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培养
污水处理技术之活性污泥的培养
一、活性污泥投加1、接种前准备:菌种培养构筑物的选择:方便操作,有曝气装置,有搅拌,利于加菌种、进原水或营养液的构筑物。
菌种在投加时,方案设定应根据现场具备的条件综合考虑。
如场地、施工、运输车辆、临时电源、临时泵及管道、水枪、高差、过滤等因素。
菌种的粉碎对于压缩污泥应考虑污泥的粉碎问题,应根据现场的条件确定粉碎方法。
粉碎方法选择的顺序为水枪——泵循环+滤网冲击——曝气、搅拌。
2、接种量的多少: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水量的8-10%,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水量的5%。
只要按照规范施工,厌氧、好氧菌可在规定范围正常启动。
3、污泥来源:厌氧污泥主要来源于已有的厌氧工程,如啤酒厌氧发酵工程、农村沼气池、鱼塘、泥塘、护城河清淤污泥;好氧污泥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拉取当日脱水的活性污泥作为好氧菌种,接种污泥且按此顺序确定优先级。
1、同类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2、城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3、其它不同类污水站的剩余污泥或脱水污泥;4、河流或湖泊底部污泥;5、粪便污泥上清液。
二、活性污泥启动应特别说明,菌种、水温及水质条件,是影响启动周期长短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讲,在低于20℃的条件下,接种和启动均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冬季运行时更是如此。
因此,建议冬季运行时污泥分两次投加,水解酸化池中活性污泥投加比例8%(浓缩污泥),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投加比例为10﹪(浓缩污泥,干污泥为8%),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投加的比例不同。
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条件,连续闷曝(曝气期间不进水)7天后,检查处理效果,在确定微生物生化条件正常时,方可小水量连续进水25天,待生化效果明显或气温明显回升时,再次向两池分别投加10﹪活性污泥,生化工艺才能正常启动。
三、污泥驯化污泥驯化应遵循的原则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精心控制的。
污泥驯化的方法与技巧如果培养期间加入的主要是生活污水,这个时候逐步降低生活污水的加入量,并逐步增加原水的进水量,每次增加的进水量为设计进水量的5~10%,每增加一次应稳定2~3个周期或2天左右,发现系统内或出水指标上升应继续维持本次进水量,直至出水指标稳定,如出水指标一直上升,应暂停进水,待指标恢复正常后,进水量应稍微减少,或略大于上周期进水量。
活性污泥培养
活性污泥培养
1、污泥静态培养
(1)为了防止新生微生物随水流走,尽可能的提供微生物与活性污泥的接触时间。
投泥后,首先将低浓废水用泵打入生化池内,贮满池子,开启曝气使泥水混和,静置20h不曝气,使固着态微生物接种到填料上,然后曝气(注意控制气量不能过大)24h,停气静置1~2h,进水顶出反应池中上清液(会含有悬浮状态的微生物)。
(2)再次开启曝气使泥水混和,静置20h不曝气,然后再曝气(注意控制气量不能过大)24h,停气静置1~2h,再进水顶出反应池中上清液;如此重复操作3次,共用6天,此时,填料表面已全部挂上生物膜,第7天开始连续小水量进水(仍为低浓废水)。
2、污泥动态培养
(1)经过7天的闷曝培养(间歇进水),填料表面已经生长了薄薄一层黄褐色生物膜,可改为连续进水,进行动态培养,调整进水量,使污水在生化池内的停留时间达到24小时即可,控制溶解氧在2~4mg/L之间(用溶氧仪测定溶解氧)。
(2)连续进水7天之后,填料上有一些变形虫、漫游虫(用生物显微镜观察),手摸填料有粘性、滑腻感。
(3)再增加水量,达到设计水量,此阶段也需7天左右,此时,出现鞭毛虫、钟虫、草履虫游离菌等原生动物。
(4)三阶段共需20d左右。
检测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要求时,表明挂膜成功。
培养活性污泥的方法汇总
培养活性污泥的方法汇总快速培养活性污泥的常用方法:一、好氧段活性污泥培养1.自然培养:(1)间歇培养:间歇培养是让污泥在曝气池中经历一个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过程。
在开始阶段,由于污泥较少,所以曝气量相对较低,随着污泥量的增加,曝气量也逐渐增大。
到了培养后期,随着剩余污泥排放的减少,曝气量也减少。
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池容和曝气设备条件下,获得较高的污泥浓度。
(2)连续培养:连续培养是指污水进入曝气池后,不间断地曝气,让污泥在曝气池中保持一定的浓度。
由于连续培养中污泥的浓度较高,所以可以减少剩余污泥排放量。
但同时,由于需要保持持续的曝气,所以对曝气设备的要求较高。
接种培养:接种培养是指向曝气池中添加其他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或经过浓缩的生物量。
这种方式可以加快污泥的培养速度,但需要注意选择适合的菌种和合适的接种量。
2.注意事项:(1)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污泥的性质变化,如SV、MLSS 等指标。
(2)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曝气量,避免过度曝气导致污泥老化或沉淀。
(3)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排放剩余污泥,以保持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
二、厌氧段活性污泥培养1.接种培养:与好氧段的接种培养类似,厌氧段的接种培养也是向消化池中添加其他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消化污泥或经过浓缩的生物量。
