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第五单元语文测试卷: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高一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高一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45分)⒈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颛(zhuān)臾相(xiàn)夫子出于柙(xiá)跬(guī)步B弃甲曳(yâ)兵孝悌(dì)木直中(zhòng)绳槁暴(pù)C痒(xiáng)序之教涂有饿莩(piǎo)参省(xǐng)乎己假舆(yú)马者D跂(qì)而望矣渚(zhǔ)崖之间然而不王(wáng)者鸡豚狗彘(zhì)之畜⒉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见笑(被笑话)于大方之家少(小看)仲尼之闻用心一(专一)也无可寄托(寄居安身)B风雨兴(产生)焉锲而(却)舍之绝(渡)江河闻者彰(明显)C寒于(比)水取之于(从)蓝何异于(比)刺人而伤之移其粟于(到)河内D填然(咚咚鼓声)鼓之是亦走(行走)也王无罪岁(不好的年成)有事(发动战争)于颛臾⒊下列“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尝终日而思矣 B吾尝跂而望矣 C顺风而呼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⒋下列句中,定语后置的一项是()A未之有也 B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以为莫己若者⒌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B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凭自己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

)D君子生非异也(君子出生后跟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⒍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A寡人之用心者B寡人之民不加多 C王道之始也 D而轻伯夷之义⒎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非能水也 C泾流之大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⒏下列划线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修文德以来之 B七十者衣帛食肉 C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D既来之,则安之⒐下面停顿不当的一项是()A则/移其民/于河东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⒑下面“者”字用法与“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陈胜者,阳城人也 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⒒下列划线词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王无罪岁 D养生丧死无憾⒓划线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何以伐为“欲之”而必为之辞 B不患寡而患不均颠而不扶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龟玉毁于椟中 D且在邦域之中矣既来之,则安之⒔与“太后之色少解”的“少”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B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C宾客意少舒 D少时,一狼径去⒕划线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B轻伯夷之义 C若毒之乎 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⒖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是()A卿欲何言 B甚矣,汝之不惠 C蚓无爪牙之利 D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二、阅读题(30分)㈠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乡土中国练习题(四)一、选择题1.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B.如今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C.茹志鹃著作颇丰,佳作甚多,其中尤以《百合花》最为著名,《百合花》曾入选中学课本和大学文科教材。

D.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项,“自主建造、设计、开发”语序不当,从逻辑上看,应该是先“开发、设计”,然后才谈得上“建造”,因此“建造、设计、开发”应调整为“开发、设计、建造”;B项,“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结构混乱,选项把“因为”和“是……的主要原因之一”两句杂糅,二者留一;D项,“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不合逻辑,前面“是否”“能否”是两种情况,后面“推动……健康发展”是一种结果,两面对一面。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史记》体大思精,_____________通过描写起伏跌宕的情节,展示了_____________的社会历史画卷。

3000多年历史,风起云涌的时代,宏大壮阔的场面,纷繁复杂的史事,林林总总的人物,汇聚三寸笔端。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

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检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第五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第五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第五单元练习卷一.选择题(共3小题)1.下列对课文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逐客书》“西蜀丹青不为采”中的“丹青”,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B.《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中的“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

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

C.《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中的“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是用其官名作人的称谓。

D.《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中的“辛未”应为辛亥。

“辛亥”指公元1911年,是地支纪时法。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认出了我们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

B.本文是马克思1856年4月14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说。

C.当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

D.我们阅读这篇经典,不仅可以感受到思想和理论的独特逻辑,也能品尝到丰盛的语言“佳肴”和文化“美酒”。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②汝初闻言而.怒B.①今逐客以.资敌国②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C.①此非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②师者,所以D.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二.多选题(共1小题)(多选)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两项是()A.每个从展厅出来的人心情都豁然开朗....,参观展览犹如给这些发行员的心灵放了个假,据悉,本次展览将延续到7月29日,市民在此期间可免费参观。

