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北京市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有答案)(已审阅)
2020北京新高考模拟考试卷(语文)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
最初写字就是画画,加上中国文字书写所用的特别的工具,可以使点画的形态有粗细、强弱、肥瘦、刚柔、方圆、曲直等变化,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字书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借助于点、线、形的种种变化、组合和结构以体现形式美的艺术。
即使从商代算起,汉字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古今汉字形体的不断演变,字形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汉字的书写逐渐形成了诸多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我国历史上不少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艺术的书体创作有过很好的讨论。
唐代孙过庭曾说过:“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孙氏的观点表明,书法艺术可以通过汉字的不同书体体现,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力。
清代刘熙载则把不同的书体分为两大类,他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1】,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依据刘氏的区分,前一类书体显然宜于表现静态之美,而后一类书体则宜于表现动态之美。
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
汉代书法家蔡邕就明确指出,书法的点画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得上是艺术。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认为,书家在创作时应该把自己从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感受到的种种形态的美,集中地体现在书法的点画形体上,并由此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即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书法是汉字造型的艺术,属于形象艺术。
但是,相比绘画、雕塑、戏剧等,它又是一种相对较为抽象的艺术。
2020届北京专家高三高考模拟试卷(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届北京专家高考模拟试卷(一)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自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的自信。
《道德经》有云:“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
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
中国文化的“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
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
“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
北京市2020年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2020年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共危机主要是指对社会公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安全事件。
人类正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迈进,公共危机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对工业社会建立起来的以控制为导向型的危机管理模式提出严峻挑战。
作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共危机管理必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直面我国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现实,积极探索适应时代需要的模式变革。
公共危机管理也被称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按照传统观念,公共危机管理与公共安全相对应,而与国家安全鲜有关联。
这是因为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分别主要指称国家的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二者没有交集。
如今,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框架下,国家安全理念将内外部安全整合在一起。
今天的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双重使命:一是有效预防、应对公共危机,最大限度地限制、控制其影响,确保公众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二是防止公共危机传导、放大、演化为国家安全危机。
不确定性是我们今天所处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们难以根据既往的经验或对未来精准的预测来全面把握公共危机的缘起、演进,它们往往会超越人的常规思维。
公共危机越发不受地理边界或职能边界的限制,具有较强的传播与扩散能力。
在全球化时代,关键基础设施在世界范围高度互联,其崩溃将造成全球供应链中断,引发公共危机的全球跨境传播。
2011年泰国发生洪突,淹没了众多生产金业,由于泰国生产全球28%的硬盘驱动器,洪灾发生后,世界各地的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生产受到影响。
进入21世纪后,以控制为导向的工业社会危机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受到空前的挑战与质疑。
工业社会对一切事物进行严格、精确的控制,以产生所追求的秩序,公共危机管理者可以按照控制的逻辑,构建应急组织并采取按部就班的响应行动。
北京市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北京市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一款游戏能成为全民性、现象级的游戏,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
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该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
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
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
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
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
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
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
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怎么做,不仅是态度,更要见成效。
面对各种声音,游戏出品方近日推出了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如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陆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等。
有人说,这是中国游戏行业有史以来最严格的防沉迷措施。
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看到了防范的诚意,但“三板斧”能否“解毒”还有待时间检验。
不止于“三板斧”,如何给游戏立规矩,需要做到的还有很多。
立足平台,要市场更要责任。
智能手机普及,手游市场火爆,但手机不能沦为“黑网吧”甚至“手雷”。
2020年北京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题。
送别高适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
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
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
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______ A.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赠汪伦》)B.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
(黄滔《马嵬二首》)C.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李约《观祈雨》)D.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
(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3.0分)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换心记徐芳万历中,徽州进士某太翁,性卞急,家故饶赀,而不谐于族。
其足两腓瘦削无肉,或笑之曰:“此相当乞。
”翁心恨之。
生一子,即进士公,教之读书,咿唔十数载,寻常书卷,都不能辨句读。
或益嘲笑之曰:“是儿富贵,行当逼人。
”翁闻益恚。
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延.致,使师之。
