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印度的文明
世界上古史 古代印度 第四章 11.18
国家雏形
• • • • • (1)选举国王 (2)国王被废黜、复选、复位的经历 (3)萨米提和萨巴存在,对王有制约作用。
公元前7世纪,存在着许多小国家,是以村 社和城市组成。
剑浮沙
犍陀罗 犍陀罗
居楼
般阇罗
婆蹉 支提
伽 尸
居 萨 罗 摩揭陀
(四)种姓制度
是印度复杂的等级制度,西 方也称为喀斯特制度。
(五)古代印度的历史特点
• 1、小国分立,自始至终没有形成一个真正 的统一国家。 • 2、社会经济结构以农村为主。 • 3、各种宗教盛行,祭司在政治生活中发挥 重要作用。 • 4、种姓制度深刻地影响着印度社会乃至人 们的日常生活。
(六)、本章重点
• 1、哈拉巴文化的特点
• 2、雅利安人国家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过程。
4、列国时代(BC6-4世纪)摩揭陀国家兴起,早期佛
教产生。 是奴隶制帝国和奴隶制度解体时期。
5、帝国时代(BC4-A.D4世纪)从孔雀帝国到贵霜帝国,
古代印度地图
印度河流域文明
(四)、史
• • • •
料
印度是一个没有史学传统的国家。 1、哈拉巴文化主要依靠考古资料。 2、雅利安人历史主要依靠 宗教典籍: 婆罗门教系统 经典 史诗 法经和法论 佛教系统 希腊罗马的记载:希罗多德、阿里安、斯特拉波 中国学者的记载:二十四史、求法僧人的作品 (《大唐西域记》《佛国记》)、《大藏经》
本质与影响
• 本质:种姓制度确立了统治与被统治的社 会秩序,体现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贵族对广 大平民和奴隶的阶级统治。 • 影响: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 封闭了不同阶层之间的交流,分散了社会 的凝聚力,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种姓与阶级的区别与联系:
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影响
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影响印度古代文明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其独特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和讨论。
本文将从社会结构、宗教信仰、艺术文化以及科学技术四个方面着重探讨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一、社会结构:古代印度的社会结构被人们称为“种姓制度”,这是印度古代文明的重要特点之一。
种姓制度将人们划分为四个主要的社会等级,分别是婆罗门(贵族和学者)、刹帝利(军事阶层)、吠舍(商人和农民)以及达利特(贱民、奴隶和服务人员)。
种姓制度给予不同种姓人群不同的权利和地位,造成了社会的严重分化。
这种社会结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在现代社会中,种姓制度已被废弃,但其对印度社会的影响仍然存在。
印度社会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和歧视现象,特别是对达利特群体的压迫和剥削。
然而,种姓制度也塑造了印度人民的文化和价值观,强调了群体的责任和社会秩序。
二、宗教信仰:印度古代文明中的宗教信仰是其独特性的重要方面。
古印度主要信仰印度教、佛教和锡克教。
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复杂的宗教之一,强调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
佛教源于古印度,后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成为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锡克教则是16世纪在印度产生的一种独特宗教。
这些宗教信仰塑造了印度的文化特点,丰富了印度人民的精神生活。
宗教节日、仪式和习俗成为印度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印度教和佛教的教义对印度艺术、哲学和道德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艺术文化:印度古代文明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和文化而闻名于世。
印度传统音乐、舞蹈、绘画和雕塑都具有浓厚的印度古代文明特色。
著名的木雕和石雕艺术展示了印度古代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印度古代文化也在文学和哲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史诗作品,以及《吠舍经》和《奥义书》等哲学著作极大地丰富了印度文化的内涵,并为后世的文学和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科学技术:尽管印度古代文明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贡献相对较少,但也有一些重要的成就。
七年级历史第4课知识点表
七年级历史第4课知识点表本文旨在为历史学习者提供七年级历史第4课的知识点表,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和记忆该课程的主要历史知识点。
以下是该知识点表:
一、中华文明古国与文化的起源
1. 中国历史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华文明古国的起源和特点
3. 文化的含义和作用
4. 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影响
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兴起
1. 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2. 粟特人的奴隶贸易
3. 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和古代两河文明的兴起
4. 城邦制度与两河文明的兴起
三、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1. 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2. 尼罗河的重要作用
3. 法老王的统治和繁荣时期的建设
4. 古埃及社会的结构和文化特点
四、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1.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2. 婆罗门教和佛教的兴起
