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合集下载

医院规范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医院规范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医院规范静脉输液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医院静脉输液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用药质量和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进口、生产、配送、接受和使用输液药品单位。

第三条医院秉承“临床第一、患者至上”的原则,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专业准则,规范静脉输液管理行为,加强对静脉输液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促进静脉输液合理使用。

第四条医院注重静脉输液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的静脉输液知识掌握和技能培训。

第二章静脉输液规范管理第五条医院坚持静脉输液的治疗原则,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静脉输液治疗。

第六条医院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规定,采购合格的静脉输液药品,严格控制静脉输液药品的进货、存储、配送、使用和废弃环节。

第七条医院制定静脉输液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医师、护士在使用静脉输液药品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第八条医院根据静脉输液药品的性质和特点,合理确定药品配制和使用的适宜条件。

第九条医院建立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建立药品追溯制度,确保静脉输液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条医院对静脉输液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输液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十一条医院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的静脉输液知识掌握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静脉输液管理水平。

第十二条医院设立专门的静脉输液管理岗位,负责静脉输液的规范管理工作,对静脉输液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三条对从事静脉输液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关操作技能和知识。

第十四条医院明确静脉输液管理人员的职责,加强对静脉输液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督促,确保静脉输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五条医院对静脉输液过程进行定期的抽查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

第十六条医院成立静脉输液管理工作小组,进行静脉输液管理工作的全面督查、检查。

第十七条医院建立静脉输液管理考核制度,对静脉输液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

静脉输液相关制度有哪些

静脉输液相关制度有哪些

静脉输液相关制度有哪些
在临床医疗环境中,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给予患者必要的药物、液体等。

为了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有效,医疗机构建立了一系列静脉输液相关制度,以规范输液操作流程、确保患者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静脉输液相关制度:
1.输液操作规范
–包括输液前准备、输液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输液后处理等内容。

–规定了输液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例如要求医护人员在进行输液前洗手、戴手套,检查输液器的连接情况等。

2.输液器具消毒制度
–包括输液器具的清洁、消毒和灭菌等操作规范。

–要求医疗机构配备专业的消毒器材和消毒液,确保输液器具的清洁度和无菌状态。

3.输液药物管理制度
–包括输液药物的选择、调配、使用等管理规范。

–规定了医师开具输液处方的要求、药师的调配程序、药物储存条件等,以确保输液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4.输液记录管理制度
–规定了输液记录的内容、形式和保存要求。

–医护人员在进行输液操作时需详细记录输液相关信息,如输液开始时间、药物品种及剂量、输液结束时间等,以便跟踪患者的治疗效
果和输液过程。

5.输液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规定了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的定义、报告流程和处理措施。

–要求医疗机构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及时记录和报告输液过程中的意外情况,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安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静脉输液相关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有效规范临
床静脉输液操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要求,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可靠。

每床日静脉输液使用频次管理方案

每床日静脉输液使用频次管理方案

每床日静脉输液使用频次管理方案
1. 引言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合理使用静脉输液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和并发症的发生。

为规范静脉输液的使用,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管理方案。

2. 适用范围
本管理方案适用于本院各临床科室的静脉输液使用管理。

3. 输液频次管理原则
3.1 遵循医学evidence-based原则,根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输液。

3.2 优先选择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输液方式。

3.3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静脉留置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3.4 加强医护人员对输液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4. 输液频次管理措施
4.1 临床医生开具静脉输液医嘱时,应明确输液频次、持续时间等,避免滥用输液。

4.2 护理人员根据医嘱执行输液操作,对于可采用其他给药途径的,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减少静脉留置时间。

4.3 对于长期留置静脉通路的患者,应定期评估留置的必要性,无需求时及时拔除。

4.4 加强对输液相关不良事件的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4.5 定期开展输液管理的继续教育,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5. 附则
5.1 本管理方案由医务部负责解释。

5.2 本管理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应仔细核对医嘱内容,包括输液类型、输液速度、输液时间等。

确保按照医嘱正确进行输液操作。

2. 检查输液设备完整性: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之前,应检查输液设备的完整性,包括输液管、输液瓶、输液针头等是否正常无损。

3. 保持输液设备清洁: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应保持输液设备的清洁,特别是输液瓶口和输液针头等容易受到污染的部分,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4. 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穿刺部位,避免穿刺血管时出现误伤。

5. 注意输液速度控制:护士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遵循医嘱要求,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

6. 检测输液效果: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定期检测输液效果,包括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测量尿量等,及时发现输液相关并发症。

