(2)共速后物块和木板如何运动.【变式3】图l中,质量为m的物块叠放在质量为2m的足够长的木板上方右侧,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木板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在0~3s内F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F以mg为单位,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整个系统开始时静止.(1)求1s、1.5s、2s、3s末木板的速度以及2s、3s末物块的速度;(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0~3s内木板和物块的v-t图象,据此求0~3s内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过的距离.1.如图所示,长为L 、质量为M 的圆柱形木棒竖直放置,在其顶部套有质量为m 的薄铁环,当棒和环有相对运动时,其间有大小恒为kmg (k >1)的摩擦力.现突然在棒下端给棒一个很大的冲击力,使棒在瞬间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 0.(1)若要求铁环在木棒落地前不滑离木棒,此木棒的长度不得少于多少? (2)设木棒足够长,求棒上升的最长时间.2.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3)本实验中,m 1=0.5kg ,m 2=0.1kg ,μ=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 =0.1m ,取g =10m/s 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 =0.002m ,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3.如图所示,质量为m =5kg 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一质量也为m =5kg 的物块A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现用一水平力F =60N 作用在木板上,使木板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经过t =1s ,撤去拉力.设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m/s 2)求: (1)拉力撤去时,木板的速度大小.(2)要使物块不从木板上掉下,木板的长度至少多大.(3)在满足(2)的条件下,物块最终将停在距板右端多远处.【分析】对A、B 即将滑动的临界状态研究,A、B 依然是一个整体,先对A、B 整体研究求解整体加速度;再对B 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当A、B 间摩擦力增大到滑动摩擦力时,B 当加速度达到最大值。

滑块-滑板模型

滑块-滑板模型

滑块、滑板模型专题【学习目标】1能正确的隔离法、整体法受力分析 2、能正确运用牛顿运动学知识求解此类问题3、能正确运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求解此类问题。

【自主学习】 1处理滑块与滑板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是什么2、滑块与滑板存在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什么3、滑块滑离滑板的临界条件是什么问题(4): B 运动的位移S B 及B 向右运动的时间t B2问题(5): A 对B 的位移大小△ S 、A 在B 上的划痕厶L 、A 在B 上相对B 运动的路程 X A问题(6): B 在地面的划痕L B 、B 在地面上的路程 X B问题(7):摩擦力对A 做的功W fA 、摩擦力对A 做的功W fB 、系统所有摩擦力对 A 和B的总功W f问题(8): A 、B 间产生热量Q AB 、B 与地面产生热量 Q B 、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Q【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例题:如图所示,滑块 A 的质量m = 1kg ,初始速度向右V i = 8.5m/s ;滑板B 足够长,其 质量M = 2kg ,初始速度向左V 2= 3.5m/s 。

已知滑块A 与滑板B 之间动摩擦因数 口= 0.4, 滑板B 与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 曲=0.1。

取重力加速度 g = 10m/s 2。

且两者相对静止时, A] ► v i = 8.5m/s速度大小:,V=5m/s ,在两者相对运动 的过程中: 问题(1): 刚开始玄人、a BI V 2= 3.5m/s^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问题(2): B 向左运动的时间t Bi 及B 向左运动的最大位移 S B 2问题(3): A 向右运动的时间t 及A 运动的位移S A问题(9): 画出两者在相对运动过程中的示意图和v —t图象练习:如图为某生产流水线工作原理示意图•足够长的工作平台上有一小孔A,一定长度的操作板(厚度可忽略不计)静止于小孔的左侧,某时刻开始,零件(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地放上操作板的中点,同时操作板在电动机带动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至运动到A孔的右侧(忽略小孔对操作板运动的影响),最终零件运动到A孔时速度恰好为零,并由A孔下落进入下一道工序•已知零件与操作板间的动摩擦因数1=0.05,零件与与工作台间的动摩擦因数卩2=0.025不计操作板与工作台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1)操作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若操作板长L=2m,质量M=3kg,零件的质量m=0.5kg,则操作板从A孔左侧完全运动到右侧的过程中,电动机至少做多少功?零件操________ £1 _______工作台[ 工作台A【总结归纳】【针对训练】1光滑水平地面上叠放着两个物体 A 和B ,如图所示.水平拉力 F 作用在物体 B 上,使A 、B 两物体从静止出发一起运动•经过时间t ,撤去拉力F ,再经过时间t ,物体A 、B 的动能分别设为 EA 和EB ,在运动过程中A 、B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以下有几个说法: ①EA + EB 等于拉力F 做的功;②EA + EB 小于拉力F 做的功;③EA 等于撤去拉力F 前 摩擦力对物体 A 做的功;④EA 大于撤去拉力F 前摩擦力对物体 A 做的功。

