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一历史教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备课资料1
高考历史第21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专题1
高考历史第21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专题12020.031,阅读下列材料……我们当时不这么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①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②列宁为什么认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过哪些弊病和错误?④综合以上问题,你怎样理解列宁的这段话?2,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有利于提高生产力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3,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经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这说明列宁认为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B.新经济政策不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C.俄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必先部分恢复资本主义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政策4,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最主要措施是A.用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从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向实行国家资本主义C.废除实物配给制,允许商品买卖D.由国家掌握涉及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5,从背景、目的、内容、作用等方面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6,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
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下列对这一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材料中提到的经济政策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7,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减免税收。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案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容说课苏维埃俄国诞生后,摆在俄共面前有两大任务:巩固政权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在完成这两大任务的过程中,俄共先后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在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时代背景,运用文献材料,引导学生认清这两大政策的关系以及它们实施的必要性和作用。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这两大政策。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2.理解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原因以及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3.探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
过程与方法1.设置情景,让学生体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合理性。
2.结合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探究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3.运用比较法,归纳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教具准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前不久我看了一部反映十月革命后初期俄国历史的电视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面: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
老农似乎有所顾虑,经常四处张望。
同学们能找出上述场景中的不正常之处吗?生1:摆地摊应在人多的地方,不应在偏僻角落。
生2:商品应醒目地摆放,不应放在袋子里。
生3:凭劳动赚钱天经地义,为什么要有所顾虑呢?师:我与大家有同感,这是为什么呢?生:不知道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这一课将告诉我们答案。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推进新课]1.“坚冰已经打破”想想议议:(幻灯片播放《攻占冬宫》画面)师:同学们知道这幅画的名称吗?生:《攻占冬宫》。
师:对,这幅油画反映的是十月革命时起义部队冲击冬宫时的战斗场面。
高中历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教案 岳麓版
考点5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考点整体规划】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立和调整:创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调整: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2、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体制调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二战后的经济调整—“黄金时代”—“滞涨”【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课标解读】识记层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2、理解层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3、运用层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和影响。
【重难点解读】1.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性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险恶的战争环境、经济破坏和物质极端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
②评价;A.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实行这种政策是必要的。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保证了红军、工人和城市居民获得最低限度的粮食需要,而且体现了无产阶级在特殊形势下同农民结成的军事政治联盟。
普遍实行国有化,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壮大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实行实物配给制,可以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以保证战争的需要。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不仅发展了生产,而且在劳动中改造了剥削阶级。
所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B.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苏维埃俄国理想的政策。
从理论上看,这些措施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排斥商品货币关系,采取单纯的军事行政手段,急于超阶段地直接实行社会主义,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从实践上看,实行余粮征集制,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工农联盟行将破裂;强令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致使不少企业倒闭;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严重影响了日用消费品生产和生产物资的正常供应,造成中央与地方的不协调、官僚主义的滋长和经济效益的低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教师姓名徐妙单位名称桂林市第十七中学填写时间2020.6.11学科历史年级/册高中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内容难点名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的内容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填写示例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从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交为复杂,学生容易出错。
难点教学方法填写示例1.通过XX直观演示算理XX2.XX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在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属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二)在工业方面,多种经济成分群英会存,由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两种形式,还允许部分地恢复小型私人企业;(三)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实质是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工农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根据实际教学设计需要增行课堂练习(难点巩固)小结以下为语文学科《长相思》教学设计案样例。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年×月×日学科语文年级/册五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七单元 21《长相思》难点名称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如果用一个词表达你读完这首词的感受,你想到了哪个词?(艰难、悲壮、思乡、危险、豪迈、思念)2.指名学生朗读(读出自己体会)知识讲解(难点突破)3.理解诗句。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学设计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学设计广州市真光中学历史科邓律廷(一)教学目标(二)重点难点1、重点: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2、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导入:十月革命翻开了俄国历史的新篇章,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
但是,社会主义没有形成的模式可以借鉴。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不断地探索。
在这种背景下,列宁、斯大林等人在不同时期进行了探索,当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十月革命发生于何时?推翻了什么政权?建立了什么政权?”2、向学生说明:在正常情况下,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之后,应该马上采取措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但是,当时的苏俄存在着种种困难,并不具备和平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
学生阅读P136的【历史纵横】,分析十月革命后的苏俄面临着怎么样的困难?学生分析得出苏维埃政权受到威胁。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A、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B、说明其主要内容:“余粮收集制”;C、归纳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征——高度集中、带强制性】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意义【讲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的必要性以及其正负面影响】通过阅读课文P137【学思之窗】,然后互相讨论完成后面的练习。
(注:应引导学生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国内战争时期苏俄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将人力、物力集中起来,支援前线、巩固政权起到了关键的、积极的作用。
然而,这个政策的弊端是明显的。
利益受损的阶级、阶层在战时为了战胜敌人、挽救祖国,所以能够忍受这种“阵痛”。
但是战后再坚持这种政策是不行的,这种政策的继续施行导致了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在苏俄的爆发,迫使苏俄政府不得不改变治国方针。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向学生说明,随着国内战争的胜利结束,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任务便完成了,苏俄应该为农民减负、给商贸松绑了,但是苏俄并没有及时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是想通过这个政策使苏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高一历史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课件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第1节、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坚冰已经打破
思考:“坚冰”是指什么?用什么去打破这“坚冰” 呢?
