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特征的分析
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多时间尺度降水分布和传播特征
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多时间尺度降水分布和传播特征吴有训;束长汉;程雪生【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1(27)23【摘要】针对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笔者采用美国NCEP/NCAR全球日平均分析场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存在准35天、准18天和准8天周期变化现象。
准35天周期低频降水从西南传播至淮河流域南部,另一方面从西北方向传播至淮河流域中南部;南海为低频降水传播源地也很清楚。
降水的周期愈短,传播特征愈不明显。
200hPa与850hPa水平散度差与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水平散度差>0(<0)对应降水区域(无降水区域),降水的传播与水平散度差基本一致。
200hPa与850hPa水平散度差是不同时间尺度地面降水的预报因子。
【总页数】7页(P276-282)【关键词】淮河流域;降水;水平散度差;传播特征;小波分析【作者】吴有训;束长汉;程雪生【作者单位】安徽省宣城市气象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34.5【相关文献】1.1998年夏季安徽及其邻近地区多时间尺度低频降水的活动和传播特征 [J], 矫梅燕;吴必文;吴有训;王周青2.1960-2014年淮河上中游流域年降水和主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J], 王景才;徐蛟;蒋陈娟;黄金柏3.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多时间尺度低频降水的活动和传播特征 [J], 朱乾根;徐国强4.近60年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 [J], 冯志刚; 梁树献; 徐胜; 徐时进; 李文杰5.淮河流域夏季极端降水频次空间分布的客观分类及其形成机理 [J], 卢睿;朱志伟;李天明;潘晓;江叶艳;陆雅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7年淮河洪水和防汛调度
细 致 的研 究 ,为 治 淮 和 淮 河 防 汛 提 供 库群联 合调度 的拦洪错峰 作用 。
有力的技术 支持 。一 是要研究 淮河 内
同志们 ,淮 河抗洪 工作事关 沿淮
淮河 防总和沿淮各省 要根据 治淮 涝 问题及对 策 。从淮 河洪涝 灾害形成 人 民的生命财 产安全 , 事关 国家发展 、 工程建设进展 情况 ,继续 抓紧编 制和 机理 、 洪涝关 系 、 涝对干流 影响等方 稳定 大局和 和谐 社会建设 ,责任 重于 治
针对今 年淮河 大水暴露 出的洪涝 淮河洪水 预报水平 和精度 ,合理 确定
领 导 干 部应 急 指 挥 和处 置 能 力 的培 关 系 、 蓄关 系 、 行 干支流 防洪关 系 等涉 水 库错峰调 度的时机 和条件 ,明确联 训 ;加强各 级防汛机构 能力和应 急抢 及治淮全 局的重大 问题 。要 进行深 入 合 调度原则 和调度方 案 ,充分发 挥水 险 队伍 的建设 , 配备必要 的设备 。
统计 :在黄河夺淮 ( 14年 )以前 的 19 但 由于孕灾 的气候特征 、特定 的地理 新 中国成 立 以来 ,淮河 经过 系统 特 征以及不对 称的水 系分布 等 自然条
17 3 9年 中流 域 共 发 生 洪 涝 灾 害 15 治理 , 灾造 成 的损 失显著 减少 , 7 水 特别 件难 以改变 ,淮河 出现 水灾 的概 率仍
积极推进资源整合 和信息共享 ;强化 工作 ,进一步 明确行蓄 洪区 、人 海水 流 、 重点地 区应采取综合措 施 , 全力抗
监 测预报基础设施 建设 ,不 断提高 预 道 、临淮 岗和重 点大型 水库等工 程 的 洪抢 险确保 安全 ; 对于一 般地 区 , 遇超 报水平 ; 完善 防汛预警体 系 , 加强突发 调度运 用条件 和相关 工作 程序 ,提高 标准洪水 时应适 当地 有保有 弃 ,尽量
淮河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6・2 1 1- 4
6 2 — .1 ・8 71
72-4 ・3 2 836 ・~
西风槽 , 低空急流 , 切变线 。 涡。 低
西 风槽 , 空 急 流 , 变 线 , 涡 。 低 切 低
西 风槽 , 低空 急 流 , 变 线 。 切 切变线 , 涡, 塞气流 。 低 低
豫 南 、 皖 北 部 及 鲁 东 南 大~ 雨 , 皖 的 淮北 大 暴 雨 。 苏 暴 苏
洪 汝 河 、 颍 河 中 下 游 以及 邳 苍 地 区到 连 云 港 大 到 暴雨 。 沙
61 ・O
华北冷涡低槽 , 变线。 切
沂 沭 泗 地 区 中一 雨 , 四 湖地 区大 暴 雨 , 部 特 大暴 雨 。 大 南 局
河 出现 自 15 9 7年 和 17 9 4年 以来 的最 大 洪 水 。
2 天气 形势 与暴 雨特 点分析
1 流域 概况
21 主 要 暴 雨 过 程 的 天气 影 响 系统 . 淮 河 流域 位 于我 国东 部 , 跨 河南 、 徽 、 苏 、 东 四 地 安 江4 o m, 域 面 积 2 东 0k 南 0k 流 7万 k 2 m 。以
沿淮及其南部普 降暴一 大暴雨 , 其它地 区大一 暴雨 。
中 游沿 淮 和淮 南 及 里 下 河 地 区 暴 雨一 暴 雨 , 部 特 大暴 雨 。 大 局
沂沭河中、 游暴~ 暴雨。 上 大 上 游沿 淮 及 以南 地 区暴 一 暴 雨 , 它 为 中 一 雨 。 大 其 大
表 1 19 9 1年 汛期 淮 河 流 域 主 要 暴 雨 过 程 的 天气 影 响 系统 统 计 表 暴 雨 日期 天 气 系 统 主 要 降雨 区
51—5 ・8 2
2007年7月8-9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过程MCS观测分析