7. 注意输液过程中的反应: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特别是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
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 记录相关数据:护士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应及时记录输液的相关数据,包括输液开始时间、剂量、输液速度、输液结束时间等,以便追踪输液效果和进行质量控制。

总之,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需要护士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保持设备的完整和清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记录数据,并发现并及时处理或报告输液相关的问题。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引言概述: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赋予患者药物、营养和液体。

然而,不规范的静脉输液管理可能会导致感染、溶血、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严格遵循静脉输液管理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一、输液设备选择1.1 选择合适的输液器材: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输液器材,确保质量可靠。

1.2 严格执行消毒规范:输液器材在使用前应进行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3 定期更换输液器材:输液管路等器材应根据使用周期进行定期更换,避免细菌滋生。

二、静脉通道管理2.1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避免静脉破裂或者漏液。

2.2 定期观察静脉通道情况:输液过程中应定期观察静脉通道是否通畅,避免发生静脉炎。

2.3 静脉通道固定:静脉通道插管后应固定好,避免移位或者脱落。

三、输液药物管理3.1 药物稀释规范:药物应按照规定比例稀释,避免药物过浓或者过稀导致不良反应。

3.2 输液速度控制:根据医嘱要求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药物过快或者过慢造成不良影响。

3.3 输液药物监测:输液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药物浓度,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

四、输液操作规范4.1 严格遵循操作规程:输液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输液,避免操作失误。

4.2 输液过程记录:输液过程中应及时记录输液情况,包括输液时间、药物种类和剂量等信息。

4.3 输液过程监测:输液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输液过程安全。

五、感染预防控制5.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输液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感染风险。

5.2 输液部位清洁:输液前应对输液部位进行彻底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5.3 定期更换输液部位:输液部位应根据医嘱要求定期更换,避免皮肤损伤和感染。

结语:静脉输液管理规范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输液过程安全、有效。

希翼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了解静脉输液管理规范的重要性,提高对静脉输液的管理水平。

静脉输液管理制度及应急处置流程ppt素材

静脉输液管理制度及应急处置流程ppt素材

静脉输液管理制度及应急处置流程ppt素材
背景介绍
静脉输液是医疗中常见的治疗方式,正确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流程
对确保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应急情况下的处置流程。

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1.运输与存储要求
–运输:静脉输液应避免高温、震动等对药品稳定性有影响的条件。

–存储:静脉输液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避免日光直射。

2.质量控制
–使用前检查:护士应检查静脉输液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配制时注意事项:配制静脉输液时,需严格按照规定配比,确保药物用量正确。

3.使用规范
–用药方式:按医嘱及时使用静脉输液,避免过量或不足。

–注意事项:注意静脉输液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过敏反应等。

应急处置流程
1.管路外漏
–处理流程: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漏液管路,继续输液。

2.非安全针头脱落
–处理措施:立即停止输液,更换针头,确保安全连接。

3.静脉压力不稳
–处理方法:观察静脉压力,调整输液速率或高低位调整输液袋位置。

总结
静脉输液管理制度及应急处置流程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保障患者安全至关
重要。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及时处理各类突发情况,以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有效进行。

以上是静脉输液管理制度及应急处置流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患者输液治疗安全,预防和减少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并发症,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及医护人员。

三、职责1. 医院护理部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本制度。

2. 医护人员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制度。

3. 患者及家属应了解本制度,积极参与输液治疗。

四、输液安全管理1. 环境管理(1)治疗室应保持整洁、干净,定期进行消毒。

(2)无菌操作前需进行湿式清扫,空气消毒每日2次。

(3)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治疗室。

2. 配药管理(1)配药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

(2)抗生素等易过期药物应现用现配,过期药物不得使用。

(3)配药时,应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等,确保准确无误。

3. 操作管理(1)输液前,护士应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方式。

(2)穿刺前,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皮肤,干燥后才能进针。

(3)穿刺失败2次,应换人操作,并向患者道歉。

(4)穿刺后或更换液体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 用药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医嘱,确保用药安全。

(2)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3)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

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发现并发症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记录并发症发生的时间、原因、处理措施及效果。

五、培训与考核1. 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培训。

2. 医院应组织考核,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知识。

3. 对考核不合格的医护人员,应进行补考,直至合格。

六、奖惩1. 对严格执行本制度,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医护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患者不良后果的医护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护理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三篇篇一: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1、加强医护人员的输液安全意识,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管理。

2、确保输液用具安全: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用具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

