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九下《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word教案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设计示例二_历史教案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东欧剧变的实质和方式;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
二、要求学生认识: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但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然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3.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今天,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还在实践和发展。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波兰、民主德国和罗马尼亚剧变的经过,找出三国在剧变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并以此深化学生对特定历史进程的分析和认识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苏联的解体。
二、本课难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手段利用投影仪显示教学提纲及资料教学过程引言导读:本章引言共有三段。
第一段指出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和消极影响。
请同学们具体说明。
内因是苏联东欧改革进程中的重大挫折;消极影响是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第二段说明了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的政治形势。
请同学们说出其特点。
1.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的局面和走向缓和的世界形势的总趋势;2.美国的霸权主义,一些地区、一些国家固有矛盾的激化,导致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3.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争取世界和平。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第三段指出了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经济局势的特点。
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发展中国家为改变不公平、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斗争。
)复习小结:导入新课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过程?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2.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历史教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
历史教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东欧巨变的三个阶段及其实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八·一九”事件;“独联体”的成立和苏联解体。
2.能力方面: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过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上述事实虽然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要对帝国主义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保持高度警惕。
4.学法指导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波兰、民主德国剧变的过程,找出两国在变化中的共同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来学习历史。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钱其琛的谈话,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分析:苏联的解体是重点。
苏联解体,使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中的苏联一极垮台,这标志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支配了国际关系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
此后,世界加速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全章教材的重要关键。
难点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这就要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分析方法,在诸多因素中找出决定性因素。
另外,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出相应的历史教训。
课堂教学设计师:第五章第三节“美苏争霸”提到,20世纪70年代时,苏联在军备竞赛和对外扩张方面咄咄逼人。
但实际上,苏联的军事大国地位缺乏相应经济力量的支撑,是不稳固的。
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逼着苏联进行核军备竞争,企图以此来拖垮苏联经济。
到80年代中后期,苏联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遇到了重重困难。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世界的两极格局崩溃。
岳麓版历史九下《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word教案
南州中学初09年级历史学科教案课题: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设计者:罗玉彬审核人:审批人:时间: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简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八一九”事件;归纳仕么是匈牙利模式;初步认识东欧剧变的实质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2、能力目标:应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内因和外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方法3、情感目标:总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经验教训,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中国必将和平崛起。
教学重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历史经验教训教学方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教学过程一、提示目标、学法指导:1、导入新课:学生朗读教材导言内容直接引入新课2、揭示目标(见上)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导:1、比较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的时间、目的、内容、结果。
2、中国的改革情况如何?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存在什么本质的区别(中国改革的成功就是因为我们坚定地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东欧国家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在哪些地方?实质及影响是什么?4、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是怎样瓦解的?解体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1、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原因: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发展经济。
内容:{农业: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开垦荒地,大种玉米。
{工业:管理体制大改组,权力由中央下放到地方,后又收回。
结果: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匈牙利改革:使国家一段时期济济发展平衡,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后来几经反复,未达到目的。
中国改革的成功:就是因为我们坚定地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东欧国家剧变(共产党放弃执政党地位,实行多党制)⑴表现政治: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实行私有化基础的市场经济军事:加入北约。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学案 岳麓版
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课标内容:知道苏联解体学习纲要一.东欧剧变1.东欧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2.东欧剧变的实质二.苏联的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加剧了社会危机2.“8.19”事件3.《阿拉木图宣言》发表,苏联解体4.苏联解体的影响学习重点苏联解体的过程学习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课时安排:一课时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学习提示:了解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和苏联解体;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知道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
1.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又出现失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
2.面临国内危机、政治危机的东欧各国,又受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的严重影响。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名称也改变了。
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非但没有取得成效,反而使政治、经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
4.1991年,苏联发生“8.19”事件,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总统叶利钦实际掌握了国家大权。
不久,苏共中央解散,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12月,俄罗斯等11个原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集会,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并发表《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宣告解体。
