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科学概念

合集下载

五上科学笔记

五上科学笔记

五上科学笔记
以下是一个关于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的笔记总结示例,涵盖了一些关键概念和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同时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 生物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一旦被破坏会对生物造成影响。

第二单元:光
- 光是一种电磁波,以直线传播,能被物体反射、吸收或透过。

- 光的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 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和反射光的能力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物体的颜色是它们反射的光的颜色。

-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阻挡。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 地球表面有各种地形,如山脉、平原、海洋等。

- 地球的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和外力作用(如风化、侵蚀)会导致地形的变化。

- 岩石经过风化、侵蚀等作用会变成碎屑,这些碎屑被搬运和沉积后形成沉积岩。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五年级上册科学笔记总结示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笔记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

记得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整理笔记,有助于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和环境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依赖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2.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和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食物链是表示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线状结构,食物网是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结构。

4.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的能量,动物通过捕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能量。

二、物质的构成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4.化合物的分类:酸、碱、盐和氧化物。

5.化学反应的概念:物质发生性质改变的过程。

6.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反应物在左边,生成物在右边,用“+”连接,用“=”表示相等。

三、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称为公转,地球自身旋转称为自转。

2.四季的形成原因:地球公转轨道与黄道面的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3.昼夜的交替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地表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照射。

4.五带的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5.时区和日界线的概念:地球上划分为24个时区,相邻时区的交界线为日界线。

四、物体的运动1.运动的分类:平动和转动。

2.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3.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4.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加速度不变。

5.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运动。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笔记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笔记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笔记一、知识点梳理1. 生物与非生物生物:具有生命的物体。

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非生物:不具有生命的物体。

如石头、泥土、空气等。

2. 观察方法直接观察:直接用感官去感知事物。

间接观察:利用工具或仪器进行观察。

3.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对某个现象或问题产生疑问。

建立假设: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做出猜测。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收集证据:通过观察、测量和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4. 生物的分类动物界: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等。

植物界: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等。

微生物界: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5. 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食物网:多个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6.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

呼吸作用: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过程。

二、重点概念1.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无生命的物体是非生物。

2. 观察方法: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是两种基本的观察方法。

直接观察用感官,间接观察用工具。

3.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四课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四课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四课一、课本知识点。

1. 概念理解。

- 这一课可能会涉及到的核心科学概念,例如如果是关于光的内容,可能会有光的传播特点(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相关概念)。

如果是关于地球的运动,可能会涉及地球公转、自转产生的现象等概念。

- 对于概念的解释要详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

比如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举例手电筒的光在均匀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线的。

2. 实验探究。

- 实验目的:明确这一课相关实验想要探究的问题,例如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目的就是找出光在反射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等。

- 实验器材:列出实验所需要用到的器材,如探究光的反射实验可能需要平面镜、激光笔、量角器等。

-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过程。

例如在光的反射实验中,首先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用激光笔沿某一角度射向平面镜,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并记录等。

- 实验结果与结论:根据实验操作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如在光的反射实验中发现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结论。

3. 图表与数据。

- 如果课本中有相关的图表(如光的传播路径图、地球公转示意图等),要对图表进行解读。

例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中,要能说出不同季节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以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等。

- 对于数据部分(如实验中记录的角度数据等),要能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二、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 强调这一课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如光的传播特性中的重点可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以及光的反射定律等内容。

- 可以通过列举一些典型的练习题或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来突出重点。

例如,在解释小孔成像现象时就用到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这就是重点知识的应用。

2. 难点。

- 指出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比如在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中,地球公转和自转同时进行,并且它们所产生的昼夜交替、四季更替现象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这就是难点。

- 针对难点给出一些突破的方法,如可以通过制作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模型,直观地观察地球运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的知识点包括:1. 植物的器官:植物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这些器官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这个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阳光等条件。

3. 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环境。

4. 动物的种类和特征: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介绍了多种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每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5. 动物的生存环境:动物需要适宜的环境才能生存,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等。

不同的动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性。

6. 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胎生和卵生。

动物的发育过程也各不相同,有的需要经过漫长的孵化过程,有的则需要经过变态发育。

7. 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不均,有的地方水资源丰富,有的地方则水资源匮乏。

为了节约用水,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8. 水的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从地表、大气和地下水源中不断循环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环节。

9. 天气和气候: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气象状况,而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气象状况。

