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人教新课标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案
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过渡语: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二、出示学习目标。
(30秒)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师:能顺利达标的请举手。
生:(举手)过渡语: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学习课本23、24页例1、例2,并完成以下问题。
(时间10分钟)思考:1.长方体展开图中哪些面的面积相等?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3.什么是表面积?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5.总结表面积计算公式。
(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并做对检测题。
)个性化设计:强调: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²×6拓展:有一个正方体木块,把它分成3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之后,表面积增加了16㎡,这个木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解析:16÷4= 4(㎡)4×6= 24(㎡)答:这个木块原来的表面积是24㎡。
四、看一看: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五、做一做:(一)提问(“做一做”前的准备)同学们,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准确回答思考题。
1.长方体展开图中哪些面的面积相等?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3.什么是表面积?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5.总结表面积计算公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但在计算三维图形的表面积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灵活运用表面积公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模型演示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反馈评价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改正,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吗?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五年级数学下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3—35页例1、例2及P36的1、2题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2.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教具:长方体表面积展开教具,正方体纸盒(可展开)、小黑板学具:用附1、附2做成的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如牙膏盒、药盒等),工人师傅在制作这些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师:当你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什么叫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我们先来研究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利用剪好的长方体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沿着棱剪开,再展开,你发现了什么?2、初步认识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再出示剪好的正方体)按同样的方法剪开,再展开,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正方体展开后也变成了平面图形。
我发现正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的。
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师:说得对!请你拿出学具袋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学具,也用同样的方法剪开,再展开,看看展开后的形状,然后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4、小组讨论: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汇总:上面和下面的长是长方体的长,宽是长方体的宽;前面和后面的长是长方体的长,宽是长方体的高;左面和右面的长是长方体的宽,宽是长方体的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 3 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 3 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课内容】教材第 23~24 页,以及第 25~26 页练习六第 1、2、3、4、6、7题。
【教课目标】1.学生经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看法,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育学生解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看法。
【教课重难点】要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难点: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色。
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色。
二、新课解说1.教课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看法。
(1)请同学们取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边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色。
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方和上边订交的棱剪开,获取睁开图。
(2)请同学们取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而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色。
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
获取右边正方体睁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睁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观察后,小组议一议。
指引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看法。
长方体或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平常生活和生产中,常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2)出示教材第 24 页例 1。
理解解析,做一个包装箱最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质上是求什么? ( 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先确立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试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响。
老师依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学会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材。
•工具:教学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可通过问题启动学生思维,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
例如:“如果我们想知道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有多大,应该怎么计算呢?”第二步:提出问题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提出如下问题:1.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2.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第三步:学习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1.介绍长方体的概念。
2.利用模型演示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3.讲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第四步:学习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1.介绍正方体的概念。
2.利用模型演示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讲解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1.学生自主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2.教师抽查部分学生回答,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六步: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强调重点难点。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
2.拓展思维:除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哪些几何体的表面积你能计算出来?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3课,主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立体图形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特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可能会出现对公式理解不深、应用不熟练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征。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操练(10分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接着,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出示一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问题需要用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讨论解决方法。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案一、教材分析:1、内容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的内容。
2、内容解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学习这部分内容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日后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其它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
要想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必须理解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致计算中出现错误。
