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词典》中“作曲家”的称谓标准研究
音乐家贝多芬被尊称为什么
音乐家贝多芬被尊称为什么贝多芬是著名的音乐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你知道贝多芬被尊称为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贝多芬被尊称为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贝多芬的称号贝多芬被尊称为什么?那就是乐圣。
其实贝多芬的音乐才华完全配得上他的尊称,他拥有上天赐予的、人人艳羡的音乐才华,又有着一腔热血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这两个因素帮助他成为了世界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位音乐巨匠,也让贝多芬这个名字在人类的光荣榜上永远存在。
其实关于贝多芬被尊称为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他就只有乐圣这一个称呼,还是后世人为了纪念这位音乐大师所起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却也是光荣的一生,虽然遭受到了疾病的困扰但是它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完全配得上乐圣这个称呼。
现在学习音乐的人学习的第一课就是关于贝多芬的成就,作为专业人士的他们必须要了解贝多芬被尊称为什么,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必须要知道的是,他是古典音乐和浪漫音乐之间承前启后的人物,一方面总结了古典音乐的独特风格。
另一方面又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所以以后在学习他的音乐时要注重两方面的培养。
贝多芬生平故事贝多芬的故事有两层含义,广义上来讲就是贝多芬一生中的际遇经历,狭义上来讲这是一篇文章,是俄国一个著名的作家撰写的有关贝多芬一生的简历,这篇文章的流传度很广,只是因为贝多芬是享誉世界的音乐巨匠,而且贝多芬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的人,在中国的小学生课本上,教育部甚至还把贝多芬的一首《月光曲》以传说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中国小学生了解贝多芬大抵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贝多芬的故事几乎每个朋友都是耳熟能详了,他的人生际遇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他少年阶段很不得志,爱情没有光顾他,事业也没有垂青他,但是到了中年时期开始发迹,很多王公贵族开始欣赏他的音乐,贝多芬这个名字也开始在欧洲流行开来。
贝多芬39岁开始听力衰退,这是贝多芬的故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失聪是莫大的耻辱,这意味着他从此以后再也不能在音乐界闯出一番天地了,但是贝多芬毕竟不是常人,他竟然克服了身体和意志上的困扰,努力坚持创作。
《中国音乐词典》中“作曲家”的称谓标准研究
《中国音乐词典》中“作曲家”的称谓标准研究张佳佳 冯 雷(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重庆 400700)【摘要】清末民初,随着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西方的教育制度等随之进入,词典的编纂也逐渐趋于规范化和系统化。
《中国音乐词典》(及其《续编》)作为我国目前为止,唯一一本只搜集、汇编和释义“中国音乐词汇”的中型工具书,其所收录的词汇并没有做到语义的“单义性”及“系统性”。
本文拟就以《中国音乐词典》(及其《续编》)中“作曲家”为称谓的这一类人的作品与西方“作曲家”的创作作品为例进行数据的对比与分析,以小见大,最后得出“术语学”在专科词典编纂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音乐词典》;作曲家;标准“传统的词典编纂方式正在发生转变,词典编纂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
”而专科词典的编纂更是由于其对象、学术标准的不同在逐渐细化的学科分类中对学科的发展及应用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音乐学科为例,《中国音乐词典》作为音乐类学科中对“中国音乐词汇”进行详细阐释的唯一工具书(专科词典),其中以“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表演家”等称谓作为分类标准,但并没有对其进行准确的文字释义与说明,这就会因此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而界内相关学者也并没有对此作出过详细的分析与考量,还是由于它有多重标准或多种可能性?因此本文将以“作曲家”这一类称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音乐词典》中“作曲家”数据的考订与分析,拟对中国近现代音乐词典编纂的术语完备作一尝试和努力。
一、对“作曲家”称谓的数据分析《中国音乐词典》(及《续编》)中共收录“作曲家”称谓者(不分第一或第二称谓)达106人。
笔者将以其作品为研究基础,围绕作品数量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
按照该词典中介绍的人物作品体裁,将其分为管弦乐、交响乐、协奏曲、重奏曲、独奏曲(民乐和西洋乐)、合奏曲(民乐)、声乐、歌剧、歌曲(独唱)、合唱、舞剧、电影音乐及改编曲(包括民歌及器乐)共13个类别,数据分类如下:体裁 名称人数1人数比率作品数(首或部)作品数比率管弦乐2927%852%交响乐1917%351%协奏曲98%200.6%重奏曲1312%260.6%独奏曲4441%75021%合奏曲99%160.5%声乐109%130.4%歌剧2523%57 1.6%歌曲8075%208559%合唱2725%682%舞剧1211%230.6%电影音乐3432%203 5.7%改编曲1514%1805%合计3561100%注:此“人数”表示106人中写作某一种体裁的人数,由于一人可以创作多种体裁,因此该人数存在重复计算,后一栏的“人数比率”指该人数在总人数106中的占比,故都无合计,下表同。
教师资格证考试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国作曲家介绍
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国作曲家介绍1.聂耳(1912-1935):作曲家。
原名守信,字紫艺,1912年2月14日生于云南昆明市。
父聂鸿仪,母彭叔宽,靠行医和经营药铺维持一家八口生计。
聂耳在中小学读书时,已显露他的艺术才能,音乐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他学会了笛子、小提琴,喜看花灯和滇剧,他在少年时所获得的民间音乐感性知识,为以后从事音乐创作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1927年秋,聂耳初中毕业,进入云南省第一师范高级部外语组学习,并在共青团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参加革命活动,于1928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革命处于低潮,年轻的聂耳抱着一种希望革命事业快些推进的心情,于1928年11月应募入伍当兵。
在滇系军阀范石生的十六军半年的军营生活,丰富了他的社会生活经验。
1929年5月,他从部队回到昆明,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继续读书。