3、药物的安全使用3.1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

3.2溶液查对检查溶液有无渗漏、瓶口有无松动,溶液有无沉淀、絮状物、霉点等现象。

3.3张贴输液瓶签张贴瓶签前必须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剂量与瓶签是否相符。

3.4配药: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3.5更换液体更换补液时查对相邻二组补液有无配伍禁忌,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补液不能相邻输入,中间应有其他的液体间隔4、输液观察4.1观察有无药物的过敏反应凡是输液所需使用的药物,对于易过敏者都应在输液前做皮内敏感试验,如果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须立即停止输液,按照相关预案进行处理。

4.2观察输液的速度输液的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及输入液体的总量,输液的目的和药物的性质等多种因素。

4.3观察输液药物有无外渗,及时观察输液局部情况,如有外渗应及时对症处理。

5、操作方法正规,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6、合理选用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

7、操作时动作轻稳,主动与患者交流,体现爱伤观念。

篇二: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该项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之一,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

具有给药迅速、起效快等优点,但也具有风险较大、安全隐患较多的缺点。

如不加强安全管理,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因此,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管理,确保安全。

1药品器具的安全管理1.1输液用具临床上常见输液用具有:输液器、锁骨下静脉穿刺管、PICC管、头皮静脉留置针、头皮针、肝素帽、三通接头等。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引言概述: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

然而,由于静脉输液操作的特殊性,不规范的管理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事件的发生。

因此,规范的静脉输液管理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一、输液设备的选择与准备1.1 选择合适的输液器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器材,包括输液管、针头、注射器等。

确保器材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避免因器材原因导致输液事故。

1.2 检查输液设备完整性:在使用前,仔细检查输液设备的完整性,确保无破损、漏液等情况,避免因设备问题引发输液事故。

1.3 消毒与无菌操作:在使用输液器材前,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输液设备的无菌状态,减少感染风险。

二、静脉通道的建立与管理2.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包括手部静脉、前臂静脉等。

避免选择过细或过粗的静脉通道,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和不适。

2.2 穿刺技术与操作规范: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医务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穿刺技术,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避免穿刺过深或过浅造成并发症。

2.3 静脉通道的定位与固定:在建立静脉通道后,应进行适当的定位与固定,确保静脉通道不易脱落或移位,减少漏液和感染的风险。

三、药物配制与输液速度控制3.1 药物配制的准确性:在进行药物配制时,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要求,准确计量药物,并遵守药物配制的操作规范,避免因药物配制错误导致药物过量或过少。

3.2 输液速度的控制: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情况,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造成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

3.3 药物相容性的评估:在需要同时输注多种药物时,应进行药物相容性的评估,避免不同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降低药物疗效。

四、输液监测与观察4.1 输液记录与标识: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输液相关信息,包括药物名称、剂量、输液速度等,并对输液设备进行标识,方便监测与管理。

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静脉输液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为了确保患者的输液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我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加强静脉输液管理。

本文将探讨的相关内容。

一、制度目的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

通过加强静脉输液管理,可以降低医药费用上涨、就医时间延长、医疗风险增加等问题。

二、制度内容1. 人员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护人员的静脉输液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同时,应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确保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 环境管理医疗机构应确保输液室环境整洁、干净,无菌操作前需要湿式清扫台面,空气消毒每日2次,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同时,应配备足够的输液设备,如输液架、输液泵等,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3. 药品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输液药品的管理,确保输液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输液药品应储存于适宜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同时,应定期对输液药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4. 输液管理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输液管理制度,包括输液前评估、输液操作、输液观察和输液后处理等环节。

输液前应先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最有效的输液方式。

输液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定,确保输液用具的安全。

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输液反应。

输液后应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5. 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同时,应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静脉输液质量管理的改进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静脉输液治疗质量。

三、制度实施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静脉输液管理制度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执行要求。

同时,应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静脉输液安全意识。

医疗机构静脉输液使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静脉输液使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静脉输液使用管理制度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在疾病的治疗和抢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静脉输液的不规范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健全静脉输液使用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一、制定严格的静脉输液适应症和禁忌症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特性等因素,制定严格的静脉输液适应症和禁忌症。

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过敏史,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确保静脉输液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得到充分考虑。

对于不符合静脉输液适应症的患者,应坚决予以拒绝,避免因输液导致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二、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医疗机构应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确保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

输液前,医护人员应认真检查输液器具、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确保输液器具的清洁、无菌。

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输液速度适宜,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导致的并发症。

输液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妥善处理输液器具,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

三、加强静脉输液用药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静脉输液用药的管理,确保患者使用的药物安全、有效。

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应详细了解药物的特性、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信息,确保药物的使用符合医疗规范。

