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术后肠内营养应用效果研究
肠内营养途径对重症颅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
肠内营养途径对重症颅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重症颅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患者往往处于昏迷或意识障碍状态,身体机能受到极大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而肠内营养途径因其独特的优势在这类患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重症颅脑出血患者的营养需求特点重症颅脑出血患者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率显著增高,能量消耗大幅增加。
同时,蛋白质分解加速,氮丢失增多,容易出现负氮平衡。
此外,患者还可能存在水电解质紊乱、血糖波动等问题。
因此,为了满足身体的代谢需求,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合理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二、肠内营养的优势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状态,能够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防止肠道菌群移位,减少感染的发生。
其次,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分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再者,肠内营养的操作相对简便,费用较低,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少。
三、常见的肠内营养途径1、鼻胃管鼻胃管是最常用的肠内营养途径之一。
它通过鼻腔插入胃内,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短期(一般不超过 4 周)营养支持的患者。
但对于存在胃排空障碍、反流和误吸风险较高的患者,可能不太适用。
2、鼻肠管鼻肠管通过鼻腔插入空肠,能够减少胃潴留和反流的发生,降低误吸的风险。
适用于胃动力障碍、重症胰腺炎等患者,但置管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在 X 线或内镜引导下进行。
3、胃造瘘胃造瘘是通过手术在胃壁上建立一个通道,将营养管直接置入胃内。
适用于长期(超过 4 周)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但其创伤相对较大,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
4、空肠造瘘空肠造瘘通过手术将营养管置入空肠,能够更好地避免反流和误吸,但手术创伤较大,通常在患者病情稳定且预计需要长期营养支持时选择。
四、肠内营养的实施在开始肠内营养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意识状态、胃肠道功能等。
同时,要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胃肠道耐受情况调整营养配方和输注速度。
颅脑外伤术后肠内营养应用效果研究论文
颅脑外伤术后肠内营养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20例)行肠外营养;观察组(20例)行肠内营养。
治疗一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体重、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体重(bw)、血清总蛋白(tp)和血清白蛋白(alb)在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严格卧床休息,使用脱水药甘露醇防治脑水肿,应用抗感染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营养脑细胞的药物,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手术。
对照组在伤后12h以内即行肠外营养,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入全营养混合液。
观察组在患者情况稳定、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纠正以后于损伤发生后24h内行肠内营养,患者取仰卧位,缓慢从患者一侧鼻孔将胃管插入,遇有阻力时,将患者舌头拉出把胃管插入;若患者牙关紧闭,可先用开口器助其开口,再把舌头拉出,然后将胃管插入。
病人的能量消耗根据calcmee公式计算:%ree=152—13(gcs)+0.4(hr)+7(dsi),hr是心率;dsi是受伤后天数,注入营养液前抽吸胃液小于100ml才可实施,每3h一次,每次50ml,每分钟10滴,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适当调整用量和滴速[2]。
治疗期间出现腹泻、出血等并发症,应停止滴注并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支持1周和营养支持前的体重(bw)、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4.0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
数据统一以(±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检验标准设置为0.05,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重型颅脑外伤后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增大,肌蛋白大量分解,机体会出现负氨平衡,此时机体ee为正常的120%~170%,并受体温、gcs、药物、感染等因素的影响[3]。
肠内营养支持在脑外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21年第19卷 第5期 •临床医学・51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 20083886)。
在为比较组 产妇完成胎儿肩部的娩出后,开始为其静脉滴注20 U 的缩宫 素〔生产厂家:辉凌制药(中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 药准字H 20093500〕。
完成滴注后,为产妇按摩子宫,然后 继续为其静脉滴注10 ~ 20 U 的缩宫素。
完成滴注后,密切 观察产妇的出血情况。
若其出血量未减少,应在15 min 后再 次为其静脉滴注10 ~ 20 U 的缩宫素,直至达到良好的止血 效果。
在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超过200 ml 时,采用子宫 肌壁注射或宫颈注射的方式为其注射250 pg 的卡前列素氨 丁三醇(生产厂家:美国法玛西亚普强制药公司;进口药品 注册证号:H20120388 )。
完成注射后,密切观察产妇的出血 情况。
若其出血量未减少,应在15 min 后再次为其注射250 pg 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直至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
1.3 观察指标1。
对比两组产妇用药后药物起效的时间、用药后2 h 及24 h 的阴道出血量。
2)对比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包括恶 心、腹泻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 数资料采用X ,检验。
P V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对比两组产妇用药后药物起效的时间、用药后2h 及 24h 的阴道出血量研究组产妇用药后药物起效的时间为(14.5±3.2)min, 其用药后2 h 及24 h 的阴道出血量分别为(156±19)mL 、 (250 ± 29 ) mL,比较组产妇用药后药物起效的时间为 (25.6±4.8)min,其用药后2 h 及24 h 的阴道出血量分别 为(257 ±48)mL 、( 324±61)mLo 与比较组产妇相比, 研究组产妇用药后药物起效的时间较短,其用药后2h 及 24 h 的阴道出血量均较少,P V0.05。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效果观察
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6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34例,研究组患者33例。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对比两组治疗后营养学指标及并发症率。