1930年,云南省反动当局大肆镇压革命力量,党的地下组织被叛徒出卖,聂耳在得知可能逮捕他的消息时,于7月离开云南到上海,始作店员,后于1931年春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班(1932年易名为明月歌剧社)。
在明月一年多期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惨案”,眼见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工农群众的痛苦生活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武装侵略,深切地感到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他思考着“怎样去作革命的音乐”,创造“能够兴奋起、可以鼓舞起劳苦群众的情绪”的音乐艺术的问题。
他意识到明月歌剧社大部分演出节目迎合的是资产阶级的低级趣味,和时代的需要背道而驰。
为此,他用“******”的笔名,在报刊上相继发表了《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两篇文章,对黎锦晖的歌舞创作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2016江苏教师资格考试在文中指出:“香艳肉感,热情流露,这便是十几年来所谓歌舞的成绩。
……唉!被麻醉的青年儿童,无数!无数!”“黎锦晖的作品当中,并非全是一塌糊涂;有的却带有反封建的元素,也有的描写出片面的贫富阶级悬殊;然而,我们所需要的不是软豆腐,而是真刀真枪的硬功夫!”他认为歌舞艺术应该成为帮助人民进行解放斗争的手段,并说道:“我们应该取怎样的手段去寻求一个劳苦大众的救主?!”他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流露了他的爱憎:“你没听见在这地球上,有着无穷的一群人在你的周围呐喊、狂呼:你要向那群众深入,在这里面,你将有新鲜的材料,创造出新鲜的艺术。
古典音乐作曲家作品的常用记号盘点
古典音乐作曲家作品的常用记号盘点常听古典音乐的同学通常都会记得一些作曲家作品的常用记号,今天店铺就集中为大家盘点一下作曲家作品常用的记号。
下面是一些作曲家作品常用的记号:AV——Richard Strauss 理查-斯特劳斯B——Dvorak 德沃扎克BB——Bartok 巴托克BWV——J.S. Bach 巴赫D——Schubert 舒伯特F——Vivaldi 韦瓦尔第H——Holst 霍尔思特HWV——Handel 亨德尔K——Mozart 莫扎特KV——Mozart 莫扎特L——Debussy 德彪西M——Vivaldi 韦瓦尔第Op——大多作曲家P——Vivaldi 韦瓦尔第R——Vivaldi 韦瓦尔第RV——Vivaldi 韦瓦尔第S——J.S. Bach 巴赫 (与BWV相同)S——Liszt 李斯特Sz——Bartok 巴托克WWV——Wagner 瓦格纳Z——Purcell 帕萧有关编号的趣闻:原始编号最为混乱的作品,莫过于德沃夏克(1841一1904)的九部交响曲,德沃夏克的主要作品有115个Op编号。
后来捷克音乐学家奥塔卡·寿雷克(1883一1956)把他的全部作品进行系统编号,共有138号,《自新大陆交响曲》列为S117(原编号op.95)。
布鲁克纳(1824一1896)和马勒(1860一1911)都像瓦格纳一样,生平没有为自己的作品编号。
布鲁克纳在第一交响曲(C小调)_之前,还有一部d小调交响曲,原拟废弃不用,因而未编,后来发觉尚有一些可取之处,遂称之为《第零(O)交响曲》。
自古以来音乐作品编号中最为奇特的一例是美国现代作曲家董·吉利斯(1912一1978)的《玩笑交响曲》,这部作品为《第五又二分之一交响曲》,连作品的编号也不放过开玩笑的机会。
马勒也有九部交响曲,但他因鉴于贝多芬、舒伯特、布鲁克纳和德沃夏克都写了九部交响曲后死去,认为9是个不吉利的数,因此没有把最后一部交响作品《大地之歌》列入交响曲的编次,可是马勒死后留下两部未完成的交响曲稿本,后来分别由奥地利音乐学家E.拉茨(1898一1973)和英国音乐学家D.库克(1919一1976)整理成总谱,并付之演出,因此马勒身后不仅出现了他的《第九交响曲》,还冒出部《第十交响曲》来。
作曲家李斯特的称号是什么
作曲家李斯特的称号是什么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
他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之一。
那么李斯特的称号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李斯特的称号,希望对你有帮助!李斯特的称号一谈到钢琴之王,我们会直接想到李斯特,19世纪最伟大的钢琴演奏家,他打破了人们对音乐形式的拘泥,开创了钢琴演奏的全新形式,他极具创新思维,同时也存在着民族思想和爱国思想,他生活中要求积极要求社会变革,也有对生活消极的一面。
在现在李斯特称号有很多,但是钢琴之王是最合适的一个,李斯特涉猎很广,对很多音乐类型都有研究,但是这些涉猎都是建立在以钢琴演奏的基础为中心之上的。
在19世纪的欧洲,他带给人们极致的音乐享受,在他华丽的演奏的同时,也不失自己的创新和对音乐的理解。
在一个受到严格等级制度约束的形式音乐的年代,李斯特突破了形式上的瓶颈,将华丽的音乐和音乐精神合理的融合在了一起,给人们了巨大的心理感受。
李斯特称号只是人们对他做出的贡献的一种承认,李斯特的称号也就是人们对于他成就的一种赞扬,也让更多的人记住他。
也许这会让饱受奔波之苦的李斯特有些许的安慰。
他是一个在路上并且一直在路上的人,照亮人们对新的希望的信心。
他用自己的奔波来唤醒人们对新生活的心里渴望,在奔波传送这未来的美好。
巴伯和李斯特音乐风格对比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影响着潮流。
他们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每一个名人都或多或少的会被拿来做比较,看看他们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巴伯是20世纪美国音乐的标杆人物,他的作品至今还活跃于世界各大舞台上,可见他不凡的影响力。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杰出的践行者,他将钢琴演奏技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巴伯与李斯特都是浪漫主义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为浪漫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斯特是前期的践行者,在浪漫主义前期,他用他的音乐影响了整个时代。
巴伯是浪漫主义后期的践行者,他在加入自己风格的同时也继承了早期的浪漫主义风格。
两人前赴后继的将浪漫主义音乐推上了巅峰。
音乐考研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自由受到音乐熏陶,1927年创作《暴动歌》,1931年考入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黄自先生,学习理论作曲与钢琴。
1934年以《牧童短笛》一曲获得了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一等奖,开中国风格钢琴曲之先河,同年开始为影片配乐。
创作了《天涯歌女》《四季歌》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抗战爆发后,作为抗战一线的文艺工作者,先后创作了《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抗日题材的歌曲,并广为流传。
建国后,长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总结:在贺绿汀近百年的人生中,无论是在作品创作、理论研究还是教育事业方面,都为中国音乐近现代史做出了全方位的贡献。
《牧童短笛》:钢琴曲。
贺绿汀创作于1934年。
