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练习(2)

合集下载

新课标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及答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新课标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及答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自主测评]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锲.而不舍()答案:dìzījíqiè2.下列各组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孜孜..不倦(勤勉)渊.博(学识深)B.探.求(探索)不言而喻.(比喻)C.行之有效.(成效)锲.而不舍(雕刻)D.持之以恒.(恒心)毫.不关心(丝毫)答案:B(喻,明白。

)3.结合语境,揣摩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

恭喜:答案:含有善意的讽刺意味,文章的主旨是要求人们抛弃那种“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传统思维模式,而你的答案显然没有跳出传统思维的束缚,也就不值得“恭喜”了。

二、阅读鉴赏(一)课内语段阅读阅读“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到“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一段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4.语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答案: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5.找出语段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体会文章过渡的巧妙。

答案:承上:“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启下:“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6.语段第2段引述有人对“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这一问题的看法,这有什么作用?答案:提出最具普遍性的看法,首先指出其合理性,然后中肯地指出这还不够,指出“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写使得自己观点的提出绝无突兀之感,反而显得合情合理,水到渠成,并且能够引起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7.文段在论述论点时列举了两个事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两个事例。

答案:事例一:约翰探求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的组合,终于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事例二: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二)课外拓展阅读谈创造性思维我国古代有两个脍炙人口的典故,一是“曹冲称象”,一是“司马光破缸救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沈)
爱迪生用白金、黄金等各种金属丝做实
验,前后试过的材料不下1600种,终于 发明了电灯。 居里夫人从100多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不 到1克的镭! 司马迁忍辱负重,数十年如一日的伏案 攻读,挑灯夜战,写成史学巨著《史 记》 ……
朗 读 9-12段
思考:是否人人都具有创造性思维呢?
是否人人都具有创造性思维呢?
同学们,创新带给我们的快乐洋溢 在每个同学脸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非只有一个,只要我们不满足于 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留意自己 的细小想法,你就会成为一个富有 创造性的人。
• 以 “幸福是 ”和 “爱 心是 ”的句式各写3句(写 在双线本) • 完成 练习册第13课
谢谢 大家
(二)一个圆,你会把它想象成什么?
天文学家:这是新发现的天体的运行轨道;
数学家:这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艺术家:这正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图形 饥饿的人:充其量是一只喷香的大饼。
从不同的角度可得到不同的答案。
(三)请你参加与“我爱我的祖国” 主题教育有关的综合性学习。
(1)请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写一段50字以内的 祝福语,用上提供的词语。 幸福 昌盛 繁荣 安康 腾飞 ———————————————————。 (2) 请写出借“月亮”思念亲人的连续的 两句古诗(词)表达我们对台湾同胞的思 念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 ) 什 么 是 美 ?
契诃夫:“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心 灵、面貌、衣裳。” 托尔斯泰:“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 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谚语:“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
那么,你认为美是什么呢?
• 画出四个图形,提出一个 问题。用问题引出论点, 结合问题讲道理。 • 好处:新颖别致,使抽象 的议论显得生动形象,通 俗易懂,能引起读者的阅 读兴趣。

人教版九上语文同步训练 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训练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上语文同步训练 第13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训练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上语文同步训练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qīnɡ ér yì jǔ( )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2)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chí zhī yǐ hénɡ( )地进行各种尝试。

2.选词填空。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__________(学识学问才学)渊博。

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__________(创造创意创造性)。

(2)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__________(材料素材原始材料)。

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__________(创造性创造力创新)。

3.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写一段连贯的话。

备选词语:孜孜不倦不言而喻轻而易举汲取尝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文最后两段,完成下面的题。

1.这两段文字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段中可知,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为选文第1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模本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模本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够 了。”哲学家摇摇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哲学 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位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 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 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 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 ,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 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 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 在上面 种上庄稼 ;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 就是 用美德 去占领它。
小 结
一、文章结构
提出问题 ( 1-3段)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 重要。 分析问题 (4-12段) 第一层(4 -8段):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第二层( 9-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解决问题(13段) 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二、议论方法 引证法、例证法
。 。 。 。 。
请选择其中两个,根据各自老师 的特点,也创造性的写出一句。
1、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小鸡过马路事件揭露了一个怎样 的社会现实,表达了饲养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语文
2、Do you know?小鸡过马路肯定是现在进行时,而不是将
来时.——英语
3、有两只小鸡过马路,两鸡同时相对而行,分别以每 秒10厘米和15厘米的速度过长50米的马路,请问两鸡何 时相遇?——数学 4、一个质量为0.3千克的小鸡在马路上跑过,请说说它的 受力状况是怎样的?——科学 5、这节课的训练重点是:组织小鸡掌握50米快速穿越马 路跑技术。——体育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如果一个人他把正确答案看成是惟一的话, 那么他就会停止思维,停止前进,而不去发现 其他更好的答案。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 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 不放弃探求,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3、你认为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为 了证明这些要素,作者举了哪些事例? (1)有渊博的知识;(2)学会运用知识, 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 和意识;(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莎士比亚
中国戏剧家曹禺曾赞叹:“莎士比亚 是一位使人类永久又惊又喜的巨人!
认识伟人(3):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科 学革命的旗手。他从小脑中就充满 许多奇思妙想,例如4岁时就奇怪 为什么罗盘针总是转向南方?它周 围有什么东西推动它?
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 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开 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 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 论.
议论文知识之三:常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
明论点。
道理论证:使用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
外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观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来对比, 在对比中证明观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观点。
课前准备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立论: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某种问题或现象提出并 阐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确立一个论点。。 驳论: 针对某个问题或事情发表议论,加以反驳。经以 通过驳论据和论证来达到反驳论点的目的。 4。议论文的分类: 立论文: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 驳论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风度是大雨中为人撑开的小伞,风度是 焦阳下替人遮阴的大树;风度是诸葛亮空城 上坦然的琴声,风度是周总理外交中从容的 回复;风度是指挥家飘逸的手势,风度是思 想者睿智的头颅;风度是司仪得体的举止, 是模特优美的款步;风度是卓别林的帽子, 是王羲之的行书……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爱迪生用白金、黄金等各种金属丝做实验,
前后试过的材料不下1600种,终于发明了电灯。 居里夫人从100多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不到1克 的镭! 丁肇中在两年多的夜以继日的实验中发现了J 粒子。 ……
二、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论证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
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 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 析,合为举例论证。(摆事实、事例论证) 答题技巧: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 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 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4、最后,作者是如何总结的? 怎样才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
a.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b.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 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路,
c.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 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文章结构
提出问题 ( 1-3段)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 常重要。 分析问题 (4-12段) 第一层(4 -8段):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 要素。 第二层( 9-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 据。 解决问题(13段) 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逐 层 递 进 的 逻 辑 顺 序
设问句。它的作用有:引出下文,引发思考,使文 势有变化。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 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一、创造性的思维需要哪些必需的因素。
a、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b 、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 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 识 C、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什 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通常会尝试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然而,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止一个。