曰:“此子可教则教,必不可,当质语予,无为久羁。
”侄受命,训牖百方,而懵如故。
岁暮辞去,曰:“某力竭矣。
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翁曰:“然!”退而嗔语妇曰:“生不肖子,乃.翁真乞矣!”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靠壁间,若有所待。
盖公恨进士辱己,意且.扑杀之,而以产施僧寺,作终老计。
2020届北京市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有答案)(精品)
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营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
北京专家2020届高考模拟试卷(一)语文答案
北京专家2020 届高考模拟试卷(一)语文答案1. A (B 项“旨在达到每个家庭利益最大化”有误,由原文“‘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可知,此处的“家庭”指“天下”;C项“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有误,由原文“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可知; D 项“中庸之道' ”可以消除文化冲突”有误,从原文“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可知,是有利于“解决”,而不是“消除”。
)2. C (“证明‘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核心”有误,梁漱溟的言论是为了表明家庭是中国关系性伦理文化的逻辑起点,并不直接证明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自信。
)3. C (“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有误,原文只是说“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并不意味着西方世界观不开放和包容。
)4.D (“只要借鉴国际经验,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就能更快”表意绝对,我们需要国际经验,但不是只要借鉴国际经验,就能快速发展。
)5.B (“数字化后可安全储存”理解有误,原文是“但是古籍数字化存档也容易遭到病毒侵害,存在被人为误删或者掉电等故障的风险”)6.(6 分)①从国家政府来说:建立完备的综合数据源;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专项支持资金。
②从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建立保护实验室平台,鼓励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
③从人才培养来说: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④从技术进步来说:数字化后的文化遗产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加强国际交流以促进中外技术互补。
(每点 2 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7. B ( “主要是为了塑造乡村孩子们乐于助人、朴实善良的群像特点”理解有误,从全文来看,小说设计孩子们围绕帮人打电话而引发争议的这一情节主要是为了暗示留守儿童和老人遭遇到的生活困难,从中可以看出孩子们乐于助人的品格,但不是主要目的。
2020北京市高模拟卷考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市高考压轴卷语文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城市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自其形成以来便持续遭受着来自外界以及自身的各种扰动。
这些扰动不仅包括能源短缺、空气污染等社会问题,还包括洪涝、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疾病传播、交通或通讯系统瘫痪等重大人为灾难。
这些扰动因素不仅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无法完全避免,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2002年,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将“韧性”的概念引入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领域,有关韧性城市(又译作“弹性城市”)的学术研究便应运而生。
通常认为,韧性城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做好应对、吸收、化解重大突发性风险的准备;有效减少灾害发生时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有效维持城市系统基本运转;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韧性城市理念主张以“预防﹣减缓﹣适应”的态度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强调接受挑战,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种突发灾害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比如,为提升城市应对雨洪的“水弹性”,我国部分城市自2014年开始进入“海绵城市”试点,即对城市排水和集水系统升级改造,铺设渗水路面,增加市区水景和绿地的面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在下雨时能够渗水、蓄水、净水,同时又可实现蓄积雨洪的再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仅仅是韧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还应当从更高层面的韧性城市理念出发,寻找应对城市各种突发风险的思路。
(取材于孙浩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建设韧性城市除了强化城市系统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自我调适能力,还应注重从突发灾害中汲取经验,增强学习能力,研制新的应对策略,提升变消极因素为积极机遇的转化能力。
2012年10月,飓风“桑迪”袭击了美国,灾后重建工作组为受灾地区的韧性城市建设提出了69项建议,其中包括升级改造电网、重新规划燃料供应链、加强无线网络建设、提高防洪建筑标准等诸多方面。
北京市东城区2020高考6月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20高考6月模拟考试语文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
中医学理论体系约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医依靠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指引和自身经验的积累,提炼总结出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中医学对人的生命、健康、疾病等医学重大问题的认识。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融合共生。
而阴阳五行学说是遵循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辩证法思想,其推理体系贯穿中医整个理论体系当中。
辨证论治强调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通过中医四诊合参,由表及里,由外及内,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病因病机,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
在整个辨证论治过程中,运用整体观来辨证施治,整体把握寒热属性,把人体当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现了“人为贵”的人文精神。
用整体观思想去理解人,去了解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倡导人的主体性作用。
这些思维方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一脉相承、同源同构。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阐述的不仅仅是医学理论体系,更承载了深邃的哲学智慧。
(取材于李琳、胡志希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中医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活动的综合性科学B.中医学研究涵盖防治、诊断、康复和保健C.中医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与药理的关系D.中医学属于一门最有效的防治疾病的学问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B.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塑造出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C.中医理论的基础建立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上D.“人为贵”思想强调从整体上理解人的主体性作用材料二儒和医的关系在宋代已被高度强化,并生成“儒医”一词,“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者,谓之儒医,甚大惠也”。
2020届北京市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有答案)(加精)
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营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
2020年北京专家高考模拟试卷(一)语文试题(附带超详细解析及作文范文)
