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戊戌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2.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意义【教学难点】1.戊戌变法的具体过程和原因2.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教训【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戊戌变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意义。

三、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国内外形势、社会矛盾等。

2.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等。

3.教师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五、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戊戌变法相关案例,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事迹。

2.学生分析案例,理解戊戌变法过程中的艰辛和复杂性。

六、课堂小结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收集戊戌变法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戊戌变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戊戌变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内容可能较为抽象,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戊戌变法发生在哪个朝代吗?它的发生有什么特殊的历史背景?”2.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请大家阅读教材第页,找出戊戌变法的四个主要改革领域,并简要记录。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政治改革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改革鼓励私人企业发展,文化改革则提倡新学,这些改革措施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序幕发展高潮公车上书创办政治团体、报刊、学堂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内容标准】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公车上书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运动的展开。

戊戌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背景。

通过课前预习、小组交流、竞争抢答,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通过讨论、分析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

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

通过学习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

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要点】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小组合作探究、体验交流【板书设计】【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想一想“洋务运动为什么破产?它的破产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新课探究】多媒体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学生齐读目标并根据学案自学本课内容(10分钟)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P33)(1)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变法运动的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2、公车上书多媒体展示“公车上书”图片,播放视频结合自学内容回答: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代表、目的、结果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康梁与各省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7、戊戌变法教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7、戊戌变法教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学校:科目:历史备课教师:八年级全体历史教师主备人: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利用文件奏折、宣传图画等历史资料,培养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在社会各界的反应进行对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找资料、编改剧本并排练,培养创造力、整理资料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责任心。

2、通过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

3、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与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了解戊戌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出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2、学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3、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顽固派的镇压,从而认识社会的进步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汗水甚至鲜血浇灌的结果。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学法指导】1.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由教师截取制作的有关戊戌变法的纪录片,以及相关的图片资料,主要涉及背景、主要人物、重要事件等。

(幻灯片展示课题)二、预习导学(学前预习,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把填空的知识点在课本上记录和标注出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

甲午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破产。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怎样的努力?二、新课学习(一)公车上书教师:19世纪末,中国又步入一个“乱世之秋”。

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学生:社会方面: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学生: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学生:思想方面: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多媒体展示)教师:我们来共同探讨什么是公车上书?学生:“公车上书”意即“举子上书”。

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以示礼遇,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由于康、梁等是举人,这次上书就叫做“公车上书”。

教师:自读课文找出公车上书的时间、原因、发起人及影响学生:时间:1895年春学生:原因:签订《马关条约》学生: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学生:内容: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学生: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公车上书的代表人物思考:公车上书有没有成功?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公车上书”没有成功。

作用:标志着维新思想由书生议政,舆论宣传发展成为社会请愿、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名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名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7课戊戌变法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与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结合教材,利用新闻快报、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从中找出维新变法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此外,就康梁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失败的理解。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解释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爱国情操与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维新变法的开展、百日维新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三、教学要点(一) 公车上书——序幕(二) 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酝酿和发展(三) 百日维新——高潮1.变法的开始2.变法的内容(四) 戊戌政变——失败1.变法的失败2.失败的原因3.变法的意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开始探索救国道路。

在探索的道路上也留下了我们无锡人的足迹。

图片欣赏我们来看看他在无锡的住宅,他是谁呢?薛福城薛福城是谁?他曾任驻英、法、意、比等国公使。

因其外交有功,赐其住宅为“钦使第”。

他同时也是中国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9世纪60年代后,伴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

薛福城和王韬、郑观应等人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外更提出了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践。

但他们的思想和政论却给了后人以启迪,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将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并付之于行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场试图改变中国落后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讲授新课】一、公车上书我们先看一段短片。

请同学们看完之后告诉我:这段短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和戊戌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短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公车上书”。

这一事件和戊戌变法的关系是?——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

熊代表沙皇俄国,虎代表英国,肠代表德国,哈蟆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国,鹰代表美国老师: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位爱国人士画了一幅形象描写当时中国现状的《时局图》,从《时局图》中,你有何感悟?学生可能说到:民族危机严重、中国被帝国主义疯狂瓜分等。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展示:展示:老师解释补充: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

“公车上书”意指“举子上书”。

老师:同学们看课本第一自然段,完成以上的问题。

(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完成)随后老师再出示答案,尤其强调公车上书的影响。

展示:康有为档案资产阶级维新男性别康有为姓名维新之士资产阶级维新男性别梁启超姓名梁启超档案展示:实质上是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思考:这场辩论的实质是什么?说明:这里可以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解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当时历史画面。