5.苏联解体结束了战后40多年来美苏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彻底瓦解。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基本过程,大体以1989年夏秋波兰统一工人党大选败北、组阁受挫,团结工会登台执政为序幕,至1991年底苏联解体为终结,历时两年多。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教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具体章节为第11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详细内容包括:东欧剧变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2. 掌握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制度变革的复杂性,增强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重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过程及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东欧剧变a. 原因:介绍东欧剧变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b. 过程:详细讲解东欧各国的剧变过程。
c. 影响:分析东欧剧变对国际格局、东欧国家及我国的影响。
(2)苏联解体a. 原因:介绍苏联解体的经济、政治、民族等方面的原因。
b. 过程:详细讲解苏联解体的过程。
c. 影响:分析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俄罗斯及我国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东欧剧变a. 原因b. 过程c. 影响2. 苏联解体a. 原因b. 过程c. 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 答案:参照教材内容,结合课堂讲解,分点作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教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1. 东欧剧变的过程及原因;2. 东欧剧变的影响;3. 苏联解体的过程;4. 苏联解体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过程,掌握其历史背景和原因;2. 使学生认识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提高对国际事务的敏感度;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重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东欧剧变的过程及原因a. 讲解东欧剧变的过程,涉及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的变革;b. 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如经济困境、政治体制僵化、民族矛盾等。
(2)东欧剧变的影响a. 分析东欧剧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如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的瓦解等;b. 讲解东欧剧变对东欧国家自身的影响,如政治体制的转型、经济发展等。
(3)苏联解体的过程a. 讲解苏联解体的过程,涉及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等事件;b. 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如经济困境、民族矛盾、政治体制僵化等。
(4)苏联解体的影响a. 分析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如冷战的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等;b. 讲解苏联解体对苏联自身及独联体国家的影响,如政治体制的转型、经济发展等。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东欧剧变a. 过程: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的变革;b. 原因:经济困境、政治体制僵化、民族矛盾等;c. 影响: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东欧国家政治体制转型等。
2. 苏联解体a. 过程: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等事件;b. 原因:经济困境、民族矛盾、政治体制僵化等;c. 影响: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苏联及独联体国家政治体制转型等。
(九年级历史教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示例二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示例二九年级历史教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示例二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东欧剧变的实质和方式;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
●二、要求学生认识: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但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然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3.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今天,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还在实践和发展。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波兰、民主德国和罗马尼亚剧变的经过,找出三国在剧变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并以此深化学生对特定历史进程的分析和认识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苏联的解体。
●二、本课难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手段利用投影仪显示教学提纲及资料教学过程引言导读:本章引言共有三段。
第一段指出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和消极影响。
请同学们具体说明。
内因是苏联东欧改革进程中的重大挫折;消极影响是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第二段说明了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的政治形势。
请同学们说出其特点。
1.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的局面和走向缓和的世界形势的总趋势;2.美国的霸权主义,一些地区、一些国家固有矛盾的激化,导致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3.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争取世界和平。
)第三段指出了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经济局势的特点。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发展中国家为改变不公平、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斗争。
(七年级历史教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案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案2七年级历史教案●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东欧剧变的实质和方式;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
●二、要求学生认识: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但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然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3.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今天,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还在实践和发展。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波兰、民主德国和罗马尼亚剧变的经过,找出三国在剧变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并以此深化学生对特定历史进程的分析和认识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苏联的解体。
●二、本课难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手段利用投影仪显示教学提纲及资料教学过程引言导读:本章引言共有三段。
第一段指出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和消极影响。
请同学们具体说明。
内因是苏联东欧改革进程中的重大挫折;消极影响是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第二段说明了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的政治形势。
请同学们说出其特点。
1.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的局面和走向缓和的世界形势的总趋势;2.美国的霸权主义,一些地区、一些国家固有矛盾的激化,导致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3.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争取世界和平。
)第三段指出了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经济局势的特点。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发展中国家为改变不公平、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斗争。
2024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教案
2024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世界历史》第十五章“冷战的终结与全球化的形成”,重点讲解2024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1. 东欧剧变的背景、过程和原因;2. 苏联解体的背景、过程和原因;3.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过程;2. 掌握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3. 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2. 教学重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2. 讲解:详细讲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背景、过程、原因及影响;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4.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选择题为例,进行讲解;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影响的简答题;7. 课堂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疑问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东欧剧变:背景:冷战、经济困境、民族矛盾;过程: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政治变革;原因:经济体制僵化、民族矛盾加剧、国际压力。
