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设计

合集下载

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设计规划方法的研究

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设计规划方法的研究

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设计规划方法的研究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设计规划方法是在对自然保护区潜在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保护区范围、性质、类型、发展方向的过程指导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自然保护区管理各方面的规划和措施。

本位针对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设计规划方法的研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是长期指导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标签:自然;野生动物;设计与规划;保护;方法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设计规划方法需要全面考虑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完整性、代表性和生态过程性。

要加强对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设计规划方法的研究,综合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管理、自然保护区选址、野生动物活动范围等多方面因素,旨在最大限度地发展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1、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设计与规划方法概述自然保护区是指以保护自然为目的,将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和水,包括保护对象,划分为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根据现行法律,野生动物被视为人类财产。

尽管对这类财产的管理表面上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但其合法的胜利仍取决于人类利益的需要和满足。

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家养动物不存在物种灭绝的危险,而野生动物的法律地位与家养动物没有区别。

然而,由于它们不受人类力量的直接控制,在物种不会面临灭绝风险的前提下,使用这种财产必须是正当的。

这种法律思维将野生动物视为”活的”财产,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典型表现。

”保护”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制度,是以满足人的利用为前提的。

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在维护生态平衡、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野生动物保护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设计缺乏理论依据,缺乏对自然保护区系统规划的重视,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部功能区划不合理,缺乏顶层设计,未能从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对自然保护区进行规划,形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空白区。

野生动物保护区内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自然保护区规划编制内容及深度分析——以七目嶂保护区为例

自然保护区规划编制内容及深度分析——以七目嶂保护区为例

自然保护区规划编制内容及深度分析———以七目嶂保护区为例郑兵1,朱宁2(1.广东五华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梅州514491;2.广州草木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50)摘要: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珍贵的自然环境资源,在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创建完整的总体规划编制,从而提供清晰的工作指导。

为形成更加完善的自然保护区规划编制,以广东省五华县七目嶂自然保护区为例展开研究,通过对自然保护区规划编制的基本流程加以分析,在收集了七目嶂保护区的自然环境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情况之后,创建了包括规划原则、规划内容以及相依评价等在内的完整规划编制,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更具深度的指导参考。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规划编制;七目嶂中图分类号:S7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3)24-0172-030引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我国在新时期发展前进过程当中所提出的关键内容,而为生态环境保护中,通过为各种珍稀濒危动植物创建自然保护区的方式,起到了更为有效的自然保护作用。

我国当前阶段已经逐步成立了数以千计的各级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拯救濒危动植物等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但是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中,为形成更加清晰的管理条例就需要编制完整的保护规划。

1自然保护区规划编制流程结合一般情况下对自然保护区进行规划编制的具体流程,首先应当充分调查分析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并且对其进行评价分级,创建完整的调查研究报告。

随后对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基础资料数据等进行全面收集整合,通过详细分析之后,为自然保护区编制合理规划。

其次为规划编制提供图文说明,并汇报各相关方面的具体内容。

确定基本的保护规划方案之后,应做好重点意见的补充说明,并提交完整的文件方案,其中应当包括规划说明以及相关图例。

最后,由自然保护区规划编制单位参与论证会并在会议上对总体规划目标进行汇报总结,根据论证会的综合评估,补充规划说明并完善最终成果。

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

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

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简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关键手段之一。

为了确保自然保护区的有效运营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设计自然保护区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则1. 保护优先原则自然保护区的首要目标是保护生物及其栖息地。

因此,在设计自然保护区时,应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

这意味着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应优先考虑,并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保护它们。

2. 生态完整性原则自然保护区应保持生态完整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时应确保保护区内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保持平衡。

生态完整性原则还包括维护适合不同物种生存和繁殖的栖息地,以及保持食物链和生态互动的完整性。

3. 可持续利用原则自然保护区设计还需要考虑可持续利用原则。

这意味着保护区的资源应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确保自然资源的维持和保护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例如,可以将一部分区域划出作为自然旅游区,吸引游客参观并从中获得经济收益,以支持保护区的维护和管理。