木板滑块模型中的临界值问题分析

木板滑块模型中的临界值问题分析

木板滑块模型中的临界值问题分析在高中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经常遇到滑块与木板模型的问题,涉及到两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相对运动的分析、能量转化等问题综合性较强.近年全国高考理综课标卷都对该问题进行了考查,通过高考试题分析和得分情况来看,学生对该问题的难点理解还是存在很大问题。

此类题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很好地考查了考生对摩擦力知识、动力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图像的识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对物理教学提出了能力培养的要求。

其中的一个难点就是模型中的临界状态分析,笔者将通过以下情境来分析木板滑块模型中的临界值问题。

模型一:恒力作用木板,木板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情境1.已知木板的质量为mB ,物块的质量为mA,物块A和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恒力作用于木板,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试讨论恒力多大时物块和木板发生滑动及相对运动各自的加速度?分析:先确定临界值,即刚好使A、B发生相对滑动的F值。

可先分析木块A,对A:,由于B对A的摩擦力的最大值为最大静摩擦力,所以A向右运动存在最大加速度,若B也是以此最大加速度加速,这就是A、B即将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状态。

临界状态:对A:,对A、B整体:联立可得临界值讨论:(1)若,A、B一起加速,(2)若F>F,A、B发生相对滑动,,模型二:恒力作用木块,木板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情境2.已知木板的质量为mB ,物块的质量为mA,物块A和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恒力作用于物块,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试讨论恒力多大时物块和木板发生滑动及相对运动各自的加速度?分析:先确定临界值,经例1分析可知,当A、B间恰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为临界状态。

临界状态:对B:,对A、B整体:联立可得临界值讨论:(1)若,A、B一起加速,(2)若F>F,A、B发生相对滑动,,例题1、如图所示,木块A、B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2m。

以微专题形式开展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以板块模型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分析为例

以微专题形式开展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以板块模型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分析为例

以微专题形式开展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以板块模型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分析为例目前第一轮复习已到“收官”阶段,通过第一轮分章节的复习,学生已经较为全面地对教材中每一个现象、每一个概念、每一条规律的理解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有些问题的解题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二轮复习中可采用微专题形式复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样摆在老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是要清楚的了解问题所在,然后再去有针对性的解决。

我觉得以专题形式来复习,效率较高,但专题知识内容选择要合理,难度要适中,方法分析要层层递进。

就拿刚刚结束的江南十校考试一道板块模型计算题来说,此题得分率很低。

众所周知,板块模型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而且是第一轮复习时强调的重点题型,但学生得分率低,这说明学生在这方面还存在问题,没能掌握好方法,所以这一块就是第二轮复习的一个重要专题。

江南十校考题内容如下:考题1: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块长为3m的木板,小滑块放置于长木板上的某一位置。

现将一个水平向右,且随时间均匀变化的力F=0.2t作用在长木板的右端,让长木板从静止开始运动。

已知:滑块质量m与长木板质量M相等,且m=M=1kg,滑块与长木板动摩擦系数为μ1=0.1,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系数为μ2=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

(1)经过多长时间,长木板开始运动?(2)经过多长时间,滑块与长木板恰要发生相对运动。

此时滑块的速度为多大?(3)如果t=0时锁定外力F=6.75N,一段时间后撤去外力,发现小滑块恰好既不从左端滑出,也恰好不从右端滑出木板。

求小滑块放置的初始位置与长木板左端的距离?还有平时涉及的相关考题,如:考题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f m。

现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沿斜面以同一加速度向下运动,则拉力F的最大值是()A.3f m/5B. 3f m/4C. 3f m/2D. f m这些题都是学生的易错题,接下来我来总结一下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突破口,所有问题应从简单模型入手。

