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基本教程》勘误
普通物理学教程漆安慎 难度
普通物理学教程漆安慎难度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概述】在现代科学领域中,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人类的探索和理解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普通物理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教程之一,以其广泛的应用和实用性而闻名。
本文旨在对普通物理学教程的难度进行探讨和评估。
普通物理学教程是物理学学习的入门教材,也是大多数非物理学专业学生所需修习的课程。
通过研究普通物理学教程的难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物理学的挑战和困难,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物理学基础知识,包括物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科学方法论等内容。
接着,将会详细探讨普通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可以初步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
本文最后将对普通物理学教程的难度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对普通物理学教程的思考。
在评估教材的难度时,我们将会考虑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公式等因素。
同时,还将探讨学生在学习普通物理学时遇到的常见困惑和解决方法,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等问题。
通过本文的撰写和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普通物理学教程的难度,并为物理学教育的改进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无论是物理学专业的学生还是非物理学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普通物理学来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首先对本文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随后,我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了说明,确保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文章的整体组织。
正文部分主要由两个小节组成。
首先,我们会介绍一些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这包括一些与普通物理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这部分内容,读者可以了解到普通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为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从错题中成长学习物理的常见错误与纠正
从错题中成长学习物理的常见错误与纠正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对于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错题,这些错题如果能正确地进行纠正并从中吸取教训,便能够促进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理错误和正确的纠正方法。
第一类错误:计算错误在物理学习中,计算是不可避免的环节,然而,很多学生常常出现计算错误。
这些错误主要分为两大类:基础计算错误和公式应用错误。
基础计算错误是指在进行物理计算过程中,出现了基本数学操作的错误。
例如,错误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忘记了单位换算等。
为了纠正这类错误,我们需要在学习物理之前,先夯实数学基础,提高计算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多进行习题训练,重视基本计算的准确性,如此一来,可以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
公式应用错误是指在使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时,出现了公式的错误应用。
这类错误的产生通常是由于对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记忆错误。
为了克服这类错误,我们应该仔细学习物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
在解题时,可以先明确问题所涉及的物理量以及所需求解的物理量,然后再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从而正确地应用公式。
第二类错误:概念理解错误物理学习中,概念理解错误也是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问题。
这类错误主要包括对物理概念的模糊理解和混淆概念。
模糊理解是指学生对某些物理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
例如,对力的概念的理解不准确,将力与速度混淆等。
为了纠正这类错误,我们可以加强对物理概念的学习和理解,阅读相关物理教科书或参考资料,结合具体例子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此外,可以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混淆概念是指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物理概念时,将不同概念混淆在一起。
例如,将质量与重力混淆,将位移与距离混淆等。
为了纠正这类错误,我们应该在学习物理概念时,注重思维的分类整理,将不同的概念分开,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高中物理力学容易引起的错误认识与对策-2019年教育文档
高中物理力学容易引起的错误认识与对策一、高中物理力学的常见错误认识及成因分析1、基本概念的错误认识。
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之前,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对于自然科学中,学生在概念学习和找寻规律的物理意义一定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基础概念就可以与物理课本上的概念和规律相呼应,这是前概念对物理学习的积极作用。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高中物理力学是与学生的前概念存在冲突与矛盾的,那就很容易引起学生对物理力学知识的错误认识。