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营养学指标相比于对照组得以明显改善,数据差异较大(p<0.05);对照组并发症率明显高于研究组,数据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可显著改善营养学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营养学指标;重型颅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脑部疾病,具有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病情发展快等特点,病发后若不及时治疗会对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而经治疗后,仍有多数患者因护理不当导致治疗效果欠佳,为此,给予重型颅脑患者有效护理尤其重要。
据研究数据表明,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恢复,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1]。
本次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情况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6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34例,研究组患者33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均在21~65岁,平均年龄为(46.77±6.13)岁;研究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均为22~64岁,平均年龄为(46.31±6.25)岁。
全部患者中26例交通意外、22例重物砸伤、19例高处跌落。
重型颅脑损伤后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Ke r s s v r r no e e r lij r e t r ln ti o sa ttme wa ; ywo d e ee ca ic r b a n y; n e a u rt n; t r i ; y u i
me h t od
内压增加 。
2 肠 内营 养 的 时 间
2 o世 纪 7 O年 代 肠 内 营养 开 始 在 临 床 上 应 用 。 近 1 O年 来 , 人们 E益 认识 到 早 期 肠 道 喂 养 的 意 义 。早 期 肠 内营 养 的 重 要 性 l 不仅 仅 是停 留 在 营 养 本 身 , 重 要 的 意 义 在 于 严 重 应 激 后 尽 快 更 修 复 胃肠 脏 器 的 功 能 , 善 组 织 灌 注 , 低 多 脏 器 功 能 障 碍 的 发 改 降
中 图分 类号 : 4 3 6 R 7 .
文献标识码 : A
do : 0 3 6 /.sn 1 0 6 9 . 0 0 2 . 0 i 1 . 9 9ji .0 9 4 3 2 1 . 8 0 4 s
文 章 编 号 :0 9—6 9 ( 0 0 l A一2 4 —0 10 4 3 2 1 )O 59 4
严 重 颅 脑 损 伤 后 机 体 处 于 高 耗 能 、 分 解 代 谢 状 态 , 切 需 高 迫 要 热 量 的补 充 。早 期 肠 内 营 养 ( al ne a n tio , E 不 e r e tr l ur in E N) y t
日的 氮 摄 入 > 1 7g时 , 人 体 吸收 的 氮 会 多 于 8 5g 提 示 重 型 被 . ,
等 方 面进 行 了综 述 。
o d i v s f nea n tio o ainswi e eeca icrba ij— fa dt e trl ur infr t t t sv r rno ee rlnu i oe t p e h
肠内营养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有效性研究
肠内营养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有效性研究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后采取肠内营养治疗对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有效性。
方法:选择某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临床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治疗患者资料60例展开研究,以营养治疗方式为标准均分2组,30例/组。
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改善情况。
结果:经不同方式的营养干预后,观察组营养指标改善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
所有患者治疗后相关健康评分指标均改善,组间数据相比,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
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后采取肠内营养治疗对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情况有着较好的改善性作用,值得应用。
关键词: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治疗;重症颅脑损伤;胃肠功能紊乱据临床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颅脑外伤患者数量始终居高不下,患者主要是在外界暴力作用影响下而使颅脑组织受损。
重症颅脑损伤属于一种急重症,需要给与及时、有效的治疗以避免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胃肠功能紊乱情况,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动力明显减弱,继而对机体免疫力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及加强营养供应,避免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发生[1]。
文章针对重症颅脑损伤采取肠内营养治疗对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有效性展开研究,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某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临床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治疗患者资料60例展开研究,以营养治疗方式为标准均分2组,30例/组。
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26岁至69岁范围内,平均(41.2±0.8)岁。
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25岁至70岁,平均为(42.3±1.0)岁。
纳入指标:年龄满十八周岁、经诊断为重症颅脑受损、对本研究知情且为自愿参与。
排除指标:并发肝肾系统疾病者、并发恶性肿瘤疾病者、妊娠期妇女、存在长期营养不良情况者、临床研究资料不全及中途退出研究者。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43例中的应用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43例中的应用目的:观察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86例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
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外周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免疫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可以提高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外周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标签:重症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以老年患者居多,且该病病情重,变化快,多数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患者病发时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便持续下降,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干预措施则可发生继发感染、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1]。
老年患者的机能有所减退,在行颅脑手术后进行早期行营养支持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笔者对收治的43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平均年龄(62.1±6.3)岁。