滑块木板模型的临界条件总结

滑块木板模型的临界条件总结

滑块木板模型的临界条件总结
滑块木板模型是一种用于研究结构动力学的简单模型,它可以用来模拟结构的振动和稳定性。

滑块木板模型的临界条件是指在滑块木板模型中,当滑块木板模型的参数达到一定的值时,结构的振动和稳定性会发生变化。

首先,滑块木板模型的临界条件之一是滑块木板模型的振动频率。

当滑块木板模型的振动频率达到一定的值时,结构的振动和稳定性会发生变化。

其次,滑块木板模型的临界条件之二是滑块木板模型的振幅。

当滑块木板模型的振幅达到一定的值时,结构的振动和稳定
性会发生变化。

最后,滑块木板模型的临界条件之三是滑块木板模型的振动模式。

当滑块
木板模型的振动模式达到一定的值时,结构的振动和稳定性会发生变化。

总之,滑块木板模型的临界条件包括滑块木板模型的振动频率、振幅和振动模式。

当滑块木板模型的参数达到一定的值时,结构的振动和稳定性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结构的性能。

因此,在研究结构动力学时,必须考虑滑块木板模型的临界条件,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
可靠性。

专题二.滑块滑板的临界问题docx

专题二.滑块滑板的临界问题docx

专题二:滑块滑板和临界问题1.模型特点: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2.建模指导,解此类题的基本思路:(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2)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

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

3.分析滑块—木板模型问题时应掌握的技巧(1).分析题中滑块、木板的受力情况,求出各自的加速度.(2).画好运动草图,找出位移、速度、时间等物理量间的关系.(3).知道每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4).两者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A.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B二者加速度不相等.例1.(2016·江苏泰州期末)如图所示,在光滑平面上有一静止小车,小车质量为M=5 kg,小车上静止地放置着质量为m=1 kg的木块,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用水平恒力F拉动小车,下列关于木块的加速度a m和小车的加速度a M,可能正确的有( )A. a m=1 m/s2,a M=1 m/s2B.a m=1 m/s2,a M=2 m/s2C.a m=2 m/s2,a M=4 m/s2D.a m=3 m/s2,a M=5 m/s2例2.(2016·河北省衡水中学调研)如图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物体从静止开始受到一个水平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运动过程中A、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则在0~2t0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时刻, A、B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加速度最小B.t0时刻,A、B的速度最大C.0时刻和2t0时刻,A、B间的静摩擦力最大D.2t0时刻,A、B离出发点最远,速度为0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位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在长木板上,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对物块m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若恒力F使长木板与物块出现相对滑动,施加力F的最小值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两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培优)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培优)

板块模型 •模型特点“木板滑块”模型类问题中,滑动摩擦力的分析方法与“传送带”模型类似,但这类问题比传送带类问题更复杂,因为木板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往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从速度、位移、时间等角度,寻找各运动过程之间的联系. •解题关键(1)临界条件:使滑块不从木板的末端掉下来的临界条件是滑块到达木板末端时的速度与木板的速度恰好相同. (2)问题实质:“板—块”模型和“传送带”模型一样,本质上都是相对运动问题,要分别求出各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再求相对位移.•常用方法:除运动学公式外,整体隔离法和假设法【预1】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右端放置一小物块,如图所示.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t =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墙壁运动,当t =1 s 时,木板以速度v 1=4 m/s 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第一次减速为零时恰好从木板上掉下.已知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求:(1)t =0时刻木板的速度大小; (2)木板的长度. 答案 (1)5 m/s (2)163m解析 (1)对木板和物块:μ1(M +m )g =(M +m )a 1 设初始时刻木板速度为v 0 由运动学公式:v 1=v 0-a 1t 0 代入数据解得:v 0=5 m/s (2)碰撞后,对物块:μ2mg =ma 2对物块,当速度为0时,经历时间t ,发生位移x 1,则有v 1=a 2t ,x 1=v 12t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μ2mg +μ1(M +m )g =Ma 3 对木板,经历时间t ,发生位移x 2 x 2=v 1t -12a 3t 2木板长度l =x 1+x 2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l =163m.【预2】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固定斜面上放置一质量M =1 kg 、长度L =0.75 m 的薄平板AB .平板的上表面光滑,其下端B 与斜面底端C 的距离为4 m .在平板的上端A 处放一质量m =0.6 kg 的滑块,开始时使平板和滑块都静止,之后将它们无初速度释放.设平板与斜面间、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通过计算判断无初速度释放后薄平板是否立即开始运动,并求出滑块与薄平板下端B 到达斜面底端C 的时间差Δt .(sin 37°=0.6,cos 37°=0.8,g =10 m/s 2)答案 见解析解析 对薄平板,由于Mg sin 37°<μ(M +m )g cos 37°,故滑块在薄平板上滑动时,薄平板静止不动. 滑块在薄平板上滑动时的加速度为a 1,则由牛顿第二定律mg sin 37°=ma 1,解得a 1=g sin 37°=6 m/s 2 到达B 点时的速度v =2a 1L =3 m/s滑块由B 至C 时的加速度为a 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mg sin 37°-μmg cos 37°=ma 2,解得a 2=g sin 37°-μg cos 37°=2 m/s 2设滑块由B 至C 所用时间为t ,则有L BC =v t +12a 2t 2代入数据解得t =1 s对薄平板,滑块滑离后才开始运动,加速度 a 3=g sin 37°-μg cos 37°=2 m/s 2设B 端滑至C 端所用时间为t ′,则有L BC =12a 3t ′2代入数据解得t ′=2 s则滑块与薄平板下端B 到达斜面底端C 的时间差Δt =t ′-t =1 s.【例1】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C .当F>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解析] A 、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μmg ,B 和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2μmg ,对A 、B 整体,只要F >32μmg ,整体就会运动,选项A 错误;当A 对B 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时,A 、B 将要发生相对滑动,故A 、B 一起运动的加速度的最大值满足2μmg -32μmg =mamax ,B 运动的最大加速度amax =12μg ,选项D 正确;对A 、B 整体,有F -32μmg =3mamax ,则F >3μmg 时两者会发生相对滑动,选项C 正确;当F =52μmg 时,两者相对静止,一起滑动,加速度满足F -32μmg =3ma ,解得a =13μg ,选项B 正确。