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物管理制度,对药物的采购、储存、发放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防止药物过期、变质、污染等问题。

四、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考核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具备静脉输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静脉输液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静脉输液安全性的认识。

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静脉输液技能考核,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静脉输液操作。

五、建立健全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机制,确保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予患者药物、营养物质等。

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感染、药物误用等问题。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从感染控制、药物管理、设备使用和培训教育等方面详细介绍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感染控制1. 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彻底清洁双手。

2. 使用无菌器材:所有与静脉输液相关的器材包括注射器、针头、输液管等必须是无菌的,并在使用前进行检查。

3. 静脉通路消毒:在插管前,必须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插管操作。

4. 定期更换输液袋和输液管:输液袋和输液管应定期更换,以防止细菌滋生和感染。

二、药物管理1. 核对药物标签: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前,必须核对药物标签与医嘱是否一致,避免给予错误的药物。

2. 药物储存与配制:药物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在配制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浓度和容量,并按照规定时间使用。

3. 药物注射技术: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保证药物的均匀注入,并避免漏注或快速注射引发不良反应。

三、设备使用1. 注射器和针头选择: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应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容量应与需要输液的量相匹配,针头应适合患者年龄和体型。

2. 输液泵使用:对于需要精确控制流速的情况,应使用输液泵进行输液,以确保药物的准确输送。

3. 输液管路管理:输液管路应保持通畅,避免弯曲和阻塞。

医护人员在更换药物或输液袋时要注意清洁操作,避免污染。

四、培训教育1. 培训医护人员:医院应定期组织针对静脉输液安全的培训,包括感染控制、药物管理、设备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2. 提供标准操作指南:医院应提供详细的静脉输液操作指南,包括手卫生、消毒处理、药物核对等步骤,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指南操作。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和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事故,特制定本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进行静脉输液操作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

三、职责分工1. 医生:负责开具静脉输液处方,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指导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操作。

2. 护士:负责静脉输液操作的执行,包括穿刺、给药、观察等。

3. 药师:负责药物的调配和核对,确保药物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4.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静脉输液操作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制度的落实。

四、管理制度1. 静脉输液前评估(1)护士在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包括过敏史、静脉状况、意识状态等。

(2)医生在开具静脉输液处方时,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静脉输液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2. 穿刺操作规范(1)护士在穿刺前应做好手卫生,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根据患者的静脉状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避免反复穿刺。

(3)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操作并处理。

3. 药物管理(1)药师负责药物的调配,严格按照处方进行配药,并核对药物名称、剂量、规格等信息。

(2)护士在给药前,必须核对药物名称、剂量、规格、批号等信息,确保无误。

4. 输液过程中观察(1)护士在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输液速度、药物反应等。

(2)如发现患者出现不适,立即停止输液,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5. 输液结束后处理(1)护士在输液结束后,应妥善处理输液器和输液物品,并进行手卫生。

(2)告知患者输液结束后注意事项,如休息、饮食等。

五、监督与考核1.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静脉输液操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落实。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照医疗机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静脉输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的治疗方法,可有效给予患者药物或液体营养。

然而,输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感染、输液误差等。

因此,对静脉输液进行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输液设备选择、操作规范、感染预防等方面探讨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

一、输液设备选择在进行静脉输液之前,合理选择输液设备是确保输液安全的第一步。

应根据患者情况和输液需求,选择适当的输液器具以及输液管路。

一般情况下,我们常用的输液器具包括输液瓶、输液袋和输液泵等。

在选择时,应首选符合国家标准、生产日期新鲜的产品,并确保包装完好无损。

二、操作规范1.消毒操作在进行静脉输液之前,必须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操作人员应采用洗手消毒液和有效消毒剂对双手和操作区域进行彻底清洁。

消毒时,应注意完全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使用,确保消毒操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穿刺操作针对输液的穿刺操作,操作人员应该经过专业的培训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手法轻柔、准确定位,并遵循"一次穿刺法"原则,尽量减少多次扎刺带来的不适和感染风险。

3.输液速度控制输液速度的控制非常重要,过快的输液速度可能引发过快的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因此,操作人员应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合理控制输液速度。

在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三、感染预防输液过程中感染的发生是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

以下是一些感染预防的重要措施:1.洗手操作人员在接触输液器具和患者之前,应进行手卫生。

洗手方法应遵循正确的七步手卫生程序,包括用流水湿润双手、取适量手卫生剂等。

2.穿戴手套操作人员在进行给药和输液操作时,应穿戴清洁、无菌的手套。

每次接触新区域或新病人时,都应更换新的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3.管路管理输液管路是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应尽量减少管路的污染。

