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专题三+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文言基础知识讲练——+动词、形容词活用+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苏教版)
0 7 正史鼻祖 文章大宗——《史记》的影响
01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司马迁其人其事
太史公自序 *报任安书(存目)
02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 《史记》的体例
夏本纪 鲁周公世家 *河渠书 *六国年表
03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 的史家传统
06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 —《史记》的叙事艺术
*秦始皇本纪 *赵世家 魏公子列传 淮阴候列传
07
正史鼻祖 文章大宗——《史记》的影响
正史鼻祖 文章大宗——《史记》的影 响
*《史记》与史学 *《史记》与文学 研究《史记》 参考选题 活动建议
感谢聆听
高二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 (苏教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 录
0 1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0 2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0 3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 的史家传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4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05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0 6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 的 史家传统
高祖本纪 *李将军列传
04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 的理想人格
*孔子世家 管仲列传 屈原列传
05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本纪 *廉颇蔺相如列传 *滑稽列传 刺客列传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3.1 高祖本纪
K课前学习 K课堂深入
EQIAN XUEXI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相关链接刘邦(前 247—前 194,一
说前 256—前 194),汉朝开国皇帝,著名政治家、 军事 统帅,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 秦末,为沛县泗水亭长。 秦二世元年(前 209)九月,受萧何、曹参等推举,据沛 县反秦,称沛公,聚兵 3 000 人。秦二世二年四月,投 项梁,屡与项羽协同作战。汉元年(前 206)十月入咸 阳,灭秦。 与秦民约法三章,并分兵把关,欲为关中王。 十二月,见项羽拥 40 万大军入关,虑及实力悬殊,乃 委曲求全,亲至鸿门(今临潼东北)谢过,险遭杀害。其 后被迫接受项羽封号,为汉王。汉二年三月,进至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以杀 害楚怀王之罪声讨项羽,发动楚汉战争。四月,大败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其 后,亲率主力与项羽抗争两年余,最终迫使项羽订鸿沟之盟。汉五年十二月, 围歼楚军于垓下,统一天下。这年二月即帝位于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氾水 北,建立汉朝。 刘邦顺应民心,知人善任,故能屡败屡战。 为帝七载,屡次亲征。 以和亲之策结好匈奴,对南越割据政权实行安抚政策,重视农耕,休兵养民, 使社会趋向安定、发展。
(3)引
(4)辄
K课前学习 K课堂深入
EQIAN XUEXI
ETANG SHENRU
背景动词,解脱,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动词,解散诸侯军队)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副词,就)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连词,若)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介词,于是、就) 高祖因狎侮诸客(介词,趁机)
明确课节重点
课 序 课 题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梳理文章所选用的基本事件和文言基础知 识。 2.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 史家实录精神。 3.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塑造人物形象、 记述史实的方法(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1.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概括李广的主要事迹,探讨李广的个性及失败的原因。
《史记》选读》文档:专题三 不虚美 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 文言基础知识讲练—— 动词、形容词活用
动词、形容词活用动词的活用古汉语中,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类,一是活用作使动用法,一是活用作名词。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它分两种:1.多数情况下,不及物动词表示使动。
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一旦带了宾语,就有可能是使动用法。
如:(1)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鸿门宴》)(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季氏将伐颛臾》)2.及物动词表示使动。
及物动词本来就可以带宾语,它的一般用法和使动用法从句型上看不出区别,只能从上下文意中去体察。
如:(1)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相斗)(《过秦论》)(2)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
(使……跟从)(《高祖本纪》)练习一指出下列句中具有使动用法的词语,并解释其义。
(1)太上不辱先。
辱:使……受辱。
(2)臣具以表闻。
闻:使……知道。
(3)百忧感其心。
感:使……感触。
(4)屈贾谊于长沙。
屈:使……受屈。
(5)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惊:使……震惊;泣:使……哭泣。
(6)拔剑而破之。
破:使……破。
(7)毕礼而归之。
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8)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承担。
练习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用法。