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段体结构,首尾两段以优美质朴的民歌式主题旋律,通过复调手法,营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
中段则采用主调织体,活泼欢快的情绪与前后两段抒情主题形成对比。
该曲虽采用传统的民族调式,但在复调、和声手法的民族化上具有创新意义,并在1934年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中获得头奖。
《牧童短笛》开创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先河,堪称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冼星海近现代音乐家,曾先后入国立音乐院学习,并从30年代开始赴法留学。
回国后,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任鲁艺音乐系主任,他的大量的代表作都是在延安时期创作。
他的一生作品题材多样,并且数量众多。
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富于号召性的,雄伟的进行曲,如《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等,另一类是抒情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的群众歌曲,如《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
除此之外,合唱作品创作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领域,最著名的有《黄河大合唱》,他的作品多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深刻的反应了中国人民当时的抗日斗争生活。
《黄河大合唱》:是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填词的一部大型声乐套曲。
完成于1939年3月31日。
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战斗意志,痛诉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
巴赫勃拉姆斯贝多芬分别被称为什么
巴赫勃拉姆斯贝多芬分别被称为什么巴赫勃拉姆斯贝多芬被称为什么?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巴赫被称为音乐之父确切的说是“欧洲近代音乐之父”。
因为正是巴赫使巴洛克时期音乐成为欧洲近代古典音乐的真正开端,他的创作“集当时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音乐之大成,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顶峰,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前景。
”巴赫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对后来将近三百年整个德国音乐文化及至世界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这位作曲家的名字“巴赫”(Bach)在德语中却是“小溪”或“涓涓细流”的意思。
为此,贝多芬说:“他的名字不应叫小溪(Bach),而应叫大海(Meer)。
”是的,正如贝多芬所说的,巴赫的音乐就像是气势磅礴的大海,将德国古典旋律、和声和节奏汇成了音乐的海洋。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
他谱写了许多充满戏剧性因素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是最有影响的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巴赫作为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通过宗教音乐形式(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抒发了对人类灾难、痛苦的怜悯、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福未来的渴望。
与前人的作品相比,巴赫这种充满宗教内容及复调音乐思维的作品更为广阔地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但同时,他的音乐从来没有脱离德国的音乐传统。
《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在“纯音乐”领域留下的重要遗产之一。
作为一部具有德意志精神的作品,《平均律钢琴曲集》体现出了那种严谨的德国式思维。
另外,巴赫的《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和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乐队作品,也都表达了作曲家对和平和美好生活的祈求与渴望。
这些作品在德意志民族人民的内心深处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因此,人们尊称巴赫为“德国音乐之父”。
勃拉姆斯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早年曾从戈赛尔、马克逊学钢琴,一生交游颇广,尤其得到舒曼夫妇及约;阿希姆赏识与支持,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
世界著名音乐家及称谓
世界著名音乐家及称谓世界音乐家之称谓1,音乐之父——巴赫( 德国)2,音乐神童——莫扎特( 德国)3,古今乐圣——贝多芬( 德国)4,歌曲之王——舒伯特( 德国)5,音乐神灵——韩德尔( 德国)6,指挥之王——卡拉杨( 德国)7,歌剧之王——威尔弟( 意大利)8,音乐之王——斯卡拉蒂( 意大利)9,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 意大利)10,进行曲之王——苏萨( 美国)11,流行歌曲之王——福斯特( 英国)12,园舞曲之父一一老约翰·施特劳斯( 奥地利)13,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奥地利)14,交响曲之王——海顿( 奥地利)15,交响乐诗人——柏辽兹( 法国)16,印象派大师——德彪西( 法国)17,轻歌剧之王——奥芬巴赫( 法国)18,管弦乐色彩大师——拉威尔( 法国)19,钢琴诗人——肖邦( 波兰)20,钢琴之王——李斯特( 匈牙利)21,舞剧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 俄国)22,伯牙:古代传说人物,生于春秋战国时代,相传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是他的作品。
23,师旷:春秋时代晋国音乐家,相传《阳春》、《白雪》、《玄默》三操是他的作品。
24,嵇康:三国魏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单乐家,以所弹《广陵散》知名。
25,雷海青:唐代著名宫廷艺人,精通琵琶,因反对安禄山被支解示众。
26,李龟年:唐代宫廷乐师,作《渭州曲》。
27,董庭兰:唐代古琴家,以善弹《胡茄十八拍》的两种传谱著称。
28,姜夔: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有《律吕新书》等音乐著作。
29,朱权:明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和古琴家。
论著有《神奇秘谱》、《太和正音谱》等数十种。
30,王玉峰:清末民间盲艺人,以“三弦弹戏”模仿谭鑫培、龚云甫等京剧名演员唱腔知名。
31,华彦钧:现代民间音乐家,人称“瞎子阿炳”。