操作人员应定期更换输液管路,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并按照严格的无菌要求进行操作。

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中。

为了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规范的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的规范操作要点以及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静脉输液规范操作要点1.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途径:静脉输液常用的部位包括前臂静脉、手背静脉、头静脉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途径。

2.皮肤消毒: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应进行皮肤消毒操作,避免细菌感染。

3.输液器具选择:选择符合要求的输液器具,避免使用过期或破损的器具。

4.输液药物配置:按照医嘱规定将药物按比例配置好,避免药物配制错误。

5.输液速度控制: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病情,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发生药物超速或过慢的情况。

6.输液观察:进行输液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避免出现输液不畅、漏液或其他异常情况。

7.输液结束处理:输液结束后及时拆除输液器具,并进行相关处理,避免漏药或细菌感染。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制度1.培训要求:医院和护理机构应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静脉输液培训,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设备管理:定期对静脉输液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3.药品管理:建立药品管理台账,对静脉输液所使用的药品进行严格管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输液监控:对静脉输液的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5.事故处理:建立静脉输液事故处理机制,对突发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和报告。

6.宣传教育:开展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从业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意识。

结语静脉输液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共同保障静脉输液的安全和有效。

医院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医院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院门诊静脉输液管理,保障患者输液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门诊所有静脉输液治疗工作。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三条医院设立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小组,负责门诊静脉输液工作的全面管理。

第四条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1. 制定和修订门诊静脉输液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2. 组织开展门诊静脉输液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3. 监督检查门诊静脉输液工作执行情况;4. 及时处理门诊静脉输液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患者安全;5. 定期对门诊静脉输液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五条从事门诊静脉输液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2. 通过医院组织的静脉输液专业培训;3.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第六条门诊静脉输液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定: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输液安全;2. 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合理选择输液药物及输液方式;3. 严格执行药物配伍禁忌原则,确保患者用药安全;4.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第四章设备与耗材管理第七条门诊静脉输液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八条门诊静脉输液耗材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采购、储存和使用,确保其质量。

第九条门诊静脉输液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输液设备、耗材,防止交叉感染。

第五章患者安全管理第十条门诊静脉输液前,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过敏史,评估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输液药物及输液方式。

第十一条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第十二条输液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就诊。

第六章考核与奖惩第十三条医院定期对门诊静脉输液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操作规范、患者满意度等。

第十四条对考核优秀的门诊静脉输液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整改。

输液安全管理规定

输液安全管理规定

输液安全管理规定1、确保输液用具安全:输液前必须认真检查输液架(或输液吊轨)的性能、输液用具的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等。

如发现不符合要求则不可使用。

2、确保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每一个步骤安全,确保输液安全。

3、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二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方可执行。

执行医嘱前须打印好输液卡、治疗护理项目执行单,由专人负责摆药。

4、药品检查:按照输液查对制度认真检查输注药品,如出现药品过期、瓶口松动、裂缝、变质、浑浊、沉淀等情况不得使用。

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准确粘贴输液卡:粘贴输液卡前严格八对,核对无误后方可粘贴。

输液卡不可覆盖液体名称、浓度、有效期等有效信息。

6、配药:药液现配现用。

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再次认真查对,确认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7、输液:(1)再次查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和有效期,检查液体有无浑浊、沉淀,药液的颜色、性状是否与所加入的药物相符等。

(2)如续瓶或换瓶,须查对前后两组液体有无配伍禁忌,如无配伍禁忌才能续瓶。

更换后应仔细观察二者反应,如有沉淀、浑浊等现象,应立即夹闭并更换输液管及液体;对两种已知有配伍禁忌的液体不能前后输入,中间应有其他液体间隔,如无其他补液,应用生理盐水冲管。

(3)药液输入后,应检查茂菲氏滴管液平面及输液管道是否通畅,并检查穿刺部位有无渗出,根据药物及病情调整滴速,并作相应宣教。

(4)特殊药物有特殊要求时(如伊曲康唑),需使用单独的输液器及冲管液。

8、用药观察及处理:(1)观察有无药物过敏反应;(2)观察输液滴速;(3)观察有无输液外渗;(4)观察有无输液反应;(5)观察有无其它用药反应。

如出现用药反应,则按相应的处理流程进行,及时向相关部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附:药品溶液检查方法1、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一挤二照三倒转四复照,如检查溶液发现有异常,需及时上报药房。

