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合集下载

2024年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24年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24年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历史认知能力的重要任务之一。

2024年,我作为一名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师,经过一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

我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言谈举止,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同时也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引导他们正确发展。

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其次,历史教学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思维能力。

我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历史方法和工具,开展历史研究项目,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从中领悟历史的规律和启示。

同时,我注重与时俱进,将传统历史知识与现代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每堂历史课上,我都会通过关联现实案例,让学生将历史与现实进行对比和思考。

例如,通过教授二战历史,引导学生思考当代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珍惜和维护和平的意识。

通过讲解中国近现代史,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变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除此之外,我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通过组织班会、班级活动和课外社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并在学生决策和问题解决中发挥一位引导者的作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2024年我在思想品德和历史教学工作中,初步形成了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历史认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通过适应时代背景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我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缺乏多元化教学资源和活动设计的创新等。

历史教学怎样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历史教学怎样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历史教学怎样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历史课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全面完成中学历史任务目的的需要。

与其他课程相比,历史教学在向学生进行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为历史学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涉及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吸收其中的政治教育的内容,把它转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特点,谈谈笔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思考与实践。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中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注重素质修养的传统,因此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必不可少,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仁爱。

孔子在回答他的学生樊迟问时说:“仁者爱人。

”指人与人之间要亲爱。

孙中山提倡“博爱”,陶行知先生提倡“爱满天下”。

具体地讲,就是要仁爱待人:同情、体谅、关心他人;宽容大度:能容人,有度量;诚恳磊落:为人真诚开明,光明磊落,做正人君子。

2、道义。

这里的“道”是指社会准则,做人的原则和某些政治主张。

“义”是提正义,是人们的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

道义,就是坚持原则,坚持正义,合规中矩。

它包括:志向高尚,为崇高的理想而百折不挠;以义取利,“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扶正祛邪,主持正义,同邪恶势力作斗争;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3、礼仪。

礼仪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规范。

我国是礼仪之邦,应大力提倡,继承好的传统。

它要求学生做到:孝悌,“孝为德之本”;谦恭,谦虚谨慎,恭敬辞让;信用,“言必信,行必果”。

4、和睦。

要教会学生善于自我控制,注意人格修养,不偏激,不走极端,以此来调适心态和人际关系,这在当今社会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对比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

比如,用精忠报国的岳飞同诬陷忠良的秦桧相对比,可以使同学们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拿二战后几乎处于同一起点的中国和日本的今天相对比,可以促使同学们去思考其中的奥秘,激起他们建设祖国的豪情;拿祖国的昨天与今天相对比,可以使同学们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美好的明天更需要我们去开创;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时,一方面拿红军与国军对比,称赞红军战士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决执行党的决定。

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是学生接触历史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关键时期。

德育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使命感、民族自尊心和文明自豪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品格修养。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一、教学内容
历史教学内容应当突出德育教育的特点,选择具有德育教育价值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来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教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来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历史观点和学院派别,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宽容心态;通过教学《清朝的灭亡和近代史的变革》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史的痛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发展责任感。

二、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奋斗精神;可以通过历史场景的还原和历史文物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历史使命感;可以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和历史文献的鉴赏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念。

三、教学手段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进行德育教育,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和具有感染力。

可以通过图片、图表和资料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视觉感受和认知兴趣;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实物模型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和体验感受;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互动教学来激发学生的互联兴趣和沟通欲望。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激情 。
教师 在历 史课 程教 学 中可 以充 分地 利用 历史教 材
中 的显性德 育信息 , 还应 该深入地挖 掘历史教材 中的隐 性德育 因素 , 然后将德育 目标 的突破 和渗透寄托在 典型 的历史人 物和历史事件 上 , 从而最 大限度地拓展 和延 伸 德育渗透 的效果 。
1 0 典 型 历 史人 物 进 行 渗 透 . 用 开
等。 二 、教师 要善于在历 史课程教学和 课题研
究 中渗 透 思 想 道 德 教 育
点法 看。