4. 合作与参与原则自然保护区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社区的参与和合作。

当地居民对保护区的资源具有直接依赖性,他们的参与和合作对于保护区的成功非常重要。

因此,在设计自然保护区时,应该鼓励当地社区参与保护区的管理、监测和规划,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5. 监测和评估原则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应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以监测保护区的生态状况和实施效果。

这意味着需要建立科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定期对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监测和评估原则还可以为制定更有效的保护区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6. 教育与宣传原则自然保护区的设计还应重视教育与宣传。

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保护区的意识和理解,促进公众参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

例如,通过定期举办讲座、展览和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保护区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公众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热情。

7. 应对气候变化原则设计自然保护区时,需要考虑到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生态规划学》第六章 自然保护区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学》第六章 自然保护区生态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曲江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课程体系:
• 补充一 生态学基础与生态保护 • 补充二 生态环境保护概论 • 第一章 生态规划学绪论 • 第二章 生态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 第三至八章 不同空间尺度生态规划 • 第九章 生态恢复规划与设计 • 第十章 产业生态规划与设计 • 第十一章 可持续规划与设计
1.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 1)前言;2)基本概况;3)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 4)影响保护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5)规划期目标; 6)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7)重点项目建设规划; 8)实施的保障措施;9)效益评价;10)附录
2.自然保护区生态规划步骤:图6-2(P144)。
一、位置确定;二、面积形状确定;三、核心区设计:
(五)卧龙自然保护区
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四川省汶川县西南 部,邛崃山脉东翼,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等珍 稀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 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 物园”享誉中外。
区内建有相当规模的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 国家保护动物繁殖场;有世界著名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五一棚” 大熊猫野外观测站;有国内迄今为止以单一生物 物种为主建立的博物馆的大熊猫博物馆。
6.1 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
6.1.3 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结构 核心区: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 缓冲区:部分受人类干扰的生态系统; 试验区:遭受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
18
6.1.3 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功能 科学研究价值 维持物种种类和数量 教育意义 旅游功能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调节小气候
4
6.1 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

第五章 自然保护区规划实例分折实例--广东乳源大峡谷

第五章 自然保护区规划实例分折实例--广东乳源大峡谷
2.保护管理处建设
管理处建筑面积1150 m2
3.保护管理站建设
修建2个管理站并配备必要的设备
4.保护工程
修建林区公路3条,护林道5条 修建护林点5个
5.天然林资源保护
总面积2512 hm2
保护重点建设工程(续)
6.动、植物资源恢复和发展
更新造林150 hm2 植物基因库20 hm2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10 hm2 野生动物救护中心1处 投料基地10 hm2
3.实验区
位于缓冲区北面和西面,边界长17.6km 。为科学研究实验区和生态旅 游区。
第四章 规划内容
一、保护管理规划
1.保护管理原则
保护优先原则 分区管理原则 适度利用原则 保护工程设施适当设置原则
2.保护管理目标
实现保护区现有生物资源、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面保护 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主要栖息地和生境,逐步扩大种群和濒危物种的数量, 以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保护好峡谷地貌和自然景观,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创造条件 核心区实行绝对保护,在核心区内的严禁一切生产性活动,采取封禁措施, 通过天然更新,恢复植被 完善管理体制,协调社区发展
营林、防火林带的投资,参照广东省林业行业平均指标 仪器设备按韶关市2002年市场价格进行估算 规划设计费按基本建设投资额的2%计算,不可预见费按5%计算
3.投资估算
总投资额为3181万元
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一、 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本着精干、统一、高效、实用,有利于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原则,因地 制宜,合理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第五章自然保护区规划实例分折 实例一
广东乳源大峡谷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背景
保护区地处北回归线北缘,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类型。 区内自然条件优越,动植物资源丰富,风景优美,具有很高的保护、 研究和利用价值。

“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探讨

“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探讨

些 自然 保护 区批 建 时 仅是 一 纸 空 文 , 未 开 展详 细 的资源调 查 , 无 管理 机构 、 无人 员 、 无 土地权 属 , 甚至
连边 界范 围也 未划定 ] 。如何合 理规 划这些 自然 保
自然保护 区学 的 内容极其 丰富 , 涉及 自然保 护 区 学 的基本 理论 和研究 方法 ; 自然 保 护 区 的资源 调查 、
摘 要 :自然保 护 区规 划 设 计 内容 一 直 是 自然 保 护 区学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目前我 国 自然保 护 区 建设 已进 入 科 学规 划和 集约 管理 阶段 , 但 是 具 有 自然保 护 区规 划 设 计 知 识 背景 的专 业 人 才 却 数 量 有 限 。基 于 自然 保 护 区 学 的 学 科 发
中 国




