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中国古代制度(历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制度(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制度体系独具特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制度进行探讨。
一、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多种多样,但最为著名的是封建君主制。
封建君主制是中国古代最长久、最为典型的政治制度,由君主、贵族和百姓构成。
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贵族享有特权,而百姓则从属于君主和贵族。
1. 朝廷制度:中国古代政权的核心机构是朝廷。
朝廷由君主领导,设立诸如丞相、大臣、御史等职位。
这些职位分工明确,负责管理国家的政务、司法和军事。
朝廷制度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基本框架相似。
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制度,用于选拔官员。
科举考试分为殿试和乡试,殿试是在皇帝面前的考试,乡试则是在地方上进行的考试。
科举制度有效地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为官员选拔提供了公正的渠道。
二、社会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基于封建家族和等级制度,社会结构呈现出严格的等级划分和封建等级制度。
1. 家族制度:家族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家族是由同一血统的人组成的基本单位,具有强大的家族观念和约束力。
在家族制度下,血脉关系和亲属关系非常重要。
2. 等级制度: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等级制度,社会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如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
等级制度限制了不同阶层的交流和流动,增加了社会的稳定性。
三、经济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经济体系。
农业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财富主要来源于土地和农业生产。
1. 土地制度:古代中国的土地归属主要有皇权、官府、贵族和农民土地四种形式。
土地往往是由贵族和官府所有,而农民则以租佃的形式使用土地。
土地制度限制了农民阶层的发展,并为贵族和官府垄断了大量资源。
2. 募役制度:募役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征兵制度,在国家需要时,向农民征召士兵。
这一制度为农民提供了劳动力,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特征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以皇权为核心,权力高度集中。
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宗法制度与政治制度的结合)。
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相结合,人治高于法治。
皇权不断加大,相权不断被削弱,有相对专制。
第一,君主专政,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也是北洋政府,国民党南京政府制度的一个特点。
第二,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权合理性的依据,悬切剥削阶级政权的共同手段。
第三,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也影响到半殖民半封建的民国政治制度。
第四,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并一直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国政治制度。
第五,在高度君主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并且实行人治。
第六,政治制度公开承认不平等原则,肯定社会等级差别,承认特殊权利阶层,对不同的阶层采取不同的对待方法。
第七,中国一致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论是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曾经实行因俗而治的政治制度。
除上述特征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还具有外戚、宦官交替干政祸国、将城市作为统治的中心,“明君”“盛世”的重现,以及在地方实行行政包揽一切的权能主义等等特征。
简明中国政治制度史
简明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演进,从君主制到共和制,再到现代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概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一部分,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可以追溯到中华五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政治制度是封建王朝。
在这一制度下,中国的政权由一个皇帝和一系列贵族统治。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他们通过封建制度将土地分配给贵族,以换取他们的忠诚和支持。
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有其优势,比如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社会稳定。
然而,这一制度也存在缺点,如皇帝权力过于集中,贵族享有特权,民众的权益受到压制。
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民生的不满。
第二部分,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封建制度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政治制度。
其中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朝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是一种新的政治制度,采用了共和制。
它的特点是国家主权属于人民,通过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
然而,在中华民国建立后不久,国内就陷入了动荡和分裂,政权频繁更迭,导致政治不稳定。
第三部分,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权力由共产党领导,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全国各个地方的代表组成。
代表们通过选举产生,负责制定法律和大政方针。
此外,中国还采用了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制,通过党的领导来保证政府的稳定和效率。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封建制度和民国时期政治不稳定的问题,保证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发展。
然而,人权和民主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也是中国政治制度亟待解决的难题。
总结中国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封建王朝到共和制,再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史
思考题一、什么是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政治制度:在特定的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目的的政治方法与原则的总和。
研究内容:1、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的政治体制、社会生活背景、政治理论依据、政权结构、政治运作及其产生的各种制度。
2、中国古代出现的国家机关的组织机构、形式、机关官员责、权、利的划分及其运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制度。
3、中国古代出现的制度对历史及现代的影响(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4、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的政治思想学说。
5、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的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监察制度等具体制度。
6、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世界文化、世界文明的影响。
