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式曲线教程
实习四三点法求产状要素和埋深
3.在地形地质图上求解产状要素的步骤与方法
1)在图上找出同一岩层面最高点(C)与最低点(D)并连线 (辅助线红线)如图所示; 2)在辅助线上求出中点(A) 与地形地质图上的B点相连 (B点为地质界线与等高线 700米的交点)得700米高程 的走向线;
3)过C点(800米)作AB的平
行线得800米走向线; 4)由高走向线向低走向线 (垂直)画出倾斜线并作出矢量; 5)在高走向线上按比例尺截取高差,其截距点与低走向线垂 足相连得岩层倾角; 6)用量角器度量出倾向、倾角(注利用地质图上方位为上北 下南、左西右东来度量倾向)。
4.在团山矿区地形图上三点法求产状
团山矿区地形图
比例尺1:10000
O
0
L
(二)求埋藏深度 1)在团山矿区地形图上作图法求埋藏深度的过程:
团山矿区地形图上作图法求埋藏深度的原理:
3)结论: L:B'O水平距离 BD:埋藏深度 数学表达式: BD= B'D- B'B 参考答案:矿层产状230º ∠15º 埋藏深度:160m-(150-125)=135m 平巷朝NE50º方向掘进,见矿的最短距离为510m 见图(橙黄色线AO线段)
构造地质 Structural Geology
实训四 三点法求产状要素和埋深
一、实习要求 学会用三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进一步掌握岩层产状要 素的概念。 二、实习内容 (一)三点法求产状要素 1. 前提条件: 1) 三点范围内岩层产状稳定,基本为一平面 . A 2) 三点位于同一层面上,但又不在一条直线上; 3)三点的方位、相互水平距离和标高为已知,并且三点 相距不太远;如图 2.基本原理: C B D B'
教你使用测井曲线
教你使用测井曲线
补偿中子和中子伽马测井
•基本原理
中子源快中子地层介质热中子 补偿中子测井(CNL ):测量地层对中子的减速能力,测量结果主 要反映地层的含氢量。
中子伽马测井( NG ):测量热中子被俘获而放出中子伽马射线的强度。 两者均属于孔隙度测井系列。
教你使用测井曲线
2、自然伽马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原理:测量井剖面自然伽马射线的强度和能谱 的测井方法。
沉积岩中含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不同岩 石所含放射性同位素的数量不同,衰变时放射 出的伽马射线的强弱也不同,因此自然伽马测 井曲线能够反映不同教地你使用层测井曲的线 岩性剖面。
2、自然伽马和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教你使用测井曲线
曲 线 应用
②划分裂缝性渗透层
对于致密岩层的破碎带或裂缝带, 当声波通过时,声波能量被大量吸 收而衰减,使得声波时差急速增大, 有时产生周波跳跃的特征。
教你使用测井曲线
影响声速测井的几个因素 1、井径的影响。扩径段声波时差减小,使时差曲线出现假异常。 2、层厚的影响。声速测井仪对小于间距的薄地层分辨能力较差。减小间
教你使用测井曲线
②划分渗透层
曲线应用
渗透层处,两条微电极曲线出现幅度 差,非渗透层处,两条曲线出现很小的幅 度差。
目录
一、各条测井曲线的原理及应用 二、测井曲线在油田开发中的综合应用 三、测井曲线异常原因分析: 四、新测井系列厚度解释偏少的原因分析
教你使用测井曲线
一、各条测井曲线的原理及应用
1.自然电位测井(SP) 2.声波时差测井(AC) 3.自然伽马 (GR) 4.视电阻率测井(RT) 5.三侧向测井(LLD/LLS)
第2章埋藏史
图 2- 正常压实条件下页岩中声波传播时间 与深度关系示意图 (据真柄钦次, 1978) 左.欠补偿地区, 右.超补偿地区
4.根据镜质体反射率(Ro)的突变求剥蚀量:镜质体反射率 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有机质成熟度指标。它是地温的一次函 数,从而也同埋深有关。在正常情况下,Ro值随深度的变 化是连续的,渐变的,但有时发生突变。出现这种异常情 况的原因有多种,如沉积岩中有再循环的镜质体、岩体中 有局部热源等。地层缺失也是引起Ro值不连续的原因之一。 在确定了Ro值的突变是地层受剥蚀而造成的以后,即可根 据剥蚀面上、下Ro值的差计算被剥蚀的厚度(如图所示)。
2.沉积速率法:使用这种方法的条件是要知道剥蚀面
或不整合界面上、下岩层的沉积速率和它们的绝对年龄。
一个不整合界面代表着一段时限,在这个时限内有 某一厚度的沉积被剥蚀了。于是这段时限实际是包含了两 部分,一部分是该厚度的沉积岩沉积时所用的时间,另一 部分是该厚度的沉积岩被列蚀所用的时间。如果知道被剥 蚀岩层的沉积速率,知道不整合上、下岩层的绝对年龄, 就可以算出被剥蚀掉的沉积层厚度。 在计算时,还需要作
回剥柱状图示例
