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打老虎三部曲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朱元璋厉害在哪里?细数朱元璋集权的暴力史

历史趣谈:朱元璋厉害在哪里?细数朱元璋集权的暴力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朱元璋厉害在哪里?细数朱元璋集权的暴力史导语:明太祖对权臣的血洗,是由胡惟庸开始的。

朱元璋手下最具远见的文臣刘基一开始就认为胡惟庸这个人不过是区区小犊,不能委以重任,一旦重用必明太祖对权臣的血洗,是由胡惟庸开始的。

朱元璋手下最具远见的文臣刘基一开始就认为胡惟庸这个人不过是区区小犊,不能委以重任,一旦重用必然导致辕裂犁破、祸不单行。

胡惟庸的为人向来狡猾奸诈,当上宰相之后更是恃权自专,常常不经请示便自行决断朝中的生杀陟黜之事,甚至私自拆阅公文,对不利于自己的奏章就藏匿不报。

后来,他眼见朝廷官吏屡屡得咎,有的人甚至性命不保,便暗中勾结遭到朱元璋惩治而心怀不满的官吏,准备起兵反叛。

公元前1380年正月,胡惟庸及同党奏告朱元璋,说京宅井出现的一眼甜泉乃是大吉大利之兆,请太祖前去观看。

就在朱元璋信以为真,准备从西华门驾车前往的时候,内使云奇突然勒住马的缰绳,极力劝阻皇上不要前往。

云奇唐突犯上的行为激怒了朱元璋,他命令左右护卫用金锤击断了云奇的胳膊,然而气息奄奄的云奇仍然锲而不舍地用手指着胡惟庸宅第的方向。

朱元璋见状才突然醒悟,连忙登高远望胡惟庸的宅第,一眼便觉察出胡宅中透出的隐隐兵气。

朱元璋大惊,立即派兵将胡惟庸及埋伏的士兵捉拿归案。

很快,胡惟庸便被押至市曹凌迟处死。

朱元璋当然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借题发挥、四处清算,大肆屠杀与胡惟庸一案有关的官员和平民,最后竟连太师韩国公李善长的全家都惨遭血洗。

1393年,朱元璋又以诛杀开国大将蓝玉为开端,再次进行惨绝人寰的大规模清洗运动。

单是胡惟庸和蓝玉两案,就让四万人成为了刀下亡魂。

对于那些侥幸活着的官员,朱元璋着重营造全民告密和特工监督的生活常识分享。

朱镕基与朱元璋有何关系?

朱镕基与朱元璋有何关系?

朱镕基与朱元璋有何关系?作者: 蒋元明河南淮阳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名陵,号称“天下第一陵”,因为陵的主人是6000多年前的中华“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伏羲。

到淮阳,自然要来参拜始祖。

走到陵园前,只见门楼高悬一匾额,上书“羲皇故都”四个大字,而落款竟是“朱镕基”,不免有点吃惊:是那位宣称“不题字”的朱总理吗?“不题字”是朱镕基的特色之一。

有老同学请他题字,这位总理同学很不给面子,说“我一不怕你借钱,二不怕你求职,就怕你找我题字,因为我有五戒,此其一也。

”把人家给堵回去了。

有一次在大会上,他大声说,“我很少为人家题词,因为我的字很丑……”。

细看“羲皇故都”这四个大字,完全是一练家,没有十数年的功力是不能为的。

显然,因“字很丑”不题词是借口。

朱镕基到这里来却欣然命笔,首先伏羲的名头太大了,始祖的面子怎么着也得给。

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没有进陵园前,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皇帝祭陵”活动。

一身龙袍、气宇轩昂的皇帝在凤冠霞帔的皇后陪同下,率领群臣登场了,伴随鸣锣开道,还真像那么回事。

据说,这是再现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祭陵的那一幕!我们跟随“朱元璋”君臣进了陵园。

导游开始讲解:当年朱元璋起兵反元,一次兵败,被敌军追得紧,眼看无路可逃了,突然发现路边有一座破庙,朱元璋立即钻进去,一看是伏羲老祖坐在上面,朱元璋趴在地上磕头不止,说请老祖保估,若朱元璋躲过这一劫,得了天下,我一定按我的皇宫规格给老祖重修陵园……话音刚落,一只大蜘蛛迅速在破门上来回几下织成一张网,然后自个儿趴在网中。

元兵追到这里一看,破庙、蜘蛛网,就转身往前就追……朱元璋运气好,果然做了皇帝,他也没失言,命令大将徐达按照南京皇宫重修伏羲陵,并且率群臣祭拜老祖兼大恩人。

这个故事很耐人寻味。

躲追兵一节有传说的成份,但修陵、祭陵却是有据可查。

1997年朱镕基参观伏羲陵,导游能不讲他们老朱家这一节有趣的故事?陪同的官员能不作一点修陵、祭陵的介绍?介绍之后再一煽乎,总理严肃的面孔就露出笑意来,再请题字——到底一笔写不出两个“朱”来……总而言之,“羲皇故都”朱镕基是题了。

我最崇拜的人———朱重八

我最崇拜的人———朱重八

他,是一个家境贫寒,长相丑陋的人,他是一个孤儿,被人瞧不起,当他出家当了和尚还是被人嘲笑,捉弄,这就燃起了他心中的怒火,激起了他心中的悲愤,他义无返顾地去投军,从亲兵到元帅,一步步走上来的他,一手开创了大明的辉煌。

这个人,就是朱元璋。

元朝末年,元政府腐败至极,这使百姓们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这也使朱重八(原名)迫不得以去放牛,为的是混口饭吃。

