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土地沙漠化治理建议
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治理土地荒漠化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下面列出以下几种措施:
1. 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
通过大规模的人工种植树木和草地,增加植被覆盖率,从而保护土地表面,防止水土流失,降低水土流失速度,改善水土保持条件,恢复生态系统。
2. 推行水土保持技术。
在荒漠化地区,通过采用水土保持技术,如修建防风林、设置石垄、建造梁坝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增强土地的保水能力和土壤肥力,从而改善土地环境。
3. 加强荒漠化地区的综合治理。
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制定和实施综合治理方案,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4. 通过生态补偿和激励机制,鼓励公民参与土地荒漠化治理,提高治理效果。
总之,治理土地荒漠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手段、多方联动,形成长效机制,才能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 1 -。
黑龙江省土地沙漠化防治立法研究
风 频 繁 。从 水 文 条 件 上 看 ,沙 区 地 表 水 比 较 缺 乏 ,嫩
江 沙 区 的 水 体 补 给 主 要 来 源 是 雨 水 和 融 水 。 河 水 在 年 内分 布 不 均 ,多 呈 现 两 个 汛 期 和 两 个 枯 水 期 ,其 中 发 生 在 春 、夏 汛 之 间 的 第 一 次 枯 水 期 给 沙 区 带 来 了严 重
(3 R .新疆气象 , 05 8 ( ) 6 20 ,2 4 :1 .
撅 括为 自然 因素和 人 为 因素。 自然 因素 :嫩 江 沙地 在
物 业 公 司 每 口水 窑 可 获 利 1 2 元 ,产 生 的效 益 是 其 投 0 5 入 的 2 6倍 ,4. . 8年 即 可 收 回 全 部 的 投 入 , 而 对 于 政 府 ,在 乌 鲁 木 齐 这 样 一 个 严 重 缺 水 的 城 市 ,政 府 每 投 资 10 0元 ,就 可 以在 未 来 2 0 0年 中 ,每 年 节 约 1 0 3市 2m 绿 化 用水 ,用 于 发 展 工 业 、 农 业 和 改 善 周 边 地 区 的 环 境 ,这 对 于 整 个 城 市 的 发 展 是 有 裨 益 的 ,其 产 生 的 环 境 经 济 效 益也 远 比投 入 的 大 得 多 。 参 考 文 献
垦 殖 率 不 断 提 高 ,森 林 资 源 破 坏 严 重 ,特 别 是 原 生 自
然植 被 大 部 分 遭 到 破 坏 ,致 使 生 态 环 境 质 量 下 降 ,抗 御 自然 灾 害 的 能 力 减 弱 。 由 于 过 度 放 牧 ,该 区 域 草 原 生 态 系 统 急 剧 退 化 ,年 产 草 量 每 公 顷 不 足 7 0 g 防止 5k。 “五 滥 ” 相 应 的法 律 不 够 健 全 ,对 滥 砍 滥 伐 惩 罚 力 度 不 够 ,不 能 有 效 抑 制滥 砍 滥 伐 现 象 发 生 。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荒漠(沙)化土地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在技术手段应用方面,提出了增加植被覆盖、水土保持等措施,并建议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治理工作。
未来展望中,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治理工作,逐步改善荒漠化土地的生态环境,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了当前荒漠化土地治理的经验教训,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启示,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
【关键词】荒漠化、沙漠化、土地治理、现状、影响因素、对策探讨、技术手段、政策措施、未来展望、研究总结、研究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据统计,全球大约30%的土地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影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损失。
荒漠化土地的扩张已经成为全球生态安全的一大隐患,亟待制定有效的治理对策与措施。
在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已经影响到农田和牧场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针对荒漠化土地治理面临的严峻形势,相关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治理对策和技术手段应用,提出政策措施建议,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建议。
通过对荒漠化土地治理现状及对策的研究,可以促进荒漠化土地的整治和恢复,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荒漠(沙)化土地治理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影响着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荒漠(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治理对策和技术手段应用,提出相关的政策措施建议,旨在为提高荒漠(沙)化土地治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对本区的影响很小;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印度洋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
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摘要】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包括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土地沙漠化与荒漠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管理机制薄弱以及缺乏环保意识与参与度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西部地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推进土地生态恢复工程、加强西部地区气候变化应对与适应、强化环境管理制度建设、提高西部地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与参与度。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应对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促进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西部地区、环境保护、水资源、水污染、土地沙漠化、荒漠化、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环境管理机制、环保意识、参与度、水资源管理、土地生态恢复、气候变化应对、环境管理制度、居民意识、关键词1. 引言1.1 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中国国土面积辽阔的地区之一,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了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气候变化等问题的严重加剧,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