For e s t r y Ed uc a t i o n i n Ch i n a
第 3 2卷 第 1 期 2 0 1 4年 1月
“ 自然 保 护 区规 划 设 计 ’ ’ 课 程 内容 的 设 置 与 教 学 方 法 的 探 讨
邢 韶 华
( 北 京 林 业 大学 自然 保 护 区 学 院 ,北 京 1 0 0 0 8 3 )
科E 。
级 自然保 护 区 3 3 5处 , 面积 9 3 . 1 万 k m , 约 占陆地 国土面积 的 9 . 2 8 。尽管 自然 保 护 区 的个 数 、 面积 庞大, 但 是建设 和 管理 的效果并 不是 很理 想 , 因为在 很 长一段 时 间 内, 我 国一 直执行 抢救 性保 护 的方针 ,
物廊 道 规 划和 标 识 设 计 等 , 同 时 对“ 自然 保 护 区规 划 设 计 ” 课 程 的 教 学 方 法 进 行 了研 究 , 提 出通 过 课 堂教 学 、 实验、 讨论 、 讲 座 和 实 习等 多 种教 学 形 式 , 以提高“ 自然保 护 区规 划 设 计 ” 课 程 的教 学质 量 。

自然保护区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自然保护区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自然保护区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殊地区。

在设计自然保护区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其效果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然保护区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 生态完整性自然保护区的首要原则是维护生态完整性。

这意味着保护区应该包含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各种生物群落和物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者需要对该地区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确保所有关键的生态要素都得到充分考虑。

还需要确保自然保护区内外环境之间的连通性,以便物种迁移、基因流动和能量传递。

这可以通过设置野生动物走廊、建设桥梁或通道等方式来实现。

2. 多样性保护多样性是自然界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在自然保护区设计中,应该优先考虑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这可以通过确定关键物种、建立特殊保护区域、划定核心保护区等方式来实现。

还需要考虑保护区内的生态多样性。

不同的生境类型,如森林、湿地、草原等,都应得到充分保护和管理,以满足不同物种的生存需求。

3. 可持续利用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应促进可持续利用。

这意味着人类活动和资源利用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可以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可持续的旅游活动、生态农业或林业项目,以提供经济收益,并为当地社区创造就业机会。

还需要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和政策,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并防止非法猎捕、采伐等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4. 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社区的意见和需求。

只有通过与当地居民的合作和共识,才能实现长期的保护目标。

在设计过程中应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包括公众听证会、社区代表参与等方式。

在设计过程中应尊重当地文化和传统知识,并鼓励当地居民参与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5. 教育和宣传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应注重教育和宣传工作。

通过向公众普及自然保护知识,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意识,可以增强公众对自然保护的支持和参与。

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开展定期的环境教育活动、举办展览、制作宣传材料等。

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网站等,扩大宣传的覆盖面。

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则

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则

2. 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则 大保护区比小保护区好 ; 栖息地是同质性的保护区 ,一般应 尽可能少的分成不相连碎片; 栖息地是同性质的保护区 , 如果要分成几个不相连的保护 区 ,这些保护区应尽可能地靠近;
如果是几个不相连的保护区 ,这些保 护区应等距离排列; 如果有几个不相连的保护区 ,用长带 状的栖息地把它们连接起来, 也许会 明显地改进保护功能; 只要条件允许 ,任何保护区应 尽可能接近圆形 , 以缩短保护 区内物种扩散距离。
①鉴别目标种或关键种 ,它们的消失或绝灭会
明显地降低保护区价值或物种多样性;
②确定保证这些物种以较高概率存活的最小种
群数量(最小可存活种群) ;
③用已知密度 ,估计维持最小种群数
量所需的面积大小。该面积就是 保护区的最小面积。
三、保护评估和自然保护区地点选择
保护评估包括对预选地点确定保护特征、 标准和计算保护值。
3. “SLOSS” 辩论(Singe Large Or Several Small)
(sloss问题)主要是关于保护计划是应该建
立一个大的保护区,还是建立几个相互联系的
小保护区争论,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
集合种群的问题。
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是指在相对独立的地理区 域内,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一定程度 的个体迁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局部种群的镶嵌系统。
讨论
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在保护实践中的应用
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的多样化 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和生物进化
1.实践应用:
缺乏科学的设计和指导 (政治因素)
缺少应用
缺少科学检验
2.设计原则的多样性:
建立防止人类对保护区影响的
缓冲带和提高保护效能的走廊。