历史教师在 课 堂教学 内外均 要做 到行
为世 范、 以身作则
历史教师除了要有改革创新和扎实的专业
知识 以外 ,还应 具备其他 社会科 学方 面的知识 和 自然科学方 面 的知识 ,并且要 有敏锐 的思 维 能力及 准确 、 丰富的语 言表达能力 。在这个 基础
差, 普遍缺乏 吃苦精 神。 在历史 教学过程 中 , 多教师是用 这样 的语 句来 教 许 育学生 的 :苦不苦 , “ 想想 红军二万 五 ; 累不 累 , 想想革命 老前辈 。” 笔者认 为“ 吃苦” 的形 式是多种多样 的 , 并非 一
捕获课本 中各种德育 资源和信息 的能力和方法 , 以此 并 为突破 口来强化 渗透。
定能达 到很好 的思想 教育效果 。
爱 国主义是 中华 民族 的优 良传统 ,它体 现 了个 人对祖 国的道德关 系 。一个 人如果 不具备
爱 国的品质 和情感 ,那他 就不是 一个 马克思 主 义者 , 也不是一 的感情 , 必须有鲜 明而生 动 的内容 去拨 动他们 的心弦 , 从而触发 他们心 中蕴藏着 的
往, 他们 的道德 判断力往往不强 。 在问及 当今社

浅析初中历史课中的德育教育

浅析初中历史课中的德育教育

浅析初中历史课中的德育教育初中历史课是学生接触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中感悟道德情感、人生态度、民族精神等。

那么在初中历史课中,德育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呢?本文将从历史课对学生的德育作用、如何通过历史课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实践等方面展开浅析。

历史课对学生的德育作用是深远的。

通过历史课,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学会感受历史人物的忠诚、诚实、勇敢、坚韧、爱国等美德,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人生态度和行为观念。

历史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让学生在学习国家历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出有担当的民族精神。

如何通过历史课实施德育教育呢?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教学,结合历史事实和人物形象,向学生讲述历史背后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和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品德、行为和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汲取历史人物的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历史文化知识竞赛、实地考察、历史人物模拟演讲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和体验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实践呢?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品行修养和言行举止,做学生的表率和榜样,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人文精神。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帮助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践行历史人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榜样人物,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历史人物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成为有担当的新时代国家建设者。

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历史教育与思想品德

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历史教育与思想品德

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历史教育与思想品德高中历史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环节。

历史教育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塑造。

本文将从历史教育和思想品德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历史教育对高中学生的价值1. 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意义历史教育是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结果,从而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历史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历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出问题、搜索信息、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思考过程,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理性对待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历史教育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各种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艺术品和文学作品,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高中历史学习与思想品德的结合1. 历史教育对思想品德的熏陶历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各个历史时期的人们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道德选择和行为准则,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自律意识。

2. 思想品德对历史教育的促进思想品德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础,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前提。

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品德,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同时,思想品德也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避免产生偏见和误解。

三、历史教育与思想品德的实践1. 设计富有思考性的教学活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例如,对于某一历史事件,可以提出“如果你是当时的人,你会作何选择?”等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

2.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伦理思辨历史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伦理思辨,认识到历史事件中存在的道德困境和伦理选择。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运用历史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人格。

一、以杰出人物为楷模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在古代史的教学中,把最能体现祖国辉煌与灿烂的那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讲述中华民族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再创辉煌?。

而在近代史的教学中则以屈辱、抗争、探索为主线,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历史情感。

其次,进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教育。

我国历史上有过多次内忧外患,在国家有难、民族危机的时刻,有无数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们挺身而出,赴汤蹈火,慷慨献身,表现出高度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古代有祖逖的“闻鸡起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近代有世界第一禁烟英雄的林则徐;有带领儿子冲锋陷阵的冯子材;以草充饥坚持抗日的杨靖宇“;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的毛泽东等领袖和英雄人物。