正演法则恰好相反,它是先将某地层恢复到刚沉 积时的状况,然后依次求出不同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层 的埋深和厚度,根据所算出的最后一个时间步长(现 今)与目前真实的厚度、埋深间的误差去修正前些时 期的计算。
这里主要介绍以正演法为基础的压实厚度校正。 由于沉积物(特别是细粒沉积物)的孔隙度与深度 之间保持着指数关系,而沉积物一般可近似分为两部 分,即岩石颗粒骨架和孔隙。地质历史过程中岩石在 经受压实作用时,岩石体积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孔隙体 积的变化,又因颗粒骨架材料的不可压缩性,压实前 后颗粒骨架部分的体积可基本认为是恒定的。如果岩 石面积一定,即可用岩石厚度的变化来表示体积的这 种变化(图2— )。
用间接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和埋藏深度
实训二用间接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一、目的要求1.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要素。
2.用三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
二、实训说明1.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要素的方法此法适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地质图,但在测定范围内,岩层产状必须稳定,其求解原理如下:按走向线的定义,在图实2-1a的立体透视图中,某砂岩的上层面与100m和150m高程的两个水平面相交得I Iˊ和ⅡⅡˊ两条走向线,沿层面作它们的垂线AB为倾斜线,AB 与其水平投影AC的夹角α为岩层的倾角,CA方向为倾向。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C为两条走向线的高差。
因此,只要能作出同一层面的不同高程且相邻的两条平行的走向线,再根据其高程和水平距,即可求出岩层在该处的产状要素,其求解步骤如下(图实2-1b):图实2-1 在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要素(a)透视图(b)平面图(1)连接砂岩层的上层面界线与100m和150m的两条高等线的交点I、Iˊ和ⅡⅡˊ,得100m高程的走向线I、Iˊ和150m高程的走向线ⅡⅡˊ。
(2)从高的一条走向线ⅡⅡˊ上任一点C作一垂线与低的一条走向线I Iˊ交于A点,则CA代表倾向。
两走向线间高差为50m,按地质图比例尺取线段BC(BC长度相当于50m),得直角三角形ABC。
(3)用量角器量出∠BAC的角度,即为岩层倾角(α);量出CA的方位角,即为岩层的倾向(W270°)。
2.三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当岩层产状平缓,不易用罗盘准确测定产状时或当岩层被覆盖时,可根据层面标高资料或钻探得到的层面标高资料求岩层产状,即为三点法。
应用三点法求岩层产状的前提是:①三点要位于同一层面上,且不在一条直线上;②已知三点的位置和标高,且三点相距不宜太远;③在三点范围内,岩层面平整,产状无变化。
其具体作法如下:从图实2-2a中可以看出,只要在最高点A和最低点C间的连线上找到与中等高程的B 点等高的一点D,就可作出走向DB,过C点或A点作出与DB平行的另一高程的走向线,再根据两走向线各自的高程和水平距离,用方法1求出倾向和倾角(图实2-2b),其求解方法如下:图实2-2 三点法求岩层产状要素(a)透视图(b)平面图(1)求等高点:从最低点C作任一辅助线CS,根据A、C点间高差及B点高程,用等比例线段法将CS等分,在AC线上得到与B点等高的Dˊ点。
埋藏史图的制作
回剥法绘制埋藏史图(2014-03-05 15:39:18)转载▼标签:骨架实质程序埋藏孔隙度回剥法绘制埋藏史图,是根据沉积压实原理,从已知的单井分层参数出发,按照地质年代由新到老的顺序逐层剥去,剥蚀恢复过程中考虑了沉积压实、沉积间断、地层剥蚀等地质要素,直至全部地层剥完为止。
如图1模型所示:图1剥蚀厚度恢复模型回剥技术采用地层骨架厚度不变压实模型:即在地层的沉积压缩过程中,压实只是导致孔隙度减小,而骨架体积不变。
使用该模型恢复地层的沉降史,实质上是恢复地层中的孔隙度演化过程,因此可以借助孔-深关系来恢复古厚度。
即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地层的上覆盖层也增加,导致孔隙度变小,体积减小。
可以假定地层的横向位置在沉降过程中不变,而仅是纵向位置变化。
因此,地层体积变小就归结为地层厚度变小。
在正常压实情况下,孔隙度和深度关系服从指数分布:(1.1)其中,Φ是深度为z时的孔隙度,Φ0为地表孔隙度,c为压实系数。
根据已知条件:地表孔隙度48%;3000米深度孔隙度14%。
将其带入到式(1.1),两个未知数列方程,可计算出压实常数:c=4.107×10-4沉积层孔隙度在受压实过程中,沉积物骨架部分的体积不变,只有孔隙部分发生变化。