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则

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则

三、保护评 估和自然保 护区地点选 择
保护评估包括对预选地点确定保护特征、 标准和计算保护值。 保护区地点选择需要两个条件:数据库和 应用有关方法根据数据库选择保护区。 数据库的建立主要依赖于对预选地 点环境和物种的调查。 选择保护区的方法有三种:打分法、 叠代法和数学规划模型。
保护区间的走廊、缓 冲带和保护区边界监 测
(1)世界保护联盟(IUCN)的类型
摘要
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平衡理论”的设计原则;
种群生存力分析和最小可存活种群的理论及
○ 模型------自然保护区设计的理论基础;
保护评估方法已应用于自然保护
○ 区的选择和检验中;
走廊辩论取代了 SLOSS辩论 ,成
○ 为自然保护区设计争论的热点;
5
C---物种的分布密度,既单位面积内
的物种目;
7
生境面积(A)
4
S---生物物种的数目; A---这些
生物物种所存在的空间面积;
6
Z---为某个统计指数(Z区间
0.05~0.37)。
8
物种数量
9
01
平衡理论
03 速率
05
迁入率
07
代表什么?
02
岛屿上物种数量平衡模型 示意图
04
物种的数量
06
死亡率
二、种群生 存力分析与 自然保护区 面积
以,它是自然保护区设计的理论基础。 PVA研究小种群的随机绝灭过程 ,所
种群生存力分析(PVA) :用分析和模拟技术估计物种以 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过程叫做种群生存力分析。 它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最小可存活种群(MVP) 。由于
估计自然保护区的最小面积可分三步:
202X

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

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the engineering of nature reserve建标XXX-20122012 北京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the engineering of nature reserve建标XXX-2012(限国内印发)主编部门:国家林业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2年XX月XX日XXXX出版社2012 北京前言《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6]126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林业行业标准《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LY/T5126-40)施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自然保护区工程的总平面设计、保护管理工程设计、科研监测工程设计、公众教育工程设计、基础设施工程设计、配套工程设计和生态旅游工程设计。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国家林业局负责日常管理,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建设标准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至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邮政编码:100714),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本规范参编单位: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本规范参加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王志臣赵克金刘增力王新凯李忠曾德梁安丽丹侯盟陈蓉伯滕晓华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 ××× ××× ×××国家林业局2012年X月目次附件1 总则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应为控制工程投资,满足土地征(占)用要求,满足施工图设计(实施方案)编制、主要设备定货、招标及施工准备要求,满足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三同时”要求创造条件,促进工程管理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步行系统及休息点规划设计

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步行系统及休息点规划设计

混 交林 为本底 的景观 中,将 建筑 、人造 景观 以及 人 的活 动最大限度地 融入 周围的环境 中去。

望- 兀 际的林海 ,以及柄息其问的珍 禽异兽 ,
使它于 1 9 8 0年 列 入联 合 Ⅲ 旧际 物 自然保 护 网。2 0 0 7 年 ,长 白l I I 景区经 国家旅游局 正式批准 为 围家 5 A级 旅 游景 。2 0 1 4年 ,长 白山 以可持 续发展 为基 本理 念,以保护生 态环境 为前提 ,以
3在生 态优先 的 条件下较 好 的解 决人 的基本
需求
在环境 生态容 擐范 Ⅲ内 ,为整个 长 白山旅 游 提供 一处与核 心景 最接近 的中高档 游客聚散 中 心 ,从 而将 长 山旅 游的游客接 待服 务水平提 升 到一 个新 的高度 ,设 汁的最 终 日标之 一是 调 好
旅 游开发 与坏境 保护的关 系 ,在这样 一个 以针 阔
主要设计单位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 院 有 限公司 建设 单位 :吉林省长 自山保护与开发建设 集团 工程设计起止时间 :2 0 0 6年 5月至 2 0 0 9年 7月 竣工验收时间 :2 0 1 0年 7月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人员 :何防、夏媛、陈巍 、胡炜 、徐艳、方拥生、王德敬 、 周亿勋、蒋华平、秦紫桐、李兵兵、李明、李忠 雪、 李贺、 李卫芳 、 闰莉 、 何桃 艳、 费铁成、 徐宁曼、 高岩、
根植于 长白山,长 F 1 』 l J 是满族的圣山 , 对长 白山的
崇拜 ,是满族及其先1 f j = f , i 勺 共同信仰 ,清朝的皇帝将 长 白山奉 为神 明,始终将长 白山的山祭与祭祖溶为