二、简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特点?1、君主专治、个人集权、宗法血缘关系、婚姻裙带关系贯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
2、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政权合理性与合法性的依据,政权和神权是制定制度的标准。
3、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体现为儒家学派。
4、贵族特权与官僚政治始终伴随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始终。
5、在高度君主集权的制度上,行政权利包含一切,体现“人治”而非“法治”。
6、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公开承认等级差别,公开承认不平等原则,对不同阶层的人的制度不同。
7、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无论汉族或是少数名族都对不同民族采取不同制度,“因俗而治”。
三、结合实例,谈谈你对历史上道路的选择,决定制约今天道路选择的理解?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我国的影响——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
2、消极影响①政治上,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借鉴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优秀元素,丰富现代政治制度的内容和形式。
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些弊端和问题,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经验和 教训。
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些思想和理念,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思想基 础和理论支持。
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些制度和机制,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制度基 础和借鉴意义。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
XXX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夏朝:实行世袭制,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 个王朝,奠定了中国 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是典型的方国联盟。商 王对内服有绝对的权威, 对外服则有一定的羁縻 性质。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 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 础,以君王为核心,构 建了较为严密的政治体 系。
秦汉时期:实行 郡县制,官僚制 度初创
隋唐时期:科举 制形成,官僚制 度趋于完善
宋元时期:文官 制度强化,官僚 制度进一步发展
明清时期:官僚 制度达到巅峰, 后逐渐衰落
夏商周时期:习惯法向成 文法过渡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 图强,法家思想盛行
秦朝时期:制定《秦律》, 实行法治
汉朝时期:儒家思想与法 家思想融合,形成新律
兵制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兵制对现代军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征兵制、募兵 制等。
战略思想:古代政治制度中的战略思想如孙子兵法等对现代军事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 指导意义。
国防建设: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国防建设理念对现代军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
军事组织结构: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军事组织结构对现代军事组织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 影响。
秦朝:设立御 史大夫,负责 监督官员行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名词说明1、部落:由氏族依据血缘关系而不依靠强制力量部落联合而成,它的规模比群对大,其政治组织是非正规的、临时性的,部落中间的领导人也是不正规的。
2、酋邦:是前国家时期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最普遍的形式。
塞尔维斯将酋邦社会归结为介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性社会和以地域经济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性社会之间的一种社会形状。
3、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
“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
关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阻碍。
4、巡狩制度: 巡狩制度是早期国家时期邦国联盟之王用以操纵盟邦的要紧政治形式。
王在巡狩中既主祭,也主事,或借巫术的法力,或诉诸神的权威,使自己成为诸邦利益的爱护人,同时也成为凌驾于诸邦之上的统治者。
是强化中央对地点操纵的有力手段之一。
5、尚书台: 官署名。
汉武帝始置。
东汉中枢机关,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
东汉时尚书台地位在九卿之下,实际上却已成为皇帝之下最高行政机构。
魏晋时期,尚书之职甚为重要,尚书郎能够出任太守。
南北朝时,尚书台正式称尚书省,成为三省六部制中的执行机构。
全盛于唐朝,衰落于两宋。
元代以后,尚书省遂废止。
:6、嫡长子继位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差不多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
法律规定嫡长子享有继承优先权。
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
具体规定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7、九品中正制: 始于曹魏,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
这种选官制度是由魏文帝曹丕时的吏部尚书陈群创议的。
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
到了隋代,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此制终被废止。
中国古代政治史笔记
中国古代政治史笔记概述中国古代政治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和政治理论的学科。
从秦朝到清朝,中国经历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统治者,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朝代和政治制度1. 秦朝(221-206 BC):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实行了严格的法家政治和封建制度。
2. 汉朝(202 BC - 220 AD):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朝代之一,采用了儒家思想和官僚制度,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3. 三国时期(220-280 AD):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存在三个并立的政权,政治动荡,军阀混战。
4. 隋朝(581-618 AD): 隋朝统一了北方和南方,实行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唐朝统治的基础。
5. 唐朝(618-907 AD):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实行了科举制度和寺院管理制度,政治稳定,文化繁荣。
6. 宋朝(960-1279 AD): 宋朝实行了士大夫主导的政治体制,注重文化教育和考试选拔,科技进步迅速。
7. 元朝(1271-1368 AD):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非汉人政权,以行政中心和外交重要性的北方政府的创建为标志。
8.明朝(1368-1644 AD): 明朝恢复了汉民族的统治,实行了严格的封建制度和官僚体制,政治相对稳定但存在政治斗争。
9.清朝(1644-1912 AD):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实行了满族的统治,政治道德比较腐败,后期出现了对外侵略。
政治思想和理论1.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君子治国和仁义道德,对政治治理和人伦关系有重要影响。