对照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63.3±5.7)岁。
所有患者脑部出血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术后采用十二指肠置管,以小剂量开始留置饮食,48h之后采用全力营养液(批号:141207,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第1天以40~50ml/h的速度给予患者300ml,3d后加量至1000ml,并对患者胃内潴留的情况进行密切监测。
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李海 燕 ( 徐 州 市 中心 医院 ,江 苏省徐 州市 2 2 1 0 0 9 )
研 究 与报告 ・
摘要
背景:有效营养支持护理对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和预后很重要 。 目的:探讨肠 内营养在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护理效 果。 方法:将 8 6例重型颅脑损伤 患者 随机 分为 2组 ,研 究组 实施肠 内营养护理 , 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护 理,比较两组前 白蛋 白、总蛋 白、血 红蛋白水平 及生活 质量和患者家属满意度 。 结果与结论 :研究组 护理后的 白蛋 白、总蛋 白、血 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2 . 3 两组护理 满意度 比较
研究组4 3 例 中,非常满意2 4 例 ,满意 1 8
同意书 ,并 自 愿参 加此次研究 。 绍 韧群僳摊 患者入院后根据外伤史 、 颅脑C T 、哥斯拉哥 昏
迷评分 明确诊 断为重型颅脑损伤 ;均有肠 内营养和肠外 营养支 持适 应
例 ,不满意 1 例,护理满意度为9 8 %;对照组4 3 例中,非常满意1 6 例,
患者病情变化 。 定时帮助 患者翻身,预防压疮发生 , 对高危患者给予气
垫床预 防,遵照 医嘱完成药物干预和护理干预 。 研究组给予肠 内营养护 理,采用鼻空肠 置管 ,插管前给予 甲氧氯普胺 1 0 mg 肌注,后将鼻空肠 管插入 患者 胃中,再往 内送入约2 5 c m,并将外管固定于耳垂,复查X 射 线确 定插入 空肠 内。后通过 鼻空肠 管给 予营养 制剂 ,首次给予 约 5 0 0 mL ,无不 良后逐渐加量,根据 患者每天需要能量给予适量营养制
过不 同方法 和途径为患者提供营养 , 试验探 究肠 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
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研究进展
卫生与健康幸福生活指南 2019年第36期129幸福生活指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研究进展徐 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摘 要:重型颅脑外伤是因头部直接或间接受到暴力所导致的颅脑组织受损,而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全身代谢紊乱,使其免疫力明显降低,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为了促进病情康复,改善其营养状况,本文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研究展开综述。
首先阐述患者对护理的需求,其次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各方面护理进行了如下总结。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进展近年来,随着建筑以及交通领域的不断发展,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也在不断的增加,而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多伴有营养不良的现象,据相关研究指出,营养不良已经成为了影响其预后的一个独立的因素。
而近年来,对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其康复中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有学者指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其身体免疫力,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为此,本文将总结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进展[1]。
1、营养状况以及护理需求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能量消耗较大、基础代谢有所增高,再加上受到进食困难、代谢紊乱、脱水等各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而此时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充足的营养,就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从而导致病情的康复受到影响。
临床上为了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尽快的康复,现已提出采取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来为患者补充营养。
而在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期间,易发生多项护理风险,如:营养液的配比问题、导管问题(如堵塞),还有消化问题(如腹泻、腹胀)等。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需要对患者加强导管的护理、营养液的护理,同时还需要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积极的预防。
2、肠内应用支持护理的方法2.1 病情的观察在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当加强观察患者的病情:(1)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排便情况进行观察,对于患者排出的大便颜色以及性状进行观察判定;此外,还需抽取患者的胃液进行观察,看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等问题。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要点分析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要点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要点。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肠内营养及护理。
对患者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以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50例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及护理后,机体营养恢复48例,恢复率为96.0%;而并发症情况为2例腹泻,并发症发生率为4.0%。
而通过对2例腹泻患者进行对症护理后,其并发症情况显著改善。
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和护理应用之后,患者机体营养情况能够获得有效改善,且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因而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要点;应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危重急症,一般是由重物锐器打击或者车祸等外力因素导致的严重颅脑病变,其病情存在突变、多变、易变等特点,且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导致患者发生脑疝,严重情况下甚至还会造成患者死亡【1】。
而针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应用一定的肠内营养和适当护理干预,这样才能促使患者营养状况获得有效的改善,从而避免发生胃肠道出血或者溃疡症状。
同时通过肠内营养的应用和护理,还能确保机体各器官运转正常,并将机体分解代谢的水平降至最低【2】。
因此本文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要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28例,女22例,年龄为25-67岁,平均年龄为(44.123.18)岁。
