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小组青蒿素提取的成功

合集下载

屠呦呦高温转低温提取的话题作文

屠呦呦高温转低温提取的话题作文

屠呦呦高温转低温提取的话题作文好,咱们聊聊屠呦呦和她的“高温转低温提取”这个绝妙的故事。没错,就是那位用青蒿素搞定了疟疾的屠呦呦大妈。她的发明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靠她的聪明才智和一些意外的灵感才来的。

话说屠呦呦最初在研究青蒿素的时候,她遇到一个小麻烦。你知道的,提取药物的过程就像做饭一样,需要控制温度、时间等,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搞砸。这不,屠呦呦在高温下提取时发现,药效被破坏了,真是让人头疼。

某一天,屠呦呦在实验室里捣鼓着药材,实验室的门被推开了。她的助手小李进来了,看上去有点无奈。“屠老师,您又在忙什么呢?”

屠呦呦抬头,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哎,小李啊,你说说,这青蒿素怎么才能提取得又高效又不被破坏呢?”

小李一边翻阅手中的实验记录,一边说道:“我记得上次读到一个研究说,低温提取可能更有效。”

屠呦呦的眼睛一亮:“低温?嗯,这倒是个新主意。要不咱们试试?”

于是,屠呦呦决定抛开传统的高温提取方法,尝试一下低温提取。她把药材放进冰箱里,让它们在低温下慢慢释放有效成分。这就像是给药材进行一次“冷静期”,让它们有时间慢慢把精华都吐出来。

结果可真是出乎意料的好!经过低温提取的青蒿素不仅保留了更多的药效,而且提取出的成分也更为纯净。屠呦呦简直是喜上眉梢:“小李,快来看看这个结果!哇,这效果真不错!”

小李也兴奋得跳了起来:“屠老师,您真是太厉害了!这低温提取真的是个好主意!”

屠呦呦笑着点点头:“哈哈,其实这也是偶然的灵感吧。不过,真正的秘诀还是要

靠不断的尝试和研究。”

就在这个时候,实验室的门又被推开了。这次是她的朋友兼同行老张。“哟,屠呦呦,你们在搞什么新花样呢?”

屠呦呦的故事-历经艰难终发现青蒿素_

屠呦呦的故事-历经艰难终发现青蒿素_

屠呦呦的故事:历经艰难终发现青蒿素

青蒿素发现历程:

用沸点只有34.6℃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

1970年,课题组的主要精力还是开展对胡椒的深入研究,2—9月,先后送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测试胡椒等各种提取物和混合物样品120余个。经效价测定,发现胡椒经分离提取后,不能提高效价;调节成分比例,虽能提高效价,但远不如氯喹。

1971年广州会议上,“523 ”中医中药工作只能上、不能下的目标被再次明确。由此,屠呦呦课题组被充实到4人,“屠组长”的麾下,才算真正有了3个团队成员。

直至1971年9月初,筛选了100余种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样品200余个。他们期盼着能有所收获,但结果令人失望——筛选过的中药里,对疟原虫的抑制率最高的也只有40%左右。难道史书上记载不可信?难道实验方案不合理?难道在中医药这个宝库中就发掘不出宝来?一个氯喹不可超越,一个常山已到了尽头,真的就无路可走了吗?“重新埋下头去,看医书!”屠呦呦的执拗和坚持带动着大家。从《神农本草经》到《圣济总录》再到《温病条辨》……厚厚的一摞医书被翻得书角微卷。

很长一段时间,青蒿这种不起眼的菊科植物,都不是最受关注的药物,直到有一天,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4.6℃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

这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温度正是青蒿素提取的关键。青蒿在中国的应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青蒿入药,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其后的《神农本草经》等典籍都有记载。青蒿治疗疟疾则始于公元340年间的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之后宋《圣济总录》、元《丹溪心法》、明《普济方》等著作均有“青蒿汤”“青蒿丸”“青蒿散截疟”的记载。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除收录了前人的经验外,还载有治疗疟疾寒热的实践,清《温病条辨》《本草备要》,以及民间也有青蒿治疗疟疾的应用。