2.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注重法治和中央集权,提倡严格的法律制度和权力集中。
3. 兵家思想: 兵家思想强调军事力量和战争策略在政治中的重要性,对战国时期的国家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
4. 墨家思想: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和公平,对社会和政治制度有一定影响。
政治事件和影响1. 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通过战争统一了六个国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
中国古代史政治制度整理
中国古代史政治制度整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原始社会时期原始社会时期是中国社会的最早时期,政治制度比较简单和原始,基本上是以家庭和部落为单位。
没有统一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形式,社会秩序主要靠社会规范和习惯来维持。
2. 奴隶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开始于商代,政治制度出现了大的变革。
奴隶制逐渐形成,先商后周逐渐统一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商朝政治制度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部族联盟制”和“王室中心制”。
在“部族联盟制”时期,商朝是一个由多个部族和家族联盟组成的国家,各部族、家族各自为政,商王则担任一种协调者的角色。
在“王室中心制”时期,商王逐渐成为国家的主宰,设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周朝建立之后,逐渐形成了已知历史上的最早的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对分封制、官制、土地所有权、祭祀制度等进行规范,并逐渐确立了天子为中心的政治制度。
天子设置中央官制,与地方派生出的诸侯国构成中央与地方政治结构的最初奠基。
由于周朝时奴隶所有制未被完全取代,也出现过以奴隶主为统治者的奴隶制国家,如楚国。
3. 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即西周和东周时期。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封建制、官制、地方制度、祭祀制度、财政制度和法律制度。
东周时期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分封制度逐渐瓦解。
战国时期,大量诸侯国相互争夺,并对政治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创新。
4. 帝制时代战国结束之后,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朝。
秦始皇推崇法治,规定行政区划及法律条文,制定了全国一律的法律;而汉初则在秦制的基础上加强官僚管理制度,设立了律令制度和阶级制度,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和地方官制的变革,也为政治制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最发达、最完备的时代之一。
唐代建立了中央与地方相互支持的制度,方便政府对全国的管理和控制及资金、物资的供给和征调。
隋朝和唐朝尽令举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国际交往,制度逐渐完整,文化繁荣,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
中国古代历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历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历代政治制度,包括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具体如下:中央政治制度:1.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2. 秦朝:实行郡县制,三公九卿管理国家政治事务。
3. 西汉时期:实行推恩令和刺史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 唐朝:实行节度使制度,以藩镇管理方式控制地方。
5. 宋朝:实行收精兵、文官制,削弱地方节度使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6. 元朝:实行行省制,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7.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司礼监等机构,加强皇帝对中央官僚的控制。
8. 清朝:设立南书房、军机处等机构,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政治制度:1.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将领土分封给诸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统治。
2. 秦朝:实行郡县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郡县,由中央派遣官员进行管理。
3. 汉朝:实行州郡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州郡,由地方官员进行管理。
4. 唐朝:实行道府州县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道府州县,由地方官员进行管理。
5. 元朝:实行行省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行省,由中央派遣官员进行管理。
6. 明朝:实行三司分权制,将地方划分为若干个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别负责行政、司法和军事管理。
7. 清朝:实行府州县制,将领土划分为若干个府州县,由地方官员进行管理。
选官用官政治制度:1. 西周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以血缘关系为依据选拔官员。
2. 秦朝:实行军功爵制,以军功为依据选拔官员。
3. 汉朝: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由地方官员推荐有才能的人选。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以门第高低为依据选拔官员。
5.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唐朝武则天时期首创武举和殿试。
6. 宋朝:实行糊名和誊录法,防止科举考试作弊。
7. 元朝:实行民族等级制度,不同族群官员的选拔有不同要求。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略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略标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略一、先秦时期:封建制与宗法制在先秦时期,中国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和宗法制。
封建制是指以土地为基础的分封制度,君主将土地分给诸侯,诸侯再将其分给卿大夫,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
而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制度,通过确定嫡长子继承的原则来维护家族的权力和地位。
二、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封建制,实行郡县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这种制度的特点是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形成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
同时,秦朝还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和法律制度,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科举制度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成为了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但这种制度容易导致士族垄断政权。
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开始兴起,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科举制度的出现,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官场,扩大了统治基础,也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社会的进步。
四、宋元明清:专制主义的强化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也出现了专制主义的趋势。