B.深深的思念,渐渐的怀念。

日子久了,她慢慢发觉,逝去的人似乎变得越来越完美,他在她的回忆中思念常驻,永垂不朽....,没有人能够代替。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根据材料内容提示补全空缺人物《红楼梦》的书中故事里总不乏诗的影子除却最显眼的“金陵十二钗”判词红楼生活里也另有诗作妙用其中有题咏大观园“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为叹息身世而作“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赏菊时蘅芜君③_______________所作“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食蟹时④____________________的憨喜诗句“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甚至大观园一众各有诗味别致的诗号如蕉下客⑤____________________、稻香老农⑥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贾元春, ②林黛玉, ③薛宝钗, ④贾宝玉, ⑤贾探春, ⑥李纨【解析】①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元春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 正殿匾额云“顾恩思义” 题咏大观园“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的人是贾元春②“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出自林黛玉为叹息身世而作的《葬花吟》③“蘅芜君”指的是“薛宝钗”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为宝钗赏菊时所作④“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出自贾宝玉所作七言律诗《螃蟹咏》⑤⑥《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们结成了诗社并各自取了别号“蕉下客”“稻香老农”分别是贾探春、李纨的别号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人们应该感谢肝脏肝脏不仅能降解毒素和其他分子而且还能制造营养物质因为它是如胆固醇等大型复杂结构的制造者尽管胆固醇声誉不佳①_______________ 因为人体需要依靠胆固醇制造皮质醇和睾酮等类固醇激素并在皮肤中生成维生素D 此外它还可以感知人体的整体营养状况并在血液循环中将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糖或脂肪)储存起来如果我们吃得好②_______________ 在需要的时候如当我们的血糖水平很低而没有立即进餐时肝脏就会动用其储备并释放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说③_______________ 您将无法享受不间断的睡眠【答案】①但其对人体非常重要, ②肝脏就会储备营养物质, ③如果没有肝脏的调节功能【解析】①根据上文“尽管”可知此处表示转折关系由下文“因为人体需要依靠胆固醇制造皮质醇和睾酮等类固醇激素并在皮肤中生成维生素D”可知此处是谈胆固醇对人体的重要性故第一处应填“但其对人体非常重要”②根据上文“如果”可知此处表示假设关系用“就会”搭配再根据下文“如当我们的血糖水平很低而没有立即进餐时肝脏就会动用其储备”可知横线处是说另一种相反的情况故应填“肝脏就会储备营养物质”③上文都在说明肝脏对人体的调节作用根据下文“将”可知此处表假设关系故应填“如果没有肝脏的调节功能”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4)下列对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3.(7)请结合乙文中的观点分析秦穆公退兵的原因A. 敢以烦执事敢自言冒昧的谦辞B. 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厌恶C. 讵能若是乎讵怎么D. 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翻然迅速转变貌【答案】B【解析】(1)B项句意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厌满足【答案】A【解析】(2)A项两个“而” 都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B项第一个“以” 介词因为第二个“以” 介词用C项第一个“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第二个“之” 提宾标志D项第一个“乎” 句末语气词呢第二个“乎” 介词跟与故选A【答案】D【解析】(3)“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是并列关系所以“厚”后面不应断开排除A、C两项“如涕唾”意为“像擤鼻涕吐唾沫” 结合句意分析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句子翻译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旦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故选D【答案】B【解析】(4)B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错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答案】C【解析】(5)C项“烛之武反客为主”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分析可知烛之武围绕着秦、晋、郑三国的利害关系离间秦、晋的联合行动他先坦言郑国必定会灭亡接着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因为秦与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近邻灭掉郑国无形中增加了晋国的土地和实力而相对削弱了秦国国力这不能不让秦穆公对伐郑是否损害自己的利益有所疑问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秦国不会帮助晋国成就霸业而使自己国力相对削弱所以这里烛之武并没有“反客为主”【答案】(6)①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②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解析】(6)①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陪增加②退使.....撤兵何多么速快【答案】(7)吕祖谦认为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利益关系诸侯国之间有共同利益而合作也会为利益不同而背弃秦穆公退兵就是因为利益【解析】(7)由“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可知吕祖谦认为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利益关系而秦穆公退兵也是因为触及到了他的利益据此分析即可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A. 