1.2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肠内营养及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为:(1)基础措施。
在对患者应用肠内营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严格监护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同时对呼吸幅度、节律、频率等变化进行严密的监测,如有需要,可以采用呼吸机协助患者进行呼吸,并将患者口腔以及鼻腔中的分泌物及时清除。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率的作用。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计7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n=37)与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实验组(n=74),对比患者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率。
结果:实验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重型颅脑外伤;营养状况;并发症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普遍处于昏迷状态,难以正常进食,容易出现营养不良,且常伴随免疫功能的降低。
再加上患者机体处在高代谢的状态,在受创后胃肠道血液灌注不充分,容易引发胃肠道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对于该类患者,传统多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但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并不理想[1]。
近年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在临床中也已经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为验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价值,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计74例为对象,评价了该方案与传统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计74例。
纳入标准:(1)满足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2)手术治疗成功;(3)预期生存时间在21d以上;(4)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四肢等多发伤者;(2)合并原发性胃肠道疾病者;(3)肝肾功能不全者。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n=37)与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实验组(n=74)。
对照组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22~67(42.51±8.40)岁,包括开放性损伤22例,闭合性损伤15例。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效果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9年2月~2020年8月期间,从我院选取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展开研究分析,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升高,且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腹泻、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观察组显著较低,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重症颅脑损伤;并发症;营养状况颅脑损伤在临床上是一个多见的神经急重症,一般是因交通事故撞伤或高层建筑物坠伤等引起的,现阶段,其发病率持续高企,且致残率和死亡率相当高,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直接的影响。
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是由颅脑损伤所导致的“GCS(格拉斯哥昏迷分级)不大于8分”且“昏迷超过6h”,及病害的生理及病理都出现严重改变,其兼有胸腹部受伤,临床治疗有很大的难度,病害死亡率、伤残率等大大提升,是临床上一个最严重且难度最大的急重症类型。
通常情况下,重症颅脑损伤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障碍和营养不良,因此积极给予营养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本论文以2019年2月~2020年8月为研究时间区间,从中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0例展开研究,则分析讨论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9年2月~2020年8月期间,从我院选取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展开研究分析,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48-72小时开始肠内营养,对照组常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腹泻、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腹泻2例,占5%,应激性溃疡4例,占10%。
对照组出现腹泻10例占25%,应激性溃疡13例占32%。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不但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还能减少腹泻、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效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负氮平衡状态,常需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是神经外科昏迷病人临床综合治疗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之一,营养支持是否及时、合理,对于病人的恢复、苏醒,减少并发症及患者的康复极为重要。
对我院2008-2012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早期肠内营养,并以非早期肠内营养的同期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作为对照,发现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重型颅脑损伤80例,其中男60例,女20例。
18-76岁,平均47岁。
入院GCS评分2-8分,平均5分,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GCS评分、病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脱水、止血、预防感染、防治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根据病情需手术者及时手术。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肠内营养,根据病情于入院后48-72小时开始肠内营养,2小时/次,逐渐递增,5-6天达2000ml/24小时,肠内营养途径采用鼻饲,鼻饲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鼻饲前床头抬高30-45°,实施肠内营养时,将装有安素或能全力的瓶子插上输液滴管,连接鼻饲胃管,借重力滴入,匀浆饮食用50ml注射器经鼻胃管缓慢推入.鼻饲过程随时观察患者情况,每次鼻饲前回抽胃液,如果回抽量>100ml,暂停鼻饲,给予吗叮啉或普瑞博思等促消化道动力药物治疗。
探讨肠内营养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肠内营养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发表时间:2016-09-08T11:08:30.8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0期作者:杨桂平[导读]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颅内高压等,无法正常进食,因而早期给予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 226000)【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3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中心随机系统法将患者分为肠外组和肠内组。
