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教案__《物质的变化性质》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学生通过归纳和总结,加深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如如何进行化学实验、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记录实验结果等。
5.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和语言来描述和解释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利用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物质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动画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资源,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4.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提问和解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事实是唯一真理。
5.通过对物质变化的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和观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放热、吸热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分清性质与变化的联系与区别,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新课讲解[板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 水的沸腾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 胆矾的研碎[说明]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然后进行实验。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物理变化的概念。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小结]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的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3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自主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分享观察和实验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3.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高要求,引导他们深入探讨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本质;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关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认识到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此过程中,我会在各组之间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包括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等类型,旨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水的电解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讲解化学符号、化学计量数等概念,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示物质变化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性质分类和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每个小组挑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和提问。
2.书写以下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原理:
a件下反应
3.选择一道课堂练习题,对其进行详细解答,要求步骤清晰、逻辑严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讲解定义: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解释新物质生成的概念。
-演示实验:进行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验,如撕纸片与燃烧纸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变化过程。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例,如烹饪、电池使用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1.回顾所学: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等概念。
2.重点梳理:强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提问解答: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消除学生的困惑。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教学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这些性质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重点:使学生能够区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并举例说明。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设想
1.对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我设想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1.导入: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
(1)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介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物质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讲解定义:介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如颜色、硬度、燃烧性等。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区别。

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反应过程,理解物质变化中产生的现象与本质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此外,通过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是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其区别,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识别。

难点在于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化学原理,尤其是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教学时应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并辅以图示和模型加深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教材、实验器材、教学课件等。

教材需准备初中化学教材及相关辅导资料;实验器材包括用于演示物质变化现象的试剂、烧杯、试管等实验器具;教学课件应包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相关知识点、图片和动画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还需准备好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实验教学的安全进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铁生锈、水的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接着,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知识讲解1. 物质的概念与分类教师详细解释物质的概念,即物质是具有特定组成和结构的客观存在,包括纯物质和混合物。

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和区分这两者。

2. 物质的性质讲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等;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3. 物质的变化阐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区别。

物理变化主要指物质的状态改变,而化学变化则涉及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

教师可举例说明两种变化的区别,如水蒸发和水的电解过程。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④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式。
3. 实验操作技能
① 显微镜的使用:正确操作显微镜,观察物质的变化。
② 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试管操作、烧杯使用、酒精灯控制等。
③ 数据分析:学会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
4. 观察和记录
① 观察物质的变化:仔细观察实验中物质的变化,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教学中进行直观展示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演示。同时,确保教学工具的正常运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6. 教学PPT或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或课件,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7. 教学指导用书:教师需要准备教学指导用书,以便在教学中参考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学习。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水的沸腾、木炭的燃烧等,这为本节课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提供了实践经验。然而,对于更复杂的物质变化和性质,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概念,以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教材中提供了小实验进行证明,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初中化学的学习者,对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理解可能较为模糊。

他们对实际的观察和实验比较感兴趣,因此可以通过小实验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实践。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概念,能够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数据整理和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关注环境保护意识,科学诚信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概念,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2.教学难点:通过小实验进行证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3.突破方法: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能力。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导入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实践学习法。

六、教具准备实验材料:燃烧器具、试管、盖子、小方糖、蜡烛、镁带、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等。

七、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思考,例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何区分它们?”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概念,它们区别在哪,用小实验进行证明首先,通过简单的定义概念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强调其区别。

然后,进行小实验:(1)取一枚小方糖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小方糖发生溶解,产生气泡。

解释这是化学变化。

(2)取一块蜡烛,点燃后放置在试管中,观察氧气与蜡烛燃烧,解释这是物理变化。

通过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归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特征。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概念,它们区别在哪,用小实验进行证明首先,通过简单的定义概念解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强调其区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案 第一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示范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案 第一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示范教案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3.对于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质变化,能作出属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4.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的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5.学习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培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区分。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区分。

三、教学用具铁架台、酒精灯、试管、火柴、玻璃片、水、研钵、镊子、块状胆矾、试管、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带导管的单孔塞、烧杯等。

四、相关资源《生活中的变化》视频资源、《玻璃破碎》视频资源、《火柴梗的燃烧》视频资源、《火柴梗被折断》视频资源、《水的三态变化》视频资源、《颜色变化:氧化铜与稀盐酸》视频资源、《物质性质的应用——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视频资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视频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展示】教师播放视频《生活中的变化》。

(插入视频《生活中的变化》)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新知讲解】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过渡】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实验1:水的沸腾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加热到水沸腾。