高一难点:临界条件与滑块模型

高一难点:临界条件与滑块模型

高一难点:临界条件与滑块模型一:临界条件1.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静置质量为M=8kg的平板小车,在小车左端加一个由零逐渐增大的水平堆力F,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放在小车右端上面,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F增加到4N时,m相对M开始运动B.当F增加到20N时,m相对M开始运动C.当F=10N时,m对M有向左的2N的摩擦力D.当F=10N时,m对M有向左的4N的摩擦力2.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B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A.当F<2μmg时,A、B相对地面静止B.当F=μmg时,A的加速度为μgC.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D.无论F为何值,A的加速度不会超过μg二:滑块模型一.“滑块木板模型”问题的分析思路1.模型特点: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2.建模指导二:解此类题的基本思路:(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2)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三:基本题型有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长为L,质量为M=4Kg的木板A,在木板的左端有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物体B,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当对B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时(设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1)若F=5N,则A、B 加速度分别为多大?(2)若F=10N,则A、B 加速度分别为多大?(3)在(2)的条件下,若力F作用时间t=3s,B刚好到达木板A的右端,则木板长L应为多少?2.如图,平板A长L=2m,厚度可忽略,质量为M=5kg,放在水平面上.在A的右端放一质量m=2kg的小物体B,已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A、B两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2,最初系统静止,现对板A的右端施一水平恒力F=26N。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无常法有常---------<<#型f餡性凤问题■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第四中学王经天-、分析现状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的处理,教师教的方法多而杂,学生运用起来乱且难,原因何在?未抓住其本质(静摩擦力的临界,在板块即将发生相X滑动的瞬间板块之间的静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是根源。

二、构建情景体验过程(—)板块接触面粗糙而地面光滑1.外力2作用在木板上。

情景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质量为M的木板上,木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地面光滑,外力2作用在木板上且2从0开始慢慢增大,假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求:外力2增大到多大时木块即将在木板上发生相X滑动?图1剖析:在木块与木板即将发生相X滑动的瞬间,二者的加速度相同,且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对由木块和木板组成的整体有2—(M+m)a,隔离木块有f=$m g=ma,解得2=$(M+m)g。

因此木块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时外力的临界值2=$(M十m)g。

+++++++++++++++++++++++++++++++++++++++++++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均变刀、。

!$宇宙中两颗相距较近的天体称为“双星”,它们以两者连线上的某一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而不致因万有引力的作用而吸引到一起。