提取青蒿素的故事

提取青蒿素的故事

提取青蒿素的故事

青蒿素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它的发现和提取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故事。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中国的一位年轻的女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她的团队,开始了一项寻找抗疟药物的研究。他们从古老的中医文献中汲取灵感,筛选了大量的中草药,希望能找到对疟疾有疗效的药物。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们终于在1971年发现了一种名为青蒿素的物质,它对疟疾具有很高的治疗效果。然而,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并不容易,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必须经过多重的提取和纯化步骤,才能得到纯度较高的青蒿素。提取过程中,屠呦呦和她的团队还面临了许多其他困难,例如设备不足、资金短缺、实验失败等等。但是,他们从未放弃,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找到治疗疟疾的药物。1973年,屠呦呦和她的团队成功地提取出了青蒿素,并证明了它对疟疾的治疗效果。

这个发现对于全球的疟疾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他们的科研成果上,更体现在他们面对困难的态度和精神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毅力、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我们的目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挑战和困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有决心去迎接挑战,去克服困难,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

屠呦呦坚持不懈的例子简短一点

屠呦呦坚持不懈的例子简短一点

屠呦呦坚持不懈的例子简短一点

屠呦呦,中国著名的中医化学家,因其在研究青蒿素中发现并研制出青蒿素,并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的例子是一个典型的坚持不懈的例子,让我们看看她是如何战胜一切困难,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

屠呦呦生于1930年,学医前已经是一名教师。然而,她被中药的神奇之处所吸引,决定离开教师队伍转而投身于中医的研究。坚持自己信仰,她不断地研究和挖掘,她对中药的了解越来越深刻。

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一种叫做“青蒿素”的中草药,可以治疗疟疾。然而,青蒿素的提取出了上千次,每一次都失败了。她并没有放弃,相反,她一遍又一遍地试验,总结,分析,更好地了解青蒿素提取的原理。

在1969年,她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她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了纯净的青蒿素,这个颠覆了世界医学界逾三百年的突破性发现。此项发现也被誉为人类历史上医学界的一大里程碑。而在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奖仪式上,屠呦呦偷偷地掏出一张写有“生命不息,志不止”的小纸条,把这句话作为回答记者采访的问题。

屠呦呦的背后是一种为了追求真理不懈奋斗的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和永不放弃的信仰。她不断尝试,反复实验,终于

成功地发现出一种新的药物,青蒿素;在这个过程中,她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不为难度所折服,不为挫折所打败。

屠呦呦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只要肯持之以恒,勇往直前,就能最终战胜一切困难。无论在什么领域,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仰,无论多少困难,需要多少时间,我们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一番事业。

屠呦呦与青蒿素专利

屠呦呦与青蒿素专利

屠呦呦与青蒿素专利

医学奖是今年诺贝尔颁奖季第一个颁发的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日本药学教授大村智以及爱尔兰的William C Campbell三人获奖。其中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

接触过屠呦呦的媒体记者描述她是个低调的科学家,她曾在采访中说过,父亲给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国古籍《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公开信息显示,屠呦呦生于1930年12月30日,是我国著名的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接触并发现青蒿素较早,始于我国特殊时期‚文化大革命‛时一个特殊而神秘的任务—523项目。这个抗美援朝和越南战争背景下的项目,短期目标是要尽快研制出能在战场上有效控制疟疾的药物,长远目标是通过筛选合成化合物和中草药药方与民间疗法来研发出新的抗疟药物。

1969年,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生药学专业毕业14年的屠呦呦,正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做实习研究员,因在中药和中西医方面的研究特长,她被召集加入‚523项目‛,并发现了青蒿素。

国家对‚523项目‛十分重视,特设仿造西药或制造衍生物、从

中药中寻找抗疟药、制造驱蚊剂等几大课题组,组织了来自60多个研究机构和单位的5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研发,这其中就有来自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她被分在了中医药协作组,主要从中医角度开展实验研究。

实验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光调查收集这一个过程,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便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并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他们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这其中,青蒿素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

青蒿素的故事

青蒿素的故事

青蒿素的故事

青蒿素,又称抗疟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疟疾。它的故事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一位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努力和发现。