关键词 : 特大暴雨 ; 线状 MC s淮河 流域 ; S; 观测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4 812 . P 5 . 1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4 9 4 (0 20 — 0 7 1 10 — 0 52 1)2 0 9 — 0
C iaMe ooo i l d ns ain Wua 30 4 2Sae e aoaoyoSvr Wete hn t rlgc miirt . h n4 0 7 ; . t KyL brt ee ah r e aA t o t r f e ,
C i sA a e yoMe oooi l c ne B rn 0 8 ) hn e cdm e f t rl c i cs eig1 0 1 e g aS e , 0
c si ev i i cue re S,n er d s r Ta ig ie donn rtom MC , edn rto MC n m e - es e ay a sdb t e vh rn sa y h MC sa d himoe e ri n n / jiigsai r S L aigsai r t a n l A t f t f m SadE b d
Ab ta t s r c :Usn a a , a el e a alb e i tn i eo s r a in , a i s n ed t n i g r d r s t l t , v i l e sv b e t s r w n o d aa a d NCE al e n y i d t , h v l t n c a a tr i a n v o P d i r a a ss a a t ee o u i h r ce — y l o
淮河流域2007年雨季环流、影响系统及天气特征分析
淮河流域2007年雨季环流、影响系统及天气特征分析周述学;黄春生;张晓红;彭余海【期刊名称】《气象科学》【年(卷),期】2008(028)0z1【摘要】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分析淮河流域2007年雨季洪水期间大气环流及影响系统的时空分布,对雨季偏长及致洪暴雨气象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淮河流域雨季偏长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伸入大陆稳定脊线位置以及中高纬度建立稳定的阻塞高压有密切的关系;出现的持续性暴雨都与中纬度附近稳定的横槽或低压带有关;暴雨都是多个影响系统叠加的结果,与它们的位置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影响系统主要有低层切变线、西南涡和急流.2007年淮河雨季期间来自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东南气流和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对淮河流域降水区水汽的输送起主要作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增强了上升运动,为持续强降雨提供了动力条件,并触发能量的释放.【总页数】8页(P56-63)【作者】周述学;黄春生;张晓红;彭余海【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93;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合肥,230061;安徽省蚌埠市气象局,安徽,蚌埠,233000;淮河流域气象中心,安徽蚌埠,233000;安徽省蚌埠市气象局,安徽,蚌埠,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2【相关文献】1.2007年淮河流域雨季暴雨多尺度环流分析 [J], 张晓红;贾天山;胡雯2.2007年淮河流域暴雨期间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J], 桂海林;周兵;金荣花3.淮河流域2007年雨季环流、影响系统及天气特征分析 [J], 周述学;黄春生;张晓红;彭余海4.淮河流域(河南段)连续性暴雨天气分型及环流背景 [J], 梁钰;王君;吴璐5.洞庭湖流域雨季极端降水事件的环流演变特征分析 [J], 龙浠玉;张新主;章新平;李巧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2007年淮河大水的思考
45 . m。其 中王 家坝至润河集河段 超过 以人 为本 、 学 防洪 、 法 防洪 ,0 7 没有 实施 移 民迁建 的城 东湖 、城西 湖 、 6 科 依 2 0
保证水位 , 王家坝 7月 1 1日最高水位 年淮河 防汛抗 洪取得 了巨大成绩 。实 和方邱 湖等行蓄洪 区 ,由于需要转移 2 . m, 95 为加快 治淮 的决策 是 人员 多 , 9 润 群众安置难 , 难下达分洪命 很
台、 蚌埠 和浮山等几处 卡 口段 , 行洪能
位持 续时 间长 、 行洪不 畅 , 特别是蚌埠
二 、 0 7年 淮 河 大 水 暴 露 出 的 主 力不够。20 20 0 7年淮南和蚌埠等站高水
洪 泛 区和行 蓄洪 区 内 4 0万人 实施 了
出 01m; 洪 峰 流 量 比 2 0 年 8 % ; . 7 03 4 经济损 失 15亿 元 , 2 0 5 比 0 3年 下河等低 洼易涝地 区。 据分析 ,0 7 2 0 年
(6 0 /)大 4 0 3 ;0天 洪 量 比 减少了 5 %。 7 1m3 s 9 m/ 3 s 7 三是工程 险情大大减少 , 因内涝农 作物受灾 面积 3 5 5 0万亩 , 占
四是 中游 正阳关 以下河 段仍然行 国务 院召开治淮工作会 议 ,决定 加快 是工程减 灾效 益十分显 著。20 0 7年淮 洪不畅。随着正 阳关 以上淮 河干流和 治淮建设 。截至 目前 , 淮河 1 骨干 河 防洪体系共减 淹耕地 3 3 9项 2 3万亩 , 减 洪 汝河等支流 的治理 ,上游 洪水 传播
月1 1日最高水位 2 . m, 78 为历史最高 及时和正确 的 ,治淮 建设 的成效是 显 令 。根据 淮河防洪规划 , 2 要退 建 、 废弃