例如生活中的“重量”被物理中的“质量”代替,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在解答物理问题时,使用了生活中的重量代替了物理中的重力,这就造成了物理中的质量错误的取代了重力,在物理力学中需要避免的低级错误。
力是一个实际存在却又看不到的抽象概念,在物理学中使用大小、方向、作用点来表征的物理量,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很抽象,对抽象事物的认识有一定的缺陷,在初中进入高中会有一个过渡的过程,刚接触高中物理中的抽象概念学生有“吃不消”的感觉,这就是很多学者所研究的高中物理“入门难”的问题吧。
因此,从调查统计分析结果给我们教师的启示是:必须在高一物理教学中降低难度,给学生讲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2、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差。
在物理力学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没有自觉利用数学知识对物理力学问题进行解决,还是对于问题解决存在分科现象,存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弱且普遍存在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差的情况,因此在日常学习中,遇到力学问题需要使用?笛е?识解决时,会无从下手。
数学是一种高度概括,人类长期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工具,属于精密的、符号化的一种定量语言。
在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减速运动一般都是汽车的减速刹车问题,因此形成加速度为正物体加速,加速度为负物体减速的错误认识。
对于这种错误的认识来源主要是对于数学图像的不理解,加强数学知识的运用。
而物理力学考试试卷说明,目前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满足基本的物理知识学习,但是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相对较差,主要是因为数学语言与物理语言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存在直接联系的关系,语言实践指的是对文字语言的实践,自物理学习后,均能够通过文字语言进行表达、理解与思考。
2012-04-1物理化学上册勘误表
= RTln
p 0
= RTln
p 0
律。
1 9.5
1 22
为假想纯组分的化学势, 为真实纯组分的化学势, 律的假想态。
G1 * ( NH 3 ) nRT ln
G2 * ( NH 3 ) nRT ln
G1 * ( NH 3 ) nRT ln
dS = 1 ¶V 1 ¶U ( ) dT + [() + p ]dV T ¶T V T ¶V T
加热成 373.2K 的水, (2)经恒容过程;分别达到平衡。 100kPa 等温经下列过程,
dS = 1 ¶U 1 ¶U ( ) dT + [( ) + p ]dV T ¶T V T ¶V T
C p - CV = [(
273K 等温可逆过程 终态
V ( V )T
降至 17.72℃ 从 17.72℃升至
dU T ( p )V p T
等温等压 △H=Qp
降至 17.2℃ 从 17.2℃升至
( U p )T T ( )V p V T
等温等压 △H=Qp
反 应 物
T1 p1 V1
产
物
反 应 物
trs Gm
CH4(g)+CO2(g)=2CO(g)+H2(g)
4
第四章 173 174 176 176 180 191 192 196 196 199 199 199 200 201 203 图 4.1 中 15 倒 13 倒8 7行 倒7 倒 11 倒 10 倒9 8 9 11 倒2 倒7 18~20 行 5 个 偏微分项下标 都加,p 8 倒5 倒3 倒1 7 倒 11 2
物理必修1知识讲解中存在的偏差与深化理解探讨
必修1知识讲解中存在的偏差与深化理解探讨讲清质点概念,必须弄清四个问题笔者认为,要讲清质点概念,必须抓住以下四个方面:一、物体能否当成质点,完全取决于所研究的物理问题的性质(在什么情境下,研究什么问题),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无关;二、要渗透“有效数字”的科学思想;三、学习运动学时先重视“点”而不必重视“质”,待学习牛顿定律时,适时加“质”(不要一步到位);四是讲质点概念,不在于仅仅明确概念本身,更应重视让学生明确引入概念的一类思维方法。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听了不少老师的课,参阅过不少的教辅材料,并对网络中关于质点的理解进行了搜索分析,发现有不少教师对质点概念的理解、题目的分析是不正确或没有抓住概念本质的,给学生造成了诸多误解和记忆负担。
教知识还是教思维方法,你这节课是要告诉学生物理学科有几个知识点,还是要通过教学,向学生揭示教学内容的背后隐含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知道我们的前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认识和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现将教学和教辅材料中对一些概念理解不到位或题目存在问题的实例作一列举,以期使教学中能够抓住质点概念的本质,减少学生的误解,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下面是网络上的一个题目,代表了一部分教师对质点概念的理解和对质点概念的总结:2.在下面研究的各个问题中可以被看作质点的是()A.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孔令辉打出的弧旋球B.奥运会冠军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C.跳水冠军伏明霞在跳水比赛中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其标准答案为B。
仔细分析题目,我们发现,题干不严谨,“谁”可以被看作质点?前三个选项是要研究什么问题?都是没有说清的。
类似的,下面是网友(Mr·Luan - 秀才三级)提出“有关质点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仍然体现了教师对质点概念的理解: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8-9-2 20:051.下列运动中,研究对象可当做质点的是A.做花样溜冰的运动员B.运行中的人造卫星C.转动中的砂轮D.沿斜面划下的木块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下列物体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远洋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海洋中的位置B.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表演时,杂技演员可以看做质点C.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可看做质点D.从斜面上划下的木块,研究木块的运动务必写明每个错误选向(项)错误的原因啊,谢谢了.质点这东西还没怎么明白,就靠大家了啊以上两题存在的问题仍然是没有说清研究什么问题,好在下面五个同学的回答还给出了答案,尽管给出了答案,但都不相同,存在“猜”的嫌疑,体现了题目本身的问题。