静脉输液安全标准

静脉输液安全标准

静脉输液安全标准
引言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制定静脉输液的安全标准是必要的。

标准概述
该文档旨在制定静脉输液的安全标准,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操作、管理和监控输液过程,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标准内容
1. 输液前准备:
- 医务人员应洗手并佩戴洁净手套。

- 检查输液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 验证患者身份并核对医嘱的准确性。

- 准备所需的输液液体和药物。

2. 输液操作:
-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和针头进行接入。

- 注意穿刺点的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 控制滴速,根据医嘱调整输液速率。

- 监测患者的输液反应和不良症状。

3. 输液监护:
- 定期检查输液装置的完整性和通畅性。

- 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包括滴速、输液部位和皮肤状况。

- 定期更换输液装置和穿刺点,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4. 输液记录和沟通:
- 记录输液过程的关键信息,包括输液开始时间、滴速调整和结束时间等。

- 及时向医疗团队沟通输液情况和患者的反应。

结论
静脉输液安全标准的制定可帮助医务人员降低患者并发症的风险,提高输液质量和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所有相关人员应熟悉并遵守这些标准,定期进行培训和质量评估,以确保其有效实施。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

静脉输液管理规范一、引言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正确的静脉输液管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静脉输液操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制定本管理规范。

二、适合范围本管理规范适合于医疗机构内进行静脉输液操作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

三、术语定义1. 静脉输液:将药物或者液体通过静脉注射进入患者体内的过程。

2. 静脉输液器材:包括输液器、输液管、静脉针、注射器等。

3. 静脉输液药物:指用于静脉输液的药物,包括抗生素、营养药物、止痛药物等。

四、静脉输液管理要求1. 输液前准备(1)核对医嘱: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应子细核对医嘱,确认药物名称、剂量、输液速度等信息是否准确。

(2)检查器材:护士应检查输液器材是否完好,包括输液器、输液管、静脉针等,确保无损坏或者污染。

(3)选择静脉通道:护士应选择适合的静脉通道进行输液,避免选择已经炎症或者血栓的静脉。

2. 输液操作(1)消毒:护士在进行输液前,应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操作。

(2)穿刺:护士应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进行穿刺操作。

穿刺时应注意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血管壁。

(3)固定:护士应使用透明敷料或者适当的固定带固定静脉针,确保静脉针不松动或者脱落。

(4)连接输液器:护士应将输液器连接到静脉针上,确保连接处无漏液或者松动。

(5)调整输液速度:护士应根据医嘱要求,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者过慢。

3. 输液观察与记录(1)观察患者病情:护士应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

(2)观察输液情况:护士应定期观察输液情况,包括输液速度、输液器液面高度等。

(3)记录: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输液情况和观察结果,并与医生进行沟通。

4. 输液后处理(1)拔针:输液结束后,护士应按照正确的拔针方法拔除静脉针,并进行相应处理。

(2)处理器材:护士应将用过的输液器材进行正确的处理,包括清洗、消毒或者丢弃等。

(3)观察并记录:护士应观察患者输液后的反应,记录相关信息,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穿刺失误造成药液外漏

穿刺失误造成药液外漏引起组织坏死滴 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发生外漏时可引起疼 痛、静脉炎、局部组织坏死,特别是小 儿,由于不易配合且组织娇嫩容易引起 外漏,更易引起组织损伤,导致病人不 必要的痛苦。
7输液速度对安全性的影响

病人输液速度应根据年龄、病种、病情、不同 药物分别给予不同的滴速,护士在执行输液治 疗时应掌握有关医学知识调好输液速度并交待 患者及家属不可私自凋速,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短时间内输人大量液体易引起循环负荷过重导 致急性肺水肿此外,药物过敏导致的过敏性休 克可危及病人生命。
其他方面

在临床上,还有如超量问题、吸附问题、 离子作用、缓冲容量等导致的配伍禁忌
2护理对策

1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2认真查对医生处方中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3查对药品质量 4掌握加药注射器的使用原则 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无菌观念
2护理对策