加强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长远利益。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许多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如高山、草原、河流等,都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
这些生态系统对维护地区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水源地安全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不仅是保护西部地区自身的生态环境,也是保护整个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能源生产基地。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农田和矿产资源,为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等问题,这些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耗竭的危险。
加强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不仅是保护当地资源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的需要。
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加强环保意识,制定有效管理措施,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才能真正保护西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确保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
西北地区沙漠化治理浅谈
风 大且 频 繁 , 地表 物 质松 散 , 被 稀疏 , 植 加上 自然 灾 害及
各 种 人 为 因 素 , 地 沙 漠 化 形 势 十 分 严 峻 , 为长 期 制 土 成
沙漠 化 土地 扩展 的主 要原 因 是人 们 在生 产 经 营活 动
约 地 区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的 主要 因 素 。 同时 , 漠 化也 导 中 ,忽 视 生态 环境 保 护和 资 源可 持续 利用 ,不合 理利 用 沙
NEI ENG G ULI M NYE
护 ,就 造 成 了 土 地 退 化 和 沙
化。
2 封 山育林 育 草 、 自2 0世 纪 7 0年 代 以来 , 由于 自然 植 被受 干 扰 而严 重退化 , 人们 曾 探讨 对 无 水 源 可 用 、 无 实 施 灌 溉 可 能 亦
2 过 度 放牧 、
了 土 壤 肥 力 , 加 剧 了 土 地 退
化。
5 提高 治理 的科技 含 量 、 沙 漠 化 治理 工程 是 一 项 跨 学 科 的 复 杂 系统 工 程 , 在 治 理 开 发过 程 中需 要进 行 研 究 的 领域 十分 广 泛 , 须依 必 靠 科 技支 撑 , 大 科技 含 量 , 分 发挥 现 有 技 术人 员 、 加 充 资
境, 危害 人们 的 身体 健康 。
自然 界许 多 自然 现象 的 演变 ,往往 需 要几 百 年 或上 接 因素 。 长期 以来 ,随着 西部 地 区人 口的不 断增 长和 经 千 年 才 能看 出它 的变 化 , 是 人类 的 各 种 活 动 , 往 只 济活 动 的增 加 ,盲 目开 荒种 地 ,破 坏 了原 有植 被 ,在 干 可 往 风 几年 后 只 得 撂荒 , 又不 加 以保 需要 几 十 年或 上 百 年 ,就 能 对 生态 环 境 造 成严 重 影 响 。 旱 、 沙等 因素 的影 响 下 ,
治理沙漠化的建议
治理沙漠化的建议沙漠化是指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土地退化,植被覆盖减少,土壤质量下降,从而增加荒漠化的过程。
治理沙漠化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治理沙漠化的建议:1. 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度,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土壤侵蚀。
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树种,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植树造林项目更加可持续。
2. 节约用水:沙漠地区水资源稀缺,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节约用水。
推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设节水型农田灌溉系统,加强农田水分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
3. 控制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放牧导致植被被过度消耗,土壤质量下降。
因此,要加强对放牧行为的管理,并合理规划放牧区域,采取轮牧制度,控制放牧的数量和时间,使植被得到恢复和保护。
4. 推广生态农业:通过推广有机农业、集约化农业等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5. 建设防风林带:在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可以建设防风林带来阻止风沙的侵蚀。
防风林带能够减少风速,抵挡风沙,保护农田和居民生活环境。
6. 加强土地治理:开展土地的整治和修复工作,采取措施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减少土壤的侵蚀。
7. 提高公众意识: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对治理沙漠化至关重要。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沙漠化问题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到沙漠化治理的行动中。
综上所述,治理沙漠化需要综合施策,通过植树造林、节约用水、控制过度放牧、推广生态农业、建设防风林带、加强土地治理和提高公众意识等措施,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系统,实现沙漠化治理的目标。
沙化土地的治理方法
沙化土地的治理方法
沙漠化是一种严重的土地退化形式,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针对沙漠化土地的治理,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 植树造林。
选用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适应能力的树种进行直接播种或栽植,如柽柳、沙柳、沙樟等,通过形成绿化带和风景林,增加土地覆盖度,提高土地水分蒸散效益。
2. 沙漠化土地的造林还可以采用防风固沙的方式。
这种方式采用落沙网、草篱、竹筛、绿篱等,作为防护措施防止风沙的侵扰。
3. 废弃矿山、煤矸山等地区的荒山复绿。
根据土地本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途径进行治理,如遮盖、覆盖、修筑排水沟等。
4. 推广适用区域的农业生态系统模式,重点进行草本植被恢复以及推广混合种植、成草混播等耐旱、抗逆性强的农作物种植。
5. 展开科技创新。
通过土壤改良、水资源利用等技术手段,提高沙漠化土地的耕作能力和生产率。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治理和防止沙漠化土地,实现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为治理沙漠提几点建议