天气和气候的变化都会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影响。

10. 自然资源的保护: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许多自然资源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然资源,如节约用水、保护森林、治理污染等。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1 毫米、厘米、分米、米- 定义:分别表示长度的不同单位,1毫米=0.1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 换算:熟悉各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

1.2 千米- 定义:表示长度的单位,1千米=1000米。

- 换算: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二单元测量长度2.1 直尺的使用- 方法: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测量,保持直尺与被测物体垂直,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 注意事项:注意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2 卷尺的使用- 方法:学会使用卷尺进行测量,保持卷尺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 注意事项:注意起始端、量程和分度值。

第三单元质量单位3.1 克、千克、吨- 定义:分别表示质量的不同单位,1克=0.001千克,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 换算:熟悉各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质量单位的转换。

3.2 质量的测量- 工具:托盘天平、电子秤等。

- 方法:学会使用托盘天平等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

第四单元物质的性质4.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4.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等。

-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第五单元简单机械5.1 杠杆- 分类:一端固定、一端活动的杠杆为费力杠杆;两端都活动的杠杆为等臂杠杆;一端固定、另一端有两个力的杠杆为轮轴。

- 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力×力臂=阻力×阻力臂。

5.2 滑轮- 分类:固定滑轮和动滑轮。

- 原理: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第六单元地球与宇宙6.1 地球- 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 特点:地球是一个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6.2 宇宙- 组成:星系、恒星、行星、黑洞等。

- 探索: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如航天器、望远镜等。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知识点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知识点第一课植物需要水分1.水分是生物的基本需求之一。

2.植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水分的参与下进行。

第二课水分的吸收1.根是植物体的重要器官。

2.大多数植物的根系都比较发达,分布较广。

3.根深入土壤,并向四周延伸,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第三课水分在茎里运输1.植物的根在土壤里分布越广,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能力就越强。

2.植物的茎都有导管。

导管是植物体内的一种输到组织。

3.植物的茎里的导管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输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提供植物体各个部位生长所需的水分和矿物质。

第四课叶会蒸腾水分吗1.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植物通过根系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其中一部分水分被植物利用,而大部分水分会通过叶片以蒸腾的形式蒸腾到大气中。

2.植物叶片蒸腾水分的快慢与叶片总面积有关。

3.植物蒸腾的意义是可以帮助矿物质的吸收。

第五课植物需要阳光1.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阳光,叶片是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

2.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是与叶吸收阳光的功能相适应。

3.植物的叶柄长短,叶片牌类角度和着生方向各不相同,形成叶在茎上互不遮挡的镶嵌排列现象,满足植物对阳光的需求。

第六课探究技能:猜想1.对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猜想,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2.阳光照射到金鱼藻上,金鱼藻的叶片持续释放许多小气泡。

3.保鲜膜能隔绝空气。

第七课植物能够利用阳光1.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和二氧化碳等。

2.叶片将水分和二氧化碳制造称营养物质,并释放氧气。

3.植物的叶片是制造营养物质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

4.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

几乎所有生物的呼吸都需要氧气,并排放处二氧化碳。

第八课植物生长还需要什么1.土壤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不但能固着植物,还能为植物生长储存水分、空气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2.土壤里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矿物质。

3.有的矿物质是土壤中固定的;有的来自动植物的腐化;有得是人们添加进入的,如肥料。

人教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人教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人教五年级科学知识点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科学知识不仅包括基础的自然科学概念,还涉及到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实践技能。

以下是人教版五年级科学课程的一些关键知识点:一、地球和宇宙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了解地球是近似球形的,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 太阳系的组成:认识太阳系的主要天体,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

3. 月相变化:观察月亮的圆缺变化,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物质和能量1. 物质的三态:了解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变过程。

2. 能量的转换:学习能量守恒的概念,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如何相互转换。

3. 简单机械:认识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原理,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生物和环境1. 生物的分类:学习生物的基本分类方法,了解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依据。

2. 生态系统的组成: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认识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

3. 植物的生长:观察植物的生命周期,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四、人体生理1. 人体的基本结构:了解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认识它们的基本功能。

2. 呼吸和循环系统:学习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工作机制,理解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

3. 营养和健康:了解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素,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五、科学探究1. 科学观察:学习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2. 实验设计: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学习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3. 数据分析:学习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理解数据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六、科学与社会1. 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知识如何影响和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

2. 科学伦理:学习科学探究中的伦理问题,培养负责任的科学探究态度。

3. 科学与环境:理解科学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五年级科学概念姓名生物与环境1、绿豆芽发芽实验中,实验组受光照,对照组用不透明物罩住。

