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设计《教学与管理》

合集下载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进一步提高学生制表、读表能力,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统计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能看图填数据、画图,能根据需要复制条形统计图,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记录和呈现的过程,掌握统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能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适当增加数据。

四、教学难点数据的标注及画图的完整。

五、教学用具课件、统计图、水彩笔、直尺等。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填数据。

课件出示缺少数据的条形统计图。

2.说说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

3.根据统计图上数据的填写情况,引出课题:我们今天来学习更有趣的统计。

(板书课题:统计)(二)读图制表填数据。

1.出示第83页的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后交流。

(板书:一班二班)2.揭示任务:一班和二班到底哪个班的平均身高高一些呢?老师请你们来当一回“小侦探”,好吗?为了更清楚地看出两个班的情况,我们可以制作一张条形统计图。

课件显示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

问:怎样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呢?结合学生回答,进行必要的点拨指导。

(板书:制表填数据)3.学生读图制表填数据。

学生根据第83页的不完整统计图,先读懂每部分的意思,再制表填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互相说说每个项目的意义及数据的来源。

(板书:看意义想数据)4.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比较两个班平均身高的情况。

(板书:比平均)(三)画图。

5.出示第84页的情境图。

问: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后,问:你想知道什么?课件出示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

问:怎样把这幅统计图补充完整呢?结合学生回答进行必要的点拨指导。

《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统计》數學教案設計
《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学会使用频率分布表、直方图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 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学生的身高、体重,班级的成绩等,引出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新课:
1. 统计的基本概念:介绍统计的定义、目的和作用。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讲解如何收集数据,如何整理数据,并进行实例演示。

3. 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与分析:讲解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步骤,以及如何通过它们来分析数据。

(三)实践活动: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例如,收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然后制作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最后进行数据分析。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家庭每月的水电费支出,然后制作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下次上课时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4年)《统计》教学设计(精选)

(2024年)《统计》教学设计(精选)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2024)CATALOGUE 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考试评价与成绩评定•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提高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统计》课程简介《统计》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本课程将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实验设计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具备基本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和统计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选用及特点选用教材《统计学》(XXX主编,XXX出版社,2024年版)。

该教材系统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适合作为本课程的教材。

教材特点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简练、案例丰富。

通过大量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同时,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练习题和思考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02教学内容与方法主要教学内容统计指标介绍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等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讲解数据的来源、收集方法、数据整理与显示等内容。

统计基本概念包括统计学的定义、作用、研究对象等基本概念。

时间数列分析阐述时间数列的概念、种类、编制原则,以及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速度分析和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等方法。

统计指数讲解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编制原理、计算方法和应用。

重点与难点解析重点统计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难点时间数列分析中的长期趋势测定与预测,以及统计指数的编制原理与应用。

《统计》教学设计(通用2024)

《统计》教学设计(通用2024)

《统计》教学设计(通用2024)目录CONTENCT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统计基础知识•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统计软件应用与实践•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统计》课程简介《统计》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概率论基础、统计推断、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统计思想和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应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统计推断的基本思想和步骤,了解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常用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具备基本的统计计算和统计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据敏感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材内容与结构教材内容本教材主要包括概率论基础、统计推断、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内容,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教材结构本教材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和练习题等部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本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如课件、案例库、在线测试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

02统计基础知识统计学的定义与作用定义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呈现数据的科学。

它旨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揭示出数据的内在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作用统计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经济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现象,预测未来趋势,评估政策效果,以及做出科学决策。

定量数据:可以量化的数据,如身高、体重、温度等。

数学《统计》教学方案设计

数学《统计》教学方案设计

数学《统计》教学方案设计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因此,在中学数学课程中,教授统计学的内容非常重要。

本文将设计一份2000字的《统计》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学的知识。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释能力;3. 增强学生的数学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介绍数据的来源和收集方法;(2)讲解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如频数、频率表和统计图表的制作。

2. 描述性统计分析(1)介绍中心值的概念,如均值、中位数和众数;(2)介绍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测度,如范围、方差和标准差。

3. 概率论与统计(1)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讲解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的概念,如二项式分布和正态分布;(3)介绍抽样和抽样分布。

4.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1)讲解参数估计的原理和方法,如点估计和区间估计;(2)讲解假设检验的原理和步骤,如显著性水平和拒绝域;(3)介绍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如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和两个总体均值的检验。

三、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板书和PPT等形式,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详细解说,并提供实例进行演示。