C.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言论,证明“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核心。
D.文章通过分析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对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思考。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B.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难以做到“心怀天下”。
C.西方倾向于以斗争模式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是因为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
D.不以“天下”为立足点的文化自信是相对狭隘的自信,不利于构建良好的世界秩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说:“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几乎与国际同步,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文件,重视文物保护的同时,也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技术层面未说,通过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这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
C.文化是美育的底色,文化精神是美育的灵魂。
D.文化是美育的底色和灵魂,美育离不开文化。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美学水平
B.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水平
C.欣赏流传下来的人类艺术作品,深入探讨艺术作品的美学蕴涵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各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 。
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 。
(李白《蜀道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______ ,______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_____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______ 。
(苏轼《赤壁赋》)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杨柳枝刘禹锡(一)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二)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
分析第一首“数株残柳不胜春“一句中“数”和“残”两个字的表现力。
历代评家都认为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试从“异曲同工”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3.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
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下笔辄千百言。
入太学,有声一时。
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受室。
登进士第,历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
母病疽,更数医不效,汝明刺血调药,傅之而愈。
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
.汝明为鬻橐中装,代偿之。
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令以属汝明。
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
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
滞州县二十年,未尝出一语干进,故无荐者。
大观中,或言其名,召置学制局,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
值不悦者诬以背王氏学,诏究其事,得所谓《去取录》,徽宗览之日:“考校尽心,宁复有此?”特改宣教郎。
耀监察御史。
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
帝奖其介直。
京颇惮之,徙司门员外郎,犹虞其复用,力排之,出通判宁化军。
地界辽,文移数往来,汝明名触其讳,辽以檄暴于朝。
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语文本试卷共10 页,共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 小题,共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 题。
材料一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
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根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500 年开始,因病原微生物而起的疫病,就开始影响到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
而1347-1353 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当时,民众的恐慌情绪急剧增长,以至于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抚平与此相关的痛苦记忆。
由于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分布严重不均,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农奴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劳动者。
应该说,黑死病、麻风病等疫病从多方面影响了欧洲社会和中世纪的西方文明。
如果说欧亚之间的疫病传播最初还受到距离限制的话,那么当历史进入到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病原微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
1519 年,西班牙人试图征服位于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
阿兹特克人最初抵挡住了西班牙人的攻势,但战争形势随着感染过天花病毒的西班牙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
不久,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的大量人口,这也成为阿兹特克文明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
16 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 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 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19 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20 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
而现代医学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政府职能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卫生防疫工作在全球的普遍开展。
可以说,人类正在以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捍卫着自身的安全与幸福。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附详细答案)
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24分.1.(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等的相关文章)(1)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甫.一开始:“甫”读作pǔ意思是“刚刚”B.告罄.:“罄”读作qìng 意思是“尽”C.乏人问津.:“津”读作jīn 意思是“路”D.憨态可掬.:“掬”读作jū意思是“令人喜爱”(2)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D.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材料二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
2020北京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_0
北京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观注噤若寒蝉包扎(zhā) 断壁残垣(yuán)B.涣散天崩地坼摒弃(bìng) 缄口不言(jiān)C.迭宕相形见绌澎湃(pēng) 戛然而止(jiá)D.忤逆如梗在喉戏谑(xuè) 气势磅礴(pāng)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接连发生的大地震和核泄漏事件,正在考验着菅直人的政治能力,日本经济的现状也已如履薄冰,濒临崩溃的边缘。
B、期中考试后,老师展示了同学们的扫描版试卷,有些同学的卷面真是惨不忍睹,个别更是笔走龙蛇,看不清楚写的是什么。
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以后一定好好练字。
C、近年来,文艺创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创新意识不强,模仿之风盛行。