首联中的“楚客”原指身遭放逐、流落他乡的屈原此处是作者自称时中原尚未收复作者仕宦江南B. 颔联写摇桨渡江远望天水相平船行水上江岸边的树仿佛迎人而来作者用拟人、夸张手法描写渡江时的情景气象苍茫境界开阔C. 颈联寓情于景雨后初晴吴山明朗云雾尽散红日高照海门开畅象征国家复兴在即光明在望D. 尾联呼应首联抑后高扬一扫楚客之哀由个人前途上升到国家命运扩开了格局深化了主旨【答案】B【解析】(1)B项“用拟人、夸张手法描写渡江时的情景”分析有误颔联中并没有用夸张的手法【答案】(2)①长期在江南避乱客居异乡的孤独对故国的思念②朝廷招揽人才自己即将得到朝廷重用的欣喜③对国家复兴充满希望和卧薪尝胆以图收复中原的决心、信心【解析】(2)诗的首联“江南非不好楚客自生哀” 点出作者长期在江南避乱他乡虽好终非自己的家乡作者一开始就写出了客居异乡的孤独和对故国的思念颔联“摇楫天平渡迎人树欲来” 写渡江时情景摇桨渡江远望水天连成一片仿佛天水相平由于船在前进所以江岸远处的树颇似迎人而来隐喻国家正招揽人才所以自己也被迎而至表现作者对自已即将得到朝廷重用的欣喜颈联“雨余吴岫立日照海门开” 融情于景两句写雨后景象象征国运亦如久雨初晴光明在望写出了作者对收复中原的信心尾联“虽异中原险方隅亦胜哉” 赞美江南地带尽管不如中原的险固但形势很壮观倘能卧薪尝胆上下同心将此处作为“生聚教训”的基地则复兴的希望必能给人以鼓舞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复兴充满希望和卧薪尝胆以图收复中原的决心、信心据此分析作答即可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5.(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西方悲剧具有理性色彩和思辨特色是因为西方人侧重关注自然、社会、人的本质构成等问题强调对事物的理性探寻和辨识B. 中国哲学虽有主客体之分但强调主客交融物我感应物我相知“天”“人”一体这构成了中国传统悲剧艺术的认识基础C. 西方悲剧结尾往往异常惨烈使人情感振荡中国传统悲剧往往以大团圆结尾给人情绪安抚这表现出中西不同的审美追求D. 以反道德始以归依道德终是中国传统悲剧的剧情构思框架它倡议一种追求人性化的道德观念和理想化的社会道德模式【答案】D【解析】(1)D项“是中国传统悲剧的剧情构思框架”以偏概全原文是《西厢记》的构思框架原文第四段为“《西厢记》以反道德始以归依道德终张生以偷情始最终考上状元正大光明将莺莺迎娶回归至传统道德体系”【答案】C【解析】(2)C项“审美追求”错误第二段的论述角度应是中西方人不同的认识基础审美追求只是它产生的结果【答案】B【解析】(3)A项“因而中国缺少真正意义的悲剧” 无中生有另外原文第三段中“从来”修饰的范围到句尾而选项的范围只到“‘悲’得那么绝对”C项主客倒置原文第四段是“西方悲剧思想正是他的这种哲学思想的体现”D项强加因果原文最后一段为“而在中国歌、杂技、武术等各种表现手段从来没有从戏剧中分裂出去甚至歌与舞比单纯的对白在传统戏剧中更具有重要的地位”故选B6.(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6.(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6.(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5)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A. 作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绝唱”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B. 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C. 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 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D. 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答案】B【解析】(1)B项“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梦幻色彩”说法错误材料一第二段的表述为“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特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并不是说“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 另外原文没有关于“梦幻色彩”的相关表述【答案】C【解析】(2)C项“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说法错误材料二第二段表述为“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答案】D【解析】(3)材料二主要写了“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A项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B项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C项是胡适对《红楼梦》的研究成果D项写宝玉的“体贴”“感谅” 体现了宝玉的“仁心”与“博爱” 可作为材料二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这一主题思想的论据故选D【答案】(4)①论证方式多样文章采用了例证、喻证、引证、对比论证等作者引用了鲁迅刘鹗的语句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让自己的论证更清晰、更有说服力②论证结构清晰运用总分结构分条论证作者从“情”字入手分析了从“情”字理解小说主题的四个层面结构严谨层次清晰③论证语言浅显明了作者通过比喻、对比、举例等手法用通俗浅显的语句将自己的观点一一展示化难为易通俗易懂【解析】(4)①从论证方法上看材料二第三段引用刘鹗《老残游记》中的话使用了引证法材料二第四段列举“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 回府后便寻欢作乐” 使用了例证法材料二第一段“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 使用了喻证法材料二第三段“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 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使用了对比论证法②从论证结构上讲文章采取的是总分的论证方式首先提出总的论点——《红楼梦》的主题是“大旨谈情” 接下来从四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为女正名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条理非常清晰③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比如材料二第一段“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在第二个境界中大量列举实例通俗易懂使深刻的道理浅显化【答案】(5)①每个章节可以从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②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贾宝玉和贾府盛衰③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④对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描写通过特定的人物去实现⑤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解析】(5)通读材料三依据材料三第一段“《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及材料三第二段“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等关键语句概括作答即可7.