2.逐步培养:逐步培养是指通过控制进水水质、流量和反应条件等因素,逐步增加厌氧消化反应器的负荷,使厌氧消化反应器逐步适应不同的有机物组成和浓度。
通过逐步培养,可以逐渐提高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3.注意事项:(1)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控制好进水的有机物浓度和种类,避免过多的有机物进入消化池导致酸化现象的发生。
(2)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消化池的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以保证厌氧消化反应的正常进行。
(3)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排放剩余污泥,以保持消化池中的污泥浓度和处理效率。
活性污泥的培养
初期培菌进水量在1000m³/d; BOD5 =150mg/L;接种污泥浓度=4000mg/L。
那么根据概要食微比(5~10)=(进水量 *BOD5)/(接种污泥量*接种污泥浓度),
培菌常见问题的处理
1、培菌数周不见活性污泥的形成:
1)、接种失败。接种失败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接种过来的污 泥污泥或者泥饼内活性污泥已死亡,无法从休眠状态恢复过来。
2)、曝气过度。曝气过度对活性污泥培菌来说是致命。培菌初 期,没有形成规模菌胶团,游离细菌会很多,过度曝气将消耗氧 化掉大量的游离细菌,使得游离细菌无法在数量上达到要求浓度 时形成菌胶团。
接种污泥来源
2、投加来自脱水机房的污泥饼作为接种污 泥。
投入量的确定:由于其无效成分较多,所 以需求量与接种回流污泥量相近,其有效成 分的判断主要通过确认无机颗粒的流入量和 活性污泥的流入量之比决定;另外,可以通 过显微镜观察泥饼结构来判断活性污泥的有 效成分含量。方法:将泥饼溶解后,用显微 镜观察活性污泥菌胶团的成分数量所占的比 重,能观察到超过5%即可作为合格泥饼。
活性污泥的培养
郭
生化系统培养驯化(好氧)方法表
方法 自然培养
特点
适用范围
启动周期较长,培养成本低,只需要投加适 量的营养物质或者生活污水。培养成功后微 生物处理效果好,需要在温度较高时进行
废水生化性好、水量 较小、工期缓
所需时间(d) 30~50
活性污泥接种 பைடு நூலகம்剂接种
启动周期较短,培养成本较低,使用相似废 水特性的活性污泥启动周期更短,如果活性 污泥选择失误,或者培养失败则需要清理污
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什么是活性污泥的间歇培养法
间歇培养法是将污水注满曝气池,然后停止进水,开始闷曝(只曝气而不进水)。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沉l~1.5小时,然后再进入部分新鲜污水,水量约为曝气池容积的1/5即.可。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应比上次有所增加,而每次闷曝的时间应比上次有所减少,即增加进水的次数。
对于生化性较好、有毒成分较少、营养也比较全面的工业废水,可以使用同步驯化法同时进行污泥的培养和驯化。否则,必须使用异步驯化法将培养和驯化完全分开。
活性污泥所需营养物质的比例是多少
从分析微生物菌体中元素比例得知,合成菌体时,在需要25份C的同时还需要5份N或1份P。因此,好氧法处理有机废水时,所需营养比例大都按C:N:P=100:5:1来衡量。在实际的生物处理系统中,微生物对废水中C、N、P的需求并不是固定的,它与污泥的种类和污泥产率有关,而这又与工业废水的性质和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有关。有关研究证明,对于好氧生物处理工业废水营养物质的比例可以为C:N:P=(100~200):5:(0.8~0.1),对于厌氧生物处理,工业废水营养物质的比例可以为C:N:P=(500~800):5:(0.8~0.1)。
驯化的方法可分为异步法和同步法两种,两种驯化法的结果都是全部接纳工业废水。①异步驯化法是用生活污水或粪便水将活性污泥培养成熟后,再逐步增加工业废水在混合液中的比例。每变化一次配比,污泥浓度和处理效果的下降不应超过10%,并且经过7~10天运行后,能恢复到最佳值。②同步驯化法是用生活污水或粪便水培养活性污泥的同时,就开始投加少量的工业废水,随后逐渐提高1:业废水在混合液中的比例。
活性污泥培养和驯化
活性污泥培养和驯化1、活性污泥的培养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在曝气池中接种污水处理厂的多余污泥形成处理废水所需浓度和种类的微生物(污泥)。
营区污水处理站的培菌一般采用闷曝法,在温暖季节向曝气池内充满生活污水,为提高营养物浓度,可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或米潜水等,开启曝气系统,在不进水曝气数小时后,停止曝气病沉淀换水。
经过数日曝气、沉淀换水之后既可连续进水,约7・10天后在显微镜下可在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中看到活动的微生物,此时可加大进水量,提高污泥负荷,使曝气池污泥浓度和运行负荷达到设计值,即使污水经处理后达到排放所需的水质指标,但在培菌初期,由于活性污泥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较低,且活性较低,故系统运行负荷和曝气量需低于正常运行期的参数。
通过循化过程能使可利用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数量增加,不能利用的则逐渐死亡、淘汰,最终使污泥达到正常的浓度、负荷,并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有机污染物一般都能被微生物代谢吸收,简单的有机物可被细菌吸收利用,而复杂的大分子有物或有毒性基因的有机物,必须首先被细菌分泌出的〃诱导酶〃分解转换成简单的有机物才能被吸收,凡能分泌出这种诱导酶的细菌,就是能适应该种废水水质特征的优势菌种,这种细菌的产生、富集、迅速繁殖的过程就是污泥的训话。
2、活性污泥的评述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微生物的活性。
因此,运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和检测活性污泥的性状和微生物的组成与活性等。