(1)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将要有兴造宫室一类的事情,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安:使……安宁。
)(2)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阙”“利”均为使动用法。
)(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五人墓碑记》)译文:众人不能忍受,把他们打倒在地。
(仆:使……倒下。
)二、动词活用作名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的;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
动词活用作名词,则表示与那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2)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课件:专题三 不虚美 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 第8课 李将军
(5)居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_过__了__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____驻__守__,__镇_ 守 顷之,家居数岁:_闲__居__ 臣愿居前,先死单于:_处__在__
3.虚词归纳
(1)竟
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_最__终___ 专以射为戏,竟死:_一__直__到__…__…__时__候____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_终__了__,__结__束___
(2)以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_凭__…__…__的__身__份____ 今如此以百骑走:_率__领___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_认__为___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_来___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_用___ 广以卫尉为将军:_凭___ 以故得脱:_因__为__
(3)乃
良久乃许之:_才___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_却___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_是___
提示 对比手法。把 左宗棠和李广作对比, 从而引出对人生命运 的探讨。
有这些才学的读书人少之又少。因此,无论是左
宗棠,还是他的主人,都称呼他为“赛诸葛”。就
李将军列传
遇匈奴,智归大 军 被生擒,逃回被 贬 被羞辱,杀霸陵 尉 遇猛虎,勇猛射 杀 迷失路,引刀自
桃李不 言下自 成蹊
2.初读感知 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 漓,悲咽可涕。”(《史记钞》)如何理解茅坤所说的“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 漓,悲咽可涕”?
答案
要点突破
2.一词多义
(1)从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_参__加___ 尝从行:_跟__随___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_使__…__…__跟__随__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_接__应___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_堂__房__亲__属___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专题三 不虚美 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 第7课 高祖本纪 Word版含答案推荐
第7课高祖本纪1.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祖常繇.咸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四月,兵罢戏.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召诸县父老豪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诸吏人皆案.堵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债”,债务(2)同“徭”,服役(3)“坐”同“座”,座位;“诎”同“屈”,理亏,这里有不安的意思(4)“卤”同“掳”,抢;“憙”同“喜”,高兴;“解”同“懈”,懈怠(5)“内”同“纳”,接纳;“距”同“拒”,抵抗(6)同“佯”,假意(7)同“麾”,指挥军队的旗帜(8)同“向”,趋向(9)同“杰”,才智出众的人(10)同“安”,不迁动,不变更2.一词多义(1)息⎩⎪⎨⎪⎧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喟然太息曰:臣有息女:九年而水不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徇⎩⎪⎨⎪⎧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 (3)属⎩⎪⎨⎪⎧ 诸将黥布皆属:乃以秦王属吏: (4)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沛公引兵西: (5)辄⎩⎪⎨⎪⎧ 去辄烧绝栈道: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6)解⎩⎪⎨⎪⎧ 秦军解,因大破之: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项羽解而东归:(7)摄⎩⎪⎨⎪⎧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摄行天子之政:(8)守⎩⎪⎨⎪⎧ 鲁为楚坚守不下: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臣等以死守之:(9)相⎩⎪⎨⎪⎧吕公者,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其在卫者,相中山: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答案 (1)休息/叹息/生/停止/大风(一说止息)/气息 (2)示众/夺取,攻占 (3)归属/交付,委托 (4)召请/带领 (5)就/往往 (6)同“懈”,懈怠/解脱,逃脱/解散 (7)提起/代理 (8)防守,保卫/把持,把守/坚持(自己的意见)(9)给人看相/相貌/做国相/察看,考察 3.虚词归纳(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因与俱攻秦军:因张良遂略韩地辕:(3)以⎩⎪⎨⎪⎧ 乃以秦王属吏:二世使使者斩以徇: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啖以利:始大人常以臣无赖:(4)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不然,籍何以生此:喟然太息曰:沛公然其计:答案 (1)就/如果 (2)趁机/于是/凭借,依靠 (3)把/而(表顺承)/由于/用/以为,认为 (4)然而/这样/……的样子/认为……对4.古今异义词(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有大度,不事家人..①生产作业..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古义: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