教育学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历史使命感。

二、在讲授古代军事文化成就时,突出其世界史上的历史地位。

我国古代军事文化的成就博大精深,我国是火药和火药武器的最早发明者、使用者。

我国有漫长而复杂的战争历史。

在战争中涌现出了众多虎奋鹰扬的军事名将和广博精深的军事著作,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兵书产生最早、数量最多的民族,历史上的浩繁而详备的军事典籍是世界所罕见的,我国古代兵书中饱含着丰富的朴素的军事辨证法思想。

如在讲授《孙子兵法》时,在让学生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该兵书所提出的政略和战略相结合、政治重于军事、奇正相生、虚实结合、冲虚备实等战略战术原则,不仅中国历代兵书都以它为依据,而且波及国外。

早在唐代中期,日本就把此书带回国内,因此影响到日本历代兵法,被日人称之为“将相秘本”、“东方兵学柱石”。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长期以来,历史课与思想政治课一样,肩负了德育教育的重任。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之中,我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属,归纳起来主要是:爱国主义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并让学生形成热爱和平、诚实守信、勇敢坚强、百折不回、勇于创新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首要内容。

爱国主义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文化传统。

历史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可以说是俯拾皆是。

我常常选择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

1.辉煌的文明英国哲学家培根高度评价了中国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其实,改变整个世界面貌,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与发展的还有起源于中国的造纸术。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昌盛的秦汉文化,繁荣的隋唐文化,代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的宋元文化,无不引领着当时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潮流。

学习中国历史的过程,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感受中国曾经的辉煌。

教与学中,我和学生同样会情不自禁地盟发自豪、自信,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这又成为我们努力学习、拼搏进取的强大动力。

2.优秀的人物中国历史上无数的优秀人物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的含义。

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班超投笔从戎,立威边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趋避之”,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的蓄须明志等等。

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不一样的,但都饱含了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耳濡目染,无疑会受到熏陶,进而产生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历史教师要善于挖掘历史人物不凡的道德品质,通过展示这些伟大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目的。

标签:初中历史教学教育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课加强对青少年的政治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全面完成中学历史任务目的的需要。

与其他课程相比,历史教学在向学生进行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为历史学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涉及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吸收其中的政治教育的内容,把它转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特点,可对学生进行以下几点的思想品德教育: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挖掘课本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1、可以采用中外对比法。

比如学习世界历史《探险者的梦想》一课,介绍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时,我们知道中国的罗盘针在南宋时期传入了欧洲,罗盘针的应用给欧洲的航海事业带来了一场革命,也可以说我国古代人对新航路的开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同一课中还可以比较明朝郑和下西洋与欧洲四位探险家的远航,从时间、规模、目的等,可以得出,郑和下西洋比他们时间早、规模大,最重要的是相比较四位远航家追求黄金的目的,郑和是为了传达和平友好的诚意。

这说明我国古代勤劳的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居于世界前列,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可以采用正反人物对比法。

比如对比岳父和秦桧,二人同样是生活在南宋时期的历史人物,不管是历史还是民间对他们的评价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的抗金行为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学生心目中的英雄,而后者因为陷害岳飞而成为人人唾骂的人。

学生得出结论: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

3、爱国主义还可以纵横联系。

比如我们驳斥“台独”分子的言论时,就要联系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即台湾);元朝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时期统一台湾并设立台湾省……这些史实都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教育与道德品质提升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教育与道德品质提升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教育与道德品质提升历史教育在初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以历史教育为载体,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历史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抗日战争、改革开放等,这些事件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这些历史事件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理解爱国精神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其中包含了哪些精神品质?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的团结、勇敢和智慧,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以历史人物为榜样,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历史人物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他们身上具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如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助人为乐等。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这些历史人物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讲解张海迪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张海迪为什么能够成为无数青少年的榜样?她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能够明白张海迪之所以能够成为榜样,是因为她具有坚强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三、以历史事件为契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在讲解工业革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便利?但同时又带来了哪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能够明白工业革命虽然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重环保问题,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我们的家园。