如污泥的沉降性能,污泥的生物相等。
3.活性污泥性状的观测活性污泥一般呈黄褐色,新鲜的活性污泥略带混土味。
当曝气池内充氧不足时,污泥会发黑、发臭;当曝气池充氧过度或负荷过低时,污泥色泽会较淡。
4、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生物相的观察,是已经普遍采用运行状态观察方式。
了解活性中微生物的状况需观察了解泥水混合物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优势度等,及时掌握生物相变化和运行状况及处理效果,及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存在的问题,对运行管理予以指导。
快速培养活性污泥的常用方法
快速培养活性污泥的常用方法一、引言活性污泥法是污水处理中常用的一种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转化为稳定的有益物质。
在活性污泥法的运行过程中,快速培养活性污泥是关键的一步,有助于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快速培养活性污泥的方法,帮助运营管理人员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二、常用方法接种培养法接种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培养活性污泥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已经培养好的活性污泥接种到新的污水处理系统中,从而加快活性污泥的培养速度。
此方法适用于在原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活性污泥的扩培或新建污水处理系统的启动。
延时曝气法延时曝气法是通过延长曝气时间来促进活性污泥的生长和繁殖。
在延时曝气过程中,微生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降解有机物的能力,从而加快活性污泥的培养速度。
此方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或难降解废水。
高浓度污泥法高浓度污泥法是通过提高污泥浓度来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从而加快活性污泥的培养速度。
此方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或常规废水。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通过在污水接触的固体表面上生长生物膜来提高生物降解和净化效果。
生物膜具有较高的降解有机物的能力,能够加速活性污泥的培养速度。
此方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或常规废水。
化学物质添加法化学物质添加法是通过向污水中添加适量的化学物质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常用的化学物质包括营养物质、生长因子等,能够提高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和适应性,从而加快活性污泥的培养速度。
此方法适用于处理难降解废水或高浓度有机废水。
三、技术要点1.合理控制曝气量:曝气量是影响活性污泥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的曝气量能够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降解有机物的能力。
同时,过量的曝气也会导致能源浪费和污泥老化。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曝气量,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2.适时排放剩余污泥:剩余污泥是活性污泥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剩余污泥过多时,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导致活性污泥培养速度减缓。
活性污泥培养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三)活性污泥培养活性污泥培养的实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处理系统中产生并积累一定量的微生物,其培养方式主要有连续式和间歇式。
1.连续式培养:连续式培养是指在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情况下进行的活性污泥培养方式。
选择该种培养方式的条件是要有足够的进水,即日进水量至少可以满足一台进水泵24小时的水量,连续式培养的优点是培养时间短,微生物所需驯化时间短。
其具体操作方法是根据来水量的大小确定进水泵开机台数和生物池开启组数,格栅机、沉砂池、二沉池全开,开启外回流泵(若有内回流泵,选择不开),回流量控制在大于100%,曝气区溶解氧大于2mg/l,生物池流速平均不小于0.3m/s,绝对流速不小于0.2m/s,连续运行。
在此过程中,每天做好各项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
当sv%达到10%以上时,活性污泥培养即告成功,此时的出水BOD5、SS、COD等指标一般可达到设计要求。
2.间歇式培养:间歇式培养是按进水、曝气、沉淀、撇除上清液等四个阶段往复循环的培养方式,是在进水量小不能满足连续运行的一种培养方式。
其特点是微生物积累周期长,驯化时间长,操作工作量大。
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同时开启进水泵、格栅机、沉砂池,待生物池充满水后开始曝气,同时停止进水,定时测量生物池,当COD、SS明显小于进水时停止曝气,沉淀2小时后再进水,同时撇除上清液。
在此过程中的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及完成的标志同连续式培养。