不虚美,不隐恶——说说《史记》的史家传统
事实 的本来面貌 , 不能 随从流俗和 习惯 , 不做任何 曲笔或漏 略。 司马迁在 《 史 记》 中, 完全秉持这一 史家 的优 良传统 , 通 过捕捉人物 事件的典 型性 , 冷静客观 地刻 画世 间人物 的百态万象 , 全方位地展现社会生 活 , 反 映历史 的真实本质 。 由此可见 , 我们学 习研读本专题 , 需要重点掌握 以下 内容 : 司马迁在记录历史 的过程 中, 能始终如一地 坚持 “ 不虚 美 , 不隐恶” 的“ 实录 ” 精神 , 非常难
融液 , 情 事之悲愤 , 则又千年 以来 , 所绝无者 ” 。《 史记 》 是“ 实 录” , 它能按 照历史的本来面 目记述 , 又能抓 住人物特点 , 把人物放在历史事件 中加 以生动 的描摹 , 通过一个个形象鲜 明 、 各具特点 、 栩 栩如生的人物去反映活生生 的历史 , 使读者如 闻其声 , 如见其人 , 如历其事 。因此 , 在本专题 文本 研读中, 我们 要揣摩 司马迁是如 何运用对 比、 互现法 去描写人物 , 如何用 各种细节 刻画人物把一 个个人 物写活的 , 如何 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等等 。
四、积 累相 关的文 言知识 , 熟悉 并掌握倒 装句 中的定语后置 和状语后置 。 学 习文言文 , 必须得 了解古代 汉语与 现代汉语 的区别 , 掌握 古代汉语特 殊句式 的一 般规律 。
结合本 专题 , 我们得熟 悉并掌握倒装句 中的定语后置 和状语后置 。 文言文 中所谓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语序顺序 而言的 , 文言文 中倒装 句有下面 四种情况 : 主谓倒 装 、 宾语 前置 、 定语后置 、 介宾 短语 后置 ( 也 叫状语 后置 ) 。本专题我们 主要 学习定语后置 、
苏教版教材文言基础知识整理(综合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一)实词部分必修一1、学不可以已.:停止2、木直中.绳:合于3、博学..乎己:广博的学习,参:检验。
省:反省,省察。
..而日参省4、而绝.江河:横渡5、君子生.非异也,“性”:天赋,资质。
6、风雨兴焉.:从这里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8、是故无.贵无贱无论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宾前10、爱其.子自己11士大夫之族.类12、君子不齿..不屑一提13、郯子之徒..这些人14、作《师说》以贻.之。
赠送15、纵.一苇之所如.任凭,往1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凭”凭空17、渺渺兮于怀(句式)主谓倒置1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19、正襟危.坐端正20、而今安在哉(句式)宾前21、而天地曾不能一瞬..一眨眼22、则施施..而行缓慢行走23、到则披.草而坐拨开24、梦亦同趣.“趋”,往,赴25、缘.染溪,沿着26、游于是..乎始从此27、外与天际.交会28、故为之文以志.记必修二1、非兵.不利兵:兵器2、子孙视.之不甚惜视:对待3、较秦之所得其实..百倍其实:它实际上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保全5、思厥.先祖父..厥:其祖父:祖辈父辈6、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7、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判:分清8、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亲近9、可谓智力..孤危智力:智谋力量10、此言得.之得:适宜得当11、暴.霜露,斩荆棘暴:暴露“冒着”12、洎.牧以谗诛洎:等到13、始速..祸焉始:才速:招致1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再:两次却,使……退却。
15、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天数命运16、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跟随旧事旧例17、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将要18、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坚持到底。
1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名词活用作动词,礼遇,以礼相待。
20、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向:先前使:假使21、率.赂秦耶率:全都22、诚.不得已诚:确实实在23、举.以予人举:全部24、固.不在战矣固:本来25、各抱.地势抱:适合,随着。
高中语文专题三不虚美不隐恶_《史记》的史家传统第8课李将军列传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传统 第8课
李将军列传
内容索引
先读先知——文本助 读 品读研讨—— 文本 核心 后读厚积——文本拓 展
先读先知——文本助读
语言积累
1.通假字 (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_______________ 同“常”,经常 (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_______________ 同“阵”,布阵 (3)军亡导,或失道:________________ 同“惑”,迷惑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________________ 同“漠”,沙漠 (5)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恂恂”,诚恳的样子 (6)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________________ 同“幕”,幕府
2.一词多义
参加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______
尝从行:跟随 ______ (1) 从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___________ 使…… 跟随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______ 接应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__________ 堂房亲属 在某时 如令子当高帝时: _______ (2) 当 判决 吏当广所失亡多: ______ 今乃一得当单于: ______ 面对
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是必射雕者也: ________ 判断句 (2)广即请霸陵尉与俱: ________ 省略句 (3)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________ 被动句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译 文 : 那些匈奴兵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来表示不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能使他们更坚信我们是诱敌的骑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士大夫们的信任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文档:专题三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第课李将军列传含