2. 苏联解体:背景:冷战、经济困境、民族矛盾;过程: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原因:经济体制僵化、民族矛盾加剧、政治改革失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答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具体影响如下:1. 欧洲政治地图重塑,多党制民主制度在东欧国家逐步确立;2. 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3. 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国际关系更加紧密;4. 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借鉴,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事件的起因:“八一九”事件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了局势的混乱;其直接导火线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问题。这一条约的签署,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开始(有6个加盟共和国拒绝参加签订新联盟条约)。第二,事件结局所反映的问题实质:“八一九”事件历时不到60个小时即告失败,这固然与事件发起者的计划不周有关,但其实质则是事件的发起者们也无力应付由事件发生引发的国内外局势。第三,事件的影响: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苏共处于分崩离析状态。叶利钦威信大增,掌握了大权。其后不久,苏联完全解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上述事变虽然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2.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态度与情感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学期我任教初三年级的历史课。我所教的这两个班基础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要想提高历史整体成绩,还有一定的难度。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
1、学生普遍没时间学历史只靠课上45分钟,又要熟悉教材,又要分析透知识点,还要训练做题方法,时间非常紧。而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对课本内容不熟悉,学生做题太少,知识面狭窄,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有待提高。
2.东欧剧变的原因
二、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八一九”事件
3.苏联的解体及其原因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2015.12.10陆丽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东欧剧变以及苏联解体这两个大事,主要是东欧剧变变在何处和实质,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历史地图,在过程中培养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和小组合作分析,学会“论从史出”,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要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道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东欧剧变及实质;苏联解体。
难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导入:介绍今天五大社会主义国家,再出示二战后的社会国家分布图,提问:对不地图,你发现了什么变化?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新课,解决大家的疑问。
新课讲授:解读课题,问:主要讲几件事情?哪两件事情?(一)东欧剧变问:这一事件突出表现在哪个字或哪个词上?过渡:那我们看看东欧剧变“变”在何处?(请结合书本P22页第一段和图5—37)归纳:1.版图的变化(结合地图归纳:德国重新统一;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南斯拉夫一分为五)2.社会制度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3.1991年,华约组织解散追问:这3个变化中哪个才真正体现“剧”这一字?明确: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过渡:那为什么东欧各国会发生剧变呢?让我们先追溯东欧剧变前的发展情况出示东欧某国的一位领导人的语录:“我们不应该奴隶般的模仿外国的模样!”阅读书本P21页第3、4段,回答问题:1、为什么卡达尔用“奴隶般”形容东欧各国的情况?2、“外国”指的是哪个国家?“模样”具体是怎样的?3、“模仿外国的模样”的结果如何?明确:东欧各国剧变前背景过渡:正因为如此,为改变现状,东欧各国想到了什么方法?(改革)出示“阅读卡”内容,了解改革的典型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过渡:综合我们刚刚看到的剧变前的东欧,再结合材料,探究东欧剧变的原因。
岳麓初中历史九下《第13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word教案 (2)
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
苏联解体;(3)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苏联解体等史实,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要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东欧剧变的实质、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三、学法指导:质疑导学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回顾二战后欧洲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出示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结合地图明确东欧各国的地理概念。
指出80年代末这些国家风云突变,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提出问题:东欧为何会发生剧变?讲授新课:(一)东欧剧变1.东欧剧变的历史背景首先肯定东欧国家4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接着指出它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问题。
2.东欧剧变概况和实质从1989年到1992年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急剧变化:短短的两三年间,执政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丧失政权,各国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其中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思考与讨论:东欧剧变的实质和原因?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
小组活动: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二)苏联的解体知识回顾:戈氏上台后,首先把什么作为改革的重点?结果怎样?为什么?(教师强调首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结果效果不佳,8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这是由于改革没有对苏联长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予以重点调整,改革仓促,阻力较大。
)课堂讨论: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影响。
(80年代后期,改革转向于政治体制方面。
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案2
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说出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简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八·一九”事件;归纳什么是“匈牙利模式”;初步认识东欧剧变的实质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提高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主要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内因和外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方法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力量虽然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它只是表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2.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探讨,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对帝国主义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要保持高度警惕;3.总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经验教训,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中国必将“和平崛起”。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历史经验教训。
课型新课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有关新闻图片。
教师提供网址:、、提供参考书目《现代国际关系》、《当代世界》、《外国历史大事记》。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投影仪、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仪展示学生收集的一组图片:《柏林墙被撤除》、《德国实现统一》、《1989年布拉格街头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戈尔巴乔夫的电视讲话》、《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飘然而下》等,并请同学对图片进行简单介绍。
师:这些图片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出现的镜头,在这之后,东欧和苏联等国家的社会性质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有什么重要的启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历史教训呢?让我们一起循着历史的脚印去探讨吧。
岳麓版九下第5单元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案岳麓版.