然后把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现象。

实验2:胆矾的研碎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研碎,观察变化。

【实验记录】【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讲解】物理变化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生活:日常生活用品、家用电器、食品加工等
科学研究:催化剂研究、新材料研发、药物合成等
- 采用项目导向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和完成物质变化的实验项目。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 开展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物质变化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 组织游戏活动,通过化学知识问答或物质变化猜谜等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
4. 实践与应用: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实际,使学生了解物质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价值观:通过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相关知识:
- 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化学课程中学习了物质的基本概念,对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物理变化:物质形态或位置变化,不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放出或吸收能量
③物质性质的分类和表现: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
④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内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外因: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⑤物质性质的应用:
生产:金属加工、塑料制造、电池生产等
最后,在作业评价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质量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板书设计
①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物质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质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点:
过程:
讲解物质变化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分类和特点。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一、知识要点
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4.化学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物质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2.学会用化学式描述物质的组成;
3.掌握实验方法,观察和描述物质的性质;
4.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5.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物质分类方法和概念的理解;
2.对物质组成进行化学式描述的能力;
3.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四、教学课时安排
本单元分为3个课时,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1.物质分类方法和意义
2.化学式和元素符号的概念
3.实验观察物质性质
第二课时
1.物质变化的分类
2.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实例
3.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第三课时
1.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表示方法
2.化学反应的参量的关系
3.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和影响因素
五、教学资源
1.PPT课件
2.实验手册
3.模型演示
六、教学方法
1.讲授
2.实验
3.模型演示
七、教学评价
1.实验报告
2.练习题
3.课程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但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尚需提高。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往往容易局限于表面现象,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化学性质:如燃烧、腐蚀、氧化、还原等。
3.实践应用:讲解如何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释实际问题,如灭火器的原理、铁生锈的原因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讨论主题:针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质性质的应用等方面,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3.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4.汇报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答疑解惑: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情感目标】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教学难点】通过物质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新课导入】一教师做实验(见光盘)【新课导入】二演示“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火柴梗的燃烧”等小实验。

让同学们思考,这些变化有何不同。

【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点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实验1 1[演示]实验(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实验(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

实验(3) 胆矾溶于水,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1) 液态的水(2) 块状的胆矾(3)蓝色硫酸铜溶液(4) 块状石灰石[提问]实验11(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分析]可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判断依据) [讨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的例子有哪些。

[举例]铁生锈、煤气燃烧、燃放鞭炮等。

[分析]通过以上讨论和课本图14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化学变化的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②常伴随能量变化。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例1】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C )A.干冰升华B.胆矾研碎C.粮食酿酒D.苹果榨汁解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物质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物质的性质教学设计
3.探究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以下物质的性质:
-水的沸点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酸雨对金属的腐蚀作用;
-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请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录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在下节课上,各小组汇报实验成果。
4.拓展阅读: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以下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
-硅的性质和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质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7.课后作业:布置与生活实践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瓶矿泉水和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瓶液体有什么不同吗?”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回答出矿泉水是透明的,石灰水是浑浊的。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物质性质的概念,掌握物质性质的分类,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并能够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和判断。
2.使学生掌握物质性质的表征方法,如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并能运用这些方法对常见物质进行性质研究。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物质的性质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等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总结:这两种液体之所以有不同的外观,是因为它们的物质性质不同。今天我们将学习物质的性质,了解它对生活的影响。
3.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性质现象,如铁生锈、木柴燃烧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物质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②物质变化的判断方法:
-观察现象:颜色、状态、气味、温度等
-分析本质:分子结构、原子组成、能量变化等
③物质性质的表现和应用:
-化学性质:反应性、溶解性、氧化性等
-物理性质:形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应用实例:金属腐蚀、酸碱反应、过滤实验等
典型例题讲解
1.例题1: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质变化的判断方法。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3.鼓励性:在反馈中,要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指导性:在反馈中,要给出具体的指导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5.交流性: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对作业的理解和疑问,进一步指导学生。
板书设计
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概述:
-物质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例题3:请描述铁生锈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铁生锈的化学方程式为:4Fe + 3O2 → 2Fe2O3。
4.例题4:请列举三个常见的物理变化。
答案:三个常见的物理变化包括:冰雪融化、水蒸气凝结成水滴、铁被敲打变形。
5.例题5:请解释为什么物质的变化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答案:物质的变化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因为物质的变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例如,铁生锈会导致铁制品损坏,需要进行防锈处理;水蒸气的凝结会导致天气变化,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化学反应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如制造塑料、合成药物等,这些产品的生产和使用都依赖于化学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联系及运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神奇的“化学”【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取两张同样大小的白纸,在白纸1上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写上两个大字“化学”,晾干;课上,用喷壶向白纸2上喷氢氧化钠溶液,无变化,接着再向白纸1上喷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白纸1上出现两个红色的大字“化学”,学生很惊讶。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物质的变化。

