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体积和体积单位1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说课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物体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体积的概念1.1 引入体积的概念,通过观察和触摸不同的物体,让学生感受物体占空间的大小。
1.2 讲解体积的计算方法,如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 长×宽×高。
第二章:常用的体积单位2.1 介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这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
2.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体积单位测量物体的体积。
第三章:体积单位的换算3.1 讲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立方米= 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 1000立方厘米。
3.2 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第四章: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1 引导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体积、容积等。
4.2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体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及换算关系。
5.2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探索更多体积单位的使用场景,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不同物体,感知体积的概念。
2. 运用讲解法,讲解体积的计算方法、体积单位及换算关系。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物体的体积,巩固所学知识。
4.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体积概念、体积单位及换算关系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体积计算和实际应用的题目,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课堂互动和共同进步。
第六章:三维图形的体积6.1 引入三维图形的概念,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说课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学生能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体积单位模型、实物体积展示、体积计算器等。
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册、尺子、测量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如长方体、正方体等,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大小,引出体积的概念。
2. 学生讨论:物体的大小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体积的概念是如何产生的?二、探究体积单位(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测量物体的体积,让学生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3. 教师总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三、体积单位的换算(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练习,如: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2. 学生独立完成换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体积计算(15分钟)1. 教师出示实例,如: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高为8厘米,求它的体积。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体积单位进行计算。
3. 教师总结:体积的计算公式为长×宽×高,单位为立方米、立方分米或立方厘米。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3.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体积的概念及其意义。
2. 常用的体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 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2. 难点:体积的计算方法,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体积的概念。
2. 采用讲授法,讲解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体积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具:体积盒、立方体模型、实物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尺子等。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体积概念: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
3. 介绍体积单位:教师讲解并演示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4. 体积计算方法:教师讲解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操作,加深对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5.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计算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水果的体积等。
2.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加深记忆。
八、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容器容量计算等。
2. 介绍体积的进一步研究,如立体几何中的体积计算、多维体积等。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教案-体积和体积单位
数学教案-体积和体积单位一、引言本教案主要介绍体积及其常用单位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体积是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是三维图形的一个重要属性。
学习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体的空间特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体积的概念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
它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其内部填充物质的特性有关。
体积通常用单位立方米(m³)来表示。
三、常见体积单位1.立方米(m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表示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
2.升(L):是国际单位制中容积单位,1升等于1立方分米(dm³),即1L=1dm³。
3.毫升(mL):是升的千分之一,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cm³),即1mL=1cm³。
四、体积的计算方法1. 立方体的体积计算立方体是一种所有边长相等的长方体,它的体积可以通过边长的立方得到。
例如,一个边长为a的立方体的体积可以计算为V=a³。
2.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是一种三个面都是矩形的立体图形。
它的体积可以通过底面积与高得到。
例如,一个底面积为A,高为h的长方体的体积可以计算为V=A×h。
3.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圆柱体是一种底面是圆的立体图形。
它的体积可以通过底面积与高得到。
例如,一个底面积为A,高为h的圆柱体的体积可以计算为V=π×r²×h,其中r为底面圆的半径。
五、例题讲解1. 例题1如果一个立方体的边长为2m,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解:根据立方体的体积公式V=a³,代入a=2,即得V=2³=8m³。
2. 例题2一个长方体的长为3m,宽为2m,高为4m,求其体积。
解: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h,代入A=3×2=6m²,h=4,即得V=6×4=24m³。
3. 例题3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求其体积。
《体积和体积单位》数学教案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數學教案設計以下是一个关于《体积和体积单位》数学教案设计的示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体积的概念,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并理解体积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积的概念及其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体积单位。
##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然后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大小、形状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
### (二)新课讲解1. 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可以用“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单位来表示。
2. 体积单位的认识: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感知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 (三)实践活动1. 学生通过测量身边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盒等),亲身体验和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应用。
2. 分组活动:每组准备一个容器,装满水后测量水的体积,然后将一个物体放入水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以此计算物体的体积。
###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重要性。
##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巩固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
2.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记录使用到体积单位的例子。
---以上只是一个基础的教学设计方案,具体的教学过程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能够运用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空间大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积的概念及体积单位的认识。
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体积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实体教具(如立方体、球体等)。
体积单位模型。
计算器。
2. 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准备相关实体物品。