2007年7月8日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
2007年7月8日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郑媛媛;张小玲;朱红芳;叶金印;方翔;张娇;张雪晨;袁松;施帅红【期刊名称】《气象》【年(卷),期】2009(035)002【摘要】利用雷达、卫星、闪电定位仪及NCEP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8日在安徽沿淮西部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造成特大暴雨的强对流回波带与近地面层925hPa辐合区位置一致,而且回波单体移向与回波带走向一致,另外发现该中尺度对流雨团(rainstor ms)属于后向传播,其传播方向和单体的移动方向相反,使得强回波在特定区域保持相对静止,造成特大暴雨;逐时降水极值基本出现在对流发展旺盛和对流回波发生合并时.另外通过分析单多普勒雷达反演二维风场发现,中低层气旋性切变的维持是强降水形成和维持的重要条件.【总页数】6页(P3-7,插1)【作者】郑媛媛;张小玲;朱红芳;叶金印;方翔;张娇;张雪晨;袁松;施帅红【作者单位】安徽省气象台,合肥,230031;中央气象台;安徽省气象台,合肥,230031;淮河流域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安徽省气象台,合肥,230031;安徽省气象台,合肥,230031;安徽省气象台,合肥,230031;安徽省气象台,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2016年"7.9"豫北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顾佳佳;武威2.北京“7.21”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系统的模拟及演变特征分析 [J], 周玉淑;刘璐;朱科锋;李建通3.2016年7月18—20日湖北省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赵娴婷; 王晓芳; 王珏; 汪小康; 肖艳姣; 冷亮; 付志康4.2017年7月25日陕北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β中尺度特征分析 [J], 刘慧敏;马晓华;梁生俊;康磊;蒋伊蓉;娄盼星;艾锐5.安徽北部一次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蔡雄辉;邱学兴;郭婷;田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拦洪错峰防洪减灾——河南省淮河流域2007年防汛抗洪工作综述
拦洪错峰防洪减灾——河南省淮河流域2007年防汛抗洪工
作综述
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期刊名称】《治淮》
【年(卷),期】2007(000)010
【摘要】@@ 一、雨情、水情、灾情rn1、雨情rn6月30日~7月4日、7月4日~9日、7月13日~15日、7月18日~20日,河南省中南部连续出现4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特别是豫南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特大暴雨.全省累计平均降雨量235毫米,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的县市有92个,其中超过250毫米的有48个县市,最大降水量为信阳市区637毫米、西平县630毫米、正阳县597毫米.【总页数】3页(P7-9)
【作者】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完善淮河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支撑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J], 陈彪;李燕
2.2007年淮河防汛抗洪工作综述 [J], 淮河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
3.人退水进科学调度——安徽省淮河流域2007年防汛抗洪工作综述 [J], 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4.全力敞泄防控有序——江苏省淮河流域2007年防汛抗洪工作综述 [J], 江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
5.基于改进熵权法和云模型的安徽省淮河流域防洪减灾能力评估 [J], 韩平;穆成林;马莉娟;赵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7年7月7—9日淮河流域梅雨锋雨带特征分析
The a a y i n t e f a u e o he r i b n l ng M ey r n n l ss o h e t r ft a n- a d a o i u f o t
王 勇 , 丁 治 英 李 勋 王 群 , '
( 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南京 2 0 4 ; 10 4 3南京信 息工程大学世界气象组织南京区域培训中心 , 南京 2 0 4 ; 10 4 4海南省气象 台,海 1 5 0 0 ; : 7 2 3 3 5盐城市气象 台 , 江苏 盐城 24 0 ) 20 5
第3 2卷
第1 期
气
象
科
学
V0.3 1 2.No 1 . F b.,2 2 e 01
21 0 2年 2月
J u n lo e Mee r lgc lS in e o r a ft to oo ia c e c s h
王勇 , 丁治英 , 李勋 , 2 0 等.07年 7月 7 —9日淮河流域梅雨锋雨带特征分析. 象科 学 ,0 2 3 ( )4 .2 气 2 1 ,2 1 :55 .