体。我们在设 计巾腱示这些 自然主体的灵性和神

结合集合种群理论谈谈自然保护区的规划

结合集合种群理论谈谈自然保护区的规划

结合集合种群理论谈谈自然保护区的规划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是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集合种群理论的应用领域之一。

集合种群理论是一种研究物种保护和种群管理的方法,强调物种的种群分布和数量在空间上形成一系列集合,每个集合在空间上相对独立。

在自然保护区规划中,可以利用集合种群理论来识别和划定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物种集合,为保护区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集合种群理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种保护优先级:根据物种的濒危程度和生态重要性确定保护的优先级,并将优先保护的物种集合设定为保护区的核心区。

2. 空间连通性:为了保障物种的基因流动和种群交流,保护区规划应考虑空间连通性。

通过合理规划物种集合之间的联系,确保物种的迁徙和繁殖能够顺利进行。

3. 核心保护区和辅助保护区:根据集合种群理论的思想,在规划保护区时可以设立核心保护区和辅助保护区。

核心保护区是保护最为重要和脆弱的物种集合的核心区域,而辅助保护区则是为支持核心区物种保护提供辅助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4. 环境适宜性:规划保护区时要考虑物种的生境要求和适宜性。

保护区应当包含适合各类物种生存和繁衍的不同生境类型,确保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集合种群理论为自然保护区规划提供了科学方法和理论指导,帮助实现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但具体的规划方案还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考虑政策法规、社会经济因素等综合因素。

自然保护区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

自然保护区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

自然保护区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引言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和维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它们在全球范围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着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资源的过度开发,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自然保护区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一、生态系统综合评估自然保护区规划方案的设计应基于对目标区域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估。

这包括对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过程的了解。

通过对目标区域的生态学研究,可以确定保护区的边界、核心区域和缓冲区的划分。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演化和变化,以确保规划方案的长期可持续性。

二、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自然保护区规划方案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需求。

这包括当地居民、政府机构、科学家、非政府组织等。

通过广泛的参与和合作,可以促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减少冲突和摩擦。

同时,还可以提高规划方案的可接受性和可执行性。

三、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自然保护区规划方案的设计应该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这包括保护关键物种的栖息地、维持水文循环和土壤保持等生态系统服务。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以确保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同时,还可以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方案的设计应该与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这可以通过与当地政府和社区合作,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

同时,还应该考虑到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和周边地区的生态联系,以减少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影响。

五、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措施自然保护区规划方案的设计应该包括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措施。

这包括建立监测网络、制定管理计划和建立合适的管理机构。

通过监测和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

同时,还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为保护区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六、教育和公众参与自然保护区规划方案的设计应该注重教育和公众参与。

自然保护区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自然保护区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自然保护区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 引言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而设立的特定地区。

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应该遵循一系列原则,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自然保护区设计的原则,并提出一些建议。

2. 自然保护区的目标自然保护区的目标是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自然保护区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2.1 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保护和维护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多样性是自然保护区设计的首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下措施可以采取:•保护关键物种的栖息地,特别是濒危物种和珍稀物种;•保护和恢复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生境,例如森林、湿地和珊瑚礁;•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以防止其对本地物种造成威胁;•促进物种迁移和基因流动,以增加物种的适应能力。