那时,疟疾是全球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感染,数十万人死亡。屠呦呦是中国科学院罗辑思研究员,她决心找到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她花了多年的时间研究传统中草药,并最终在中国传统草药青蒿中发现了一种有效成分。

屠呦呦的研究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他们成立了一个科研团队开始系统地提取和研究青蒿素。经过不断的实验和测试,屠呦呦团队最终成功地研发出了青蒿素的制剂,并进行了临床试验。

在实验中,青蒿素表现出惊人的疗效。它能迅速降低疟原虫感染者的病情,缓解症状,并在短时间内使其康复。这个重大发现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关注和赞赏。

1979年,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青蒿素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

权威医学期刊《科学》,这次发表使青蒿素以及屠呦呦的名字得到了全球的认可。屠呦呦也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

随后,青蒿素被广泛用于治疗疟疾,以及其他一些疟疾不易治愈的寄生虫感染病。青蒿素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更是中国科学家的奋斗史和创新精神的象征。

青蒿素的研究也带动了全球对疟疾的关注和防治工作的加强。疟疾的发病率得到了显著的下降,疾病对人类的威胁大大减轻。

青蒿素的故事彰显了科学家的责任与使命感,也展现了科学发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青蒿素的成功是对人类健康的重要贡献,也是世界科学发展的一段里程碑。

屠呦呦的故事-历经艰难终发现青蒿素_

屠呦呦的故事-历经艰难终发现青蒿素_

屠呦呦的故事:历经艰难终发现青蒿素

青蒿素发现历程:

用沸点只有34.6℃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

1970年,课题组的主要精力还是开展对胡椒的深入研究,2—9月,先后送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测试胡椒等各种提取物和混合物样品120余个。经效价测定,发现胡椒经分离提取后,不能提高效价;调节成分比例,虽能提高效价,但远不如氯喹。

1971年广州会议上,“523”中医中药工作只能上、不能下的目标被再次明确。由此,屠呦呦课题组被充实到4人,“屠组长”的麾下,才算真正有了3个团队成员。

直至1971年9月初,筛选了100余种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样品200余个。他们期盼着能有所收获,但结果令人失望——

筛选过的中药里,对疟原虫的抑制率最高的也只有40%左右。难道史书上记载不可信?难道实验方案不合理?难道在中医药这个宝库中就发掘不出宝来?一个氯喹不可超越,一个常山已到了尽头,真的就无路可走了吗?“重新埋下头去,看医书!”屠呦呦的执拗和坚持带动着大家。从《神农本草经》到《圣济总录》再到《温病条辨》……厚厚的一摞医书被翻得书角微卷。

很长一段时间,青蒿这种不起眼的菊科植物,都不是最受关注的药物,直到有一天,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4.6℃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

这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温度正是青蒿素提取的关键。青蒿在中国的应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青蒿入药,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其后的《神农本草经》等典籍都有记载。青蒿治疗疟疾则始于公元340年间的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之后宋《圣济总录》、元《丹溪心法》、明《普济方》等著作均有“青蒿汤”“青蒿丸”“青蒿散截疟”的记载。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除收录了前人的经验外,还载有治疗疟疾寒热的实践,清《温病条辨》《本草备要》,以及民间也有青蒿治疗疟疾的应用。

屠呦呦与青蒿素的发现基本原理

屠呦呦与青蒿素的发现基本原理

屠呦呦与青蒿素的发现基本原理

屠呦呦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药学家。她在1969年接手了一个全国性大协作项目——“523”任务,该任务涵盖了疟疾防控的所有领域。在接手任务后,屠呦呦翻阅古籍,寻找方药,拜访老中医,对能获得的中药信息,逐字逐句抄录。在汇集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种内服、外用方药的基础上,课题组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

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屠呦呦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 (公元3-4世纪)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她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1972年11月,屠呦呦所在的中药研究所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活性成分青蒿素1。他们利用高分辨质谱、元素分析、光谱数据和X-射线分析法确定了青蒿素的分子式、结构式及晶体学数据,利用红外光谱及化学分析法鉴定了结构中奇特的过氧基团。