第8课 李将军列传1.通假字(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军亡导,或.失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常”,经常 (2)同“阵”,布阵 (3)同“惑”,迷惑 (4)同“漠”,沙漠(5)同“恂恂”,诚恳的样子 (6)同“幕”,幕府2.一词多义(1)从⎩⎪⎨⎪⎧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尝从.行: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 (2)当⎩⎪⎨⎪⎧ 如令子当.高帝时: 吏当.广所失亡多: 今乃一得当.单于:(3)即⎩⎪⎨⎪⎧ 广即.请霸陵尉与俱: 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即.有急,奈何: 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4)谕⎩⎪⎨⎪⎧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因以文谕.项羽: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5)居⎩⎪⎨⎪⎧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顷之,家居.数岁: 臣愿居.前,先死单于:答案 (1)参加/跟随/使……跟随/接应/堂房亲属 (2)在某时/判决/面对 (3)立即,随即/就/假使,如果/登上 (4)告晓,告示/明告/比喻 (5)过了/驻守,镇守/闲居/处在3.虚词归纳(1)竟⎩⎪⎨⎪⎧ 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专以射为戏,竟.死: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2)以⎩⎪⎨⎪⎧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今如此以.百骑走: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 广以.卫尉为将军: 以.故得脱:(3)乃⎩⎪⎨⎪⎧ 良久乃.许之: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答案 (1)最终/一直到……时候/终了,结束 (2)凭……的身份/率领/认为/来/用/凭/因为(3)才/却/是4.古今异义词(1)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古义:学习的人。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主题单元设计-苏教版
……
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 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她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期待使她们的心中时刻升腾着爱的灵焰,情的灵光。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播撒 爱的种子、培育爱的心灵的过程中,追求着未来的事业,成就着辉煌的人生。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更不缺少语文,而是缺少我们发现语文的眼睛,善于发问的心。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更有 趣、更广阔、更丰富的语文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不是天才,但我愿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就让所有的困苦艰难一起来吧,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 苦寒来! 无论你做什么事,一开始时不要被唱反调的人把信心击溃。请记住,信心是希望的膏油!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揣摩文本用对比描写人物、用细节刻画人物、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等文学艺术特色,学习写 作特点。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互见法”的内涵和作用。 2、从课文中找出用对比、细节、个性化语言描述刘邦、李广之处,体会这些 方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史记》开创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最可宝贵的传统。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了解《史记》对历史的记述和总结,从中获得初步的史学修养。 .培养恪尽职守的习惯,明白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
对应课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 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三专题《高祖本纪》Word版含答案
《高祖本纪》教案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三专题“不虚美、不隐恶”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史记》的史家“贵乎真”的传统。
仍属于比较难懂的篇目,选文较长,没有译文。
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
本文的教学宜了解有关常识,通晓大意,基本理解内容,能够有所思考探讨。
以指导阅读的方式来处理选修教材。
在理解疏通时,对于那些浅易的文本,可以用全文总结的方法,一下子全部提取出来处理;对于连教师看一两遍尚不能全部理解的文本,本人的做法就是一段一段来“清障”,这样的课虽然不好看,但实用。
这篇课文的处理,先指出要积累的词句,让学生理通意思,再整体理解翻译,最后在全文理通的情况下做问题探讨。
专题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史记》“贵乎真”的史家传统。
4、了解刘邦,并探讨刘邦的个性及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时设置:4教时第1教时要点:了解有关内容,流畅朗读,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一、导入有人评论二十四史说“多不可信”,为什么?因为史是人写出来的,人是可以说假话的,正史是官方修订的,官方是要替当朝统治者粉饰的;再有我们一般人最容易以结果看人事,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名人、伟人、成功者,看到的就是优点,常人、小人、失败者,看到的多是缺点。
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是,就《史记》而言,我们从那篇《太史公自序》里就知道,《史记》的写作是司马迁的一种独立行为,我们再来看看司马迁笔下的汉最高权位者和最高享誉者刘邦,是个怎样的人?是否完美无缺的?今天我们学《高祖本纪》。