2.2 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保护原则保护和维护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是自然保护区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以下措施可以采取:•保护并恢复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过程,例如水循环、土壤保持和气候调节;•保护并恢复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服务,例如水源保护和碳储存;•促进自然保护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连接,以提供更大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

2.3 社会参与原则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和管理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需求。

以下措施可以采取:•与当地社区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合作,以确保他们的参与和支持;•为当地社区提供经济和社会福利,以促进其对自然保护区的支持;•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包括设立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和建立相关政策和法规。

3. 自然保护区设计的关键要素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设计的原则,以下关键要素应被考虑:3.1 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区的空间规划应基于科学数据和信息,以确保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以下步骤可以采取:1.调查和评估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生境和生态过程;2.确定关键物种和关键生境,以确定重点保护区域;3.制定空间规划方案,包括划定核心区、缓冲区和过渡区。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1 严格自然保护区(Strict nature reserve) 与科研保护区(Scientific reserve)
1. 具有典型的生态系统和极特殊的动植物区系以及 一些特别珍贵的物种资源。
2. 该区域的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研究有十 分重要的价值。
3. 一般不向公众开放,不允许进行休养、旅游等活 动,但可以进行有组织的科学考察。
4. 这种保护区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均属于国家, 由国家的有关权利机构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 保护区的日常管理。
2 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s)
国家公园与其它保护区的区别主要有: (1)面积较大。 (2)区内具有一种或几种未被人类开发利用
的生态系及一些可供观赏的自然景观。 (3)在区域内严禁开发自然资源的大规模生
6 多种经营管理区(Multiple-use management
areas)与自然资源保护区(Resource reserve)
1. 单项自然资源的保护地或储备地、禁猎区 等。目的是为资源持续利用创造条件。
2. 具有相当大面积的区域,可以进行木材生 产、水资源利用、放牧、养殖等活动。
3. 要计划经营,并进行一定的保护管理,划 分为多个小区,分别经营和管理。
4、2 自然保护区设计
1、自然保护区的形状与大小; 2、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
自然保护区的形状
物种—面积关系:S=cAz 岛屿平衡理论:岛屿上的物种数是迁入率
与绝灭率达到平衡的结果。迁入率与绝灭 率均与岛屿距种源地的距离有关。距离越 近则迁入率越高,而绝灭率越低。 最小可存活种群理论。
四、自然保护设计
选址; 设计规划;
4.1 自然保护区选址
1、选址原则; 2、选址方法;

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绪论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自然保护的目的,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陆地和水体划分出来,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编写委员会,1987)。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亦是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手段。

目前,中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绝大多数都在自然保护区里得到较好的保护。

完整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和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为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编目、生态过程研究、生态系统管理、珍稀濒危物种保护、遗传资源保存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地和天然实验室。

必须指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消极保护,而是为了在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发挥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

1.1 国内外自然保护区建设研究1872年,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

从此,自然保护区事业受到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重视。

到20年纪20年代,世界各大洲都相继建立了国家公园。

本世纪中叶以来,由于人类掠夺式地开发自然资源,出现丁严重的环境问题。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启动了人与生物圈(MAB)计划。

到1997年底,已经在87个国家建立了352个生物圈保护区(李文华,1998)。

中国系统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

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以后,在云南西双版纳、内蒙古大兴安岭、吉林长白山、广西花坪、四川王朗等地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自然保护区飞速发展。

到109年底,中国已建立不同级别、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146个,总面积8815.2万阶(其中陆地面积8450.9万阶,海域面积364.3万附),占陆地国土面积的8.8%(国家环保总局,2000)。