特别是明朝的内阁制度和清朝的军机处制度,都大大强化了皇帝的权力,使皇帝能够直接干预和掌控所有的政府事务。
五、近代以来:从帝制到共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虽然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并不顺利,但它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开启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新篇章。
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封建制、中央集权制、科举制、专制主义等多个阶段,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这些制度既有其历史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治制度史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代表工农革命人民的工农民主政权――人民民主政权..1931年11月7日至20日;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组成了领导全国苏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主席;朱德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建立全国性政权的一种尝试;为后来人民政权的建设提供了经验..2、领主封建制国体的一种表现形式或封建生产关系的一种发展形式..周人灭商以后;建立了领主封建制..领主制是以土地国有制为基础的;封建领主通过不完全占有劳动者人身而占有劳动者的成果;农奴在社会生产以及阶级关系中的地位;高于奴隶;低于地主制下的农民..3、政事堂唐初三省议事的地方..唐初;为了协调三省的关系;三省长官或宰相在门下省议政;议政之所谓之政事堂;后迁至中书省..政事堂事实上成为唐代的中枢;即决策中心..开元间;改为中书门下;成为中枢决策机构;标志三省制解体..宋代亦有政事堂;为宰相执政议政之所..4、宗法制度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它产生于商代;完善于西周..内容包含家族血缘关系的传续、经济与政治地位的承继规则以及祭祀制度等..宗法制度维护了贵族的权力与利益..5、军机处清朝辅助皇帝办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一个中枢机构..雍正设立"军机处”以后;直到清末宣统三年"责任内阁”成立才最后被撤销..军机处的职能是"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主要有:负责下达谕旨的撰拟;参与官员"奏折”的处理;提供咨询;参议政事..军机处是维护绝对君主制的工具..6、行省制元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元朝的行省是仿照金朝的模式而建的;到元仁宗时;共设立了11个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明清时期;继续实行省制..行省制的建立;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7、世官制度夏商周三代主要的选官制度..其基本含义是"官爵世及”..国家的官爵由贵族充任;并在这些家族内部世代相袭..这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分配政治权利的国家制度的体现..8、总理衙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的专门办理洋务、涉外事务的机构..1861年;清朝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要任务是办理外交;同时经管海防、军务、关税及其他与"洋”有关的事务..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晚清国家组织机构走向半殖民地化的重要标志..9、皇族内阁清末成立的国家最高行政管理机关..1911年;清政府为应付"立宪”运动;正式成立了责任内阁;作为国家最高政府机关..但是; 13名内阁成员中;满族占9名;汉族4人;其中皇族7人;因此被讥讽为皇族内阁..皇族内阁的成立显示了清政府借"立宪”集权于皇室的目的..10、城市军事管制军管会解放战争时期在新解放的一些城市成立的管理机构..解放战争时期;在新解放的城市;设立军事管制委员会;由人民解放军领导机关委任人员组成..负责镇压反革命活动;稳定、恢复社会秩序;帮助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等..军管会是临时性、过渡性的措施;任务完成后;将一切权力移交当地人民政府和警备司令部;即宣布撤消..军管会对稳定新解放城市的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在新解放的一些城市成立的管理机构..解放战争时期;在新解放的城市;设立军事管制委员会;由人民解放军领导机关委任人员组成..负责镇压反革命活动;稳定、恢复社会秩序;帮助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等..军管会是临时性、过渡性的措施;任务完成后;将一切权力移交当地人民政府和警备司令部;即宣布撤消..军管会对稳定新解放城市的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简述题1、古代国体经历了哪些演化阶段夏商:奴隶制国家阶段;西周东周:封建领主制阶段;秦汉――明清:地主封建制阶段:其中秦汉魏晋南北朝是其发展阶段;隋唐宋元是成熟阶段;明清是最后阶段..2、先秦贵族君主制的特点有哪些第一个特征;是中国君主制度的基本特征..即中国君主制度诞生以来;自夏代就形成了王位在王室家族内部世代传袭的制度;并且在不断的强化和神化君权、君主的过程中;使这种世袭君主制披上合法及越来越神秘的外衣..这与古代西欧有些国家君主由诸侯选举产生确实大不相同..第二个特征;君权受到贵族;主要是宗法贵族的限制..这种限制又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君权受到来自贵族长老的制约..第二个层面;是分封制对君权的分割..3、隋唐时期国家组织模式在历史上有哪些重要影响1国家中枢机构分权制衡的原则、观念;对以后各代产生很大影响;分权的目的主要是加强皇权..2国家组织机构多被后代继承..三省制在宋代有一段时间仍然实行;中书门下、枢密院枢密使被五代宋代继承;自隋开始的政事堂宰相议政制度延及宋代;六部是以后各朝国家主要行政职能部门..4、中国古代郡县制与采邑制有何区别1郡守县令或大夫、长由诸侯国君直接任免..2郡县长官不享有世袭的封邑;按职务领取俸禄;为中央尽守土之责..3郡县长官虽有独立处理军、政、财事务的大权;但要接受中央统一指挥;接受中央的监督、考核..5、唐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如何变化的唐朝历史可以安史之乱为界;此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内重外轻;之后演变为内轻外重..唐前期在行政和军事方面都实行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地方州县政府长官及其僚属;都由中央直接任免..军事方面通过府兵制的实行;有效地控制了四方..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以使中央的各项政策能顺利地贯彻到地方..这使得唐朝前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表现为内重外轻的情况..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节度使又兼观察使;使藩镇成为凌驾于州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这些节度使;与地方上的豪强地主相互勾结;各自割据一方..他们既有兵权;又掌握其割据地区内的政权;在割据地区内;练兵修城;自收租税;自定法令;自用文武官吏..节度使死后;子孙世袭;兵将拥立;唐中央政府不得不予以承认..这些说明唐朝后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内轻外重..6、明清时期绝对君主制的特点是什么明清时期;中国专制君主制度发展到第三个时期;即绝对君主制时期..绝对君主制的基本特点是1君主最大限度的总揽了权力;不受任何制约..绝对君主制改变了有史以来君主通过相职管理国家的历史;君主不再仅是国家元首;而且成为国家行政首脑;直接处理行政事务..2丞相制废除后出现的内阁、军机处;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参谋与助手;但从制度上看;其本身没有决策权;与汉唐宰相对一定范围内的政务拥有决策权不一样..3绝对君主制虽然极大地加强了皇权;但也极大地暴露了君主制的弊端:自我调节的功能严重削弱..7、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作用是什么隋朝创立、唐朝确立的科举制;在清末以前;一直是封建王朝的主要的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1打破了世袭贵族垄断政治;垄断官员选拔制度的现象;为社会提供了相对平等的考试机会;以及进入国家官员队伍的可能性..2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科举制的消极影响: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明清时期考试答卷的形式规定必须用八股文;这种标准化、程式化的考试形式与禁锢思想的考试内容;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淹没了人的个性;销蚀了人的创造力..