为治理沙漠提几点建议沙漠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我对沙漠治理的几点建议:首先,应加大对沙漠保护和治理的投入。
政府应加强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并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推动沙漠治理事业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加强合作,争取更多的外部支持。
其次,重视沙漠化的预防与监测。
要建立完善的沙漠化监测系统,加强对沙漠化形成及扩展的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止沙漠的进一步扩张。
同时,政府应加强沙漠化风险评估与监测,提前预警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沙漠扩张对农田、城市和农民的危害。
第三,加强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
可以采取绿化治沙、固沙造林等措施,通过植被的种植和管理,防止沙土的侵蚀和持续扩张。
同时,可以引进耐旱植物和适应沙漠环境的农作物,提高农业适应沙漠环境的能力。
第四,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
沙漠地区水资源稀缺,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
可以采取节约用水的措施,如推广高效灌溉技术、改良农田排水系统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政府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寻找沙漠地区适宜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如海水淡化、雨水收集等。
第五,鼓励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产业。
政府应鼓励发展适合沙漠环境的产业,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以减少对沙漠地区的环境压力。
此外,还可以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沙漠的自然风光和独特资源,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加强沙漠地区的社会宣传与教育。
政府应加大对公众的沙漠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力度,加强沙漠环境知识的教育,提高公众对沙漠治理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与互动,增加居民的参与度和责任感,形成沙漠治理的合力。
综上所述,沙漠治理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综合施策的任务。
只有加大对沙漠治理的投入,加强沙漠化的预防与监测,加强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鼓励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产业,加强社会宣传与教育,才能实现沙漠治理的目标,保护和修复沙漠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荒漠治理方案
荒漠治理方案一、背景与问题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我国,荒漠化问题也日益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给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荒漠治理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二、治理方案1. 生态恢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措施,恢复沙漠化地区的生态平衡。
在选择树种和草种时,应考虑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等特点,以提高其成活率和抗逆性。
同时,应加强植被的保护和管理,防止二次破坏。
2. 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是荒漠治理的关键因素。
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可以通过修建蓄水池、滴灌等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农业结构调整:在沙漠化地区,应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
可以通过发展畜牧业、发展林果业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4. 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使人们认识到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宣传栏等方式,宣传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措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5.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为荒漠治理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荒漠治理,提高治理效果。
三、实施步骤1. 调查评估:对沙漠化地区进行调查评估,了解其生态环境和治理难度。
2. 制定计划: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治理计划,包括治理措施、资金投入、时间安排等。
3. 组织实施:按照计划组织实施治理工作,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治理效果。
4. 效果评估: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理措施,确保治理效果持续发挥。
总之,荒漠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才能实现荒漠化的有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保护东北黑土的建议
保护东北黑土的建议一、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东北黑土是全国重要的粮田,要加强对黑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首先,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确定土地的用途和功能,避免乱占乱用。
其次,加强对土地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建立黑土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黑土退化问题。
最后,加强土地的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农田水利设施、做好农田环境保护,提高土壤肥力和耕地负荷能力。
二、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黑土地生态系统脆弱,容易遭受水、风、草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为了保护黑土地的生态系统,我们应该保持森林覆盖率和湿地面积,提高植被覆盖度。
此外,还需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修力度,保证农田灌溉的正常运行,减少土地干旱的发生。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是保护东北黑土的关键所在。