所作《听松》、《二泉映月》、《寒春风曲》等二胡曲最为依妙。
32,刘天华:现代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所作《良宵》、《光明行》、《空山鸟语》等二胡曲发展了二胡的表现手法。
中国近代音乐家介绍及音乐术语
中国近代音乐家介绍及音乐术语中国近代音乐家介绍贺绿汀:(1903—1999)1931年入国立音专学习作曲。
在电影歌曲、独唱曲、合唱曲等方面都有各体流传,是近代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作曲家。
代表作有《嘉陵江上》、《游击队歌》、《垦春泥》及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和管弦乐曲《晚会》、《森吉德玛》等。
华彦钧:(1893—1950)又名阿炳,25岁双目失明,以卖唱、奏乐为生。
他采用江苏民间音乐材料写成的代表性作品《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深受人们喜爱。
其中《二泉映月》一曲成为流传国内外最著名的中国二胡曲并被改编成多种器乐曲。
萧友梅:(1884—1940)1901年去日本学习教育及钢琴,并加入“同盟会”。
1912年赴德学习音乐,并以《中国古代乐器孝》一文获得博士学位。
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和杰出的音乐教育家。
《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是他的代表作,主要论著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
黎锦晖:(1891—1961)1916年,参加“北京大学韵研究会”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始致力于普及音乐教育和推广国语活动,提出“学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从“训练儿童”做起。
他的歌后边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
代表作《可怜的秋香》、《葡萄仙子》、《月明之夜》、《小小画家》等。
马思聪:(1912—1987)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家,也是近代最有影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青年马思聪主要以小提琴演奏家的身份他的音乐创作以小提琴音乐流传最广。
他的《摇篮曲》、《第一回旋曲》、《内蒙组曲》、《西藏音符》、《牧歌》、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等作品是中国近代小提琴音乐的重要财富。
李劫夫:(1913—1976)中国作曲家。
原名李云龙,曾用名李捷夫。
“九一八”事变后,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建国后历任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院长。
中国作曲家前奏曲与赋格
中国作曲家前奏曲与赋格
《中国作曲家前奏曲与赋格》是一本专门展示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前奏曲和赋格曲目的音乐专辑。
这里以著名的中国作曲家吕绍恩为例,他的《钢琴大赋格》是这张专辑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吕绍恩是一位在音乐创作和教学上都有杰出成就的音乐家。
他生于1935年山东青岛,小学五年级在当地教会学校接触音乐学钢琴,高中时开始自学二胡、小提琴。
他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创作和教学上都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代表作《狼牙山五壮士》,被《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卷》、《中国音乐词典》等列为新中国当代琵琶名曲之一。
而他的《钢琴大赋格》正是我国音乐事业的重要补充,甚至可以说填补了一项空白。
这部作品从艺术质量和社会意义来看,都为我国的音乐事业增砖添瓦。
《钢琴大赋格》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巴赫和贝多芬的作品。
熟悉音乐史的人都知道,巴赫在1749年曾拟以自己的姓氏“BACH”为主题写一首《管风琴大赋格》,但因他翌年去世而成为永远的遗憾。
而在贝多芬去世的前一年,他完成了巴赫的遗愿,写出了《弦乐四重奏大赋格》。
这是迄今为止西方音乐史上惟一一首大赋格作品。
而在1962年,吕绍恩填补了这个空白,成为第一个写出第二首大赋格的中国作曲家,这中间跨越了136年。
总的来说,《中国作曲家前奏曲与赋格》是一张展示中国作曲家独特音乐视角和深厚音乐造诣的专辑,吕绍恩的《钢琴大赋格》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如果您对中国的现代音乐或者赋格曲式感兴趣,这张专辑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作曲家”名解
作者: 尚媚
作者机构: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出版物刊名: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页码: 94-96页
主题词: 作曲家;工作方式;赞助;版权
摘要:作曲家,通常专门指那种凭借个人的感受和审美体验而创作的人,是指音乐作品的原创者。
以作曲为职业的人通常的工作方式以及服务的对象、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尽管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有所不同,但真正使作曲家获得较高地位的在于他们融入作品中的人性,所做到的是通过精良的作品和演奏者、现场听众建立一种良好的接受关系。
作曲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三级学科
作曲1. 作曲的定义作曲是指根据音乐理论和创作技巧,创造出具有音乐结构和旋律的音乐作品的过程。
作曲家通过对音乐语言和形式的理解,运用音乐素材进行创作,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作曲的重要性作曲在音乐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音乐艺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作曲家通过作曲来传递情感、表达观念、记录时代,作曲的作品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曲不仅是音乐家的创作技能,更是对音乐和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3. 作曲的一级学科作曲作为一级学科属于音乐学科的范畴。
在音乐学科的体系中,作曲是研究音乐创作的基础学科,它涉及音乐语言、创作技巧、音乐形式和结构等内容。
4. 作曲的二级学科作曲的二级学科可以分为古典音乐作曲和现代音乐作曲两个方向。
古典音乐作曲注重对传统音乐语言和形式的研究,学生需要学习古典音乐作品的创作技巧和风格特点;而现代音乐作曲更加注重对时代潮流和音乐创新的探索,学生需要学习现代音乐的创作理念和技术方法。
5. 作曲的三级学科作曲的三级学科包括作曲理论、作曲技巧、作曲分析等方向。
作曲理论研究作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作曲创作的理论基础;作曲技巧研究作曲的具体方法和技术,是作曲创作的实践指导;作曲分析研究作曲作品的形式结构和音乐语言,是作曲创作的重要参考。