如果某层深度Z1至Z2时(Z2>Z1),层内孔隙所占体积V m为:(1.2)设地层总体积为,岩石颗粒体积为,则(1.3)纯岩石颗粒的高度H s(1.4)由公式(1.4)可以导出(1.5)首先,现今各地层的厚度(单位m)如下:450,640,970,761,1612,988,1222;并由公式(1.4)计算出各地层的骨架厚度(单位m)如下:253,415,725,626,1434,925,1172。
然后按照地质年代由新到老地逐层回剥,每剥一层把所有的地层重新计算。
当剥掉地层7时,地层6的顶界为0,其底界等于当Z1为零和H S=415m时由公式(1.5)计算得到的Z2等于711m;地层6的底界等于711m加上当Z1等于711m和H S=725m时由公式(1.5)迭代得到的Z2等于1736 m;……以此类推,成果见下表:表1 剥蚀厚度恢复数据统计表依据以上数据,可以绘出如下埋藏史图(图2)。
峰面积利用标准曲线
峰面积利用标准曲线峰面积利用标准曲线是指在地质勘探领域中常用的一种绘制地层峰面积利用率的方法。
通过绘制曲线,可以直观地分析不同地层的储层质量、储层容量以及气、油含量等参数。
在曲线上,横轴代表样品孔隙度(Porosity),纵轴代表储集系数(Saturation Height Ratio)。
样品孔隙度是指地层中的孔隙、裂缝和中型孔洞等组成部分的级别。
它是衡量岩石渗流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储集系数是用来衡量储层中油、气的含量。
它由地层中的流体饱和度和可动流体的体积比例而决定。
通过绘制峰面积利用标准曲线,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层的储集性能。
曲线上的每个峰代表着不同的地层。
峰的形状和高度都会受到地质构造和孔隙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峰越高且形状较窄的地层,具有更好的储集性能,即更有利于储层的开发和产能。
峰面积利用标准曲线的绘制过程包括采集地质样品、实验室分析和数据处理。
通过对不同地层的样品进行物理性质测试和测量,可以获取相应的孔隙度和储集系数数据。
然后,将这些数据在图表上进行绘制,并进行曲线拟合和优化,从而得到最终的峰面积利用标准曲线。
绘制峰面积利用标准曲线对于石油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地质工程师和石油公司准确评估地层的储集条件,进一步指导油气勘探和生产决策。
通过分析曲线上不同峰的特征,并结合地质资料和地质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油气储量和产能,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开发效率。
总之,峰面积利用标准曲线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探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层的储集性能和储层潜力。
通过绘制曲线并进行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石油勘探和开发工作,并降低风险,提高产能。
这对于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盆地分析(3)沉降史分析
总结 :盆地沉降史分析,就是从分析盆地地层层序特征和埋
藏状态人手,通过编绘反映盆地沉降特征的地层埋藏史曲线、盆 地基底沉降曲线以及盆地构造沉降曲线等途径来表述(图9-l)。
二、 盆地沉降量的求解
从现今地层柱回推求盆地沉降量和沉降-埋藏史 曲线--回剥法、回剥技术。 需要对现今地层厚度进行三种校正: (1)去压实作用; (2)古水深校正;
沉降作用与沉积作用
沉积盆地中的沉降速率与沉积速率可以随盆地的演化而发 生变化。 当沉降速率大于沉积速率时,盆地的水体深度加大,表现为 海侵或湖侵,形成上超的沉积层序,这时的沉积盆地也称为“ 欠补偿盆地”。 当沉降速率与沉积速率处于均衡状态时,盆地水体的深度基 本保持不变,盆地中的沉降-沉积中心相对稳定,成为“补偿 盆地”。 如果沉积盆地的沉降和沉积较长期处于补偿状态,地层剖 面上看到的同一相带的沉积岩层的厚度相对较厚。 当沉降速率小于沉积速率时,盆地水体逐渐变浅以致完全 被沉积物充填,表现为海退或湖退,成为“过补偿盆地”。
“地层骨架厚度不变”压实模型
一般情况下,地层骨架厚度不变压实模型适用于所有岩层, 但是对于某些易流动的岩层,由于差异压实可能导致地层在压实 过程中出现流动变形,地层骨架厚度不变压实模型显然不合适。 使用地层骨架厚度不变压实模型复原地层的埋藏史,实质上 是恢复地层中的孔隙度的演化过程。因此,可以借助于孔隙度- 深度的关系来恢复同一地层在不同地质时期的古厚度。
二、 盆地沉降量的求解
2.岩层孔隙度的变化
孔隙度是单位体积岩层中的孔隙所占的体积大小,常用百分
数或小数表示。 假设深埋地下的砂岩就是地表附近松散的沙层经过压实和成