2024年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2024年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2024年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引言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记忆库,承载了无数的文化瑰宝与智慧结晶。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过去的辉煌与沧桑,更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与人生的哲理。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外,更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各个方面,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与启示。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历史教学的德育目标,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历史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而言,这包括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等。

这些德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历史教师深入挖掘历史素材,将德育目标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让学生在感受历史的魅力的同时,受到思想的洗礼和品德的熏陶。

德育内容的具体方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述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培养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民族精神教育:通过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讲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公民意识教育:通过介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德育方法与手段在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德育效果。

这包括: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对德育内容的体验。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中汲取道德力量和行为指南。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参与历史事件,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从而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概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是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的道德操守、道德失范以及道德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启发他们对道德的思考和认知。

历史也是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形成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志向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

1. 通过历史故事引导2. 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还要培养他们的历史文化意识。

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一代代人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引导他们热爱传统文化,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文化观念,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历史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到历史之中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

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社会担当和牺牲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

1. 德育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德育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自觉维护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树立正确的网络文明观念,健康发展的网络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通过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要注重历史学科知识的教学和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德育教育要与家校合作相结合,家长要和学校一起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品德修养,不断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进行分析和反思,可以看出,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也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历史是一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过去的学科,而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不仅仅是获取历史知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品德和道德素养,这是每位历史教师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1. 案例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法,选取一些历史上的典型人物或事件,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案例了解其背后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

可以通过《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刘备等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忠义、仁爱等品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品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2. 史学启蒙教育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一些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引导他们从历史中领悟道德。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道德榜样,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关注历史的人文意义。

3. 利用教材和课外读物除了教科书中的历史知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历史相关的优秀课外读物,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这些读物的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道德情怀。

4. 探讨历史中的道德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探讨历史中的一些道德问题,比如忠孝节义、仁爱礼义等,帮助学生从历史中领悟道德,提高其品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三、创新德育教育渗透的方法1. 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育计划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品质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育计划,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渗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2. 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在班会中,可以选取一些历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或题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引导他们思考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3. 利用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品德和道德,从而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质。

4. 实践活动结合德育教育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领悟历史中的道德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和反思,增强其品德和道德修养。

历史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历史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历史课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教材,它具有“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启迪人们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积累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凝聚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的使命感”的教育功能。

我们应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发扬、光大,从而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一、根据历史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

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

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甲午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仍高呼“杀敌报国”,直至壮烈牺牲;共产党员吉鸿昌就义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高尚的品德。

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这一美德的本质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

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等,都是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无私精神的体现。

3.勤劳俭朴,艰苦奋斗。

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富于创造力而著称于世。

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

教材中,墨翟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隋文帝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形成隋初良好的社会风气;马钧发明翻车,李春营建赵州桥,黄道婆改进、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都是这一美德的杰出代表。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本文将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历史是经验的总结、知识的积累,更是道德和情感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使他们在了解历史的也懂得历史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历史教学不仅是对历史事件、名人、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对历史背后的价值取向、人生观念的引导。

通过历史教学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拥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国家观念。

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记忆,通过历史教育渗透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和工作的情感和观念,使他们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人才。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以下是一些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1. 教育案例法。

通过讲解历史事件、人物或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价值和意义,使他们从历史中领悟道德的力量和启示。

2. 走进历史。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参观历史遗址、革命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激发其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3. 课外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历史爱好者协会、文化社团,进行历史游学活动或读书活动,让学生在历史的熏陶中明辨非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4. 历史名人故事。

通过讲解历史名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和道德观念,激发学生向往和学习历史名人的精神。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由之路。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是知识经济的要求,又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

那么,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历史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作为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认识到:中学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能,重要的是思想品德教育,要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要明确:历史科学知识教育是基础,思想品德教育是历史科学知识的灵魂,发展智能则是历史教学的目的。