学生每人一份体积单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如长度、面积,引出体积的概念。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新知:介绍体积的概念,让学生触摸、观察实体教具,感知体积的存在。
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其大小。
引导学生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练习。
3.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物体的体积测量,并用体积单位表示。
设计一些有关体积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4. 课堂小结:强调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实例,用所学体积知识进行解释。
六、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物体的体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内涵。
2. 介绍体积在科学研究和工程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几何建模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让学生谈谈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练习的正确率。
3. 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中,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掌握情况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十、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其他三维几何概念,如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体积和体积单位》人教版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课本,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体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体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课堂总结时,学生们对体积知识的掌握程度让我感到欣慰。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还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体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体积,并计算出来。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4.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体积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算。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理解体积的概念。
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1.2 教学内容: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常用的体积单位及符号。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受体积的概念。
利用图形软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体积单位的大小。
1.4 教学步骤:引入实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占据空间的大小。
讲解体积的定义,并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
利用图形软件,展示不同体积单位的大小对比。
让学生自主练习,巩固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
第二章:立方体的体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立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让学生能够运用立方体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2.2 教学内容:立方体的定义及特点。
立方体的体积公式:V = a^3(a 为立方体的边长)。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模型,让学生了解立方体的特点。
讲解立方体的体积公式,并示例计算。
2.4 教学步骤:展示立方体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其特点。
讲解立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进行示例计算。
让学生自主练习,运用立方体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第三章:体积的测量和计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体积。
让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公式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2 教学内容:测量工具的使用:量筒、量杯等。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排水法、切割法等。
3.3 教学方法:演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示例操作。
3.4 教学步骤:演示量筒、量杯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解排水法、切割法等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进行示例操作。
让学生自主练习,运用测量工具和计算方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四章:体积单位换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换算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进行常用体积单位的换算。
4.2 教学内容:体积单位换算的定义及意义。
常用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1立方米= 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 1000立方厘米等。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测量出物体的体积;3.熟练掌握计算体积的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体积的概念及体积单位;2.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3.如何计算体积;重点:掌握体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体积。
三、教学过程1.导入(2分钟)通过观察物体图片和展示一些有趣的物品,激发学生对体积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什么是体积?如何测量体积?在什么场合需要测量体积等等。
2. 提出问题(3分钟)教师将写下几道问题,让学生在群体讨论中思考和回答。
如:一个边为10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一个球的体积如何计算?如何测量一块石头的体积?以及粉末如何测量等等。
3. 学习体积概念和单位(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体积的概念、体积的单位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确保学生掌握各种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4. 学习测量体积方法(15分钟)教师用实物展示或演示实验,讲解一些测量体积的方法,例如:直接测量、位姿法、水密定量法、分离法,以及粉末的倾斜量法等。
并鼓励同学们在课后自行观察并测量自己感兴趣的物体的体积。
5. 计算体积公式(10分钟)教师讲解和演示如何正确、灵活地运用计算体积的公式,并结合教材练习到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体积计算问题。
6. 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探究有关体积的问题,进行实际操作、测量及数据记录,并小组合作撰写短文介绍各小组测量和计算体积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和结果。
7. 小结(5分钟)教师通过回答学生提出的关于体积的问题,总结体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督促弱化巩固课本知识。
四、教学评价1.测量并求出每个同学的课桌面积和体积,与理论推测相比较,分析误差的原因,并通过学生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提出建议;2.以小组所述短文为依据进行互评,并对所获得结果进行总结及讨论。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体积与体积单位
三、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山东省 学校:青州传泰希望小学 职称: 二级教师 电话: 3736077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传泰希望小学
姓名: 刘玉萍 电子邮件:742131352@
请提供 10科学历。山东省青州市传泰希望小学教师,现担任五年级班主任及数学科 教学。2001 年参加工作,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勇于探索,撰写的论文多次 获奖,我坚信“业精于勤” “勤奋+爱心=成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奋斗,争 取有更好的收获。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本内容。 2)对不理解的内容做好记录。
二、 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通过实验,经历猜测、验证等活动,知道什么是体积,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等常用的体积单位。 发展方面: 1)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观念。 2)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 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 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新实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 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为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 体积计算及应用打好基础。 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和 1 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 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成 PPT 课堂给同学们演示。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学。它是学生 空间观念的一次巨大发展和飞跃。这个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思 维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注重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 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类比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在设计本课时,将类比思想贯穿于一堂课的各个 环节中:无论是体积单位形状、大小的选择,还是三个体积单位的创建,都是通过类比,这样 多次渗透,不断强化,慢慢被学生接受了这种思想方法。 我在教学中加强了三个体积单位的建立,通过让学生想-想、摸一摸、比一比、说-说, 使每一个体积单位的建立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我觉得这样一步一步扎实的教学, 可以夯实学生知识基础,这样才有可能把飞跃的机会还给学生。 在实际上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是节概念教学课,语言必需精炼,严谨,我这方面还做得 不够。另外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参差不齐,在理解和接受上差别很大,可再下节课补充适当练习 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第一章:认识体积1.1 引入体积的概念:让学生触摸实物,感受物体有大小、有形状的特点,引出物体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2 讲解体积的意义:通过实例说明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容器装水、土堆堆放等。