可在这种环境下,天就会有不测风云。

这不,朱重八的父亲朱五四在四月初六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的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这一系列的惨剧给朱重八带来的是巨大的痛苦,没有了家的依靠,他变得如此脆弱,但是,他“活下来”的信念给他指明了一条生路:出家当和尚。

在那种年代,和尚也变得不好当了,进了寺庙,朱重八发现寺里和尚的态度与地主对他的态度好不到哪里去,他天天要为和尚们打杂,要当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等等的粗活都要干。

可是,他入寺不久,和尚也要去讨饭了。

在穷地方讨饭的朱重八心中的怒火一次又一次在心中燃烧,他痛恨元政府的腐败,因为这就是导致他的双亲与兄弟饿死的原因。

因此,朱重八义无返顾地去投了军,开始,他只当了一个小小的亲兵,以为朱重八称职,所以得到了赏识。

也就在此时,他改名了,改成了朱元璋,意思是:诛灭元朝的尖锐的武器。

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在此后的二十年里,经历大大小小的战斗,多多少少的磨练之后,他真的把自己铸造成一把诛灭元朝的武器。

他用他钢铁一般的意志,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为大明天朝三百年的历史,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朱元璋出身贫穷,但他经过了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了皇帝,我能不崇拜他吗?我眼中的王老师是一个温柔漂亮又十分严厉的老师。

如果说我们是一颗颗小树,王老师就是一名辛勤的园艺师,在她的精心修剪下,我们都茁壮成长。

如果说我们是一条条小鱼,王老师就是宽广的大海,在她的怀抱中,我们自由的游来游去。

如果说我们是一名名小学生,王老师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她给我们知识的力量,让我们远走高飞。

朱元璋与十劝歌

朱元璋与十劝歌

骂文士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粪叫呱呱。

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

咏菊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及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示僧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咏燕子矶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竿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钓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咏竹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及天齐。

无题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

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朱元璋:风吹马尾千条线。

朱标:雨打羊毛一片毡。

朱棣:日照龙鳞万点金。

寺名多宝,有许多多宝如来?国号大明,无更大大明皇帝。

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

一人成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小村店三盘两盏,没有东西。

大明君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周德兴:蹬足蹦下地。

朱元璋:撒翅飞上天。

徐达:小牛钻山洞,尾巴在外。

朱元璋:老爷打重八,脑壳当先。

唉,可叹古今良吏少啊!嗯,须知世上苦人多啊!师姑田里挑禾上,美女堂前抱绣裁。

莲子已成荷长老,梨花未放叶先生。

脚焐青灰身住庙,老天降下白鹅毛。

我今尚有安身处,天下穷人怎的了?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腿,恐把山河一脚穿。

二月春浓杨柳绿,庙前案上夹块肉。

二九一十八,两块一起夹。

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

国难民愁,王不出头谁是主。

十岁儿童当马驿,万年天子坐龙廷。

一弯西子臂,七窍比干心。

朱升:建屋喜逢黄道日,上梁巧遇紫微星。

江南一老叟,腹内罗星斗。

许朕做君王,果出神仙口。

赐官官不要,赐金金不受。

持此一折扇,横行天下走。

天作棋盘星做子,日月争光。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十年寒窗苦,何如一盅茶?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什么东?什么西?什么高?什么低?日出东,日落西。

青天高,大地低。

冬瓜东,西瓜西,高粱高,茄子低。

文臣东,武将西,皇帝高,百姓低。

作品朱元璋尽管出身寒微,没有受过孔孟的诗书礼乐的教育,但他并非仅仅是一个草莽英雄,在戎马生涯中也写过诗词,并有《御制文集》传世,集中就有朱元璋的一百多首诗词。

心得体会:中国历史上的反腐斗士——朱元璋

心得体会:中国历史上的反腐斗士——朱元璋

心得体会:中国历史上的反腐斗士——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苦,从小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欺凌,他登基后为了避免重蹈元朝覆辄,面对当时贪官污吏横行的局面,频出重拳,惩治贪腐。

据统计,朱元璋当政31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可谓是我国历史上的反腐斗士。

当朱元璋发现御史宇文桂身藏十余封拉关系拍马屁私托求进的信件后,立即派人对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府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从上到下贪污腐败现象极其严重,便龙颜大怒,立即诏令天下:“奉天承运,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

”朱元璋为了控制西蕃少数民族地区,用中原地区产的茶叶去交换西蕃地区的马匹,并颁布了《茶马法》,严禁走私茶叶。

但在利益驱使下,附马欧阳伦倚仗自己的特殊身份和手中的特权,委派家奴周保私下里动用官府车辆和征集民间车辆,大肆走私茶叶,从中牟取暴利。

朱元璋闻讯大怒:“朕才行一法,乃首坏之!”不顾马皇后和安庆公主母女俩的苦苦哀求,毅然处死了驸马欧阳伦及周保等1000余人。

此举令全国震悚,腐化贪污之风骤然遏止。

明初的中书省下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由于大量留用元朝的旧官吏,以及一些造反起家的功臣,但他们有人却有恃无恐贪赃枉法,朱元璋对这些官员均进行了严厉惩处。

另外,朱元璋对新科进士和监生厚爱有加,然而洪武十九年,他派出大批进士和监生下基层查勘水灾,结果有141人接受宴请,收受银钞和土特产品,朱元璋在斩杀他们时伤心的连连叹气。

朱元璋除了对贪官污吏痛下杀手外,还加强了有关机制方面的改良。

其一,专门设立了反贪机构。

在中央机构设御史台(后改为都察院),有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等官,职责为“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

同时还设立了十三道监察御史,职责为“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其二,依靠百姓的力量进行反腐。

朱元璋允许普通百姓将贪官直接“绑缚赴京治罪”,各级官吏敢有阻拦者,诛族。

常熟县陈寿六等人把贪官顾英绑至京师面奏,朱元璋随即给予重赏,并警告地方官吏不得对陈寿六等人打击报复。

南京是明朝都城吗?朱元璋为什么会定都于南京?