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80年代东欧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1989年东欧剧变东欧各国国名的变更戈尔巴乔夫改革加剧了社会危机 1991年“819”事件叶利钦《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的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苏联解体①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进程及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以及全面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②综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内容,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③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归纳苏联从建立到解体的历史演变历程,培养学生纵向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看历史影像资料等感知东欧剧变的过程,概况,从而理解东欧剧变的实质,正确认识东欧剧变的原因。
②运用直观教学法,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用问题导学法和探究法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应从中吸取的历史教训。
③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有关内容的同时,观察当今的国际形势,培养学生观察世界形势,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从而正确把握历史发展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要吸取其教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重点难点重点:苏联解体的过程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教学过程课前引导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展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是怎么回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什么会解体?这正是本课我们所要了解的知识。
新课教学一、东欧剧变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表现: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国名也更改了。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①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②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③80年代东欧各国问什么会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④戈尔巴乔夫改革对东欧剧变产生了什么影响?⑤什么叫“和平演变”?你知道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有哪些手段吗?⑥有人说,东欧剧变完全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
(九年级历史教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案九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东欧巨变的三个阶段及其实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八·一九"事件;"独联体"的成立和苏联解体。
2.能力方面: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过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上述事实虽然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2)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要对帝国主义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保持高度警惕。
4.学法指导方面:(1)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波兰、民主德国剧变的过程,找出两国在变化中的共同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来学习历史。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钱其琛的谈话,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分析:苏联的解体是重点。
苏联解体,使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中的苏联一极垮台,这标志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支配了国际关系长达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
此后,世界加速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全章教材的重要关键。
难点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这就要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分析方法,在诸多因素中找出决定性因素。
另外,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出相应的历史教训。
课堂教学设计师:第五章第三节"美苏争霸"提到,20世纪70年代时,苏联在军备竞赛和对外扩张方面咄咄逼人。
但实际上,苏联的军事大国地位缺乏相应经济力量的支撑,是不稳固的。
____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逼着苏联进行核军备竞争,企图以此来拖垮苏联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案【学习要求】一、基础知识要求:东欧剧变的实质和方式;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
二、基本能力要求:1.通过比较波兰、民主德国和罗马尼亚剧变的经过,找出三国在剧变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培养比较、归纳的能力,并以此深化对特定历史进程的分析和认识能力。
2.通过分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运用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指导】重点:苏联的解体。
难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指导: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但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然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3.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今天,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还在实践和发展。
【学习内容】一、东欧剧变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急转直下的政局变化,令全世界为之瞠目。
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
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
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下野。
伴随着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东欧剧变的内因:1.历史原因:东欧国家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革命斗争;社会主义苏联强有力的援助。
所以,二战后,苏联对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一直以老子党自居。
在苏联大国主义的控制下,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
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着意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强使东欧国家在内政外交上同它保持一致。
在政治上,苏联要求东欧各国的执政党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动计划、处理各自的内部事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上,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东欧各国惟一可奉行的社会主义模式。
东欧各国完全背离了各自的具体国情,成了美苏冷战的牺牲品。
2.经济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促使东欧各国不同程度上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要求,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出现了高潮。
但这些改革除了南斯拉夫外,都未涉及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因而没有对旧体制进行根本改革。
以致改革成效不大,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甚至出现滑坡。
3.政治原因:由于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进而导致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
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各国党和政府的威信低落,其结果是使反对派能够获取相当数量的群众的支持并最终以大选的形式获取政权。
东欧剧变的外因:1.苏联因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对苏联的衰落进行战略收缩。
据估计,从1972年到1981年,苏联对东欧的贸易补贴总额为1019亿美元。
为了甩掉东欧这个经济包袱,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