二、疏通1、2、3段1、朗读注意难认的字:媪陂晦冥须髯泗水狎侮贳酒酤雠折券弃责繇喟然2、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以下词句意思息大泽之陂——已而有身——隆准而龙颜——喜施——意豁如也——狎侮——贳酒——怪之——酒雠数倍——折券弃责——繇咸阳——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3、先和同学交流,等待老师提问(息,休息;陂,岸坡。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专题三 不虚美 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 第8课 李将军列传 Word版含答案推荐
第8课 李将军列传1.通假字(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军亡导,或.失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常”,经常 (2)同“阵”,布阵 (3)同“惑”,迷惑 (4)同“漠”,沙漠(5)同“恂恂”,诚恳的样子 (6)同“幕”,幕府2.一词多义(1)从⎩⎪⎨⎪⎧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尝从行: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2)当⎩⎪⎨⎪⎧ 如令子当高帝时:吏当广所失亡多:今乃一得当单于:(3)即⎩⎪⎨⎪⎧ 广即请霸陵尉与俱: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即有急,奈何: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4)谕⎩⎪⎨⎪⎧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因以文谕项羽: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5)居⎩⎪⎨⎪⎧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顷之,家居数岁:臣愿居前,先死单于:答案 (1)参加/跟随/使……跟随/接应/堂房亲属 (2)在某时/判决/面对 (3)立即,随即/就/假使,如果/登上 (4)告晓,告示/明告/比喻 (5)过了/驻守,镇守/闲居/处在3.虚词归纳(1)竟⎩⎪⎨⎪⎧ 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专以射为戏,竟死: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2)以⎩⎪⎨⎪⎧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今皆解鞍以示不走: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广以卫尉为将军:以故得脱: (3)乃⎩⎪⎨⎪⎧ 良久乃许之: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答案 (1)最终/一直到……时候/终了,结束 (2)凭……的身份/率领/认为/来/用/凭/因为(3)才/却/是4.古今异义词(1)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学习的人。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专题三 第8课 李将军列传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那些匈奴兵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来表示不逃,这就能使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们更坚信我们是诱敌的骑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士大夫们的信任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
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 年。”此处化用杜诗。 【赏析】 作者写此词正值他被谗罢居上饶之时。小序中作者说自己“夜读《李广 传》,不能寐”,因此就引用有关李广的典故写了这首词,寄给约他同居山间的友人。
化险为夷,安全回营 兵败被俘,机智逃脱,回 来免死
力战 ② 雁门出击战
从卫青击 匈奴一战
③ 迷路受责,愤极自杀
Ⅱ深读
任务驱动,深度学习
微任务活动一 认识李广形象特点及其悲剧原因 1.在司马迁笔下,李广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 李广在司马迁笔下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的形象。在他 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1)智勇双全、勇敢机智、胆识过人、精于骑射、武艺超群。 (2)身先士卒、体恤下属、治军简易、宽缓不苛,能与士卒同甘共苦。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是指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一般作主语或宾语,用来
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事。例如“ 将军身披坚执锐” , “坚 ”和“锐 ” 是形
容词作宾语,意思是“坚韧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不虚美 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
教学目的: 1.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 2.了解作者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手法。 3.熟知《史记》首创的“互见法”。 4.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史记》的文章,以历史人物为中心,把 有关的历史事件巧妙地融入人物传记中,以 此反映历史的进程和演变。司马迁在创作过 程中忠于历史史实,既不溢美,也不苛求, 同时又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他的旷世悲愤。
《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 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 验。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 说戏剧的取材对象。司马迁衡量历史人物的 地位,依据的是他们的实际成就,而不是获 得何种名位。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引刘向、扬 雄之言,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 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不虚美, 不隐恶”不仅要求史家作史要有根有据,全 面系统地直书史事,而且要求史家具有求是 存真的高尚史德。“不虚美,不隐恶”,就 是记述态度严谨,反映事实准确,不仅善恶 必书,而且恰如其分,对“善”不虚夸,对 “恶”不隐讳
本单元通过高祖本纪李将军列传等作品来了解史记人物并以高祖本纪李将军列传为主体探讨史记是如何来刻画这些人物的引领学生结合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进行拓展研究进一步了解司马迁人生经历进而理解司马迁在这些人物身上所倾注的情感最后完成关于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的议论文写作