岩作用形成的。
一般认为岩层在压实过程中孔隙度主要是随着上覆岩层的厚 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而受上覆地层的负荷时间的影响较小。 因此,可以根据不同深度上的同种岩石的孔隙度编制一条孔
电测深曲线类型
电测深曲线类型
电测深曲线是指在电测工作中,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来确定地下矿藏或水埋深度的方法之一。
根据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的不同,电测深曲线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
1. 等效电极法曲线:在地下杂电场条件下,通过测量电极间电位差来确定地下矿藏或水埋深度。
2. 疏导电线法曲线:利用电流由电极沿线向地下的传播特性,测量电流大小来推断地下矿藏或水埋深度。
3. 幂指数法曲线: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利用幂指数关系来推断地下矿藏或水埋深度。
4. 等距测深法曲线:在地下存在等距分布的测深电极时,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关系来推断地下矿藏或水埋深度。
需要注意的是,电测深曲线的类型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具体的测量条件和要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勘探钻井测深曲线的制作与分析
勘探钻井测深曲线的制作与分析勘探钻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石油勘探和开采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钻井测深曲线是勘探钻井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用于确定井眼的位置和井孔的深度。
本文将介绍勘探钻井测深曲线的制作和分析过程。
一、测井曲线的制作测井曲线的制作是勘探钻井中的首要任务之一。
它可以通过下述几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测井曲线的制作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井眼直径、井孔钻进深度、岩心样本、泥浆重量、泥浆密度等等。
这些数据是测井曲线制作的基础,它们能够提供关于地层结构和地貌的重要信息。
其次,通过测量和记录这些数据,可以利用数学和物理模型来建立测井曲线。
例如,根据井孔尺寸和泥浆密度可以计算井孔的容积。
根据钻头的进钻速度和深度,可以绘制出钻井曲线。
在绘制曲线时,还需考虑各种误差因素,如仪器偏差、数据丢失等。
最后,制作好的测井曲线需要进行校正和验证。
校正是指将曲线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发现相应的差异和异常,并对其进行修复。
验证则是对测井曲线进行检验,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测井曲线的分析测井曲线的分析是勘探钻井中的关键步骤,它能够揭示地层岩性、油气含量和产能等重要信息。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井曲线分析方法。
首先,根据测井曲线的纵向变化,可以确定地层岩性。
例如,电阻率曲线能够反映不同岩石类型的电导率差异,从而确定岩性。
自然伽马曲线则用于测定地层中的放射性元素含量,从而判断地层的类型和厚度。
其次,利用测井曲线可以计算井眼直径和井孔体积。
这对勘探和开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井眼直径和井孔体积,可以计算井孔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而判断井眼周围地层的储层性质和可采储量。
此外,测井曲线还可以用于判断地层中的流体性质和含量。
例如,测井曲线中的声波传播速度可以反映地层岩石中的流体类型和流体饱和度。
通过对声波速度曲线的分析,可以判断油气的存在和产量。
最后,利用测井曲线还可以进行井控和井筒状况的监测。
例如,测井曲线中的压力曲线可以用于判断井身压力和井筒环境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井口安全和钻井工艺的顺利进行。
盆地 分析
埋藏史恢复方法:1回剥技术:由今溯古的恢复地层埋藏史的反演模拟技术。
原理:基于沉积压实原理,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地层的上覆盖负载也增加,导致孔隙度变小,体积变小。