引导学生得出表面是两个代表不同派别的人在争论,实质上是封建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的交锋。

老师:纵使有顽固派的千般阻挠,可是仍然没有阻挠的住这个一心有所作为的皇帝——光绪帝的变法热情,变法的诏令还是在重重围困之下颁布了。

、涌起高潮播放视频: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因为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共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思考:光绪帝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为什么会支持变法呢?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这里老师要给予提示,从光绪帝个人情感和处境来考虑。

老师出示答案:1、光绪帝的爱国热情,不愿做亡国之君;2、想通过变法从慈禧手里夺取统治权利。

展示表格: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的一系列法令分类内容影响政治上经济上展示文字材料:材料一:守旧派势力强大,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维新派手中,而紧握在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手中……维新派只少数几个人,而且在朝中没有实权。

材料二: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

戊戌变法人教版八年级历史课堂教案

戊戌变法人教版八年级历史课堂教案

戊戌变法人教版八年级历史课堂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

让学生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时局图》:戊戌变法前所面临的政治局面。

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

请2-3位学生回答。

(随机让学生回答)(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

2.教师提问: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学生回答:公车上书。

(展示课件)教师介绍: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

《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

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

八年级历史上册 2.7戊戌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2.7戊戌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2.7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掌握戊戌变法的时间、人物、原因、经过、变法内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戊戌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鸦片战争,中国国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作为有见识的中国人,地主阶级从事的洋务运动失败了,作为资产阶级,兴起了革命派和维新派,他们登上历史舞台,假如你是当时的资产阶级中的一员,你会成为革命者还是改革者?如果是革命者,该如何革命?如果是维新者,又如何改革?让我们看看历史人物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如何让改革的吧。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公车上书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什么是公车上书?有何意义?2.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的主要维新活动。

3. 变法内容有哪些?4. 戊戌变法的结果如何?5.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

(2)经过: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这次事件史称“公车上书”。

(3)结果:康、梁的这次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对清政府触动也不大,但却轰动了全国。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7课戊戌变法活动。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人还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活动?(①公车上书;②创办《万国公报》;③组织强学会;④维新派团体形成)二、百日维新.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急,惟一途径就是变法。

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大臣进行了激烈论战。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33页中间的小字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历史剧《康有为舌战顽固派》或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论战”的那段小字。

.戊戌变法为什么叫百日维新?它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各是什么?试着完成下列表格: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戊戌变法的法令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触动了谁的利益,结果如何?(资产阶级;得到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子拥护;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维新派力量小;顽固派势力强大。

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强调: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强学会的成立。

指导学生归类总结,理解、记忆。

教师创设情境《康有为舌战顽固派》,引导学生表演。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结合概括能力。

学生表演短剧:旨在让学生了解:当时维新派人士的变法受到顽固派的阻扰和破坏,为学习变法的失败做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法令内容,指导学生分组活动:竞赛完成左栏表格。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对变法的内容进行归类、填表。

利用形象、直观的表格加深学生对戊戌变法内容的掌握。

(组内自评---组内互评---联合展示),并指导学生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得出意义。

理解记忆。

学生讨论,指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

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发言。

拓展延伸戊戌变法作为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使相当一部分人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意义是极深远的。

展望今朝,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跨世纪的改革,请你也为改革献计献策。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识记戊戌变法的时间、序幕、及内容、戊戌变法的主要代表,知道维新派创办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和主要刊物《万国公报》;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分角色朗读、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采用体验学习、分组讨论、等方式,组织学生阅读分析、交流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树立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由于课本知识所呈现的内容较少,学生对课本中所出现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内容不易理解,对 君王立宪制 等名词比较陌生。

需要让学生加深理解。

3重点难点重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2.“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新设计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从洋务派的目的是什么?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

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落后挨打,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并一度形成波及全国的大规模运动,比如今天讲的洋务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戊戌变法教案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素质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

甲午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破产。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怎样的努力?一、公车上书1、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提示学生从条约危害性和“公车”爱国情感方面分析)2、为什么人们还同时要求变法?(提示学生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的内部矛盾、人民起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等方面进行思考)小结、过渡: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紧急关头,民族的精英分子总会登高一呼,力图扭转颓势。

所以,洋务运动刚刚失败,“公车上书”就接踵而至,它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沉闷局面,造就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