(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7.(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7.(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7.(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7.(5)融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A. 融媒体是一种新型媒体它把不同的媒体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从而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共生和多方面融合B. 融媒体语境下网络上的任何个体皆可进行信息的生产、传递、共享及反馈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C. 融媒体使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迸发出新的活力而传统文化与融媒体的关系也日益密切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D. 融媒体的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把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作品激发民众热情就能实现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播【答案】A【解析】(1)A项由“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从本质上讲是以互联网新媒体为核心的多元化媒介环境”可知不是整合“不同的媒体” 是“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答案】B【解析】(2)B项“利用融媒体保护非物质文化比保护物质文化难度更大”错误选项删掉了原文中的修饰语“面对时间的洗礼” 并且原文是“融媒体可以通过图像、视频化、APP、H5、虚拟现实等技术完整保存这些岌岌可危的传统文化” 而非“比保护物质文化难度更大”【答案】D【解析】(3)D项材料二的观点是“在新时代综合运用融媒体技术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弘扬有着积极的影响” “借助‘活力网格’融媒体平台市民用手机APP上报各类问题网格管理中心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及时反馈”展示了融媒体的作用但是不涉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答案】(4)①论证结构上整体为总分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并列阐述②论证方法上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解析】(4)论证结构上整体为总分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在新时代综合运用融媒体技术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弘扬有着积极的影响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并列阐述分别是融媒体能够有效记录和保存传统文化的原型使宣扬传统文化有据可依融媒体能够拓宽宣扬传统文化的渠道提升社会影响力融媒体还能够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迸发出新的活力论证方法上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如“《光明日报》刊登的《馆藏文物之痛文物腐蚀的结与解》”“文字、图片不仅能在传统纸媒上完美展现……现场云技术革新了传统的采编发场景”“穿越秦朝当你的品位遇上兵马俑”等都是举例论证【答案】(5)①媒体、传播者应综合运用融媒体技术②更新理念创新发展模式③普通民众应自觉提升文化品位增强辨识能力④精英群体应引导传统文化向着良好方向发展【解析】(5)由“融媒体……实现了多种媒体形态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等句可以看出媒体、传播者应综合运用融媒体技术由“融媒体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实现优秀文化的大众化和全球化传播”可以看出需要更新理念创新发展模式由“在泛娱乐化的今天……普通民众的品味变得越来越低俗不堪”可以看出普通民众应自觉提升文化品位增强辨识能力由“各大媒体为了追求利润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博取关注……满足当代人对文化的高层次需求”可以看出精英群体应引导传统文化向着良好方向发展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下面是某银行的一则招聘启事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我行因业务发展必要想招聘一批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有相关营销及金融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要求应聘者有志于从事营销工作爱岗敬业酷爱学习遵循法律法规有责任心吃苦耐劳能忍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对合规展业及风险控制有较高能动性【答案】①“必要”改为“需要”②“想”改为“计划”③“酷爱”改为“热爱”④“遵循”改为“遵守”⑤“忍受”改为“承受”【解析】①“必要”用词不当应改为“需要”②“想”过于口语化不能用于招聘启事应改为“计划”③“酷爱”表述不当应改为“热爱”④“遵循”与“法律法规”不搭配应改为“遵守”⑤“忍受”表述不当应改为“承受”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出于健康观念现在许多人都追求低脂饮食而说到脂肪人们往往想到肉类中的脂肪含量较高那么①________?其实低脂饮食只是不建议吃肥肉、动物内脏、禽畜肉皮等至于鱼肉禽畜瘦肉等不但脂肪含量不高而且其所含的脂肪对保护心脑血管和提高视力有益反倒应该常吃实际上②________它能够储存物质提供热能维持体温还能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由此看来健康饮食并不等于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越低越好③________ 人体才能获得必需的营养支持保证机体的健康运行【答案】①低脂饮食就等于不吃肉吗②脂肪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③必须摄入含量合理的脂肪【解析】。