总结:作曲是音乐艺术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音乐家创作音乐作品的重要技能。
它在音乐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为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曲的学科体系包括作曲理论、作曲技巧、作曲分析等方向,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内容和实践经验。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作曲这一学科,通过学习和研究,为音乐创作的发展和创新贡献力量。
作曲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它不仅需要音乐家对音乐语言和形式的深刻理解,还需要对音乐创作的技巧和方法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作曲家需要通过对音乐素材的运用,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音乐语言,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表现力的音乐作品。
作曲家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和对音乐的热爱,才能在作曲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和进步。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国”条目的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国”条目的《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国”条目的《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国”条目是由十三位中外音乐学家共同编写的中国音乐简史,秉持的音乐史学观是多元并存的文化史观,采取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综合多门学科理论进行逻辑规整的方法论。
条目的整体结构由四条线索构成,从地理环境的空间维度分析音乐、从历史发展的时间维度分析音乐、乐器的历史文化、从当今依然存活的民间音乐传统观照中国音乐文化。
它打破了以断代史为结构要素的中国传统音乐史写作方法,空间(区域文化)与时间(历史文化)并重,两者结合构筑了中国音乐史的立体面貌。
打破了以文献史为主体的内容架构,采用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方法得到的大量以田野调查为依据的现实资料成为条目的重心。
并且从音乐社会学的视野下观察中国音乐家、音乐社团的生存发展状态也是条目的一大特色。
笔者从三个角度出发,归纳出《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国”条目所包含的特点,抓住条目编纂的亮点即西方学术重视实证研究的优势对中国音乐文化理论所作的阐释和对当今活的民间音乐传统的考察与分析,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内容摘要5-6Abstract6-7绪论7-11一、选题理由7-9二、研究方法9三、价值意义9-11第一章架构于地理学与历史学之上的中国音乐史11-23一、打破以断代史为结构要素的传统音乐史写作方法,空间(区域文化)与时间(历史文化)并重,两者结合构筑了中国音乐史的立体面貌11-13二、中国区域音乐文化形貌13-15三、中国历史音乐文化形貌15-21四、本章小结21-23第二章民族音乐学论域中的中国音乐史23-35一、音乐传统的生存现状与近代中国音乐的发展趋势23-25二、打破以文献史为主体的内容架构,大量以田野调查为依据的现实资料成为条目的重心25-32三、民间合奏乐的典范:笙管乐与唢呐班32-33四、本章小结33-35第三章音乐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音乐35-42一、社会音乐生活中音乐家的地位35-37二、传统音乐体裁的特性存在37-39三、音乐社团的社会属性39-41四、本章小结41-42结语42-44参考文献44-50后记50-51《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国”条目51-143第一部分引言:历史、区域和研究状况 / 艾伦·R. 思拉舍54-611.汉族地区及体裁54-571.1 中原551.2 西北和中部551.3 江南55-561.4 四川盆地561.5 东南沿海561.6 广东地区56-572.少数民族地区及体裁57-582.1 东北和内蒙572.2 遥远的西部572.3 西南和西藏57-583.资料及远景58-603.1 帝国时期58-593.2 现代59-60参考文献60-61一般历史及观点60词典及其他研究资料60-61第二部分历史和理论61-851.概述 / 约瑟夫·S. C. 拉姆612.远古至战国时期(至公元前221年) / 约瑟夫·S. C. 拉姆61-643.秦朝至唐朝(公元前221—907年) / 约瑟夫·S. C. 拉姆64-674.宋元时期(960—1368) / 约瑟夫·S. C. 拉姆67-715.明清时期(1368—1911) / 约瑟夫·S. C. 拉姆71-756.1911年以后 / 乔纳森·P. J. 斯托克75-79参考文献79-85概述(也见第一部分参考文献)79-80早期历史80-81秦朝至唐朝81宋朝至清朝81-82儒家宫廷和仪式音乐8220世纪82-83先锋派和流行音乐83-85第三部分乐器 / 艾伦·R. 思拉舍85-931.古代乐器:考古的发现85-862.八音86-873.通用乐器87-913.1 早期弹弦乐器883.2 吹管乐器88-893.3 鼓893.4 拍板及木制打击乐器893.5 铃和钹89-903.6 锣903.7 晚期弦乐器90-913.8 20世纪的发展91参考文献91-93帝国时期91-9220世纪92-93第四部分活的传统93-142 1.戏曲与曲艺93-1031.1 戏曲 / 科林·麦克拉斯93-991.1.1 历史和风格93-951.1.2 毛泽东时期的戏曲95-961.1.3 复苏96-991.2 曲艺 / 弗朗西斯卡·里博劳·斯博吉99-1011.2.1 文本992.2 说唱风格99-1001.2.3 音乐设置100-1011.2.4 目前的中心和远景101参考文献及其他资料101-103概述101-102地方剧种102曲艺102-103音像1032.民歌和舞蹈 / A. 希梅尔·彭宁克103-1062.1 民歌103-1042.2 舞蹈104-105参考文献及其他资料105-106民歌105舞蹈105音像105-1063.宗教音乐 / 斯蒂芬·琼斯106-1083.1 概述1063.2 仪式与场所1063.3 音乐106-1073.4 当前的研究107参考文献及其他资料107-108音像1084.器乐108-1264.1 合奏传统 / 斯蒂芬·琼斯108-1164.1.1 社会背景1094.1.2 唢呐班109-1114.1.3 笙管乐1114.1.4 南方江苏的合奏乐111-1121.5 福建和广东的合奏乐1124.1.6 乐理112-1164.1.7 20 世纪的变化1164.2 独奏传统116-1224.2.1 琴 / 约瑟夫·S .C .拉姆116-1204.2.2 筝 / 韩梅120-1214.2.3 琵琶 / 吴犇121-122参考文献及其他资料122-126合奏传统122-123琴123-124筝124琵琶124-125音像125合奏传统125琴、筝和琵琶125-1265.少数民族传统126-1365.1 中国南方 / 海伦·里斯126-1305.1.1 传统音乐及其背景126-1295.1.2 九十年代的音乐129-1305.2 中国西北 / 萨宾·特里宾杰克130-132参考文献及其他资料132-136概述132中国南方132-133中国西北133-135音像135中国南方135中国西北135-1366.受西方影响的风格136-1416.1 群众歌曲和学院派 / 乔纳森·P .J. 斯托克136-1406.2 流行音乐 / 乔安娜·C. 李140-141参考文献及其他资料141-142音像141群众歌曲和学院派141流行音乐141-142附:《新格罗夫歌剧词典》条目142-143中国142-143 参考文献143译后记143。