二、百日维新1、公车上书后百日维新前,康有为和梁启超有哪些主要的维新活动?(创办《万国公报》宣传变法,组织政治团体“强国会”,上书光绪帝等)2、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所颁布的法令有哪些主要内容?(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然后讨论回答:A.怎样改革政府机构?为什么没有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等措施?B.在开办企业和新式学校方面有什么措施?能起多大的作用?C.在思想文化和国防军事方面有什么措施?引起哪些变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这些法令对顽固派作了重大让步,说明维新派没有实权,显得十分软弱。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顽固派虽然掌握实权,势力强大,但他们毕竟阻挡不了历史前进的趋势,不得不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管理,不得不同意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不得不放松舆论控制,准许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等等。

八年级历史上册2.7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2.7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一、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伟大尝试。

本课分三目内容:第一目: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主要分析变法运动的背景及变法运动的准备。

第二目:百日维新。

主要讲述戊戌变法内容及意义。

第三目:戊戌六君子。

主要讲解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本课的知识点在历年的中考中都是考点,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故事,并且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善于思考和想像,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观看视频、观察图片、情境模拟、体验交流、引导感悟等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让他们在体验中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三、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百日维新的内容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1)识记与理解:①记住公车上书的时间和内容,②知道维新派创办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和主要刊物《万国公报》。

③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2)能力与方法:①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对洋务派、维新派的主张及实践的异同的对比,培养学业生的比较能力。

③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

②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

③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及百日维新的意义4、难点:戊戌变法不能实现的原因四、教学方法1、情景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与能力。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第一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第7课戊戌变法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与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结合教材,利用新闻快报、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从中找出维新变法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此外,就康梁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失败的理解。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解释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爱国情操与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维新变法的开展、百日维新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三、教学要点(一)公车上书——序幕(二)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酝酿和发展(三)百日维新——高潮1.变法的开始 2.变法的内容(四)戊戌政变——失败 1.变法的失败 2.失败的原因 3.变法的意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开始探索救国道路。

在探索的道路上也留下了我们无锡人的足迹。

图片欣赏我们来看看他在无锡的住宅,他是谁呢?薛福城薛福城是谁?他曾任驻英、法、意、比等国公使。

因其外交有功,赐其住宅为“钦使第”。

他同时也是中国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9世纪60年代后,伴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和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

薛福城和王韬、郑观应等人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外更提出了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践。

但他们的思想和政论却给了后人以启迪,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将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并付之于行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场试图改变中国落后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讲授新课】一、公车上书我们先看一段短片。

请同学们看完之后告诉我:这段短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和戊戌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短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公车上书”。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识记戊戌变法的时间、序幕、及内容、戊戌变法的主要代表,知道维新派创办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和主要刊物《万国公报》;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分角色朗读、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采用体验学习、分组讨论、等方式,组织学生阅读分析、交流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树立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由于课本知识所呈现的内容较少,学生对课本中所出现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内容不易理解,对君王立宪制等名词比较陌生。

需要让学生加深理解。

3重点难点重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2.“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新设计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从洋务派的目的是什么?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

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落后挨打,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并一度形成波及全国的大规模运动,比如今天讲的洋务运动。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标要求: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1、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2、通过讨论“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要求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及情况介绍。

老师:如果我们穿越时空,来到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介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一、拉开序幕——“公车上书”展示:康有为、梁启超像。

教师:你知道这两位人物是谁?谁能介绍他们的情况?学生: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主要代表,他们为推动变法进行了大量的活动。

老师: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学生:公车上书的内容。

二、奔走呼吁——宣传变法老师:公车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但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反响,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人还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活动?学生:①创办《万国公报》②组织强学会③维新派团体形成三、付之实施——戊戌变法老师:公车上书以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急,惟一途径就是变法。

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大臣进行了论战。

下面进行历史剧表演:康有为与李鸿章、荣禄、翁同龢等大臣进行论战。

学生:历史剧表演老师:光绪帝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通过“维新派和‘顽固派’论战”情景再现,感受变法在当时是大势所趋;
5. 理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维新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 的传播,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而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政治运动和思 想启蒙运动;感受读书人应有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
1、序幕 公车上书

2、发展
创办报刊《万国公报》 (后改名《中外纪闻》)
碍 : 封
组织强学会


3、高潮 百日维新(1898 年 6 月—9 月)