中学物理学习中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中学物理学习中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物理学是一门需要严密逻辑思维和高度抽象能力的科学学科,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常常会犯一些常见错误。
本文将从理论认知、计算方法和实验操作三个方面,介绍中学物理学习中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一、理论认知方面的错误及纠正方法1.死记硬背、不理解概念: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只注重记忆公式和定义,而缺乏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这种学习方式容易导致知识点的孤立,无法进行灵活运用。
纠正方法:学生应注重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通过实例分析、思维导图等方式,将抽象概念与具体情境相结合,帮助加深记忆,并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
2.混淆物理量和单位:很多学生在计算物理问题时常常将物理量与单位混淆,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纠正方法:学生应注重物理量与单位的区分。
在计算过程中,要清楚物理量的具体含义,并正确选择相应的单位进行计算。
3.局部掌握、整体把握不足: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常常只关注具体问题的解决,而缺乏对整体知识结构的把握。
纠正方法:学生应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物理学科本质的理解。
二、计算方法方面的错误及纠正方法1.运算符号错误:在物理计算中,学生常常出现运算符号使用错误的情况,导致计算结果失真。
纠正方法:学生应加强对运算符号的熟悉与理解,特别是符号上的细微差别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同时,在计算过程中,要仔细审题,准确选择运算符号。
2.计算步骤混乱:在复杂物理计算过程中,学生常常出现计算步骤混乱、跳跃式计算的情况,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纠正方法:学生应注重计算过程的条理性与逻辑性。
在计算前要充分了解问题,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步计算,确保每一步的计算都能正确迭代,并最终得到准确结果。
3.计算精度不足:在实际物理计算过程中,学生往往只保留几位有效数字,导致计算结果的精度不足。
纠正方法:学生应注重计算结果的精度。
在计算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掌握有效数字的位数,并注意进位和舍位规则,以保证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中学物理教材功的错误解读与力的多个问题剖析
中学物理教材功的错误解读与力没写清讲明内容的剖析作者:杨泽民,就职过初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
历任过初高中、中专、大学物理教学。
曾经发表和获奖过八篇中学和中专物理教材和教法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由此,萌生了改编【现行八年级(高一)物理下册7、8、9章修改内容】现已编写完成。
彻底解决中学物理力学入门难的问题。
各种版本的初中物理学教课书中都说:人背、抱、扛、提、抬着物体运动时,人对物体不做功。
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
事实是人背、抱、扛、提、抬着物体运动时,人对物体在做功。
谁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自己验证证明做功的事实。
产生这一错误观点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和物理教材一直没有把力分析清楚。
摩擦力没有探讨明白。
力是怎样产生的,来源于什么?都没有给学生写清楚讲明白。
所以,用错误的观点教材教我们的子孙后代。
是我们的学生物理力学入门学而不清。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一做功的实验事实证明人背、抱、扛、提、抬着物体运动时,由于物体重力的存在,重力要对人产生压力的作用。
压力的作用,将在运动的人和物体之间的接触面上,产生相互作用的摩擦力作用。
重力压人产生的摩擦力作用在人上。
方向和人的运动方向相同。
重力产生的摩擦力方向相反,作用在物体上,阻碍物体和人一起运动。
核心的原因是人在运动中,人要对物体释放传递能量,产生摩擦作用力,用来克服和抵消由重力产生的摩擦力,作用在物体上。
是物体和人一起在同一方向上运动。
将物体搬运到宜地。
人对物体在做功.否则,物体不能和人一起运动。
反作用力作用在人上。
这和用汽车拉运货物到宜地,汽车对物体做功是相同的原理。
汽车拉运物体运动时,由于汽车发动机能量的释放传递产生作用力,使汽车运动,汽车地板将对物体产生摩擦作用力。
抵消和克服物体重力产生的摩擦力,作用在物体上,是物体和汽车一起运动到宜地。
对物体做功。
不论汽车做匀速、加速、减速的运动,由重力引起的摩擦力是始终存在的。
所以,汽车要对物体施加摩擦作用力做功。
关于中学与大学物理中的知识“悖点”分析
关于中学与大学物理中的知识“悖点”分析由于受中学定式思维影响和物理内容深度及高度的限制及中、大学物理内容衔接不顺等原因,学生进入大学物理学习时会出现一些理解障碍上的“知识悖点”。
针对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一些从大学视角来看中学与大学物理中似乎“相悖”的知识点进行辨析,找出“悖点” 产生的原因以澄清学生的理解思路,让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的把中学物理知识衔接到大学物理知识中来,使其形成好的物理知识结构从而学好物理。
标签:物理悖点分析实际教学分析法Abstract:The knowledge paradox arise when students enter into university to study physics because they are limited by the degree of depth and height of physical content,they are influenced by the fixed thinking pattern of middle school ,and a bad cohesion of physical content between middle school and university . In this paper,Some knowledge paradox are collected to find out the corresponding reason that they were produced from the universityof perspective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knowledge paradox are anal ysised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idea ,so as to make students better,faster,more accurate link up the physics knowledge of middle school into the physics knowledge of university let the students form good physical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learn physics well.Keywords:physics paradox analysis practical teaching and analytical method引言翻看过去,中学与大学物理的衔接问题在国际上曾引起过不同的反响。