严峻的形势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
外
内容
评价
1、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内容:
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项目 农业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工业政策
贸易政策 分配制度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管理建设方法、手段 高度集中,行政管理。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体制方面
单一的公有制体制。
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P119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到1925年,苏俄 积极方面: 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是列宁对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 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 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消极方面: 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 问题,加之领导人对这种政策的必要性 和长期性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 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
小结: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课堂练习
1、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有偿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 B、有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惧制 C、纳税后农民剩余粮由国家统一支配 D、用余粮收集制代替固定粮食税 2. 新经济政策中对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业采取的政策是 A、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 B、允许本国的资本家经营 C、允许外国的资本家投资经营 D、由国家与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 3、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 A、布尔什维克放弃了共产主义的目标 B、布尔什维克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实践 C、布尔什维克部分地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4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制订新经济政策时最基本的依据是 A、从俄国的国情出发 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C、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 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教学设计
“新经济政策”教学设计“新经济政策”是鲁教版《世界历史》下册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一个知识点,教材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讲解并不详细,只是简单介绍了新经济政策的目的、人物、内容,学生对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意义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多次材料拓展,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学习。
一、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师: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来自国内外两方面的威胁,面临各种困难。
为了摆脱困境,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拓展一:战时共产主义: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业产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师:引导学生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国内战争时期苏俄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将人力、物力集中起来,支援前线、巩固政权起到了关键的、积极的作用。
然而,这个政策的弊端是明显的。
利益受损的阶级、阶层在战时为了战胜敌人、挽救祖国,所以能够忍受这种“阵痛”。
但是战后再坚持这种政策是不行的,这种政策的继续施行导致了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在苏俄的爆发,迫使苏俄政府不得不改变治国方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的概况:该部分内容比较简单,但理解起来也有一部分难度。
1.目的: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2、时间:1921—1925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拓展二: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推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等等。
师:引导学生与战时共产主义比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也提高了,经济也逐步恢复了。
(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三、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意义:1、理解“新”在哪里?允许多种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意义:拓展三: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新经济政策有一个直观的、具体的认识,用大屏幕出示数据材料:将1913年、1920年、1925年三个时期俄国工业和粮食生产增长状况进行比较。
必修高一历史教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备课资料_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新经济政策的施行-备课资源【初高中知识联络】一、“坚冰已经打破〞1.初三下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列宁机密来到彼得格勒指导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成功,俄国建立起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
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即使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稳固统治。
2.初三下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成功后,苏维埃政府面临内忧外患,从1918年开始进入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
针对当时情况,苏维埃政权采取了经济上高度集中的“战时一一共产主义〞政策。
〔阅读内容〕3.初三下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1918年11月,一战完毕。
美、英、法一一共同加紧对苏俄的武装干预。
苏俄人民在俄国一一共产党的指导下,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战胜敌人,稳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二、“道路已经指明〞1.初三下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究:国内战争完毕以后,苏俄进入了和平建立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在列宁的指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施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开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开展。
2.初三下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究:新经济政策的施行起了积极的作用。
到了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程度。
〔阅读内容〕【必修一、二相关联络】必修一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的第2课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1861年通过沙皇的改革,俄国废除可农奴制,走上了开展资本主义道路。
但是由于改革的不彻底,国内矛盾非常简单。
1914年爆发的一战更是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
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场面。
临时政府不顾人民的死活,继续进展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了人民的对抗。
1917年11月列宁指导工人士兵获得了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广东省阳江两中高一历史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课件
利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消极方面: 不是一种理想的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在国内战争结束仍实施,给国家带来极大危机
(新经济政策) 三、道路已经指明
1、背景
四年大战和三年 内战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失误
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阶级敌人乘机叛乱
面临严重的经济 和政治危机
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4、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 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 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5、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 点是( )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积 极 作 用
实施工作重心转移:阶级斗争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消除危机。
经济建设
稳定政治形势、巩固政权。 探索到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局限: 后来的领导人对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 期性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了 新经济政策的执行。
1.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判断政策 是否正确 的依据: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
十年“文革”使经 济濒临崩溃,社会 一片混乱。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鼓励私人开办企业, 同时,向国外大力 招商。 农村经济全面振兴, 国民经济得到发展, 人民生活固练习
⒈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无偿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 B、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农民的实际负担大大减轻 D、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⒉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制订新经济政策的基本依据是: A、俄国的国情 B、允许私人经济成分存在 C、巩固工农联盟 D、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⒊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C、工业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D、促进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案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一、“坚冰已经打破”1.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道路已经指明”1.新经济政策的背景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3.新经济政策的影响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理解【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具体授课方式上可多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教学。