屠呦呦曾说过,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如今,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ACT)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疟疾治疗的最佳疗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这就是屠呦呦与青蒿素的发现基本原理。

青蒿素的发现及其获奖启示

青蒿素的发现及其获奖启示

青蒿素的发现及其获奖启示

摘要:青蒿素的发现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中国继麻黄素之后的第二大医学贡献,屠呦呦研究员由于在青蒿素的发现中作出重大贡献而获得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和化学结构确定的简单介绍谈几点教学思考。

关键词:青蒿素化学结构发现过程化学教学天然产物

世界上影响人数最多的疾病并非现在深受关注的艾滋病,而是一种堪称“历史悠久”的疾病——疟疾,也就是俗称的“打摆子”,同时,它也是当今除艾滋病外,上升趋势最为显著的一种传染病,每年2~3亿人感染此病,200多万人死亡。19世纪从南美洲金鸡纳树皮中得到的奎宁曾成为最有效的药物,治愈了众多的疟疾患者。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模仿奎宁基本结构而合成的一批新药如氯喹、伯喹也曾救治过无数的病人。但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抗药性疟原虫后,以往常用的抗疟药(如氯喹、磺胺、奎宁等)的效果便不复存在,以至于造成了无药可医的局面,特别在东南亚、非洲地区情况更为严重。青蒿素类药物的出现以其副作用低且不易产生抗药性而被誉为“治疗疟疾的最大希望”。

2011年的9月23日,我国81岁高龄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被授予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站在奖台上的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

1.青蒿素发现与获奖意义

1.1青蒿素的发现

青蒿是传统中药,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就有青蒿作为药物的文字记载。青蒿为常用中药,是一年生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中药青蒿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之功效,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沿用历史。青蒿素又名黄蒿素,是我国药学工作者1971年从菊科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分离到的一种具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20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原有的药物产生抗体而使这些药物失效,我国政府临时组织“523”工作组,专门寻找新的抗疟药,但没有找到有效药物。1969年原本处于科研停顿状态的中医研究院应“523”办公室的请求,中途加入了这一研究行列,屠呦呦研究员临危受命,承担抗疟新药研究的重任,终于在1971年成功用乙醚提取出青蒿素。

屠呦呦的成就:为中国药学界树立世界级典范

屠呦呦的成就:为中国药学界树立世界级典范

屠呦呦的成就:为中国药学界树立世界级典范

屠呦呦,是中国的药学家、中药学家,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自然产物研究室研究员。在长期的药物研究过程中,屠呦呦不断探索,最终独立开创了青蒿素的研制,这是中药界的一大里程碑,为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屠呦呦生于1930年,中国药学研究的先锋之一。她在1969年开始了青蒿素的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屠呦呦艰苦卓绝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在1971年发现青蒿素可用于治

疗疟疾。随后,屠呦呦领导团队,不断地提高药物的提取率,进一步完善药物制剂,使其效果更加显著,最终青蒿素作为新型抗疟疾药物得到了广泛应用。

屠呦呦的成就不仅在于发现并推广青蒿素,还在于她坚持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屠呦呦长期致力于中药的研究,她坚信中草药是宝贵的天然资源,并将传统药学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疫情防控方面,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抗疟药物使用指南》中,青蒿素是疟疾治疗的首要选择药物,现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使用。

屠呦呦的成就不仅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尊敬和肯定,也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995年,她获得了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这一殊荣的科学家,并被誉为“中药之父”。

屠呦呦的成就推动了中国药学的发展,树立了中国药学界的世界级典范。她的突破和成长足以成为每一个药学学子学习的楷

模,并为每一个国家的科学工作者提供了指引:即坚定自己的信念,勇于创新,才能在未来的科学征程中创造更多的辉煌。屠呦呦作为一位杰出的药学家,她对医疗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她的发现和研究青蒿素,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抗疟疾的重要突破,影响深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屠呦呦在医疗事业中的贡献:

屠呦呦的成就:为中国药学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屠呦呦的成就:为中国药学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屠呦呦的成就:为中国药学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屠呦呦是中国药学界的一位名人,她的成就对于中国药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屠呦呦是一位药学家,她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中药的提取和活性成分的研究。在她的努力下,中国的中药研究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屠呦呦也因此被誉为“中药研究之母”。

屠呦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她发现了一种名叫青蒿素的中药成分,这个发现对于治疗疟疾病毒非常有帮助。在屠呦呦的研究之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能够完全压制这种疾病。青蒿素的发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使得世界上的许多疟疾患者得到了治愈。更为重要的是,青蒿素并不像许多西药那样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因此被誉为是一种“绿色的药物”。

屠呦呦的成就不仅在于她发现了青蒿素这一新药物,还在于她的坚持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在研究青蒿素之前,她花费了近

20年时间在研究中药提取和活性成分的方面。她一直坚信中

药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药物,并致力于发掘其中的潜力。这种长期的坚持和奉献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药学界的学术氛围,并促进了国家对中药研究的投资。

屠呦呦的成就对于中国药学的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她的研究成果不仅成为了世界医学界的重要贡献,也展现了中药的巨大潜力。通过她努力发掘和应用中药有效成分,中国的药品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并促进了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总之,屠呦呦是一位杰出的药学家,她的成就在中国药学界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发现不仅治愈了许多疟疾

患者,也为中国药学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她的努力和奉献精神警醒我们,对于追求事业取得成功是必须拥有的一种品质。屠呦呦是一位为医疗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药学家,她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中药研究和应用,并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了深远影响。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以及最新进展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以及最新进展

微波萃取
不同物质的介电常数不同,其吸收微波能的程度不同, 由此产生的及传递给周围环境的热能也不同。在微 波场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得基体物质的某些区 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得 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到介电常数较 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较强的萃取剂中。
采用频率为2450MHz或915MHz,功率为500-15000瓦 的微波对黄花篙植物碎料在选自水、C1-C4的醇、 乙醚、丙酮或其混合物的溶剂中进行初次约10min的 预提1-3次;然后用选自汽油、石油醚、C1-C3醇及其 混合物的萃取液对微波萃取所得初提液进行再次提 取约5min的1-3次。然后精提,浓缩,纯化,得到青篙素 纯度在95%以上的制品。
青蒿素的提取
东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浸泡、绞汁?干嘛不用水煎呢?是否害怕水煎的高温或酶的作用, 破
坏了青蒿的疗效?
60°C的乙醚冷浸法处理青蒿,然后将提取物注入染有鼠疟的小白鼠,发现 对鼠疟的抑制率一下子有了明显的提高。——证明低温提取是保障青蒿 疗效的一大关键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青蒿素具有水溶性差、热稳定性差的缺点 ,制成片剂因其难溶性,生物利用度低, 且体内代谢快。而纳米青蒿素的水溶性好 ,制成针剂后可进行静脉注射,将极大地 提高药效,减少用药量,扩大应用范围。
青蒿素由于存在近期复燃性高、在油中和 水中的溶解度低以及难以制成合适的剂型 等不足,需对其结构进行改造,以期在保持 青蒿素优良药理作用基础上开发新药,进 一步改善和提高药效。而合成青蒿素衍生 物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双氧青蒿 素等克服了青蒿素复燃率高的弊病。

青蒿素的历史与发展

青蒿素的历史与发展

青蒿素的历史与发展

作者:锋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学号:

手机:

邮箱:

摘要:疟疾肆虐人间,全世界都在寻找对抗疟疾的方法。中国也抓紧研制新药。屠呦呦临危受命,研制抗疟新药。通过对中国古籍的研究,古籍中所记载的青蒿让屠呦呦找到了对抗疟疾的曙光,通过多年研究,屠呦呦成功提取了青蒿素,挽救了大批人的性命。接着,屠呦呦继续深入研究,成功研制出青蒿素类衍生药物,大大提高了青蒿素的疗效。屠呦呦也因此获得了拉斯克-底巴克临床医学研究奖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关键词:屠呦呦;青蒿素;疟疾;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首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不仅是屠呦呦教授的荣誉,更是所有参加青蒿素研究的科研人员的荣誉,是全国中西医药工作者的集体荣誉,是伟大祖国、伟大人民的荣誉。