3. 古印度的政治和经济
4. 古印度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
五、中国封建社会的起源和特点
1. 中国封建社会的起源和特点
2. 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度的产生
3. 封建制度的实行和演变
4. 封建统治的特点和影响
六、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
1.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
2. 修道院和皇权与教皇的斗争
3. 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4. 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七、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
1. 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
2. 儒家思想的兴起和影响
3. 道家和墨家思想的发展和特点
4. 佛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以上就是七年级历史第4课的知识点表。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历史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历史知识,从而提高历史成绩。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古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
古印度文明蓬勃发展的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以及多元的社会制度。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印度次大陆。
公元前2500年左右,位于今天巴基斯坦的印度河谷地区兴起了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是古印度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其城市规划和公共卫生设施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哈拉帕文化的人民从事农业、手工业和贸易,在农业方面尤其擅长水稻和棉花的种植。
同时,他们还发明了独特的印度污泥砖建筑技术,并创造了印度最早的文字系统——哈拉帕文字。
哈拉帕文化的兴起对后来的古印度文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公元前1500年左右,阿利扎文化代替了哈拉帕文化成为印度次大陆的主导文明。
阿利扎文化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恒河流域地区,其特点是充满了宗教和哲学的思想。
阿利扎文化流传下来的四大吠陀经典是古印度最重要的宗教文献,它们包含了宇宙起源、神的存在以及人类道德规范等众多宗教观念。
同时,阿利扎文化还出现了印度最早的社会分层制度——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将社会划分为四个主要群体,即婆罗门(贵族和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商人和农民)以及首陀罗(奴隶)。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印度经历了一段重要的时期,即吠舍国家的形成。
吠舍国家是由各个小国家合并而成的,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马哈托王朝和昆达国家。
马哈托王朝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统一了整个北方平原。
而昆达国家以其独特的政治和军事制度闻名,成为古代印度的重要力量。
在吠舍国家的统治下,古印度的文化和艺术得到了大力发展。
宫殿和寺庙的建造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其中最著名的是泰姬陵。
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繁荣。
此外,印度的科学和数学也有了重要进展。
数学家阿耐达发明了十进制数学系统,并将其用于解决各种计算问题。
他的一些著作成为了现代数学的基础。
总结起来,古印度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源远流长。
古印度文明有哪些
古印度文明有哪些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即已开始在印度生活。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古印度文明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古印度文明介绍公元前3500年之后,农业文明遍布印度河平原。
公元前2500年前后,印度河流域出现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先民开始使用文字。
公元前1500年左右,吠陀时代开始。
印度文明的中心渐次由西向东推进到恒河流域。
其后数百年间《梨俱吠陀》和其他吠陀经典问世,成为印度文学和哲学的源头。
吠陀文明为后来印度教的发展和印度文明的腾飞奠定基础。
公元前6世纪,各种哲学流派和社会学说并起纷呈,佛教和耆那教应运而生。
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专制帝国。
公元3至6世纪的笈多王朝时期,是印度古代文明发展的黄金时代,科学、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婆罗门教在这一时期经过改革演化为印度教。
公元10世纪之后,随着穆斯林入侵并建立政权,印度古典文明开始衰落。
在莫卧儿王朝统治中期,印度国力臻于鼎盛。
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对印度的征服。
1947年8月15日,印度获得独立。
古老文明获得新生。
印度古代文明最显著的特色是其宗教性。
历史上,宗教一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中心。
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印度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构成印度文明的三大板块。