实验改变了的条件是光。

2、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

3、绿豆种子生长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温度、阳光、土壤。

4、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5、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盒子可以放三粒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6、绿豆芽的根会朝着有水方向生长。

绿豆芽的向阳性:长出真叶的绿豆牙的茎会向光照强的地方长。

7、蚯蚓生活在土壤中,由此可推测它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

8、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9、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

10、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

是因为生物依赖环境。

1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如:草→兔→蛇类→猛禽→食腐动物。

草(生产者)兔(一级消费者)蛇类(二级消费者)猛禽(三级消费者)食腐动物(分解者)12、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生产者一般指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消费者一般指动物。

13、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4、草、田鼠、老鹰等构成一条食物链。

写出这条食物链草→田鼠→老鹰。

15、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田鼠、老鹰。

1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多种生物。

1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它们之间也是互相依赖、相互影响的。

18、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根据各自不同需要进行合理搭配,有条件的还要定期检测。

19、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0、像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光源与影子: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电灯、萤火虫等。

学生需要了解影子的形成、
光源与遮挡物和屏幕的关系,以及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位置和方向的关系。

此外,他们还应掌握光线的直线传播特性,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导致物体产生影子。

2. 光的反射与折射:学生应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知道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他们还应理解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反射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此外,他们应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如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的折射,以及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

3. 光的色散与合成:学生应了解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的现象,即光的色散。

他们还应掌
握不同颜色的光通过棱镜后能合成白光的原理。

4. 太阳与能源:学生应了解太阳的结构、太阳表面温度以及太阳辐射的能量等知识。

他们还应掌握太阳
能的利用方式,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等。

5. 生物与环境:学生应了解植物和动物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如空气、水、阳光、养分和空间等。

他们还
应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生物对所生存环境的适应性。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些重点内容,但实际上,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会不断更新和丰富这些知识。

因此,除了教材上的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科学实验和活动来深入理解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2017年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2017年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2017年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提纲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基础知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光、温度和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但它们都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

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土壤。

二、解释概念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有香蕉树、松树、仙人掌、白杨树和橘子树。

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有候鸟、青蛙、企鹅、猫、狗、狼和天鹅等。

食物链的举例有草→兔子→鹰和落叶→蚯蚓→小鸟。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它们的栖息地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改写后的文章: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提纲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基础知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光、温度和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植物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当环境改变时,它们会尽力适应变化。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但它们都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

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土壤。

二、解释概念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五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五年级上册希望帮助学生形成的科学概念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核心概念●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环境对生物的形态构造及生活习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具体概念“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种子发芽实验”“从实验中获得信息”●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充足的空气.●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

“秋冬季的生物”●动植物的生长和生活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为了生存,生物要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

“动物的栖息地"●动物生活的环境叫做栖息地,它包括动物生活区域内的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

“建立栖息地"●建立某种动物的栖息地,要了解、满足这种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需求。

“记录动物的特征"●特征是一种动物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别明显的标志,它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才能发现。

“观察到了哪些特征”●动物和人类会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刺激做出反应,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原来是相互关联的’”●生物的形态、习性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互关联.“讨论会—-生物的生活需要”●动物、植物、人的生存都离不开环境,都要从环境中获取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第二单元《在阳光下》核心概念●光沿直线传播,能被物体反射.●太阳光可以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

太阳是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光强热量大,光弱热量低.具体概念“我们知道的太阳"●太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生活中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情都与太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阳光下的影子"●太阳是地球上光的主要来源,阳光下的不透明物体都有影子,影子的长短、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关。

●光是直线传播的。

“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借助物体可以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光的反射原理在我们生活中广泛运用.“美丽的彩虹”●阳光穿过透明的棱镜时,光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被分解为多种颜色.“阳光下的物体"●我们看到的物体都会反射太阳光,物体反射太阳光和吸热的能力和物体的性质有关.“光强与光弱”●阳光下的物体比背阴处的物体温度高.●阳光下物体温度的高低与阳光照射的强弱程度有关,同一物体受光越强,温度越高.“研究我们获得的信息”●太阳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热,物体在吸收阳光的同时也吸收热。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好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假如〔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义务教育五年级科学上册

义务教育五年级科学上册

义务教育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生物、物理和化学三个方面,介绍义务教育五年级科学上册的主要内容。

生物部分本节将介绍生物部分的内容,包括动植物的特征和生存环境、人体的五官和内部器官等。

首先,我们将学习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生存环境。

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和植物,我们可以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例如,动物根据其骨骼和体毛的差异,可以分为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不同的类群。