(四)活性污泥驯化驯化的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淘汰无用的微生物,对于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处理工艺,通过驯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群。
具体做法是首先保持工艺的正常运转,然后,严格控制工艺控制参数,DO在厌氧池控制在0.1mg/l以下,在缺氧池控制在0.5mg/l以下,在好氧池控制在2-3mg/l,好氧池曝气时间不小于5小时,外回流比50%~100%,内回流比200%~300%,并且,每天排除日产泥量30%~50%的剩余污泥。
快速培养活性污泥方法全套
快速培养活性污泥方法全套一、好氧段活性污泥培养常规好氧段活性污泥的培养方法,主要有接种培养法和自然培养法。
1、自然培养利用污水现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渐繁殖的过程。
这种方法适合于污水浓度较高、有机物浓度较高、气候比较温和的条件下。
必要时,可在培养初期投入少量的河道或化粪池底泥。
自然培养又可以有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间歇培养将污水引入曝气池后暂停进水,开始闷曝(只曝气不进水的)。
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沉1-1.5小时。
然后再进入部分新鲜污水(水量约占池容的1/5)。
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比上次有所增加,每次闷曝时间比上次缩短。
当污水温度为15-20。
C时,经过15天左右,就可使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超过lg/L,混合液的污泥沉降比达到15%~20%β此时可停止闷曝,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并开始污泥回流。
最初的回流比应当小些,可以控制在25%,随着污泥浓度的升高,逐渐将回流比提高到设计值。
(2)连续培养污水直接通过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和二沉池,连续进水和出水。
二沉池不排放剩余污泥,全部回流曝气池,直到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达到设计值为止。
具体做法有以下两种:低负荷连续培养: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2天。
然后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1/2或更低),不排泥也不回流。
等曝气池形成絮体,二沉池有污泥沉淀时,开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污泥。
当混合液污泥浓度超过lg/L后,开始以设计回流比回流污泥。
当混合液污泥浓度接近设计值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排放剩余污泥。
高负荷连续培养:将曝气池注满污水后,停止进水,闷曝2天。
然后按设计流量连续进水连续曝气,等曝气池形成污泥絮体,二沉池中有污泥沉淀时,开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污泥。
当混合液污泥浓度接近设计值时,再可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排放剩余污泥。
2、接种培养将曝气池注满污水,然后大量投入接种污泥(最好是附近污水厂未经消化的新鲜脱水剩余污泥,也可是化粪池底泥、河道底泥),按高负荷连续培养法培养,这样能大大缩短培养时间。
活性污泥的培养步骤和注意事项
活性污泥的培养步骤和注意事项活性污泥(activesludge)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1912年由英国的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发现,活性污泥可分为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主要用来处理污废水。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污水的一类好氧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
最先担当净化任务的是异氧菌和腐生性真菌,细菌特别是球状细菌起着最关键的作用,优良运转的活性污泥,是以丝状菌为骨架由球状菌组成的菌胶团。
沉降性好,随着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细菌大量繁殖,开始生长原生动物,是细菌一次捕食者。
活性污泥常见的原生动物有鞭毛虫、肉毛虫、纤毛虫和吸管虫。
活性污泥成熟时固着型的纤毛虫、钟虫占优势;后生动物是细菌的二次捕食者,如轮虫、线虫等只能在溶解氧充足时才出现,所以当出现后生动物时说明处理水质好转标志。
其性能指标包括: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数[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密度指数(SDI)。
一、怎样培养水处理段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厂在单体试车初步验收和联动试车的基础上。
进水的污水水质、水量能满足初步运行的要求,即可进行投产试运行。
首先要培养活性污泥,一般直接通污水进行培养。
将城市污水引人曝气池后暂停进水,进行曝气。
在水温、气温都合适情况下1~2天就会出现絮状物,这时可少量连续进水,也可间歇进水,连续曝气。
连续曝气一周后,通过显微镜检查到菌胶团长势良好后即可由少到大逐渐增加进水到设计量,投入试运行。
如果营养不足可加人一些粪便、食品加工业的含氮磷丰富的废液,以及饭店的米泔水等以增快培养的速度。
还要注意在培养菌的初期,由于好氧细菌没大量形成,应控制曝气量,避免好氧细菌老化。
二、怎样培养污泥处理段的厌氧污泥?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一般在水处理段正常后,有足够的剩余污泥后,再培养厌氧污泥比较有利。
活性污泥培养