6正确掌握排气方法 7掌握常用药物剂量、稀释方法、用量, 浓度 8提高静脉穿刺技巧避免药液发生外漏 9严格掌握输液速度 10询问药敏史病人
掌握药物剂量、稀释方法、用 量,浓度
1)护士在执行医嘱时要细心查对,熟记儿童每公斤体重 的用药量,业余时间多学习药物知识。 2)为了避免差错,科室应根据情况制定一套统一的药物 稀释方法。如医嘱5%葡萄糖100ml+氨茶碱 30mg(0.25/2ml/支)稀释方法是:氨茶碱 0.25+3ml溶酶成为50 mg/ml,将含50mg/ml的氨 茶碱液再留l ml+溶酶4ml变成10mg/ml,,加入3 ml即 可,保留加剩的药液以便查证。3)氯化钾的输入浓度 不能超过0.3%,禁止静脉注射, 500 ml葡萄糖液中 最多只能加15 ml氯化钾,如果在执行治疗过程中发现 医嘱有超过常用量时应及时报告医生查对,更改后执 行。
.7 护士应严格掌握输液速度
1)短时问内输入大量液体易引起循环负荷过重导 致急性肺水肿。一般成人输液速度40—60滴/ min;儿童20一40滴/rain,还应根据具体情 况具体待。 2)有些药物需要快速输人,如失水、失血性休克 尿效果。 3)升压药、降压药、强心药、丹参液、抗血栓药、 刺激性大的药物等均不能输入太快。此外老年 人、心脏病人、儿科病人、体质虚弱患者也不 宜滴过快。
询问药敏史

在应用某些易过敏药物时一定要询问药敏史病 人如有过敏史,应建议医生更换药物。配制皮 试液时一定要严格掌握配制浓度,以免因浓度 不准出现假阴性,当药物输入后有发生过敏性 休克的危险。皮试时应掌握进针角度,不能刺 人太深,以免影响对皮试结果判断的准确性。 药物应新鲜配制,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 化,输完液后嘱病人别太早离开,应继续观察 20min,以免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一旦发生 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更换输液管和液体,就地 抢救。
化学方面.

1三磷腺苷(ATP) 注射液 +维生素B6 注射液,两 药混合后可能会因酸碱反应产生沉淀,影响滴 注。常用的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在PH=8--11 时稳定,遇酸性物质则会产生沉淀。维生素B6 为水溶性盐酸吡多辛,其PH=3--4 ,可使三磷 酸腺苷二钠注射液产生沉淀. 故临床应避免将 两者置同一容器中静脉滴注,或必须联合用药 时将维生素B6 注射液改为肌肉注射.
1护士的三查七对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是临床护士进行任何 治疗护理操作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临床上,我们只是机械地检查了七对 的内容而忽略了对质量和配伍禁忌的查 对。只有在保证质量优良配伍合理的基 础上才能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2一次性注射器使用不当

配药时一副注射器混用抽吸多种药物, 同一瓶液体中多次加药均会影响输入药 液的质量,多次加药会导致输液中的不 溶性微粒数目增加。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无菌 观念



1)加药时输液瓶塞上凹陷处的消毒液应 擦干,避免加药时将残余消毒液带人输 液瓶内引起输液反应的发生。 2)用剩的溶酶或药物超过2 h不能再用。 3)进行静脉穿刺时消毒范围要达到直径5 cm,不能反复在原处来回擦拭,针眼处 要用输液贴覆盖避免污染。 4)养成操作前后洗手,戴口罩的习惯。
4正确掌握排气方法


1护士在给病人输液时应正确掌握排气方 法,争取一次排气成功,避免药液浪费。 2排气时下段输液管稍向上抬,滴管过滤 器朝上,使液体沿着滴管缓缓向上,将 空气驱出过滤器内滤网区。
3穿刺时再次检查排气

穿刺时再次检查排气,并将针头与输液管衔接紧密, 以免在病人肢体活动时脱出,大量空气进入机体引起 空气栓塞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如进入空气量较少则被 右心室压人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进人 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小;如进入空气量较大,空气 会随着心脏搏动与血液混合成泡沫状,并随血液循环 到全身,阻塞肺动脉、冠状动脉,导致严重缺氧、心 功能障碍,造成死亡。动物试验得知猫需注入20一40 ml空气才能引起栓塞而死亡,狗约需注入80—150 ml 空气会导致死亡,人需要更多,但我们在平时输液过 程中也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应认真将空气排尽,以免 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担忧。
重视用药指导

患者在接受某些药物静脉给药后,需要 了解相关注意事相,否则可能发生药物 不 良反应,如喹诺同类抗菌素药输液治 疗后,需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和日光 下。外出需有防晒措施。以避免发生光 敏反应。阿昔咯韦静脉输注后2h患者尿 液中的药物浓度达到高峰,应及时补充 足够水分,防止药物深沉于肾小管内。 导致药源性肾损害。
6提高静脉穿刺技巧避免药液发 生外漏