加大对黑土地相关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科技应用能力。
发展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
引入先进的耕作、种植和施肥技术,追求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的农业生产。
四、加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力度。
在保护东北黑土的过程中,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相关活动。
加强土地的立法管理,明确土地资源的产权和使用权。
同时,加强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打击,严惩非法开垦和滥用土地资源的行为。
此外,还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污染行为,保护黑土地的生态环境。
五、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保护东北黑土不仅需要政府的管理和监督,还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该加强对黑土资源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黑土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积极开展黑土地的科普活动、举办研讨会和专题讲座,提高公众对黑土资源的了解。
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发挥其在黑土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六、加强黑土地的跨区域交流合作。
保护东北黑土需要各相关地区的共同努力。
各地区可以加强黑土资源的交流合作,共同研究黑土保护的相关问题,分享经验和成果。
加强黑龙江省沙化土地监测论文
浅谈加强黑龙江省沙化土地监测【摘要】监测土地沙漠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掌握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以防止土地沙漠化趋势扩大。
并提出了治理沙化土地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沙化土地;沙化土地监测;沙漠化趋势;治理措施黑龙江省沙地主要是嫩江沙地一部分,地处松嫩平原腹地,这里原本是水草资源十分丰富,自然生态条件良好的天然牧场,但历经天灾、人祸的反复破坏,现已是黑龙江省沙尘灾害的主要沙源地,是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地带,给当地人民群众的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及稳定和谐带来严重威胁。
虽经建国后60年的开发治理,但由于受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限制,目前仍存在着一面治理,一面破坏的现实。
土地沙化的不断扩展,给沙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1.沙化土地监测区的基本概况黑龙江省沙化土地监测总体范围包括齐齐哈尔、大庆两个地市,涉及齐齐哈尔市郊、龙江、泰来、甘南、讷河、富裕、大庆市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九个县(市、区)共计87个乡(镇)行政区域。
其中有泰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三个县达到了全县域沙化监测。
监测总体面积3184454.9万hm2,沙化土地面积495658.2hm2。
2.沙化监测区土地资源特点2.1从土地类别来看,监测区内的沙化土地、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和非沙化土地比例是1.4: 1:6。
沙化土地和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和控制,黑龙江省的土地沙化形势严峻,特别是仅几年来不利的气候条件,使得全省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向着沙化土地方向发展可能性加大,应加强对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沙化防治及测预报方面工作。
2.2从沙化土地类型来看:固定沙地占83.6%,半固定沙地只占1.6%,沙化耕地占14.8%。
在今后的治理上应加强对半固定沙地和沙化耕地的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对沙化耕地保护;从沙化的程度来看,轻度占91.8%,中度、重度占的比重少,应加大对沙滩、裸沙地和干沟的治理;从沙区沙化的治理措施来看,主要以封沙育林和人工造林为主;从植被来看,盖度大于70%只占38.5%左右,草地退化严重,应加大对草原的保护和恢复。
黑龙江省荒漠化及其防治措施论文
浅谈黑龙江省荒漠化及其防治措施【摘要】本文论述了黑龙江省荒漠化现状,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荒漠化;危害;防治措施土地沙化已成为全球性灾难,是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我国是世界上沙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漠总面积130.8万h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6%,其中沙漠、荒漠占45.3%,沙漠化土(沙地)占11.2%,戈壁占43.5%,沙漠化相当严重。
我省沙化土地面积378571.4hm2,沙土耕地432993.1h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6%,分布较为集中,给该区的经济、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所以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和利用是摆在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
1.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状况黑龙江省沙区处于我国北方万里风沙线东端,主要集中于我省西南半干旱地区,分布在嫩江流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统称嫩江沙地。
地理位置:东经122°10′~125°10′,北纬43°30′~48°30′。
沿嫩江干流两侧宽242km,长400km的范围内,形成东北向西南走向的带状沙区。
表1 沙地面积分布情况表沙区范围内杜蒙、泰来、龙江、齐市郊、富裕、甘南、肇源、大庆及讷河九个县(市、区)、105个乡(镇、场)。
其中杜蒙为完整沙区县,其余八县(市)是部分沙区县(市)。
在274.7万hm2,沙区总面积中,有沙漠化土地面积37.8万hm2。
其中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的是杜蒙县,面积16.5万hm2。
最小的是甘南县,面积仅0.3万hm2。
各县(市)沙地分布情况见表1。
2.沙漠化原因2.1森林遭受破坏伐木开荒,种植农作物;雨水冲刷裸地,出现沟壑,导致水灾;在干旱时期,风把干燥表土吹走,造成山地岩石裸露,寸草不生。
这就是沙漠化的开始,也是破坏森林造成的恶性循环的结果。
2.2土壤盐渍化导致田原荒废没有排水设施的农田经过灌溉或水淹之后,盐分上升到地面,出现大面积的盐碱地。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几百万公顷,可耕地因盐渍化、治泽化而变成荒漠。
进行沙漠化治理的有效措施
进行沙漠化治理的有效措施
沙漠化是指本来不是沙漠的地区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开采、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土地逐渐退化成为沙漠的现象。