印度教在建筑和雕刻方面,佛教在建筑、雕刻和绘画方面,伊斯兰教在建筑和绘画方面,都分别创造了众多传世艺术珍品。
因此,印度文明在世界文明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和独特的地位。
古印度文明序言印度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中国并列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印度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印度文明异常丰富、玄奥而神奇,凝聚着东方的智慧,散发着精神的魅力,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最早的印度文明发祥于印度河流域,史称印度河文明(约公元前2500-前1500年)。
早在印度河文明时代,印度土著居民就有了生殖崇拜和瑜伽观念,盛行母神、公牛(瘤牛)、男根(林伽)、圣树、蛇神崇拜。
八年级历史上册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古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文明的地方之一,其独特的文化和制度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概述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的哈拉帕文明,它是印度次大陆最早的城市化文明。
古印度文明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二、政治制度古印度社会主要由各个城市国家组成,这些城市国家相对独立,政治制度以君主制为主要形式。
君主是古印度社会的最高权威,但国家的治理也有赖于各级官员的协助。
古印度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君主与官员共同管理,体现了相对分权的思想。
三、经济发展古印度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其粮食产量世界上屈指可数。
同时,古印度也是亚洲最早的贸易国家之一,与其他古代文明展开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古印度还以手工业和纺织业著称,出口的棉布在世界上广受欢迎。
四、社会结构古印度社会分为四个阶层,也被称为“吠舍罗”制度。
最高阶层是婆罗门,他们负责宗教和学问;其次是刹帝利,是统治者和军事精英;再次是维沙,居于中产阶级;最低阶层是苏达拉,主要是从事劳动的阶层。
吠舍罗制度对古印度社会的组织和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宗教与哲学古印度特色鲜明的宗教是古印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教和佛教是古印度的两大主要宗教,对世界宗教产生了深刻影响。
印度教强调轮回转世、命运和个人责任的观念,佛教则强调慈悲、禅修和超越个人欲望。
六、对世界的影响古印度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
首先,古印度的数学和天文学为世界所瞩目,他们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和“零”的概念,并在几世纪前就掌握了高度精确的天文学知识。
这些对后世的数学和天文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古印度的文化影响力也不容忽视。
印度教和佛教传播到东南亚以及其他地方,成为当地重要的宗教信仰。
印度的文学、音乐、舞蹈和艺术形式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贡献。
古印度文明知识点
古印度文明知识点古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它产生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的印度次大陆,其遗产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
古印度文明的发展、贡献和价值是非常显著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古印度文明的知识点。
一、印度教印度教基于吠陀经,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也是印度最流行的宗教。
印度教认为,上帝无处不在,在万物中都有体现。
印度教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信奉的宗教之一。
此外,印度教也是中国佛教、日本佛教、藏传佛教等宗教的重要源头。
二、佛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它强调做好自己的心灵工作,将人从轮回中解脱出来。
佛陀以他的教导,将印度教的04个真理来彻底颠覆了,并创立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国际宗教。
三、吠陀经吠陀经是共有四卷的经典之一,目前价值极高,是研究古印度文化的重要书籍。
吠陀经起源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200年间,它是古印度最早的经典之一。
吠陀经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一切地理、政治、道德、宗教、科学、医学、哲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四、波斯文化的影响和古印度文化的影响波斯文化在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经过亚里士多德的介绍,影响了古印度文化。
在传来的物质之前,波斯文化在印度的哲学思想方面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古印度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古印度文化对世界上的文化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马来西亚等地区都受到了古印度文化的影响。
五、印度手工艺品著名的印度手工艺品有丝绸围巾、丝绸床单、石榴石饰物、珠宝、鲜花手环、纱线等。
这些手工艺品都以其华丽的外观和印度文化的传统风格而著称。
六、印度的瑜伽瑜伽起源于印度,是一种自我修行体系,益于身心健康。
印度的瑜伽已经深入到世界各地,成为一种流行运动。
七、印度的印度文化遗产印度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印度的历史、古代建筑、手工艺品、语言、佛教、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都是印度文化的遗产。
