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18《论语六则》(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初一语文上册第18课《论语六则》的教案

初一语文上册第18课《论语六则》的教案初一语文上册第18课《论语六则》的教案18 《论语》六则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大致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论语〉六则》中,每条语录都渗透着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合作学习——讨论与展示(一)深层理解1.学生朗读、背诵、讨论、赏析2.组织学生在文中指出相应的句子(1)从文中找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句子。
【点拨明确】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习要经常温习)“温故而知新”(在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出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要随时随地向人学习,择善而从)(2)课文在学习方法方面强调什么?在学习态度方面又强调什么?【点拨明确】归纳: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二)朗读文句,拓展创新1.学生朗读(分齐读、散读、个人朗读)。
2.(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课文中有些话已升华为成语,试着把它们找出来。
(3)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
三、拓展延伸课文中,孔子教给了我们很多学习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呢?请介绍给大家。
1.思路对比学习法,即课前进行预习,以自己的思路去分析理解。
课上,保持精力高度集中,认真听老师讲解和分析,将老师的分析同自己先前的分析理解加以对比,将对比后的结果总结、归纳,看自己的理解和思路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2.善借老师智慧学习法,即悉心洞察老师备课和讲课的过程,借助老师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水平。
3.全面学习法,即把所要读的材料从头到尾反复阅读,直到熟记为止。
4.学习方法有多种多样,我们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论语〉六则》导学案2

《〈论语〉六则》导学案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亦、殆、诲、厌、斋、辅”等6个字。
(2)了解“说”“识”等字的特定读音(3)了解孔丘和《论语》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熟读、背诵课文,初步学会对照注释学文言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古人论学的道理,并借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
学习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文意。
学习难点: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文言知识】(1)通假字说,通“悦”,高兴,愉快。
罔,通“惘”,迷惑不解。
(2)古义异义词(3)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不耻下问(形容词用作动词,“认为可耻”。
)(4)特殊句式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属宾语前置句。
)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属宾语前置句。
)【课外知识补充】关于《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孔子的言论、事迹和一些孔子的弟子的言行而成的。
它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全书约为12000字,共20篇,每篇又分为若干章,采每篇首章中的两三字为篇名,即《学而》《为政》《八俏》《里仁》《公冶长》《雍也》《达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日》。
内容涉及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
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后成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官定必读书。
《论语》中有不少总结社会经验的言论,后来逐渐成为格言和成语,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
【重点品析】1.《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
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一下。
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有: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2.课文中有些话已凝固为成语,你知道有哪些?3.读《论语》六则,仿佛在聆听一个渊博的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你能结合文中有关语句写上你读后的体会吗?【同步达纲练习】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并作解释。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论语》六则教案 语文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论语》六则教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论语》六则教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论语》六则教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论语》六则一、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的释义;2.在理解文言基础知识,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用文中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3。
吸收孔子思想的精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简介孔子,教学第一、二、三则;第二课时,讲评练习,教学第四、五、六则,总结思想意义。
三、教具准备幻灯片四、教学过程(一)即兴导入,简介孔子和《论语》【师】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光辉的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和著述对我们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全人类都产生过影响.其中,孔子就是这样一位先哲圣人.在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这样讲道:“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还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那么,孔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近孔子。
(二)走近孔子【幻灯片】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
《《论语》六则》(学案)(一)、(二)(语文版七年级)