它也浪费了大量人才;消磨了众多人的时光;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8、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组织机关有何调整1建立集中党、政、军权的国防最高委员会..2国民政府主席职权的变化及各部、院的调整..3设立国民参政会..9、国民政府的监察制度为什么不能遏止腐败1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监察院;在监察制度上做了一些些改革;形式上完善了国民政府的监察制度;但实际上形同虚设;监察组织却未能承担起监察的责任;惩治贪污和腐败..2国民政府的监察制度不能遏止腐败;这其中有许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国民党的腐败;因为制度是由人制定并执行的;一个腐败的群体与政府难以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纠正;监察制度并不能解决国民政府的腐败问题;问题的解决;与国体和政体的解决一样;最终只能由中国人民的革命胜利来实现..10、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区政权发生了哪些变化解放区政权发生了变化;逐步完成了由抗日民主政府向人民民主政府的转变..1 专政对象和政府任务的变化..2 参加政府的成分发生变化..3 参议会向人民代表会议转化..4针对管辖地区的不同情况;采取了多种形式的管理体制..1、试述中国古代国家权力中枢组织的变化..1三代时期;以王为核心的国家组织主要分为两个系统:政务官系统;神官系统..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在国君之下普遍设立总领全国军政事务的长官;或为相;或相、将并立;协助国君治国..3秦汉时期;国家组织的主体是以皇帝为核心的"三公九卿”..4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组织突出变化是三省制的初步形成;三省诸部制逐渐取代三公九卿制..5隋唐时期国家组织的核心是"三省六部制”..6宋元国家组织的核心由"二府制”变成一省制..7明代国家组织的核心是内阁――六部制度与宦官制度..清朝国家组织的中枢是军机处、内阁..2、明清地方政府与元朝地方政府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1元代地方实行行省制;实行行省、路、府、州、县多级制;但各行省之下层级并不完全不统一..行省具有很大的权力;行省的权力集中;拥有较大的自主权..2明代地方政府的变化主要有:一、地方行政实行省、府、县三级制;层级规范统一..省下有道;为监察区..二、省一级权力分散;由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司、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司法、军事行政..明中叶以后;地方设巡抚、总督;巡抚、总督的性质、职责当时还不确定;主要是监察地方官吏;但必要时也可以集中一省或数省的权力以处理地方事务;显示分散的权力又开始集中..但省级又形成三司、总督、巡抚的分权与牵制;并受到中央的严格监督..三、地方自主权比元代减小..3清朝地方政府的变化主要有:一、地方行政区划实行省、道、府州、厅、县四级制..二、省一级实行总督、巡抚二元化的领导体制;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成为督抚下属..三、省级督抚的权力集中;并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督、抚互相牵制、监督;又受中央的控制..3、为什么说秦汉时期奠定了古代监察制度的基础一秦朝全面建立起了御史监察制度..中央监察机关称御史府;各郡设置监御史;隶属于御史府;简称郡监..在军队里设有军监..二汉代在秦朝基础上;奠定了古代监察制度的基础..1汉代建立了多元化的中央监察机构..分两个系统;三大组织机构:御史府台;丞相司直;司隶校尉..2监察机构独立性增强 ..西汉后期;御史中丞为台长;御史台实际上从行政系统分离出来..司隶校尉名义属司空;行使监察权却是独立的;与司空没有关系3建立完整的地方监察制度..十三州刺史和司隶校尉的设置;表明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制度基本形成..郡以下的监察由郡守负责;具体执行监察职能的官员是督邮 ..4制订了监察法规..汉初有"察辞诏凡九条” ;汉武帝制定刺史六条 ..是汉代监察制度确立的重要标志..5形成监察组织之间的相互监察制度..4、试析南京国民政府的五院制..从1928年10月到1948年5月;是国民政府所谓"训政”时期;在"训政”时期军机处清朝辅助皇帝办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一个中枢机构..雍正设立"军机处”以后;直到清末宣统三年"责任内阁”成立才最后被撤销..军机处的职能是"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主要有:负责下达谕旨的撰拟;参与官员"奏折”的处理;提供咨询;参议政事..军机处在清朝政治生活中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是绝对君主制的工具..;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五院的构成……起初;五院之上设国民政府委员会和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委员会名义上是国民政府的最高权力机关..五院制渊源于孙中山的"权能分治”和"五权分立”学说..从政治体制上讲;五院制有其一定合理性..但实际上成为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工具..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转入战时体制..蒋介石任国民党总裁;兼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对于党政军一切事务;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形成了军事独裁体制.."权能分治”和"五权分立”名存实亡..从1948年5月到1949年;是国民政府所谓的"宪政”时期..五院之上设立总统和副总统..总统权力广大;可提名行政院、司法院、考试院各院院长人选;对行政院重要政策进行"核可”;实际上不受宪法的约束..故政体的实质依旧是个人独裁与专制..5、试述抗日民主政权的特点..抗日民主政权;是在抗日战争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民民主专政;因而它除具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外;还有自身的一些特点..第一;"三三制”原则.."三三制”主要是指:在抗日根据地的民意机关和政府机关的人员配备上;共产党员占1/3;他们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占1/3;他们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派占1/3;他们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政权建设上的一个创造;这样配备政权机关人员;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权上的具体表现;它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坚持抗日战争;促进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发展..第二;抗日民主政权是"地方性的联合政府”..抗日民主政权的地方性;是指各根据地抗日民主政府之间;彼此没有隶属关系;处于平行地位;而各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之上没有再高一级的革命政权机关..这时;国民党所掌握的中华民国政权;还是对外代表中华民国的合法政府;而抗日民主政权;则是共产党领导的在中华民国领土内的由人民当家做主的地方政权..抗日民主政权是联合政府;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人民选举的共产党人和抗日党派及无党派代表人物合作的政府..由于各革命阶级、阶层、党派;参加到抗日战争的行列;因而在政权中亦有相应的地位;共产党必须与他们合作..这种合作是以共产党的绝对领导权为前提的;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抗日民主政权方针路线的正确实施;才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这个联合政府实质上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形式..。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相关著作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相关著作
以下是一些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相关的著作:
1. 《中国政治制度史》(白钢著):这是一本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中国政治制度史著作,涵盖了从先秦到清朝的政治制度演变。
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张晋藩著):这本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关注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政治制度。