活性污泥培养1、活性污泥培养:将经过过滤的浓粪便水投入曝气池,再用生活污水或自来水稀释并进行连续曝气1周左右,然后停止曝气,使混合液沉淀,排放澄清液,进行换水重新投料曝气,这样循环操作,一般经两周后直到将活性污泥培养成熟为止,成熟的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凝聚、沉淀性能,污泥内含有大量菌胶团和纤毛类原生动物(钟虫、等枝虫、盖纤虫等),并使污水BOD去除率达90%左右。
此外,中间也可不停止曝气,连续投料进行培养。
如果条件允许,也可直接从其他污水厂取待成熟的活性污泥作为种子,进行曝气和投料(粪便水、氮磷等养料)培养。
接种培菌法的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
城市污水厂如附近有种泥,也可采用此法,以缩短培养时间。
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
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
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2、活性污泥的培菌应尽可能在温度适宜的季节进行。
因为温度适宜,微生物生长快,培菌时间短。
如只能在冬季培菌,则应该采用接种培菌法,所需的种污泥要比春秋季多;3、Carrousel氧化沟处理污水的原理最初的普通Carrousel氧化沟的工艺中污水直接与回流污泥一起进入氧化沟系统。
表面曝气机使混合液中溶解氧DO的浓度增加到大约2~3mg/L。
在这种充分掺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得到足够的溶解氧来去除BOD;同时,氨也被氧化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此时,混合液处于有氧状态。
在曝气机下游,水流由曝气区的湍流状态变成之后的平流状态,水流维持在最小流速,保证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平均流速>0.3m/s)。
微生物的氧化过程消耗了水中溶解氧,直到DO值降为零,混合液呈缺氧状态。
经过缺氧区的反硝化作用,混合液进入有氧区,完成一次循环。
该系统中,BOD降解是一个连续过程,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发生在同一池中。
活性污泥培养方案
活性污泥培养方案1. 引言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是一种用于生物处理污水的常见技术。
通过将含有有机物的废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本文将介绍一种活性污泥培养的方案,包括培养条件、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培养条件2.1 温度活性污泥培养的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活性污泥的生长和代谢产生不利影响。
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C至30°C。
2.2 pH值pH值是活性污泥培养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活性污泥的最适pH 范围为6.5至7.5。
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活性污泥的酶活性和微生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2.3 溶解氧在活性污泥培养中,溶解氧是必需的。
适当的溶解氧水平可以促进微生物代谢和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
一般来说,溶解氧应维持在4 mg/L至6 mg/L之间。
2.4 混合条件为了保证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均匀分布和有效的氧气传递,适当的混合条件至关重要。
通常使用机械搅拌或曝气方法来提供混合。
3. 操作步骤3.1 活性污泥接种将预培养的活性污泥接种到培养容器中。
要确保接种量合适,一般接种量为废水量的2%至5%。
3.2 添加废水向培养容器中加入待处理的废水。
废水的负荷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常在1000 mgCOD/L.d至3000 mgCOD/L.d之间。
3.3 控制培养条件根据前面所述的培养条件,调整温度、pH值、溶解氧和混合条件。
监测并维持这些条件在适宜的范围内。
3.4 进行培养将培养容器放在恒温振荡培养箱或恒温摇床中进行培养。
培养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废水的处理需求,通常为24小时至48小时。
3.5 监测活性污泥的性能在培养过程中,定期监测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如COD去除率、污泥容积指数等。
根据监测结果对培养条件进行调整,以优化活性污泥的处理效果。
4. 注意事项4.1 避免过长的培养时间过长的培养时间可能导致活性污泥老化和变异,从而影响处理效果。
活性污泥培养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
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
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从微生物角度来看,生化池中的污泥是由各种各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生物群体。
如果把污泥的泥粒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里面有多种微生物---细菌、霉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如轮虫、昆虫的幼虫和蠕虫等),它们构成一条食物链,细菌和霉菌能分解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获得自身活动必需的能量并构造自身。
原生动物以细菌和霉菌为食,又被后生动物所消耗,后生动物也可以直接依靠细菌生活。