( colfAm shr c ne N ni n e i I om tnSi e& Tcnl y N n 104 C ia 1Sho o to ei Si c , aj gU i rt o n r ai c n p c e n v syf f o e c eh o g , a g2 0 4 , hn ; o
2007年7月淮河流域暴雨过程天气学诊断计算与分析
2007年7月淮河流域暴雨过程天气学诊断计算与分析辜旭赞;叶金桃;陈郁琴【期刊名称】《暴雨灾害》【年(卷),期】2009(028)002【摘要】采用T213 L31模式大气资料,在等熵坐标系上,对天气学凝结函数降水、水汽通量散度降水做诊断计算;又对对流不稳定降水和气块(团)不稳定降水做理想设计与诊断计算,用以对2007年7月淮河流域暴雨过程的诊断计算.分析表明:大尺度稳定性的凝结函数降水量级较小,天气尺度波动的水汽通量辐合降水虽量级较大,却都不足以形成暴雨,但是它们可以组织起对流性降水运动,被组织的对流不稳定降水则可以形成暴雨,但仍不足以形成大暴雨,只有参与层结不稳定降水,才可以形成大暴雨.因淮河流域高空锋区上多有高空槽及冷空气活动,且副热带高压偏强偏两,使得东亚季风进程中的长时间水汽通量辐合与高温高湿气团维持在淮河流域上空,并在地面静止锋上由凝结函数降水和水汽通量散度降水引发非等熵湿绝热运动的对流不稳定降水和层结不稳定降水,是淮河流域暴雨天气学成因.【总页数】6页(P131-136)【作者】辜旭赞;叶金桃;陈郁琴【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武汉,430074;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武汉,430074;湖北省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1.1【相关文献】1.2007年7月8-9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过程MCS观测分析 [J], 王晓芳2.2007年入梅期由横槽与低涡切变引发淮河流域强降水的诊断研究 [J], 李博;赵思雄3.淮河流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来自1998-2007年安徽淮河流域的经验 [J], 万伦来;朱骏锋;沈典妹4.淮河流域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J], 宋巧云;魏凤英;许晨海5.黄河中游一次致洪暴雨过程的天气学诊断 [J], 乔春贵;梁钰;王君;戴翠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7年淮河流域汛期强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雷达回波统计特征
2.3 统计结果统计上述两个来源的雷达资料得出:共有19次M C S -α、31次M C S -β、33次M C S -γ降水过程。
鉴于雷达的有效探测范围有限,统计数据要少于梅雨期真实的M C S 个数。
3 梅汛期M C S 的时空分布3.1 生成时间分布图1 M C S 生成时间分布分别对M C S -α、M C S -β和M C S -γ统计其生成时间,发现他们均多出现在中午到前半夜,主要是在15 时和22时左右。
图1给出对所有M C S 生成时间的统计,得出:出现在15 时和22时左右的M C S 大约占51 %,后半夜到上午基本上较少出现。
刘勇等曾指出低空急流在夜间加强导致了大暴雨常出现在夜间的现象[7],可见急流的日变化对夜间暴雨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3.2 生命史统计M C S -α中生命史为一天到一天半的占47 %。
M C S -β中生命史在9~10h 的占35 %。
M C S -γ中生命史为3h 的占36 %。
M C S 生命史随着尺度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从3h 增加到30h 左右。
生命史为10h 的M C S -β和生命史为3h 的M C S -γ出现较多,分别占整个M C S 的13%和15 %。
生命史约为30h 的M C S -α出现最少,仅占全部的7%。
图2 M C S s 的生命史分布3.3 空间分布统计表明68 %的M C S -α、M C S -β和58%的M C S -γ出现在大别山和周围平原的交界处,其次3%的M C S -β和15%的M C S -γ出现在水陆交界处,说明下垫面性质非均一处往往是M C S 的源地。
许多研究[8~9]表明:由于下垫面性质不同,一个下垫面的温度和湿度明显高于另一个,这一方面会产生不同下垫面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形成局地中尺度力管环流,具有触发对流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使其中一个下垫面之上的大气层有大的对流有效位能(C A P E ),一旦对流发生,容易剧烈发展。
2007年淮河暴雨洪涝的气象水文特征
20 0 7年 淮 河暴 雨 洪涝 的气 象水 文特 征
矫 梅 燕 2 ) ) 金 荣 花2 齐 丹2 )
’ 中 国科 学 院大 气物 理研 究所 , 京 1 0 2 ) ’ 国家 气 象 中心 , 京 1 0 8 ) ( 北 0 0 9 ( 北 0 0 1 ’ 中 国科 学 院研 究 生 院 , 京 10 4 ) ( 北 0 0 9
集 的淮 北地 区 , 致使 淮河 流域底 水 明 显增 加 , 为后 期 强 降水导 致 的全流 域性 洪水埋 下 隐患 。 图 1 20 为 0 7年 6月 1 9日一7月 1 日淮 河 流域 0
20 0 7年 江淮 流域从 6月 1 9日开始 入 梅 , 降雨 增