南京是明朝都城吗?朱元璋为什么会定都于南京?

精心整理
南京是明朝都城吗?朱元璋为什么会定都于南京?
中国的风水学说神秘玄妙,历史上还出过许多着名的风水大师,如袁天罡、李淳风等人,他们的风水术精妙绝伦,无比灵验。

古人很迷信,在丧葬、嫁娶、搬迁、出行等事上,往往要请风水先生来看一看吉凶。

都城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城市,选址必然是重中之重,都城的风水好了,江山
六丈的那块风水宝地还在不在,在的话就定都于此。

刘伯温快马加鞭来到了六丈,把六丈走了个遍,他也同意朱元璋的看法,这里的确是个风水宝地,只不过有一条蛟龙霸占着。

精心整理
刘伯温想,这样的宝地太难找了,只要解决了这条恶龙就可以立刻定都于此。

于是他拿出宝剑就去砍那恶龙。

恶龙几度躲闪,刘伯温屡刺不中。

最后,刘伯温与它斗法,戳了七十二下,才杀掉了恶龙。

恶龙死后,刘伯温向下刺的那七十二剑就成了一口口井,据说就是现如今的六镇七十二口井。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朝天子一朝臣从古至今,历史总一再轮回。

历史上,朱元璋打老虎,连豺狼狗豹也一网打尽,让整个政府几乎陷入真空状态;但嘉庆办和珅却没有牵丝绊藤地拉扯一大票人下水。

放眼现今,反腐行动已经导致多名高官落马,但仍有人前仆后继地攀上黑名单,距离消停恐怕还有一段时间。

和友人谈到近来的时事,不但外地打虎行动越演越惊心动魄,本地多家大企业也接连换新主。

无论政商界都看到一波又一波的新旧交替、人事变迁,朋友不禁感慨:“凡是新君登基,都无可避免地杀一批重臣吗?”从古至今,历史上的例子确实多不胜数。

以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来说,他在称帝的同一年便灭了臧荼,第二年抓了韩信,随后的牺牲品还包括当年曾经一起打下江山的战友卢绾、彭越、英布等。

以清朝的康熙来说,他在8岁即位,但14岁才亲政,两年后便按捺不住,亲手铲除了权臣鳌拜。

明朝的崇祯,虽然历史上的评价不高,但其实办事速度很快,登基短短三个月后就干掉权倾一时的宦官魏忠贤。

至于清朝的嘉庆更是神速,老爸(太上皇乾隆)一驾崩,尸骨未寒,他立马就办了富可敌国的大贪官——和珅。

打老虎的戏码,古今都有。

至于这些位高权重的朝野大臣到底真是如此贪污腐败、罪孽深重,还是整出戏根本就是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权术斗争,局外人不容易看清楚。

所谓成王败寇,反正历史向来都是胜者所写,除非有人为败者平反,否则这就是将来世人所相信的真相。

当皇帝是超高风险职业新君上位后,几乎毫不例外地铲除朝中大臣,理由不难理解,说穿了无非就是为了巩固政权。

皇帝是一种超高风险的职业,绝对不能失业,因为失业不仅没了荣华富贵,就连自己的性命、甚至老婆孩子的性命也要赔上。

亡国的皇帝下场都很悲惨,因此,只要对自己的权位稍有威胁,即使是曾经同生共死的兄弟,也不可能宽容对待。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例子,比比皆是。

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可能是勾践杀文种,后来的有刘邦杀韩信,朱元璋尽诛功臣。

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恐怕只有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展现了高度的政治智慧,不用大开杀戒,仅仅一杯酒就释了兵权。

武当山的历史传说故事

武当山的历史传说故事

武当山的历史传说故事武当山之盛名,还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清秀和奇异的风光。

那你知道武当山的历史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武当山的历史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武当山的历史传说故事:金殿的来历传说,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有一次和元军交锋,吃了败仗,全军溃散。

他的拜把兄弟张大虎,背起朱元璋落荒逃跑。

元军跟着步步紧追,越逼越近。

到了小中南山,眼看就要被抓住了。

忽然刮起一阵狂风,只见漫天飞沙走石,日月暗淡无光,使追兵不辨东西南北,迷了去路。

朱元璋这才喘过一口气来,想吃点东西,找个地方休息休息。

这时又听到人叫马嘶,分明元兵又追来了。

前边有一棵大柏树,树旁有一座小茅庵,里边有个老道,披发赤足,凝神静坐,正在喃喃念经哩。

朱元璋已无处躲了,便过去倒头跪下,苦苦哀求道士救命。

“贫道有心救你,就怕你以后出了头会忘记同生共死的穷弟兄。

”朱元璋赌咒说:“过河拆桥,不会善终。

我决不是那种没良心的人。

”“救了你,追兵烧掉我的茅庵,怎么办呢?”朱元璋说:“真要烧了你的茅庵,我就赔你一座金殿。

”那道士点点头,就叫他俩站到柏树下,立刻便隐住了身子。

元军就在身边来来往往,可他们就是看不见朱元璋和张大虎。

后来,那柏树开满了金花,又香又好看。

为这,人们就把小中南山的柏树改名为“金花树”。

追兵左找右找,不见朱元璋和张大虎,估计是被老道藏起来了,就里里外外搜查,一遍遍地盘问。

道士一直装痴作呆,一问三不知,元兵气急败坏,便放火烧着了茅庵,随后又追向前边去了。

朱元璋和张大虎从大柏树底下出来,看茅庵已成灰烬,却一不见老道的人,二不见老道的尸。

这才恍然大悟:一定是真武大帝显灵,救出了自己。

于是扑地跪倒,千恩万谢,然后扬长远去了。

以后,朱元璋又到处招兵买马,重整旗鼓,终于推翻了元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便忘记了过去的难兄难弟,担心他们功高权重,会和自己争着当皇帝。