假定地层在沉降过程中横向不变,而仅是纵向变化,则地层体积变小就归结为地层厚度变小。
再根据地层的骨架厚度始终不变的假设,求取同一地层在不同时期的埋深技术思路是:各地层在保持其骨架厚度不变的条件下,从今天盆地分层现状出发,按地质年代逐层剥去,直至全部剥完为止。
适用于正常压实的地区或地层段。
应用条件:孔隙度变化是不可逆性的;同一地层(同一井点)只遭到一次剥蚀;已知剥蚀厚度、剥蚀时间;已知孔隙度随深度的变化。
2超压技术:从古到今恢复古地层压力史的正演模拟技术原理:从地表开始,计算一个地层的古超压史,同时算出相应的古厚度史,一直计算到今天。
这个古厚度史可能与实际厚度不一致,这时调整计算该地层的骨架厚度,进行第二次从古到今的计算;直至古厚度史的今天值与实际厚度吻合。
超压技术所用的关键参数是渗透率,更确切地说,是超压地层的顶界和底界的渗透率。
超压计算的数学模型包括古超压方程和古厚度方程两部分。
剥蚀厚度恢复方法:1、不连续镜质体反射率曲线图解法:在连续沉积的地层剖面中,镜质体反射率与深度的关系为一条连续的曲线;当存在较大的剥蚀面时,剥蚀面上下的反射率曲线发生不连续,根据剥蚀面上下镜质体反射率的差值可以大致估算剥蚀厚度。
2、泥岩压实曲线法:泥岩压实曲线即泥岩的声波时差(孔隙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在正常压实的情况下,在半对数坐标图上,时差与深度的关系成一条直线。
在无剥蚀的情况下,将正常压实趋势线外推到地表,可得到地表声波时差值t0。
3、构造横剖面法:根据未剥蚀部位地层厚度的变化趋势恢复被剥蚀部位的剥蚀厚度。
4、数值模拟法:首先假定剥蚀厚度,用数值模拟法获得埋藏史及热演化史,对比实测的热指标剖面与理论剖面,反复调整剥蚀厚度,直至二者相符,此时的剥蚀厚度即为所求的值。
p-y曲线计算方法
p-y曲线计算方法P-Y曲线是用于计算土壤-桩基互作用中桩基侧阻力的一种方法。
该曲线描述了在不同侧阻力作用下,桩身沿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变化情况。
P-Y曲线是在桩基侧阻力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的,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
P-Y曲线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试验数据:为了建立P-Y曲线,首先需要收集一定数量的试验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是通过进行桩基侧阻力试验获得的,试验过程中测量桩身沿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和加载作用下的侧力大小。
2.数据处理:收集到的试验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包括统计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排除异常值等。
处理完数据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计算。
3.拟合P-Y曲线:将处理后的试验数据用数学函数进行拟合,得到P-Y曲线方程。
常用的拟合函数包括线性函数、双线性函数、抛物线函数等。
选择合适的拟合函数需要根据试验数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4.验证曲线:获得曲线方程后,需要进行验证以确保拟合曲线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将计算得到的侧阻力和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拟合曲线的拟合度和可靠性。
5.应用曲线:获得准确的P-Y曲线后,可以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通过计算得到的侧阻力分布和位移变化情况,可以评估桩基的承载能力和变位性能。
P-Y曲线的计算方法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结构分析、土壤-结构互作用分析、桩基设计等方面。
在实际工程中,P-Y曲线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准确地评估桩基的侧阻力及其对结构的影响,为工程提供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P-Y曲线的计算方法基于试验数据,并且受到试验条件和土壤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修正。
同时,P-Y曲线只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桩基侧阻力计算,对于超出范围的情况需要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分析。