总之,古印度文明的知识点是非常丰富的,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广泛的领域。
它们为现代世界培养了数不清的优秀人才,也为现代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古印度文明具体都有哪些
古印度文明具体都有哪些古印度文明:畜耕施肥灌溉古印度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为了养活众多的人口,各个时期的统治阶级都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印度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也正好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在公元7世纪西游印度,并居住多年。
他返回唐朝以后写成的《大唐西域记》中就记载了古印度繁荣的农业经济。
其实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居民就已经开始了种植业。
在哈拉巴文化时期,农牧业生产都很发达。
考古发掘出的那个时期的城镇遗址中,发现了规模不小的谷仓。
那时人们已经发明畜耕,人们饲养了水牛、耕牛、山羊、绵羊、猪、狗和象等动物。
而且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制造的锄头和镰刀。
农作物品种也非常丰富,有小麦、大麦、水稻、豌豆、甜瓜、枣椰、棉花和胡麻等。
在吠陀时代,他们懂得了畜耕、人工灌溉和施肥。
到了吠陀时代后期,铁器的使用使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相对统一的孔雀王朝,政府设有高级官吏管理全国的水利事业,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到封建社会以后,即曷利沙帝国时期,古印度农业生产的水平更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封建社会过于漫长,古印度虽然造了成熟的自然农业经济,最终也没有从内部产生出资本主义经济,到后来,印度农业发展越来越缓慢,变得越来越落后了。
但是,古印度的农业仍然构成了国家的经济基础,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古印度文明:千年铁柱在哈拉巴文化时期,人们已经广泛地使用铜或青铜制造的斧、锯、凿、锄、鱼钩、剑、矛头、匕首、箭镞等工具和兵器。
大量出土的兵器和生产工具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锻打、铸造和焊接等技术,而且可能已经应用了熔模铸法(一种精密铸造工艺)。
到了吠陀时代,古印度人已经能炼钢了,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印度还向亚历山大出口过约3吨的钢材。
直到今天,在印度德里仍矗立着一根公元5世纪初芨多王朝时期制造的铁柱,它高7.25米、重约6.5吨,至今屹立不倒,几乎完全没有锈蚀。
古印度文明资料
外族入侵说 地质和生态变化说 内部阶级斗争说 大爆炸说 综合因素说
三大自然之谜:
(1)3000多年前印度“死丘”事件; (2)1908年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大爆炸;
(3)1626年北京王恭厂大爆炸。
——摩亨佐〃达罗 “死亡之丘”
古印度地图
今印度地图 哈拉帕文明
哈拉帕遗址
第4课
古印度文明
一、哈拉帕文明
1、完备的农业:
达罗毗荼人
(公元前 2300——公元前1750 年)
印度河流域古代居民是 世界上最早的棉花栽培者 2、发达的手工业: 3、繁荣的商业贸易 4、精心的城市建筑: 5、印章文字:
哈拉帕遗址
完备的农业 哈拉帕文明已 进入青铜时代
牛 车
农 具
发达的手工业
出无数苦果,如果断绝“业” 基 和“惑”,苦果自然随之断绝,本 就可以达到“寂灭为乐”境界 。 主 谛”。佛教所说的“道”就是 涅槃之道。人生最苦,涅槃最 乐,这就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
众生平等:提倡各个种
姓都可以参加宗教生活, 在教徒之间没有等级差别。
道谛 :要达到这种理想的境 张 因果轮回:现世之罪福 界,就必须修道,这就是“道
哈拉帕)
雅利安人)
商周
黄河
古希腊 爱琴海
分封制、 青铜器 宗法制 雅典民主 城邦 政治
甲骨文
三大宗教
名称 创始人 创立时间 创立地点 教义
佛教
基督教
释迦牟尼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
二、种姓制度 婆罗门 婆罗门教神话:
诸神分割了原人普鲁沙的身体,用 他身体的不同部位创造出了四个不 同的种姓。他的口变为婆罗门(僧 刹帝利 侣贵族),双臂变为刹帝利(王族 官吏、双腿变为吠舍(一般公社成 员),两脚则变为首陀罗(被征服 的土著居民)。
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我国西汉时称之为“身毒”,东汉时称之为“天竺”,唐玄奘取经归来以后始称之为印度。
从地理上说,古代印度与现在说的印度次大陆相当,包括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发源于中国境内冈底斯山脉的印度河,在众多的支流汇聚中从东北向西南方向穿越巴基斯坦的领土,注入阿拉伯海;这里气候干燥,在河谷不远处就有沙漠。
东部的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雪峰丛中,它的条条支流由西北向东南横贯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的次大陆东北部,在孟加拉国境内注入孟加拉湾。
印度河和恒河所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是世界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依据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考古成果,印度河流域从公元前3000年中期已形成相当发达的农业文明。
这种文明的遗址首先发现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蒙哥马利县的哈拉巴,故称之为“哈拉巴文明”。
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点在公元前7000年就出现在印度河流域。
位于今天巴基斯坦的那两座城市摩亨佐· 达罗和哈拉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