不虚美 不隐恶 ——《史记》的史家传统
表现二:对陈涉的描写,不因为他出身 低微而贬低他,将他列入世家,因为在秦王 朝的严密统治下他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 功。
表现三:对汉武帝的描写,一面肯定其
“外攘夷狄,内修法度”的历史功迹,一面
也在《平淮书》里揭露他晚年由于穷兵黩武、
奢侈浪费、财政困难而加紧搜刮人民的情况,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
第二部分:建功立业
第一阶段:起兵入关
礼贤纳士
1、对于阻止刘邦入秦宫休息,原文只有“樊哙、张 良谏”,而《史记·留侯世家》中有大段文字记载,
这是什么述史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互见法,“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将一人事迹,一件史事,分散 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互补。互见法详此略彼,叙述史事条理分明,避
节节取胜 入关约法
明确:第一破,用张良计,派说客利诱; 第二破,巧设疑兵,施仁爱,收买人心; 第三破,乘胜追击,取得完胜。善于用人 用计,收买人心是刘邦在交战中节节取胜 的根本原因。
刘邦:“破之”“大破之”
知人善用
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 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
武关。
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 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
具体措施:
f.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军)
g.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意动,以……为苦)
h.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使动,使……称王) (名词作动
词,称王)
i.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动词作名词,规约)
j.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使动,使……破费)
(3)古今异义词:
a.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古:指责别人的过失 今:说人坏
b.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喜”)(“懈”)
c.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安堵”,不迁动,不变
更)
(2)词类活用:
a.沛公引兵西
(名词作动词,向西进军)
b.西过高阳
(名词作状语,向西)
c.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名词作状语,向北)
d.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 (使动,
使……投降)
e.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名词作动词,乘着白车,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文档:专题三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第课高祖本纪含答
第7课高祖本纪1.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祖常繇.咸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四月,兵罢戏.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召诸县父老豪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诸吏人皆案.堵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债”,债务(2)同“徭”,服役(3)“坐”同“座”,座位;“诎”同“屈”,理亏,这里有不安的意思(4)“卤”同“掳”,抢;“憙”同“喜”,高兴;“解”同“懈”,懈怠(5)“内”同“纳”,接纳;“距”同“拒”,抵抗(6)同“佯”,假意(7)同“麾”,指挥军队的旗帜(8)同“向”,趋向(9)同“杰”,才智出众的人(10)同“安”,不迁动,不变更2.一词多义(1)息⎩⎪⎨⎪⎧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喟然太息.曰:臣有息.女:九年而水不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徇⎩⎪⎨⎪⎧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3)属⎩⎪⎨⎪⎧诸将黥布皆属.:乃以秦王属.吏:(4)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沛公引.兵西:(5)辄⎩⎪⎨⎪⎧去辄.烧绝栈道: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6)解⎩⎪⎨⎪⎧秦军解.,因大破之: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项羽解.而东归:(7)摄⎩⎪⎨⎪⎧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摄.行天子之政:(8)守⎩⎪⎨⎪⎧鲁为楚坚守.不下: 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 臣等以死守.之:(9)相⎩⎪⎨⎪⎧吕公者,好相.人: 相.人多矣,无如季相: 其在卫者,相.中山: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答案 (1)休息/叹息/生/停止/大风(一说止息)/气息 (2)示众/夺取,攻占 (3)归属/交付,委托 (4)召请/带领 (5)就/往往 (6)同“懈”,懈怠/解脱,逃脱/解散 (7)提起/代理 (8)防守,保卫/把持,把守/坚持(自己的意见) (9)给人看相/相貌/做国相/察看,考察3.虚词归纳(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 因.与俱攻秦军: 因.张良遂略韩地辕:(3)以⎩⎪⎨⎪⎧ 乃以.秦王属吏: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啖以.利: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4)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 不然.,籍何以生此: 喟然.太息曰: 沛公然.其计:答案 (1)就/如果 (2)趁机/于是/凭借,依靠 (3)把/而(表顺承)/由于/用/以为,认为(4)然而/这样/……的样子/认为……对4.古今异义词(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有大度,不事家人..①生产作业..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古义: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
第二部分:建功立业
第一阶段:起兵入关
礼贤纳士 “破之”“因大破之”“遂破之”,你能 悟出刘邦节节取胜的原因吗?