这篇文章将通过一些例子来探讨为什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并且为什么这一点对我们的思维和学习有重要意义。

例子一:数学问题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

假设我们需要回答一个简单的算术问题:“2 + 2等于多少?”很明显,大多数人都会给出答案4。

这是因为在传统的数学中,2 + 2确实等于4。

然而,如果我们将问题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比如计算机科学,2 + 2的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二进制系统中,2 + 2等于10,而不是4。

这个例子表明,根据不同的框架和背景,事物的正确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子二:伦理问题除了数学问题,我们还可以将这个观点应用到伦理问题上。

伦理问题通常涉及道德和价值观,很难有一个单一的正确答案。

比如说,我们可以考虑一个关于堕胎是否应该合法的问题。

有些人认为堕胎是一个人的权利,因为她有权决定如何处理自己的身体。

另一些人则认为堕胎是对无辜生命的侵犯,应该被禁止。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伦理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正确答案。

重要性和影响理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对我们的思维和学习有重要影响。

首先,它鼓励我们保持开放的思维,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如果我们认为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并且坚持自己的观点,我们可能会闭塞自己的思维和限制自己的成长。

通过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们可以更好地从他人的经验和见解中学习,拓宽我们的思维和知识。

其次,这个观点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当我们面临问题时,我们应该学会审视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在其中选择最适合的答案。

这需要我们具备分析和评估的能力,以及勇于质疑和思考的态度。

只有通过批判性思维,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并找到更全面和综合的解决方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_高中作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_高中作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感谢您的阅读!多年前,英国《泰晤时报》出了一个题目,公开征求答案,题目是:从伦敦到罗马最短的道路是哪条?很多人都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找答案,结果都落选了,只有一个答案获奖:一个好朋友。

获奖人说:“我没有单从地理的角度想问题,而是另辟新径。

”我们回想一下,其他答案错了吗?没有。

这个获奖答案同样正确。

只不过一个是从地理角度,一个是从人性角度。

同一个问题可以得出不同的正确答案。

考虑一下下面这个问题: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半圆,哪个图形与其他两个不同?按通常的思维,这道题一定只有一个答案,可再想一想呢?选三角形是因为它是唯一一个用直线构成的图形。

选圆是因为它是唯一一个用曲线围成的封闭体系。

选半圆是因为它是唯一一个用曲线和直线共同围成的图形。

瞧,这道题有三个答案,可这三个答案都是挑不出毛病的。

再者,1+1在大多数人看来只有一个答案,等于二,可它在化学中就小于二。

就这样一个看似如此简单的问题也有好多个答案。

如此看来,拘泥于“一个正确答案”是极没必要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一篇文章从不同角度看也有不同感悟,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最终结果或许都一样。

“条条大路通罗马”,连大师毕加索的画都褒贬不一,我们又何必只在一个答案上找出路呢?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人实际上是迷信权威。

我们常常把对一个人的评价基于权威、专家们的观点。

但权威是有成就的人,不是正确答案。

就拿毕加索的画来说,印象派权威说这是稀世之作,唯美派权威说是垃圾,这些都是专家们的想法,可他们即便是专家,意见也同样不一样嘛!说他们错误也有理,说他们正确也对,可以说,他们都是正确的,也都是错误的。

从不同的角度看,正确答案真的不只一个。

由此看来,事物的答案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

记住,事物的正确答案永远不只一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练习(2)
1、解释下面的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8分)
(1)根深蒂固():。

(2)孜孜不倦():。

(3)持之以恒():。

(4)锲而不舍():
2、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8分)
(1)答()(2)数()
()()
(3)重()(4)正()
()()
3、根据具体的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6分)
(1)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2)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3)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4、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8分)
(1)那么,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素呢?()
(2)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
(3)杨柳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

()
(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课内语段阅读(20分)
①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③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

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④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⑤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5、给选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

(4分)
(1)分层:①②③④⑤
(2)层意:。

6、选段中几个加点的词语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4分)
(1)“他们”是指:。

(2)“此”是指:。

(3)“它”是指:。

(4)“这些”是指:。

7、第①自然段两个句子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2分)。

8、本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2分)
答:。

9、“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任何”等词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10、有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对不对?为什么?(3分)。

11、你对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些人了解的有多少?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一说他的情况。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