总之,P-Y曲线是一种用于计算土壤-桩基互作用中桩基侧阻力的方法。
通过收集试验数据、拟合曲线方程、验证和应用曲线,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准确地评估桩基的侧阻力及其对结构的影响,为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支持。
TTI值的计算和应用
首先确定圈闭形成的时间(依据构造运 动,构造发育史等),和计算得出开始生油 -大量生油-结束时间分析,来评价圈闭的 有效性及含油的可能性。
• 第三步:绘制TTI值计算表
• 以100~110℃间隔为基数,指数n=0,其它温度间隔的 指数在此基础上每减少10℃减少1,每升高10℃增加1。 考虑到每升高10℃成熟度提高一倍的关系,选择γ=2。
埋藏史恢复的技术方法
埋藏史
埋藏史
沉积物在埋藏过程中发生着多种作用,包括压实、排 水、孔隙度变化、矿物质转化、原有矿物的溶蚀等。
压实作用与孔隙度变化规律 地层压力 埋藏史恢复 剥蚀厚度恢复
埋藏史 压实作用与孔隙度变化规律
孔隙脱水阶段 层间脱水阶段
孔隙水和过剩层 间水脱水阶段
蒙脱石最后第二 层层间水脱水阶段
早期快速 孔隙水 纯蒙脱石 64.7 70~35
正常
早期稳定 过剩层间水 纯蒙脱石 13.5 35~25
正常
晚期突变 第三层间水 蒙伊混层 21.1 25~10 异常高压
晚期紧密 最后层间水 纯伊利石
0.7 10~5
正常
埋藏史 压实作用与孔隙度变化规律
埋藏史
压实作用与孔隙度变化规律
1、孔隙度与深度的关系
二、TTI法的基本概念
• 现代石油成因研究证明,有机质成烃演化过程中温度 和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确切地说,温度与成烃量呈 指数关系,时间与成烃量呈正线性关系。基于上述思 想,洛帕廷于 1969—1971年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法,根 据时间、温度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方法,即时 间—温度指数(简称TTI值)。这个方法经威普莱斯 (1980)的补充和发展,在油气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基本公式如下:
九种常规曲线测井方法
③温度
④地层水和泥浆滤液含盐性质
⑤地层电阻率
⑥地层厚度
⑦井径
⑧泥浆侵入
①Cw>Cmf砂岩层SP负异常;Cw<Cmf砂岩层SP正异常
②泥质含量增大,SP幅度随之减小
③温度越大,SP幅度偏大
④不同离子的离子价和迁移率不同,可导致SP不同幅度的正异常或负异常
⑤井内各部分(Rm,Rsd,Rsh)电阻率相差不大且地层很厚,静自然幅度≈静自然电位;当ΔUsp<Ssp,ΔUsp越低
③沉积倾向和倾角、构造倾斜
④曲线的处理,计算机的自动对比能力
全井眼微电阻率成像
FMI
(8个极板全部贴井壁)
Ω.m
纽扣电极发射的电流强度,从而反映井壁地层电阻率的变化
井壁介质的导电性质差异,可测量到不同的电测井响应
垂向:0.25 in
径向:1~2 in
①直观观测井壁情况
②岩性岩相识别
③裂缝性储层评价
④地层产状及序列分析
②划分岩性剖面
③快速、直观判断油、水层
④浅侧向可评价含水饱和度
①井眼
②围岩-层厚
③泥浆侵入
④泥浆的电阻率
①扩径的地方测到的可能是泥浆的电阻率。
②地层厚度薄,电阻率曲线呈小尖状,不做地质解释
③泥浆侵入对浅侧向的影响甚大
④淡水、盐水泥浆打井各不相同。
微电阻率测井
①SFLU(球形聚焦)
②RFOC(八侧向)
自然电位测井
SP
mv
①钻开岩层时井壁附近产生的电化学活动而形成的自然电场。
②电极和地面参考电极间的电位
①井壁附近两种不同矿化度的溶液(泥浆和地层水)接触产生电动势
垂向:
6~10 பைடு நூலகம்n
埋藏史-热演化史恢复_1
四、碳酸盐岩的压实作用
雨水
流 淡 水 渗 淡水潜流
Mg /Ca <1
潮 间 海 水 -淡 水 混 合 Mg 海 底
/Ca >1
深 海 海 水 潜 流 Mg
/ Ca 3
区域地下水
成岩作用环境划分示意图(强子同,1980;王炯章等,1983)
主 要 成 岩 作 用 类 型
压实、压溶作用
胶结作用
泥晶化作用 白云化作用 硅化作用 新生变形作用
埋藏深度 (m) 平均孔隙度 (%)
地层厚度 (m)
50 50 1000
500 20 700
2500 10 600
5000 5 550
压实作用 “回剥法” 恢复埋藏史
“超压法”恢复埋藏史
“平衡剖面法”
一、回剥法原理
回剥法恢复埋藏史示意图
现今 厚度
再剥 去2层
剥去 3层
3层沉
积末期
3
1 2 3
2
1
2
1
1
沉积时间
沉 积 表 面 B A B C
C B
A
A
原 始 孔 隙 岩 石 骨 架 A沉 积 末 期 B沉 积 末 期
残 余 孔 隙
A层 岩 石 骨 架 不 变
C沉 积 末 期
沉积压实埋藏史示意图