成天疑神疑鬼,听到难入耳的话,看到不顺眼的人,眼一眨就关,嘴一歪就杀。

明朝历史故事-朱元璋寻访常遇春

明朝历史故事-朱元璋寻访常遇春

明朝历史故事-朱元璋寻访常遇春 从远古时期开始,历史上就流传着许多的故事,为⼩朋友的童年擦上了⼀抹⽞幻的⾊彩。

下⾯是由⼩编为⼤家整理的朱元璋寻访常遇春的历史故事,希望⼤家喜欢。

历史故事:朱元璋寻访常遇春 元朝末年,连年灾荒,加上赋役多如⽜⽑,弄得⼈民痛苦不堪,怨声载道。

这时,各地烽烟四起,天下已经⼤乱。

朱元璋见元朝这样腐败,就⽴志把它消灭,夺取天下。

有道是:“三军易得,⼀将难求”嘛!所以,朱元璋带了军师刘伯温和武将胡⼤海四处奔⾛,暗暗寻访⼤将,以便时机成熟,马上动⼿。

⼀天,他们三⼈来到浙江嵊(shēng)县境内,⼀⾛两⾛,来到了苍岩旁边的⼩江桥畔。

朱元璋见桥墩⾥搁着件⿊呼呼的东西,就叫了起来:“呀! 那是什么?”胡⼤海下去把它捞起来⼀看:“呵,还是⼀只鞋呢!”刘伯温忙快步上前:“是呀!这鞋那么长,唷!它还是鸡葛屯①打的呢!看来这⼈定⾮寻常之辈。

”朱元璋⾼兴地说:“对呀!那个⼈要穿这么⼤的鞋,必定⼒⼤⽆⽐,说不定还是个栋梁之材呢。

快!我们赶快寻访。

”于是,三个⼈⼀忽⼉东村进,⼀忽⼉西庄出,⼀会⼉访⼭农,⼀会⼉问渔民,但⼀时仍没有着落。

有⼀天,他们翻过七条岭,绕过⼋个岗,来到了⼀个⼩⼭村。

朱元璋叫刘伯温去向村边的⼀户⼈家求宿,那屋主⼈说:“⽼弟,我家有间⼩屋,本来倒可将就住下,只是家⾥没有这许多蚊帐,屋后就是⽵园,蚊⾍特多,恐怕委屈你们……”这时,朱元璋⾼声说:“不要紧!我⽼朱在此住宿,叫蚊⾍去叮⽵好了。

”就这样,他们三⼈,⽩天出去访问,夜⾥住在他家。

这样接连宿了⼋夜。

在这⼋天⾥,他们就以这个⼭村为中⼼,到四⾯⼋⽅去细⼼查访。

他们从⼀个樵夫那⾥证实:这⾥不远处确有⼀个⾼⼤魁梧、⼒⼤⽆穷的能⼈,那个⼈⼀餐要吃⼀⽃⽶饭呢。

还有个⼈讲得尤其活灵活现,说他有次去砍柴,亲眼看到了那个⼈,在⽤⽯捣⾅①戽〔hǜ〕⽔。

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他看到这⼩⽔潭⾥有两条⼤鲫鱼,想捉回去给他母亲吃。

问他是哪⾥⼈?叫啥名字?他说是“秤柱坑”⼈,叫“常遇春”。

朱元璋历史故事

朱元璋历史故事

朱元璋历史故事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

一起来看看朱元璋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朱元璋为何能一统天下元朝之后,就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元朝是朱元璋推翻的,似乎元朝军队也主要是朱元璋灭掉的。

然而,在元末的各路起义军里,朱元璋所部是消灭元朝军队最少的一支。

那么,灭元军最少的朱元璋为何能最终一统天下朱元璋是如何以较小的代价登上开国皇帝宝座的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有枪便是草头王。

话说到了1356年,各路起义军都抢到了一定的地盘:刘福通拥韩林儿为帝,拥有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大片领土,并不断向北方和西北进攻。

徐寿辉称帝于武昌,拥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张士诚称王于苏州,拥有江苏、浙江等地。