高一上学期第五单元语文试卷

高一上学期第五单元语文试卷

高一上学期第五单元语文试卷一份设计良好的试题卷能够很好地检验处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你想要提前去了解它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高一上学期第五单元语文试卷以供大家阅读。

高一上学期第五单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女也不爽(差错) 无与士耽(迷恋,沉溺)B.总角之宴(欢乐) 言笑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C.静女其姝(美丽) 日月忽其不淹兮(久留)D.夙兴夜寐(早) 爱而不见(喜欢)解析:D项,爱:隐藏,遮掩。

答案:D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生人作死别B.二情同依依C.叶叶相交通D.池塘生春草解析:B项中”依依”古今都是”留恋,不忍分离”的意思;?A项?中的”生人”古义是”活着的人”,今义是”出生或不认识的人”;C项中”交通”古义是”交错”,今义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D 项中”池塘”古义是”水池堤岸”,今义是”水塘”。

答案:B3.下列诗句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发怒,就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我)登上那倒坍的墙壁,来远望青年所住的复关。

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不想现在变了心。

D.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子的行为没有准则,在品德上三心二意。

解析:C项,”誓言如在早晨”错误。

答案:C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月光是引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月的吟咏,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是赞秋月的,而今是冬月,没有 ,没有 ,但空旷辽阔。

A.虫的吟唱,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萧瑟的凉风B.花的清香,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淡淡的凉风C.虫的吟唱,淡淡的凉风/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D.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虫的吟唱,萧瑟的凉风解析:看句式,应是四四、五五相应,排除C、D两项;”萧瑟”不合语境,排除A项。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5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5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它有多个思想或学术来源。

“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

费氏在1948年9月1日写给雷氏的信中曾表示:“我读了你的《乡土社会》一文,而且事实上,在我的中文新书《乡土中国》中采纳并发挥了你的思想。

”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全部的社会关系。

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雷氏论及的是“个人处于多重家族关系聚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而费氏认为亲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事实上,费氏提到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记认体系,同摩尔根的亲属制度探讨有关。

在摩尔根看来,每个人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点,四周形成一个亲属圈亦即亲属群体。

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理论用于人类学实地调查,其基本途径是亲属称谓体系探讨。

费氏受过人类学训练,在“江村”调查中,运用这种探讨法绘制了当地的亲属称谓体系图表。

该图表所呈现出的“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

“差序格局”的形成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探讨也有确定的关系。

费氏的“差序格局”有多个内容,既有李树青的三个“主义”,尤其是其中的“自我主义”,也有潘光旦的“伦”“格局”“推或扩充”论。

李树青和费氏都对“自我主义”有所论述,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人“贫病愚私”中“私”的问题作出的回应。