如《印象?刘三姐》成功之后,各地一哄而起,大同小异,观众和游客在视觉上和审美上感到疲劳,对此啧有烦言。
D、几年前,一名乞丐——“犀利哥”引起了国人的注意,其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也迅速走红,由于他的行为举止特立独行,有些人开始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许多花店门前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花店里弥漫的玫瑰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娇艳欲滴。
以红颜色为主基调的玫瑰花装点了整个花店,成为众多前来选花人的最爱。
B.春节文化所蕴含的和谐与喜庆、团聚与亲情,如春风般吹拂,为世界文明增添了一道亮色,不仅让世人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更推动了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
C.古琴,是最古老且富有民族色彩的中国弹拨乐器,它不仅是一种演奏乐器,而且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可谓得天独厚、无与伦比。
D.西安世园会将园林、园艺高度结合,在植物和花卉展示方面涉及世界植物花卉、中国各地植物花卉以及秦岭特色植物花卉等,还将首次引入太空植物进行展示。
2020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题含答案(北京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前模拟试卷(北京卷)语文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营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
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
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
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D.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
B.“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C.“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
D.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
3.根本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表现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
B.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
C.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应把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作为研究的内容。
D.三个学派对“智能”的理解不同,因而他们的研究思路也不同。
材料二2018年5月,谷歌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
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
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自动驾驶汽车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
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索,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
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
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为行为主体对待。
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目标设定等。
人工智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它所表现出来智能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
因此,人工智能体不可以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司负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
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
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
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
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
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
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
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
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
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取材于芮喆等人的文章)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
稽,考证。
B.进退维谷:进退两难,很难做出选择。
C.袖手旁观:置身事外,不提供帮助。
D.未雨绸缪:比喻虽然事情不会发生也要做好准备。
5.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根据情景的相似度进行决策。
B.人工智能体的“智能”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
C.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总有一天会到来。
D.在任何情况下,机器都应该服从人的一切命令。
6.根据材料二,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是(3分)A.经常使用“健康手环”来检测自己的运动健康状况。
B.工作繁忙无暇做家务,购买智能产品帮助清扫房间。
C.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别能力。
D.从事某一职业过久,习惯了用行业思维来思考问题。
7.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
(5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
(共19分)(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
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
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
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
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
”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注释:【1】胜,超过。
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
【2】敦比:注重从事。
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
【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
【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
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
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
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
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
【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不胜月时:季节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戚:为……悲伤C.智士贤者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相与:一同、都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行为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故善日者王王者敬日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不可胜日志也C.此之谓也若白垩之与黑漆D.察其秋毫其人拜之以牛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事之至也数——小事出现得很频繁B.大荒者亡——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C.霸者之善著焉——霸主的功业很显赫D.赐失之矣——赐,你丢失了机会啊1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12.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情。
请根据要求作答。
(6分)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标题字数限定2-5字)(二)根本要求,完成第13题。
(共5分)13.《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1】斯:就。
【2】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