设两者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者相距L。

试证明它们的轨道半径—评:在证明此题时,要注意“双星''的三个特—,第一,两天体绕它们连线的某一—做匀速圆周运动,两天体的周期、角速度相同;第二,两天体的向心力大小相等;第三,两天体的轨道半径之和等于两天体之间的距离,之比、线速度大小之比都等于质量的反比。

证明:设“双星”系统中的两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如图1所示。

由万有引力定,Gm1m2"律得—m1'R1,图1即R1+R2—L#1.已知月球的质量为M,月球的半径为R,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有一质量为m的飞船绕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求Gm1mL2—m2'2R2,所以R1m2 R2m13i R i m2因为3—'R,所以一=7^——1因此“双星”系统中的两天体的轨道半径之比、线速度大小之比都等于质量的反比。

高中物理三种模型带你解决“滑块滑板”问题

高中物理三种模型带你解决“滑块滑板”问题

高中物理三种模型带你解决“滑块滑板”问题
滑块滑板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高一上的一个重难点,在高一上的滑块滑板中它主要涉及到受力分析,运动状况分析,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综合性较强,所以也成为学生学习感到困难的一部分,滑块滑板看似复杂,掌握好受力分析与运动的分析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再进行分析就比较轻松了。

类型一.“板—块”模型
1.模型特点
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
2.两种位移关系
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3.解题方法
整体法、隔离法.
4.解题思路
(1)分析滑块和滑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滑板的加速度.
(2)对滑块和滑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滑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滑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的位移.
类型二.水平传送带问题
滑块在水平传送带上运动常见的三个情景
类型三.倾斜传送带问题
滑块在倾斜传送带上运动常见的四个情景
总结:处理滑块与滑板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判断滑块与滑板间是否存在相对滑动是思考问题的着眼点.方法有整体法隔离法、假设法等.即先假设滑块与滑板相对静止,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滑块与滑板之间的摩擦力,再讨论滑块与滑板之间的
摩擦力是不是大于最大静摩擦力.。

水平叠加的滑块木板模型之动态分析与临界问题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

水平叠加的滑块木板模型之动态分析与临界问题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

一.模型特点滑块放置于木板上,木板放置于水平桌面或地面上。

二.题型特点:判定滑块与木板是否发生相对滑动,或摩擦力方向和大小的动态变化情况。

需分析处理临界或极值问题。

1.有些题目中有“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明显说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临界点;2.假设题目中有“取值范围〞、“多长时间〞、“多大距离〞等词语,说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起止点〞,而这些起止点往往就对应临界状态;3.假设题目中有“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说明题述的过程存在着极值,这个极值点往往是临界点;4.假设题目要求“最终加速度〞、“稳定速度〞等,即是求收尾加速度或收尾速度。

三.题型难点是对摩擦力的理解,相关必会知识如下:1.两种摩擦力的比拟(1)定义:彼此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摩擦力和正压力的比值.公式μ=F fF N.(2)决定因素: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3、注意易错点:〔1〕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2〕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3〕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但一定与施力物体保持相对静止.4、判断摩擦力的方法〔1〕假设法〔2〕运动状态法此法关键是先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再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3〕牛顿第三定律法“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及方向,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确定另一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及方向.四、例题精讲例1:如下图,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 A=6kg、m B =2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F=10N,此后逐渐增大,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那么 ()A.当拉力F<12N时,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N时,开始相对滑动C.两物体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滑动D.两物体始终没有相对滑动【常见错误解析】AB间最大静摩擦力是12N,所以只要拉力超过12N时,两物体就开始相对滑动【错因分析】把此题的情景当成A放在地面时的情景分析处理,实际上,A对B的摩擦力使A相对地面加速运动,拉力超过12N时,AB间静摩擦力可能会小于最大静摩擦力12N,从而使AB保持相对静止。