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对学好历史知识和发展智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者是对立统一的,在教学中应把它们处理成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其次是作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准备。

即就是:在思想上要以教学内容为主,针对学生思想状况,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在讲《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中“第一节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时,我结合“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和“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两目内容,对学生讲道:蒋介石集团依靠美国支持,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谈真备战的阴谋,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这是令人敬佩的,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人民是拥护和支持的。

而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不得人心,必然激起人民的反抗,因而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内战运动迅速高涨起来,国民党特务进行镇压,出现了“一二·一”等四次惨案。

对学生这样进行教育,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佩之情和对蒋介石集团的憎恨之情都会油然而生。

教师再经过启发和点拨,学生会认识到: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为祖国和民族大业考虑的人,人民必然拥护他们,而与人民为敌,背弃国家、民族,置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人民必然憎恨、唾骂他们。

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

在我们的国家,历史学科所传授的内容丰富多彩,而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元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是每一个历史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课题。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

历史教学内容中往往涉及到历史人物的品德,事件中的道德选择等,这就为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历史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人物的高尚品德、道德行为,或者是通过讲解历史事件中的光辉时刻、伟大情怀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历史人物的道德风范,激发学生对道德的感悟和追求,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历史教学内容中的价值观念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评判标准,更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灌输和指导的有效途径。

历史教学中,可以将不同历史事件的价值评判标准进行对比和指导,比如通过对历史事件中的正义和非正义的判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念,促使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品德观念。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历史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不同政治制度的优劣、不同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思想观念的辩证等,这就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在历史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解不同历史事件中所体现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辨析和评判,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想反思和思想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想品德。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一个渗透式、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教师们综合运用历史教学的各种手段和途径,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德育教育的目标。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品德、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历史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历史教学在初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历史是一门学科,可以让学生了解过去的经验,从而促进他们的思想理解、专注力、批判性思维和思想品质的发展。

在初中历史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它涉及到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1. 历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让他们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宗教、政治和人权的多样性,从而找到自己的价值观。

这将有助于他们成为道德崇高的公民,具有包容、尊重、正义、责任和全球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历史中寻找意义,学习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并吸取历史的教训。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被视为一项必要的任务。

2. 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思想品德教育可以通过提供具有启发、拓展和反思性质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实现。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可能的策略包括:(1)推广学生的道德发展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师可以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例子来教育学生道德行为标准。

通过历史事实展示正义、公正、等价、道德判断等方面的奉献、勇敢和慷慨精神,为学生推广道德。

此外,历史课可以通过讨论历史事件和提出观点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珍视不同的态度和观点,进而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能力。

(2)推进学生的反思教师可以通过促进学生思考现代世界中的相似和不同的问题来促进学生反思。

这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批判性思维和思想品质。

例如,将战争的历史事件与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相结合。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必要性和道德标准,并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判断力,使他们能够不受外界干扰地自主决策。

(3)开发全球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事件和文化的案例来开发学生全球意识。

例如,用世界各地的文化物件展示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鼓励学生探索世界,并尊重其它文化和思想。

这也将帮助学生提高在国际化环境中处理问题以及与其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主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通过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历史人物形象分析,调动历史情感,组织历史课外活动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历史教学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主题,历史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2007年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成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说明国家对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十分重视。

如何发挥历史教学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完善其道德人格,是值得历史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通过讲述生动、典型的史实,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以史育人,鉴古知今,历史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丰富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好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爱国主义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突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对世界文明影响的教育。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的国家。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在科技领域里走在世界的前列。

标志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四大发明”,早在欧洲近代文明之前就被陆续传入了西方,成为“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伟大科技成果,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许许多多的“世界之最”,凝结着我们民族的智慧,显示出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

德国天文学家坦普尔在《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中声言: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一半以上源于中国。