3.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钱穆著):钱穆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他的这本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4.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论》(刘泽华著):本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重点探讨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政治制度。
5.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教程》(朱绍侯主编):这是一本较为通俗易懂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教材,适合初学者阅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史一、夏(世袭制)1.时间:公元前2070年2.制度:公共权力3.特点:(1).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公共权力制度。
(2).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二、商1.时间:公元前1600年2.制度:内服与外服3.特点:(1).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2).商王对外服即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3).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三、西周1.时间:公元前1046年,定都镐京2.分封制:(1).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同姓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2).目的:拱卫王室,巩固周王室的统治(3).内容:a.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还包括姻亲,功臣以及原来的附属国等。
b.封国:燕、齐、鲁、卫、晋、宋等c.被分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随从作战、镇守边疆、交纳贡赋、朝见述职(4).作用:a.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b.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c.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3.宗法制(1).含义: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政治制度(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徒弟继承上的矛盾(3).内容: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b.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二者的关系是相对的(4).作用:a.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b.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同时强化里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5).特点:a.血缘关系与政治纽带相结合b.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d.森严的社会等级关系4.礼乐制(工具)实质:礼乐制是维护宗法、分封必不可少的工具。
四: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将王权与神权相结合2.将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3.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对权利的高度集中5.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五、秦(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帝国)(一)、中央集权制度1.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a.皇权至上b.“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内容:(1).皇帝制:a.由来: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嬴政宣布自己为“始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b.内容: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A.内容:a.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b.九卿:中央政府中三公下的许多重要官职B.特点: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C.作用:提高办事效率;保证皇权不至旁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3).地方(郡县制):a.内容:郡设郡守、郡尉、郡丞,每郡下设若干县,县设县令、县尉、县丞。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著作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著作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著作有: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作者:李俊清。
该书从多个方面介绍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包括皇帝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监察制度等。
2.《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作者:白钢。
这是一套大型政治史著作,
共11卷,以时间为经,以政权为纬,全面系统地记述了中国政治制度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全过程的概貌。
3.《中国政治制度史》-作者:徐复观。
该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
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
4.《中国政治制度史话》-作者:阎步克。
该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对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了简要概述。
5.《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作者:张晋藩。
该书以时代为经,以制
度为纬,系统地反映出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历史全貌。
以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一些重要著作,这些著作各有特色,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
从原始社会到秦统一,再由汉代的官僚制度到唐代的科举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1.原始社会与部落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生活在部落社会中,部落长老担任着部落的首领,负责协调内部事务和处理外部关系。
这种部落制度是最早的政治组织形式,基于血缘和族群的关系。
2.封建制度的兴起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加深,封建制度逐渐取代了部落制度。
封建制度以封建君主拥有天命来统治全国,君主授予诸侯土地和封号,而诸侯则向君主效忠。
这种等级制度中,封建王朝与诸侯国之间形成了稳定的政治关系。
3.官僚制度的推行汉代是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官僚制度在这个时期被推行起来。
官僚制度以中央政府为中心,设置一系列官职来管理国家事务。
官员通过考试选拔,并按照明确的等级制度进行管理。
这种制度在整个古代中国政治史上也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4.科举制度的兴起唐代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科举制度在这个时期兴起。
科举制度以考试选拔官员,提倡文治,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优秀人才加入政府。
这种制度为社会中的人们提供了平等参与政治的机会,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封建王朝的衰落与变革随着历史的发展,封建王朝出现了衰落的迹象,并最终被推翻。
新兴的市民阶级崛起,开始追求民主与自由,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实行了一系列现代化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千余年的演变,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影响。