滑块-滑板模型问题分析方法

滑块-滑板模型问题分析方法
牛顿第二定律
滑块与滑板之间的动力学关系遵循牛顿第二定律,即合外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 乘积。
03
滑块-滑板模型的建立与 求解
模型的建立
确定问题类型
根据实际问题,确定滑块-滑板模型是否适用,并明确模型中的物 理量及约束条件。
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物理现象和问题需求,建立滑块-滑板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包 括运动方程、力平衡方程等。
在航天器着陆过程中,滑块-滑板模型被用于分析着陆稳定性。通过模拟航天器在着陆时的运动,可以预测航天 器的着陆姿态和稳定性,从而优化着陆方案,确保航天器的安全着陆和回收。
谢谢观看
重力与支持力
滑块-滑板模型中,滑块与滑板之间的 相互作用力遵循牛顿第三定律,即作 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滑块和滑板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在静 态平衡时相互抵消,而在动态平衡时 则相互作用。
摩擦力
滑块与滑板之间的摩擦力是影响滑块 运动的重要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和大 小取决于接触面的性质和相对运动状 态。
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机械系统设计
滑块-滑板模型在机械系统设计中 被广泛应用,用于分析机构运动 和受力情况,优化设计以提高机
械性能和稳定性。
车辆工程
在车辆工程中,滑块-滑板模型用 于研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车辆动力学性能和行驶稳定性。
建筑结构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滑块-滑板模型 用于模拟和分析桥梁、高层建筑等 结构的滑动支撑和抗震性能。
确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根据实际问题的边界条件和初始状态,确定模型中相应的边界条件 和初始条件。
模型的求解方法
解析法
对于简单问题,可以采用解析法求解,得到精确解。
数值法
对于复杂问题,可以采用数值法求解,如有限元法、 有限差分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式 1】例 1 中若拉力 F 作用在 A 上呢?如图所示.
【变式 2】 在变式 1 的基础上再改为: 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B 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 F 的最大值.
1 μ (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使 A、 6
【例 2】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 在 t=0 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初速度为 v0=5m/s 的木板上. 己 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1=0.2,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0.3,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 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 求: (1)求物块与木板共速时速度大小; (2)共速后物块和木板如何运动.
3.如图所示,质量为 m=5kg 的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最右端放一质量也为 m=5kg 的物块 A.木板与地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现用一水平力 F=60N 作用在木板上,使木板由静止 开始匀加速运动,经过 t=1s,撤去拉力.设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 10m/s2)求: (1)拉力撤去时,木板的速度大小. (2)要使物块不从木板上掉下,木板的长度至少多大. (3)在满足(2)的条件下,物块最终将停在距板右端多远处.
Mv0 ( M m) g
代入数据解得 v1=4m/s,v2=2m/s 拉力撤去时,长木板的速度大小为 4m/s. ( 2) 设撤去拉力后, 经时间 t1, 两者获得共同速度为 v, 由动量定理可知, 对物块,有 2 mgt1 mv mv2 ⑤ ⑥
2、【答案】 (1)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μ(2m1+m2)g; (2)所需拉力的大小 F>2μ(m1+m2)g; (3)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 22.4N. 【解析】(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砝码和纸板之 间的摩擦力:f1=μm1g 桌面对纸板的摩擦力:f2=μ(m1+m2)g 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f=f1+f2=μ(2m1+m2)g (2)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设砝码的加速度为 a1, 纸板的加速度为 a2,则有: f1=m1a1 得: F﹣f1﹣f2=m2a2 发生相对运动需要纸板的加速度大于砝码的加速度, 即:a2>a1 所以:F=f1+f2+m2a2>f1+f2+m2a1=μm1g+μ(m1+m2) g+μm2g=2μ(m1+m2)g 即:F>2μ(m1+m2)g (3)纸板抽出前,砝码运动的距离 纸板运动的距离 , ,
长板滑块模型(一)——临界分析