1.3 总结体积的测量方法:用体积单位来测量物体的体积。
第二章:学习体积单位2.1 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体积单位的大小关系: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2.3 练习换算体积单位:给出一些实际的体积数据,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
第三章:测量物体的体积3.1 讲解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用容器装水,测量容器中水位上升的高度,从而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3.2 演示测量物体体积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理解测量体积的原理。
3.3 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用容器测量一些物体的体积,并记录数据。
第四章:体积的应用4.1 讲解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体积、计算容器的容量等。
4.2 举例说明体积的应用:如计算一个水果的体积、计算一个箱子的容量等。
4.3 练习体积的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庭用水量、计算超市货架上商品的体积等。
第五章:总结与复习5.1 复习体积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应用。
5.2 让学生回答复习问题,检查学生对体积知识的掌握情况。
5.3 布置作业:让学生做一些有关体积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立体图形的体积6.1 介绍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6.2 讲解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以正方体为例,讲解体积的计算公式为边长的三次方。
6.3 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其他立体图形的体积,并互相交流解题方法。
第七章:体积的比较7.1 引入体积的比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比较不同物体的体积大小。
7.2 讲解体积比较大小的方法:可以直接比较、也可以通过换算单位后比较。
7.3 练习体积的比较:给出一些实际的体积数据,让学生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了解体积的意义。
2. 学习并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3. 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体积的概念及意义。
2. 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 体积单位的换算。
4. 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的掌握及运用。
2. 难点:体积单位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体积及体积单位。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体积的概念。
如:放入一个球体,观察其占据的空间大小。
2. 新课导入:介绍体积的概念,讲解体积的意义。
3. 学习体积单位:介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4. 体积单位的换算:讲解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练习。
6. 解决问题: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体积,估算物体的空间占据等。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体积单位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物模型:如球体、长方体等。
2. 体积单位换算表。
3. 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体积的概念及意义。
2. 第二课时:常用的体积单位。
3. 第三课时:体积单位的换算。
4. 第四课时: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九、课后作业:1. 复习体积的概念及意义。
2. 熟练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
3. 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十、教学拓展:1. 进一步学习其他三维几何图形的体积计算。
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体积是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是三维物体的一个重要量度。
计算体积是物理、数学等学科中的基础内容。
本文将简单介绍如何设计一小时的《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案,包括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掌握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的相互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指导和课外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2.1 体积的概念体积是指三维几何图形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例如,一个立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其长、宽和高的积得出。
2.2 体积的计算方法(1)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a³,其中a表示立方体的边长。
(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l × w × h,其中l表示长方体的长度,w表示长方体的宽度,h表示长方体的高度。
(3)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πr²h,其中r表示圆柱体的底部半径,h表示圆柱体的高度。
2.3 体积单位常见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³)、立方厘米(cm³)、立方毫米(mm³)、升(L)和毫升(mL)等。
其中,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
三、教学过程3.1 教师引导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和图形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积的计算方法。
3.2 实践操作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体积计算实践操作。
例如,给出一个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学生需要计算其体积,并将结果转换成不同的体积单位。
3.3 课外实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寻找和测量不同形状的物品,计算它们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例如,学生可以测量自己的书包、双手的体积等等,从而加深对体积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评估4.1 个人测试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的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学会用这些单位来度量物体的体积。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初步理解体积的意义,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长度、面积的概念,对物体的大小有一定的认识。
但体积作为一个新的度量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是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培养学生用体积单位来度量物体的体积,并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用体积单位来度量物体的体积。
2.难点:体积单位的换算和体积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出体积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体积的意义。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直观地认识体积单位。
3.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和计算物体的体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采用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模型等教具,用于直观展示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
2.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体积的概念,如“小明喝了一杯水,这杯水的体积是多少?”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体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体积单位。
如:用一个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引导学生认识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并掌握体积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教学重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测量物体的体积、体积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PPT、黑板、粉笔、量具、数学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用投影仪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正方体,一张长方体,让学生说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然后进入新的教学内容。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面积和体积。
三、演示操作(10分钟)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下,使用量具测量桌子、椅子、书包等物品的长度、面积和体积。
四、练习(20分钟)1、在纸上练习测量物品的长度、面积和体积。
2、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
五、体积单位的概念和换算(10分钟)1、讲解体积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2、在黑板上画出标准的米、分米、厘米和立方米的表格,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六、课堂练习(20分钟)1、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测量和计算物体的体积,并用不同的体积单位表示。