节节取胜 第一破,用张良计,派说客利诱;
第二破,巧设疑兵,施仁爱,收买人 心; 第三破,乘胜追击,取得完胜。 善于用人用计,收买人心是刘邦在交 入关约法 战中节节取胜的根本原因。
1、对于阻止刘邦入秦宫休息,原文只有“樊哙、 张良谏”,而《史记· 留侯世家》中有大段文字 记载,这是什么述史方法?有什么作用?
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经过此地的各路将领很多,我看沛公是个德 行高尚忠厚的人原因,就是要替父老们
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
第二部分:建功立业
第一阶段:起兵入关
礼贤纳士
节节取胜
入关约法
郦食其家境贫寒,但嗜酒如命,人称高阳酒徒。他喜读书, 性豁达,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对残暴的秦王朝非常痛恨,对 奋起抗秦的陈胜、项梁寄予很大希望,但郦食其发现这些人心 胸狭窄,不足为交,因此一直隐居未出。 当刘邦攻打陈留时,郦食其得知刘邦抱负大,胸襟宽,智 谋广,喜结交,就前去投奔他。谁知刘邦虽喜结交,但却看不 起读书人,以往有些儒生戴着帽子来见他,他就把人家的帽子 摘下当便壶用。郦食其见到刘邦,便拿话来激他。郦食其说, “你是打算帮助暴秦攻打诸侯呢,还是打算率领诸侯攻打暴 秦?”刘邦一听大怒,“你这个书呆子,真是岂有此理!全国 百姓不堪忍受暴秦的残酷统治,早就想推翻它,你怎么敢胡说 我想帮助暴秦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既然你想推翻暴秦, 夺取天下,就不应该这样对待长者和有学问的人。”刘邦一听 这话,赶紧起身让座,并虚心向郦食其请教。 郦食其首先献计招降陈留县令,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了陈留, 后又屡献计策,为刘邦一统天下做出了贡献。但可惜的是,郦 食其在领刘邦之命与齐国和平谈判成功后,因与大将韩信关系 处理不当,韩信率军攻打齐国,郦食其被齐国王烹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词、形容词活用动词的活用古汉语中,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类,一是活用作使动用法,一是活用作名词。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它分两种:1.多数情况下,不及物动词表示使动。
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一旦带了宾语,就有可能是使动用法。
如:(1)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鸿门宴》)(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季氏将伐颛臾》)2.及物动词表示使动。
及物动词本来就可以带宾语,它的一般用法和使动用法从句型上看不出区别,只能从上下文意中去体察。
如:(1)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相斗)(《过秦论》)(2)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
(使……跟从)(《高祖本纪》)练习一指出下列句中具有使动用法的词语,并解释其义。
(1)太上不辱先。
辱:使……受辱。
(2)臣具以表闻。
闻:使……知道。
(3)百忧感其心。
感:使……感触。
(4)屈贾谊于长沙。
屈:使……受屈。
(5)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惊:使……震惊;泣:使……哭泣。
(6)拔剑而破之。
破:使……破。
(7)毕礼而归之。
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8)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承担。
练习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用法。
(1)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将要有兴造宫室一类的事情,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安:使……安宁。
)(2)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阙”“利”均为使动用法。
)(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五人墓碑记》)译文:众人不能忍受,把他们打倒在地。
(仆:使……倒下。
)二、动词活用作名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的;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
动词活用作名词,则表示与那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2)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阿..,韩、魏之经营房宫赋》)例(1)“生”“死”原是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现在活用作名词,用来表示与动作行为相关的人,“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例(2)“收藏”“经营”原为动词,现作名词,表示“收藏、经营的金玉珠宝等物”。
动词既然活用作名词,也就具备名词的功能,可以作主语、宾语等,或受“其”“之”的修饰;反之,若动词处在了主语、宾语、定语的位置,或前面有了代词“其”“之”,那么,它就活用了。
如:(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屈原列传》)(4)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练习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名词的动词,并解释其义。
(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秋水》)闻(后一字):见闻(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至:到达的人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相对复杂些,主要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活用为名词三类。
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形容词用作使动,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如:(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使……稳固)(《谏太宗十思疏》)(2)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使……坚定)(《李将军列传》)练习四指出下列句中具有使动用法的形容词,并解释其义。
(1)万事劳其形。
(《秋声赋》)劳:使……劳累。
(2)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安:使……安定。
(3)(禹)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夏本纪》)劳:使……劳累;焦:使……焦急。