沙漠化不仅会破坏土地生态系统,还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进行沙漠化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介绍一些有效的沙漠化治理措施。
1. 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改变沙漠化区域的生态环境。
植树可以逐渐增加土壤的覆盖度,提高土壤质量,增加水分蒸发量,降低体表温度,进而减少水分的蒸发量,使得沙漠变得更加湿润。
2. 控制过度放牧:在沙漠地区,放牧是一种挣钱的方式,但是如果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地植被和根系,导致地表土壤暴露,并将其转化为沙漠。
因此,控制放牧的数量和时间,保护土地生态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3. 水资源管理: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水资源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改善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设水利设施,增加水资源的供应。
4. 合理开垦: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合理开垦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开垦可以通过保持土地覆盖度,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地生态系统。
5. 技术支持: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技术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包括资源开发、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的技术支持。
这将有助于提高沙漠化治理的效果和治理的可持续性。
总之,进行沙漠化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
需要我们采取
多种措施,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1. 引言1.1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性石漠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土地沙漠化和退化的现象,已经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是当前最为紧迫和重要的任务之一。
石漠化综合治理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石漠化土地的出现会导致水土流失、植被丧失、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进而影响气候变化、减少水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等,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通过综合治理,可以逐步修复土地,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石漠化综合治理对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石漠化土地大多位于贫困地区和西部地区,通过治理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存条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旅游业等,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综合治理的成功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这一严峻挑战。
1.2 石漠化问题的现状石漠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土地裸露、植被丧失、水土流失等问题。
目前,我国石漠化问题十分严重,据统计,我国约有40%的土地面积受到石漠化的影响,其中北方地区尤为突出。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石漠化造成了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土地裸露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植被丧失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了土地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
石漠化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土地退化造成了农作物减产、草场荒芜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生活质量。
石漠化对环境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土地的裸露导致了土壤贫瘠,水土流失加剧了河流的污染,对大气环境和水资源保护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石漠化问题的现状十分严重,亟待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来解决。
加强监测与评估,实施生态恢复项目,发展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经济产业等措施势在必行。
2. 正文2.1 加强监测与评估,提前预警加强监测与评估,提前预警是石漠化综合治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东北平原西部沙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浅析
l 沙漠 化现状
黑 龙 江 省 沙 区 系科 尔 沁 沙 地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位 于 我 国 北 方 万 里 风 沙 线 东 端 , 在 全 国 沙 漠 区 划 分 ,属 于 中 国 北 部
了造 林 质 量 。
的主 要 类 型 : 沙化 耕 地 7 4 4 8 m, 占沙 化 土地 面 积 的 57.h2 l .% 在 沙 化 程 度 上 , 轻 度 4 8 4 .h 中 度 43 。 6 7 5 2m , 4 0 6 9 m,重度 18 17 m,极重度 1 1 .h 。 8 1. h e 0 8 . h 0 9 5 m。
中国 西部 科 技 2 1 年0 月 ( 0 1 5 中旬 )第1 卷第 1 期 总第2 7 0 4 4 期
王 强’
林卓 强
史 旭 民
何瑛超
房 齐
(. 1黑龙 江省 齐齐哈 尔市梅 里斯达翰 尔族 区林 业局 ,黑龙 江 齐 齐哈 尔 1 12 ; 1 60
2黑龙 江省 齐齐哈 尔市林 业 工作 总站 ,黑龙 江 齐齐哈 尔 1 1 0 ; . 5 60
摘
要: 本文作 者 以黑龙 江省 齐齐哈 尔市青 年林场 为例 ,就所 掌握 的专业知识 并 紧 密结合 实 际工作 对低价低 产人 工林 的
改造 问题 进行 了探 讨 ,对有 效落实 国 家林业局提 出的 “ 为先”规 定有一 定积极 意 义。 质
关键 词 :低价低 产 ;人 工林 ;优优 改造 ;问题 探讨
均 受灾面积增加 了3 倍 以上 。由于土 地沙化 , 自20 年 以 ~4 00
中国西部部分地区土地沙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