结合本节课图片和资料较多特点进行讲述,把抽象的史实具体化,形象化,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在课堂上多注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发现问题中,在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回顾历史必修1关于十月革命的内容。
教师讲述:一战的进行,激化了沙皇俄国国内的矛盾,形成有利于推翻沙皇俄国统治的国内环境。
二月革命的成功,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二月革命后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坚决推动革命继续发展,把二月革命推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6日午夜(俄历10月24日),十月革命爆发,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从此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坚冰已经打破”1.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凌晨攻占冬宫,取得胜利。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新生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将绝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均已收归国有,实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废除,农民无偿得到总数为l。
5亿俄亩的土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对外苏维埃政府接受了条件十分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诞生后,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而复杂,残酷斗争使苏维埃政权采取了非常措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11课 导学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领导者、目的、时间、内容和作用。
2、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始时间、措施和作用;了解农业集体化的时间、措施。
4、掌握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特征;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重点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难点: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学习指导】目标导学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了解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提示: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战争结束,农民不再拥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衰退引发农民骚乱。
2.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认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材料一: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1921年,他到苏俄访问,他看到了苏联的饥荒,也看到了其蕴藏的巨大宝藏。
他用易货贸易的方式为俄国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特地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
材料二:1921年,苏俄颁布了新经济政策,农民向国家交纳粮食税,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农民可以自由处理。
(1)材料一中美国人哈默在苏联开采石棉的计划能否得到实现?为什么?提示:在列宁执政时期,哈默开采石棉的计划是可以实现的。
因为当时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按政策规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这有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到斯大林执政时期,哈默开采石棉活动有可能因停止实行新经济政策而终止。
(2)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准确的解释是什么?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征。
提示: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
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特征和影响: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思考: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是什么?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以工业总产值衡量)?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重工业;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原因: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高一历史必修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_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高一历史必修2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教学目的】⑴根底知识:战时一一共产主义政策施行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与评价;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内容与评价。
〔2〕才能培养:通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苏俄施行战时一一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原因〞、“施行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等问题,以进步学生分析问题的才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过程的施行使学生认识到战时一一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施行新经济政策的被迫性、必然性和不彻底性;在社会主义建立过程中不断进展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施行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战时一一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的探究。
【教学方法】创立情境、谈话分析;探究、解析史料、历史比较。
【教学课时】历史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考验1课时【知识构造】【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前言,引领学生进入情景: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危机,由此导入新课:【课堂讨论与考虑】一、战时一一共产主义政策〔一〕历史背景——严峻形势〔坚冰〕阅读教材及“历史纵横〞考虑以下问题:考虑1十月革命成功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请举例说明。
——外国干预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结合进攻3/4国土被敌人所占,工厂停工,人民挨饿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考虑2在三年的国内战争期间,苏俄人民是怎样战胜国内外敌人的?军事上:组建红军,抵抗敌人的进攻 新经济政策的施行 战时一一共产主历史背景:苏俄经济政治危机严重 内容 新经济政策 内容 粮食税 自由贸易 评价评价 积极作用:在军事上起到了战胜敌人的保障作用 余粮搜集制工业国有化经济上:施行战时一一共产主义政策〔二〕内容阅读教材,在理解根本内容的前提下考虑以下问题:考虑3为什么说:“战时一一共产主义政策是特定的历史时期,从历史实际出发不得已采取的特殊政策〞?——从当时俄国国内外的形势加以分析〔三〕评价考虑4如何评价“战时一一共产主义政策〞?——引导学生从这一特殊政策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中去评价,并说明社会主义建立和改革的道路需要不断进展探究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一历史教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备课资料1
一、“坚冰已经打破”
1、1917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建立。
巩固政权措施:将一部分大型企业收归国有;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所有制,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退出一战。
2、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未来社会实现前提:生产力高度发展
未来社会基本特点: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
未来社会实现途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3、苏维埃俄国面临的严峻形势、采取措施及结果:
(1)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①国外:协约国的干涉
②国内:经济上:严重破坏,小农经济;政治上:地主、资产阶级武装叛乱。
(2)采取措施:
①军事上,组建红军,抵抗敌人进攻
②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结果:1920年底,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特点:兼有“战时”“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2)主要内容:
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严格配给制);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3)评价:
①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条件下特殊历史时期中,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特殊政策,对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起到了保障作用。
②是布尔什维克党探索项社会主义道路过渡的一种尝试,它的出现是严酷的战争和极端贫困环境所致,反映当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经济建设上的思想局限性。
战后,引发了1921年春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应战解危的措施是巨大的成功,但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尝试是一种失败。
二、“道路已经指明”1921-1924
1、新经济政策实施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过时;1921年2月彼得格勒附近海军基地反政府兵变。
2、开始实施的标志:1921.3,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苏俄开始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3、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
4、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①积极:促进经济迅速恢复,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
时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教训后找到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正确道路。
②消极: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俄共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对实施这种政策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过早终止新经济政策。
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