相关知识: 长板滑块模型是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经典模型,其难点在于两个物体达到相对静止(静止或者共速)之后,是否会 发生相对滑动这一临界状态的分析.对于这个临界状态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来分析: 何时分析:长板和滑块速度相等,包括两者静止和两者达到共同速度. 如何分析:如果两个物体想要继续保持相对静止一起运动,那么个体最大加速度不小于(大于等于)整体加速 度.如果个体的最大加速度大于等于整体的加速度,说明两个物体可以保持相对静止一起运动;如果个体的最大加 速度小于整体的加速度,说明两个物体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可以类比于一个士兵和整个部队关系,若一个士兵 拼尽全力的速度也跟不上整个部队的速度,则士兵就会掉队,即士兵和整个部队发生相对滑动;反之若士兵是国家 长跑运动员,最大速度大于部队整体速度,士兵可以放慢速度,使得自己和部队步伐一致.有同学可能会问那个运 动员士兵为什么加速超过部队整体速度呢,那是因为士兵要服从命令,同理长板滑块运动也是取决于两者间摩擦力 的变化). 【例 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 m、2m 的物块 A 和木板 B,A、B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 水平拉力 F 拉 B,使 A、B 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 F 的最大值.
v0 m M
2.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 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 力加速度为 g.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 (3)本实验中,m1=0.5kg,m2=0.1kg,μ=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 d=0.1m,取 g=10m/s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 l=0.002m,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 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
对长木板,有 2 2 mgt1 1mgt1 mv mv1
将 v1 和 v2 的数值代入解得 t1=0.2s,v=2.4m/s 在 t=1s 内,物块相对于长木板的位移 s1=(v1-v2)t/2=1m ⑦ 在 t1=0.2s 内,物块相对于长木板的位移 s2=(v1-v2)t1/2=0.2m ⑧ 木板的长度最小值为 L=s1+s2=1.2m (3)滑块与木板有了共同速度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均 做减速运动,物块相对于木板向右运动,木板和物块先 后停下, 设木板位移为 x1, 物块位移为 x2, 由动能定理, 得
F 2 1mg 2ma
物块受合外力 f ma 2mg
① ②
Mv 0 棒长 L≥△s= 2 gk ( m M )
2
(2)环、棒速度相等时,对铁环:v=a1t1 对木棒:v= v 0-a2t1 由以上各式得: v
t1 v0 Mv0 a1 a2 k (m M ) g ( k 1) Mv 0 a1 v0 a1 a2 k (m M )
2 0 v0 2 a 相 s , s 2 2 v0 Mv 0 = 2a 相 2 gk (m M )
由题意知 a1=a3,a1t1=a3t2,解得
代入数据联立得:F=22.4N 3、【答案】(1)4m/s;(2)1.2m;(3)0.48m 【解析】(1)若在时间 t=1s 内,物块与长木板一起运 动,加速度为 a,则
F =3ma
设 B 的最大加速度为 am。 对 B 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所以 am =
1 μg。 2
当 am
3 a 时,F 达到最大值 Fm= μmg。 2
1、【答案】(1)1.3s (2)1.9s 【解析】(1)设铁环加速度大小为 a1,方向向上;木 棒加速度大小为 a2,方向向下. 对铁环:kmg-mg = ma1 对木棒:kmg + Mg = Ma2 棒相对环的加速度 a 相=a1+a2 解得 a 相= k( M+ m)g /M
这段时间内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 s3=x2-x1 =0.72m. 物块最终离板右端的距离 d=s1+s2-s3 =0.48m
1 ( 2 mg 2 1mg ) x1 0 mv 2 2 1 2 mgx2 0 mv 上运动的距离 ,l=x1+x2,
【变式 3】图 l 中,质量为 m 的物块叠放在质量为 2m 的足够长的木板上方右侧,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 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木板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 F,在 0~3s 内 F 的变化如图 2 所示,图中 F 以 mg 为单位,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整个系统开始时静止. (1)求 1s、1.5s、2s、3s 末木板的速度以及 2s、3s 末物块的速度; (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 0~3s 内木板和物块的 v-t 图象,据此求 0~3s 内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过的距离.
1.如图所示,长为 L、质量为 M 的圆柱形木棒竖直放置,在其顶部套有质量为 m 的薄铁环,当棒 和环有相对运动时,其间有大小恒为 kmg(k>1)的摩擦力.现突然在棒下端给棒一个很大的冲击力, 使棒在瞬间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 v0. (1)若要求铁环在木棒落地前不滑离木棒,此木棒的长度不得少于多少? L (2)设木棒足够长,求棒上升的最长时间.
【分析】对 A、B 即将滑动的临界状态研究,A、B 依然是一个整体,先对 A、B 整体研究 求解整体加速度; 再对 B 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当 A、B 间摩擦力增大到滑动摩擦 力时,B 当加速度达到最大值。令两个 加速度相等,即可求得 F 的最大值。 【解析】设 A、B 整体加速度为 a。对 A、B 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说明物块在长木板上发生了相对滑动. 设撤去 F 时,长木板的速度为 v1,滑块速度为 v2,由动 量定理可知, 对物块,有 2 mgt mv2 ③ ④
对系统,有 ( F 2 1mg )t mv1 mv2
环、棒速度相等后一道竖直上升,设时间 t2, v ( k 1) Mv0 t2 g ( m M )kg 棒上升的最长时间 t t1 t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