理论力学勘误表(水小平、白若阳、刘海燕)兵器工业出版社2009.05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5 3 6 g 5 36 g 2 13 r 13 r (5 3 6) g (5 3 6) g 2 13r 13r 1 (4m1 7m2 )l 2 2 24
改为 第 537 页 正数第 2 行
答案(b)有误, 正确: (b)T
第 537 页 8-2 题答案
1 2 ( ) 2 3 ( ) cos ] 错误: T ml 2 [4 6 1 2 ( ) 2 3 ( ) cos ] 正确: T ml 2 [4 6
错误: B =2 3r0 ( 错误: vD
) , 正确: vD =2 3r0
第 5行 倒数第 9 行
2 3 2 0 3
,正确: B
2 3 2 0 ( 3
)
1 3 6v 错误: (2 ) 0 2 2 6r 1 3 3v 正确: (2 ) 0 2 2 6r
第 27 页
正数第 7 行
错误: 1 正确: 1
7 3v 2 (负号表示其真实转向为顺时针转向) 36r 2
7 3v 2 36r 2
并去掉第 27 页正 11 行的“③ 减速转动。” 第 30 页 习题 1-5 图 错误:
第 320 页 8-5 题
错误: (设绳索与圆柱间无相对滑动 正确: (设绳索与圆柱间无相对滑动)
第 320 页 8-8 题
错误:另一端固定于轴 O 正下方离轴 O 距离为 正确:另一端固定于轴 A 正下方离轴 A 距离为
第 344 页
倒数第 13 行的后面增加以下内容:应该指出,在实验室用单摆实测重力
r
时 (sin -fS cos )P W (sin f S cos )P
物理实验技术数据处理的常见错误
物理实验技术数据处理的常见错误物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而数据处理是实验结果的关键环节之一。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或马虎大意,很多科研人员在进行物理实验技术数据处理时经常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下面将针对一些常见错误进行介绍和分析。
首先,有些科研人员在进行物理实验数据处理时往往没有重视数据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准确度是指数据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程度,而精确度则是指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在实验中,准确度通常采用误差分析进行评估,而精确度则通过重复测量来判断。
然而,一些科研人员往往不重视这些因素,导致数据处理结果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其次,一些科研人员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过于依赖统计学方法,却忽视了物理本质。
统计学方法常用于处理大量数据,但在物理实验中,数据量往往有限,使用统计学方法的前提是数据符合一定的分布规律。
然而,一些科研人员却没有弄清楚他们所得到的数据是否满足这些前提条件,盲目使用统计学方法导致结果的不准确。
另外,一些科研人员在进行物理实验数据处理时存在误差分析不全面的问题。
误差分析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对实验误差进行定量分析。
常见的误差类型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而一些科研人员往往只关注其中一种误差,忽视了其他可能的误差来源,导致误差分析结果不准确。
此外,一些科研人员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常常忽视数据异常值的处理。
异常值是指与其他数据明显不符的数据点,可能是因为仪器故障、操作失误或其他异常情况导致的。
然而,一些科研人员往往不对异常值进行剔除或修正,导致最终结果的可靠性受到了影响。
最后,一些科研人员在进行数据处理时没有进行合理的数据可视化与分析。
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图表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数据分布和规律。
然而,一些科研人员往往只停留在数据的原始形式上,没有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导致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解释不够深入。
为了避免上述常见错误,科研人员在物理实验数据处理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注重数据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在实验前后进行校准和验证。
初中物理概念学习中的误区分析
初中物理概念学习中的误区分析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概念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石。
然而,许多同学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常常陷入一些误区,导致对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影响了学习效果。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些常见的误区。
一、死记硬背概念,缺乏理解不少同学认为只要把物理概念背得滚瓜烂熟,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往往是治标不治本。
例如,在学习“压强”这个概念时,如果只是机械地记住“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而不理解压力和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以及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那么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
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概括,只有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才能真正掌握。