根据考证得知,哈拉巴文明自那以后便一面向内陆,一面在阿拉伯海沿岸传播开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开垦贫瘠的平原,并构筑河堤来保护城市,用以抵挡捉摸不定的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水。
作为存在着强大中央政府的明显证据,哈拉巴的城镇都是按照同一种周密设计用城墙围成的居住区,城内有整齐的街道和街区、粮仓、下水道,以及所有其他的文明设施。
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铜器,这表明古印度人已经掌握了对金银等金属的加工技术。
从出土的各种美妙绝伦的手工艺品和奢侈品中,可见当时工匠的精巧技艺。
制陶和纺织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部门,染缸的发现表明当时已掌握纺织品染色的技术,纺织业与车船制造业等也高度发达。
城市的繁荣使哈拉巴的商业盛极一时,不仅国内贸易活跃,国际贸易也特别频繁。
大量古迹遗址的发掘充分证明了它与伊朗、中亚、两河流域、阿富汗,甚至缅甸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古代东方文明之古印度文明
精湛的造型艺术:陶器上有优美的动植物 图案。出土的一尊青铜舞女的塑像,是雕 塑艺术的精品。舞女发型优美,身材苗条, 右手叉腰,左手持物,戴了20多个手镯和 臂镯,胸前又有项链和椭圆型大花饰,形 象生动、优美、逼真,展现了高超的艺术 技艺。此外还有令人称奇的精美金银珠宝 饰物。
文学:有文字记载的文学作品尚未发现,但口头 文学、民间故事和寓言可能已经成就斐然。 在 罗塔尔发现的一个彩陶罐上,画着一只栖在树上 的乌鸦叼着一条鱼,树下有一只状似狐狸的动物。 它显然表现的是这样一个寓言:树下的狐狸赞美 乌鸦,使之张口,结果口中的食物落到地上,被 狐狸所得。此寓言流传甚广,后来印度的《五卷 书》和古希腊的《伊索寓言》都收录了这一故事。
6、宗教和文化
印度河文明已有丰富多彩的文化: 宗教信仰:崇拜各种神纸和偶像,特别是 崇拜母神。人们还普遍崇拜男性生殖器、 石头、树木和各种野兽,特别是公牛。
(带 生有 殖四 崇神 拜立 )像 的 林 伽
文字:出土的印章文字是印度最早的文 字。文字符号有400~500个,其中基本 符号有62个,后来又简化为22个。
7、印度河文明时期的特点
第一点,缺乏大的变革。全面计划后而建立起 来的两个主要城市,主要设计是相同的。直到印 度河文明的末期,两个城市都没有改变。如此一 贯、连续的传统世上从来没有过:控制这一纪律 严明的社会的也许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 第二,印度河城市没有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那 样的公共纪念物或陈列品,这儿没有大的会议厅 (除摩亨佐· 达罗外)。 第三,暴力机构非常薄弱。在摩亨佐· 达罗发 现的武器同精良的工具比起来是拙劣的。在每个 城市的一边出现一个“城堡”小丘,哈拉帕后来 在上面设了要塞(但十分简陋)。
一、印度的历史风貌
(一)民族和语言 印度居民成分包括所有不同人种——黑人,黄 人和白人及棕色人种.印度因而是多种族、多民 族的国家。古代富庶的印度是众多外部民族向 往的乐土。漫长岁月中,先后有来自非洲、欧 洲和亚洲的黑种人、白种人和蒙古种人来这里 定居。此外,印度有数以百计的民族和众多的 部落。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民族就有10个。这 些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印度还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操不同语言并信 仰不同宗教的不同民族产生了不同的文化。
古印度文明
婆罗门教
• 是印度古代宗教,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 “吠陀”有知识、学问的意思。他们认为, 人分为四个种姓完全出于神的意志,是天 经地义的。主张“轮回报业”说,人生是 一种轮回转世的循环。宣扬凡循规蹈矩、 安分守己者来生可以升为较高种姓,否则 比将降为较低等级的种姓,甚至畜生。 • 教义:要人们忍受人世间的一切痛苦,逆 来顺受,不做反抗,从而成为奴隶主阶级 的统治工具。
圣牛之印
• 印章文字是印度最早的文字,也是古印度 进入文明的标志,这种文字刻在陶器和金 属制品上。在第一枚印章文字于19世纪中 叶在哈帕拉出土之后,相机又在哈帕拉和 摩亨佐达罗遗址出土了近3万枚类似的印章。 • “圣牛之印”印章出土于摩亨佐达罗遗址, 上面刻有一头公牛。今天,牛在印度被视 为圣牛。
佛教
• • • • • • •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众生平等 基本教义:四谛说 苦谛:世界上充满着痛苦 集谛:探讨造成痛苦的原因 灭谛:断灭世俗诸苦得以产生的一切原因 道谛:阐明进入理想的无苦境界所应遵循 的方法和途径
佛教在古代印度所起到的作用
• 积极:主张众生平等,提倡各个种姓都可 以参加宗教活动,这对把首陀罗排除在外 的婆罗门教具有进步意义,其作用是积极 的。 • 消极:佛教所说的平等绝非世俗生活上的 平等,其指的是在宗教领域内的平等,它 引导人们脱离现实社会,打到虚无缥缈的 涅槃境界,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是要他 们安于现状,不去反抗统治者的剥削和压 迫,起了麻醉人民斗志的消极作用。 • 其实质是代表了统治阶级利益。
种姓制度
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思为颜色、 品质。 它是在雅利安人向阶级社会过渡的过程中 产生的,雅利安人把被征服的土著居民称 为“达萨”意思为“敌人”也指奴隶。根 据肤色划分居民等级是种姓制度的起源。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时,处于原始社会解体阶 段,随着社会经济与劳动分工的发展,雅 利安人内部出现贫富分化,出现了婆罗门、 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瓦尔那集团,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古印度文明
1922年发现,遗址200 多处。盛期:2500BC---1750BC
典型遗址:摩亨佐•达 罗和哈拉帕
古代世界面积 最广阔的青铜文化
创造者:土著?雅利安人?西亚
的苏美尔人(从波斯湾带来苏美尔文明,
而后与本土文化相结合)?
衰落:神秘消亡:河流改道,气候 干旱;雅利安人毁灭说;洪水说;污染 瘟疫说;地力枯竭说
(二)古印度文明的历史阶段
1.印度河文明 2.印度-雅利安文明时代(公元前1400年-公元 7世纪 )。又称吠陀文明。 3.印度教文明时代(公元7世纪-1206年) 4.伊斯兰-印度文明时代(1206年-1757年) ——四个文明都不曾统一过整个次大陆
1.印度河文明
前3000年-前1800年, 习惯称为“哈拉巴文化”。
第二个特征是婚姻的规定。只能在种 姓内部通婚,“顺婚”可以,“逆婚” 不允许。