加 。 别是 6月 2 特 9日一 7月 1 日, 河 流 域 出现 了 0 淮
日 、2 2 日 、6 2 日 、 2— 3 2— 8 6月 2 日一 7月 1日 、 — 9 2
3日、—7日和 8 9日( 1 , 中 , 4次 为 连 续 4 — 表 )其 后
性 大暴 雨 天气 过 程 , 而前 3次 的降 雨过 程雨 势 不强 , 但 由于降雨 中心基本 上 出现在淮 河 支 流分 布 比较 密
一
7月 1 0日的 4场 强 暴 雨 过 程 。 大 尺 度 的 环 流 分 析 表 明 : 河 的 强 降 水 出 现 在 大 尺 度 环 流 形 势 相 对 稳 定 的 梅 雨 形 淮 势 下 , 热 带 高 压 的稳 定 对 于 强雨 带 的 建 立 影 响 最 明 显 ; 河 干 流 的水 位 流 量 变 化 呈 现 出上 游 水 位 高 , 情 严 重 的 副 淮 汛 特 征 。 王 家 坝 的 水 位 经 历 了两 次 快 速 上 涨 后 超 过 保 证 水 位 , 位 的 变 化 与 淮 河 强 降 雨 、 其 是 淮 河 上 游 强 降 雨 过 水 尤 程 有 较 好 的 对 应 关 系 。与 历 史 上 淮 河 洪 涝 年 比较 发 现 : 0 7年 淮 河 梅 雨 期 的 总 降 水 量 低 于历 史 上 淮 河 洪 涝 年 的 20 15 9 4年 、 9 1年 和 2 0 19 0 3年 的 降 水 量 , 历 史 第 4位 ; 河 干流 的 水 位 则 超 过 了 1 9 为 淮 9 1年 和 2 0 0 3年 . 历 史 第 2位 , 为
2007年一次江淮暴雨的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2007年一次江淮暴雨的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秦成云;江静;吴洪军;陈秀成【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03【摘要】用Ncep实况资料对2007年7月7~9日的天气形势和实测的6 h降水进行诊断分析,用WRF模式对发生在2007年7月8~9日的一次江淮降水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此次模拟的3 h次的输出结果从动力学和热力学方面对此次暴雨作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造成8日江淮大暴雨的直接的影响系统是850 hPa的切变线及切变线上的低涡;强降雨中心出现的位置跟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出现的位置和最大垂直速度上升区有很好的一致性;锋面南方存在深厚的位势不稳定区域,一旦有抬升运动产生,便很容易激发出强烈的对流运动,从而产生强降水.【总页数】5页(P1320-1323,1365)【作者】秦成云;江静;吴洪军;陈秀成【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江苏省淮安市气象局,江苏淮安,223001;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江苏省淮安市气象局,江苏淮安,223001;江苏省淮安市气象局,江苏淮安,22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1.6【相关文献】1.山东春季一次江淮气旋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J], 张芹;徐桂华;王晓立;王世杰;宋欣2.一次春季江淮气旋形成发展特征及暴雨诊断分析 [J], 张晓红;罗静;陈兴;靳莉莉;邱旭敏3.一次江淮暴雨的数值模拟及暴雨落区的诊断分析 [J], 史小康;李耀东;高守亭;付容4.一次江淮气旋大暴雨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J], 吴琼;陈圣劼;白杨;夏露;汪婵娟5.浙江一次江淮气旋后部强对流暴雨过程诊断研究 [J], 毛程燕;荆思佳;潘欣;马依依;李浩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7年7月8日淮河流域特大暴雨分析
所示。
镇有 3 个 , 1 分布在阜阳市的阜南县和颖上县中部, 淮南的凤
关键词 淮河流域; 特大暴雨; 高密度 自 站; 动l 混合降水回波; 预报 中图分类号 ¥6. 11 文献标识码 A 爻 6 章编号 01—6 ( 0)1 01 — 4 5 6n 2 8 —98 0 7 0  ̄ 5
An l i o h a y R i Rie a i 18 J l .0 7 ay s fteHe v an i H咙l s n v rB s 01 uy 2 0 n
i n es nt f elwlvlj eetekyfc rI d io , eaa zdtedt o ssa uos tn 山eeh f ope dr n e e adt  ̄ g o t e t r e t .nadtn w nl e a f 0cl at t o , c oo p l r a dt t h h h o e ew h ao i y h a e a i D ra a h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 u a o A hi g . c. 0 , (1 :15 98 J r l f nu a i S 2 8 3 2 )98 — 18 o n i0 6
2007年汛期淮河暴雨洪水特征分析
2007年汛期淮河暴雨洪水特征分析
陈红雨;程兴无
【期刊名称】《治淮》
【年(卷),期】2009(000)007