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操做、观察活动中,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表面积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两部分知识。
结合学生特点,我先让学生认识表面积的概念,再重点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将由学生自学完成。
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确定本课教学方法:操作感知、观察发现、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3.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和提高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对于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通过耐心讲解和反复练习,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和引导,相信学生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我选择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项目导向学习法和实践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讲授法,为学生系统地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思路。
其次,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我将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优劣,以及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研究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我将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项目导向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将布置一个课后项目,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模型,并计算其表面积。
学生需要自主查找资料、合作完成项目,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实践活动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我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活动,如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观察其表面积特征,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了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我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兴趣。
(2)讲授新课: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与学生进行互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直观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从而发现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知识,对立体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计算表面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逐步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
2.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操作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巩固表面积计算方法。
4.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多少个面吗?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发现它们的表面积由六个面积组成。
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0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 , 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2.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 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重、难点
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 , 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想知道这张包装纸的大小吗?通过今天的学习, 大家就会明白
合作探究的核心问题及教师点拨、升华点
1.自主探究
分组操作, 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2.小组合作
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3.汇报交流
板书 :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 2+ 宽×高× 2+ 长×高× 2 。
长方体的表 面积 =( 长×宽 + 长×高 + 宽×高 ) × 2 。
长方体的表 面积 =( 长×宽 + 长×高 + 宽×高 ) × 2 。
4.点拨升华,形成共识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说明 " 至少 " 的意思。
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剪刀、长方体盒子、尺、硬纸板、火柴盒。
创设的主要问题情景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最爱发言的同学,老师觉得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主意?(学生说到给礼物盒子包上包装纸,教师说你的想法和我一样。)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以及它们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2.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3.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场景,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到知识点。
二、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三、教学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2.实际问题中如何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呈现一个由长方体和正方体组成的小城市等生动的图片。
鼓励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点?经过讨论后,引领学生进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
2. 讲解【长方体】长方体是一种由六个矩形面组成的立体图形,具有以下特点:•每个矩形面的对边长度相等,共3组。
•相邻两个矩形面的长相等,宽不等。
老师可以请学生通过观察课堂上的长方体实物或图片,逐一列举出具体的长方体特征。
【正方体】正方体是一种由六个正方形面组成的立体图形,具有以下特点:•每个正方形面的对边长度相等,共3组。
•相邻两个正方形面的边长相等。
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与缩小版的实际物品(如色子)进行比较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定义和特征后,老师可以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针对一般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 = 2lh + 2lw + 2wh•正方体表面积 = 6a²其中l、w、h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高,a为正方体的边长。
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呈现一些更为有趣的计算实例(如小学生物体积和表面积计算类题目),提高学生对表面积公式的兴趣和理解。
3. 练习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表面积计算技巧,在理论学习结束后,老师可安排一些练习,如填写题、选择题、计算题,并及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4. 总结最后,老师可以通过简要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特征和表面积计算公式,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_人教新课标
一、复习口答: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正方体有什么特征?些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当你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生1:什么叫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生2: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三、动手操作,建立表象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我们先来探究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长方体牙膏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2:我发现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2.初步认识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再出示正方体药盒课件)按同样的方法剪开,再展开,你又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正方体展开后也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2:我发现正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的。
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师:说得对!请你拿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也用同样的方法剪开,再展开,看看展开后的形状,然后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师:从学生手中选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问:通过观察课件和动手操作实物模型,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生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长方体或正方体外表的面积,也就是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面积和。