2、分为小组竞赛,通过测量物品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看哪组用时最短、答案最正确。
七、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应用许多教具和实物,生动形象,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在练习环节中,设置了小组竞赛,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延伸(10分钟)1、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测量并计算体积。
2、展示一些实际应用场景,如购买沙子、砖头等建材时需要计算体积,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九、教学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不仅让学生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概念和特点,还教授了测量物体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且介绍了体积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2. 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正确测量和计算物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体积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理解体积的含义。
2. 体积单位:介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三种体积单位,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大小和应用。
3.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授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能够进行单位转换。
4. 测量体积:教授如何使用体积测量工具(如量筒、体积箱等),引导学生正确测量物体的体积。
5. 计算体积:教授如何运用体积单位计算物体的体积,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体积的概念及常用体积单位。
2. 体积单位的换算。
3. 测量和计算物体的体积。
难点:1. 体积单位的换算。
2. 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引导学生认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
2. 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体积,提高操作能力。
3. 采用问题解决法,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问题。
4.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实物和模型,如立方体、球体等,用于展示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
2. 准备体积测量工具,如量筒、体积箱等,用于学生实践测量体积。
3. 准备体积单位的卡片或板书,用于教学单位换算。
4. 准备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第一章:引入体积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体积的概念。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体积的存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1. 引入体积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引入体积的概念。
2. 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物体的大小,感受体积的存在。
教学活动:1. 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描述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
2. 实际操作:让学生用尺子和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并进行比较。
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测量和记录自己房间里的几个物体的体积。
第二章:学习体积单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2. 让学生能够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内容:1. 体积单位:介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体积单位换算:让学生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活动:1. 学习体积单位: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
2. 体积单位换算: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换算练习,如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等。
作业:1. 让学生完成一些体积单位换算的练习题。
第三章:测量体积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和量杯等工具测量物体的体积。
2.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记录和表达测量结果。
教学内容:1. 测量工具:介绍尺子和量杯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
2. 测量体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体积,并正确记录和表达测量结果。
教学活动:1. 学习测量工具:让学生观察和了解尺子和量杯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测量体积: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教室里的物体体积,并记录和表达测量结果。
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使用尺子和量杯测量一些物体的体积,并记录和表达测量结果。
第四章:体积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提升空间想象力,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培养数学建模的能力,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体积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并能够运用体积描述和比较物体的大小。
2.教学难点
(1)体积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物体占据空间大小的概念,容易与物体的重量、面积等概念混淆。
(2)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特别是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3)体积单位的换算: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难以将体积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如在计算物体体积时,容易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尺寸。
500000000克÷ 1000 = 5000吨
教学评价与反馈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都展示了自己对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和想法。他们通过讨论和实践,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分享。
3.随堂测试:在课堂结束前,我进行了随堂测试,以检验学生对体积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显示出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答案:10厘米× 5厘米× 3厘米= 150立方厘米
2.计算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
答案:4厘米× 4厘米× 4厘米= 64立方厘米
3.体积单位的换算:将1立方分米转换为立方厘米。
答案:1立方分米= 1000立方厘米
4.实际问题解决:一个水果箱的容积为20升,求这个箱子能装多少个苹果,如果每个苹果的体积为50立方厘米。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知道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2. 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引入体积的概念。
2. 讲解体积的概念:讲解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强调体积是三维的。
3. 认识体积单位:介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三种常用的体积单位,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大小。
4. 讲解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讲解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5. 练习巩固:让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体积、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等。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让学生观察家里的物体,尝试用体积知识描述它们占据空间的大小。
2. 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容器容量计算等。
2. 引导学生探讨体积单位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强调体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九、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体积概念、体积单位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作者:钟绵勇
单位:山东省青州市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科书第38-39页“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了解计量体积的常用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
学生用:配套学具;每组一个装满红色水的玻璃杯,一大一小两块拴着细线的小石头;12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
设计思路
本节课将主要以数学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并结合身边的物体为例认识体积单位,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中巧妙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乌鸦喝水的故事,从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制定引导学生类推出体积单位,巧妙引入了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的设计体现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自主互助型课堂教学新理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今天请同学们观看一段乌鸦喝水的动画,看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网址/v_p laylist/f3924781olp2.html)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师:谁能告诉老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水为什么能升上来呢?