【摘要】@@ 一、概述rn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流域降雨异常偏多,汛期面平均降雨达370mm,为常年同期的2~3倍,梅雨期(6月19日~7月26日)淮河流域降雨量达437mm,出现了6次大范围降雨过程.受降雨影响,淮河干流出现四次洪水过程,干流水位全线超警戒水位,王家坝至润河集河段超保证水位,润河集至汪集河段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总页数】3页(P6-8)
【作者】陈红雨;程兴无
【作者单位】淮委水文局,233001;淮委水文局,233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0年辽宁省汛期暴雨洪水特征分析 [J], 孙宝杰;赵凤伟
2.淮河流域安徽省2007年的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J], 薛仓生;金菊良;丁峰;李舒宝
3.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雨情和水情特征分析 [J], 赵琳娜;杨晓丹;齐丹;刘睿卉
4.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连续性大暴雨TBB场分析 [J], 陈晓红;胡雯;周扬帆;郑苏明;余金龙
5.2020年辽宁省汛期暴雨洪水特征分析 [J], 叶天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7年淮河流域暴雨洪涝及2003年的对比分析
( ) 雨 量 。 河 流域 2 0 2梅 淮 0 7年梅 雨 量普 遍 在 5 0 8 0 0 ~ 5
m m ,
水 位 2 . 超 保 证水 位 01 王家 坝 开 闸分 洪 , 先 后 98 4 m, . m, 8 并
雨量 中心在 沿淮 地 区 ;0 3年 梅 雨量 普 遍在 4 0 9 0 20 0 ~ 0
20 0 7年 6月 3 日~ 0 7月 9 日
J n 0t uy9i 0 7 u e3 oJ l n2 0
20 0 3年 6月 2 日~ 9 7月 4 日
J n 9 t uy4i 0 3 u e2 oJ l n2 0
图 2 20 0 7年 和 2 0 0 3年 强 降水 过 程 累 计 雨 量
20 0 3年 3 雨量 相差 不 大 。 2d梅 暴雨 l ,0 3年 出现 1 个 暴雨 日。 扫 20 1
次洪峰水位 2. 超过 20 95 m, 9 03年 的最 高 水 位 (9 l , 2. 4 m) 是 15 以来 的淮 河流 域第 二 大洪 水 。淮 河流域 启 动 了 9 94年 个行 蓄洪 区 , 安徽 省范 围 内就启 用 了 8 仅 个行 蓄洪 区。
强降水雨带维持在淮河流域 , d 5 累计雨量 20 50 m( 0 ~0 图 m
2 , 月 3日淮北 中西部 l 个 县市 暴雨 , 中 8 )7 1 其 个县 市 大暴
雨 , 大太 和 , 2 93mm。 最 为 4I 由此可 见 , 连续 性 强 降水 是淮 河
压 10 E脊线位于 3  ̄3。 2。 0~ l N,安徽m现了全省性降水 , 5
() 4 降水 的时 间分 布 特征 。 河 流 域 20 淮 07年梅 汛期 降 水基 本上 是 连续 性 的 , 只有 不 连 续 的 4d 降水 , 有 明显 无 没 的 梅雨 中断 ;0 3 梅 汛 期 降 水 基 有 明显 的梅雨 中 断 。 ( )最 强 降水 过程 及最 大 日降水 量 。0 7 6月 3 ~ 5 20 年 07 月 9日淮 河 流域 出现 了 梅汛 期 内的最 强连 续 降 水 过程 , 每 天都有 暴雨 出现 ,0 1 d累计 雨量 30 5 0 m ( 2 , 月 8 0~ 5 m 图 )7 日沿淮 到江 淮北 部 2 个县 市暴 雨 , 中 l 个 县市 大暴 雨 , 5 其 5
2007―07―07江淮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的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
2007―07―07江淮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的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摘要:为了更好地探究暴雨强度和落区对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利用WRF模式对2007-07-07―08江淮地区的特大暴雨进行了地形人为变化的影响和模式地形分辨率影响的地形敏感性试验。
由此得出,控制试验和3个对比试验的雨带均呈现西北―东南走向带状分布。
在此次暴雨过程中,九华山、天目山、黄山一带的地形对江苏西部强降水中心位置的影响很大,使得其位置向东偏移了1个纬度左右,但是,对安徽境内的暴雨落区影响不大;幕阜山对此次暴雨过程的影响最小;大别山一带的地形对安徽西北部的降雨量影响较大。
采用较低分辨率的地形时,安徽西北部的强降雨中心降雨量明显偏少,而对江苏北部的强降雨中心降雨量并无影响;采用较高分辨率的地形时,2个强降雨中心的降雨量均未发生变化。
关键词:WRF模式;暴雨落区;地形影响试验;降雨量中图分类号:P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5.03.028暴雨会使得农田积水、冲毁作物,导致农业减产。
因此,暴雨研究一直受到了气象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暴雨与地形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讲,地形对暴雨动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形的强迫抬升和地形辐合。