这种充满微生物、具有降解有机物能力的絮状泥粒就叫做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除了由微生物组成之外,还含有一些无机物质和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再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即微生物的代谢残余物)。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一般在98-99%。
活性污泥象矾花一样,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因此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1.自然培菌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
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
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
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1)间歇培菌。
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 ,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
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
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
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
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积累的污泥也较少,回流量也要少一些,此后随着污泥量的增多,回流污泥量也要相应增加。
当污泥浓度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后,即可开始正常运行,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知识点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知识点一、活性污泥概述1.定义:活性污泥是污水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的聚合体,是指微生物在贮存器潜育生存的体形和状态。
2.组成:活性污泥主要由泛类细菌、短杆菌、放线菌和其他微生物组成。
3.特征:活性污泥具有吸附性、降解性、沉降性及厌氧性等特征。
二、活性污泥培养1.活性污泥培养的目的:培养活性污泥微生物,使其具有良好的污水降解能力。
2.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活性污泥常用的培养基有17#苹果基、一个液体培养基等。
3.培养条件的控制:培养活性污泥需要控制好温度、pH值、DO值等条件。
4.培养方法:常见的培养方法有悬浮培养法、固定化培养法、连续培养法等。
三、活性污泥驯化1.活性污泥驯化的目的:通过驯化活性污泥微生物,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污水的处理要求。
2.驯化方式:常见的驯化方式有物理驯化、化学驯化和生物驯化等。
3.驯化条件的控制:驯化活性污泥需要控制好温度、曝气量、营养物质浓度等条件。
4.驯化指标:驯化活性污泥的指标主要有COD去除率、NH3-N去除率、生物毒性等。
四、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的应用1.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
2.生物能源:活性污泥微生物可以产生甲烷等生物能源,利用活性污泥进行沼气发酵有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3.土壤修复: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促进土壤中的污染物降解,对于土壤修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总结: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微生物,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污染物质,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控制好培养条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驯化方式,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污水降解能力和适应性。
此外,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生物能源和土壤修复等领域,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活性污泥的培养
市政污水的活性污泥很好培养的,市政污水的营养充足,培养期间不需要投加营养,只要充氧适当就问题,水温合适的情况下20左右就培养成功。
1、如果工程大可以分池分批培养,让培养成功那部分用来做为下批的菌种;2、最好能到其它污水厂搞点干污泥做为接种污泥;3、先闷曝1-2天,曝气量要比正常的小得多,差不多一半左右,最好采用间隙曝气;4、进水前停止曝气30-60分钟,目的让污泥沉淀下来,防止进水将污泥带出;5、当SV有10%左右可以边曝气边进水,开始污泥回流。
6、操作过程中最好每班测进出水水质,用微显镜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
7、控制好曝气量,防止污泥流失和膨涨。
[/quote] 活性污泥的好氧微生物是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生力军,其原理是生物降解。
二、活性污泥的形、色、嗅活性污泥外观似棉絮状,亦称絮粒或绒粒,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正常活性污泥呈黄褐色。