1)护士平时应苦练基本功,在模具上多练习静 脉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 2)静脉输入甘露醇、碳酸氢钠等药液发生外漏 时,为避免局部组织坏死,应立即更换注射部 位,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湿热敷,也 可将透明质酸酶150—300单位加入0.25%普 鲁卡因注射液10一15ml中作局部封闭。
1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护士在输液操作过程中应认真执行常规 “三查七对”。
查对医生处方中药物使用的合 理性


当护士从病人手中接过药物和输液卡后一定认真查对 医生处方中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配伍禁忌、药物浓度、 剂量是否按常规用量。例如5%葡萄糖40ml+地塞米松 磷酸钠5mg+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磷酸钠和葡萄糖酸钙配伍禁忌) ;5%葡萄糖100ml+维 生素B1100mg静滴(维生素B1用法错误,不能静脉给 药);5%葡萄糖盐水100ml+阿奇霉素0.25静滴(药物 浓度过高),10%葡萄糖40ml+去乙酰毛花苷(西地 兰)0.4静脉注射(西地兰没写单位mg)等均为问题处方, 应报告医生更改。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必须有丰富 的药理学知识。
影响输液安全的因素



1护士的三查七对 2一次性注射器使用不当 3无菌观念不强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4排气不净或输液管衔接不紧有发生空气栓塞 的危险 5药物剂量、浓度、换算、稀释方法对 6穿刺失误造成药液外漏引起组织坏死 7输液速度对安全性的影响 8物理方面、化学方面、药理方面、其他方面
理方面

1.氯化钠注射液 +安定注射液安定注射液是临床上常 用的一种安定剂,以肌肉或缓慢静脉注射给药,但与 氯化钠注射液混合静脉注射时可产生白色浑浊,白色 浑浊现象与氯化钠注射液的pH(4.5~7) 值, 、室温 (10~40℃), 存放时间(1~8h)无关, 安定为白色或类白 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其注射液的溶剂含丙二醇、 乙醇、 苯甲酸钠和苯甲酸、 苯甲醇,以及少量注射用 水,当与葡萄糖或 氯化钠或乳酸钠注射液配伍时析出 沉淀,是因为安定在水中溶解度低所致. 安定注射液与 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氯化钠注射液的量小于 时,则会 产生白色浑浊. 不宜静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的量, ≧60ml(1:30) 时,混合液澄明,可以静脉注射.-
5药物剂量、浓度、换算、稀释 方法

药物剂量、浓度、换算、稀释方法对输液安全 的影响俗话说:“凡药三分毒”,从中可以看 出药物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因此 应该掌握各种常用药物的剂量、浓度,尤其儿 科病人,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不良反应,再 则内脏功能不够完善,各器官较娇嫩,肝肾解 毒排泄功能也较差。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 护士配药时剂量换算错误、稀释方法不正确均 会对输液产生安全危机。
3查对药品质量

具体应注意查看药品外包装和药品外观, 注意有效期和批号,凡没有标签或标签 已模糊、已过期的药物或包装有裂缝坚 决不用。检查输入药液有无絮状物、沉 淀、霉菌(需在摇动后对光观察),安瓿有 无裂缝、生物制品是否已被热破坏,对 质量有疑问的一律不用。
2掌握加药注射器的使用原则


在配药过程中,必须遵守一种药物用一 副注射器及专用溶媒的规定,以免将一 种药物带人另一种药物中而发生配伍禁 忌或因pH值不同而影响药效。 加入药物较多时,尽量用大注射器一次 加入,以免多次加药产生较多不溶性微 粒引起输液反应。
化学方面.

2庆大霉素注射液+ 维生素K1 注射液+ 维生素C 注射 液三者合用,庆大霉素注射液的抗菌疗效会降低, 维生 素K1 可被维生素 C破坏而失效, 维生素K1可被肝脏利 用来合成凝血酶原和 Ⅶ,Ⅸ ,Ⅹ 因子. 维生素C 可参 与体内氧化还原及糖代谢过程增加毛细血管致密性而 降低其通透性与脆性,加速血液凝固,刺激造血功能。 从药理、病理学方面分析,两药合用是有利的。然而 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物维生素 K1混 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致维生素K1疗效降低, 有 实验证明:维生素K1 与维生素C混合放置一定时间后, 维生素 即被完全破坏而不能发挥治疗效果
化学方面.

3另外,维生素 K1注射液中含有的聚山 梨酯-80,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 使庆大霉素的抗菌能力降低。因此,三 者必须同时用药时可将维生素K1溶于 10% 葡萄糖注射液中,维生素C 溶于 5%葡萄糖注射液中,分别静脉滴注,而 将庆大霉素改为肌肉注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