地形的迎风坡使得气流绕地形流动或被迫爬升,并且暖湿气流常在地形迎风坡造成气旋性辐合,暴雨系统易发展。
江淮地区地形复杂,而且多是中小尺度地形,所以,对暴雨有很大的影响。
2007-07-07―08,在梅雨期的暴雨过程中,江苏西部和安徽西北部发生了特大暴雨,24 h最大降雨量达到了233 mm,如图1所示,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本研究则利用WRF中尺度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地形敏感性试验,以探讨江淮中尺度地形对此次暴雨过程的影响,为做好暴雨的精准预报、以便农田可以提前做好排水准备提供参考。
1 数值模拟方案设计在本研究中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数值模拟2007-07-07―08梅雨期暴雨情况。
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雨情和水情特征分析
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雨情和水情特征分析赵琳娜;杨晓丹;齐丹;刘睿卉【期刊名称】《气候与环境研究》【年(卷),期】2007(12)6【摘要】利用2007年6月19日~7月23日淮河流域167个测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对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雨情和水情特征进行分析,并与2003年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持续性强降水天气集中于6月19日~7月23日,期间共经历了10次暴雨过程,2007年总降水量和水位都超过2003年同期,2007年淮河流域洪水期间王家坝上游的面雨量大于2003年,下游的面雨量和2003年持平.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雨情的重要特点是:雨带稳定,前期强降水过程的降雨中心基本上出现在淮河支流分布比较密集的淮北地区和上游地区,致使淮河流域底水明显增加,是后期强降水导致全流域性洪水的主要原因.造成淮河流域降水稳定持续的重要原因是副高稳定、位置偏南,冷空气活动频繁等.【总页数】10页(P728-737)【作者】赵琳娜;杨晓丹;齐丹;刘睿卉【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总参气象水文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相关文献】1.2007年汛期淮河暴雨洪水特征分析 [J], 陈红雨;程兴无2.2003年淮河流域大洪水的雨情、水情特征分析 [J], 毕宝贵;矫梅燕;廖要明;徐晶3.2007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特征的分析 [J], 赵思雄;张立生;孙建华4.2007年淮河流域大洪水的雨情、水情分析 [J], 王维国;章建成;李想5.近40年西江流域前汛期致洪暴雨期间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J], 罗秋红;纪忠萍;吴乃庚;蔡洁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7年淮河暴雨洪涝的气象水文特征
2007年淮河暴雨洪涝的气象水文特征矫梅燕;金荣花;齐丹【期刊名称】《应用气象学报》【年(卷),期】2008(019)003【摘要】利用常规气象和水文资料,分析了2007年淮河洪涝期间的气象水文特征,探讨了淮河暴雨致洪原因.结果表明:2007年淮河入梅后经历了7次暴雨和大暴雨过程,其中导致淮河洪涝的强降雨主要出现在2007年6月29日-7月10日的4场强暴雨过程.大尺度的环流分析表明:淮河的强降水出现在大尺度环流形势相对稳定的梅雨形势下,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对于强雨带的建立影响最明显;淮河于流的水位流量变化呈现出上游水位高,汛情严重的特征.王家坝的水位经历了两次快速上涨后超过保证水位,水位的变化与淮河强降雨、尤其是淮河上游强降雨过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与历史上淮河洪涝年比较发现:2007年淮河梅雨期的总降水量低于历史上淮河洪涝年的1954年、1991年和2003年的降水量,为历史第4位;淮河干流的水位则超过了1991年和2003年,为历史第2位,上游降水量大导致了淮河出现1954年以来的高水位.【总页数】8页(P257-264)【作者】矫梅燕;金荣花;齐丹【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相关文献】1.2007年淮河流域暴雨洪涝及2003年的对比分析 [J], 任敏;罗连升2.1998年夏季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的气象水文特征 [J], 张顺利;陶诗言;张庆云;张小玲3.2003年淮河流域洪涝暴雨的气象水文特征分析 [J], 毕宝贵;矫梅燕;李泽椿4.淮河中上游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分析 [J], 冯怡;张敏;王晶;薛联青;任磊5.淮河流域近70年极端水文气象特征分析 [J], 陈素洁; 鞠琴; 郝振纯; 王乐扬; 徐海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卷 第 6 2 期 20 0 7年 1 1月
气
候
与
环
境
研
究
Vo . 2 No 6 11 .