比如,理解压强的概念,需要思考为什么在雪地行走时穿上宽大的滑雪板可以减小压强,而锋利的刀刃却能增大压强。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实际例子的分析,才能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认识。
二、概念混淆初中物理中有很多概念容易混淆,如“质量”和“重力”,“功”和“功率”,“惯性”和“力”等。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对这些概念进行清晰的区分,就很容易在解题时出错。
以“惯性”和“力”为例,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它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有些同学会错误地认为惯性是一种力,导致在分析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出现混乱。
再比如,“功”是指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而“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如果将这两个概念混淆,就无法正确计算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的快慢。
为了避免概念混淆,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对比相似概念的定义、公式、单位以及适用条件,通过多做练习题来加深对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
三、忽视概念的适用条件每个物理概念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然而很多同学在运用概念时常常忽略这一点。
比如,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浅析物理学习中一些常见错误的原因
浅析物理学习中一些常见错误的原因初中生学习物理常见的错误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学习障碍和失误。
通过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学习错误现象表明,学生的一些学习错误的发生及其原因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规律。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要或多或少地经历这些错误。
所以,分析这些常见错误产生的原因,不仅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有必要,而且对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防止错误的发生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析、研究产生学习错误的原因是防止和纠正初中物理学习常见错误的必要前题,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导致初中物理学习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不适应对于习惯于小学具体形象思维的初中生来说,首先是物理量单位的不适应。
对于国际单位制“牛顿、安培、帕斯卡、焦耳”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又加上有些单位是人为的规定,学生初次接触感到既抽象又不习惯。
另外,许多物理概念、规律涉及的因素常常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涉及的物理公式中往往出现多个复合单位。
例如在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中的四个物理量有三个是复合单位;比热容的单位J/(kg?℃)中涉及到热量、质量、温度三个物理量的单位。
这些对于习惯于小学单因素的概念、规律,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来说,都容易出现混淆。
其次,初中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理解、掌握、运用,都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判断、推理。
例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在伽俐略斜面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推理得出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和推进能力。
再如电功的公式有多种不同的形式,相应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单位,学生要理解它们,就需要有初步的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学生已有的一些错误感性认识起到了负迁移作用例如,由于学生习惯于把日常生活中买多少斤东西看成是重量,所以往往容易容易造成重量和质量不能区别。
在初学力学时,至少有半数左右的学生会产生1kg=1N的错误。
初中物理概念理解的误区与纠正
初中物理概念理解的误区与纠正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概念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石。
然而,学生在理解这些概念时,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
这些误区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甚至会对后续的学习造成阻碍。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初中物理概念理解中常见的误区以及相应的纠正方法。
一、质量与重量的混淆很多同学会把质量和重量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认为它们是一回事。
其实,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而改变。
而重量则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大小,其大小会随着物体所处的位置而变化。
例如,一个物体在地球上的质量是 5 千克,把它带到月球上,其质量仍然是 5 千克,但它在月球上的重量会变小,因为月球上的引力比地球上小。
纠正这一误区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确质量和重量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区别。
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让学生观察在不同环境下物体质量不变而重量变化的情况。