第三个特征是等级制。种姓从高到 低分为四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 首陀罗,此外还有贱民。各个等级享有 不同的宗教、经济、政治、日常生活的 待遇。
第四个特征是种姓之间具有隔离性。 每一个种姓都有自己的“法”,即道德准 则,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禁忌与风俗,形 成自己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彼此之间不 能相通。地理隔离和社会隔离是主要表 现。
18世纪-至今为近现代文明阶段
17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入侵; 1849年英国征服印度;1947年8月印度 独立。
二、种姓制度
(一)种姓制度的产生和基本特点 (二)种姓制度的宗教基础 (三)种姓制度的变化 (四)种姓制度的社会作用
(一)种姓制度的产生和基 本特点
1.种姓制度的产生
雅利安人的入侵是形成种姓制度的直接动 力。
与种姓制度对等的两个梵语是瓦尔那(前10 世纪)和伽提(前4世纪)。
古印度社会与文明的观察与理解
古印度社会与文明的观察与理解古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在两河流域和豪萨那河流域的发展,表现了与时间对抗的艰辛。
这里的人们通过创造许多不同的技术和文化实践,培养了一种独特而复杂的文化传统。
这篇文章将试图了解古印度的社会和文明,以及它们影响我们现代世界的方式。
从城市规划到艺术和文学,古印度的文明形式在许多方面具有独特性。
在商业和经济方面,古印度采用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结构,称为“吠舍制度”。
这是一种把人群分成不同级别的系统,被统治者用于管理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个系统的基础由四个种姓组成,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是神职人员和学者,刹帝利是军队领袖和行政人员,吠舍是工人和商人,首陀罗是谷物收割工和渔民。
每个种姓都有它们的特权和职责,人们不能从一个种姓变成另一个种姓。
在其他方面,古印度文明也影响了建筑和城市规划。
城市通常是以圆形构成,以政治和宗教中心为中心。
城市内有许多寺庙、神庙和其他客人道路,也有许多设施,如公园、健身房和音乐馆,是人们学习和社交的场所。
此外,古印度的文学和艺术也极其发展。
在语言和文学方面,将素娥茨为莎士比亚的存在;此外,印度古代的艺术和建筑展示了对美的独特概念,往往和宗教经验和哲学观点有关。
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和格式,包括细心的木雕、石雕和铜像。
另外,印度还有各种各样的陶瓷和纺织品,如丝绸和毛织品,它们的织物技术已经传承到我们现在的文化中。
但是,古印度文化的复杂性不仅仅体现在艺术和技术上。
它也表现在哲学和宗教方面。
在宗教方面,古印度有多种形式的宗教信仰和实践。
其中最广泛的是印度教,是一种包罗万象的信仰系统,它是由许多不同的神和形式化实践构成的。
宗教对印度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与日常实践和经验融为一体。
例如,牛被视为圣物,它们经常出现在印度教实践中。
在哲学方面,古印度也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理念。
例如,耆那教提供了对存在的一种哲学解释,其中涉及到人生和道德的问题。
大学世界通史第四章 上古印度
上古印度
摩亨佐·达罗
第四章
第一节
上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文明基本概况
第二节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三节
上古印度文明历程
哈拉巴文化 吠陀时代 列国时代 孔雀帝国时期 贵霜帝国时期 上古印度文化
了解上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与居
民情况
梳理出上古印度的文明进程
关注孔雀帝国与阿育王的统治 重点掌握印度的种姓制度及佛教的产生与
衰亡:BC1400年左右,突然衰落消失,消失的原因尚无定论。
衰落原因: 河流改道,气候干旱;雅利安人毁灭说;洪水说;
污染瘟疫说;地力枯竭说 被一场特大的爆炸和大火毁灭的。巨大的爆炸力不仅使古城半 径1公里内所有建筑物被摧毁,而且使走在街上和呆在家里的人和动 物,都不幸遇难。这种巨大的爆炸力来源于大气中电磁场和宇宙射 线的双重作用。空气中非常活跃的化学微粒,导致气溶胶的产生, 并迅速积聚占据了广阔的空间,形成大小不等的球体。这种物理化
12.8
著名的桑奇佛塔
五、贵霜帝国(45-250年)
一、概况
公元一世纪,大月氏人建立的贵霜王朝从中亚兴起, 向南征服印度北部,形成强大帝国。帝国在第三代国王 迦腻色迦统治时期(公元78-101),达鼎盛,其疆域西 起伊朗东部、东至恒河中游、北起咸海、锡尔河、南达 印度纳巴达河,成为纵跨中亚和南亚的庞大帝国,与当 时的罗马、安息、东汉中国并列为当时世界四大帝国。 不过,贵霜帝国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国内民族矛 盾和阶级矛盾尖锐。3世纪时帝国分裂为若干小国。
的平原地区,土质肥沃,适于农耕,是上古印度文明和恒河文 明的发祥地。
二、气候与环境
影响印度气候的有两大因素,一是季风,一是炎热。不过在 最早文明发达的地区,即印度河和恒河平原,最重要的气候特 征是 炎热。每年除12月至2月这三个月还算凉爽外,其余时间 都很炎热,在五六月份之间,有时气温可高达摄氏四五十度。
古印度的文明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南印度(公元前200~公元750):在南印度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几个藩属,每个藩属都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行政系统和收税机关。
猜你感兴趣:
1.古印度莫卧儿帝国历史
2.古印度的历史
3.古印度文明有哪些
4.古印度文明
5.古印度历史文化介绍大全
6.古印度的文明成就
古印度灭亡原因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古印度又称之为古巴比伦,他们也拥有不俗的历史文化,想知道他们的历程吗?下面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编分享的古印度的文明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古印度的文明发展历程介绍