地层 代号
岩性剖面 沉积时间
沉积岩层在沉积形
A
10 (My)
成过程中,自下而上形 成了由老到新的一系列
—孔隙度(%);
0 —沉积初始孔隙度(%);
c
—压实系数(1/m);
z —埋藏深度(m)。
在正常压实阶段的压实曲线的编制方法,有直接测 量和间接测量两种。目前大多利用声波时差测井资料间 接求取孔隙度。根据Wyllie等人(1956,1958)大量试验 的结果,推断在具有均匀分布的小孔隙的固结地层中, 孔隙度与声波时差值之间具有线性关系:
盆地沉降分析中的两类沉降
沉积盆地作为大地构造当中的一级大地构造单元, 对于地球的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具有 重要意义。同时,由于盆地内部含有丰富的油气、煤炭、矿产等资源,受到地质学家们的广 泛关注。近年来,由于盆山系统耦合的研究,使单一的造山带和单一的盆地研究成为一个系 统。通过盆地的研究分析,包括盆地所在区域及内部的构造、沉积层序、地层格架及演化史 的分析,为造山带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沉积盆地的研究成为一个焦点问题。
1.0 概述
盆地的沉降是指由于地壳垂直运动,使顺重力方向、高程降低的方向运动。地壳的沉降 作用是形成盆地的直接原因,没有沉降就没有盆地[1]。而盆地沉降史研究,就是将盆地在各 个时期沉降的量进行求解, 编绘反映盆地沉降特征的地层埋藏史曲线、 盆地基底沉降曲线以 及盆地构造沉降曲线等途径来表述。因此,分析盆地的沉降史是研究盆地形成、演化的重要 内容,是整个盆地系统研究中最为基础的环节,对于整个盆地的构造、热历史及演化等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且,时间上存在地层的缺失,适宜分开讨论。 (3)详细古水深的变化资料。 (4)岩性差异的 存在。由于岩性的不同,用于计算盆地沉降的参数不同,所以选取同一岩性的地层,有利于 计算的方便。 (5)精确度的要求。根据工作的需求,把握对时间尺度的选择,从而进行分层 [6] 。 如图 2-a,T4 是现今地层,根据以上分层原理,将它分为 4 层,并且假设这 4 层厚度分 别相等。按照沉积物沉积速率相等,4 层沉积时间相等计算,从 T0-T4,每段时间沉积的厚 度应该是相等的。 但是,由于岩层内部孔隙的存在,在地层沉积和埋藏的过程中,孔隙会随着上覆压力的 增大而呈有规律的递减, 这个规律符合指数关系。 因此, 岩层的厚度在后期的埋藏下会减薄。 图 2-b 中现今(T4)相等厚度的 4 层,在每一层沉积的过程中是不等的。最下面的一层受到挤 压最强,最上面的一层是 T4 时刻最新沉积,受到挤压最弱。所以,在进行总沉降量求解的 过程中, 需要对地层进行去压实校正, 将现今经过压实后的地层, 根据分层逐层的进行压实, 最后恢复到最初沉积的状态。 a
实习I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
实习I 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一、实习目的1.熟悉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的编制方法。
2.初步学会阅读和利用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
二、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的编制原则1.编图前必须掌握本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联系状况; 周围山区基岩与平原或盆地松散沉积层的接触及水力联系状况; 区内断裂分布特征及导水性质; 含水层与隔水层产状与分布特征; 降水入渗与蒸发强度等); 地形地貌特征及组成物成因类型。
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相关资料, 才能正确勾绘出各条潜水等水位线走向。
2.选用的地形图底图比例尺, 应大于或等于水文地质观测实际材料图和所编制的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水位埋藏深度图。
3.将水文地质观测点(井、泉、地表水体水位等)按水文地质勘测规范要求统一编号, 以适当的大小和规定的代表符号投在地形底图上(如图Ⅱ—2图例)。
4.所选用的水文地质观测点水位必须是同一时间(一般要求最多不超过2天)统测的数据。
5.不同比例尺的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 应有相应密度或数量的控制点(水文地质观测点)。
若局部地段控制点少于水文地质勘测规范要求, 对于大比例尺(>1: 5万)的图件必须在野外现场实测补足观测点; 对于中、小比例尺的图件(<1 : 10—20万) , 可利用地形地貌、构造、附近观测点水文地质资料进行推测勾绘, 但必须在水文地质报告或有关图例中说明和表示清楚。