明玉珍则杀入四川、云南,也欲称帝。

这四支队伍是消灭黄河以南元朝势力的主力军,他们已控制了黄河以南绝大部分地区。

此时的朱元璋占据安徽中部的滁县、和州一小块地方,他手中只有两三万兵马,这还是继承其岳父郭子兴的遗产。

他力量虽弱,但慧眼独具。

他发现南方当时还有一块地盘在元朝手里:那就是张士诚和徐寿辉势力中间的江苏中西部直到浙江中西部的一长溜地方。

这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而且其中还有一个虎踞龙盘的历史名城建康(南京)。

于是朱元璋立即发兵,由采石矶偷渡长江。

攻下南京后,又继续向南进攻。

用四年时间,一直打到浙江的金华、衢州。

此后朱元璋在南方就一直和其他汉人武装打,再也没有打过蒙古人。

元朝在黄河以南的军队大部分被灭于其他起义军之手,朱元璋所部消灭元朝军队最少。

这期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大举北伐,分四路向元朝进攻。

他自己在中路,打下了河南全部,并迁都于开封。

北路沿山西一直打到元朝的大都。

东路打下了山东。

西路一直打到陕西凤翔。

一时间,红巾军号称百万,几乎掀翻元朝。

本来,按照刘福通的力量,完全有可能彻底推翻元朝。

但刘福通的战略出现大的失误,他没有集中兵力猛攻北京,却是兵分四路,四面出击。

结果是分散了自己的力量,让元军得以各个击破。

明朝那些事儿1-7部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1-7部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是当年明月,以诙谐幽默、近似小说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年的正史(注意,不是野史),包括帝王心术、战争、大臣间的党争,以及主要名人的生平事迹,通俗易懂而又扣人心弦,非常值得一看。

第一部:洪武大帝第一部从朱元璋的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

朱元璋与陈友谅的PK,谁将问鼎天下?卧榻之侧埋饿虎,铲除张士诚。

鄱阳湖决战惊心动魄,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名将乘胜逐北破北元。

更有明朝最大的谜团——永乐夺位、建文失踪的靖难之役……第二部:万国来朝第二部从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于北伐归来途中病逝。

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

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拯救了明帝国,但又随即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

第三部:妖孽宫廷第三部从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的“夺门之变”后写起,叙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镇听信谗言,杀害曾救其于危难的大功臣于谦,这也成为他继“土木堡之变”后在历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点。

而在他病逝之后,相相继继位的两位皇帝孝宗和宪宗,一个懦弱不堪无所作为,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撂下的这副重担落在了明朝三百年中最能闹的一个皇帝——朱厚照身上,宠八虎,建豹房,自封威武大将军,朝廷中充斥着一幕幕荒唐的闹剧,局势更是动荡不安,这时便引出了一位亘古罕有的文武奇才——王守仁,他清剿盗寇,平定叛王,勇斗奸宦,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近乎神话的不朽传奇。

第四部:粉饰太平第四部从嘉靖即位、“议礼之争”开始。

嘉靖皇帝借“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

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到成仙,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奸相严嵩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

同时大明财政空虚,兵备废弛,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因此本书主要讲了朝廷的权力之争和边疆的抗倭斗争。

古代被打倒的军中大老虎

古代被打倒的军中大老虎
扬 跋 扈 ,容 易 贪 污 腐 败 ,容 易 形 成 以 他 们 着 进 横 着 出 ,违 法 犯 纪 的 事 情 做 尽 , 自己 为 核 心 的 利 益 武 装 集 团 ,容 易 危 及 帝 王 统 如 何 放 心 得 了? 不 管 你 蓝 玉请 求什 么 ,他
治 ,容 易为 帝 王所 忌 惮 ,容易 拿 他们 开 刀 。 就 是 不 批 准 。这 边 蓝 玉 也 起 疑 心 了 ,认 为 哪 怕 像 岳 飞 这 样 ,并 没 有 什 么 贪 污 腐 败 的 不 如 趁 早 下 手 做 一场 ,准 备 在 朱 元 璋 外 出 行 为 ,皇 帝 也 会 担 心 其 尾 大 不 掉 而 将 其 查 耕 籍 田时 起 事 。蓝 玉 谋 反 的 秘 密 被 锦 衣 卫
来 罪 不 当 死 ,但 李 蔡 耻 感 很 强 ,不 接 受 被 他 有 功 ,很 快 将 他 放 了 出来 。 大 约 这 次 凯
狱 吏羞 辱 , 自杀 了结 , 被封 的侯 国也 被拿 掉 。 旋 得 到 的 不 是 红 地 毯 而 是 牢狱 ,令 侯 君 集
第二个 说 说 明朝 的 “ 跋扈 将 军 ”蓝 玉 , 耿 耿 于 怀 ,最 终 使 他 偏 离 人 生 航 道 ,站 错
党政视野2 O 1 5 年第 期
史 鉴
廖 保 平
在 一 般 人 的 感 觉 里 ,反 腐 一 般 是针 对 着 他 的权 势作 威 作 福 。他 曾经 抢 占东 昌 的 文 官 ,较 少 针 对 武 官 ,更 少 针 对 将 军 大 帅 民 田 ,御 史 弹 劾 ,蓝 玉 一 气 之 下 ,将 御 史