同时,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新思维”,即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的纲领,推动了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催化了东欧的变化并促使东欧各国的反对派借势突起。
2.西方因素:“和平演变”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
其目标是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最终使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以美国为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
东欧是西方实施这一战略的突破口。
80年代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
在东欧剧变过程中,西方国家进一步协调行动,采用的手法有:利用各种传媒,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贷款、贸易和技术援助,诱压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内政,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
二、苏联解体(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作为两大超级大国之一,曾拥有着与美国相匹敌的庞大军事力量,但它的经济实力却一直不如美国。
80年代,里根上台后,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打算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
苏联的经济实力,再难以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同美国继续争霸了。
为了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为了维持苏联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就确立了把国内和对外工作的重点转到发展经济上来的方针。
但由于对原有经济体制触动不大,改革困难重重,成效不大。
经济改革推进不下去,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他转向政治改革,以求扫清障碍。
而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则是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
这种“新思维”的认识,反映到政治改革上,便是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致使全国政治上失去了领导核心,思想上失去了统一的基础,各民族失去了联系的纽带。
结果,导致了苏联社会思想混乱、民族矛盾加剧、经济状况恶化和社会秩序全面动荡。
苏联的政治局面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
(二)苏联解体1.过程:“八一九”事件——明斯克协定——《阿拉木图宣言》。
1991年8月14日,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化,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的开始。
在苏联行将毁灭的时候,一些试图维护苏联本来的联盟体制、避免苏联解体的苏联高级官员于8月19日发动事变。
这是在悬崖边上挽救苏联的最后一次尝试,但仅为期3天就宣告失败,“八一九”事件的悲剧性在于,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但却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
“八一九”事件后,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
苏共被排挤出政权机构,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
苏联解体的速度骤然加快。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六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已“不复存在”。
12月22日,《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的完全解体。
12月25日圣诞节夜,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辞职。
19时32分,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旗开始徐徐下落、下落……,一面三色旗(俄罗斯联邦国旗)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
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
2.原因: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路线和政策。
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和苏联的解体,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方向。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3、苏联的解体对欧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如果说在苏联解体前欧洲处于两极对峙状态,而苏联持进攻态势,西欧面临苏联的强大压力的话,那么在苏联解体后,情况就发生了逆转,俄罗斯居防守态势,北约东扩使俄罗斯面临巨大压力。
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其三,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伟大运动的终结。
苏联解体充其量只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在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时,仍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着自己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人们正从苏联的兴亡中研究它的经验教训,进而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寻找更为正确的道路。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1990年苏联局势的动荡直接表现在:①苏共中央全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②国民经济大滑坡③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④苏共党内斗争日趋尖锐和公开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弊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4.西方国家对东欧“和平演变”的手段有①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内政②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③以贷款、贸易和技术援助加以诱骗④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戈尔巴乔夫曾准备用“全人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主张“全人类价值高于一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趋于接近”。
对其评价正确的是A.他看到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同优点B.他遵循的是优势互补的原则C.其结果容易将社会主义融合到资本主义中D.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6.东欧剧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苏联的历史影响和现实影响B.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C.自身经济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D.民主法制受破坏,党和政府脱离群众7.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对苏联命运影响很大,这种结果说明①这是由苏联政治体制的弊端产生的必然结果②个人也能够改变历史③统治者的政策调整往往对国家命运和前途至关重要④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各种体制就是要讲究稳定性A.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④8.苏联“八一九”事件的直接导火线是A.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B.罗马尼亚的政局动荡C.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局势混乱D.《苏维埃主权共和国同盟条约》的签署问题9.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B.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D.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的“8·19”事件10.苏联解体说明了A.社会主义运动失败B.“苏联模式”的失败C.列宁主义的失败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他们不懂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特点就是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道路,而与苏俄有着很大区别。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吸收民主爱国人士参政的“三三制”就被美国学者看做是对苏俄式的一党专政观念的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吸收非党民主人士参加政府以及与民族资产阶级合作曾激怒了斯大林。
材料二:钱其琛在一篇讲话令说:“第一、前苏联长期推行霸权主义,进行军备竞赛,并多次对邻国实行军事入侵和武力威胁。
这同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鲜明对照。
第二、前苏联在经济建设中采取僵化模式,国内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国际上同东欧国家一起搞自我封闭的经互会,致使工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人民生活水平每况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