2. 组织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加深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统计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提高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等进行评价。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总结。

3. 知识考试定期进行知识考试,测试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实证研究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实证研究报告,包括问题提出、数据收集和分析、结论和讨论等部分。

《统计》数学教案

《统计》数学教案

《统计》数学教案标题:《统计》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3. 能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等。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普查、抽样调查、频数分布表、频率直方图等。

3.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标准差等。

4.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点估计、区间估计、单样本t检验、双样本t检验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例法:通过实例解释和应用统计知识。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授:- 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解释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 讲解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

3.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统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理解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结果评价:通过作业和测验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6篇)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6篇)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6篇)《统计》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做个调查,调查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生答。

师:每个季节都有这么多小朋友喜欢,但是老师想知道喜欢什么季节的人树最多,那我们该怎么办好呢?、生:数出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来比较(肯定有会有小朋友会说到用统计的方法。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1、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我们要知道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师:现在就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生: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说出“正”字记录的简便之处)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就按“正”字的书写顺序在那个季节下画一笔画。

(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2、整理数据的过程师:整理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你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为了能够使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更直观的表示出来,让我们来共同制作统计图。

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条形统计图下板书学生们所喜欢的季节的种类。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常见的统计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4.提高学生对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统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了解统计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理解统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总体和样本、概率和统计量、参数和估计等概念。

2.数据收集和整理–学习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实验设计等方法。

–学习如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包括数据的分类、编码、缺失值处理等。

3.描述统计与统计图表–学习描述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离差、标准差等。

–学习如何用统计图表来展示数据,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等。

4.概率与概率分布–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概率的定义、加法法则、乘法法则等。

–学习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离散型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连续型分布(如正态分布)。

5.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学习参数估计的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掌握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

6.相关与回归分析–学习相关分析的概念和原理,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和解读。

–学习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线性回归和多元回归。

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示范–通过讲解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和原理。

–通过示范如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统计和图表制作等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技能。

2.实践与探究–设计小组活动或实际案例,让学生主动参与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引导学生探索多种统计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与合作–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分享思考和经验。

–引导学生合作完成统计项目或研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反应,包括提出问题、参与讨论、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

《统计》教学设计精选

03
02
课程内容
本课程涵盖描述性统计、概率论基础、推断性统计、回 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多个模块,帮助学生建立完整 的统计知识体系。
课程应用
统计方法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领域,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 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 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 常用统计模型的基本原理 和应用场景。
D
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
数据描述与分析、统计推断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应作为本课程的重点。
难点
统计推断涉及的概念和方法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同时 ,实际应用中需要灵活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 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 本概念和原理。
成果展示方式
通过举办教学展览、教学论坛、教学比赛等方式,将教师的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进步。
谢谢聆听
生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批改与反馈
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给出具体 的评价和建议,以便学生了解
自己的学习状况。
个性化辅导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问 题,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
拓展资源推荐
提供一些与统计学相关的拓展 资源,如书籍、网站等,供学
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04 学生成绩评价方案
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05 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材资源挖掘与整合
深入挖掘教材
仔细研读教材,理解统计学的核心概 念、原理和方法,梳理出清晰的知识 体系。
突出重点与难点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获取数据、整理数据的统计思维和方法;2.培养学生使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推断的能力;3.培养学生用统计语言和图表描述数据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统计学和应用的兴趣。

教学重点:1.统计思维和方法的学习和应用;2.数据分析和统计推断的能力培养;3.统计语言和图表描述数据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统计推断的概念和方法的学习;2.统计语言和图表描述数据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并向学生解释什么是统计学以及它的应用领域。

2.教师简要介绍统计学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对统计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知识点讲解与讨论(20分钟)1.教师给出统计学的定义,并解释什么是数据、数据分析以及统计推断。

2.教师给出一些统计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并解释它们的意义和用途。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统计推断的概念和方法,如样本调查、抽样误差等,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和讨论。

三、统计语言和图表描述数据(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统计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用法,如总体、样本、频数等,并进行实例演示。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各种图表的绘制方法和适用场景,如条形图、饼图、折线图等,并进行实例演示。

四、数据整理和分析(40分钟)1.教师分发一份实际的数据,要求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使用统计语言和图表描述数据,提取其中的规律和趋势,并进行统计推断。

3.学生将分析结果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推断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方法,总结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教师布置下节课的作业,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3.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进行相关讨论。