《中国大百科音乐舞蹈卷》辞条定义-音乐史学
yinyue shixue音乐史学historiography of music研究与音乐史著述有关的问题以及研究音乐论著中所显现音乐在过去的变化形态,诸如音乐内容与形式的演变、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属于整个人类文化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是与文学、美术、舞蹈等史学研究并列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与范围音乐史学的研究中心是专业音乐、民间音乐、世俗音乐和宗教音乐的发展,通常包括以下具体内容:世界各国原始民族的音乐生活及其演变;历史上及现存各民族、国家的音乐状况;作曲方法、作曲理论的发展;各种体裁形式的起源、相互影响及其演变过程;乐器及其演奏乐谱、演奏方法的历史发展和演变;声乐、器乐艺术的历史发展;作曲家、演奏家的艺术生涯、作品风格特征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艺思潮等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对音乐的影响以及对各时代音乐文献的研究等等。
由于音乐史学涉及范围极广,它往往与音乐学的其他学科密不可分,但音乐史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具体历史事件、按照年代顺序分析研究具体人物、具体作品所起的作用,阐述其成果,作出一定的评价,并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
由于研究的对象不同,音乐史学可以按地区分为世界音乐通史和地区音乐史(如中国音乐史、拉丁美洲音乐史、欧洲音乐史等);按年代分为通史与断代史(如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西方现代音乐等);也可分门别类作专业史研究(如钢琴音乐发展史、歌剧发展史等)。
还可以扩大到包括研究音乐史料的音乐文献史,研究音乐史学一般原理及其研究方法的音乐史学概论,将各国、各民族的音乐史进行比较研究的比较音乐史等等。
总之,对整个音乐的历史都可作综合、分地区、分期或分类的研究。
历史在西方,对于音乐史的研究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亚里士多塞诺斯的《和声原理》中即有关于音乐起源及更早的音乐史料的介绍。
普卢塔克(约46~120或127)的《论音乐》对古希腊音乐已有较多的介绍。
但两书主要是关于音乐理论的叙述以及引用前人的言论,并无今日所指的历史的意义。
音乐家的雅号和头衔
音乐家的雅号和头衔
音乐之父――巴赫(德国)
音乐神灵――亨德尔(德国)
指挥之王――卡拉扬(德国)
乐圣――贝多芬(德国)
音乐神童――莫扎特(奥地利)
音乐之猫――斯卡拉蒂(意大利)
旋律之王――柴可夫斯基(俄国)(亦称舞剧音乐大师)音乐魔王――舒伯特(奥地利)(亦称歌曲之王)
交响乐之父――海顿(奥地利)
钢琴之王――李斯特(匈牙利)
钢琴诗人――肖邦(波兰)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
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意大利)
歌剧大师――威尔弟(意大利)
轻歌剧之王――奥芬• 巴赫
进行曲之王――苏萨(美国)
管弦乐色彩大师――拉威尔
流行歌曲之王――福斯特(美国)
配器法大师――李姆斯基•柯萨科夫(俄国)
交响乐诗人――柏辽兹(法国)
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俄罗斯)音乐绘画大师――穆索尔斯基(俄罗斯)
法国音乐之父――保尔-莫里亚(法国)
捷克音乐之父――德沃夏克(捷克)
新捷克音乐之父――斯美塔那(捷克)
神弓――海菲兹(俄国)
民族乐派奠基者、芬兰第一公民――西贝柳斯(芬兰)
民族乐派大师――格里格(挪威)
当代钢琴泰斗――鲁宾斯坦(波兰)印象派大师――德彪西(法国)。
大学音乐易考知识点作曲家的风格特点
大学音乐易考知识点作曲家的风格特点音乐作曲家是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音乐作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音乐发展。
在大学音乐考试中,了解作曲家的风格特点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位重要作曲家及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1.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风格具有强烈的对位法特点,即多个声部之间相互呼应、互相交织。
巴赫的作品细致、复杂,常常运用对位法结构将不同的音乐主题进行组合。
此外,巴赫的音乐富有情感和宗教色彩,他的声乐作品中常常出现宗教合唱音乐和清唱剧等形式。
2.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风格具有优雅、婉转的特点。
莫扎特的作曲技巧精湛,他能够轻松地运用复杂的和声和变奏技巧。
他的作品旋律优美,表达丰富,既有欢快的节奏,也有深情的旋律。
莫扎特的作品包括交响乐、室内乐、歌剧等多种形式,他对于音乐的创意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3.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贝多芬是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风格充满激情、奔放和戏剧性。
贝多芬的作品具有较长的曲目长度,常常运用音乐动机来构建整个作品的结构。
他的作品在情感和表达上更加深入,既有愉快和欢乐的音乐,也有悲壮和浓厚的音乐色彩。
贝多芬的作品对于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德布西(Claude Debussy)德布西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风格强调对于声音和色彩的表达,追求音乐中的意象和画面感。
德布西的作品常常使用模糊的和声和和弦,以及不确定的旋律线条。
他的作品带有浓厚的笼统感,既有诗意,又有复杂的音色层次。
德布西的音乐对于后来的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 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拉赫玛尼诺夫是浪漫主义后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风格充满浓郁的俄罗斯民族色彩,具有激情、磅礴和宏大的特点。
世界著名音乐家的美誉雅称
世界著名音乐家的美誉雅称世界著名音乐家的美誉雅称德国巴赫:西方现代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年-1750年),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同作曲家亨德尔和泰勒曼齐名。
普遍认为,巴赫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德国亨德尔:音乐神灵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1685年-1759年),巴洛克音乐的作曲家,出生于德国,后来定居并入籍英国,他的名字亦按英语的习惯改为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
亨德尔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大约41部歌剧,5首颂歌,5首加冕赞美歌,37支奏鸣曲,20支管风琴曲,还有许多教廷音乐及音乐小品。