肠外组给予肠外营养护理;肠内组则采用肠内营养护理。
评价:(1)护理满意率;(2)护理前后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机体免疫指标IgG、IgM、IgA;(3)胃肠道并发症率。
结果:(1)肠内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比肠外组高,P<0.05;(2)肠内组护理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IgG、IgM、IgA显著比肠外组好,P<0.05;(3)肠内组胃肠道并发症率显著比肠外组低,P<0.05。
结论:肠内营养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升其免疫力,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肠内营养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177-02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nteral nutrition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nteral 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Methods The subjects were 100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2016 to Januar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intestinal group and the intestin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central random system. Parenteral nutrition group was given parenteral nutrition; enteral nutrition was used in the group. Evaluation: (1)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2) nutrition indicators of serum total protein, serum albumin, hemoglobin and body immune index IgG, IgM, IgA; (3) the rate of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Results (1) enteral group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significantly than parenteral group, P < 0.05; (2) enteral group of nursing after the serum total protein, serum albumin, hemoglobin, IgG, IgM, IgA significantly than parenteral group of good, P < 0.05; (3) enteral group of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rate significantly than parentera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Enteral 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i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s exac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enhance their immunity,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t is worth promoting.【Key words】Enteral nutrition nursing; Severe brain injury patients;Application effect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颅内高压等,无法正常进食,因而早期给予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目的分析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根据1:1比例分组,观察组(n=50)行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支持加肠外营养干预,对照组(n=50)行家庭自制流质饮食加肠外营养干预,对比2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4d后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胃肠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GCS评分恢复情况高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标签:规范化肠内营养支持;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一般呈长期昏迷状态,患者失去吞咽功能,且患者自发病到发病后第14天,均处于高代谢期,因此对营养干预需求较大。
患者营养干预首选肠内营养(EN),但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EN一般不能达到60%目标量,所以早期采用肠内营养加补充性肠外营养。
早期对患者实施规范化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2月100例神经外科中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对比规范化肠内营养干预与使用家庭自制营养液进行肠内支持的效果,现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双盲法分组。
观察组(n=50)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41.06±3.47)岁。
对照组(n=50)男性25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42.98±3.62)岁。
所选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病情3~8分;术后昏迷时间均超过7天。
患者入院后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
且排除病例包括:①严重消化道病史及合并器质性病变者;②家属治疗依从性较差者;③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者。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ICU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100例患者在手术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于观察组我们进行早期肠内的支持性治疗、对照组进行肠外的影响性支持治疗。
同时针对所有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最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具体细化性的对比。
通过对比可了解到:观察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蛋白的整体含量要高很多,同时,入住ICU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是非常低的,存在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
为此,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在早起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这样才能够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患者康复,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标签:重型颅脑外伤;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重型颅脑损伤一般是由于受到外伤后,导致脑内神经受损,患者一般病情较为严重,康复期较长,预后较差[1-2]。