二、力的作用效果理解不全面在学习力的相关概念时,学生往往只关注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而忽略了力还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例如,用力推桌子,桌子移动了,这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用力挤压气球,气球变形了,这是力使物体发生了形变。
为了纠正这一误区,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展示一些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实例,让学生亲自体验用力拉弹簧、压海绵等活动,从而深刻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包括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包括使物体发生形变。
三、对惯性的错误认识惯性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学生常常会有一些错误的理解。
比如,认为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认为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实际上,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为了帮助学生纠正这些错误认识,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物理概念教学中的误区与纠正
物理概念教学中的误区与纠正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石,是构建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单元。
然而,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影响他们的物理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误区,并提出相应的纠正方法。
一、物理概念教学中的误区1、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直接给出物理概念的定义,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
这种做法忽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无法理解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一些文字表述。
例如,在讲解“加速度”这个概念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而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引入加速度这个概念,以及加速度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那么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2、概念表述过于抽象物理概念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例相结合,导致学生难以理解。
比如,“电场强度”这个概念就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只是从数学公式的角度进行讲解,而不通过实验或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感受电场的存在和电场强度的意义,学生就会觉得这个概念很空洞,无法建立起直观的认识。
3、混淆相似概念物理中有很多相似的概念,如“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等。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对这些相似概念进行清晰的对比和区分,学生很容易混淆。
例如,学生可能会认为速度就是速率,或者将位移和路程混为一谈,从而在解决问题时出现错误。
4、过度依赖数学推导物理概念的理解离不开数学,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数学推导,而忽略了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
比如,在讲解“动量守恒定律”时,如果教师只是从数学上推导动量守恒的公式,而不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和适用条件,那么学生就无法真正掌握这个概念,也无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5、缺乏概念的应用巩固有些教师在讲解完物理概念后,没有及时安排足够的练习和应用,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的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无法巩固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数学物理方法》V4勘误表
285
第 10、11 行 第3行
286 倒数第 10 行 第 16 行 290 第 16、17 行 293 第 6 行 习题 2(1)
e
s2 2
e
x 2 s2
2
2z
x
z
x
298
倒数第 5 行
w
n 1
w
n 1
第1行 309 第5行 314 334 339 340 359 倒数第 7 行(12.3.9)式 倒数第 6 行 第 11 行 第7行 第5行 第 16 行 倒数第 14 行 370 375 381 389 倒数第 11 行 倒数第 5 行 第5行 倒数第 12 行
pi
lim
x
lim
k
( x2 1)l ( z0 ) z0 !
图 3b 里曼
( x2 1)l ( z0 ) ( z0 1)!
图 1-8(b) 黎曼
G2 0
C2 0
G1 r
t1 ) (r dk1dk2 dk
|t 0 ( x)
1 2a
C1 r
t1 ) (r dk1dk2 dk3
|t 0 ( x)
1 2a
x
(14.6.11) 主成
(14.2.11) 变成
2A 1
A 1
u C
析板 Backlung 伸长成压缩
(9.1.9)
2
214
第 16 行 (6)
xe x , e x
2
xe x , e x
215 220
第8行 第5行 倒数第 3、4 行 习题 第*4 题 倒数第 2 行 习题 第*4 题 第1行
物理知识点常见错误解析
物理知识点常见错误解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然而,由于物理学的复杂性和深度,人们在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时经常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这些错误可能导致对物理学的误解和困惑。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物理知识点错误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1. 动能和动量的混淆动能和动量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但很多人容易混淆这两者。
动能是物体由于其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而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