供氧曝气不足,可能有厌氧菌产生,污泥发黑发臭。
溶解氧过高或进水过淡,负荷过低色泽转淡。
良好活性污泥带泥土味。
三、培菌前的准备工作:1、认真消化施工设计图纸资料及管理运行手册;2、检查熟悉系统装备及管线阀门,指示记录仪表;3、清理施工时遗留在池内杂物;4、加注清水或泵抽河水作池渗漏试验,单台调试后联动试车,调好出水堰板至污水处理可正常工作。
四、培菌方法:1、所谓活性污泥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营养物,溶解氧,适宜温度和酸碱度。
(1)营养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应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解氧大于0.3mg/l,正常代谢活动已经足够。
但因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曝气池中,以直径500µ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围溶解氧浓度2mg/l时,絮粒中心已低于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长,所以曝气池溶解氧浓度常需高于3-5mg/l,常按5-10mg/l控制。
调试一般认为,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2mg/l较为适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及其评价指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活性污泥法作用机理及主要技术参数的理解;
2. 掌握培养驯化活性污泥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工作环境中调试污水处理工程奠定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3.掌握SV、SVI、MLSS、MLVSS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废水的生化处理法就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以有机物为营养物质的微生物来降解或分解废水中溶解状态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CO2和H2O等稳定无机物的方法,通常又称为生物处理法。
活性污泥法开创于1914年的英国,即习惯所称的普通活性污泥法或传统活性污泥法,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设备以及污泥回流设备等组成。
在活性污泥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活性污泥,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活性污泥微生物从污水中连续去除有机物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初期去除与吸附作用;(2)微生物的代谢作用;(3)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淀。
BOD污泥负荷率、水温、pH值、溶解氧(DO)、营养物质及有毒物质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而活性污泥法处理设备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生理活动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活性污泥微生物的代谢功能。
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一般有生物相、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体积指数(SVI)等。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由活性细胞(Ma),内源呼吸残留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e)、入流水中生物不可降解的有机物(Mi)和入流水中的无机物(Mii)4部分组成。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表示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物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即由MLSS 中的前三项组成。
活性污泥净化废水靠的是活性细胞(Ma),当MLSS一定时,Ma越高,表明污泥的活性越好,反之越差。
MLVSS不包括无机部分(Mii),所以用其来表示活性污泥的活性数量上比MLSS好,但它还不真正代表活性污泥微生物(Ma)的量。
这两项指标虽然在代表混合液生物量方面不够精确,但测定方法简单易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相
对的生物量,因此广泛用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运行。
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除了具有去除有机物的能力以外,还应有好的絮凝沉降性能。
这是发育正常的活性污泥所应具有的特性之一,也是二沉池正常工作的前提和出水达标的保证。
活性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可用污泥沉降比(SV)和污泥体积指数(SVI)这两项指标来加以评价。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沉淀30min,污泥体积与混合液体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活性污泥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沉淀污泥可接近最大密度,因此可用30min作为测定污泥沉降性能的依据。