当人们受到严重的颅脑损伤的情况下,整体身体会处在一个高性能代谢的一种状态,譬如:身体有明显的负氮平衡、低蛋白血症、高糖血症等一系列的反应。
即便是在高代谢的情况下能够满足身体的基本能量需求,可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若无法对身体及时地提供充分的营养,那么身体内部储蓄的能量便会逐渐缩减直至消失,从而引起身体有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降低、伤口愈合速度迟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严重地还有可能诱发其他感染,从而致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死亡率、伤残率大大增高。
为此,在受到重型颅脑损伤之后积极地进行科学的营养支持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
大同市三医院外科ICU对收治的5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性医治,从而达到非常好的医治疗效。
通过对另外对照组的进行肠外营养治疗的50例患者的对比。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效果探讨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效果探讨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共90例,年龄介于(23~50)岁,平均年龄(34.33±12.14)岁。
应用随机数表法对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则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
治疗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及肠外营养,待肛门排气后进流食等。
观察组在治疗24 h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
分别在患者入院当天和治疗后1周于清晨空腹时采集患者肘部静脉血,比较血清中血清生化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血红蛋白等含量。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进行基线采集,在ALB(g/L)、PA(mg/L)、FER(g/L)、Hb(g/L)等指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则认为患者个体间差异可以忽略,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入院后,在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及营养方案治疗后7天,观察组患者在ALB(g/L)、PA(mg/L)、FER(g/L)、Hb(g/L)等指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后24 h施行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营养状况,临床效果比传统的营养方案效果明显有所改善。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126-02前言重度颅脑损伤占创伤总数的20%左右[1],仅仅位于四肢损伤之下,但其致死致残率却高居首位。
主要包括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及颅内大型肿瘤等,由于脑、脑干受损而长时间昏迷,因而在发病(或受到创伤)后1h之内的死亡率达到总患者的50%[2],而治疗后由于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负氮平衡状态,导致治疗后机体营养状态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肠内外营养支持疗效比较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肠内外营养支持疗效比较
唐伟红 潘 美珍 陈聿 华 韩 东华
【 摘要 】 目 的 观察早期肠内外 联合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术 后患者的影响。 方法 重型颅脑 损伤术 后患者8 9 例随机分为2 组, 观察组
肠 内外联合营养支持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减少并发症 , 提 高生存率。
【 关键词 】 重型颅脑损伤 肠内 营养 肠外营养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P a r e n t e r a l N u t r i t i o n( P N)c o m b i n e d w i t h E n t e r a l n u t i r t i o n( E N)a n d T o t a l P a r e n t e r a l
( E N+ P N 4 5 c a r e s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T P N 4 4 c a s e s ). T h e l e v e l s o f t o t a l S e r u m P r o t e i n ,Al b u mi n ,He mo g l o b i n ,GL U we r e d e t e c t e d a n d t h e
Nu t r i t i o n (TP N)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s e v e r e c r a n i o c e r e b r a l t r a u ma . Me t ho d s Ei g ht y — ni n e pa t i e n t s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t o t wo g r o u p s i n r a n d o m:s t u d y g r o u p
脑损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 btat Obet e oepo e u co f ne uri p o poept ns n ttr a e rey f A src】 jc v T xl et n tno t a n tt ns pr t i rv ai t u i e f r ugr o i r hf i e r l i o u t om e ru t s
【 yw r 】 N ttn p o ;Bani u e ;P et a ntt n Ke o d uri a s p r ri jr s a nel uri i ol u t ni r r i o 脑损伤包括闭合性和开放性 脑损伤两 性硬膜下血 肿 2 3例 ,硬 膜外 血肿 1 3例 , 腹 痛、恶心 、呕吐、腹胀等症状 。如患者 种。患者 由于机体创伤后不能进 食易引起 脑血肿 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 、性别及所 不 能耐受 ,应及 时减 慢输注速度或停止输 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 ,并由此引发一 系列 患疾病方面具有均衡性 。 液 。营养 液 的温 度要 以 3 7℃左 右 为 宜。
Ene a u r in s p o a mp o e te c n i o fb an d a e at rt e a y P t n s w t r n d a e s o l ie tr n ti o u p r c l i r v h o dt n o r i a g e rp . ai t i b a a g h u d b gv n l t t l i m f h e h i m e e t r urt n s p o t rt a n . n e a n t i u p r a e e me t l io tf r
b an d ma e M eh d A r t p c ie a ay i wa a re u n 8 ain s w t r i a g r a e n o rh s i . T e ri a g . to s er e t n lss s c rid o to 0 p t t i b a n d ma e t td i u o p t o v e h e 1 a h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肠内营养的发展;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现状;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特别是对减轻外伤引起的应激性反应所导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预防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水、电解质紊乱,颅内感染等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EN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术后多采用经鼻胃管注入的方式完成肠内营养的给予。