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为印度河流域文化和恒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铜时代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3200年~前1750年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前2000年。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著名的吠陀时代。
萨塔瓦哈纳时期(公元前100~公元200):萨塔瓦哈纳王国300年的历史使德干文化与北方文化互相结合。那里的国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罗门,并且对部落地区实行军事统治。
笈多王朝(320~540):当时王权缩小,官职已经世袭,外贸不断萎缩,种姓种类和不可接触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庙里日益普遍。
4.古代印度文明
第一节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印度主要历史线索:公元前1500年上溯为哈拉巴文化时期。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征服印度次大陆,种姓制度逐渐形成。
公元前300年左右,孔雀王朝建立,旃陀罗笈多的孙子阿育王时代,孔雀王朝达到鼎盛,佛教盛行开来。
公元300年左右,笈多帝国建立,到沙摩陀罗笈多统治时代,笈多王朝势力一度达到马来半岛、印尼的苏门达腊和爪哇等地。
11世纪时,伊斯兰开始对印度的征服,1206年,由来自阿富汗的突厥人建立了穆斯林政权德里苏丹国。
公元1500年左右,蒙古人后裔的莫卧尔王朝建立。
公元1498年,葡萄牙人登陆印度,标志着欧洲人染指印度次大陆的开始。
一、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一)主要知识点1、古代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地区。
我国《史记》,《汉书》称为身毒,《后汉书》称为天竺,唐代玄奘改译为印度。
印度作为地域名称是从印度河的名称引申而来的。
2、目前大体可以推测,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300—前1750年。
(二)名词解释1、哈拉巴文化:南亚次大陆古老的青铜文化(约公元前2300前1700年),1921年由考古学家最早发现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境内)而得名。
以后又在其他地区陆续发现250多处类似文化,通称为“哈拉巴文化”。
该文化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比较发达,铜器和青铜器已经广泛使用。
城市是该文化的重要特色,已发现的有哈拉巴与摩亨佐·达罗等,估计已形成城市国家。
该文化的创造者尚不清楚,可能是南亚次大陆的古老居民达罗毗荼人。
对于该文化衰亡的原因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尚待进一步解决。
2、摩亨佐·达罗:古印度哈拉巴文化遗迹之一,位于现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内,1922年被考古学家发现,是哈拉巴文化中保存最完整的遗址之一,从中可以了解到哈拉巴文化城市结构的特征,城市分卫城和下城两部分,城市规划良好;现代学者估计其人口约为35 000人,从城市建筑物的大小推断当时社会已经出现阶级差异;应该已经形成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农村组合而成的城市国家。
古印度文明
梵文为印度雅利安语的早期名称。印度教 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其语法和 发音均被当作一种宗教礼仪而分毫不差地 保存下来。 19世纪时梵语成为重构印欧诸语言的关键 语种。
古印度可谓世界人种的大熔炉。 主要有矮黑人、原始奥大利亚人、 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波斯人、 希腊人、大月氏人、白匈奴人等, 说得确切些,就是三大人种(黄种、 黑种、白种)都有,方言竟多达200 种以上,所以古印度居民的构成比 较复杂。
印度河文明最著名的工艺品也许是一些图 章,通常以块滑石制成,种类有别而独具 特色。图案包括各式各样的动物,既有象、 虎、犀牛和羚羊这类真实的动物,亦有幻 想或拼合而成的动物,有时也雕刻人形。 还发现过少量印度河石雕品,通常很小且 为人像或神像。此外也发现过很多动物和 人的小型赤陶雕像。
阿旃陀石窟,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孟买东北388公里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共有29个佛教石窟,是从公元前2世纪到7世纪(650年)的石窟作品。石窟的 建筑有佛殿和僧房两种,内有大量的以佛教为题材的精美绘画和雕刻,也有以 现实为题材的作品,体现了古印度艺术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技巧,是建筑、雕刻、 绘画三种艺术结合的范例,被誉为世界艺术精萃之一。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一个半岛,其状略如不规则的三角形。 古代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 不丹等国,面积很大。 印度半岛北依喜马拉雅山、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 濒阿拉伯海,这种“一面围山,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构成 了古印度的天然屏障,使其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使其形成 了独具面貌和个性的文明单元。在地理学上,这一地区又被 称为南亚次大陆或印度次大陆。除海上交通外,几乎只有西 北部兴都库什山脉有一些较低的山口可与外界相通其中以白 沙瓦附近的开伯尔山口最为有名。
古老印度文明的传承与演变
古老印度文明的传承与演变古老的印度文明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与传承。
印度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哲学思想,深刻影响着整个印度次大陆。
从古代文明的起源到现代印度的发展,印度文明一直保持着其独特性和风格。
本文将探讨古老印度文明的传承与演变。
古印度文明的传承古代印度文明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哈拉帕文明,这个古老文明位于现今印度南部、巴基斯坦西北部和阿富汗东部,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化文明之一。