中国在现代农业、航运、石油、气象、音乐、十进制数学、纸币、高级火箭、枪炮、载人飞行、蒸汽机设计等领域创造了100个世界第一。

可见,中国在历史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另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文明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在历史教学中,讲述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介绍我国古代灿烂辉煌的文化,对增进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要突出讲述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的历史,讲述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国人民不屈不挠赢得革命胜利的历史。

通过对这些史实的生动讲述,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只有爱国,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自觉地把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祖国民族的利益结合起来。

二、讲述中国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突出伦理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学习历史,一是为人生,二是为社会。

为人生就是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为社会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探索社会发展规律,做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人。

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告诉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理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年的丰厚积淀,五千年文明史中形成的传统美德,不仅是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而且对世界尤其是对亚洲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至今东南亚许多地区仍然把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人民公认的道德尺度。

在国内它也仍然成为我国国力发展的重要精神武器,是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材料。

我国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和文学艺术家,以不同时代的不同风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貌和优良道德传统,至今仍然不失为鼓舞炎黄子孙继续奋进的巨大力量。

学生在如此浓厚的历史熏陶中,不仅通晓了历史知识,而且学会了做人,从而领悟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道理。

三、比较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人物,评价其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书美以彰善,记恶以垂戒。

”历史上有仁人志士的嘉言懿行,也有奸宄之徒的丑行劣迹,它们对学生都可以起到“善可以法,恶可以戒”的教育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把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我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彪炳千古的优秀历史人物,他们光彩照人的思想品格为中华民族世代崇尚、传颂。

然而,历史上也有耻辱千垂、身败名裂的奸臣败类。

在历史教学中,将这些历史上流芳百世的人物与遗臭万年的奸佞相比较,区分高尚品德与卑劣品行,使学生在鲜明的对照中深化道德认识,分辨真假丑恶与真善美,从而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心灵上受到震撼,感情上得到升华,人格上得到完善,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化他们的思想道德信念,完善
他们的道德人格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列宁也说过:“如果没有情感,就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

”可见,道德情感在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道德需要和道德信念并产生道德行为的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道德知识的教育,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内心体验,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

历史教材编进的杰出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尽管是间接的、远离现实的,但他们作为社会道德标准的榜样而存在,则是具体生动的。

尽管是以文字和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但仍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在历史教学中,能从道德情感培养的角度,精心组织和加工教育内容,艺术地锤炼教育语言,潜心地酝酿教育情感,让受教育者通过感知众多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行为发生的道德情景,形成道德表象和观念,获得道德情绪的体验,形成道德概念。

用自己已有的道德经验和价值观去比较思考和心理衡量,得到情感的认同和价值的认同,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信念。

此外,杰出历史人物的名言、名联也具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品德的育人功能。

名人、名言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并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比如韩非的“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鲍照的“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陶铸的“心底无私天地宽”等等,这些名言警语,既是进行道德知识教育的生动材料,又是培养道德情感的良好凭借。

教育者善于借助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进行教育,对学生道德信念的内化和完善是相得益彰的。

五、开展历史课外活动,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水平
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增进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

开辟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有组织学生讲历史故事、写历史评论文章、阅读历史书刊、参观历史遗迹、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等活动,这些活动均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优秀的文艺作品塑造的道德形象往往可以强烈地震撼人的心灵,唤起人的良知,对中国青少年一代道德成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日益增多,能够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日益扩大,历史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历史故事片和历史纪录片;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一些典型的文学作品给学生阅读,这些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历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在当今对外开放的环境下,由于受到资本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影响,人们的道德境界纷繁复杂,有的甚至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背离。

历史教学工作者要帮助学生们
批判和克服生活中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影响,正本清源,历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必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樊新兰.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甘肃农业,2006(11).
[2]祁玉红.新时期的历史教学与德育[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3]严金兰.关于历史教学素质教育的思考[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1).
[4]杨全顺.历史教学素质教育之我见[J].教育探索,20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