中国西部部分地区土地沙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1.沙漠化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其中的土地沙漠化问题又是世界公害,生活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近14%的世界人口直接受到沙漠化的威胁,全球每年有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沙漠化土地。
在我国西部的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西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市区部分地区现分布有大面积(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18%)的沙漠化土地,而且在不断扩大(1995年至1999年的5年间全国净增沙漠化土地1.72万平方公里)。
在国家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情况下,沙漠化虽说有所遏制,但仍呈“局部治理,整体恶化”趋势。
沙漠化危害在我国已涉及30个省区841个县(市、旗)7534个乡(镇、苏木),全国每年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因此说,土地沙漠化是我国西部特别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加强研究和治理。
2.沙漠化的成因造成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是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客观内在因素,人为因素是土地沙漠化得以发生发展加剧的社会诱发因素。
2.1沙漠化的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我国西部特别是西北内陆由于远离海洋降水少、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日照蒸发强烈、海拔高风多风大、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大风吹蚀等自然条件造就并历史的遗留下退化的土地、劣质的土壤、沙化的漠地。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量约为世界的1/5,且南涝北旱分布不均,尤其是西北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水资源量明显下降。
随着气候的暖干化,我国西部21世纪初的降水量比20世纪70年代明显减少,黄河90年代以来经常断流,伊犁河、塔里木河、疏勒河、黑河等河流近年的水量在逐年减少,流域水危机愈演愈烈。
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西北各省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拔高且有许多高山阻隔,使水汽随风进入这一地区的途径和数量减少、难度加大,因而降水量少(大都在400mm以下,许多地方甚至在200mm 以下,最少的仅15.4mm);加之日照蒸发强烈(从东到西蒸发量由800mm增至3000mm),这就使西部大部分地区土地的自然水补给入不敷出、旱情加剧、气候干燥,因此形成大陆性干旱气候,严重影响了当地林草植被的发育形成和繁衍生息,导致地面植被稀少,使土地缺乏保护而易受外因侵害以至退化、沙化。
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
沙漠治理的主要方法沙漠治理是指对沙漠地区进行改善和保护的一系列措施,旨在减缓沙漠化过程,恢复生态平衡,改善沙漠地区的环境质量和人居条件。
下面将介绍几种主要的沙漠治理方法。
1.植被恢复和保护:植被是维持沙漠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可以减少沙尘暴和风蚀的风险。
通过植物的根系固定沙子,可以防止沙漠的扩散。
植被的恢复可以通过草种和灌木的种植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合适的灌溉措施来改善沙漠地区的植被状况。
2.沙漠固沙措施:沙漠固沙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林带或沙障,阻止沙尘暴向农田和城市地区蔓延。
人工林带的建设可以利用一些适应沙漠环境的植物,如沙柳、凤仙花等,这些植物具有较强的抗风蚀能力,可以阻挡风沙的侵蚀。
而沙障通常由深层次的沟渠、树木、竹篱等组成,可以有效地防止沙尘暴入侵。
3.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增加雨水量来改善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状况。
常见的人工降雨方法包括云雾凝结、云种植和气象调节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沙漠地区的水分含量,从而促进植被生长和土壤改良。
4.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是沙漠治理的关键环节。
沙漠地区的水资源稀缺,必须合理分配和使用。
可以通过修建水库、挖掘地下水、实施灌溉等措施,将雨水和水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沙漠地区的植被状况。
5.防风固沙措施:防风固沙是通过建立起有效的防风措施,减少沙尘暴和风蚀的发生。
常见的防风措施有建设防护林带、竹篱、固沙网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沙尘暴产生的土壤侵蚀,保护植被和土地资源免受风沙的破坏。
6.循环农业:循环农业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和农业管理,减缓土地退化的发生和发展。
通过合理的轮作、秸秆还田、有机肥料等方式,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其保水性和肥力,从而减少沙漠化的风险。
7.发展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是通过保护和合理利用沙漠地区的自然资源,将沙漠地区的生态和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收益。
通过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促进沙漠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从而推动沙漠治理的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o t t ee p e t f eev o m n fh et nr ino eo ga g rmo edvl m n ni n e t ew s r go f in j n. eh o ot h r ot e e H l i Ke o d: s r ei f e ogi gPoic; ad n;sget no slt n yw rs Wet nR go o i nj n vne snyl d ugso f o i . e n H l a r a i uo
T A Mio(el ga g oic o em n eeomet eee etrH ri 5 0 1 C ia IN a H i nj n vneG vr e t vlp n R srhC ne, ab 100 , hn) o i P r d n A s atT esn yl d o tew s r ein o He og agpoic a bog tsm ru l o tel igad po uigo cl bt c:h a d a f h et n rg f i nj n rvneh s ruh o e t be t h i n n r c f oa r n e o l i o s v d n l rs e t T ip prnrd csh oio n vsep n tnao t esnyln ew s r go f el ga gPoic. A ei ns hs ae t u e ep sinadg e xl a o bu d di t et nr ino i nj n rvne t d . i o t t i a i h t a a nh e e H o i
中图分类号 :165 s5.