青蒿素是在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的基础上,在中药研究中充分运用传统及现代科学、理论、方法、手段,充分体现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导思想。从千百年来古人与疟疾斗争积累的宝贵经验中,从浩如烟海的经典著作、民间验方等伟大宝库中,经过不懈努力,江里淘沙,沙里淘金,从千百个复方、单方、古方、验方中找到治疗疟疾的有效物质,并精制成治病救人的好药——青蒿素。

成功研制出青蒿素说明这项研究的方向是正确的,科研思路是合理的,理论方法、手段是科学的。提高了中医药的科研水平、推动了中医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推进了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使中西医药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科学化,有了空前大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进作用。为中医药未来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更为全世界几亿疟疾患者研制出新一代安全、有效的创新药,使防疟抗疟工作有了划时代的进展。

屠呦呦的医学成就:成为世界药学的重要源头

屠呦呦的医学成就:成为世界药学的重要源头

屠呦呦的医学成就:成为世界药学的重要源头

屠呦呦,中国科学家、药理学家,药学界的杰出人物。屠呦呦以其对抗疟疾的重要发现而闻名于世界。她创造了中药新的疗法,成为世界药学的重要源头,受到了世界药学界的广泛赞誉。

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在贫困的环境中成长。在医学领域探索,她一直走过了坎坷的道路。然而,她顽强的毅力,执著的追求,一步一步接近着成功。

1969年,为了找到一种抗疟疾药物,屠呦呦开始研究青蒿

(一种中药植物)。经过多年的努力,屠呦呦成功地分离出了青蒿素——这是一种有效的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是一种含有

神奇功效的天然物质,具有广谱和快速的杀虫作用,用于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显着。

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不仅肯定了中医学的传统价值,也为世界药学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种抗疟疾药物的发现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医学成果,在短时间内大大减少了疟疾致死率。

除此之外,屠呦呦也为其他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致力于农村地区的健康问题研究,探讨控制血吸虫病和其他寄生虫病,使全国农村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在1981年,屠呦呦与她

的团队获得了第一个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荣誉。

在屠呦呦的努力下,青蒿素的治疗效果得到了认可和承认。她的成就也得到了国际业界的高度称赞,包括药房巨头诺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医学科学院、达特茅斯医学院等机构

的合作研究。如今,青蒿素已成为疟疾治疗的主要药物,在全球范围内救治了数百万的生命。

屠呦呦的成就令人瞩目,她为全球的医药领域贡献了无数的成果,为人类健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她的创新精神、敏锐的洞察力和毅力为我们做出了重要的启示,要不断探索并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尤其是那些困扰着大多数人的疾病,这是她在医学界取得的宝贵价值。屠呦呦博士是一位杰出的中国药学家及药理学家,被认为是中医传统价值得到世界公认的代表,也是世界药学界不可或缺的重要源头之一。她做出过许多杰出的贡献,对传统草药的发掘、对疟疾研究的贡献等标志性工作,

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分析屠呦呦团队研发青蒿素过程

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分析屠呦呦团队研发青蒿素过程

经典例题:从屠呦呦团队研发青蒿素分析求索真理的历程

材料: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人类一直在寻找治疗疟疾的有效方法。上世纪六

七十年代,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她的团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靠简陋的设备,从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筛选寻找抗疟有效提取物,都没有成功。后来,他们从西晋葛洪“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中得到启发,利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经过191次试验,终于成功分离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如今依托人工化学合成技术,青蒿素已实现批量生产,上亿人因此而获救。近几年,屠呦呦团队在深入研究中发现,青蒿素对红斑狼疮有独特效果。而且在治疗肿瘤、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方面也有一些效果。青蒿素也并非无缺点,迄今国内外仍然试图寻找更好的衍生物,以便改进疗效、减少抗药性。青蒿素已被发现40年,在科学上,青蒿素作用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针对青蒿素的研究广度、深度不断拓展,科学家们正一步步接近“谜底”。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人评价说,屠呦呦用一株小