级 。这 其 实 是错 觉 ,要 是 翻 阅 历 史 ,我 痛 打 一 顿 。他 从 北 方 征 战 回 来 ,私 自贪 墨

单田芳评书次序介绍

单田芳评书次序介绍

单田芳评书介绍1 单田芳简介《三侠五义》个书关系介绍单田芳_《七杰小五义》(捉白菊花)(80回)以追捕白菊开书,擒获白菊结束。

单田芳_《七侠小五义》(襄阳王)(80回)作为《三侠五义》的续集,以粉碎襄阳王为主线,90%的内容与单田芳_《七杰小五义》(捉白菊花)相同。

单老的《三侠五义》系列顺序大致为《三侠五义》->《七杰小五义》->《白眉大侠》。

《五鼠闹东京》、《大破冲霄楼》分别是《三侠五义》的一部分。

《龙虎风云会》是跟据《白眉大侠》的一部分内容加以扩张的。

单田芳_《三侠五义》故事介绍:宋仁宗年间,河南陈州旱情严重,包拯奉皇命到陈州放粮赈灾。

陈州恶霸庞煜仗着自己是皇亲国舅,竟派人刺杀包大人。

南侠展昭、锦毛鼠白玉堂、老隐士晏子陀等人暗中保护、帮助包大人,使包大人得以刀铡国舅,除暴安良。

随后,包大人又查清了多年前的皇宫冤案“狸猫换太子”之事,使仁宗与李娘娘母子二人得以团聚。

单田芳_《七侠小五义》(襄阳王)故事介绍:北宋仁宗三十一年八月十五,皇宫大内失盗。

仁宗皇帝赵振丢了冠、袍、带、履四件宝贝,仁宗大怒,责令开封府一百天内破获此案,国宝还朝。

南侠展昭、翻江鼠蒋平、白眉大侠徐良等人,以现场遗留下来的四朵白菊花为线索,一路追查盗宝贼白菊花燕飞。

在寻宝禽贼的过程中,开封府徐良等人历尽艰辛,经过团城打擂力劈神拳太保王兴祖。

团城后就结束。

没有抓到盗宝贼。

单田芳_《七杰小五义》(捉白菊花)故事介绍:北宋仁宗三十一年八月十五,皇宫大内失盗。

仁宗皇帝赵振丢了冠、袍、带、履四件宝贝,仁宗大怒,责令开封府一百天内破获此案,国宝还朝。

南侠展昭、翻江鼠蒋平、白眉大侠徐良等人,以现场遗留下来的四朵白菊花为线索,一路追查盗宝贼白菊花燕飞。

在寻宝禽贼的过程中,开封府徐良等人历尽艰辛,经过团城打擂力劈神拳太保王兴祖,夜探朝天岭……等波折,以正义战胜邪恶义服七杰找回了四宝,严惩了盗宝贼。

单田芳_《白眉大侠》故事介绍:描写的是宋仁宗年间,西夏勾结中原贼寇,妄图颠覆大宋。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2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2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2朱元璋没发迹之前,当过乞丐、做过和尚、学过兽医、贩过酸梅、扛过活,总之,啥苦都吃过。

可这世上听说有相马的没听说过相狗的,这事儿,朱元璋还真就干过。

朱元璋在参加红巾军郭子兴的队伍前,因为他吃得多,庙里的其他师兄弟就吃不饱,方丈和知客僧一商量,就把他从庙里赶了出来,打那儿以后,朱元璋就四处流浪。

有一段时间,他流落到了东阿县黄河边上的位山一带,给一个绰号叫孙大下巴的财主放马,有吃有住,总算有了安身之处。

有一天,黄河边上的土匪穿山虎将孙大下巴的一匹大青马盗走了。

这匹大青马,可是孙大下巴的心爱之物,是蒙古和伊犁马的混血儿,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据孙大下巴说,是匹宝马良驹。

这匹马丢了,孙大下巴就认为是朱元璋与外人勾结,将他毒打了一顿,一边打一边骂:“你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老子是可怜你,才收留你赏你一口饭,你小子却不知好歹。

”“东家,您冤枉我!”朱元璋被打得遍体鳞伤,脑袋耷拉着不知说啥才好。

他给人家放马,马丢了,人家不找他找谁呢?都怪自己,放马的时候脑后没生着三只眼。

朱元璋心想,等我找到那个盗马贼,非活劈了他不可。

他对孙大下巴说,给他半个月时间,半月内找不到,他给他放一辈子马,不要一分工钱。

话儿好说,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说出来了,可人海茫茫,上哪儿找到那个人呢?朱元璋一着急,脸上生了个独门疔,不久上了一股急火,整个嘴巴开始肿起来,人也起不了炕了。

朱元璋嘴肿着张不开,孙大下巴也不让人给他送吃送喝。

结果,几天下来,滴水未进。

孙大下巴断定他活不了多久,就让伙计在夜间把他扔到了村外的一条沟里喂狼。

没想到,朱元璋命大福大造化大,没死。

朱元璋奄奄一息,再加上天寒地冻,被扔到沟里后,很快就失去了知觉。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朱元璋苏醒过来,发现自己身上盖着棉被,躺在暖烘烘的炕上。

朱元璋知道,自己被人给救了。

这时,一个慈眉善目须发皆白的老汉走过来说:”大侄子,你可醒了。

来,先把这药喝下去。

”老汉侍候朱元璋喝下药,朱元璋这才精神了许多。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庙墙上有个布袋和尚专制皇帝朱元璋到了晚年,性格变得残忍多疑。

他费尽心机,杀害了大批功臣。

他在火烧“庆功楼”后,猛然间又想起了一个人,坐立不安,觉得自己作的缺德事,瞒得了天下人,无论如何也瞒不了神算刘伯温,不灭这个口,将来必定坏大事。

这样一想起来,朱元璋心里十分焦急,忙派人去召刘伯温还朝。

那使臣身负圣旨昼夜兼程,换马不换人,扬鞭飞马向青田进发,赶到刘府,却见府内白幡飘飘,灵棚高搭,哀乐阵阵,哭声幽幽,进出的人个个头包白包,面色黯然,脚步匆匆,原来刘伯温已在头一天死了。

那使臣无奈,只好赶回朝中,原旨交回。

朱元璋听说刘伯温已死,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放下。

俗话说:“疑心生暗鬼。

”过不多久,朱元璋对各地的官员又很不放心,就决定自己私行察访。

这一天,他路过一座坍塌的破庙,不由地想起了当年当小和尚的情景,就信步走了进去,只见庙内野草丛生,寂无人声,非常荒凉,偶尔传来一声鸦啼,让人浑身起了鸡皮圪塔。

大殿门窗破败,还坏了一个角。

他走进殿内,四下一打量,只见墙壁上画着一个和尚,和尚背着一个大布袋,旁边写着一首诗: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古来多少英雄辈,得道多助失道亡!朱元璋对这诗画看了又看。