文献标识码: A
黑龙江省西部地 区土地沙漠化 治理建议
1『 曲 ( : E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00) 501
摘要: 黑龙江省西部地 区土地沙化 已经给 当地居 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 了严 重的危 害; 介绍 了该地 区土地 沙化 的概 况及其形成的原 因:
1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沙漠化概况 黑龙江省沙区主要集 中在西南部半干旱地 区,分布在嫩江 流域下游 的冲击平原上 , 沿嫩 江干流两侧 宽 15 m 长 30 i的 6k , 0 k n
范 围 内, 成 了东 北一 西南 走 向 的 2 0 形 . 8万 l 带 , 之 为 嫩 江 【 沙 功 称
21 自然 因素 .
山于这一带属于 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型 气候 , 季多风, 春 降水 量少 , 蒸发量大 , 十年九早 , 季高温多雨 , 季低温早霜 , 夏 秋 冬季 严寒而长 。嫩 江及其支流所形成 的冲积平 原上 的沙质沉积物及 沙质干河床提供沙源 ,在风力作用下 就形成 了黑龙江省西部沙 地。嫩江沙地 处于半干旱和半湿润交 界带, 区大部分市 ( 沙 县)
维普资讯
国 土 与 自 然 资 源 研 究
・
6O ・
T ERR TO 1 RY & NA URAL lE OUR S S UD T S E CE T Y
2 0 3 0 6 No.
文章编号:0 3 7 5 ( 0 )3 0 6 — 1 10 — 832 60 — 0 0 0 0
由于沙化面积的不断扩大 , 致使该地 区草原面 积不 断缩 减 。 据统计, 嫩江草原沙漠 化面积 已达 2 6万 h 2 m 左右 , 己接近其原有 草原面积的 5% 0 。与此同时, 草原草质也受到严 重影响。15 90年 代, 该地 区优质草 占 5% 现在仅 占 1% 3, 0 左右 : 亩产草量也 由原来 的 3O0 g h 2 0 k / m 降至现在 的 1 O k / m 左右 ;覆盖度和 密度也 O g h2 l 都有一定程度 的下 降。由此, 区草场的单位载畜量和利用率都 沙 受到 了严重 的影 响, 畜牧业 发展 不容乐观 。 33 沙区人民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 在沙化地 区道路沙 阻, 风扒路而等现象彳 常见。如泰来县哈 b ! 木 台村 17 9 2年 的一条毛道 , 经过 长期风 蚀 , H前 已成 了一条 长 2 m 宽 I1 深 2 7 2 、 3 、 .m的风蚀槽 。沙 区的水库 、 n 河流等 也受到严重
沙地。沙地面积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 的 4 6 。 龙江、 齐郊 、 富裕、 甘南 、 肇源及大庆 共 8区 ( ) 9 乡 县 、3个 ( ) 其 中杜蒙为完整 沙 区县 , 镇 , 其余 7市 ( )是部分沙 区市 县
( ) 县 。在沙 区总面积 中, 有沙漠化土地 面积 10万 h 其 中潜 2 m, 在沙漠化土地而积 8 9万 h 2 m。 2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沙漠化形成原因
针对当地特点 , 出了治理 土地 沙化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 提
关键词:黑龙江省西部地 区; 土地沙化 ; 治理建议
A mii e rp sl f a d d srict ni senReino i n j n rvn e d ns rp o oa o n eet ai Wetr go f l gi gP o ic t l i f o n He o a
ls,ti a e , c o d n i f d n f e r s ac , r vd s s me r l t e s g e t n h w t ov h se vr n n r b e i r e a t h sp p r a c r i g t t si ig o e e r h p o i e o e ai u g si o o s le t i n i me t o l m n o d rt oh n h t v o o p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