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和例题。

2.实际数据:用于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统计》教学设计与思路

《统计》教学设计与思路

《统计》教学设计与教学思路教学目标: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形象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水果图片、答题卡、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老师有点不相信,想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老师的考验吗?(生:敢)。

那么请同学们数一数教室里有多少个同学?有多少个老师?(生:有20个同学,14个老师)。

2.真不错。

刚才同学们把教室里的人数分成同学和老师统统的计算出来了,这就叫做“统计”(板书课题)。

3.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都知道哪些水果?你是怎样认识这些水果的?4.用幻灯片演示一组水果,让学生认一认。

5.行为养成教育:比较吃水果和吃零食的好坏。

【教学思路】1.运用挑战性的开场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数教师和学生人数,看似数数训练,实为统计的核对数目打下基础,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3.适时对学生进行饮食卫生计量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4.有的水果学生没吃过,但也认识,说明获取知识的方法很多,不仅在学校,不仅在课堂,还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看、多听,多想,积累生活经验,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探究新知:(一)、调查活动: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4种水果。

(教师一边出示水果图片,一边介绍各种水果,让学生辨认。

同时将水果图片贴到黑板上。

)2.每个人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

(二)、收集数据:1.猜一猜:我们班喜欢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哪种最少?2.想一想: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喜欢每种水果的人数呢?(算一算,摆一摆……)(三)、制成形象统计图:今天老师教你们一种新的方法,同学们一看就知道了。

(请同学们用一句完整的话告诉老师你最喜欢的水果名称,并将自己喜欢的水果都贴到黑板上相应的竖格里,制成形象统计图。

)(四)、完成统计表。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引言统计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应用范围涉及到各个领域,从商业到科学研究,都需要使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学知识,本教学设计将以互动和实践为核心,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推断。

教学内容1. 统计概述•介绍统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对统计学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一些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2. 数据收集与整理•学习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并收集数据;•教授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3. 描述统计与数据可视化•介绍常见的描述统计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教授常用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如表格、柱状图、折线图等;•组织学生使用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的描述统计和可视化展示。

4. 概率与统计推断•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概率计算和统计推断;•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概率与统计推断的理解。

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通过给出问题和场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探索和总结统计学原理和方法。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实践活动: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加深学生对统计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技术支持:借助计算机软件和网络资源,提高学生使用统计工具的能力和效率。

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质量,评估其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成功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进行报告和展示。

3.测验:设计一份包含选择题和计算题的测验,考察学生对统计学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统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读图的过程中,感受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能运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设计思路:现代教学理论观点之一就是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乐在其中,就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这一课中我千方百计的设法启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是他们产生学习的热情,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

1、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实际,让他们想说、乐说,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然复习旧知后水到渠成引出新知。

新教材的应用很注重情景的创设,对旧知的复习渗透很少,而条形统计图这部分知识却是在一二三年级以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复习旧知很有必要性。

3、新授的内容是在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中进行的,知识的获取靠学生的实验、分析、推理,因此要给与学生宽松的活动、交流的时间。

4、数学知识________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

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应用与生活数学,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既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又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复习旧知我曾经和三小的同学有过一次愉快的合作,同学们的聪明、勇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能再次和同学们一起经历40分钟的学习与探索,老师非常高兴。

在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我想你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你的班主任说吧!今天借这个机会把你最想对班主任说的一句话说给我们听好吗?(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抛给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便能迅速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听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话语,我很受感动,我想你们的班主任会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骄傲。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统计的概念,能够通过简单的图形、实物等直观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达。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统计的基本概念,了解统计的方法和步骤。

2. 学习如何通过图形、实物等直观方式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表达数据。

3. 学习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通过直观方式收集、整理和表达数据。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实物、图形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图形、实物等直观方式收集、整理和表达数据。

3.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统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形等直观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统计的概念和方法。

2.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采用激励评价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统计概念: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统计的含义和方法。

3. 演示统计过程:教师通过实物、图形等直观方式,演示如何收集、整理和表达数据。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统计》教学计划

《统计》教学计划

《统计》教学计划《统计》教学计划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电脑出示配乐动画:(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

小猴聪聪:大家好,我叫聪聪。

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我的朋友们。

新课引入新颖,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了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习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气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1.提问。

a.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b.不知道,没数清,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

2.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

a.三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a.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b.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c.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5.电脑再放动画片。

(慢动作的)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b.大家同意吗?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7.小结。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

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板书课题:统计)8.比较。

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更简便?为什么?发挥现代多媒体作用,设计了“小猴子过生日”的情景,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实,能力得到发展。