他还担任音乐指挥和艺术总监,亲自参加剧院的管理、技术协调等事务工作。
后来他转向创作神剧,将声部的独立地位用和声代替,组合和弦的华丽和声完全超越了旋律独唱的形式,形成典型的巴洛克音乐风格。
亨德尔被誉为音乐神灵。
德国的卡拉扬:指挥之王赫伯特·冯·卡拉扬(908年-1989年),出生于萨尔茨堡,是一位奥地利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
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70年。
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
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到1988年为止他发行超过1亿张唱片约700款录音),包括众多的管弦乐,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的作品。
其中一些作品,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还被多次录制。
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
德国的贝多芬:乐圣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年-1827年),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作曲家群体研究(1979—2010)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作曲家群体研究(1979—2010)作者:陈泠朱罗雪来源:《艺术评鉴》2023年第18期【摘要】改革開放以来,四川作曲家在创作、教学等工作之余,满腔热忱地担起了传承与发扬传统音乐的责任。
他们在借鉴国外作曲技法的基础上,融入四川各地方民歌、四川戏曲和曲艺等音乐元素,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本文通过对这一群体的群体结构、代表作品分析,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四川音乐创作的脉络,探寻地域文化赋予他们创作上的共同特质,以及这一群体对四川、对中国,乃至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改革开放四川作曲家群体共同特质推动作用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18-0177-0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创作呈现新的态势:在西方作曲技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和各民族的音乐元素,各种音乐创作思想互相碰撞,呈现多元局面。
从古至今,四川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正是在这一悠久历史文化的滋养下,影响并成就了这一时期的四川作曲家们。
他们创作的作品充满四川的人文气息及地域特色,他们将自己所见所闻与自身的风格相糅合,形成自身独有的风格。
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推动了四川音乐创作发展,而且进一步为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作品分析。
陈国威从音乐家的人文环境、创作环境等方面入手,在明晰四川作曲家创作特点的同时,感受作品特点,以及作品带给人的力量。
张丽蓉对四川作曲家的作品有比较详尽的调查、收集统计和分析。
宋名筑论述了巴蜀地区的作曲家及其作品的音乐特质和精神内涵。
二是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杨晓琴阐述了黄虎威先生对藏族音乐元素及四川民间音乐的借鉴,与西方音乐体系融合,彰显了四川地域民族特色。
周俊宏对《康巴音诗》进行了详尽分析,介绍了作曲家敖昌群先生深入藏区采风后创作该曲。
黄胜泉主编的词典一书中吉古夫铁部分,对其所作的舞蹈音乐《彝族达体舞》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世界著名音乐家及称谓
世界著名音乐家及称谓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世界音乐家之称谓1,音乐之父——巴赫 ( 德国 )2,音乐神童——莫扎特 ( 德国 )3,古今乐圣——贝多芬 ( 德国 )4,歌曲之王——舒伯特 ( 德国 )5,音乐神灵——韩德尔 ( 德国 )6,指挥之王——卡拉杨 ( 德国 )7,歌剧之王——威尔弟 ( 意大利 )8,音乐之王——斯卡拉蒂 ( 意大利 )9,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 ( 意大利 )10,进行曲之王——苏萨 ( 美国 )11,流行歌曲之王——福斯特 ( 英国 )12,园舞曲之父一一老约翰·施特劳斯 ( 奥地利 )13,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 奥地利 )14,交响曲之王——海顿 ( 奥地利 )15,交响乐诗人——柏辽兹 ( 法国 )16,印象派大师——德彪西 ( 法国 )17,轻歌剧之王——奥芬巴赫 ( 法国 )18,管弦乐色彩大师——拉威尔 ( 法国 )19,钢琴诗人——肖邦 ( 波兰 )20,钢琴之王——李斯特 ( 匈牙利 )21,舞剧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 ( 俄国 )22,伯牙:古代传说人物,生于春秋战国时代,相传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是他的作品。
23,师旷:春秋时代晋国音乐家,相传《阳春》、《白雪》、《玄默》三操是他的作品。
24,嵇康:三国魏着名文学家、哲学家、单乐家,以所弹《广陵散》知名。
25,雷海青:唐代着名宫廷艺人,精通琵琶,因反对安禄山被支解示众。
26,李龟年:唐代宫廷乐师,作《渭州曲》。
27,董庭兰:唐代古琴家,以善弹《胡茄十八拍》的两种传谱着称。
28,姜夔:南宋着名词人、音乐家,有《律吕新书》等音乐着作。
29,朱权:明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和古琴家。
论着有《神奇秘谱》、《太和正音谱》等数十种。
30,王玉峰:清末民间盲艺人,以“三弦弹戏”模仿谭鑫培、龚云甫等京剧名演员唱腔知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音乐词典》中“作曲家”的称谓标准研究
作者:张佳佳冯雷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1期
[摘要]清末民初,随着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西方的教育制度等随之进入,词典的编纂也逐渐趋于规范化和系统化。
《中国音乐词典》(及其《续编》)作为我国目前为止,唯一一本只搜集、汇编和释义“中国音乐词汇”的中型工具书,其所收录的词汇并没有做到语义的“单义性”及“系统性”。
本文拟就以《中国音乐词典》(及其《续编》)中“作曲家”为称谓的这一类人的作品与西方“作曲家”的创作作品为例进行数据的对比与分析,以小见大,最后得出“术语学”在专科词典编纂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音乐词典》;作曲家;标准
“传统的词典编纂方式正在发生转变,词典编纂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