一般生活污水和城市污水的SV为15%~30%。
污泥体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沉淀后,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即mL/g,但习惯上把单位略去。
SVI的计算式为:
在一定的污泥量下,SVI反映了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
如SVI较高,表示SV较大,污泥沉降性较差;如SVI较小,污泥颗粒密实,污泥老化,沉降性能好。
但如SVI过低,则污泥矿化程度高,活性及吸附性都较差。
一般来说,当50<SVI<100时,污泥沉降性有良好;当SVI=100~200时沉降性能一般;而当SVI>200时,沉降性能较差,污泥易膨胀。
一般城市污水的SVI在100左右。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曝气池(带压缩空气供给系统) 2.电子分析天平 3.量筒
4. 烘箱
5. 称量甁
6. 滤纸
7. 干燥器
8. 抽滤装置
9. 马弗炉
四、实验耗材
1.废水:
本实验采用葡萄糖作为自配合成废水原料。
根据经验资料,1g葡萄糖对应1.067gCOD,1g葡萄糖对应0.53gBOD5。
因此,学生可根据培养活性污泥的曝气池体积计算需配制一定浓度废水应加的葡萄糖质量。
2.营养液
根据微生物细胞分子组成,可以估算出活性污泥法所需N、P营养元素质量,一般的估算营养比例为BOD5:N:P=100:5:1,学生可以根据曝气池内BOD5量估算出所需加的营养液质量。
根据微生物细胞组成,微生物还含有钙、镁、铁等微量元素,因此,营养液中还需加入这些微量元素。
本实验中,学生在实验记录表中记录经计算应加入K2HPO4和NH4Cl的质量,实际操作时,可从已配好的营养液中用滴管滴两滴进入曝气池中。
五、实验步骤
(一)、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1.将已有的活性污泥加入实验曝气池中作为菌种,加自来水至刻度高度,使实验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MLSS)约为2000mg/L。
2. 根据曝气池体积(约为27L),计算应加入的葡萄糖质量(w1),使曝气池内BOD5浓度为250mg/L的废水,将W1值记录入表1。
3. 开启曝气阀门进行曝气。
曝气过程中测定SV、MLSS、MLVSS,记录入表2。
曝气时间为20h(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本实验中曝气时间定为早开晚关)。
4. 关闭空气阀门沉淀30分钟,小心地用虹吸管排出上清液后,再向曝气池中加自来水,
并称取葡萄糖W1加入曝气池,开启曝气阀门继续再曝气一天,测定SV,记录入表2。
5. 重复步骤4,使活性污泥在BOD5浓度为250mg/L条件下驯化三天。
最后一天加测MLSS。
6. 关闭空气阀门沉淀30分钟,小心地用虹吸管排出上清液后,再向曝气池中加自来水,并称取葡萄糖W2(使曝气池内BOD5浓度为500mg/L)加入曝气池,开启曝气阀门继续再曝气一天,测定SV,记录入表2。
7. 重复步骤6两次,使活性污泥在BOD5浓度为500mg/L条件下驯化三天。
最后一天加测MLSS。
8. 改变加入葡萄糖的质量W3,使曝气池内BOD5浓度为750mg/L,曝气一天,测定SV 值。
重复沉淀、加葡萄糖、曝气的步骤,使活性污泥在BOD5浓度为750mg/L条件下驯化三天。
最后一天曝气时加测MLSS。
9. 改变加入葡萄糖的质量W4,使曝气池内BOD5浓度为1000mg/L,曝气一天,测定SV值,重复沉淀、加葡萄糖、曝气的步骤,使活性污泥在BOD5浓度为1000mg/L条件下驯化三天。
最后一天曝气时加测MLSS、MLVSS。
(二)、评价指标的测定 1、污泥沉降比 SV(%)的测定
用100mL量筒量取曝气池混合液100mL(V1),静止沉淀30min,观察活性污泥在量筒中的沉降现象,到时记录下沉淀污泥的体积V2(mL),V2即为SV值。
2、污泥浓度MLSS ①测定方法
a. 将定量中速滤纸折好并放入已编号的称量瓶中,在103~105℃的烘箱中烘2h,取出称量甁,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在电子天平上称重,记下称量瓶编号和质量m1(g)。
b. 从已知编号和称重的称量瓶中取出滤纸,平铺在布氏漏斗上,先用纯水润湿使之紧贴在布氏漏斗上,再取100mL曝气池混合液倒入布氏漏斗进行过滤。
c. 将过滤后的污泥连同滤纸放入原称量甁中,在103~105℃的烘箱中烘2h,取出称量甁,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在电子天平中称重,记下称量瓶编号和质量m2(g)。
②计算
污泥浓度(g/L)=[m2一m1]×10 3、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①测定方法a.将干净的坩埚放入103~105℃的烘箱中干燥一小时,取出放在干燥器中
冷却称重,重量为m3(g);
b.将m2中的滤纸和泥放在烘干后的坩埚中,然后放入冷的马弗炉中,加
热到600℃灼烧60分钟,在干燥器中冷却并称重,重量为m4(g)。
(注意:60分钟从温度达到600℃开始计时;取坩埚用坩埚钳)。
②计算
MLVSS=[( m3+m2- m1)- m4]/0.1 4、污泥指数SVI
污泥指数全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单位为mL/g)。
计算式如下 )
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凝聚、沉淀性能。
一般在100左右有为宜。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2. 根据SVI计算结果,你认为该曝气池的运行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分析原因。
七、思考题
1.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培养活性污泥?
2.在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中,一般需控制哪些参数?如何实现对这些参数的调控以达到该工艺的良好运行?
3.谈谈本次实验亲自动手独立培养活性污泥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