动能和动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动能与物体的速度平方成正比,而动量则与速度成正比。
举例来说,一个滚动的轮胎具有动能,因为它具有运动所带来的能量。
另一方面,同样的轮胎具有动量,因为它具有质量和速度。
因此,动量通常与物体的惯性和运动的改变相关,而动能则更多地涉及物体的速度和质量。
2. 引力和重力的混淆引力和重力是关于物体相互吸引的力的两个常见概念。
然而,人们常常将它们混淆使用。
引力是指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而重力是指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是由于物体质量而产生的,因此地球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同样,地球也受到物体的吸引力。
引力则是广义的相互吸引力的概念,不仅仅适用于地球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 高度和海拔的区别在物理学中,高度和海拔是两个与位置和垂直距离相关的概念。
然而,人们容易将它们混为一谈。
高度是指物体相对于地面的垂直距离。
它通常用于描述建筑物、山峰等地面上物体的垂直距离。
而海拔是指物体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高度。
海拔常用于描述山脉、高原等地理区域的相对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高度和海拔是相对概念,并且取决于参考点和参考平面。
因此,在具体的物理问题中,应该明确使用高度还是海拔来表示位置的垂直距离。
4. 速度和加速度的区别速度和加速度是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两个重要概念。
尽管它们都与物体的运动相关,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它是一个标量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快慢。
物理化学勘误表
《物理化学》勘误表页码 位置 错 误正 确9 第一行偏导数下标 12x x12x x9 第二行 i xi x15 倒数13行 所以所以33 例1.18第2行末 11,m (l)33.6J K molp C --=⋅⋅11,m (g)33.6J K mol p C --=⋅⋅50 13-14行 不同宏观状态出现的几率 应与12""属同一行 50 第17行 b / a 移至上一行a / b 的下方 51 第一行末 、,是53 例题第2行 关系可以如下 关系可以表示如下57 2.6上第3行除括号内的积分外全删去 59 表下第4行 U H pV =+U H pV =-65 倒数第5行 ……其焓与压力有关,但是压力对理想气体焓值的影响…………实际气体的焓与压力有关,但是压力对实际气体焓值的影响……66 倒数第14行 ……熵与压力的关系。
……熵与温度的关系。
70 表中第1行 m r H ∆m f H ∆72 12题第2行 o100C 的气态氯仿o61.7C 的气态氯仿73 23行 1188.88J K molS --∆=⋅⋅188.88J KS -∆=⋅84 第10行 d d d G S T V T =-+ d d d G S T V p =-+87 倒数第6行 往A 液体加入 往A 中液体加入 96图下第2行用此方法亨利系数 用此方法可得亨利系数 103 第1行 除了压力不是非常大 除了压力非常大 103 3.8.2下第1行末 在B 组分这时B 组分 110 例题第2行 5.866 kPa5.865 kPa119 11行 0.708J G ∆=-2080J G ∆=-119 11行 10.002J KS -∆=⋅16.75J KS -∆=⋅119 12题末 176.08J mol --⋅ 175.5J mol --⋅133 12行 反应方程式 (B)(s)bB(s)b144 中部的反应流程中 0T pTpTp0,,,T pT pT p146 第4行 2.11 MPa1.87 MPa148 第二行 195.44kJ mol -⋅195.44kJ mol --⋅148 倒6行末 2761K 3761K155 第1行 左边积分的上下限 下限:p 大气 上限:gh p ρ+大气155 第2行 等号左边 错gh ρ155 第3-4行 而3000p gh ρ== 而gh ρ= 159 11行 水蒸气不可能水蒸气往往不会165 第5行 A ln x =-A ln x =167 倒8行 蒸气总压有一个极大值 沸点有一个极大值 170 第17行 系统地的自由度为2 系统的自由度为2 183 第12行 式(5.26)中的每一相 式(5.26)中的每一项 185 倒数第5行入水,入水时,187 13-14行全部删除 188 18题第1行 固态醋酸 固态醋酸Ⅰ 190 第30题第3行 等摩尔铝和锌 等质量铝和锌 196 第1行 A 与B 之间的变化 A 与C 之间的变化 206 图上第1行 0.25-1.117 0.25-0.117 208 倒3行 k 1+ k -1 -(k 1+ k -1) 208 倒6行ln x e +(k 1+k -1)tln x e -(k 1+ k -1)t210 (6.35)式下第1行 x 和y 怎样y 和z 怎样220 例6.14第6行下 遗漏求总反应速率方程 228 表下第2行 求该o453C 下反应的求o453C 下该反应的243 图7.10球形液滴与附加 球形液滴与附加压253 (7.55)式下第4行 全错 C C,,m B d d d (B)d p n T n XT p XT p n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X X ⎛⎫⎛⎫∂∂ ⎪ ⎪∂∂+⎝⎭+⎝⎭=∑253 (7.55)式下第5行全错C CB m ,,d (B)d d p n T n n X T p p T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X X ⎛⎫⎛⎫∂∂∴⎪ ⎪∂∂⎝⎭⎝=⎭+∑253 (7.55)式下第6行 当……一定时, 当温度和压力一定时, 259 2行 ,最终使两个气泡破裂, ,并最终破裂 259 倒10行 前边讲过的 图7.18所示的 260 倒10行 结果造成 结果可能造成 260 倒6行 那么表面活性那么表面活性剂261 第3题第3行 0.38530.38510-⨯261 第6题第3行 579kPa 679kPa 261 第10题第4行 357kJ214kJ261 第10题第5行 'W G G G ≥∆=∆+∆表面本体'W F ≥∆274 表第一行第四列 221m ,10/S m molλ∞-+⨯⋅⋅ 221m ,10/S m molλ∞--⨯⋅⋅ 281 (8.43)和(8.44)中 I1mol /kgI -⋅286 倒11行 不饱和立场 不饱和力场 293 18行末 V AC =这说明V AC =297 第14行 还原态一方在分子上,氧化态一方在分母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基本教程》勘误
以下只列出原则性错误,技术性错误已交出版社处理。
第一册
7.p.120第11行 “和如图” 应为 “和,如图”
8.p.206图7-9 其中标志系统的圆形灰暗区与热源相连通的部分不应有黑色边界,可参见图7-11
9.p.206图7-10 连线BC 不是直线,应为曲线,可参见图7-8 10.p.237倒8行,应为:2-10 )]1ln()1([B
A A t m m k k
m t g +-
++
=μv
11.p.238第3行,应为:2-21 10.38s -1,9.39s -1
第二册
2.p.95第3行 “导体球所带电荷量q .” 改为 “导体球所带电荷量q {假设导线上无电荷分布}.”