sTBI患者早期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若不及时补充足够能量,会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通常sTBI后早期肠内营养是指伤后24~48小时内[1]。
随着人们对营养支持的不断深入了解,早期肠内营养(EEN)越来越受到重视,改变了以往认为颅脑损伤患者意识和吞咽障碍、胃肠延迟,进行肠内营养后容易造成误吸等观点[2]。
1、肠内营养的发展。
通过鼻胃导管提供营养物质的发展主要见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已得到广泛应用。
最早的肠内营养制剂是Nutramigen,1942年推入市场,用于治疗儿童肠道疾病。
对于化学配方的改进主要得益于20世纪50~60年代航天事业的发展。
该配方中化学成分明确,不含残渣,无需消化即能吸收,称为要素膳。
应用结果显示,正常人在6个月内仅靠该要素即可维持正常营养和生理状态。
随着近年来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逐步认识到胃肠道不单纯是消化吸收器官,同时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正因如此,较之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EN的优越性除体现在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更符生理、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外,更显示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外伤术后肠内营养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李功科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20例)行肠外营养;观察组(20例)行肠内营养。
治疗一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体重、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体重(BW)、血清总蛋白(TP)和血清白蛋白(Alb)在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颅脑外伤;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50-02
重度颅脑外伤初期会导致患者昏迷,不能自主进食,并且此时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比平时大大增加,而且脑组织几乎所有的消耗均来自葡萄糖,所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考虑到患者早期胃肠动力下降、消化道粘膜充血水肿、昏迷易引起误吸、反流等原因,颅脑外伤患者术后一般采用胃肠外营养。
但是,长时间的胃肠外营养不仅不能提供充分的营养,还会引起消化道溃疡出血等并发症[1]。
因此,只要患者病情尚可,应及早开始肠内营养,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胃肠道功能。
本文通过对我科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40例颅脑外伤患者分别行肠内外营养的对比研究,以探讨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重度颅脑外伤的患者均由急诊入院,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1岁到55岁,平均年龄36.5±7.3岁,哥斯拉昏迷评分(GCS):
6.24±1.4,其中脑挫裂伤8例,颅内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4例;观察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0岁到54岁,平均年龄35.5±
7.5岁,GCS:6.30±1.5,其中脑挫裂伤6例,颅内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3例。
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GCS《8分,入院时间均小于10h,无其他脏器复合伤,无糖尿病、甲亢等其他代谢性疾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型、哥斯拉昏迷评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严格卧床休息,使用脱水药甘露醇防治脑水肿,应用抗感染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营养脑细胞的药物,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手
术。
对照组在伤后12h以内即行肠外营养,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入全营养混合液。
观察组在患者情况稳定、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纠正以后于损伤发生后24h内行肠内营养,患者取仰卧位,缓慢从患者一侧鼻孔将胃管插入,遇有阻力时,将患者舌头拉出把胃管插入;若患者牙关紧闭,可先用开口器助其开口,再把舌头拉出,然后将胃管插入。
病人的能量消耗根据CALCMEE公式计算:%REE=152—13(GCS)+0.4(Hr)+7(DSI),Hr是心率;DSI是受伤后天数,注入营养液前抽吸胃液小于100ml才可实施,每3h一次,每次50ml,每分钟10滴,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适当调整用量和滴速[2]。
治疗期间出现腹泻、出血等并发症,应停止滴注并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支持1周和营养支持前的体重(BW)、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
数据统一以( ±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检验标准设置为0.05,P
3 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后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增大,肌蛋白大量分解,机体会出现负氨平衡,此时机体EE为正常的120%~170%,并受体温、GCS、药物、感染等因素的影响[3]。
如果不及时补充营养,会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伤口迁延不愈.容易导致肺部感染,从而使死亡率和伤残率增加。
长期以来,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脑损伤后病人胃动力降低,胃排空缓慢,因此难以实现肠内营养,故多采用肠外营养,但随着研究的进展,肠内营养的优点也愈来愈引起关注。
是否采用肠内营养主要取决于颅脑外伤患者的胃肠道结构和功能是否损伤,因为创伤引起的营养不良会促进炎症的发生,导致肠道内菌群易位,引起肠源性的感染,而肠外营养使胃肠道处于不活动的状态,缺乏食物对肠黏膜的有效刺激,减少了肠道分泌物对肠黏膜的营养作用,从而影响了肠道功能的恢复,大大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4]。
肠内营养则更符合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有助于肠道黏膜的完整,可以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肠外营养因为直接输入葡萄糖,会导致高血糖,增加呼吸负担,还必须配合脱水剂的使用以免摄入过多的水分,增加血容量,使颅内压升高。
但肠内营养也需注意预防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在日常护理中更要注意导管的安全,避免脱管、堵管和误吸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体重(BW)、血清总蛋白(TP)和血清白蛋白(Alb)在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营养在颅脑外伤治疗中有较好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琰.早期肠内营养对昏迷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7):53-54.
[2] 何丽艳,刘彩萍,刘丽华.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长期鼻饲营养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25):2313-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