越看这画上的和尚越象是自己,越想那诗的含义越觉得有来历,越琢磨那笔迹似曾相识,不知为何?最后,他长叹一声,叫随从用纸印下这诗画,铲去墙上的墨迹,就回京都去了。

从此,朱元璋不再杀功臣了。

但他问心有愧,精神恍惚,没过几年,便得病死了。

< td>据说,那题诗作画的不是别人,正是大明开国功臣刘伯温。

原来刘伯温并没有死。

火烧庆功楼后,他自觉厄运也将临头,就假装亡故,骗过了使臣,又重新换上了原来的道装,悄悄离家走了。

那天留宿荒寺,想想自己的一生和朱元璋的为人,感慨万千,就在殿壁上留下墨迹,结果被朱元璋见到了,其实他心里明白这是何人所为,只是不想再追究了。

自此以后,刘伯温就隐居深山,再也不出来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元璋打老虎三部曲。

朱元璋在上演法不容情、大义灭亲的同时,也上演了法不容众、大义灭臣。

他上任后,立刻展开了打老虎三部曲。

一是在处理小案时,突出一个“快”字。

名案解析:朱亮祖案。

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开国大将朱亮祖受命出镇广东,朱是武将出身,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筐,他放纵军士胡作非为,欺压良善,搞得天怒人怨。

本来像朱亮祖这样的人是没人敢管的,但偏偏碰上了一个性格耿直的县令道同,此人是蒙古族,以至孝闻名。

道同执法严明,严惩地痞恶霸。

朱亮祖到广州后,很快与恶霸沆瀣一气,把广州搞得乌烟瘴气。

番禺城中有一群流氓地痞,欺行霸市。

有一天,道同布好眼线,一举将他们抓获,又从他们口中得知其为首者,一并抓来枷在大街上示众。

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一些漏网之鱼找到朱亮祖,求他出面搭救。

朱亮祖本身就是流氓,他对朱元璋的性格还是有所了解的,不敢把地方政府怎么样,就让人将道同召至府上,设酒食款待,席间委婉地请道同放人。

以道同的脾气,自然不同意,他历数了这些人的罪恶,然后对朱亮祖说:“大人以侯爵之尊,出镇南疆,应当抚慰百姓,除霸安民,不要受小人蛊惑。

”一席话将朱亮祖弄得哑口无言。

朱亮祖见道同一个七品县令竟然不买他的账,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

第二天早晨,朱亮祖亲自带人砸开枷锁镣铐,将那些地痞恶霸抢走释放。

老朱依然余怒难息,没过几天,他借地方官员
拜见的机会,诬陷道同礼节不周,对其进行了严厉责打。

朱亮祖有个罗姓爱妾,其兄弟天天带着一群恶奴在街上游荡,寻衅滋事,掠人田宅,抢人妻女成了家常便饭。

百姓告发罗氏兄弟的状纸堆满了道同的书案,一些人更是拦轿哭诉。

道同十分棘手,知道只要自己一动手,朱亮祖便会出面干涉,但想到受害百姓,就决心再与朱亮祖斗一次。

经过周密调查,道同秘密逮捕了罗氏兄弟,将其关入县衙,并派人严加看守,没想到朱亮祖这次更绝,直接调集军队冲进县衙将罗氏兄弟抢走了。

道同仰天长叹,他知道凭自己的力量是斗不过朱亮祖的,但已经没有退路了。

与其束手待毙,不如主动出击,道同连夜写好奏章,派人秘密送往京城。

不料,朱亮祖有个很聪明的幕僚,他说:“按道同的脾气,他会冒死上疏的。

大人,不如先发制人。

”朱亮祖来了个恶人先告状,弹劾道同傲慢无礼,立刻让人拟好奏章,派人快马送往南京。

结果,朱亮祖的奏章率先送到朱元璋处,朱元璋非常吃惊,在奏章中加了“目无官长”的罪名,当即批了“斩立决”,派使者去广东执行。

朱亮祖派人买通了使者,弃船登陆,乘六百里快马,昼夜兼程,迅速赶到广州,将道同斩首。

几天后,道同的奏章也送到了,道同奏章字字血声声泪,朱元璋恍然大悟,方知受了朱亮祖的蒙蔽,于是,立刻派人追回诛杀道同的上谕,并调道同入京。

但一切都晚了,使者回来称,道同已死。

朱元璋怎么想,都不大对劲儿,照常理推算,前道命令应当能够追回,他知道一定是朱亮祖从中作祟,便再次派人赴广东捉拿朱亮祖父子进京。

洪武十三年(公
元1380年)九月初三,朱亮祖父子被押到南京。

朱元璋满脸怒气,朱亮祖双腿一软,就跪了下去,膝行向前,不住地以头撞地,请求宽恕。

朱元璋怒火中烧,命武士对其进行鞭打。

武士们早就从朱元璋的表情读出结果,于是,加重了鞭打力度,不一会儿,朱亮祖父子气绝身亡。

在这件事上,朱元璋快刀斩乱麻的风格体现无疑。

二是在处理中案时,突出一个“狠”字。

名案解析:空印案。

案发生在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

过程可表述为:当时朝廷规定,户部(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须每年审核各地方政府例行上报的财务报表,且要求非常严格,稍有不合,立即作废重报。