植物则根据其根茎叶花果实的特征,可以进行分类。

此外,我们还将学习动植物的适应生存环境的策略,例如极地动物的厚毛皮和挖掘的习性,沙漠植物的长根和多刺等。

其次,我们将探索人体的神奇之处,包括五官和内部器官。

通过学习五官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了解感官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过程。

例如,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可以让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视觉信息就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中,形成视觉感知。

此外,我们也将学习人体的内部器官,如心脏、肺和消化系统。

了解这些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生活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物理部分本节将介绍物理部分的内容,包括物体的性质、声音和光等。

首先,我们将学习物体的性质,包括物体的形状、大小、质量和颜色等。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物体的性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使用和分类的。

例如,金属物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纸张和铅笔则具有柔软和易折断的特点。

其次,我们将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的传播而传向我们的耳朵。

我们将学习声音的传播速度、音调的高低和声音的强弱等概念。

此外,我们还将了解如何使用实验装置来观察声音的振动和传播过程。

最后,我们将探索光的奥秘。

光是我们能看到物体的原因,光也具有传播和折射的特性。

我们将学习光的传播直线行和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情况,并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通过科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重点内容有许多,包括天体运动、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水的循环等。

以下将依次介绍这些重点内容。

首先,天体运动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个重点。

学生将学习到太阳系的组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四季交替的原因等知识。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理解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变化,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从而认识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

其次,光的传播也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个重点。

学生将学习到光的传播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规律。

学生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光的直线传播,理解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学习到光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

接下来,声音的传播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另一个重点。

学生将学习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等知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理解到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原因。

最后,水的循环也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到水的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蓄水等环节。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可以了解到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理解到水的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得以再生的重要过程。

除了上述重点内容,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还包括其他内容,如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对自然界的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总之,五年级上册科学的重点内容包括天体运动、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水的循环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科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自然规律,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的交换关系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科学概念有:1、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等。

2、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3、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都有着自己所特有的需求。

如光照强度、水分多少、食物种类等。

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如食物关系等。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6、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平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第二单元光本单元中的科学概念1、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以及物体和光源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光是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但有时候反光也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

4、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光强热量就大,光弱热量就低。

5、物体吸收太阳光和热的多少和物体材料的特性、接受光的位置、角度有关。

6、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类一直都在研究如何接收更多的太阳光,以便获得更多的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就是一些成功的事例。

7、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构造、工作过程及简单原理。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以及变化本单元中的科学概念包括:1、知道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并知道这些地形的大致特点。

2、认识到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1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1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科学概念有:1、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等。

2、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3、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都有着自己所特有的需求。

如光照强度、水分多少、食物种类等。

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如食物关系等。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6、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平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第二单元光本单元中的科学概念1、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以及物体和光源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光是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但有时候反光也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

4、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光强热量就大,光弱热量就低。

5、物体吸收太阳光和热的多少和物体材料的特性、接受光的位置、角度有关。

6、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类一直都在研究如何接收更多的太阳光,以便获得更多的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就是一些成功的事例。

7、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构造、工作过程及简单原理。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以及变化本单元中的科学概念包括:1、知道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并知道这些地形的大致特点。

2、认识到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本背诵内容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本背诵内容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本背诵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变化1. 地球上的物质地球上的物质由不同的元素组成,元素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有近100种。

2. 物质的种类和性质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的分子间距离较近,没有流动性;液体的分子间距离较远,有一定的流动性;气体的分子间距离最远,可以自由流动。

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质地、透明度等。

不同物质之间的性质各不相同。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如物质的状态改变;化学变化会改变物质的组成,如燃烧过程中物质发生变化。

4. 测量物质的质量和容积量度物质质量的单位是克,量度物质容积的单位是毫升。

利用天平可以测量物质的质量,利用和量杯可以测量物质的容积。

第二单元:物体运动的规律1. 物体运动的均匀性和变速性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均匀运动或变速运动。

均匀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走过相等距离;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走过不相等的距离。

2. 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的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

速度的计量单位可以用米/秒、米/小时、千米/小时等表示。

3.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称为加速度。

物体的加速度可以为正数、负数或零,分别表示加速、减速和匀速运动。

4. 物体运动的轨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路径称为轨迹。

轨迹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

第三单元:声的传播和光的反射1. 声的传播声音是可以传播的,一般通过空气、液体和固体介质进行传播。

声音传播需要媒介介质和振动物体产生。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后会发生反射。

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后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3.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线在光滑的表面上发生反射称为镜面反射;光线在粗糙的表面上发生反射称为漫反射。