精心创设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方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统计》教学设计方案

《统计》教学设计方案

《统计》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数据分析和统计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数据处理和统计观念,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养成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教学难点:数据分析和统计处理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参数、变量等。

(2)统计学的基本原理:随机性原理、近似性原理等。

(3)统计学的基本方法: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量的计算、推断统计等。

2.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法:通过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模拟数据采集和处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统计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全班同学的家乡距离学校的路程是多少?”2.概念讲解与案例分析(30分钟):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解析和分析。

3.统计学的基本原理(10分钟):讲解统计学的随机性原理和近似性原理,以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4.数据收集与处理(20分钟):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数据的整理与描述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统计量的计算与推断统计(30分钟):讲解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和推断统计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和应用。

6.练习与总结(15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并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

7.作业布置与课堂扩展(5分钟):布置作业并引导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1.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交流、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教学设计
江苏省江都市油田第二小学马仕芬
教材简解: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8—99页的内容,它包括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3题。

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这节课是将一些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纸片混杂在一起,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统计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材还安排了“想想做做”的实践活动,内容是通过3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收集、整理数据,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的策略,感受统计的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第1题,要求学生抛圆片20次,并用画“√”的方法记录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第2、3题,都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题材,通过调查收集有关数据,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发展统计观念。

目标预设:
“统计”这部分内容是单独一个单元,用1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中,首先,以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先通过一些混杂在一起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纸片,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产生寻求统计策略的心理需求。

接着通过一个小男孩的谈话,指出“一人报图形名称,其他人边听边记录”,告诉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每种图形有多少个,并通过比较和交流,体会到用画“√”的方法既清楚有方便。

再把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里,并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最后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

其次,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统计策略。

“想想做做”安排了3次统计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图形飞过)
老师一边出示图形,一边叙述:老师今天带同学们去图形家族参观,家族成员都是由△、□和○这些图形宝宝组成的。

到了晚上,这些图形宝宝一个个都溜了出去,管理员阿姨可是急坏了,不知道溜走了多少个△宝宝?多少个□宝宝?和多少个○宝宝?同学们,谁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管理员阿姨找回溜走的图形宝宝?
二、自主探索,经历过程。

1、数一数。

老师问:谁能说说用什么方法能知道溜走的每一种图形的个数呢?(重新演示图形飞过),让学生说说数图形时有什么感觉?
问:能数过来吗?那怎样才能统计出每一种图形有多少个呢?
同桌讨论,指名一一说出记录方法。

2、比一比。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记录数图形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回答:有一个一个画图形的;有用画线来记的;有用画“√”来记的;……)老师展示学生的记录情况(挑出几位典型的方法),并请其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

(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师问:除了用划线或画“√”的方法来表示,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吗?
指名回答。

再问:这些方法怎么用呢?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3、记一记。

老师总结:大家都说得很好,我也觉得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记录这种方法既清楚有方便,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快速报菜名”。

游戏规则:由老师快速地报出饭店餐桌上反复交叉出现的菜,同学们记录,看看老师报的每一种菜有多少盘?
4、说一说。

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情况,填统计表。

问:根据你的统计图表,你能发现哪些信息?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

三、趣味练习,拓展应用。

1、多媒体出示马路上汽车来来往往的情景。

师:现在是上班时间,马路上汽车来来往往,交警叔叔们想统计一下半分钟内马路上通过了多少辆小轿车?多少辆面包车?多少辆卡车?
让学生们统计后填表。

问:你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
2、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①四人小组进行抛圆片20次,用画“√”的方法记录圆片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
数。

要求:一人抛,其余三人记录,统计好后,每组小组长把统计结果填在表里,填好后贴到黑板上,比一比哪一组最快?
②让学生看看自己小组填的表,说说从表中知道了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第二题。

①让同学们分组统计,用画“√”的方法记录喜欢每一种体育活动的人有多少?
③全班汇总统计。

师:说一说,喜欢哪一种活动的人最多?喜欢哪一种活动的人最少?
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分小组统计。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统计本组同学家庭人口情况,再把各个小组的统计数据进行汇总。

(填在设计好的一张大的数据记录表里。


问:从这张大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4)统计文具盒里的橡皮、铅笔和直尺的数量。

①分小组统计并填表。

②小组交流或自由选择小伙伴交流。

③汇总小组统计表,问:说说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④师问:假如你是文具店老板,你应该怎样进货呢?
四、回顾反思,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统计,大家有什么感受?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就能得到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