于是,各地进京申报报表的财务人员为了少折腾,就便宜行事,在进京时携带多份盖好了本地公章的空白报表,以便在与户部反复核对数字后,即可重新填制。

而造成“空印”的原因是,当时的通信、交通工具还不发达,汽车、火车、飞机统统都没有。

因此,远的省份来回一趟京城需要一二个月甚至数个月,且不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一旦报表数据有误或是稍有纰漏,又得“从头再来”。

长此以往,各地财务部门苦不堪言。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就出了这个对各方都有利的“空印”招数,并为各方所默认接受。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头,朱元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知道了这件事后,认为这是个官员相互勾结、徇私舞弊的惊天大案。

户部对地
方政府报表的审核,是当时朝廷(朱皇帝)规定的制度。

执行制度“没有任何借口”,必须无条件执行。

制度执行中有困难、有弊端,也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审批认定后方可“变通”,绝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否则即是违规,违规则必受惩罚。

为此,朱元璋震怒了,下令将全国十三个省、一百四十一个府、一千多个县的主印官(一把手)共一千三百多人(其中包括监督不力者),不论清贪良莠全部处死,副职以下官员打一百棍,充军流放。

在这件事上,朱元璋铁腕整治的特点展现无疑。

三是在大案上,突出一个“准”字。

名案解析:郭桓案。

事件起因: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户部侍郎(财政部副部长)郭桓贪污,并检举其贪污行为如下:
第一条,挪公款。

应天、镇江等五个州、府,是朱元璋最早的根据地,也就是“红色老区”。

由于老区人民长期“无私支援”朱元璋的军队南征北战,为了回报这份恩德,朱元璋决定免除这些地方所有民田的夏税秋粮,官田则减半征收。

但是,到了征税的时候,这些州县几十万官田的夏税秋粮,竟无一粒收缴上仓,全部被郭桓等人勾结地方官员,私自瓜分了。

第二条,吃回扣。

户部本该收浙西地区的秋粮450万石,郭桓却只收了60万石粮食和80万锭银钞。

这些银钞可以抵200万石粮食。

剩下的190多万石粮食,就被郭桓伙同当地的官员私分了。

第三条,乱收费。

以郭
桓为首的贪官污吏在征收皇粮国税时,巧立名目,扰民害民,收取的费用五花八门,多如牛毛,比如:车脚钱、水脚钱、口食钱、库子(即仓库保管员)钱、蒲篓钱、竹篓钱、沿江神佛钱(运输官粮的时候需要求神拜佛,以保佑官粮押运平安的钱)。

第四条,收红包。

郭桓等人收受应天等地富户徐添庆等人的贿赂,私自免除他们的马草(战马所需的草料),将负担转嫁给已经交纳马草的安庆百姓。

第五条,假充真。

郭桓还搞纳粮入水、纳豆入水的勾当——每年都有一些奸诈的大户,伙同仓库官在豆、粮中拌水,以增加斤两。

每间仓库容量不下一万余石,往往只因为一户刁民掺水,结果就导致官粮经湿热一蒸而全仓坏掉。

对于这个举报,引起了朱元璋的高度重视,他立即成立了以国家检察院副院长(右审刑)吴庸为组长的郭桓案专案组。

专案组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后,很快向朱元璋汇报了调查结果:郭桓等人几年之内连贪污带盗卖再加上掺水毁掉的官粮,总共造成了2400万石粮食的损失,而这相当于当时整个国家一年的收入。

结果,朱元璋震怒之下,郭桓等主犯们的脑袋很快就搬了家。

与此同时,朱元璋采取铁血措施,还对他们的同党追查。

结果在严格的追查之下,朱元璋发现,几乎所有六部的官员都成了郭桓的同犯。

其中包括文化部部长(礼部尚书)赵瑁,司法部部长(刑部尚书)王惠迪,国防部副部长(兵部侍郎)王志,建设部副部长(工部侍郎)麦至德等部级高官显贵,下面的臭鱼烂虾小喽啰更是数不胜数。

古语云“法不责众”。

但朱元璋先生不信这一套,他下令:该杀的都得杀!此案过后,中央各部里都只剩下寥寥可数的几个扫厕所的清洁工,部长差不多成了光杆司令。

这种场景,在中国历史上是绝对空前绝后的。

在这件事上,朱元璋“雷厉风行”的个性显现无遗。

总之,朱元璋当政31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成果辉煌。

最后,不得不搞出“戴死罪、徒流罪办事”的“新生事物”,就是贪官被判了死刑、流放,但还没有马上执行的,可继续留任办公,公务办完后再杀、再流放。

堂堂衙门,竟出现了堂上犯人审犯人的奇观。

后来,文武百官上朝时有“两怕”:一怕朱元璋的玉带;二怕御史官的绯衣。

朱元璋上朝时若将玉带高挂在胸前,上朝的百官便一块石头落了地,皇上今天情绪不错,没有什么大碍。

若是朱元璋将玉带揿在肚皮下面,文武百官则个个噤若寒蝉,胆战心惊,因为这是朱元璋要下决心大开杀戒的预兆,当天准有大批官员掉脑袋。

而监察都御史上朝时要是穿上绯衣,便意味着在皇上面前要弹劾官员,指不定轮上谁倒霉。

所以,文武百官上朝时格外留神“玉带”和“绯衣”这两件东西,只要有其中一件出现,上朝的官吏无不战战兢兢,心惊肉跳。

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到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元璋与百姓密切配合,严厉打击贪污腐化。

那个时候,几乎无日不杀人。

在洪武时代做官,真的是一件极为危险的勾当。

传说当时的京官,每天清早入朝,必与妻子诀别,到晚上平安回家便举家庆贺,庆幸又活过了一天,当真印证了“伴君如伴虎”这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