(4)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夏本纪》)薄:使……单薄。
(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赤壁赋》)正:使……端正。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意动用法,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形容词活用作意动,是它在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如:(1)而耻.学于师。
(认为……羞耻)(《师说》)(2)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把……看作羞耻)(《廉颇蔺相如列传》)(3)渔人甚异.之。
(认为……奇怪)(《桃花源记》)练习五指出下列句中具有意动用法的形容词,并解释其义。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秋水》)少:以……为少;轻:以……为轻。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孟子·尽心上》)小:认为……小。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美:认为……美。
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是指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一般作主语或宾语,用来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事。
如:(1)屈平疾……邪曲..之不容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邪恶之人,端方..之害公也,方正正直之人)(《屈原列传》)(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叶,红花)(李清照《如梦令》)练习六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并解释其义。
(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师说》)圣(前一字):圣人;愚(前一字):愚人。
(3)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五人墓碑记》)远近:远近的地方。
(4)越国以鄙远。
(《烛之武退秦师》)远:远方之地。
(5)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
(《高祖本纪》)贤、能:贤能之人。
综合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都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或形容词的活用,请指出它们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2)舞.幽壑之潜蛟(《赤壁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3)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形容词作动词,发白,变亮(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5)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形容词作动词,交好(6)猥以微贱..(《陈情表》):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形容词作动词,远离(8)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9)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10)窜.梁鸿于海曲(《滕王阁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窜(11)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形容词作名词,俊杰人物(12)流俗之所轻.也(《报任安书》):形容词作动词,轻视,看不起(13)太上不辱.先(《报任安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14)宏.兹九德(《谏太宗十思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大(15)亦以明.死生之大(《五人墓碑记》):形容词作动词,表明(16)不耻.相师(《师说》):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17)群贤.毕至(《兰亭集序》):形容词作名词,贤士(18)所以游.目骋.怀(《兰亭集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游;使……驰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卜式传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选自《汉书》,有删改)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使者以闻.:使……知道(2)布.衣草履而牧羊:穿着布衣(3)岁余,羊肥息.:繁殖(4)上过其羊所,善.之:认为……好参考译文卜式,是河南人。
以耕种畜牧为业。
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
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
”使者说:“家里难道有冤家仇人,想讲出来吗?”卜式说:“臣生来与人无争,有贫穷的乡人我就借钱给他,为人不善的我就教他做好事,去到哪里,人们都顺从我,我有何冤事啊?”使者说:“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把钱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
”使者报告了朝廷。
丞相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希望陛下不要允许。
”于是,皇帝没有接受卜式的请求。
卜式回家,又到田里牧羊了。
一年多后,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开支很大,国库空虚,贫民大迁徙,所有费用都靠朝廷补给,朝廷没法完全供给。
卜式又拿出了二十万给河南太守,用来发给迁徙的民众。
河南上报富人救济贫民的名单,皇帝认出了卜式的名字,说:“这是以前希望捐出一半家产帮助边疆的人。
”皇帝于是把卜式尊为长者,召见卜式,任命他为中郎。
起初,卜式不愿意做官,皇帝说:“我有羊在上林苑里,想让先生去牧养它们。
”卜式做了郎官后,穿着布衣草鞋去牧羊。
一年多后,羊肥壮又繁殖很多。
皇帝探访他牧羊的地方,对这很满意。
卜式说:“不仅仅是羊,治理人民也是这样。
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他损害群体。
”皇帝对他的话很惊奇,让他管理人民,有政治声誉。
皇帝认为卜式朴实忠厚,任命他为齐国的相。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