生2:简单地说就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表面积呢?四、自主探究深化主题“演示课件长方体的表面积”1、探索活动:长方体上下面的面积:前后面的面积:左右面的面积:教师温馨提示:上下两个面大小------,它是由长方体的------和------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和----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和----作为长和宽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教师温馨提示:分别求出相对面的面积,再相加。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定义;2.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3.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理解表面积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确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面;2.掌握计算表面积的公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1.定义长方体的表面积;2.讲解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和方法;3.练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并扩展到实际问题中。
3. 学习正方体的表面积1.理解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2.讲解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公式和方法;3.练习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并结合实际情形讨论。
4. 拓展练习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设计一些拓展练习,加深学生对表面积计算的理解。
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优秀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展开,对学生进行了简单明了的讲解和练习。
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需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课堂作业1.计算如下长方体的表面积:–长10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
2.计算如下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为7厘米的正方体;–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体。
七、教学扩展利用线上资源或教学软件,设计一些互动练习或游戏,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以上为《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案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3课,主要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和具体的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识别和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图形。
但是,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采用练习法,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讲解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例子,让学生动手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4的内容,完成教科书P25“练习六”中第2~4题。
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2.能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可展开),长方体教具。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识师: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师:请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让学生边指边说。
【设计意图】简单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和组成要素,为学习新知识打基础。
二、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1.教师指导,完成长方体纸盒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把它沿着棱剪开。
要求剪开后面要连在一起。
学生准备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体纸盒,其中一个剪开,另一个不动,方便后面对照找出各个面。
教师指导学生将一个长方体纸盒剪开,呈现展开图。
边剪边观察,剪到能展开即可。
【学情预设】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在剪的时候将所有棱都剪开,导致部分面从整个图形中分离出来,没有关系,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就会明白每个面最多只能沿三条棱剪下来,这样才会和整个展开图相连。
学生可以多带几个长方体纸盒,出现错误时就可以再尝试一次。
2.学生尝试,完成长方体纸盒展开图。
3.探究长方体的展开图。
(1)对应长方体,明确展开图的6个面。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为了预防学生剪时出错,教师要求学生剪慢一点,剪开一条棱后,想清楚再剪后面的棱。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6个面。
学生展示交流后,课件展示长方体的展开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教材第23、第24的内容及练习六第1~6题。
1.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互助学习的精神。
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迅速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这也是正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关键。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展开图、彩笔。
师: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课件出示)像药盒、牙膏盒、鞋盒、酒盒等,工人师傅在制作这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尽早明确学习目标,把学生思想引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状态】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长方体,说说它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边说边指)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6个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你们愿不愿意亲手试一试?
生:愿意。
投影展示:
师:说一说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师:(指着投影上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剪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调动多个感官来更好地认识、理解表面积这一概念】
2.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你怎样理解表面积?
生:指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6个面的总面积。
师:说得太好了,那怎样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投影出示例1。
师:请你们计算出做这个微波炉包装箱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小组合作,赶快行动吧!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计算。
(做完后,生汇报)
生1:我们先求上下每个面,长0.7米,宽0.5米,面积是0.35平方米;然后求前后每个面,长0.7米,宽0.4米,面积是0.28平方米;最后求左右每个面,长0.5米,宽0.4米,面积是0.20平方米;把6个面的面积求出之后再相加。
生2:我们只找出3个面的长、宽,把3个面的面积加起来,再乘2。
师:大家找到的方法都很好,结果是一样的。
投影出示例2。
师:接下来我们来研究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看上面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生1:正方体的表面积只需要一个面的长、宽,用一个面的面积乘6就可以了。
生2:我是用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先练后讲,让学生在积极尝试中培养探索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以及小组同学的互助合作中,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1. 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通过老师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既提出了研究的问题,又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标。
2.电脑课件使原来用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降低了观察上的难度,同时动静结合的画面使观察的重点更突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看剪开、展开的实物课件及动手操作剪一剪、标一标、贴一贴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真正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充分感知计算原理,建立表象,在动手操作中展开思维,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含义,从而明确概念。
A类
1.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表面积是()。
2. 用60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3.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18厘米,最大的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4.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米4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5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一个面是边长()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B类
做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长8分米,宽4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如果每平方分米玻璃4元钱,至少需要多少钱买玻璃?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96分米384平方分米
2. 150
3. 25202620
4. 330
5. 6216
B类:
8×6×2+6×4×2+8×4=176(平方分米)176×4=704(元)
教材习题
教材第23 页做一做
第一个和第二个
教材第24 页做一做
0.75×0.5+0.75×1.6×2+1.6×0.5×2=4.375(平方米)
教材第25页练习六
1.
2.周一对周四,周二对周末,周三对周五。
3. (1)8cm29cm25cm2(2)6cm26cm25cm2(3)12cm26cm24cm2
4. (50×40+40×78+50×78)×2=18040(平方厘米)
5. (10×12+6×12)×2=384(平方厘米)
6. (1)46×46×6=12696(平方厘米)
(2)46×12=552(厘米)552厘米=5.52米 4.5米<5.52米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