潘氏深化探讨儒家社会思想,他对“伦”的分析和考据则成为费氏“同心圆水纹”的来源。

他还对“人伦差等”进行辨析,并提出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各自有其“格局”。

有学者指出,费氏依据潘氏的探讨提出“差序格局”几乎是水到渠成的。

其实,“差序格局”概念形成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学术圈。

2020-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检测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2020-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检测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2020-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检测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乡土中国》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10分)1.作者将中西方社会进行对比,将西方社会的类型称为“”:若干人组成一个个团体,就像一捆捆扎起来的木柴;把中国乡土社会的类型称之为“”,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的每个人都把自己作为整个社会关系的核心。

答案团体格局差序格局2.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绝不肯离开的中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因之,他不能像耶稣一样普爱天下,甚至而爱他的仇敌,还要为杀死他的人求上帝的饶恕——这些不是从出发的。

答案差序格局自我中心3.在西洋家庭团体中,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

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

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

夫妇成了配轴。

答案夫妇父子4.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的性质。

答案维持秩序规范5.《乡土中国》提到了四种性质的权力:一是从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力;二是从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三是从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四是发生在激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中的。

答案长老权力时势权力二、选择题(12分)6.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识字并不是愚,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

B.乡下的孩子比教授的孩子善于捉蚂蚱,教授的孩子比乡下的孩子善于认字,这并不能说明谁更聪明,或者谁更愚笨,只能说明孩子们日常所混熟的环境不同。

C.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说“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这个例子说明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而文字这种约定俗成的符号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是多余的。

D.面对面社群在进行沟通时,固然能凭借彼此的熟悉,通过足声、声气,甚至气味来分辨人,然而语言和文字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表意更准确,更完善。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能力测评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能力测评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五单元能力测评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新人教版第五单元能力测评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那么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的根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方法。

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村生活的了。

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

而且,据说但凡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

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

——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

从土里长出过荣耀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

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

“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

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

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

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设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

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

——我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看到了东欧农业国家的波兰也有着类似的风俗,使我更领略了“土〞在我们这种文化里所占和所应当占的地位了。

人教版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及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及单元知识点总结

乡土中国练习题(四)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注意事项:将选项用2B铅笔填涂于答题卡上,每题3分1.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B.如今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C.茹志鹃著作颇丰,佳作甚多,其中尤以《百合花》最为著名,《百合花》曾入选中学课本和大学文科教材。

D.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科网】《史记》体大思精,_____________通过描写起伏跌宕的情节,展示了_____________的社会历史画卷。

3000多年历史,风起云涌的时代,宏大壮阔的场面,纷繁复杂的史事,林林总总的人物,汇聚三寸笔端。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

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本纪”还是“世家”。

司马迁的安排,可谓_______,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

《史记》各层次的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了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

司马迁对人物传记次序的巧妙编排,形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

人物传记有分传与合传。

()。

合传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有时达到___________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

通过叙述某一类型的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人物合传以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应有尽有波澜壮阔见微知著天衣无缝B.包罗万象云谲波诡独具慧眼滴水不漏C.应有尽有云谲波诡见微知著滴水不漏D.包罗万象波澜壮阔独具慧眼天衣无缝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统编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后附答案及解析)

统编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后附答案及解析)

第五单元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字音、字形和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洋,如有一位朋友写信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

在中国,这句话是含胡得很。

我们中国“阖.(读;意为全,总共)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矜,读音;矜持的意思是庄重,严B.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在两性间的矜持..肃)和保留,不肯像西洋人一般的在表面上流露,也是在这种社会寰局中养成的性格。

(意思是旅馆),来不是由于自己的选择,来了之后C.从个人说这个世界不过是个逆旅..又不得任意搬家。

这里又划出不同文化的区域,有着不完全一样的规律,但是有规律这一点(读音)。

却并无轩轾..D.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饩,读音;饩羊,指杀而..(意思是担忧,忧虑)之不烹的羊,用于祭祀)。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恻隐..心并没有使孔子同意于取消相当残忍的行为。