1 改 2 裁 3 用惹后怒,百日维新制难容

4 兴私企工矿 5 练军,6 办学堂 7 报刊。
力 阻
4、结局 失败(软禁光绪、康梁外逃、戊戌六君亡)
剧本创作是本 节课授课线索,也是 课后作业,考核学生 的听课效果和学以 致用能力。
二、新课讲授 1.序幕——公车上书 教师:请欣赏动漫歌曲——《保钓之歌》 学生:(听音乐,感知历史)
音乐是感知历 史的途径,可以激发 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基本流程
教师:关注时事,知晓天下事。中日之间关系微妙,其中的焦点是钓鱼
同道合之人的教育机构。至此,维新思想由少数人的主张变成了一种社会思
潮,引起了以张之洞等人为首的顽固派(守旧派)的仇视和攻击。
教学基本流程
教学说明
3.高潮——百日维新,除旧布新
教师:维新思想的发展引起了清政府统治阶级的关注,尤其是曾经倡导
人,你会和他们一起请求变法吗?
学生:会,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学生:不会……
2.发展——创办报刊,组织学会
教师:1895 年的公车上书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虽然它最终失败了, 但康梁师徒走上了历史的舞台继续宣传变法精神,他们究竟为此做了哪些努 力呢?
学生:(看课本 P33 页)创办《万国公报》……
通过图片资 料,简单介绍变法思 想的宣传和发展过 程。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学生对历史人物兴趣较大,部分学生看过相关影视剧,有一定认知基础,便于教
学生分析
师开展情景教学。
教法分析
课本剧表演;图文资料阅读理解学习;探究性学习
学法分析
小组合作性学习,自主探究性学习
课时安排 1 个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背 景 : 帝 国 主 义 板书设计 掀 起 瓜 分 狂 潮
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 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教师:我们要明确三个知识点:一是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二是发 起人康有为和梁启超师徒;三是目的反对议和、变法图强。
结合课本知识, 师生共同总结和理 解“公车上书”之义
教师:试想一下,如果你也是 1895 年和康有为等一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
其是当时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拒签合约的
运动——公车上书。
教师:古义——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后来就以
“公车”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代称。结合课本知识和视频资料,概括其今义。 播放视频,还原
学生:观看视频
历史,给学生最直观
师生:公车上书的今义是指《马关条约》签订后,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 的历史感。
1.识记公车上书 、变法法令的主要内容、戊戌政变。了解维新变法发生的原因、 维新变法的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
2.通过观看视频、解读文字资料,培养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 究和课堂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3.通过对文字资料的合作探究,认识戊戌变法发生的原因以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说明
岛主权归属问题。回忆一下,今日的钓鱼岛纷争和近代哪一个历史事件有关?
温故知新,设问
学生: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简单,学生的回答时
教师:条约里面有一条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割让辽东半 教 师 引 出 知 识 的 藤
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这一消息传到北京后,几乎是全民愤怒,尤 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
第 7 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第 7 “近代化的探索”,近代化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 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本课上承《洋务运动》的器物技术探索, 以戊戌变法出现的背景、发展、高潮和结果,讲述在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民族危机严 重的情况下,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维新派发动了 一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运动,这是一场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救亡图存的变法改革运 动和爱国运动;下启《辛亥革命》,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留给知识分子更多的反思—— 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唯有革命才是出路。尽管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它在某种 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关键深入民心。因此,戊戌变法在整个中国近 代史的发展变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历年中考热 点。
索一——维新派的戊戌变法。如果说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自上而下的自救运
动,戊戌变法就是由康梁等人发起的自下而上的救国运动。一起看看他们的
救国方案是否可行。 教师:上课之前先布置今天的作业——完成剧本创作《戊戌变法》。一部
历史剧一般分为序幕、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刚好我们有四个小组, 各小组组长课后协商谁是序幕组、发展组、高潮组和结局组。现在我们要做 的就是先了解每个小组必须掌握的线索和内容。先看序幕部分。
学生:组织强学会……
教师:很好。从课本的内容可以知道,创办报刊和组织学会是他们继续
宣传变法思想的措施。(展示相关的报刊资料和强学会旧址)大家要注意的是
万国公报后来改名为《中外纪闻》,是强学会的机关刊物。
教师:(展示广州万木草堂的图片资料)大家去过这里吗?
学生:去过或者没有去过……
教师:这里也是当时康梁用来宣传变法的地方,准确地说是用来培养志
挠 破

改良行不通,革命事必行
教学基本流程
教学说明
说明:凡学生活动均属预设,用以评价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一、课程导入(5 分钟) 温故知新—— 老师:第二单元主题是近代化的探索,上一节课所讲的“师夷长技以制 夷”的洋务运动是器物技术方面的探索。今天要学习的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探
复习导入,梳理 线索,建立新旧知识 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