屠呦呦的药学贡献:催生中西医学交流

屠呦呦的药学贡献:催生中西医学交流

屠呦呦的药学贡献:催生中西医学交流

屠呦呦是一位享誉全球的中药专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和科学家。她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尤其是青蒿素的发现和研究,对全球药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贡献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屠呦呦的药学贡献主要是在抗疟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在

80年代初,青蒿素被确认是一种有效的抗疟药物,这是她和

她的研究团队长期研究的成果。青蒿素具有广谱的杀菌能力,可以快速消除疟原虫,疗效显著,且不易出现耐药性。

青蒿素的发现和研究,为全球抗疟药物开发和应用带来了巨大的贡献。除了在中国,青蒿素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的疟疾防治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屠呦呦的药学贡献不仅在于青蒿素这一发现,更在于她对中西医交流的推动。在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中,不仅有中医专家,还有西方医学专家。她秉承“中西医结合”的理念,把中药和西药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疗效。她认为,只有吸取中西医各方面的优点,发挥它们在疗效上的作用,才能真正地治好病人的疾病。

屠呦呦教授在世界药学界享有盛誉,“青蒿素疗法”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承认并推广。她被认为是中国现代

药学研究的奠基人,是一位拥有卓越药学成就的女性,也是一位为中西医学交流催生出的杰出人才。

总之,屠呦呦对中西医学交流的推动和青蒿素的发现与研究,为中国药学界、并为全球药学界带来了重大的贡献。她的探索不仅在药学领域得到了应用,而且在人类抗疟、健康和福利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屠呦呦教授是一位杰出的中药药理学家和医学家,她在抗疟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被公认为中国现代药学研究的奠基人,也是世界范围内药学界的领袖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演练:
运用“由果析因法”进行审题立意。
某省一扶贫工作团,做了件扶贫 实事,向某个贫困山区赠送了一批 优良种羊。几个月后去了解情况, 村民们说,羊肉的味道很好,请再 送些来。
由果析因法 :
中心事件: 扶贫工作团向贫困山区赠送一批优质种羊。 结果: 村民说羊肉好吃再送些来 原因: 村民观念落后,素质不高; 扶贫工作治标不治
本 立意: 增强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 ; 解决问题要标本兼
治,双管齐下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归结:
问责不能终于信号 (析材料)
追尾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地 铁专家初步判断,是信号系统出 了严重故障。但事关上海地铁10 号线因信号系统出现的惊险,绝 非昨日一例。
两个月前, 7月28日晚,在 地铁“开错方向”后,上海地铁 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了事故 系信号故障所致,但同时表示不 会发生追尾。不料,仅仅两个月 的时间,用数百位乘客的伤痛和 公众的惊心,反证了当时的担忧。
发现设备故障改为人工调度 还是追尾了(图)
一场“无法理解”的事故
2011、9、27上海地铁10号 线昨发生两车追尾事故,上海地铁 通过官方微博致歉,上海申通地铁 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光耀鞠躬致歉。 对于这次事故的发生,专家坦言 “无法理解”。有专家认为不排除 应急状态下处理不当等人为因素导 致,也有专家认为是信号系统出现 了严重故障。
作结论 问责不能终于信号
尽管上海地铁方面第一时间就迅速致歉的 态度值得嘉许,但是,语言上的致歉尚不足以
消解这起悲剧。对公众来说,致歉之外的严厉 问责才是抚平伤痛、杜绝悲剧再次发生的 最好方式。
灾祸起于信号, 问责不能终于信号。
高考作文动态:
2011年作文形式延续了去年 的走势:
命题作文(七套)趋势平稳 新材料作文(十套)占大宗 话题作文(一套)逐渐边缘化
事故造成271人受伤,所幸没有 人员死亡。专家预计,事故可能与 列车信号系统有关。
车厢中有人让大家不要乱跑,蹲下来
列车车厢连接处变形、鼓起
乘客受伤
责任心缺失,会导致人人受害
王旭明 (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 上海地铁运营里程已跃居世界第一,北上广地铁
年均客流量跻身世界前十。问题是相应的软硬件我们 配备好了吗? 贾葭(资深媒体人。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
时评类 写作六法
1、析材料 2、论危害 3、挖根源 4、提办法 5、联现实 6、作结论(作呼告)
尤美美 炫富惹祸
近日,贵州锦屏县副县长女儿尤异希被指购买
奢侈品并在微博上炫富。尤异希受访称所谓“炫富” 的包都是山寨货,自称每个月的生活费仅有800元, 非常节俭。 (9月26日《新京报》)
四川广安:洪灾停课学校3万余名学生 全部恢复行课 (9月26日)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全面理解材料:
1、分清材料的层次; 2、理清材料中的角色及其言行; 3、来自百度文库析角色及其言行所表达的
意思 或价值取向;
课堂演练:运用横向立意法进行审题立意
一个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 愁眉不展。有一天。来了一位老人,问他:“年轻人, 干嘛不高兴?”青年回答:“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 这么穷?”“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这从何说起?” 青年问。老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假如我今天折 断你的一根手指,给你一千元,你干不干?”“不 干!”“假如我今天斩断你的手,给你一万元,你干不 干?”“不干!”假如让你变成八十岁的老翁,给你一 百万元,你干不干?”“不干!”“假如让你马上死掉, 给你一千万元,你干不干?”“不干!”“这就对了, 你身上的钱已经超过一千万了,你还不高兴吗?”老人 笑吟吟地走了了,留下青年在思考。
如果官方说10号线信号系统是被雷劈了,我其实 也能接受……虽然上海是多云天气。 刘尚希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追尾事故再一次表明公共管理的缺陷与岗位责任
的缺失。责任心缺失的社会将会导致各种风 险的扩散蔓延,人人受害。
追尾祸起信号 问责不能终于信号
昨日下午,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追尾事故, 造成二百余人受伤。尽管大多数乘客属于轻伤, 但有两个月前甬温线动车追尾惨剧的铺垫,地 铁发生追尾还是让公众倒吸一口凉气。甚至, 上海地铁在其官方微博上称,这天是上海地铁 运营有史以来最黯淡的一天。
9月27日20时30分,上海市政府新闻通气 会上,申通地铁董事长俞光耀鞠躬致歉
(挖根源) 问责不能终于信号
根据资料显示,早已进入地铁市场的卡斯柯,目前 已经成为国内地铁市场份额最多的产品。这家胎生于铁 道部系统的合资企业,已经一步步成长为中国地铁信号 市场的寡头,凭借铁道部的特殊地位,将垄断拓展到铁 路系统之外。 卡斯柯公司是上海地铁10号线信号系统提供商,这 笔达4300万欧元的交易是政府采购项目。卡斯柯同时还 为上海1、3、4、13号线、大连、长春、西安、深圳、 广州等地地铁提供系统。年初更是在北京一道签下北京6 号线1.6亿大单。 不难理解,政府采购外加行业垄断,极有可能导致 这样一个局面出现:公司提供的信号系统是如何进入运 行使用的,情况不明;招标过程是不是做到公开透明, 情况不明;此类系统的检测方、监测方,在检测、监测 过程中,有无将公众安全考虑进去,情况同样不明……
联现实 问责不能终于信号
如此,起于卡斯柯的信号问题,还仅仅是 一个公司的问题吗?
近些年来,地铁坍塌、线路运营故障、地 铁口扶梯逆行、直至地铁追尾……面对一个个 不断出现的地铁安全事故,上海10号线发生追 尾之后,还有多少安全事故能够经得住人为原 因的拷问?产品制造商的无良、管理者的疏 忽……这些绝大多数的人为因素,起于利益输 送过程中,忘却了公众的安全。
湖南娄底新化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当地旱涝灾害频发。 在今年五六月份长江中下游五省持续的旱情中,新化县水稻和经 济作物大面积受旱,四万多人和一万多头牲畜饮水困难,当地的 水利设施亟需投入。然而即便是这样,新化县的水利资金近日却 被克扣和挪用,挪用的资金变成了“景区建设”的捐款,用于修 建寺庙。 (9月26日中国广播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