这些政治制度的兴衰变革,不仅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现代中国已经不再沿用古代的制度,但是这段历史仍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21世纪的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其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主。
在商朝时期,政治权力完全集中在君主手中,君王是最高的统治者,有着绝对的权威和权力。
君主依赖于神权来维持统治,通过祭祀活动来增加自己的权威。
商朝后期,周朝的建立标志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又一次巨大变革。
周朝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以封建制为基础的政治组织结构,周王通过分封土地来授予贵族,贵族成为王朝的地方统治者,这为后来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
周朝的统治者相对而言权力不再绝对,贵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但依然处于君主的统治之下。
在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动荡的时期,各诸侯国争夺霸权。
在这个时期,各国实行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包括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和齐国的分封制等。
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多样化,国家权力分散,各个诸侯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和相互制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
秦朝的政治制度比较集中,将地方豪强和贵族削弱,并通过相关的法律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
但秦朝的封建制度在秦始皇死后不久便发生了重大变革,导致秦朝的崩溃,为之后的汉朝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汉朝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时期,汉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并配以相对独立的地方政权来维护中央政权。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朝的皇帝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员,通过郡县制来行使行政权力,实行封建制度来维持统治。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无论是商朝的君主专制,周朝的分封制,秦朝和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些制度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这些政治制度与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变迁密切相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完整)古代中国制度史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史讲义商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内外服制度。
特点是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统治者将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分封制和宗法制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分封制目的:对西周境内“王”直辖区域以外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控制,以巩固统治。
内容: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屏周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区域,促进对边远地区的开发;国家政权机构趋向严密,维持了西周政权的长期稳定。
弊端: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2、宗法制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特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将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是“家”与“国”的统一。
影响:对当时而言,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与世袭制、分封制一起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后世而言,形成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也对中国现在的民间继承方式有较大影响,但也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森严,家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重男轻女,任人唯亲,妨碍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
3、礼乐制度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礼乐制度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
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家国一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体现了族权与政权相结合,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的有机统一,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3、带有浓厚的原始部族色彩,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以下是部分时期的政治制度:
1.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2.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25年—公元220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有所发展。
在汉朝初期实行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相结合的制度,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刺史制度和“推恩令”,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3.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朝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州县制相结合的制度,同时推行了科举制度。
4.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朝实行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制度,加强了对地方行政的控制,并推行了科举制度。
5.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对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
6.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朝继承了元朝的政治制度,并有所发展。
在明朝初期实行了三司制和都司制相结合的制度,后期逐渐形成了内阁制度和厂卫制度。
7.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清朝继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并有所发展。
在清朝初期实行了南书房和军机处等机构,加强了皇权。
以上是部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内容,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特点和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读物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读物
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读物,可以推荐一些经典著作和权