合作探究探究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及装置变化前的物质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水的沸腾液态的水液态水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液态的水无(2)胆矾研碎块状的胆矾蓝色块状固体被研碎成粉末粉末状的胆矾无(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立即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颗粒状石灰石等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课堂讨论变化前观察变化时观察变化后观察(1)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2)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1)反应条件(如加热、点燃等)(2)反应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1)有几种物质生成(2)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实验(1)、(2)]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实验(3)、(4)]知识拓展1.物理变化常见的三种形式:状态(固、液、气)的改变,形状的改变(矿石粉碎等),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教案: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教案: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4.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课前预习】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

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情境导入】二、自主探究::1.观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思考与交流】(1)以上五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

(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3.归纳小结: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教你一招】化学变化韵语化学变化,颇有特征;新的物质,伴随而生;发光放热,沉淀生成;放出气体,颜色变更;奇异现象,五彩缤纷;物理变化,同时发生。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P10.1~3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激凌融化B.苹果腐烂C.玻璃打碎D.海水晒盐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3. 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生成新物质 B.生成沉淀或气体 C.发生颜色变化 D .发光发热4.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5.人类需要能量。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问题;
2.提醒学生做好作业反思,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经验教训;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问题。同时,提醒学生做好作业反思,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经验教训。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性质验等方法,探究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自主探究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对物质性质变化规律的理解;
3.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质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对物质性质变化规律的理解。最后,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质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分享、沟通和协作。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和生动的实验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逻辑性强,从定义到特征,再到实验验证,逐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二、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

然而,对于物质变化的深层次理解和性质的准确判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吃力,特别是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点。

此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并描述实验现象。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酸碱性:物质在水溶液中表现出酸或碱的性质,如盐酸和氢氧化钠。
3. 合成反应: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4.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如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5.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元素取代另一种元素的化学反应,如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物质变化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物质是如何变化的吗?这些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展示一些关于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物质变化的魅力。
简短介绍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练习】(5分钟)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案例分析】(5分钟)
分析一个生活中的化学变化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性质和变化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
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学生:
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间2012 年月日
课型复习课时 2 主备人陈老师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1.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2.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难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互相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例如,我们日常见到的水变成水蒸气和冰、食物的腐败、燃料的燃烧等等.认识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所必须的.化学就是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现在我们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现在我们做几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实验1-1]把盛有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1-1).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进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玻璃片发生的现象:
变化前的物质液态水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试管口有水雾产生,
玻璃片上冷凝成水珠
变化后的物质 液态水 结论
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1-2]取少量胆矾(或称蓝矾)放在研钵内(如图1-2),用杵把胆矾研碎,观
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 蓝色块状的胆矾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胆矾由块状变为粉末状 变化后的物质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结论
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
教师总结: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物质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 2.物理变化的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 [实验1-3]将少量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
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
象:
[实验1-4]把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配有
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注意观察并记录石灰石(或大理石)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发生的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
蓝色的胆矾溶液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变化后的物质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结论
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
NaOH 溶液 CuSO 4溶液
变化前的物质石灰石等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①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
石灰石逐渐变小.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变化后的物质二氧化碳等
结论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总结:
这几个变化中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二).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1.概念
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
....,也叫化学反应
例如:木柴燃烧、铁生锈等.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有其它物质生成. 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2)常伴随能量变化. 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2)联系:化学变化中包含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包含化学变化.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把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分别叫做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学习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
例如: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 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煤和木材
中的碳可以
..在空气中燃烧等.
提问:(1)同学们回忆一下,点燃蜡烛时有哪些现象?
(点燃时,首先看到蜡烛变软,然后变成液态,再燃烧.)
(2)蜡烛在熔化时生成新物质吗?我们把液态的蜡烛冷却后会怎样呢?
(液态蜡烛遇冷又会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总结:
蜡烛的熔化是物理变化,这种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
例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是否溶于水等.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1.熔点和沸点
当固体物质受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液态,这种过程叫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一般来说固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固体的温度是相同的.
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2.密度
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使用中我们如何区别呢?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易、难、会、可以等.
例如:(1)汽油燃烧--- 化学变化
汽油能燃烧--- 化学性质
(2)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
汽油易挥发--- 物理性质
[实验1-5]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
它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等.取一根小木条(或火
柴)在空气中点燃,先后慢慢地分别放入盛有氧气
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
闻气体时的正确
氧气二氧化碳
颜色无色无色
状态气体气体
气味无味无味
木条燃烧情况木条燃烧得更旺火焰熄灭
提问: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你能归纳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氧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 化学性质:能使木条燃烧得更旺.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 化学性质:能使火焰熄灭.) (三).性质 用途
例如: 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已醇[酒精](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石墨(软、灰黑色)可制铅笔芯
本节小结: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作业:
1.课本练习题。

2.试各写出三例物理和化学变化现象,并说明为什么?
3.预习第一单元课题2(了解大概内容并能说出你认为的重点)。

信息反馈:
学生今日表现:
老师寄语:
家长意见:
家长签字:
学管师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