No . v 2 7 00
Cl a i n v r n n a s a c i t a d En io me t l m c Re e r h
Abta t src Th ee rh o h e v anal a sn h lo n Hu i eRie a i u igJ n n uy2 0 s ers a c n t eh a yrifl c u ig tef d i ah v rb snd rn u ea dJ l 0 7i o
洪涝。
关键词
文章 编 号
淮河流域
致洪暴雨
季风涌
西风槽
中尺度涡旋 ( 扰动)
P 5 48 文 献 标 识 —5 0 69 8 20 )0 —7 31
中图分类号
S u y o e v i f l a l t d M e o c l y t m s Ca s n e e e t d fH a y Ra n a l nd Re a e s s a e S s e u i g S v r Fl o n Hu i e Ri e sn du i he Su m e f2 0 o d i a h v r Ba i r ng t m ro 0 7
( )Th i an a d wa o ae ah v rb snd r gr iysa o f u ea dJ l 0 7r te h n 1 emanr ib n slc tdi Hu ieRie a i u i an e s n o n n uy2 0 ah rt a n n J
20 0 7年淮 河 流 域 致 洪 暴 雨及 其 中尺 度 系统 特 征 的分 析
赵 思 雄 张 立 生
2 中 国科 学 院 研 究 生 院 ,北 京
孙 建 华
10 2 0 09 1 0 4 009
1 中 国科 学 院 大 气 物 理 研 究 所 ,北 京
摘
要
针对 20 0 7年 6 7月 的淮 河 致 洪 暴 雨 ,采 用 NC P资 料 、卫 星 TB ( e eaueo l kB d ) ~ E B T mp rtr f a o y B c
资料 、地面加 密资料 和 1 h的降水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 了详细 的分析 ,得 到结果如下 :1 0 7年 6 )2 0 ~7月 主汛期的暴雨带主要 位于淮河 流域 ,而不 是像通 常那样 集 中在长 江 中下 游 。时 间长达 3 O余 天 ,超 过 2 0 0 3年 ( 持续 2 余 天) )整个汛期从 6月 1 O 。2 9日开始至 7 2 月 6日结束 ,根据影响 系统 和雨 区分布 的不同 ,可将 降水 分为 3 阶段 。其 中,第 2阶段 ( 个 6月 2 9日~ 7月 1 0日)降水最 强 ,影响 最大 ,与梅 雨 的降水 有更多 相似 。 在第 2阶段 中又有 4 次降水过程 ,其 中第 4次过程 ( 7月 7 ~9日) 降水 最强 ,导致 1 0日在王家 坝开 闸泄洪 。 3 )高纬度的阻塞形势 ( 西阻型)有利 于环 流的稳定 维持 和暴雨 的持续发生 。4 )副热带 高压稳定 在 2 。 6N,有
Z HAO i o g ,Z S- n HANG - h n Xi Li e g ¨,a d S S n UN in Hu Ja - a
1 Is tt o mop ei P yi ,C iee a e f S i cs B iig 1 0 2 nt ue fAt shrc h s s hns dmyo ce e , ejn 0 0 9 i c Ac n 2 G a u t U ies yo eC ie a e yo c ne , ejn 1 0 4 rd ae nvri f t hns Acd t h e m f S i cs B iig 0 0 9 e
利于雨带维持在 3 。 2N,另外南海季风涌沿副高西侧将大量水汽输送至淮河 流域 。5 )在 阻高和 副高之间 的西 风
带上 ,巴尔 喀什湖为低槽 区,不断有小股冷空气经我 国西北和黄河上游沿偏西路径移 至淮河 流域 ,西风槽加深 甚至在中国大陆出现切断低压 ,这在过去淮河暴雨期 间不太多见 ,表 明存在 明显 的中低纬度 的相互作用 。与 此 同时 ,在 7 8日高空急流入 口区 ( 月 右侧)与低空急流出 口区 ( 左侧)相迭置耦 合 ,非常有利 于垂直运动 的加 强 和暴 雨的发生 。6 )在暴雨期 间有 中尺度低压 ( 动)的发生 发展 ,并有 与之相关 的 中尺度云 团、雨 团甚至 扰 更小 的中尺度对流系统 出现 ,致使 8日寿县 2 h降水量达 2 2mm之多 。该次强暴雨与淮 河流域前期 多场强 降 4 6 水 形成 的高水位 “ 遭遇” ,引发 了严重 的洪水 ,其影 响超过 了 2 0 0 3年 ,成为 了 1 5 94年 以来淮 河流域最 严重 的
f c s d o ,u i g NCEP d t ,TB ( mp r t r f a k B d )d t ,d n e s ra e d t ,1 h u r cp t t n a o u e n sn aa B Te e a u e o c o y a a e s u f c a a - o rp e i i i — Bl a o mo n n o o . Th o l wi g c n l so s a e d a : u t d s n a efl o n o cu in r r 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