2.下列有关费孝通及其《乡土中国》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乡土中国》的作者是费孝通,他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1933年获得燕京大学社会学学士学位,随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跟史禄国教授(俄国人)学人类学,1938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他在出国前已经开始实地的社区研究。

B.《乡土中国》是费孝通的早期著作,其中首次提出“差序格局”的概念。

这一时期是费先生写作高产期,《美国人性格》《重访英伦》《内地农村》《乡土重建》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反映了费先生学贯中西的深厚功底。

C.费孝通先生前期的社会学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两期。

第一期的工作是实地的社区研究,主要作品有《花篮瑶社会组织》《乡土中国》。

第二期的工作是社会结构的分析,偏于从理论上总结并开导实地研究,主要作品有《生育制度》《禄村农田》。

D.《乡土中国》收集的是费孝通四十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而写成分期连载的十四篇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第五单元语文测试卷:高一年级第五单元语文测试卷: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弱冠/夺冠几何/窗明几净竭诚/竭泽而渔b.亲切/亲家呼吁/长吁短叹提供/供认不讳c.熨斗/熨帖标识/博闻强识脉搏/含情脉脉d.嗔怪/瞋视渎职/买椟还珠翁媪/面带愠色解析:选b。

a项分别读ɡuàn,jǐ/jī,jié;b项分别读qīn/q ìnɡ,yù/xū,ɡōnɡ/ɡònɡ;c项分别读yùn/yù,zhì,mài/mò;d项分别读chēn,dú,ǎo/yù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期待已久的《华尔街2:金钱永无眠》终于上映了,观众们拍手称快,既被电影史诗般的气质所征服,又对演员的演技赞不绝口。

b.这篇文章分析了历次国学热背后潜藏着的怯懦与推诿的群体心理,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惰性与责任缺失,力透纸背,引人深思。

c.中国制造业的冲击使美国失业率大幅提高,甚至导致美国经济的萧条,对这种祸起萧墙的现象,美国朝野众口一词,将解除困境的希望寄托在逼迫人民币升值上。

d.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水平落后,这不是新闻;尽管从过程看,昨日清晨的那场欧洲冠军杯大战称不上经典,但仍足以令中超显得相形见绌。

解析:选b。

a.拍手称快:拍着手大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感情色彩不当。

b.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

也可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c.祸起萧墙:比喻祸乱自内部产生。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与语境不符。

d.相形见绌:和另一个人或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显得”与“相形见绌”词义重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像疯子一样到处寻找墨尔基阿德斯,想让他来揭示一下这场神话般的噩梦中的无穷。

b.贝克特的创作从一开始就走的是远离现实主义传统的一条创作道路。

c.这个斑点打断了我这个幻觉,我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过去的幻觉,是一种无意识的幻觉,可能是在孩童时期产生的。

d.小说所叙述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故事,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解析:选d。

a项缺宾语,应在“无穷”后加“秘密”;b项语序不当,“一条”应放在“远离”前;c项主语不一致,“我觉得”前应加“使”。

4.依次填充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先生确乎不是个“冷静”的人,他的憎正是由于他的爱,________________。

这是“理智”的结晶,可是不结晶在冥想里,而结晶在经验里;经验是“有情”的,所以这结晶是有“理趣”的。

开始读他的《随感录》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

他所指出的“中国症结”,自己没有犯过吗?不在犯着吗?可还是常常翻翻看看,________________。

①他的“热讽”其实是“冷嘲”②他的“冷嘲”其实是“热讽”③一面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一面却又往往觉得毛骨悚然④一面觉得毛骨悚然,一面却又往往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⑤吸引我的是那笑,也是那“笑中的泪”吧⑥吸引我的是那“笑中的泪”,也是那笑吧a.②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⑥解析:选a。

第一处选②,句式协调,内容合理;第二处选③,③与上下文联系密切;第三处选⑤,⑤符合递进关系,反映体会得深刻。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