生:因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意图:由动画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探究水面上升的奥秘)
二、操作交流,引导探究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现在每个小组面前都有一个装满红色水的玻璃杯和一大一小两块小石头,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再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实验后回答。
生1:我们组先把小石头放进装满水的杯子,发现杯子中的水溢出了不少。
说明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出去了。
生2:我们组是他们组的基础上又把较大的石块放进杯子,发现杯子中的水溢出的更多。
这不只说明石头能占了水的空间,而且说明大石头比小石头占的空间大。
(设计意图:用实验对故事进行验证,用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物体占据空间的现象)
师:同学们做的都非常好,都用实验说明了“石头能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还知道了“大石头比小石头占的空间大”。
下面请大家把手放进书桌的抽屉里,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里面空荡荡的。
师:请把书包放进抽屉里,再把手放伸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
生1:抽屉里的空间很小了,手在抽屉里活动起来不方便了。
生2:我的手要从书包缝里才能伸进去。
师:谁来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生:这是因为书包把抽屉里的空间占了。
师:对,石头能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变小了,都有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为什么?
生:书包比石头占的空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
(设计意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学生对物体占据空间的理解,又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师:你们知道图中哪个物体占的空间大吗?(课件展示)
学生回答。
师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
板书后引导学生读两遍。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
学生回答。
师: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
生:电视机的体积大,影碟机的体积第二,手机的体积最小。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物体占据空间的理解,又让学生自己感觉到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
)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课件展示)
生:不好比较。
(教师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正方体)
师: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1: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有15个,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师: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
生: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能根据小正方体的多少来比较了。
含有小正方体多的体积就大。
师: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积单位。
在学习体积单位前,我们先回想一下,长度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引导学生说出:长度单位是用线段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正方形来表示的。
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应该用正方体来表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发现统一的体积单位,在比较物体体积大小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师:对,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板书)
师:同学们,1cm、1dm和1m我们知道有多长,1cm2、1dm2、1m2我们也知道有多大。
请你们猜一猜1cm3、1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师:这个猜想对吗?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设计意图:用猜想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的理解)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cm3的正方体。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生: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长是1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cm3。
师:请你们找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cm3。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cm 3,玩游戏棋的小正方体的体积大约是1cm 3。
师:请同学们找出1dm3的正方体,与1cm3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dm3吗?
学生操作后回答。
生1: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dm3。
生2: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dm3。
师:1m3有多大?
生:是棱长1m的正方体。
师:你能想像出1m3有多大吗?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样吗?
师: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生1:6个。
生2:10个。
学生钻进去验证。
(设计意图:用学生找体积是1cm3、1dm3的正方体和说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是1cm3、1dm3和让学生体验1m3有多大的方式,使学生对三种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表象,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的认识)
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请同学们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4cm3。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认识和体验“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多少”,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表象支持,同时把前面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的理解,又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一些准备)
三、、研讨交流,总结构建
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所学知识及其内在联系。
1、小组交流。
2、学生发言后,教师引导下共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框架。
四、分层练习,发展延伸
1、课本第44页练习七第1、2题
2、摆一摆,想一想。
(课件展示)(小组合作探索)
用12个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它们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七第1、2题把前面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的理解;第2题是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拓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又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一些铺垫)
五、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cm3)
棱长1cm的正方体,
体积是1cm3
立方分米(dm3)
棱长1dm的正方体,
体积是1dm3
立方米(m3)
棱长1m的正方体,体
积是1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