《《论语》六那么》(学案)(一)、(二)(语文版七年级)《《论语》六那么》(学案)(一)、(二)(语文版七年级)课题:《<论语>六那么》课型:讲读课时2课时备课人:徐颖备课时间:xx-09-10学习目标:1.诵读时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了解孔子及《论语》;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3.理解六那么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重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背诵课文;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六那么语录中包含的道理学习难点:正确把握文言文的节奏停顿;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及用法,能准确翻译重要句子;课前自学提要:(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不亦说乎()不愠()罔()殆()默而识之()(二)用“/”为下面语句划开节奏停顿①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为商后宋国贵族。
少“贫且贱”,及长在鲁曾任相礼(司仪)、委吏(管理粮仓)、乘田(管理畜养)一类的小官。
鲁定公时(孔子约年五十)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满意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离鲁而周游卫、宋、陈、蔡、楚列国,都不为时君所用,归死于鲁。
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72人。
古文学家说他曾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称“六经”。
虽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经典,可能曾作过某种工作。
由于他弟子的活动,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学派,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政治态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权势者维持旧秩序的要求。
通过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儒家的补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经过系统化,成为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历代奉为至圣先师。
《论语六则》 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论语六则》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论语六则》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论语六则》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论语》是中国先贤孔子的语录,《论语》中蕴含着孔子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文将结合《论语六则》导学案,探讨如何运用《论语》教育引导学生的思维与行为。
一、《论语》的思想内涵《论语》是孔子的语录,其中有900多段孔子的言行记录,倡导约束自己、顺应天道、尊敬长辈、诚实守信等思想。
《论语》代表着中国的古代文化,表达了中国人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二、《论语六则》导学案1、先行其言莫后其行,要做到言行一致。
孔子说:“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我们要讲话前,要先想清楚,“言必行,行必果”。
“言出必行,行出必成”,人们的话与行为不能不符,否则会破坏信任,使自己丧失道德信仰。
2、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学会虚心向他人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们不能自视甚高,应该适时学习别人的长处以提升自己,但也要避免盲从错误的事物。
3、大事不糊涂,要做到谨慎行事。
“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馬虎。
”大事要慎重考虑,一定要静下心来好好地规划和思考,不得掉以轻心。
4、吃穿不是难事,讲德才是真问题。
“吃穿不是难事,讲德才是真问题。
”品德道德极为重要,不软弱,不屈服,心中有正义感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品质。
5、饮水思源,回报社会。
“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美德,要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回馈社会也是一种东西“不落偏信”的表现,是走向成功的对生涯。
6、追求卓越,学习进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一定要秉持“学习即进步”的信念,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同时,努力追求卓越,使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三、基于《论语六则》教育的启示1、优秀的人格魅力来自于自律和规矩。
无论谁,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有自己的规矩、原则和底线,要对自己负责,斯人自扫不干他人燕。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论语》六则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则: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之: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意思。
(1)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小结提升
雁山中学七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课题: 《论语》六则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
自主学习背诵课文
【合作探究】
1、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来。
2、总结本文中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语句。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3、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4、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5.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6.本文中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整个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
【巩固提升】
朗读以下关于学习的警句,自己再搜集一些警句抄在笔记本上。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智慧是经验之母——达·芬奇
无知识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
——牛顿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 6.21《论语六则》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21、《论语》六则学案教师寄语: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是谁。
班级组名姓名评分小组长签名学习目标:1、诵读时读准字音,正确停顿;2、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3、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4、理解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5、理解语录的含义,受到启发,联系自身实际,学以致用。
重点:文言字词的解释难点:理解语录含义,学以致用。
时间: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测1、孔子(前551~前479),名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2、《论语》是孔子的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关于___________言行的记录。
是___________家经典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体的散文集。
3、“四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指导熟读课文,自主学习1.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意思。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解释下面词语:学:____________ 时:___________ 习: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 亦:___________ 说:____________ 乎:__________ 朋:___________ 自:____________ 乐:____________ 知:____________ 愠:____________君子:____________2、翻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六则》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论语六则》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背诵并默写课文。
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和理解注释的基础上学会翻译课文3、学习文中所体现出来的学习态度、领会学习方法以及获得道德修养的启示。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目标2、3.。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案一、走近孔子和《论语》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创始者,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72人。
2、《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清楚朗读节奏的划分、停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给下列词语注音:不亦说乎愠罔殆焉逾矩2、划分朗读节奏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能把其他五则划分好朗读节奏吗?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3、尝试背诵课文,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准确。
4、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注释里你认为是重点的地方标记出来,并把你的翻译写在下面。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
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直译时可辅以意译。
人名、地名不译;单音节词语翻译成双音节词语(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子曰:“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上册18《论语六则》(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语文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上册18《论语六则》(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上册18《论语六则》(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论语》六则(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2、能够总结出课文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并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预习指导](第一阶段)
1、“而”的用法总结
①表承接:就②表递进:而且③表转折:但是④表修饰(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3)温故而.知新( ) (4)学而.不思则罔 ( )(5)择其善者而.从之()(6)三十而.立( ) 2、摘出出自《论语》六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3、熟读课文,用正楷在下面抄写课文。
课后巩固练习
[基础巩固]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实习:)(说:)
⑵人不知而不愠(愠:)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知:)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⑸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
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 )(必:)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 )(善者: )(从: )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有:)(立:)(惑:)(天命:)(耳:)(逾:)(逾矩:)
[能力提升]
1、画线词语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 B.诲人不倦
C.不亦乐乎 D.择其善者而从之
2 .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论语》是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成语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择善而从、都出自于《论语》。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辨证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的是知识的继承与创新。
自我评价:书写分准确率:优良中差
心得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第二阶段)
(一)预习检测
1、小组长检查预习指导的内容。
2、抽查学生背诵课文。
(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1、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孔子在学习方法上有哪些主张?在学习态度上有哪些主张?用课文原
话回答。
2、本文中有很多语句现在已凝固为成语流传下来了,你能说说有哪些成语吗?
(三)拓展延伸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你认为是学习方法重要还是学习态度重要?为什么?学习了本文之
后,你在今后的学习上有什么打算呢?
[当堂检测](第三阶段)
1、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2、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业]
默写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