三、潜水等水位线图和潜水位埋藏深度图绘制方法潜水等水位线图和潜水位埋藏深度图绘制方法很多, 主要是根据观测点水位标高和水位埋深结合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体特点凭经验用内插法确定出一定间距的潜水面高程和埋深点, 再用规定标高和埋深厚度段的光滑曲线连接这些点:1.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潜水地下水位的分布特征主要受地形地貌的控制, 潜水面形态与地表形态基本一致, 不同地貌形态其地下潜水面分布形态和埋深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埋藏式曲线教程
一、绘制埋藏式曲线的参数
1地层名称
通过的地层分层数据,读取相应的该井钻遇地层的名称。
2地层类型
某套地层的现状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某套地层处于原始沉积状态未遭受地质历史时构造剥蚀作用。
(2)某套地层在其地质历史时期沉积,后经构造运动遭受剥蚀,现处于残留状态。
(3)某套地层由于地质历史时期构造抬升而完全剥蚀,处于剥蚀待尽状态。
3地质历史时间
在该井钻遇地层的基础上,查找发育相应地层的地质历史时间。
4井顶的深度
通过某口井的地层分层数据或综合录井图(综合测井图),读取该井钻遇地层的名称、相应地层顶界面的深度和该地层的厚度。
5剥蚀厚度
在了解工区构造演化历史的背景上,结合声波时差、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解径迹等方法估算相应地质历史时期的剥蚀厚度。
6相应地层的岩性
结合该井的录井资料和区域的地层岩性资料,确定相应地层的岩性。
7区域古地温梯度
通过流体包裹体或其他技术手段获取工区古地温资料。
二、软件界面及绘图流程简介
Basin –mode软件是盆地模拟的重要软件,软件下分1-D、2-D、3-D三种模拟方式。
某口井的埋藏史的绘制是在1-D 的模式下进行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1-D模式下的操作界面及绘制埋藏式曲线的流程。
1 basin-mode操作界面
图2-1 basin-mode操作界面
Basin-mode的操作界面如图1所示,选择地层信息选项,进入地层信息界面。
2 地层信息操作界面
图2-2 地层信息操作界面
在地层信息操作界面中输入地层名称、地层类型,地质
年代、井顶深度、目前厚度、剥蚀厚度和岩性内容。
2.1 地层类型选项
图2-3地层类型界面
在类型选项中双击左键,弹出右侧对话框,选择相应的地层类型,有正常、剥蚀、沉积相应的内容显示分别为F、
E、D。
2.2 开始年代
图2-4 年代选项界面
在开始时间选项中双击左键,弹出右侧对话框,单击右侧对话框中的时间选项,选择相应的时间。
2.3 地层岩性
图2-5地层岩性
在岩性选项中双击鼠标左键,出现左侧复选框单击其中的选项选择相应的岩性。
2.4 其他选项说明
图2-6其他选项说明
在信息和事件名称中填写相应的地层名称:①残余地层的书写应注意如:e-Ek表示孔店末期构造抬升地层剥蚀,并在剥蚀厚度一栏填-800;d-Ek表示在孔店末期剥蚀地层的沉积,并在剥蚀一栏中填800;Ek表示现今残余的地层,其厚度可在该井地层分层数据和综合测井图中读出。
(地层输入见图3-1)2.5 古地温梯度添加
在完成地层信息的输入后,点击basin-mode操作界面中埋藏史曲线绘制的选项,绘制的图形为该井的沉降史曲线,在此基础上加入该区域相应的古地温梯度资料,便可以绘制
该井的埋藏史曲线,下面介绍古地温梯度的添加操作。
图2-7古地温梯度曲线的操作
在第三步操作中红框内的选项为gradiant(地热梯度),第4步操作中depth选项均填0。
(古地温输入见图3-2)
2.6 埋藏史曲线的绘制
图2-8埋藏史曲线绘制
在地温梯度和岩性信息填写完成的基础上,绘制埋藏史
曲线如上图所示,在单击绘制图标的过程中,如果填写的地层信息和地温梯度信息有错误,软件会自动提示你错误的地方,并要求你进行改正。
2.7 图件的导出
在2-6第3部操作成图过程中,选择导出图片的格式,并可以适当的调整导出图片的大小。
三实例分析
以济阳坳陷林28井为例,进行埋藏史曲线的绘制。
济阳坳陷林28井所在区域地质概况如下:该区经历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燕山运动以及沙河街期和东营期的四次构造抬升剥蚀运动,剥蚀的厚度分别是2050米、150米、500米和1560米。
通过该井的地层分层数据读取现今地层的井顶深度和相应地层的厚度。
3.1 地层信息的填写
图3-1地层信息填写
上图为完整地层信息填写,其中T1+T2为先沉积后,剥
蚀殆尽,k2和Es+Ed为构造抬升的剥蚀期。
3.2 古地温梯度填写
按照2-5中的操作将结合工区古地温梯度的资料,将古地温梯度填写如下。
图3-2完整地温梯度
3.3 埋藏史曲线的绘制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