《自然保护区设计》课件

《自然保护区设计》课件
自然保护区监测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评估保护措施的效果,为管理提供科学 依据。
2 内容和范围
自然保护区监测的内容包括气候变化、物种分布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监测,范围涵盖整 个保护区域。Fra bibliotek3 技术和方法
自然保护区监测可以采用遥感技术、生态调查和统计分析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
7. 总结
自然保护区设计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提供生态服务等方面具 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然而,自然保护区设计也面临着局限和挑战。未来的发 展趋势应包括更加科学精细的规划和管理,以及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2.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
1
规划基本原则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应充分考虑生态特征、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并科学合理地划定保护 区域和确定保护目标。
2
规划步骤
自然保护区规划应包括调查研究、编制规划方案、征求意见和确定保护区域等多个步骤。
3
关键问题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解决保护区域的界定、整体布局、生态合理性和社会经济可行性等关键问 题。
4.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必要性
自然保护区建设有助于恢复和改 善生态环境,保护濒危物种和维 持生态平衡。
目标和任务
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目标是提供科 研和教育基地,任务包括设施建 设、保护工作和游客接待。
内容和步骤
自然保护区建设应包括生态修复、 建设设施和与当地社区合作等内 容和步骤。
5. 自然保护区的评估
3.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利弊
自然保护区管理可以保护生态系统、遏制生物资源衰败,但也可能限制经济活动和人类利益。
目标和任务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目标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任务包括巡护监测、保护措施实 施和法律法规执行。

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技术规范(可编辑)

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技术规范(可编辑)

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技术规范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技术规范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技术规范》是根据国家林业局林计财建字 2000 08号文《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关于下达2000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工作计划的通知》的要求,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以林建协字[2002]第15号文部署了修订《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LYJl26-88工作,更名为《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技术规范》。

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多年来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的经验,编就了规范送审稿。

本规范主要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恢复、科研与生态资源监测、宣教、基础设施与配套工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示范项目等建设工程的设计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

本规范主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主编单位: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赵克金陈德仁张若泉李利生崔安忠目录1总则2一般规定3总图方案4保护与恢复工程5科研与监测工程6宣传与教育工程7局站址工程8配套工程9生态旅游工程10资源开发示范项目工程11环境影响评价和效益分析与评价附录A野生动物救护站兽笼舍规格表附录B设计文件组成附录C自然保护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提纲本规范用词说明本规范条文说明1总则适用于林业部门管理的国家级和地方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

护区工程设计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荒漠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

护区工程设计的依据必须是经评估和批准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护区工程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原有设施条件的原则。

护区工程设计除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强制性标准和采用相关专业推荐性标准的规定。

已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及《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等的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除遵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有关国际组织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 You!
L/O/G/O
皇帝的寝室 (打一地名)
自然保护区设计
Contents
1
自然保护区定义
2 设计自然保护区的原则
3
自然保护区大概过程
4
自然保护区例子
定义
❖ 自然保护区
▪ 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 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 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 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原则
❖ dimound等人的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
(1)保护区面积越大越好 (2)栖息地是同质性 (3)单个保护区比若干小保护区好 (4)若干个分隔的小保护区越靠近越好 (5)有走廊连接的若干分隔的小保护区比无走廊连接的好。 (6)条件允许,圆形保护区比条状保护区好
自然保护区建立的过程
核心区
实验区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缓冲区
缓冲带走 廊带
核心区面积与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最小比值 要求
自然保护区类型
超大型、大型
中型
小型
自然生态系统类
20%
35%
40%
野生植物类型
25%
30%
35%
野生生物类
野生动物类型
35%
40%
45%
自然遗迹类
35%
40%
55%
缓冲区的布局
❖一个自然保护区存在多个不连续的核心区时,核 心区之间便于区内物种迁徙或扩散的部分也纳入 缓冲区。
可以不设缓冲区的情况
❖核心区外围是另一个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或缓冲 区,或者核心区边界有悬崖、峭壁、河流等较好 自然隔离地段
❖或者旁边有另一自然保护区且贴近其缓冲区。
实验区布局
科学实验
❖ 为探索自然资源保护与小可区 持续利用有效结合的途 径,在自然保护区中区划出来的一个区域,适度
集中建设和安排科学实实验验区、教学实习、参观考察、
典型例子
❖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 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距四川省会 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第三大自然保护区。四 川省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珍稀动植物最 多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横跨卧龙、耿达两乡, 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62公里,总面积约70万 公顷。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 熊猫等珍稀动物。
经营项目与必要的办公、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教学实验 小区
生活办公 小区
生物廊道设置的条件
❖ (1)当一个自然保护区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核心 区时。
❖ (2)在主要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迁徙或洄游 路线上建有铁路、公路、围栏等人工构筑物时。
❖ (3)相邻的自然保护区如有必要,可划建。
缓冲区
实验区
核心区 缓 冲 带 或 走 廊 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