4. 光的折射光线在由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

折射会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本背诵内容的简要内容概述。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概念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概念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概念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一)(二)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 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能够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保持干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受到光照,放在黑暗的地方);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低温下)。

4. 种子发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要施肥。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

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动物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应寒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地面上来。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概念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2、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植物,一些动物生存离不开另一些动物的存在。

3、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三个条件;绿豆芽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阳光)、(土壤)等。

4、在探究影响种子发芽条件时,我们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在对比实验中只有(1 )个条件不同
5、不同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环境会影响植物,植物也会努力(适应)环境。

6、植物的根会朝有水的方向生长。

7、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8、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食肉动物)终止。

11、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2、当一种生物灭绝,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3、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片海洋)、(一块草地)等。

1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15、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6、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二单元光和热
1、像电灯这样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打亮的日光灯。

2、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3、物体在中间,光源和影子在物体的两边。

4、光源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
a.影子的(方向)变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b.影子的(大小)变化与物体同光源的距离有关。

c.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d.影子的(长短)变化与光源的位置高低有关。

4、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得到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5、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

6、一天中早晨物体影子(长),正午(短),傍晚又(长)了。

7、阳光下物体影子每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古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下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为(30万/千米每秒)。

9、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物体向着光的一面明亮、背光的一面黑暗。

10、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样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光也是(以直线)传播的。

11、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测量出从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

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8分钟),约(1.5亿千米)。

12、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光的多少与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有关。

光强温度(高),光弱温度(低)。

13、(凹面镜)、(凸透镜)把光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光很强,温度高。

14、(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能聚光的原理做成的,奥运圣火火种是利用(凹面镜)取得的。

15、普利斯特列利用(凸透镜)制得了氧气。

16、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与热源)。

17、白色物体反光本领(强),吸热本领(弱),升温(慢);黑色物体反光本领(弱),吸热本领(强),升温(快)。

18、物体与太阳(垂直)比与物体倾斜吸热快,升温快。

19、光线强烈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放大)。

20、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结合在一起。


21、夏天为什么人们喜欢浅色的衣服?(浅色衣服反光能力强,吸收热较少)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2、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的、崎岖不平的。

3、我们的家乡地形是(平原)。

4、我国西部地区多(高山)、东部地区多(平原)。

整个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5、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6、地球从外到内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7、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8、在地球内部,越往下,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9、地球深部的物质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运动。

10、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冰川)、(风)、(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11、受(温度)、(大气)、(流水)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风化)会改变地形地貌。

12、岩石→(风化)岩石碎裂→(继续风化)小石子和沙。

13、土壤是(沙砾)、(沙子)、(粉沙)、(黏土)、(空气)和(水分)、(无机盐)、(腐殖质)等物质的混合物。

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中间是(沙子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14、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

(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8、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19、(土壤有无植被覆盖)、(土地的坡度)、(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20、河流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1、河流对土地不但有(侵蚀)作用,而且也有(沉积)作用。

22、河流坡度较大的地方水流速度大,容易发生(侵蚀)。

坡度较缓的地方流速小,容易发生(沉积),所以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23、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现象发生。

(侵蚀)使土地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填平了低洼的地方。

24、人类自身的活动会改变地表形态。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在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

2、一定的拉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3、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人从滑梯上往下滑,都是受到(重力)的作用。

4、(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现状的力。

5、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距离越(远)。

6、橡皮筋在小车轴上绕线圈数量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

7、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就叫(反冲力)。

(喷气式飞机)、火箭、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8、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一个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施加更多的力)。

9、重力、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等力是可以测量的。

(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

10、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11、“力”的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一牛约等于(100)克力。

12、弹簧测力计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

13、使用测力计应注意:
A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零)”位置。

B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C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D弹簧伸长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保持一致。

14、运动物体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15、摩擦力是可以感觉到的,是可以测量的。

16、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量)、(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摩擦方式)有关。

摩擦方式有2种,分别是(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滑动)摩擦力大,(滚动)摩擦力小。

19、运动物体失去运动后自己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20、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的装置。

21、生活中我们有时要增大摩擦力,有时要减小摩擦力。

21、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设计花纹或增加压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安装滚珠或加润滑油)。

22赛车的设计特点:(1)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动力要大)(2)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空气阻力要小)(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不会翻车)。

(4)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轮胎不打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