哈拉帕文明被认为是亚洲及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明者,她发明了方形城市布局、地下排水系统、砖石建筑、公共浴池等,被誉为“印度的雅典”。
此外,哈拉帕文明还拥有一套特殊的象形文字,至今仍无法破译。
哈拉帕文明灭亡后,古印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创造了世界著名的梵文,同时诞生了印度教、佛教等宗教。
印度教信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印度教教义中,婆罗门教和吠舍(婆罗门教中的次等阶层)是最古老的宗教。
印度教教义中,有着对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精神净化和种姓制度的解释。
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吠舍、维萨和苏达拉,寺院、城堡、城市和乡村随处可见各个种姓的人。
印度教中的印度教各种神祇和领袖教导信众如何在这个轮回中行事、祈祷、奉献和服务。
佛教是古印度文明的另一重要宗教,由释迦牟尼所创立。
佛教主张“入世”, 解除人们的痛苦和悲哀, 所谓四谛和八正道”是佛教的基本教义,其宗旨是要超越世俗和个人利益的困扰, 实现心灵的平和 .此外,古印度文明在戏剧、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领域也有着令人赞叹的成就。
印度舞蹈以其华丽的服饰、奇特的编排和美妙的音乐而闻名。
此外,在印度音乐方面,这个国度也有着源远流长的音乐历史和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
古印度文明的演变随着历史的发展,古印度文明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印度文明。
印度在历史上曾经得到过希腊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等西方文明的影响,这些文明对印度的宗教、语言、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亨佐˙达罗
印章文字
圣牛之印
桑奇佛塔
印度佛塔
【释迦牟尼的家庭成员】
释迦牟尼的父亲,是迦毗罗卫的国王,名首图驮那,汉 译净饭王。母亲名摩诃摩耶,是与迦毗罗卫城隔河相对的 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根据当时的风俗,摩耶夫人回母家 分娩,途经蓝毗尼花园,即今尼泊尔南部波陀利耶村的罗 美德寺院处,生下了释迦牟尼。 摩耶夫人在释迦牟尼出生后的第七天去世。幼年时代的 释迦牟尼是由他的姨母波阇波提养育的。他从小学习当时 教养王族应具备的一切学问和技艺(即五明)。16岁(另有 17岁、18岁之说)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 罗睺罗。
电影《 阿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剧照
南 亚 次 大 陆
印 度 舞 蹈
印度服饰
印度服饰
观音菩萨
哈拉帕文明复原图
摩亨佐达罗毁灭之谜 谁是印度古代文明的主人?随着哈拉 帕和摩亨佐· 达罗古城的发现和发掘, 迷雾终于拨开,历史以其无可辩驳的 真实,向世界宣布:是黑色皮肤的土 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印度古 代灿烂的文明,而不是入侵的雅利安 人。印度河流域无愧是世界文明的发 祥地之一。 原来它是被一场特大的爆炸和大火毁 灭的。巨大的爆炸力不仅使古城半径1 公里内所有建筑物被摧毁,而且使走 在街上和呆在家里的人和动物,都遭 到了毁人性的杀戮。原来是自然灾害 摧毁了这座繁荣而美丽的古代城市。 科学家证实,这种巨大的爆炸力来 源于大气中电磁场和宇宙射线的双重 作用。空气中非常活跃的化学微粒, 导致气溶胶的产生,并迅速积聚占据 了广阔的空间,形成大小不等的球体。 这种物理化学性球体有的被称之为 “冷球”,这是一种未曾燃烧起来的 色暗不透明的“黑色闪电”;有的是 一种“发亮”的球体,呈柠檬黄色或
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
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
哈拉帕文明
文明创造者:达罗毗荼人 文明创造者:达罗毗荼人 文化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世界上最早栽培棉花 手工业、商业发达 城市规划和建设 印章文字:印度最 早的文字
古 印 度 文 明
文明特征
产生时间
种姓制度
产生背景
四个种姓 种姓制度实质 种姓制度影响 产生时间,创立者
印度国旗:橙色象征勇敢、献身精神, 白色象征纯洁和真理,绿色表示生命。 中央24根轴条组成的法轮,代表神圣、 真理和进步。
国徽:阿育王根据佛教的典章为他的臣民制定了严格的道 德规范。为了严明戒律,公诸世人并使之永久保留,阿育 王下令把诏令戒律刻在全国各地带有狮头的石柱上。这些 相背而立的威严的雄狮石柱记载了古代印度的强盛,现在 成了印度的国宝。1950年印度人民选择这些古老的雄狮图 案作为国徽,以此来弘扬印度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第4课 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王国,古印 度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整个南亚次大陆, 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 卡等国家。古印度最古老的文明是印度河流域 文明(又被称为“哈拉帕文明”)。考古发现, 印度最早的文字是印章文字。印度的种姓制度 是怎么回事?印度的宗教呢?(《西游记》?)
怀疑是释迦牟尼的舍利子
【舍利子】
相传佛陀入灭后,弟子们焚化佛祖遗体,于灰烬中得4 颗牙齿以及指骨、头盖骨、毛发等物。弟子们将佛祖真身 舍利起塔供养,顶礼膜拜。后来,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 分成八万四千份,分别盛入宝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养, 其中有许多传入中国。在历史烟云的变幻中,绝大多数舍 利被散失、湮没、毁坏。不幸中的万幸,1987年在法门 寺的地宫中发现了许多唐代古物,这颗世界上惟一的佛指 舍利即在其中。出土时,佛指舍利用五重宝函包装着,高 40.3毫米,重16.2克,其色略黄,稍有裂纹和斑点。据史 料记载,唐时,该舍利“长一寸二分,上齐下折,高下不 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隐痕,色白如雨稍青,细 密而泽,髓穴方大,上下俱通”。所记与实物吻合,只是 颜色因受液体千年浸泡变得微黄了。
早期佛教
佛教教义,实质 佛教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