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

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

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

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之。

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

父母问其故。

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

”鸿闻而聘之。

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

及嫁,始以装饰入门。

七日而鸿不答。

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认,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

今而见择,敢不请罪。

”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

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

妾自有隐居之服。

”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

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

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

”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

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乃方舍之于家。

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

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

”葬毕,妻子归扶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以身居作居作:作佣人b.鸿并绝不娶并:全部c.简斥数妇简:直接d.无乃欲低头就之乎就:投身、屈就解析:选c。

简:挑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b.因为执勤/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今乃衣绮缟,傅粉墨/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以观夫子之志耳/舞幽壑之潜蛟解析:选a。

a.连词,因为;介词,把。

b.介词,替、给。

c.副词,竟然、却。

d.助词,的。

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鸿崇尚节操的一项是(3分)( )①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②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③鸿不受而去,归乡里④居庑下,为人赁舂⑤七日而鸿不答⑥鸿潜闭著书十余篇a.①③④b.①②⑥c.②③⑤d.④⑤⑥解析:选c。

①写梁鸿葬父,与“崇尚节操”无关。

④写梁鸿为了生存而替人赁舂,与“崇尚节操”无关。

⑥写梁鸿著书情况,与“崇尚节操”无关。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b.梁鸿为人正直耿介,他死后,人们都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美。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的品性,其实孟光早已有隐居的准备。

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排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

解析:选a。

a项,原因是“而不为章句”,并非因为家境贫寒。

9.断句与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②今而见择,敢不请罪。

(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1)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2)①曾经不慎遗留火种(引起火灾)蔓延到别人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被烧的人家,问他们损失了什么,把猪全部拿来赔偿他们。

②现在被(您)舍弃,我哪里敢不向您请罪呢。

参考译文:梁鸿的字叫伯鸾,是扶风平陵县人。

父亲梁让,王莽时候做城门校尉,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

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卷着把父亲埋了。

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独特的节操,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著述。

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放猪。

曾经不慎失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受灾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把猪全部拿来做赔偿。

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

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做工来抵。

”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就给他们做杂务,早早晚晚从不懈怠。

那家邻居的老人们看到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怪那家主人,并称赞梁鸿忠厚老实。

从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鸿,觉得他很特别,把猪全部还给梁鸿。

梁鸿不接受,离开返回自己家乡。

有势力的人家羡慕梁鸿的高尚节操,有很多人家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

同县姓孟人家有个女儿,形状肥胖丑陋黝黑,力气很大,能举起石臼,不想匹配婚嫁,年龄都到三十岁了。

父母问她什么原因,那女子说:“要得到梁伯鸾那样贤能的。

”梁鸿听了就下礼聘了她。

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

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

过门七天梁鸿都不答理她,妻子就跪在床下请求说:“我私下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对待过几个男子。

现在我被您舍弃,哪敢不向您请罪。

”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

你现在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的意愿呢?”妻子说:“只是看看你的志向罢了。

我自有隐居的服装。

”就重新把头发梳成椎形的髻,穿上粗布衣服,做着女人的活计到梁鸿的面前来。

梁鸿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喽!”于是给她起了个字叫德曜,取了个名叫孟光。

生活了一段时期,妻子说:“常听先生想隐居避患,为何现在还不行动?难道如此苟且偷生?”梁鸿说“对。

”于是共同到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来到吴,依附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厢房,给人做雇工舂米。

每当打工回来,妻子就准备好食物,从不敢在梁鸿面前直接仰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伯通看到了感到很奇怪,说:“那个打工人能让他的妻子如此敬畏他,不是平常人。

”就让他在家里住。

不干那些杂事。

梁鸿闭门著书十余篇。

等到梁鸿死后,伯通要了一块地将他葬在吴要离墓旁。

众人都说:“吴要离是壮烈之人,梁鸿品性清高,可以让他靠近要离。

”葬完,妻子回到扶风老家。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采桑子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注】。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金觥:大酒杯。

(1)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词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