3.p.95题9-9图 图中导体球与同心导体球壳连线应连接到内球壳为止。
7.p.177题11-5图 图中A 和B 位置应互换
8.p.182倒11行 “求电子所受中子星磁场的作用力” 改为 “求电子所受中子星磁场的最大作用力”
9.p.209图13-4(b ) 图中两条弧形虚线消隐方式应参照图13-4(a )的方式描绘,否则无法表现立体效果。
10.p.231思考题13-11图 图中两回路应相连,即三个灯泡并联。
11.p.236题13-16图 图中标志距离d 的箭头应从圆心到AB ,即圆心处应补一箭头。
12.p.238倒6行 “1m ω和2
m ω
” 改为 “1m w 和m2w ”
13.p.249第15行、p.250第8行 “I d ” 改为 “I D ” 13.p.269第1行 “
i )2(22
0d
r
d +
ερ
”改为“
i )2(22
d
r
d -
ερ
”
13.p.269第4行“0
4πε
Q ”改为“
4πε
λQ
”
第三册
1.p.29第3行 “试证明:” 改为 “试证明,”
2.p.29倒10行 “初相及运动方程” 改为 “初相及振动方程” 3.p.31倒6行 “用振幅矢” 改为 “用旋转矢” 4.p.63第1行 “波动方程” 改为 “波函数” 5.p.79第9行 句末的冒号“:”删去。
6.p.85第5行 “介电常数” 改为 “电容率”
7.p.92倒4行 “坡印廷矢量S ” 改为 “坡印廷矢量S ” 8.p.101倒1行 “tg ” 改为 “tan ” 9.p.104倒6行 “mm ” 改为 “m ”
10.p.112图18-9 图中的薄膜中加“n ”上下介质中加“n ’”
倒9行 “2
λ
+
” 改为 “2
λ
-
”
倒6行 “ ,3,2,1=k ” 改为 “ ,2,1,0=k ” 倒5行 “2
)
12(λ
+k ” 改为 “2
)
12(λ
-k ”
11.p.123图18-20(c ) 图中两透镜之间应为不同方向的平行线,如右图。
12.p.144图18-43(b ) 图中未标志出(b )。
13.p.146第1行 “(18-35)式” 改为 “(18-29)式” 14.p.170第5行 “623nm ” 改为 “632nm ”
15.p.170第12行 “18-8 如果观察到肥皂水薄膜(n =1.33)表面” 改为 “18-8 白光透射肥皂水薄膜(n =1.33)的背面”
16.p.174倒3行、4行 题18-35中的“光轴” 改为 “主截面” 倒4行 “18-35 一束偏振光” 改为 “18-35 如图18-57所示,一束偏振光” 17.p.198第13行 “比它在静止时的寿命长” 改为 “为它在静止时的寿命的” 18.p.211第13行 “光讯员” 改为 “光讯号”
19.p.215倒10行 “发射本领” 改为 “辐射强度”
20.p.245第9行、14行 “布拉格公式”文字下的加强点删去。
21.p.262图21-20 图中“s ” 改为大写黑体 “S ” 22.p.301倒9行 “
t
d d θ =” 改为 “
θ
θd d =”
23.p.324第14行 “18-6 1.20” 改为 “18-6 1.01” 24.p.324第16行 “18-8 1.31” 改为 “18-8 2.39”
《物理学基本教程》习题分析与解答 勘误 2-10得 g t m m k k
m t )]1ln()
1([B
A A +-
++
=μv
2-20 若卫星轨道半径的误差200=∆h m 时,根据误差理论,引起的周期误差为
h h
R T
h h R g
R
h h
T T Δ23Δ)
(3Δd d Δ2
1+=
+=
=
π
卫星回转一周的弧度为π2,所以一年内漂移的角度为
︒==⨯+⨯⨯⨯⨯=
+⨯=
⨯
=0.93rad 0163.010
37.610
58.320036514.33Δ3653Δ3652Δ6
7
h
R h
T
T ππθ
2-21 1
1
max s
38.10s
2.05.08
.9)5.02.01()(--=⨯⨯⨯+=
''+=
r m g
m m μω
1
1
min s
39.9s
2
.05.08
.9)5.02.01()(--=⨯⨯⨯-=''-=
r
m g
m m μ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