”而专科词典的编纂更是由于其对象、学术标准的不同在逐渐细化的学科分类中对学科的发展及应用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音乐学科为例,《中国音乐词典》作为音乐类学科中对“中国音乐词汇”进行详细阐释的唯一工具书(专科词典),其中以“音乐理論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表演家”等称谓作为分类标准,但并没有对其进行准确的文字释义与说明,这就会因此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而界内相关学者也并没有对此作出过详细的分析与考量,还是由于它有多重标准或多种可能性?因此本文将以“作曲家”这一类称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音乐词典》中“作曲家”数据的考订与分析,拟对中国近现代音乐词典编纂的术语完备作一尝试和努力。
一、对“作曲家”称谓的数据分析
《中国音乐词典》(及《续编》)中共收录“作曲家”称谓者(不分第一或第二称谓)达106人。
笔者将以其作品为研究基础,围绕作品数量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
按照该词典中介绍的人物作品体裁,将其分为管弦乐、交响乐、协奏曲、重奏曲、独奏曲(民乐和西洋乐)、合奏曲(民乐)、声乐、歌剧、歌曲(独唱)、合唱、舞剧、电影音乐及改编曲(包括民歌及器乐)共13个类别,数据分类如下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由上表可以看出,其中“歌曲”体裁在创作人数方面占据高达75%的比率,在作品总数方面高达58%的比率,也就是说该词典中收录进的“作曲家”这一称谓类别中唯独创作“歌曲”体裁的人占据较大比例,且创作“歌曲”体裁的数量远超其他体裁。
那么,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国音乐词典》(及其《续编》)所收录的“作曲家”主要是以“歌曲”为创作体裁,以独唱或合唱为创作手段进行定义划分的,并且在笔者的资料搜集中出现了这样两种现象:1.某位“作曲家”一生只创作歌曲或改编歌曲(如杜矢甲);2.某位“作曲家”一生只创作3-4首民乐独奏作品(如何柳堂、邱鹤俦)。
因此,笔者认为将“作曲家”的概念确定化(专科术语的规范化)在音乐学科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和急切。
二、关于“作曲家”称谓标准的探讨
(一)关于“家”的概念
在夏艳洲的《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文章中写道:“以音乐创作作为职业的作曲家,其内涵在我国非常丰富。
‘作曲家’这一称呼,既然称为‘家’,显然就有了‘专家’‘名家’的含义。
”在笔者所查的资料中,近现代时期在音乐学界所查到的“家”第一次出现是在李叔同的《音乐小杂志》中组词“作歌大家”,而“音乐家”和“作曲家”词汇的第一次出现是在丰子恺编著的《近代二大乐圣的生涯与艺术》《近世十大音乐家》中。
“家”字在与某类音乐概念——如音乐教育、音乐理论、作曲等一一组合之后,并没有一本词典对其作详细的解释和界定,而这些词汇却常常被直接拿来使用,亦或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界定标准,使得学术问题无法根本解决。
《中国音乐词典》中将聂耳归类为“作曲家”,经笔者所查现市面上出现的音乐类的相关词典中都没有对“作曲家”这个概念进行详细的定义和说明,由于“作曲家”这个词汇本身的模糊性和范围的不确定性,由此导致音乐学界出现了“王西麟评聂耳事件”的论争。
作为音乐学科中唯一一本以编纂“中国音乐词汇”为主的专科词典,甚至有些音乐专业词汇如“乐教”“音调”等都没有相应的词条解释。
有些学者发文道《中国音乐词典》中对其专业性词汇的解释含糊不清或完全错误,如卫世诚《简谈对的注释》、孙焕英《如何理解?——病条举析》等文章。
由此可见,学科概念的“专一性”和“系统性”在专业术语的规范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其概念的模糊,就会出现双方讨论的问题不在同一个领域中,问题便无法根本解决。
(二)关于“作曲家”标准的择定
“作曲家”这个词汇经笔者所查在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作为音乐的专业词汇进行使用,近代之前笔者并没有找到该词汇的出处。
“音乐术语的引用在近代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20世纪20年代留日学生从日本译介乐理书籍时期;第二,20世纪20-30年代留欧美学生译介西方书籍时期。
”“术语词汇与普通词汇的最大不同,可以归纳为最主要的两点。
一是术语是对某一领域内概念的语言职称,它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
二是术语一定是成体系的。
换句话说,一个术语一定是处于某一术语体系之中,它在体系内的位置受到同一体系内其他术语的制约。
单独孤立的术语是不存在的。
”由此该翻译词汇的界定标准不能只拿一方的数据进行评判,而是要追本溯源到西方“作曲家”。
笔者以《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为依据,通过对西方18-20世纪中期以德沃夏克、巴托克、斯美塔那、韦伯、德彪西、肖斯塔科维奇、格里格门德尔松、李斯特、海顿、舒伯特、肖邦、亨德尔、罗西尼、威尔第、柏辽兹、西贝柳斯、巴赫、勃拉姆斯、斯特拉文斯基、贝多芬、格林卡、柴科夫斯基、瓦格纳、施特劳斯、舒曼、莫扎特、柯达伊为世界公认的28名作曲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字母顺序排列),数据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管弦乐、交响乐、协奏曲、重奏曲、独奏曲、声乐、歌剧、歌曲、合唱9类体裁在人数占比中已超过半数,且达均衡趋势;而创作的作品数量占比以独奏曲和歌曲为主,个人人均作品数量较多且体裁种类较多。
三、结语
“作曲家”是音乐学科的专有名词之一,其术语的应用遍及整个音乐领域。
通过笔者的研究分析,“作曲家”应包含以下指标:
(一)从质的方面来说
作曲家的创作体裁至少要包含纯器乐作品(管弦乐、交响乐、协奏曲、重奏曲、独奏曲)和声乐作品(歌曲、歌剧、合唱),但主要以器乐(复调)作品为主,因为这需要专业知识以及相当长时间的训练和积淀。
但一个非专业的人也可以哼唱、创作出一首旋律好听的声乐作品,且声乐作品多以单旋律为主,不一定需要专业知识和训练,需要的仅是一定时间的“听赏量”。
(二)从量的方面来说
作曲家的个人人均作品数量也不可过少。
因为创作能力的成熟是一个不断练习和完善的过程,而非一朝一夕便能成“家”。
综上所述,在学术领域的范畴中,作为一位“作曲家”,势必要在音乐专业领域达到一定的条件才可称之,并不是可以随意使用的。
作曲家作为专有名词(称谓)只是音乐学界众多名词(称谓)中的一个,还有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活动家等,它们的形成也都根据不同的标准遵循着一定的条件而被使用。
词典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无疑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书,而专科词典更是深入某一学科领域的“导航”,其质量的优劣时刻都在影响着该学界的发展趋势。
在陈聆群先生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在20世纪》等论文中就提到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这个学科是个“远没有成为一门学术力量雄厚、史料累积有序和研究成果可观的成熟完善的学科”,因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标志就是有着一套相对独立、完善的学术术语(概念)体系。
术语学作为与词典学紧密相连的综合类学科,作为其他各类学科的“依托”学科,其发展也势必会与它们相互影响。
因此,术语(概念)的“专一性”与“系统性”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其应用在词典的编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