威性的研究成果。
首先,可以考虑《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
作者是蒋廷黻,他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有着深入的研
究和分析。
另外,还有《中国政治制度史》这本书,作者是陈寅恪,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
此外,还有一些学术性的论著,比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等,都
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
这些读物都能够
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特点,对于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很好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法制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 二宗,士有隶弟子……”《左传》桓公二年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 城。”《诗经 · 大雅》
分封制——“家天下”的统治形式和特点 分土封侯、世卿世禄
在中国的历史上,家与国被高度一体化, 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放大。国家在中文中 被组成一个词汇,就充分说明了二者的一体性。 中国历史上的政权,都是高度家庭化的政权, 国君犹如家长,官吏犹如管家,民众犹如家庭 奴婢。历代政治家,都信奉治家与治国一理, 而且把这一信条当着神圣不变的法则,这种家 与国的统一,给中国政治制度史带来了重大的 影响。
八、专制集权制度的强化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罢丞相。分中书省和丞相之权归 属六部。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 之患,相从而设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 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黄痈志• 谟训考下》
“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 设立者,论以极刑。”
俸禄制——官吏酬劳的支付形式
上计制——官吏政绩的考核形式 郡县制——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三、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1、秦始皇的集权制度——自称皇 帝
朝仪和文书制度:
朕;“命”为“制”,“令”为“诏”; 印章为玉制,称“玺”。 三公九卿。 官员任免权在皇帝手中,不得世袭。 郡县制;户籍制;连坐法。 《秦律》。
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
“稍夺其权”
分割相权。 文臣知州事。另设通判;联署。 于州之上置路(初称道),设 漕司、宪司、帅司。
“制其钱谷”
对地方的赋税收入,通过县主 薄、州通判、路转运使,收缴 中央。 中央设三司(盐铁、度支、户 部)。
“收其精兵”
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加强禁军——撤消殿前都点检,设“三 衙”,分割禁军领兵权。 设枢密院,与三衙分兵权为二。 “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 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 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①国君为首的专制主义集权体制 将相分离 文武分职 “相也者,百官之长也。” --《吕氏春秋·举难篇》 “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饬朝廷 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 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 --《荀子·王霸篇》
② 封建官僚制度取代世卿制度
官僚制——官吏任免权力在国君 符玺制——官员行使权力的凭证
五、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1、三省六部 2、选官制度 科举制(常科、制举) 乡试、礼部试(省试) 武则天:殿试,武举 3、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
思考题
对比分析隋唐与秦汉专制集 权制度的不同之处,及其各 自的特点。
六、宋朝的政治制度
“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 之计。” “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 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天下自安矣。”
“国家”
《孟子• 离娄上》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 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 本在家。”
《孟子• 离娄上》
思考题
试分析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 影响。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
政治制度
1、春秋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等级制和世袭制的任官制度 宗教祭祀官地位的下降 郡县制度的初步确立
2、战国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明史• 职官志》
以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 永乐年间,正式设置内阁。
地方改设承宣布政使司。设承宣布政使、 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政、军、司法 三权分立。 制定《大明律》和《大诰》。 建立卫厂(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 厂)。 滥施廷杖。 大兴文字狱。 八股取士。
2、清朝的集权制度
①在机构设置上,政务机构逐渐从宫廷事务机构 中独立出来,形成中书取旨、门下审议、尚书执 行的三省制度,这是君主制趋向成熟和稳定的标 志。 ②在权力分配上,外戚、宦官、宗族的势力受到 抑制(就多数情况而言),世族的势力上升到主 要的地位。 ③在国家成分的构成上,许多少数民族通过不同 途径,迅速由氏族社会进入封建社会,这就为多 民族大家庭增添了新鲜血液,带来了蓬勃向上的 朝气,对国家的重新统一和隋唐盛世的到来作出 了伟大的贡献。
清初的中枢机构:内阁、议政王 大臣会议。 康熙十六年(1677年),设南书 房。 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军机 处。 严酷的文字狱。
3、东汉的政治制度
“退功臣,进文吏”。 “并官省职”。 “虽设三公,事归台阁”。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1、选官制度的变化
“唯才是举” “九品中正制”
2、政治体制的变化
①世族制度和门阀政治的形成 ②皇权的衰弱——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制 的形成 ③地方行政体制变化
3、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变化的特点
从先秦开始,中国的政治统治就 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中国历史上的国 家在诞生时,不是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 关系,而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有关部族。 夏商周三代,国家结构实际上为部族结 构。宗法制和分封制,使部族中的血缘 关系政治化,部族血缘关系构成了这一 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家天下”与“国家”
“家天下”
统治机构:
地方管理:
法律:
2、西汉的政治制度及其发展变化
①汉初的政治制度
“约法三章” 汉承秦制 郡国并行 “编户齐民”
②汉武帝的集权
改革官制:削弱丞相权力,设“中朝”。 削弱王国权力:“推恩令”、附益法。 改革选官制度:察举、征召。 加强对地方的监控:设州部,置刺史。 严刑竣法:律令增多;任用酷吏。 建立实力强大的护卫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改革币制,盐铁专营。
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收其精兵”
加强禁军,实行“更戍法”。 将兵分离。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文献通考• 兵四》 参见朱筱新撰《北宋“积贫积弱”时弊形成 缘由》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3期
七、元朝的集权制度
中枢机构:中书省、枢密院、御 史台。 宣政院:掌宗教和吐蕃地区军政 事务, 行省(行中书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